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不完美媽媽 玩具 植物 涓葉 2019-08-31
"

隨著近幾年親子關係的矛盾愈演愈烈,批評、體罰孩子的方法已經被很多家長捨棄,取而代之的是大眾提倡的表揚教育法,認為“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軒軒的父母就是“表揚教育”的典型代表。他們認為,孩子不能打、不能罵,要多表揚,多獎勵,這樣孩子才能在愛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所以,當軒軒幫忙掃地,媽媽會讚美說“你真了不起”;他給爸爸遞拖鞋,爸爸會高興地說“孩子,你真棒”;吃飯時他給父母遞筷子,爸媽還會獎勵他玩具。

在父母“表揚教育”下成長起來的軒軒習慣了被表揚。每做一件事情,他第一反應就是:“爸媽會不會誇我呢,今天又給我什麼獎勵呢?”如果父母偶爾沒有表揚或者忘記了獎勵,軒軒就沒有了做事的動力。

《正面管教》中的作者簡.尼爾森非常推崇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觀點:父母經常用“你真棒”、“做得很好”、“你真了不起”之類的話來表揚孩子,無意中營造了一種上下級關係——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

"

隨著近幾年親子關係的矛盾愈演愈烈,批評、體罰孩子的方法已經被很多家長捨棄,取而代之的是大眾提倡的表揚教育法,認為“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軒軒的父母就是“表揚教育”的典型代表。他們認為,孩子不能打、不能罵,要多表揚,多獎勵,這樣孩子才能在愛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所以,當軒軒幫忙掃地,媽媽會讚美說“你真了不起”;他給爸爸遞拖鞋,爸爸會高興地說“孩子,你真棒”;吃飯時他給父母遞筷子,爸媽還會獎勵他玩具。

在父母“表揚教育”下成長起來的軒軒習慣了被表揚。每做一件事情,他第一反應就是:“爸媽會不會誇我呢,今天又給我什麼獎勵呢?”如果父母偶爾沒有表揚或者忘記了獎勵,軒軒就沒有了做事的動力。

《正面管教》中的作者簡.尼爾森非常推崇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觀點:父母經常用“你真棒”、“做得很好”、“你真了不起”之類的話來表揚孩子,無意中營造了一種上下級關係——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阿德勒認為,人表揚他人的目的,是為了操縱比自己能力低的人,這其中沒有感謝也沒有尊敬。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表達方式呢?《正面管教》這本書中提出了鼓勵。心理學家德雷克斯強調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把表揚當成了鼓勵。所以我們要學會區分鼓勵和表揚,轉變對鼓勵的態度,和正確地運用鼓勵。

"

隨著近幾年親子關係的矛盾愈演愈烈,批評、體罰孩子的方法已經被很多家長捨棄,取而代之的是大眾提倡的表揚教育法,認為“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軒軒的父母就是“表揚教育”的典型代表。他們認為,孩子不能打、不能罵,要多表揚,多獎勵,這樣孩子才能在愛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所以,當軒軒幫忙掃地,媽媽會讚美說“你真了不起”;他給爸爸遞拖鞋,爸爸會高興地說“孩子,你真棒”;吃飯時他給父母遞筷子,爸媽還會獎勵他玩具。

在父母“表揚教育”下成長起來的軒軒習慣了被表揚。每做一件事情,他第一反應就是:“爸媽會不會誇我呢,今天又給我什麼獎勵呢?”如果父母偶爾沒有表揚或者忘記了獎勵,軒軒就沒有了做事的動力。

《正面管教》中的作者簡.尼爾森非常推崇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觀點:父母經常用“你真棒”、“做得很好”、“你真了不起”之類的話來表揚孩子,無意中營造了一種上下級關係——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阿德勒認為,人表揚他人的目的,是為了操縱比自己能力低的人,這其中沒有感謝也沒有尊敬。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表達方式呢?《正面管教》這本書中提出了鼓勵。心理學家德雷克斯強調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把表揚當成了鼓勵。所以我們要學會區分鼓勵和表揚,轉變對鼓勵的態度,和正確地運用鼓勵。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如何區分鼓勵與讚揚

在阿德勒的觀點中,讚揚指向人,只針對已經完成的事,有操縱性,讓孩子尋求別人的認可。而鼓勵指向孩子的行為,針對努力以及如何改進,對孩子充滿尊重和欣賞,讓孩子為自己而改變,從而更加自信。

正如上面提到的軒軒的父母,他們在表揚孩子的過程中,並沒有真誠地向孩子表達內心的感謝,更多的是流於形式上的誇獎,其實背後是為了操縱孩子。他們的做法反而讓軒軒更容易失去做事情的動力。

而鼓勵的打開方式就是:針對軒軒幫忙做家務的行為,家長可以用:“幹得好!”,或“謝謝你的幫助!”等話語鼓勵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懂得欣賞和肯定自己的行為,願意為了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很多家長可能會問:“在實際運用中還是會把鼓勵和表揚混淆了,有沒有好的鼓勵標杆作指引?”

