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和同學的矛盾,家長該如何冷靜處理?三招幫你解決困擾'

不完美媽媽 青青園葵 2019-09-17
"
"
面對孩子和同學的矛盾,家長該如何冷靜處理?三招幫你解決困擾

中午放學時刻,學校門口被前來接孩子的家長圍得水洩不通,接到孩子的家長們都陸陸續續散去,這時卻聽到一聲比一聲高的爭吵聲傳來。

老師急忙走過去,只見小晨奶奶正衝著另一個孩子阿文大聲呵斥:“每次都是你來告狀,管好你自己好不好?”

阿文奶奶見狀忙把阿文護在身後,對小晨的奶奶罵道:“是你家孩子總給別人起難聽的外號,做了錯事,還不讓人說了?真沒有素質。”

“阿文奶奶,你不要亂說話,我怎麼沒有素質了?”

.........

這是一場由孩子鬧矛盾引發的家長爭吵。

其實孩子之間鬧點矛盾是正常,關鍵看家長如何處理。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對孩子造成難以磨滅的影響。

家長不當的處理方式

1. 護犢心態:直接教訓對方孩子

作為家長,你的情緒本身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當小晨和阿文的家長在發生衝突的過程中,兩個孩子一直低著頭肅立著,有時看到對方家長的激動模樣時,臉上會閃現出驚恐的神色。

很多成年人想象不出來,當你們在與一個陌生人吵得面紅耳赤甚至是揮拳撕扯時,在孩子的眼中是怎樣猙獰的模樣,這樣的情緒會徹底打破孩子的安全感。

2.惱怒心態:只知道指責自己孩子軟弱

也有些家長,當聽說孩子受委屈時,反而是一通劈頭蓋臉地指責:受了委屈就應該還回去啊,回來說有什麼用?

聽到這樣的話,孩子只好忍著委屈不再出聲。

總被指責的孩子會顯得不夠自信,因為缺乏父母的鼓勵;總被訓斥的孩子總是惶惶不安,因為缺乏父母的肯定。

當你發現孩子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願意和你溝通時,說明孩子的自信心已然受到了傷害。

3.冷漠心態,忽視孩子所遇問題

與“護犢”心態相反,有些家長走入了另一個極端,認為孩子就應該獨立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成長,用冷漠、無視來“冷處理”孩子遇到的問題。

而研究發現,長期被冷漠對待的孩子有可能導致兩種極端:

一種是過早懂事,形成討好型人格,失去自我;

一種是很暴躁,不會控制情緒,容易歇斯底里。

但無論哪一種,都實在讓人心疼。

你看,家長面對孩子問題時的情緒狀態多麼重要,不僅直接決定事情能否順利解決,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心靈成長。

家長處理的正確方式

想順利解決好孩子之間的衝突,家長需要做到這幾點

1. 覺察自己的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的情緒abc理論認為:事件本身並不會導致人的情緒和行為,能夠產生結果的是你對這件事的看法。

小晨和阿文的家長之所以會爆發爭吵,並不是因為孩子本身的矛盾,而是兩個孩子的家長都認為在這次衝突中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了。

事情就由孩子之間的小問題變成了大人之間的大矛盾,所以,要處理孩子的事情,首先要處理家長的情緒。

當你因為孩子的事情而產生負面情緒時,可以嘗試做以下幾步:

  • 深呼吸,放鬆身體。
  • 試著問自己:“現在我的主要問題和關注點是什麼?
  • 看到並接納當下的情緒。

當你看到和接納情緒的那一刻,冷靜已經發生,接下來才能更冷靜地面對孩子的問題。

"
面對孩子和同學的矛盾,家長該如何冷靜處理?三招幫你解決困擾

中午放學時刻,學校門口被前來接孩子的家長圍得水洩不通,接到孩子的家長們都陸陸續續散去,這時卻聽到一聲比一聲高的爭吵聲傳來。

老師急忙走過去,只見小晨奶奶正衝著另一個孩子阿文大聲呵斥:“每次都是你來告狀,管好你自己好不好?”

