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不完美媽媽 睡眠 玩具 敏感期 BaBa很忙 2019-08-04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有個朋友向我抱怨,指責小晴不會帶孩子,孩子跟著她總是又哭又鬧,吃飯必須坐媽媽大腿,不要自己吃;看電視玩遊戲,「指定」媽媽專人服務,其他人最好別靠近;

稍有不順就一哭、二鬧、三倒地、四蹬腿!而婆婆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好乖,一點都不“作”。

寶媽們應該經歷過這種事,你從外面歸來時,爺爺奶奶會告訴你孩子表現有多好多好,可你一回來,卻發現他吃飯還要你喂,睡覺也不好好睡,得哄半天,遠沒有爺爺奶奶口中說的那麼省心,孩子“作”得讓你頭大。

這其實就應驗了那句話: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有個朋友向我抱怨,指責小晴不會帶孩子,孩子跟著她總是又哭又鬧,吃飯必須坐媽媽大腿,不要自己吃;看電視玩遊戲,「指定」媽媽專人服務,其他人最好別靠近;

稍有不順就一哭、二鬧、三倒地、四蹬腿!而婆婆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好乖,一點都不“作”。

寶媽們應該經歷過這種事,你從外面歸來時,爺爺奶奶會告訴你孩子表現有多好多好,可你一回來,卻發現他吃飯還要你喂,睡覺也不好好睡,得哄半天,遠沒有爺爺奶奶口中說的那麼省心,孩子“作”得讓你頭大。

這其實就應驗了那句話: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心理學家:為啥媽媽在與不在孩子大變樣?變的很作!

原因一:作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下腦容易被上腦劫持。

人的下腦是控制人身上的原始本能的,比如吃飯、睡覺、起居生活以及恐懼等等。

人的上腦要更高級,上腦通常控制我們的思考、記憶、控制力以及理性的部分。

在《去情緒化管教》這本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指出,人類的大腦是複合的,不同的大腦擁有不同的功能,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學會如何理性調出上腦。

所以一旦遇到問題,孩子大腦的本能會佔據上風,劫持上腦。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都缺乏理智,容易發脾氣。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有個朋友向我抱怨,指責小晴不會帶孩子,孩子跟著她總是又哭又鬧,吃飯必須坐媽媽大腿,不要自己吃;看電視玩遊戲,「指定」媽媽專人服務,其他人最好別靠近;

稍有不順就一哭、二鬧、三倒地、四蹬腿!而婆婆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好乖,一點都不“作”。

寶媽們應該經歷過這種事,你從外面歸來時,爺爺奶奶會告訴你孩子表現有多好多好,可你一回來,卻發現他吃飯還要你喂,睡覺也不好好睡,得哄半天,遠沒有爺爺奶奶口中說的那麼省心,孩子“作”得讓你頭大。

這其實就應驗了那句話: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心理學家:為啥媽媽在與不在孩子大變樣?變的很作!

原因一:作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下腦容易被上腦劫持。

人的下腦是控制人身上的原始本能的,比如吃飯、睡覺、起居生活以及恐懼等等。

人的上腦要更高級,上腦通常控制我們的思考、記憶、控制力以及理性的部分。

在《去情緒化管教》這本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指出,人類的大腦是複合的,不同的大腦擁有不同的功能,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學會如何理性調出上腦。

所以一旦遇到問題,孩子大腦的本能會佔據上風,劫持上腦。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都缺乏理智,容易發脾氣。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二:“作”是孩子需求的行為方式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4~5歲的孩子正處於情感表達敏感期,相比於成年人,孩子總是脆弱的。而且在改變現狀的能力上,孩子也處於弱勢的一方。

很簡單的道理,你想要買部手機,打開淘寶就解決了。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呢?他得先說服父母才行。這還不是弱勢?

孩子處在弱勢的狀態,需求又無法得到滿足。哭,就成了孩子威脅家長的最好方式。尤其是當孩子意識到哭有效果的時候,這種想法會更加堅定。

哭鬧幾乎是他們表達不滿的唯一方式,而不滿又分為:需求不滿和情感不滿兩種狀態。

想要的得不到,要哭。傷心了,更要哭。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有個朋友向我抱怨,指責小晴不會帶孩子,孩子跟著她總是又哭又鬧,吃飯必須坐媽媽大腿,不要自己吃;看電視玩遊戲,「指定」媽媽專人服務,其他人最好別靠近;

稍有不順就一哭、二鬧、三倒地、四蹬腿!而婆婆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好乖,一點都不“作”。

寶媽們應該經歷過這種事,你從外面歸來時,爺爺奶奶會告訴你孩子表現有多好多好,可你一回來,卻發現他吃飯還要你喂,睡覺也不好好睡,得哄半天,遠沒有爺爺奶奶口中說的那麼省心,孩子“作”得讓你頭大。

這其實就應驗了那句話: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心理學家:為啥媽媽在與不在孩子大變樣?變的很作!