在《正面管教》中,簡.尼爾森提出家長在搞不清楚是鼓勵還是讚揚時,想想下面的問題會有所幫助:

我是在激勵孩子自我評價還是依賴別人的評價?

我是在尊重孩子還是在擺家長的架子?

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觀點,還是隻看到了我自己的觀點?

我會對朋友這麼說話嗎?

只要家長們能夠多問問上面的問題,從尊重、相信孩子的角度出發,著重孩子自身能力的提高,那麼你一定可以更好地把鼓勵和表揚區分開來,掌握更好的鼓勵方式。

"

隨著近幾年親子關係的矛盾愈演愈烈,批評、體罰孩子的方法已經被很多家長捨棄,取而代之的是大眾提倡的表揚教育法,認為“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軒軒的父母就是“表揚教育”的典型代表。他們認為,孩子不能打、不能罵,要多表揚,多獎勵,這樣孩子才能在愛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所以,當軒軒幫忙掃地,媽媽會讚美說“你真了不起”;他給爸爸遞拖鞋,爸爸會高興地說“孩子,你真棒”;吃飯時他給父母遞筷子,爸媽還會獎勵他玩具。

在父母“表揚教育”下成長起來的軒軒習慣了被表揚。每做一件事情,他第一反應就是:“爸媽會不會誇我呢,今天又給我什麼獎勵呢?”如果父母偶爾沒有表揚或者忘記了獎勵,軒軒就沒有了做事的動力。

《正面管教》中的作者簡.尼爾森非常推崇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觀點:父母經常用“你真棒”、“做得很好”、“你真了不起”之類的話來表揚孩子,無意中營造了一種上下級關係——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阿德勒認為,人表揚他人的目的,是為了操縱比自己能力低的人,這其中沒有感謝也沒有尊敬。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表達方式呢?《正面管教》這本書中提出了鼓勵。心理學家德雷克斯強調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把表揚當成了鼓勵。所以我們要學會區分鼓勵和表揚,轉變對鼓勵的態度,和正確地運用鼓勵。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如何區分鼓勵與讚揚

在阿德勒的觀點中,讚揚指向人,只針對已經完成的事,有操縱性,讓孩子尋求別人的認可。而鼓勵指向孩子的行為,針對努力以及如何改進,對孩子充滿尊重和欣賞,讓孩子為自己而改變,從而更加自信。

正如上面提到的軒軒的父母,他們在表揚孩子的過程中,並沒有真誠地向孩子表達內心的感謝,更多的是流於形式上的誇獎,其實背後是為了操縱孩子。他們的做法反而讓軒軒更容易失去做事情的動力。

而鼓勵的打開方式就是:針對軒軒幫忙做家務的行為,家長可以用:“幹得好!”,或“謝謝你的幫助!”等話語鼓勵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懂得欣賞和肯定自己的行為,願意為了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很多家長可能會問:“在實際運用中還是會把鼓勵和表揚混淆了,有沒有好的鼓勵標杆作指引?”

在《正面管教》中,簡.尼爾森提出家長在搞不清楚是鼓勵還是讚揚時,想想下面的問題會有所幫助:

我是在激勵孩子自我評價還是依賴別人的評價?

我是在尊重孩子還是在擺家長的架子?

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觀點,還是隻看到了我自己的觀點?

我會對朋友這麼說話嗎?

只要家長們能夠多問問上面的問題,從尊重、相信孩子的角度出發,著重孩子自身能力的提高,那麼你一定可以更好地把鼓勵和表揚區分開來,掌握更好的鼓勵方式。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轉變對鼓勵的態度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家長知道鼓勵的重要性,但很多時候還是無法好好地運用鼓勵。當孩子出現了良好行為時,家長尚能根據上面提到的問題進行鼓勵。

但遇到孩子的不良行為時,就很難正確使用鼓勵了,原因如下:

1.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其實只是想要尋找歸屬感,但要家長真正認同這個觀點有時侯很困難。

2.大人們通常很擅長懲罰孩子,但對於鼓勵孩子卻不得要領,所以在衝突發生的時候,更容易採取簡單粗暴的懲罰措施。

3.孩子並不一定能夠接受鼓勵。特別是有的家長沒有從孩子的行為出發,而把鼓勵變成了高高在上的說教。

如孩子考試沒考好,家長對孩子說:“只要努力你一定會考好!”其實家長這樣說給孩子留下的的潛臺詞是:“爸媽怪我不夠努力,所以我才考得那麼差!”

