我採訪了100個離異家庭孩子:“如果爸媽沒離婚,我會幸福嗎?”


我採訪了100個離異家庭孩子:“如果爸媽沒離婚,我會幸福嗎?”


我是萌媽。

劉若英那句“如果沒有如果,後來沒有後來”,其實我一直沒太明白。

直到有一天,我朋友和我討論如果她父母沒有離婚,今天的她會幸福嗎?我才知道:原來每個人都曾想過「如果」。



我採訪了100個離異家庭孩子:“如果爸媽沒離婚,我會幸福嗎?”



中國離婚率直線上升了14年,民政部2018年發佈的全國「離結比」:離婚(380萬對)/結婚(1010.8萬對)=38%,再創歷史新高。

讓我更驚訝的是,一位律師朋友告訴我:她律所經手的離婚案件中有孩子的家庭佔八成。所以今天不想談為什麼離婚,而是想說說離婚家庭裡的那些孩子。

是不是真的像大多數人第一反應,一旦父母離婚,孩子註定不會幸福?

這份以100人調查為基礎,4個我身邊真實人物的面對面採訪,或許會讓你發現,我們嘴裡的離婚,好像跟想象中不一樣。

為了讓今天的文章有一絲暖意,我特地找了幾部電影來渲染今天想寫的故事。


我採訪了100個離異家庭孩子:“如果爸媽沒離婚,我會幸福嗎?”


▲ 梅姨早期經典作品《克萊默夫婦》,典型的「如果」影片:單親家庭的父親帶著孩子相依為命最後和母親重歸於好故事。人生中有多少愛可以重來,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是愛情的結晶!純潔、善良、天真。(建議夫妻每年溫故而知新)


我採訪了100個離異家庭孩子:“如果爸媽沒離婚,我會幸福嗎?”


「離婚後,我學會讓兒子笑了」

再婚,爸爸,兒子3歲

在你告訴我2018年離婚率為38%時,我很驚訝。我從沒想過自己會離婚,離婚時孩子很小,不會說話。我們都明白,孩子需要爸爸也需要媽媽。更需要爸爸媽媽在一起。

但如果你問我,如果重來,還會不會選擇離婚?


曾經我以為兒子那麼小,肯定不懂大人之間的恩怨糾葛,只能簡單理解他眼前所發生的事,所以在孩子面前,我們從不爭吵。

但其實我錯了,孩子感知來自於情緒,那時我們一家三口的生活就像一場默劇,沒有聲音也沒有微笑,當然包括孩子。

所以我會回答你:“會”。

我採訪了100個離異家庭孩子:“如果爸媽沒離婚,我會幸福嗎?”


▲ 《革命之路》萊昂納多與溫絲萊特繼《泰坦尼克號》後的再度合作,看完電影很多人開玩笑說,當初的傑克如果爬上木板,最終的婚姻也未必幸福。很多時候愛情跨到婚姻只是一時的衝動,但當你得知維持婚姻需要你用一輩子去呵護時,大家都開始逃避甚至是希望對方遷就自己。慢慢的,婚姻成了一種雙方的枷鎖。

離婚後因為孩子太小,所以在兩邊輪流住。我們不斷地告訴孩子我們很愛他,父母的分開只是因為各自的生活要追求(其實我們都知道他並不理解,可能只是為了讓自己好受點)。

就在離婚後的某一天,耳邊突然間傳來一聲“papa”;就在某天翻相冊時,無意間發現我兒子看著自己的照片會笑了;之後與他在一起的時候,我和他的笑容越來越多。

當了父母之後總以為孩子需要的是完整的家,其實孩子最想知道的是有人愛他。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離婚糾紛司法大數據:77.51%的夫妻是因為“感情不和”提出離婚,排在第二位的是“家庭暴力”(14.86%)。

所以不無論是冷暴力還是暴力,都是當今婚姻終結的原因。我們並不提倡離婚,但孩子不應該在暴力中成長。如果不離,請好好愛下去。



我採訪了100個離異家庭孩子:“如果爸媽沒離婚,我會幸福嗎?”


「就算為了孩子,也要離婚」

媽媽,單身,兒子7歲

決定離婚時兒子1歲2個月,3個月後,我們正式離婚了。我和他爸都很忙,所以一直在老家的兒子對這一切一無所知。

現在他7歲,我從沒在他面前提過離婚這個詞,也沒有在他面前埋怨過他的爸爸。相反,我告訴他自己的爸爸是個多麼優秀的人。

我和爸爸只是有不同的追求,爸爸想要在國外做項目,而媽媽想留在上海,所以不能生活在一起。就像即使是你最好的朋友,有天也可能因為搬家會與你暫時離開,你們會陌生,但友誼會長存。

只要有空我就會帶他去世界各地,嘗試各種不同的體驗,他心胸開闊了,對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會提高很多。

我採訪了100個離異家庭孩子:“如果爸媽沒離婚,我會幸福嗎?”


▲ 《藍色情人節》一部敘述著7年之癢的夫妻,在有了孩子後,激情不再。本想借著情人節修復感情,怎知人生期望不同的兩個人卻因此走向了婚姻危機的邊緣。婚姻最容易讓我們妥協一切,直到有一天我們爆發才知道,原來彼此早已形同陌路。不知何時我們不再相互瞭解。

有天孩子跑到我面前說“其實我不在乎自己有沒有爸爸,只要媽媽開心就好”。

但如果你問我,如果重來,還會不會選擇離婚?