原因一:作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下腦容易被上腦劫持。

人的下腦是控制人身上的原始本能的,比如吃飯、睡覺、起居生活以及恐懼等等。

人的上腦要更高級,上腦通常控制我們的思考、記憶、控制力以及理性的部分。

在《去情緒化管教》這本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指出,人類的大腦是複合的,不同的大腦擁有不同的功能,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學會如何理性調出上腦。

所以一旦遇到問題,孩子大腦的本能會佔據上風,劫持上腦。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都缺乏理智,容易發脾氣。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二:“作”是孩子需求的行為方式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4~5歲的孩子正處於情感表達敏感期,相比於成年人,孩子總是脆弱的。而且在改變現狀的能力上,孩子也處於弱勢的一方。

很簡單的道理,你想要買部手機,打開淘寶就解決了。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呢?他得先說服父母才行。這還不是弱勢?

孩子處在弱勢的狀態,需求又無法得到滿足。哭,就成了孩子威脅家長的最好方式。尤其是當孩子意識到哭有效果的時候,這種想法會更加堅定。

哭鬧幾乎是他們表達不滿的唯一方式,而不滿又分為:需求不滿和情感不滿兩種狀態。

想要的得不到,要哭。傷心了,更要哭。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三:對媽媽信任,才會任性

高爾基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

孩子對媽媽的信任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媽媽不在跟前的時候,孩子不敢撒嬌、不敢任性。只有媽媽在的時候,他們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為寶寶知道,無論自己怎麼耍賴,媽媽都會幫助他解決麻煩。所以說寶寶對於媽媽的這這種親密的信任感,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原因四:孩子對媽媽特別依戀

雨果說,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

心理研究指出,寶寶0到6歲是與父母形成安全依戀和信任關係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在這個時期和家人發展出安全的依戀關係,對他未來的人際關係會有正面的影響。那麼媽媽是寶寶最信任的人,孩子特別喜歡粘著媽媽,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孩子粘人,而且只粘你,說明孩子依賴你,這是一種親子依戀。更想要媽媽的寶寶和媽媽的撫摸,孩子需要媽媽溫暖陪伴。

他非常愛自己的老媽。因為想引起媽媽的注意,經常才會在媽媽面前撒嬌,會用很多的小動作來讓媽媽對自己關注。

這種依戀從懷孕那時候就建立起來,出生後,媽媽又給了他新鮮的“食物”——母乳,所以這個依戀是任何人無法代替的,爸爸也不行。

而且說來很多爸媽們可能不信,寶寶發脾氣其實還是一件好事。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有個朋友向我抱怨,指責小晴不會帶孩子,孩子跟著她總是又哭又鬧,吃飯必須坐媽媽大腿,不要自己吃;看電視玩遊戲,「指定」媽媽專人服務,其他人最好別靠近;

稍有不順就一哭、二鬧、三倒地、四蹬腿!而婆婆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好乖,一點都不“作”。

寶媽們應該經歷過這種事,你從外面歸來時,爺爺奶奶會告訴你孩子表現有多好多好,可你一回來,卻發現他吃飯還要你喂,睡覺也不好好睡,得哄半天,遠沒有爺爺奶奶口中說的那麼省心,孩子“作”得讓你頭大。

這其實就應驗了那句話: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心理學家:為啥媽媽在與不在孩子大變樣?變的很作!

原因一:作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下腦容易被上腦劫持。

人的下腦是控制人身上的原始本能的,比如吃飯、睡覺、起居生活以及恐懼等等。

人的上腦要更高級,上腦通常控制我們的思考、記憶、控制力以及理性的部分。

在《去情緒化管教》這本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指出,人類的大腦是複合的,不同的大腦擁有不同的功能,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學會如何理性調出上腦。

所以一旦遇到問題,孩子大腦的本能會佔據上風,劫持上腦。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都缺乏理智,容易發脾氣。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二:“作”是孩子需求的行為方式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4~5歲的孩子正處於情感表達敏感期,相比於成年人,孩子總是脆弱的。而且在改變現狀的能力上,孩子也處於弱勢的一方。

很簡單的道理,你想要買部手機,打開淘寶就解決了。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呢?他得先說服父母才行。這還不是弱勢?

孩子處在弱勢的狀態,需求又無法得到滿足。哭,就成了孩子威脅家長的最好方式。尤其是當孩子意識到哭有效果的時候,這種想法會更加堅定。

哭鬧幾乎是他們表達不滿的唯一方式,而不滿又分為:需求不滿和情感不滿兩種狀態。

想要的得不到,要哭。傷心了,更要哭。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三:對媽媽信任,才會任性

高爾基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

孩子對媽媽的信任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媽媽不在跟前的時候,孩子不敢撒嬌、不敢任性。只有媽媽在的時候,他們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為寶寶知道,無論自己怎麼耍賴,媽媽都會幫助他解決麻煩。所以說寶寶對於媽媽的這這種親密的信任感,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原因四:孩子對媽媽特別依戀

雨果說,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

心理研究指出,寶寶0到6歲是與父母形成安全依戀和信任關係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在這個時期和家人發展出安全的依戀關係,對他未來的人際關係會有正面的影響。那麼媽媽是寶寶最信任的人,孩子特別喜歡粘著媽媽,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孩子粘人,而且只粘你,說明孩子依賴你,這是一種親子依戀。更想要媽媽的寶寶和媽媽的撫摸,孩子需要媽媽溫暖陪伴。

他非常愛自己的老媽。因為想引起媽媽的注意,經常才會在媽媽面前撒嬌,會用很多的小動作來讓媽媽對自己關注。

這種依戀從懷孕那時候就建立起來,出生後,媽媽又給了他新鮮的“食物”——母乳,所以這個依戀是任何人無法代替的,爸爸也不行。

而且說來很多爸媽們可能不信,寶寶發脾氣其實還是一件好事。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寶寶發脾氣哭鬧有哪些好處?