如果你這樣鼓勵:“我相信你的努力會讓你變得更好!”那麼孩子會認識到努力是自己的責任。努力這個行為會讓自己變得更好。

所以家長要轉變自己對鼓勵的態度,在內心深處要真正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行為背後所尋求的歸屬感,並抓住時機適當鼓勵。

"

隨著近幾年親子關係的矛盾愈演愈烈,批評、體罰孩子的方法已經被很多家長捨棄,取而代之的是大眾提倡的表揚教育法,認為“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軒軒的父母就是“表揚教育”的典型代表。他們認為,孩子不能打、不能罵,要多表揚,多獎勵,這樣孩子才能在愛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所以,當軒軒幫忙掃地,媽媽會讚美說“你真了不起”;他給爸爸遞拖鞋,爸爸會高興地說“孩子,你真棒”;吃飯時他給父母遞筷子,爸媽還會獎勵他玩具。

在父母“表揚教育”下成長起來的軒軒習慣了被表揚。每做一件事情,他第一反應就是:“爸媽會不會誇我呢,今天又給我什麼獎勵呢?”如果父母偶爾沒有表揚或者忘記了獎勵,軒軒就沒有了做事的動力。

《正面管教》中的作者簡.尼爾森非常推崇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觀點:父母經常用“你真棒”、“做得很好”、“你真了不起”之類的話來表揚孩子,無意中營造了一種上下級關係——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阿德勒認為,人表揚他人的目的,是為了操縱比自己能力低的人,這其中沒有感謝也沒有尊敬。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表達方式呢?《正面管教》這本書中提出了鼓勵。心理學家德雷克斯強調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把表揚當成了鼓勵。所以我們要學會區分鼓勵和表揚,轉變對鼓勵的態度,和正確地運用鼓勵。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如何區分鼓勵與讚揚

在阿德勒的觀點中,讚揚指向人,只針對已經完成的事,有操縱性,讓孩子尋求別人的認可。而鼓勵指向孩子的行為,針對努力以及如何改進,對孩子充滿尊重和欣賞,讓孩子為自己而改變,從而更加自信。

正如上面提到的軒軒的父母,他們在表揚孩子的過程中,並沒有真誠地向孩子表達內心的感謝,更多的是流於形式上的誇獎,其實背後是為了操縱孩子。他們的做法反而讓軒軒更容易失去做事情的動力。

而鼓勵的打開方式就是:針對軒軒幫忙做家務的行為,家長可以用:“幹得好!”,或“謝謝你的幫助!”等話語鼓勵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懂得欣賞和肯定自己的行為,願意為了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很多家長可能會問:“在實際運用中還是會把鼓勵和表揚混淆了,有沒有好的鼓勵標杆作指引?”

在《正面管教》中,簡.尼爾森提出家長在搞不清楚是鼓勵還是讚揚時,想想下面的問題會有所幫助:

我是在激勵孩子自我評價還是依賴別人的評價?

我是在尊重孩子還是在擺家長的架子?

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觀點,還是隻看到了我自己的觀點?

我會對朋友這麼說話嗎?

只要家長們能夠多問問上面的問題,從尊重、相信孩子的角度出發,著重孩子自身能力的提高,那麼你一定可以更好地把鼓勵和表揚區分開來,掌握更好的鼓勵方式。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轉變對鼓勵的態度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家長知道鼓勵的重要性,但很多時候還是無法好好地運用鼓勵。當孩子出現了良好行為時,家長尚能根據上面提到的問題進行鼓勵。

但遇到孩子的不良行為時,就很難正確使用鼓勵了,原因如下:

1.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其實只是想要尋找歸屬感,但要家長真正認同這個觀點有時侯很困難。

2.大人們通常很擅長懲罰孩子,但對於鼓勵孩子卻不得要領,所以在衝突發生的時候,更容易採取簡單粗暴的懲罰措施。

3.孩子並不一定能夠接受鼓勵。特別是有的家長沒有從孩子的行為出發,而把鼓勵變成了高高在上的說教。

如孩子考試沒考好,家長對孩子說:“只要努力你一定會考好!”其實家長這樣說給孩子留下的的潛臺詞是:“爸媽怪我不夠努力,所以我才考得那麼差!”