阿文奶奶見狀忙把阿文護在身後,對小晨的奶奶罵道:“是你家孩子總給別人起難聽的外號,做了錯事,還不讓人說了?真沒有素質。”

“阿文奶奶,你不要亂說話,我怎麼沒有素質了?”

.........

這是一場由孩子鬧矛盾引發的家長爭吵。

其實孩子之間鬧點矛盾是正常,關鍵看家長如何處理。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對孩子造成難以磨滅的影響。

家長不當的處理方式

1. 護犢心態:直接教訓對方孩子

作為家長,你的情緒本身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當小晨和阿文的家長在發生衝突的過程中,兩個孩子一直低著頭肅立著,有時看到對方家長的激動模樣時,臉上會閃現出驚恐的神色。

很多成年人想象不出來,當你們在與一個陌生人吵得面紅耳赤甚至是揮拳撕扯時,在孩子的眼中是怎樣猙獰的模樣,這樣的情緒會徹底打破孩子的安全感。

2.惱怒心態:只知道指責自己孩子軟弱

也有些家長,當聽說孩子受委屈時,反而是一通劈頭蓋臉地指責:受了委屈就應該還回去啊,回來說有什麼用?

聽到這樣的話,孩子只好忍著委屈不再出聲。

總被指責的孩子會顯得不夠自信,因為缺乏父母的鼓勵;總被訓斥的孩子總是惶惶不安,因為缺乏父母的肯定。

當你發現孩子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願意和你溝通時,說明孩子的自信心已然受到了傷害。

3.冷漠心態,忽視孩子所遇問題

與“護犢”心態相反,有些家長走入了另一個極端,認為孩子就應該獨立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成長,用冷漠、無視來“冷處理”孩子遇到的問題。

而研究發現,長期被冷漠對待的孩子有可能導致兩種極端:

一種是過早懂事,形成討好型人格,失去自我;

一種是很暴躁,不會控制情緒,容易歇斯底里。

但無論哪一種,都實在讓人心疼。

你看,家長面對孩子問題時的情緒狀態多麼重要,不僅直接決定事情能否順利解決,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心靈成長。

家長處理的正確方式

想順利解決好孩子之間的衝突,家長需要做到這幾點

1. 覺察自己的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的情緒abc理論認為:事件本身並不會導致人的情緒和行為,能夠產生結果的是你對這件事的看法。

小晨和阿文的家長之所以會爆發爭吵,並不是因為孩子本身的矛盾,而是兩個孩子的家長都認為在這次衝突中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了。

事情就由孩子之間的小問題變成了大人之間的大矛盾,所以,要處理孩子的事情,首先要處理家長的情緒。

當你因為孩子的事情而產生負面情緒時,可以嘗試做以下幾步:

  • 深呼吸,放鬆身體。
  • 試著問自己:“現在我的主要問題和關注點是什麼?
  • 看到並接納當下的情緒。

當你看到和接納情緒的那一刻,冷靜已經發生,接下來才能更冷靜地面對孩子的問題。

面對孩子和同學的矛盾,家長該如何冷靜處理?三招幫你解決困擾

2.接納孩子的情緒

我們來看一段經常發生在身邊的對話:

情景一

小晨:媽媽,我討厭阿文,以後再也不想跟他玩了!

媽媽:為什麼呢?

小晨:他就知道盯著我,然後把去老師和其他家長面前告狀,害我受批評。

媽媽:阿文為什麼不告別人的狀,就告你的狀呢?肯定是你的問題。

於是,小晨生氣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看了以上的對話,我們知道小晨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如果換個方式去交流,或許對大家會有所啟示。

情景二

小晨:媽媽,我討厭阿文,以後再也不想跟他玩了!