一、幫助寶寶釋放壓力、宣洩情緒

很多寶寶在發脾氣的時候通常會大哭大鬧,而哭泣正是一種釋放壓力、宣洩情緒的方式,而且寶寶哭出來總比悶在心裡要健康的多。

大部分的寶寶在發完脾氣之後,會變得冷靜,這個時候再跟寶寶來講道理也會更容易一些。

《小王子》裡面有一句話:“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其實哭這項技能是每個人從小就有的。

但是當我們慢慢長大慢慢成熟之後,我們就學會隱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會更少的哭泣,轉而通過其他方式來宣洩情緒。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有個朋友向我抱怨,指責小晴不會帶孩子,孩子跟著她總是又哭又鬧,吃飯必須坐媽媽大腿,不要自己吃;看電視玩遊戲,「指定」媽媽專人服務,其他人最好別靠近;

稍有不順就一哭、二鬧、三倒地、四蹬腿!而婆婆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好乖,一點都不“作”。

寶媽們應該經歷過這種事,你從外面歸來時,爺爺奶奶會告訴你孩子表現有多好多好,可你一回來,卻發現他吃飯還要你喂,睡覺也不好好睡,得哄半天,遠沒有爺爺奶奶口中說的那麼省心,孩子“作”得讓你頭大。

這其實就應驗了那句話: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心理學家:為啥媽媽在與不在孩子大變樣?變的很作!

原因一:作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下腦容易被上腦劫持。

人的下腦是控制人身上的原始本能的,比如吃飯、睡覺、起居生活以及恐懼等等。

人的上腦要更高級,上腦通常控制我們的思考、記憶、控制力以及理性的部分。

在《去情緒化管教》這本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指出,人類的大腦是複合的,不同的大腦擁有不同的功能,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學會如何理性調出上腦。

所以一旦遇到問題,孩子大腦的本能會佔據上風,劫持上腦。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都缺乏理智,容易發脾氣。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二:“作”是孩子需求的行為方式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4~5歲的孩子正處於情感表達敏感期,相比於成年人,孩子總是脆弱的。而且在改變現狀的能力上,孩子也處於弱勢的一方。

很簡單的道理,你想要買部手機,打開淘寶就解決了。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呢?他得先說服父母才行。這還不是弱勢?

孩子處在弱勢的狀態,需求又無法得到滿足。哭,就成了孩子威脅家長的最好方式。尤其是當孩子意識到哭有效果的時候,這種想法會更加堅定。

哭鬧幾乎是他們表達不滿的唯一方式,而不滿又分為:需求不滿和情感不滿兩種狀態。

想要的得不到,要哭。傷心了,更要哭。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三:對媽媽信任,才會任性

高爾基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

孩子對媽媽的信任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媽媽不在跟前的時候,孩子不敢撒嬌、不敢任性。只有媽媽在的時候,他們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為寶寶知道,無論自己怎麼耍賴,媽媽都會幫助他解決麻煩。所以說寶寶對於媽媽的這這種親密的信任感,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原因四:孩子對媽媽特別依戀

雨果說,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

心理研究指出,寶寶0到6歲是與父母形成安全依戀和信任關係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在這個時期和家人發展出安全的依戀關係,對他未來的人際關係會有正面的影響。那麼媽媽是寶寶最信任的人,孩子特別喜歡粘著媽媽,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孩子粘人,而且只粘你,說明孩子依賴你,這是一種親子依戀。更想要媽媽的寶寶和媽媽的撫摸,孩子需要媽媽溫暖陪伴。

他非常愛自己的老媽。因為想引起媽媽的注意,經常才會在媽媽面前撒嬌,會用很多的小動作來讓媽媽對自己關注。

這種依戀從懷孕那時候就建立起來,出生後,媽媽又給了他新鮮的“食物”——母乳,所以這個依戀是任何人無法代替的,爸爸也不行。

而且說來很多爸媽們可能不信,寶寶發脾氣其實還是一件好事。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寶寶發脾氣哭鬧有哪些好處?