如果你這樣鼓勵:“我相信你的努力會讓你變得更好!”那麼孩子會認識到努力是自己的責任。努力這個行為會讓自己變得更好。

所以家長要轉變自己對鼓勵的態度,在內心深處要真正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行為背後所尋求的歸屬感,並抓住時機適當鼓勵。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如何正確鼓勵孩子

知道了鼓勵的重要性和對鼓勵有了正確的態度,那麼我們就可以一起學習如何正確鼓勵孩子了。

1.要改善而不是完美

世界上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需要不斷地成長。當家長把對孩子的標準定為完美時,就會以嚴苛的態度來要求孩子。

當孩子沒達到要求時,家長會不自覺地採取批評與責罰的方式。而負面的懲罰會激起反叛,甚至讓孩子和父母都灰心喪氣。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培養這樣的認識:面對孩子的行為,要改善而不是完美。當家長把注意力放在改善孩子的行為上,就會使用相互尊重和鼓勵的態度解決問題。小孩子們就會得到歸屬感,並且發展出負責任的行為。

正如德雷克斯所說: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直面錯誤並從錯誤中學習。

家長們學會接受改善而不是完美的鼓勵方式,鼓勵就會成為孩子成長中自信的推助器。

"

隨著近幾年親子關係的矛盾愈演愈烈,批評、體罰孩子的方法已經被很多家長捨棄,取而代之的是大眾提倡的表揚教育法,認為“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軒軒的父母就是“表揚教育”的典型代表。他們認為,孩子不能打、不能罵,要多表揚,多獎勵,這樣孩子才能在愛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所以,當軒軒幫忙掃地,媽媽會讚美說“你真了不起”;他給爸爸遞拖鞋,爸爸會高興地說“孩子,你真棒”;吃飯時他給父母遞筷子,爸媽還會獎勵他玩具。

在父母“表揚教育”下成長起來的軒軒習慣了被表揚。每做一件事情,他第一反應就是:“爸媽會不會誇我呢,今天又給我什麼獎勵呢?”如果父母偶爾沒有表揚或者忘記了獎勵,軒軒就沒有了做事的動力。

《正面管教》中的作者簡.尼爾森非常推崇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觀點:父母經常用“你真棒”、“做得很好”、“你真了不起”之類的話來表揚孩子,無意中營造了一種上下級關係——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阿德勒認為,人表揚他人的目的,是為了操縱比自己能力低的人,這其中沒有感謝也沒有尊敬。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表達方式呢?《正面管教》這本書中提出了鼓勵。心理學家德雷克斯強調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把表揚當成了鼓勵。所以我們要學會區分鼓勵和表揚,轉變對鼓勵的態度,和正確地運用鼓勵。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如何區分鼓勵與讚揚

在阿德勒的觀點中,讚揚指向人,只針對已經完成的事,有操縱性,讓孩子尋求別人的認可。而鼓勵指向孩子的行為,針對努力以及如何改進,對孩子充滿尊重和欣賞,讓孩子為自己而改變,從而更加自信。

正如上面提到的軒軒的父母,他們在表揚孩子的過程中,並沒有真誠地向孩子表達內心的感謝,更多的是流於形式上的誇獎,其實背後是為了操縱孩子。他們的做法反而讓軒軒更容易失去做事情的動力。

而鼓勵的打開方式就是:針對軒軒幫忙做家務的行為,家長可以用:“幹得好!”,或“謝謝你的幫助!”等話語鼓勵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懂得欣賞和肯定自己的行為,願意為了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很多家長可能會問:“在實際運用中還是會把鼓勵和表揚混淆了,有沒有好的鼓勵標杆作指引?”

在《正面管教》中,簡.尼爾森提出家長在搞不清楚是鼓勵還是讚揚時,想想下面的問題會有所幫助:

我是在激勵孩子自我評價還是依賴別人的評價?

我是在尊重孩子還是在擺家長的架子?

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觀點,還是隻看到了我自己的觀點?

我會對朋友這麼說話嗎?

只要家長們能夠多問問上面的問題,從尊重、相信孩子的角度出發,著重孩子自身能力的提高,那麼你一定可以更好地把鼓勵和表揚區分開來,掌握更好的鼓勵方式。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轉變對鼓勵的態度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家長知道鼓勵的重要性,但很多時候還是無法好好地運用鼓勵。當孩子出現了良好行為時,家長尚能根據上面提到的問題進行鼓勵。

但遇到孩子的不良行為時,就很難正確使用鼓勵了,原因如下:

1.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其實只是想要尋找歸屬感,但要家長真正認同這個觀點有時侯很困難。

2.大人們通常很擅長懲罰孩子,但對於鼓勵孩子卻不得要領,所以在衝突發生的時候,更容易採取簡單粗暴的懲罰措施。

3.孩子並不一定能夠接受鼓勵。特別是有的家長沒有從孩子的行為出發,而把鼓勵變成了高高在上的說教。

如孩子考試沒考好,家長對孩子說:“只要努力你一定會考好!”其實家長這樣說給孩子留下的的潛臺詞是:“爸媽怪我不夠努力,所以我才考得那麼差!”