媽媽:哦,他讓你不舒服了。

小晨:他就知道盯著我,然後把去老師和其他家長面前告狀,害我受批評。

媽媽:嗯,被批評,心裡會很委屈。

小晨:又不是我一個人給別的同學起外號,其他人也起了呀!阿文還是我的好朋友,他總是去告訴同學家長。

媽媽:原來是這樣,被起外號的同學家長提醒你時,你感覺很難為情吧。

小晨:是的,不過給同學起外號確實不對。

同樣是面對小晨的傾訴,情景一家長做出了消極反應,孩子對家長關閉了溝通的閘門;情景二家長則肯定了並描述出孩子的感受,做出積極的反應。兩種方式最終會出現兩種不同的交流結果。

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 家長的應對方式總結起來有三個步驟:傾聽—觀察—共情。

具體可以做到以下幾步:

  • 安靜專心地傾聽

不管多忙,學會安靜專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不因為放不下手中的事情,而心不在焉,隨意打發孩子。

  • 耐心細緻地觀察

無論是傷心難過、生氣憤怒還是高興喜悅,家長需要看到並接受孩子的情緒,因為情緒本身沒有對錯之分。

  • 設身處地地共情

使用肢體語言,如與孩子擁抱、撫摸孩子地頭部、輕拍孩子地肩膀等讓孩子直接感受到關愛。

使用語言共情,使用“我理解(我明白、我懂)……”或者”“哦……嗯……原來是這樣”來回應孩子。

3.給孩子自我成長的空間

冷靜下來的孩子已經能夠反思自己的錯誤,此刻,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自己著手去解決問題。

同時可以跟班主任取得溝通,讓老師側面關注孩子對整個事件的處理,

最後及時跟孩子交流,瞭解事情的進展,對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給予肯定。

孩子終將走向社會,他正是在這樣一次次的事件中學會交往、學會合作,更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家長不能代替孩子成長,更不能代替孩子體驗。

"
面對孩子和同學的矛盾,家長該如何冷靜處理?三招幫你解決困擾

中午放學時刻,學校門口被前來接孩子的家長圍得水洩不通,接到孩子的家長們都陸陸續續散去,這時卻聽到一聲比一聲高的爭吵聲傳來。

老師急忙走過去,只見小晨奶奶正衝著另一個孩子阿文大聲呵斥:“每次都是你來告狀,管好你自己好不好?”

阿文奶奶見狀忙把阿文護在身後,對小晨的奶奶罵道:“是你家孩子總給別人起難聽的外號,做了錯事,還不讓人說了?真沒有素質。”

“阿文奶奶,你不要亂說話,我怎麼沒有素質了?”

.........

這是一場由孩子鬧矛盾引發的家長爭吵。

其實孩子之間鬧點矛盾是正常,關鍵看家長如何處理。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對孩子造成難以磨滅的影響。

家長不當的處理方式

1. 護犢心態:直接教訓對方孩子

作為家長,你的情緒本身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當小晨和阿文的家長在發生衝突的過程中,兩個孩子一直低著頭肅立著,有時看到對方家長的激動模樣時,臉上會閃現出驚恐的神色。

很多成年人想象不出來,當你們在與一個陌生人吵得面紅耳赤甚至是揮拳撕扯時,在孩子的眼中是怎樣猙獰的模樣,這樣的情緒會徹底打破孩子的安全感。

2.惱怒心態:只知道指責自己孩子軟弱

也有些家長,當聽說孩子受委屈時,反而是一通劈頭蓋臉地指責:受了委屈就應該還回去啊,回來說有什麼用?

聽到這樣的話,孩子只好忍著委屈不再出聲。

總被指責的孩子會顯得不夠自信,因為缺乏父母的鼓勵;總被訓斥的孩子總是惶惶不安,因為缺乏父母的肯定。

當你發現孩子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願意和你溝通時,說明孩子的自信心已然受到了傷害。

3.冷漠心態,忽視孩子所遇問題

與“護犢”心態相反,有些家長走入了另一個極端,認為孩子就應該獨立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成長,用冷漠、無視來“冷處理”孩子遇到的問題。

而研究發現,長期被冷漠對待的孩子有可能導致兩種極端:

一種是過早懂事,形成討好型人格,失去自我;