一、幫助寶寶釋放壓力、宣洩情緒

很多寶寶在發脾氣的時候通常會大哭大鬧,而哭泣正是一種釋放壓力、宣洩情緒的方式,而且寶寶哭出來總比悶在心裡要健康的多。

大部分的寶寶在發完脾氣之後,會變得冷靜,這個時候再跟寶寶來講道理也會更容易一些。

《小王子》裡面有一句話:“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其實哭這項技能是每個人從小就有的。

但是當我們慢慢長大慢慢成熟之後,我們就學會隱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會更少的哭泣,轉而通過其他方式來宣洩情緒。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二、可以幫助寶寶睡得更好

有一個著名的Cry it Out睡眠法

Cry it out(CIO)是由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內科副教授Richard Ferber提出來的,在Ferber看來,讓寶寶單獨哭一會有助於幫寶寶學會安撫自己的情緒,寶寶適當的哭泣並沒有什麼壞處,反而能夠讓寶寶慢慢的自己入睡,對於改掉寶寶奶睡、抱睡等不良習慣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Richard Ferber醫生建議最好等到寶寶6個月之後使用Cry it Out訓練法,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

1、在寶寶想要睡覺但是還沒完全睡著的時候,把寶寶放在嬰兒床上裡。

2、然後離開寶寶的房間,如果寶寶這時候開始哭泣,就讓他哭一會,不要立刻返回房間。

3、離開1-2分鐘以後,爸媽可以返回房間安撫寶寶一小會兒,但是注意不要抱起寶寶,即使寶寶既然在哭鬧也不要抱。爸媽可以輕輕的用手觸摸安撫寶寶,或者給寶寶一個他喜歡的小玩具,安撫一會兒之後再次離開。

4、接下來繼續重複步驟2和3,每一次離開之後可以把時間間隔拉的稍微長一點,比如第一次離開2分鐘,第二次離開4分鐘,第三次離開6分鐘。之後每天堅持這樣的步驟,並且一天天拉長離開寶寶房間的間隔時間,一般持續一週左右,寶寶就會形成規律的作息,學會自己入睡。

總的來說,cry it out訓練法操作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爸媽只需要記住重要的兩點:一個是有意識的每次增加離開寶寶房間的時間;

還有一個就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輕易的抱起寶寶,不然寶寶就會覺得哭鬧可以達到讓爸媽來抱他的目的。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有個朋友向我抱怨,指責小晴不會帶孩子,孩子跟著她總是又哭又鬧,吃飯必須坐媽媽大腿,不要自己吃;看電視玩遊戲,「指定」媽媽專人服務,其他人最好別靠近;

稍有不順就一哭、二鬧、三倒地、四蹬腿!而婆婆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好乖,一點都不“作”。

寶媽們應該經歷過這種事,你從外面歸來時,爺爺奶奶會告訴你孩子表現有多好多好,可你一回來,卻發現他吃飯還要你喂,睡覺也不好好睡,得哄半天,遠沒有爺爺奶奶口中說的那麼省心,孩子“作”得讓你頭大。

這其實就應驗了那句話: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心理學家:為啥媽媽在與不在孩子大變樣?變的很作!

原因一:作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下腦容易被上腦劫持。

人的下腦是控制人身上的原始本能的,比如吃飯、睡覺、起居生活以及恐懼等等。

人的上腦要更高級,上腦通常控制我們的思考、記憶、控制力以及理性的部分。

在《去情緒化管教》這本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指出,人類的大腦是複合的,不同的大腦擁有不同的功能,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學會如何理性調出上腦。

所以一旦遇到問題,孩子大腦的本能會佔據上風,劫持上腦。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都缺乏理智,容易發脾氣。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二:“作”是孩子需求的行為方式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4~5歲的孩子正處於情感表達敏感期,相比於成年人,孩子總是脆弱的。而且在改變現狀的能力上,孩子也處於弱勢的一方。

很簡單的道理,你想要買部手機,打開淘寶就解決了。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呢?他得先說服父母才行。這還不是弱勢?

孩子處在弱勢的狀態,需求又無法得到滿足。哭,就成了孩子威脅家長的最好方式。尤其是當孩子意識到哭有效果的時候,這種想法會更加堅定。

哭鬧幾乎是他們表達不滿的唯一方式,而不滿又分為:需求不滿和情感不滿兩種狀態。

想要的得不到,要哭。傷心了,更要哭。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三:對媽媽信任,才會任性

高爾基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

孩子對媽媽的信任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媽媽不在跟前的時候,孩子不敢撒嬌、不敢任性。只有媽媽在的時候,他們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為寶寶知道,無論自己怎麼耍賴,媽媽都會幫助他解決麻煩。所以說寶寶對於媽媽的這這種親密的信任感,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原因四:孩子對媽媽特別依戀

雨果說,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

心理研究指出,寶寶0到6歲是與父母形成安全依戀和信任關係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在這個時期和家人發展出安全的依戀關係,對他未來的人際關係會有正面的影響。那麼媽媽是寶寶最信任的人,孩子特別喜歡粘著媽媽,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孩子粘人,而且只粘你,說明孩子依賴你,這是一種親子依戀。更想要媽媽的寶寶和媽媽的撫摸,孩子需要媽媽溫暖陪伴。

他非常愛自己的老媽。因為想引起媽媽的注意,經常才會在媽媽面前撒嬌,會用很多的小動作來讓媽媽對自己關注。

這種依戀從懷孕那時候就建立起來,出生後,媽媽又給了他新鮮的“食物”——母乳,所以這個依戀是任何人無法代替的,爸爸也不行。

而且說來很多爸媽們可能不信,寶寶發脾氣其實還是一件好事。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寶寶發脾氣哭鬧有哪些好處?