如果你這樣鼓勵:“我相信你的努力會讓你變得更好!”那麼孩子會認識到努力是自己的責任。努力這個行為會讓自己變得更好。

所以家長要轉變自己對鼓勵的態度,在內心深處要真正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行為背後所尋求的歸屬感,並抓住時機適當鼓勵。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如何正確鼓勵孩子

知道了鼓勵的重要性和對鼓勵有了正確的態度,那麼我們就可以一起學習如何正確鼓勵孩子了。

1.要改善而不是完美

世界上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需要不斷地成長。當家長把對孩子的標準定為完美時,就會以嚴苛的態度來要求孩子。

當孩子沒達到要求時,家長會不自覺地採取批評與責罰的方式。而負面的懲罰會激起反叛,甚至讓孩子和父母都灰心喪氣。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培養這樣的認識:面對孩子的行為,要改善而不是完美。當家長把注意力放在改善孩子的行為上,就會使用相互尊重和鼓勵的態度解決問題。小孩子們就會得到歸屬感,並且發展出負責任的行為。

正如德雷克斯所說: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直面錯誤並從錯誤中學習。

家長們學會接受改善而不是完美的鼓勵方式,鼓勵就會成為孩子成長中自信的推助器。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2.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著不同的閃光點,但不是每個家長都有善於發現的眼睛。

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很多家長可能會忍不住大發雷霆而破口大罵:“你這麼怎麼笨,老是毛手毛腳,什麼事都做不好!”。

就因為孩子一個粗心的小毛病,家長就以“什麼都做不好”的觀點粗暴地否定了孩子的全部。這是明顯的“只見樹木, 不見森林”的偏差。

簡.尼爾森說我們應該著眼於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缺點。如果你的孩子85%是優點,15%是缺點,你卻把85%精力關注孩子15%的缺點時,缺點就會被無限放大,而優點就會因為你的忽視而消失不見,這是多麼令人惋惜的事啊!

但如果你能將85%的精力用在認可和鼓勵孩子的優點時,15%的缺點就會消失,而優點所展現出來的積極因素就會增長到100%。

香港首富李嘉誠認為每個人都會有長處和短處,就好像大象的食量以鬥計,但是螞蟻一小勺就足矣。他們都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家長們要對孩子充滿期待,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可以成才的,只是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不同而已。

如調皮搗蛋的孩子一般具有好的領導和組織能力,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將精力轉向參與學習或其他活動中,將不良行為轉向積極的一面。

當家長們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使用正確的鼓勵語,就會把鼓勵的作用發揮出來,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

隨著近幾年親子關係的矛盾愈演愈烈,批評、體罰孩子的方法已經被很多家長捨棄,取而代之的是大眾提倡的表揚教育法,認為“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軒軒的父母就是“表揚教育”的典型代表。他們認為,孩子不能打、不能罵,要多表揚,多獎勵,這樣孩子才能在愛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所以,當軒軒幫忙掃地,媽媽會讚美說“你真了不起”;他給爸爸遞拖鞋,爸爸會高興地說“孩子,你真棒”;吃飯時他給父母遞筷子,爸媽還會獎勵他玩具。

在父母“表揚教育”下成長起來的軒軒習慣了被表揚。每做一件事情,他第一反應就是:“爸媽會不會誇我呢,今天又給我什麼獎勵呢?”如果父母偶爾沒有表揚或者忘記了獎勵,軒軒就沒有了做事的動力。

《正面管教》中的作者簡.尼爾森非常推崇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觀點:父母經常用“你真棒”、“做得很好”、“你真了不起”之類的話來表揚孩子,無意中營造了一種上下級關係——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阿德勒認為,人表揚他人的目的,是為了操縱比自己能力低的人,這其中沒有感謝也沒有尊敬。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表達方式呢?《正面管教》這本書中提出了鼓勵。心理學家德雷克斯強調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把表揚當成了鼓勵。所以我們要學會區分鼓勵和表揚,轉變對鼓勵的態度,和正確地運用鼓勵。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如何區分鼓勵與讚揚

