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靜悄悄,定是在作妖”,看到這畫面,網友:雞蛋還能吃麼

不完美媽媽 雞蛋 小樹苗培育 2019-04-06

歡迎關注“小樹苗培育 ”,標記早教生活,探索未知天賦!

不久前,樹苗媽媽在朋友圈刷到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婆婆生病了,親戚提著雞蛋來看望,當寶媽出門去送客的時候,在門口和鄰居多聊了兩句,一進屋卻發現孩子背朝自己坐在地上,面前放著盛雞蛋的模具。媽媽心想孩子長大了,知道幫忙做家務了,很高興。但是孩子聽到媽媽的動靜後扭頭看媽媽,媽媽一下子驚呆了,孩子面前放著一堆雞蛋殼,模具裡是蛋清和蛋黃,還有碎蛋殼……媽媽一下子不知道該誇孩子還是該懲罰……

“孩子靜悄悄,定是在作妖”,看到這畫面,網友:雞蛋還能吃麼

網友:媽媽快誇,要不會打消孩子積極性的,先誇再罰也是可以的。

網友:看到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不懲罰一下以後會更淘氣的。

網友:這雞蛋還能吃嗎?

刷完底部的網友評論發現觀點各異,但是大家都在好奇這位媽媽最後是怎麼處理的。於是作者的一條回覆解開了大家心裡的疑惑:“孩子以為這是放雞蛋的正確操作,我告訴孩子雞蛋要吃新鮮的才好,在食用的時候才可以打開,不然會寄生細菌導致拉肚子。孩子同意了我的意見,我們一起把模具洗乾淨了。”

“孩子靜悄悄,定是在作妖”,看到這畫面,網友:雞蛋還能吃麼

看到這裡,樹苗媽媽和同事們特別佩服這位寶媽冷靜睿智的頭腦。要知道,很多人在生氣的時候很難做到冷靜,往往可能會因此做出一些不可彌補的事情。我們不能評判這些全是暴力傾向的家長,但確實是少了耐心和溝通。

生活中的“熊孩子”有很多種,更有甚者要在高鐵上設立“熊孩子”專座。並非每個孩子都是熊孩子,淘氣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發明、學習、合作的樂趣,從而開發大腦智力,促進身體的健康發育。

一方面,很多家長因為忙於工作,而疏忽了對孩子的陪伴和照顧。選擇把孩子送進幼兒園或者讓爺爺奶奶照顧孩子,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叛逆心理會比較嚴重,希望做一些出格的舉動來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力,以此獲得父母的關愛與陪伴。

“孩子靜悄悄,定是在作妖”,看到這畫面,網友:雞蛋還能吃麼

另一方面,很多家長或者爺爺奶奶會比較溺愛孩子,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沒有及時指正,而是鼓勵或者疏於引導孩子,這都是不健康的教育方式。長此以往,因為不會愛自己和他人,熊孩子可能找不到朋友,以至於會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樹苗媽媽相信,這是所有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

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熊孩子的屬性並不是天生的,這取決於後天的學習和爸爸媽媽的引導。像我們一開始談及的這位媽媽,她有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那就是和孩子談心。當得知孩子是想幫助媽媽分擔家務,這是最重要的一點證明孩子的確長大了,懂事了。然而結果因為幫忙的方法不對而造成損失,這是難免的。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的本心是好的,而父母確實在很多家務上採取了“包辦”,導致孩子缺乏鍛鍊。錯誤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因此這位媽媽選擇和孩子解釋溝通來彌補自己的失誤,讓孩子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失誤,這是非常重要的。

看完今天的分享,爸爸媽媽們有沒有比這位媽媽做的更好呢?我們不提倡使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因為這樣會使情況變得更糟糕。如果孩子做錯了,請一定先平復自己的心情,冷靜下來尋找更合適的解決方法,停止抱怨和謾罵,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孩子也會變得更加自信,一切都會變得更美好!你覺得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