一、幫助寶寶釋放壓力、宣洩情緒

很多寶寶在發脾氣的時候通常會大哭大鬧,而哭泣正是一種釋放壓力、宣洩情緒的方式,而且寶寶哭出來總比悶在心裡要健康的多。

大部分的寶寶在發完脾氣之後,會變得冷靜,這個時候再跟寶寶來講道理也會更容易一些。

《小王子》裡面有一句話:“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其實哭這項技能是每個人從小就有的。

但是當我們慢慢長大慢慢成熟之後,我們就學會隱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會更少的哭泣,轉而通過其他方式來宣洩情緒。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二、可以幫助寶寶睡得更好

有一個著名的Cry it Out睡眠法

Cry it out(CIO)是由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內科副教授Richard Ferber提出來的,在Ferber看來,讓寶寶單獨哭一會有助於幫寶寶學會安撫自己的情緒,寶寶適當的哭泣並沒有什麼壞處,反而能夠讓寶寶慢慢的自己入睡,對於改掉寶寶奶睡、抱睡等不良習慣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Richard Ferber醫生建議最好等到寶寶6個月之後使用Cry it Out訓練法,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

1、在寶寶想要睡覺但是還沒完全睡著的時候,把寶寶放在嬰兒床上裡。

2、然後離開寶寶的房間,如果寶寶這時候開始哭泣,就讓他哭一會,不要立刻返回房間。

3、離開1-2分鐘以後,爸媽可以返回房間安撫寶寶一小會兒,但是注意不要抱起寶寶,即使寶寶既然在哭鬧也不要抱。爸媽可以輕輕的用手觸摸安撫寶寶,或者給寶寶一個他喜歡的小玩具,安撫一會兒之後再次離開。

4、接下來繼續重複步驟2和3,每一次離開之後可以把時間間隔拉的稍微長一點,比如第一次離開2分鐘,第二次離開4分鐘,第三次離開6分鐘。之後每天堅持這樣的步驟,並且一天天拉長離開寶寶房間的間隔時間,一般持續一週左右,寶寶就會形成規律的作息,學會自己入睡。

總的來說,cry it out訓練法操作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爸媽只需要記住重要的兩點:一個是有意識的每次增加離開寶寶房間的時間;

還有一個就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輕易的抱起寶寶,不然寶寶就會覺得哭鬧可以達到讓爸媽來抱他的目的。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三、可以及時糾正

乖孩子就像蘋果,熊孩子就像草莓。

別看熊孩子調皮搗蛋,但是他的壞都在表面上,就像草莓一樣,表面都是坑坑窪窪的籽。而乖孩子表面看著很乖,就像蘋果一樣,表面看著光滑紅潤,你不知道他裡面有沒有變壞。

孩子在媽媽面前作一作、使使壞,也不是壞事兒,至少他敢在你面前暴露自己不好的一面,這樣就能及時糾正,幫孩子改正好。

看到發脾氣、無理取鬧的寶寶,爸媽的第一感覺可能會煩躁,甚至也會對著寶寶發脾氣,但實際上這樣一點作用都沒有,爸媽真正需要做的是耐心等待,在確保寶寶不會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給寶寶時間和空間宣洩情緒。

在《去情緒化管教》一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提到管教有兩個目標,一個短期目標,一個長遠的目的。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有個朋友向我抱怨,指責小晴不會帶孩子,孩子跟著她總是又哭又鬧,吃飯必須坐媽媽大腿,不要自己吃;看電視玩遊戲,「指定」媽媽專人服務,其他人最好別靠近;

稍有不順就一哭、二鬧、三倒地、四蹬腿!而婆婆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好乖,一點都不“作”。

寶媽們應該經歷過這種事,你從外面歸來時,爺爺奶奶會告訴你孩子表現有多好多好,可你一回來,卻發現他吃飯還要你喂,睡覺也不好好睡,得哄半天,遠沒有爺爺奶奶口中說的那麼省心,孩子“作”得讓你頭大。

這其實就應驗了那句話: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心理學家:為啥媽媽在與不在孩子大變樣?變的很作!

原因一:作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下腦容易被上腦劫持。

人的下腦是控制人身上的原始本能的,比如吃飯、睡覺、起居生活以及恐懼等等。

人的上腦要更高級,上腦通常控制我們的思考、記憶、控制力以及理性的部分。

在《去情緒化管教》這本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指出,人類的大腦是複合的,不同的大腦擁有不同的功能,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學會如何理性調出上腦。

所以一旦遇到問題,孩子大腦的本能會佔據上風,劫持上腦。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都缺乏理智,容易發脾氣。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二:“作”是孩子需求的行為方式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4~5歲的孩子正處於情感表達敏感期,相比於成年人,孩子總是脆弱的。而且在改變現狀的能力上,孩子也處於弱勢的一方。

很簡單的道理,你想要買部手機,打開淘寶就解決了。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呢?他得先說服父母才行。這還不是弱勢?