在阿德勒的觀點中,讚揚指向人,只針對已經完成的事,有操縱性,讓孩子尋求別人的認可。而鼓勵指向孩子的行為,針對努力以及如何改進,對孩子充滿尊重和欣賞,讓孩子為自己而改變,從而更加自信。

正如上面提到的軒軒的父母,他們在表揚孩子的過程中,並沒有真誠地向孩子表達內心的感謝,更多的是流於形式上的誇獎,其實背後是為了操縱孩子。他們的做法反而讓軒軒更容易失去做事情的動力。

而鼓勵的打開方式就是:針對軒軒幫忙做家務的行為,家長可以用:“幹得好!”,或“謝謝你的幫助!”等話語鼓勵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懂得欣賞和肯定自己的行為,願意為了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很多家長可能會問:“在實際運用中還是會把鼓勵和表揚混淆了,有沒有好的鼓勵標杆作指引?”

在《正面管教》中,簡.尼爾森提出家長在搞不清楚是鼓勵還是讚揚時,想想下面的問題會有所幫助:

我是在激勵孩子自我評價還是依賴別人的評價?

我是在尊重孩子還是在擺家長的架子?

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觀點,還是隻看到了我自己的觀點?

我會對朋友這麼說話嗎?

只要家長們能夠多問問上面的問題,從尊重、相信孩子的角度出發,著重孩子自身能力的提高,那麼你一定可以更好地把鼓勵和表揚區分開來,掌握更好的鼓勵方式。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轉變對鼓勵的態度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家長知道鼓勵的重要性,但很多時候還是無法好好地運用鼓勵。當孩子出現了良好行為時,家長尚能根據上面提到的問題進行鼓勵。

但遇到孩子的不良行為時,就很難正確使用鼓勵了,原因如下:

1.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其實只是想要尋找歸屬感,但要家長真正認同這個觀點有時侯很困難。

2.大人們通常很擅長懲罰孩子,但對於鼓勵孩子卻不得要領,所以在衝突發生的時候,更容易採取簡單粗暴的懲罰措施。

3.孩子並不一定能夠接受鼓勵。特別是有的家長沒有從孩子的行為出發,而把鼓勵變成了高高在上的說教。

如孩子考試沒考好,家長對孩子說:“只要努力你一定會考好!”其實家長這樣說給孩子留下的的潛臺詞是:“爸媽怪我不夠努力,所以我才考得那麼差!”

如果你這樣鼓勵:“我相信你的努力會讓你變得更好!”那麼孩子會認識到努力是自己的責任。努力這個行為會讓自己變得更好。

所以家長要轉變自己對鼓勵的態度,在內心深處要真正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行為背後所尋求的歸屬感,並抓住時機適當鼓勵。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如何正確鼓勵孩子

知道了鼓勵的重要性和對鼓勵有了正確的態度,那麼我們就可以一起學習如何正確鼓勵孩子了。

1.要改善而不是完美

世界上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需要不斷地成長。當家長把對孩子的標準定為完美時,就會以嚴苛的態度來要求孩子。

當孩子沒達到要求時,家長會不自覺地採取批評與責罰的方式。而負面的懲罰會激起反叛,甚至讓孩子和父母都灰心喪氣。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培養這樣的認識:面對孩子的行為,要改善而不是完美。當家長把注意力放在改善孩子的行為上,就會使用相互尊重和鼓勵的態度解決問題。小孩子們就會得到歸屬感,並且發展出負責任的行為。

正如德雷克斯所說: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直面錯誤並從錯誤中學習。

家長們學會接受改善而不是完美的鼓勵方式,鼓勵就會成為孩子成長中自信的推助器。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2.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著不同的閃光點,但不是每個家長都有善於發現的眼睛。

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很多家長可能會忍不住大發雷霆而破口大罵:“你這麼怎麼笨,老是毛手毛腳,什麼事都做不好!”。

就因為孩子一個粗心的小毛病,家長就以“什麼都做不好”的觀點粗暴地否定了孩子的全部。這是明顯的“只見樹木, 不見森林”的偏差。

簡.尼爾森說我們應該著眼於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缺點。如果你的孩子85%是優點,15%是缺點,你卻把85%精力關注孩子15%的缺點時,缺點就會被無限放大,而優點就會因為你的忽視而消失不見,這是多麼令人惋惜的事啊!