一種是很暴躁,不會控制情緒,容易歇斯底里。

但無論哪一種,都實在讓人心疼。

你看,家長面對孩子問題時的情緒狀態多麼重要,不僅直接決定事情能否順利解決,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心靈成長。

家長處理的正確方式

想順利解決好孩子之間的衝突,家長需要做到這幾點

1. 覺察自己的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的情緒abc理論認為:事件本身並不會導致人的情緒和行為,能夠產生結果的是你對這件事的看法。

小晨和阿文的家長之所以會爆發爭吵,並不是因為孩子本身的矛盾,而是兩個孩子的家長都認為在這次衝突中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了。

事情就由孩子之間的小問題變成了大人之間的大矛盾,所以,要處理孩子的事情,首先要處理家長的情緒。

當你因為孩子的事情而產生負面情緒時,可以嘗試做以下幾步:

  • 深呼吸,放鬆身體。
  • 試著問自己:“現在我的主要問題和關注點是什麼?
  • 看到並接納當下的情緒。

當你看到和接納情緒的那一刻,冷靜已經發生,接下來才能更冷靜地面對孩子的問題。

面對孩子和同學的矛盾,家長該如何冷靜處理?三招幫你解決困擾

2.接納孩子的情緒

我們來看一段經常發生在身邊的對話:

情景一

小晨:媽媽,我討厭阿文,以後再也不想跟他玩了!

媽媽:為什麼呢?

小晨:他就知道盯著我,然後把去老師和其他家長面前告狀,害我受批評。

媽媽:阿文為什麼不告別人的狀,就告你的狀呢?肯定是你的問題。

於是,小晨生氣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看了以上的對話,我們知道小晨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如果換個方式去交流,或許對大家會有所啟示。

情景二

小晨:媽媽,我討厭阿文,以後再也不想跟他玩了!

媽媽:哦,他讓你不舒服了。

小晨:他就知道盯著我,然後把去老師和其他家長面前告狀,害我受批評。

媽媽:嗯,被批評,心裡會很委屈。

小晨:又不是我一個人給別的同學起外號,其他人也起了呀!阿文還是我的好朋友,他總是去告訴同學家長。

媽媽:原來是這樣,被起外號的同學家長提醒你時,你感覺很難為情吧。

小晨:是的,不過給同學起外號確實不對。

同樣是面對小晨的傾訴,情景一家長做出了消極反應,孩子對家長關閉了溝通的閘門;情景二家長則肯定了並描述出孩子的感受,做出積極的反應。兩種方式最終會出現兩種不同的交流結果。

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 家長的應對方式總結起來有三個步驟:傾聽—觀察—共情。

具體可以做到以下幾步:

  • 安靜專心地傾聽

不管多忙,學會安靜專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不因為放不下手中的事情,而心不在焉,隨意打發孩子。

  • 耐心細緻地觀察

無論是傷心難過、生氣憤怒還是高興喜悅,家長需要看到並接受孩子的情緒,因為情緒本身沒有對錯之分。

  • 設身處地地共情

使用肢體語言,如與孩子擁抱、撫摸孩子地頭部、輕拍孩子地肩膀等讓孩子直接感受到關愛。

使用語言共情,使用“我理解(我明白、我懂)……”或者”“哦……嗯……原來是這樣”來回應孩子。

3.給孩子自我成長的空間

冷靜下來的孩子已經能夠反思自己的錯誤,此刻,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自己著手去解決問題。

同時可以跟班主任取得溝通,讓老師側面關注孩子對整個事件的處理,

最後及時跟孩子交流,瞭解事情的進展,對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給予肯定。

孩子終將走向社會,他正是在這樣一次次的事件中學會交往、學會合作,更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家長不能代替孩子成長,更不能代替孩子體驗。

面對孩子和同學的矛盾,家長該如何冷靜處理?三招幫你解決困擾

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在這場修行中,我們看見孩子,看見自己。

孩子們揚帆遠航的人生之路才剛剛開始,願家長朋友修煉出強大堅定的內心,用冷靜有愛的言傳身教,願孩子們幫助孩子及時調整航向,順利到達人生的彼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