孩子處在弱勢的狀態,需求又無法得到滿足。哭,就成了孩子威脅家長的最好方式。尤其是當孩子意識到哭有效果的時候,這種想法會更加堅定。

哭鬧幾乎是他們表達不滿的唯一方式,而不滿又分為:需求不滿和情感不滿兩種狀態。

想要的得不到,要哭。傷心了,更要哭。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三:對媽媽信任,才會任性

高爾基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

孩子對媽媽的信任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媽媽不在跟前的時候,孩子不敢撒嬌、不敢任性。只有媽媽在的時候,他們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為寶寶知道,無論自己怎麼耍賴,媽媽都會幫助他解決麻煩。所以說寶寶對於媽媽的這這種親密的信任感,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原因四:孩子對媽媽特別依戀

雨果說,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

心理研究指出,寶寶0到6歲是與父母形成安全依戀和信任關係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在這個時期和家人發展出安全的依戀關係,對他未來的人際關係會有正面的影響。那麼媽媽是寶寶最信任的人,孩子特別喜歡粘著媽媽,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孩子粘人,而且只粘你,說明孩子依賴你,這是一種親子依戀。更想要媽媽的寶寶和媽媽的撫摸,孩子需要媽媽溫暖陪伴。

他非常愛自己的老媽。因為想引起媽媽的注意,經常才會在媽媽面前撒嬌,會用很多的小動作來讓媽媽對自己關注。

這種依戀從懷孕那時候就建立起來,出生後,媽媽又給了他新鮮的“食物”——母乳,所以這個依戀是任何人無法代替的,爸爸也不行。

而且說來很多爸媽們可能不信,寶寶發脾氣其實還是一件好事。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寶寶發脾氣哭鬧有哪些好處?

一、幫助寶寶釋放壓力、宣洩情緒

很多寶寶在發脾氣的時候通常會大哭大鬧,而哭泣正是一種釋放壓力、宣洩情緒的方式,而且寶寶哭出來總比悶在心裡要健康的多。

大部分的寶寶在發完脾氣之後,會變得冷靜,這個時候再跟寶寶來講道理也會更容易一些。

《小王子》裡面有一句話:“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其實哭這項技能是每個人從小就有的。

但是當我們慢慢長大慢慢成熟之後,我們就學會隱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會更少的哭泣,轉而通過其他方式來宣洩情緒。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二、可以幫助寶寶睡得更好

有一個著名的Cry it Out睡眠法

Cry it out(CIO)是由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內科副教授Richard Ferber提出來的,在Ferber看來,讓寶寶單獨哭一會有助於幫寶寶學會安撫自己的情緒,寶寶適當的哭泣並沒有什麼壞處,反而能夠讓寶寶慢慢的自己入睡,對於改掉寶寶奶睡、抱睡等不良習慣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Richard Ferber醫生建議最好等到寶寶6個月之後使用Cry it Out訓練法,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

1、在寶寶想要睡覺但是還沒完全睡著的時候,把寶寶放在嬰兒床上裡。

2、然後離開寶寶的房間,如果寶寶這時候開始哭泣,就讓他哭一會,不要立刻返回房間。

3、離開1-2分鐘以後,爸媽可以返回房間安撫寶寶一小會兒,但是注意不要抱起寶寶,即使寶寶既然在哭鬧也不要抱。爸媽可以輕輕的用手觸摸安撫寶寶,或者給寶寶一個他喜歡的小玩具,安撫一會兒之後再次離開。

4、接下來繼續重複步驟2和3,每一次離開之後可以把時間間隔拉的稍微長一點,比如第一次離開2分鐘,第二次離開4分鐘,第三次離開6分鐘。之後每天堅持這樣的步驟,並且一天天拉長離開寶寶房間的間隔時間,一般持續一週左右,寶寶就會形成規律的作息,學會自己入睡。

總的來說,cry it out訓練法操作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爸媽只需要記住重要的兩點:一個是有意識的每次增加離開寶寶房間的時間;

還有一個就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輕易的抱起寶寶,不然寶寶就會覺得哭鬧可以達到讓爸媽來抱他的目的。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三、可以及時糾正

乖孩子就像蘋果,熊孩子就像草莓。

別看熊孩子調皮搗蛋,但是他的壞都在表面上,就像草莓一樣,表面都是坑坑窪窪的籽。而乖孩子表面看著很乖,就像蘋果一樣,表面看著光滑紅潤,你不知道他裡面有沒有變壞。

孩子在媽媽面前作一作、使使壞,也不是壞事兒,至少他敢在你面前暴露自己不好的一面,這樣就能及時糾正,幫孩子改正好。

看到發脾氣、無理取鬧的寶寶,爸媽的第一感覺可能會煩躁,甚至也會對著寶寶發脾氣,但實際上這樣一點作用都沒有,爸媽真正需要做的是耐心等待,在確保寶寶不會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給寶寶時間和空間宣洩情緒。

在《去情緒化管教》一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提到管教有兩個目標,一個短期目標,一個長遠的目的。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管教”更在於“教”