但如果你能將85%的精力用在認可和鼓勵孩子的優點時,15%的缺點就會消失,而優點所展現出來的積極因素就會增長到100%。

香港首富李嘉誠認為每個人都會有長處和短處,就好像大象的食量以鬥計,但是螞蟻一小勺就足矣。他們都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家長們要對孩子充滿期待,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可以成才的,只是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不同而已。

如調皮搗蛋的孩子一般具有好的領導和組織能力,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將精力轉向參與學習或其他活動中,將不良行為轉向積極的一面。

當家長們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使用正確的鼓勵語,就會把鼓勵的作用發揮出來,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3.鼓勵孩子做出彌補

做出彌補是有效的鼓勵方式。當孩子們在出現的不良行為時,我們要做的不是懲罰孩子,而是鼓勵孩子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彌補。

如孩子踢球砸碎了鄰居家的窗戶,家長要鼓勵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孩子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孩子通過努力賺取零花錢或幫忙修補玻璃等方式進行彌補。

這種以非懲罰性方式讓孩子做出彌補的鼓勵方式,讓孩子們經歷了一個從錯誤中學習、並改正所能造成的任何後果的機會。

而且孩子們受到鼓勵做出彌補時,他們並沒有逃脫不良行為的責任,他們是在不傷害尊嚴和受尊重的情況下,學習對自己的行為有所負責。

家長們要記住孩子是成長中的人,是一塊待雕琢的玉石,是一把需要磨礪的寶劍,是一棵需要雨水和陽光滋潤的大樹。

《正面管教》告訴我們:當孩子出現了良好行為或不良行為時,只要家長們轉變對鼓勵的態度,掌握了鼓勵的正確打開方式,那麼鼓勵就會成為孩子的成長助跑器,孩子就會變得更加自信!

"

隨著近幾年親子關係的矛盾愈演愈烈,批評、體罰孩子的方法已經被很多家長捨棄,取而代之的是大眾提倡的表揚教育法,認為“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軒軒的父母就是“表揚教育”的典型代表。他們認為,孩子不能打、不能罵,要多表揚,多獎勵,這樣孩子才能在愛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所以,當軒軒幫忙掃地,媽媽會讚美說“你真了不起”;他給爸爸遞拖鞋,爸爸會高興地說“孩子,你真棒”;吃飯時他給父母遞筷子,爸媽還會獎勵他玩具。

在父母“表揚教育”下成長起來的軒軒習慣了被表揚。每做一件事情,他第一反應就是:“爸媽會不會誇我呢,今天又給我什麼獎勵呢?”如果父母偶爾沒有表揚或者忘記了獎勵,軒軒就沒有了做事的動力。

《正面管教》中的作者簡.尼爾森非常推崇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觀點:父母經常用“你真棒”、“做得很好”、“你真了不起”之類的話來表揚孩子,無意中營造了一種上下級關係——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阿德勒認為,人表揚他人的目的,是為了操縱比自己能力低的人,這其中沒有感謝也沒有尊敬。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表達方式呢?《正面管教》這本書中提出了鼓勵。心理學家德雷克斯強調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把表揚當成了鼓勵。所以我們要學會區分鼓勵和表揚,轉變對鼓勵的態度,和正確地運用鼓勵。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如何區分鼓勵與讚揚

在阿德勒的觀點中,讚揚指向人,只針對已經完成的事,有操縱性,讓孩子尋求別人的認可。而鼓勵指向孩子的行為,針對努力以及如何改進,對孩子充滿尊重和欣賞,讓孩子為自己而改變,從而更加自信。

正如上面提到的軒軒的父母,他們在表揚孩子的過程中,並沒有真誠地向孩子表達內心的感謝,更多的是流於形式上的誇獎,其實背後是為了操縱孩子。他們的做法反而讓軒軒更容易失去做事情的動力。

而鼓勵的打開方式就是:針對軒軒幫忙做家務的行為,家長可以用:“幹得好!”,或“謝謝你的幫助!”等話語鼓勵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懂得欣賞和肯定自己的行為,願意為了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很多家長可能會問:“在實際運用中還是會把鼓勵和表揚混淆了,有沒有好的鼓勵標杆作指引?”

在《正面管教》中,簡.尼爾森提出家長在搞不清楚是鼓勵還是讚揚時,想想下面的問題會有所幫助:

我是在激勵孩子自我評價還是依賴別人的評價?

我是在尊重孩子還是在擺家長的架子?

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觀點,還是隻看到了我自己的觀點?

我會對朋友這麼說話嗎?