我不會向兒子控訴他的爸爸多麼沒有責任感,但也不會讓兒子在那樣的家庭環境里長大,所以就算是為了孩子,也要離婚。

離婚家庭的孩子會不會幸福,完全取決於爸爸媽媽對待生活的態度,你對往後餘生的熱愛,就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環境。

以後我也可能會再結婚,但不是給兒子找爸爸,而是給我找老公,至於兒子會不會叫他爸爸,只要他開心就好。


為什麼年輕人結婚越來越晚了呢?《人民日報》曾經做過一個小調查,從收到的答案來看:“沒遇到合適的人”(29.50%)和“沒有能力承擔家庭責任”(23.40%)佔比最多。

婚姻有時候不得不現實的面對問題,你們不是兩個人了,所以必須做出改變,不然你的孩子並不會因為有一個健全的家而變得更好。



我採訪了100個離異家庭孩子:“如果爸媽沒離婚,我會幸福嗎?”


「他們早晚會離婚的」

女兒,離異家庭,24歲

在我初二的時候,有天媽媽問我“如果爸爸媽媽離婚了,你會不會傷心,你會不會不想讓我們離婚?”。

那一刻我知道,這一天終於來了。

這十幾年來,他們不吵架,我好像是早有準備,卻也有問題要問他們,於是我開口“我跟誰?”

現在的我24歲,一個人在上海,每次給他們各自打電話時,電話那頭最後都會問一句,“有沒有給你爸/媽打電話?”他們離婚後的十多年來,就像他們離婚時對我說的那樣,“爸爸媽媽雖然分開了,但不影響爸爸愛你和媽媽愛你”


我採訪了100個離異家庭孩子:“如果爸媽沒離婚,我會幸福嗎?”


▲ 被中國和韓國瘋狂翻拍的小製作電影《完美陌生人》。又一部以手機隱私作為婚姻話題的電影。這個時代多少夫妻能隨便看對方的手機?手機成了夫妻關係間絕不能觸碰的黑匣子,既然我們有那麼多的小祕密,那我們彼此還能否忠貞地走下去?難道婚姻成了我們彼此的利益、政治的維繫嗎?

但如果你問我,如果我可以決定他們的婚姻,會不會選擇讓他們離婚?

就算當初我能決定爸媽的婚姻,我也會把這個選擇權交給他們,雖然這是我的家,但是爸媽兩個人的婚姻。

我從沒體驗過一家人出去玩的那種幸福,也從不羨慕,因為現在的我,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小確幸。


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一項調查發現:城鎮化水平對離婚率有著重要影響,城鎮人口每增加1%,離婚率就會上升0.41%。

但我想說的是,婚姻是夫妻的事情,其實孩子早就能理解一切。三個人同在一個屋簷下與其等待,還不如重新構建更好的生活。



我採訪了100個離異家庭孩子:“如果爸媽沒離婚,我會幸福嗎?”


「爸媽離婚後,我又相信愛情了」

女兒,離異家庭,30歲

大三暑假我照舊沒有回家,接到了一通爸爸打來的電話,告訴我弟弟考上大學了,還有他們半年前離婚了。

我沉默了5秒後,替他們鬆了一口氣。然後只說了句:知道了,掛了後給弟弟打電話。

上小學的我,放學後在同學小區裡的石凳上寫作業到天黑也不想回家,必須把作業寫完,這樣回家就可以直接吃飯睡覺了。我知道只要我睡著了,他們就不敢大聲吵架。

上大學的我,大大小小的假期也不少,室友忙著收拾回家的行李,我總有藉口留在學校裡。有點想爸媽和弟弟,但又不知道看著兩個我思念的親人面目猙獰地吵架時,到底該站在哪一邊。

我不想回家也不想戀愛,如果愛情最後是自相殘殺,我情願一個人逍遙自在。


我採訪了100個離異家庭孩子:“如果爸媽沒離婚,我會幸福嗎?”


▲ 《將來的事》很真實,我們總以為婚姻家庭是人生的終點,誰知道有一天你卻被告知你只是過客,你發現你都在為別人而活著。你覺得累的喘不過氣的時候,卻不知道新的生活就在明天,你會變得更美,更好,只要你相信將來!

但如果你問我,如果重來,還會不會接受他們的離婚?

離婚後,媽媽用原來的小別墅開了民宿,每天小日子風生水起。我在盼著他們分開,她也在等待弟弟高考完告訴我們他們的結果。

離婚兩年後,媽媽跟小他三歲的男人再婚。比以前更臭美,說話也更溫柔。我才發現,原來這才是愛情該有的樣子。

離婚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遇見讓我溫柔如初的那個人。

這個世上其實有「如果」

如果你們離婚了,孩子會幸福嗎?

這次採訪中,也有為了爭奪撫養權每天在孩子面前上演狗血劇情的父母;也有每天埋怨前任不負責任,指責孩子不聽話的媽媽。

其中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一位媽媽對孩子說的,“你看人家爸爸媽媽離婚也整天樂呵呵的,你再看看你,怎麼這麼不懂事”。

這些話,在孩子心裡遠比父母離婚帶來的傷害大得多。


我採訪了100個離異家庭孩子:“如果爸媽沒離婚,我會幸福嗎?”


▲ 最後希望大家能看一部影片《45週年》有時候婚姻真的需要你直接的面對,因為逃避只會讓更多的人受傷。愛情,婚姻,家人指一種進化的過程。

寫下這些,不是鼓勵正在婚姻邊緣的人大膽離婚,而是想用最真實的故事,呈現給那些已經離婚的家庭,總覺得愧對於孩子的爸爸媽媽。

一段婚姻死了,並不是在宣告你的寶貝孩子從此不會得到快樂。每個孩子幸福的模樣,都是因為你自己過得好,他才過得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