短期的目標在於約束孩子的負面情緒,以免失控。長期目標在於培養自控力和道德判斷能力,也就是讓孩子掌握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而不需要成人的幫助。

短期目標是解決孩子的負面情緒,長期目標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著出色人際關係以及有著高度自控力的人。

丹尼爾·西格爾提出:孩子任何一次發脾氣,都是培養孩子學習自控力和人際交往的好時機。

因為只有父母正確的管教方式,才能使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擁有掌控力,正是管教的終極目標。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有個朋友向我抱怨,指責小晴不會帶孩子,孩子跟著她總是又哭又鬧,吃飯必須坐媽媽大腿,不要自己吃;看電視玩遊戲,「指定」媽媽專人服務,其他人最好別靠近;

稍有不順就一哭、二鬧、三倒地、四蹬腿!而婆婆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好乖,一點都不“作”。

寶媽們應該經歷過這種事,你從外面歸來時,爺爺奶奶會告訴你孩子表現有多好多好,可你一回來,卻發現他吃飯還要你喂,睡覺也不好好睡,得哄半天,遠沒有爺爺奶奶口中說的那麼省心,孩子“作”得讓你頭大。

這其實就應驗了那句話: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心理學家:為啥媽媽在與不在孩子大變樣?變的很作!

原因一:作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下腦容易被上腦劫持。

人的下腦是控制人身上的原始本能的,比如吃飯、睡覺、起居生活以及恐懼等等。

人的上腦要更高級,上腦通常控制我們的思考、記憶、控制力以及理性的部分。

在《去情緒化管教》這本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指出,人類的大腦是複合的,不同的大腦擁有不同的功能,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學會如何理性調出上腦。

所以一旦遇到問題,孩子大腦的本能會佔據上風,劫持上腦。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都缺乏理智,容易發脾氣。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二:“作”是孩子需求的行為方式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4~5歲的孩子正處於情感表達敏感期,相比於成年人,孩子總是脆弱的。而且在改變現狀的能力上,孩子也處於弱勢的一方。

很簡單的道理,你想要買部手機,打開淘寶就解決了。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呢?他得先說服父母才行。這還不是弱勢?

孩子處在弱勢的狀態,需求又無法得到滿足。哭,就成了孩子威脅家長的最好方式。尤其是當孩子意識到哭有效果的時候,這種想法會更加堅定。

哭鬧幾乎是他們表達不滿的唯一方式,而不滿又分為:需求不滿和情感不滿兩種狀態。

想要的得不到,要哭。傷心了,更要哭。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三:對媽媽信任,才會任性

高爾基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

孩子對媽媽的信任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媽媽不在跟前的時候,孩子不敢撒嬌、不敢任性。只有媽媽在的時候,他們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為寶寶知道,無論自己怎麼耍賴,媽媽都會幫助他解決麻煩。所以說寶寶對於媽媽的這這種親密的信任感,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原因四:孩子對媽媽特別依戀

雨果說,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

心理研究指出,寶寶0到6歲是與父母形成安全依戀和信任關係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在這個時期和家人發展出安全的依戀關係,對他未來的人際關係會有正面的影響。那麼媽媽是寶寶最信任的人,孩子特別喜歡粘著媽媽,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孩子粘人,而且只粘你,說明孩子依賴你,這是一種親子依戀。更想要媽媽的寶寶和媽媽的撫摸,孩子需要媽媽溫暖陪伴。

他非常愛自己的老媽。因為想引起媽媽的注意,經常才會在媽媽面前撒嬌,會用很多的小動作來讓媽媽對自己關注。

這種依戀從懷孕那時候就建立起來,出生後,媽媽又給了他新鮮的“食物”——母乳,所以這個依戀是任何人無法代替的,爸爸也不行。

而且說來很多爸媽們可能不信,寶寶發脾氣其實還是一件好事。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寶寶發脾氣哭鬧有哪些好處?

一、幫助寶寶釋放壓力、宣洩情緒

很多寶寶在發脾氣的時候通常會大哭大鬧,而哭泣正是一種釋放壓力、宣洩情緒的方式,而且寶寶哭出來總比悶在心裡要健康的多。

大部分的寶寶在發完脾氣之後,會變得冷靜,這個時候再跟寶寶來講道理也會更容易一些。

《小王子》裡面有一句話:“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其實哭這項技能是每個人從小就有的。

但是當我們慢慢長大慢慢成熟之後,我們就學會隱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會更少的哭泣,轉而通過其他方式來宣洩情緒。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二、可以幫助寶寶睡得更好

有一個著名的Cry it Out睡眠法

Cry it out(CIO)是由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內科副教授Richard Ferber提出來的,在Ferber看來,讓寶寶單獨哭一會有助於幫寶寶學會安撫自己的情緒,寶寶適當的哭泣並沒有什麼壞處,反而能夠讓寶寶慢慢的自己入睡,對於改掉寶寶奶睡、抱睡等不良習慣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Richard Ferber醫生建議最好等到寶寶6個月之後使用Cry it Out訓練法,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