只要家長們能夠多問問上面的問題,從尊重、相信孩子的角度出發,著重孩子自身能力的提高,那麼你一定可以更好地把鼓勵和表揚區分開來,掌握更好的鼓勵方式。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轉變對鼓勵的態度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家長知道鼓勵的重要性,但很多時候還是無法好好地運用鼓勵。當孩子出現了良好行為時,家長尚能根據上面提到的問題進行鼓勵。

但遇到孩子的不良行為時,就很難正確使用鼓勵了,原因如下:

1.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其實只是想要尋找歸屬感,但要家長真正認同這個觀點有時侯很困難。

2.大人們通常很擅長懲罰孩子,但對於鼓勵孩子卻不得要領,所以在衝突發生的時候,更容易採取簡單粗暴的懲罰措施。

3.孩子並不一定能夠接受鼓勵。特別是有的家長沒有從孩子的行為出發,而把鼓勵變成了高高在上的說教。

如孩子考試沒考好,家長對孩子說:“只要努力你一定會考好!”其實家長這樣說給孩子留下的的潛臺詞是:“爸媽怪我不夠努力,所以我才考得那麼差!”

如果你這樣鼓勵:“我相信你的努力會讓你變得更好!”那麼孩子會認識到努力是自己的責任。努力這個行為會讓自己變得更好。

所以家長要轉變自己對鼓勵的態度,在內心深處要真正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行為背後所尋求的歸屬感,並抓住時機適當鼓勵。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如何正確鼓勵孩子

知道了鼓勵的重要性和對鼓勵有了正確的態度,那麼我們就可以一起學習如何正確鼓勵孩子了。

1.要改善而不是完美

世界上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需要不斷地成長。當家長把對孩子的標準定為完美時,就會以嚴苛的態度來要求孩子。

當孩子沒達到要求時,家長會不自覺地採取批評與責罰的方式。而負面的懲罰會激起反叛,甚至讓孩子和父母都灰心喪氣。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培養這樣的認識:面對孩子的行為,要改善而不是完美。當家長把注意力放在改善孩子的行為上,就會使用相互尊重和鼓勵的態度解決問題。小孩子們就會得到歸屬感,並且發展出負責任的行為。

正如德雷克斯所說: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直面錯誤並從錯誤中學習。

家長們學會接受改善而不是完美的鼓勵方式,鼓勵就會成為孩子成長中自信的推助器。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2.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著不同的閃光點,但不是每個家長都有善於發現的眼睛。

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很多家長可能會忍不住大發雷霆而破口大罵:“你這麼怎麼笨,老是毛手毛腳,什麼事都做不好!”。

就因為孩子一個粗心的小毛病,家長就以“什麼都做不好”的觀點粗暴地否定了孩子的全部。這是明顯的“只見樹木, 不見森林”的偏差。

簡.尼爾森說我們應該著眼於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缺點。如果你的孩子85%是優點,15%是缺點,你卻把85%精力關注孩子15%的缺點時,缺點就會被無限放大,而優點就會因為你的忽視而消失不見,這是多麼令人惋惜的事啊!

但如果你能將85%的精力用在認可和鼓勵孩子的優點時,15%的缺點就會消失,而優點所展現出來的積極因素就會增長到100%。

香港首富李嘉誠認為每個人都會有長處和短處,就好像大象的食量以鬥計,但是螞蟻一小勺就足矣。他們都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家長們要對孩子充滿期待,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可以成才的,只是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不同而已。

如調皮搗蛋的孩子一般具有好的領導和組織能力,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將精力轉向參與學習或其他活動中,將不良行為轉向積極的一面。

當家長們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使用正確的鼓勵語,就會把鼓勵的作用發揮出來,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3.鼓勵孩子做出彌補

做出彌補是有效的鼓勵方式。當孩子們在出現的不良行為時,我們要做的不是懲罰孩子,而是鼓勵孩子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彌補。

如孩子踢球砸碎了鄰居家的窗戶,家長要鼓勵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孩子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孩子通過努力賺取零花錢或幫忙修補玻璃等方式進行彌補。

這種以非懲罰性方式讓孩子做出彌補的鼓勵方式,讓孩子們經歷了一個從錯誤中學習、並改正所能造成的任何後果的機會。

而且孩子們受到鼓勵做出彌補時,他們並沒有逃脫不良行為的責任,他們是在不傷害尊嚴和受尊重的情況下,學習對自己的行為有所負責。

家長們要記住孩子是成長中的人,是一塊待雕琢的玉石,是一把需要磨礪的寶劍,是一棵需要雨水和陽光滋潤的大樹。

《正面管教》告訴我們:當孩子出現了良好行為或不良行為時,只要家長們轉變對鼓勵的態度,掌握了鼓勵的正確打開方式,那麼鼓勵就會成為孩子的成長助跑器,孩子就會變得更加自信!

《正面管教》:想讓孩子更加自信?你需要擁有正確的鼓勵打開方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