1、在寶寶想要睡覺但是還沒完全睡著的時候,把寶寶放在嬰兒床上裡。

2、然後離開寶寶的房間,如果寶寶這時候開始哭泣,就讓他哭一會,不要立刻返回房間。

3、離開1-2分鐘以後,爸媽可以返回房間安撫寶寶一小會兒,但是注意不要抱起寶寶,即使寶寶既然在哭鬧也不要抱。爸媽可以輕輕的用手觸摸安撫寶寶,或者給寶寶一個他喜歡的小玩具,安撫一會兒之後再次離開。

4、接下來繼續重複步驟2和3,每一次離開之後可以把時間間隔拉的稍微長一點,比如第一次離開2分鐘,第二次離開4分鐘,第三次離開6分鐘。之後每天堅持這樣的步驟,並且一天天拉長離開寶寶房間的間隔時間,一般持續一週左右,寶寶就會形成規律的作息,學會自己入睡。

總的來說,cry it out訓練法操作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爸媽只需要記住重要的兩點:一個是有意識的每次增加離開寶寶房間的時間;

還有一個就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輕易的抱起寶寶,不然寶寶就會覺得哭鬧可以達到讓爸媽來抱他的目的。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三、可以及時糾正

乖孩子就像蘋果,熊孩子就像草莓。

別看熊孩子調皮搗蛋,但是他的壞都在表面上,就像草莓一樣,表面都是坑坑窪窪的籽。而乖孩子表面看著很乖,就像蘋果一樣,表面看著光滑紅潤,你不知道他裡面有沒有變壞。

孩子在媽媽面前作一作、使使壞,也不是壞事兒,至少他敢在你面前暴露自己不好的一面,這樣就能及時糾正,幫孩子改正好。

看到發脾氣、無理取鬧的寶寶,爸媽的第一感覺可能會煩躁,甚至也會對著寶寶發脾氣,但實際上這樣一點作用都沒有,爸媽真正需要做的是耐心等待,在確保寶寶不會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給寶寶時間和空間宣洩情緒。

在《去情緒化管教》一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提到管教有兩個目標,一個短期目標,一個長遠的目的。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管教”更在於“教”

短期的目標在於約束孩子的負面情緒,以免失控。長期目標在於培養自控力和道德判斷能力,也就是讓孩子掌握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而不需要成人的幫助。

短期目標是解決孩子的負面情緒,長期目標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著出色人際關係以及有著高度自控力的人。

丹尼爾·西格爾提出:孩子任何一次發脾氣,都是培養孩子學習自控力和人際交往的好時機。

因為只有父母正確的管教方式,才能使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擁有掌控力,正是管教的終極目標。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如何通過管教讓孩子學會自控

我們說管教不能使用暴力,更不能用冷暴力,因為這些都不能達到管教的目的。想要孩子通過管教達到終極目標,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讓孩子平靜下來

面對孩子哭鬧,父母如果吼叫,想要阻止孩子的哭鬧聲,但是這樣的做法只會激活大腦中的理杏仁,這是負責大腦中接受危險信號的,一旦感受到威脅,下腦中的理杏仁開始活躍,併發出警告,致使孩子哭鬧越發厲害。

1. 關掉頭腦中的鯊魚聲音

什麼是鯊魚聲音,丹尼爾·西格爾博士指出,鯊魚聲音就是指父母根據孩子日常的表現,先入為主的對孩子做出的判斷。因為鯊魚聲音在我們腦海中的迴響,會影響到父母的心情。

比如孩子這次沒考好,因為以前幾次都是相同的粗心原因,這次父母先入為主就會認為一定是孩子的問題導致的。

2.給予孩子愛撫

當我們感覺到有人以關愛的方式進行碰觸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分泌出釋然愉快的激素,比如(催產素),這個時候因為發脾氣引起的大腦皮質醇就會慢慢減退。

通過擁抱或者蹲下和孩子說話,保持自己的眼光實現比孩子更低。這樣做的目的是在給孩子傳遞安全感,告訴孩子我不會傷害你。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有個朋友向我抱怨,指責小晴不會帶孩子,孩子跟著她總是又哭又鬧,吃飯必須坐媽媽大腿,不要自己吃;看電視玩遊戲,「指定」媽媽專人服務,其他人最好別靠近;

稍有不順就一哭、二鬧、三倒地、四蹬腿!而婆婆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好乖,一點都不“作”。

寶媽們應該經歷過這種事,你從外面歸來時,爺爺奶奶會告訴你孩子表現有多好多好,可你一回來,卻發現他吃飯還要你喂,睡覺也不好好睡,得哄半天,遠沒有爺爺奶奶口中說的那麼省心,孩子“作”得讓你頭大。

這其實就應驗了那句話: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心理學家:為啥媽媽在與不在孩子大變樣?變的很作!

原因一:作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下腦容易被上腦劫持。

人的下腦是控制人身上的原始本能的,比如吃飯、睡覺、起居生活以及恐懼等等。

人的上腦要更高級,上腦通常控制我們的思考、記憶、控制力以及理性的部分。

在《去情緒化管教》這本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指出,人類的大腦是複合的,不同的大腦擁有不同的功能,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學會如何理性調出上腦。

所以一旦遇到問題,孩子大腦的本能會佔據上風,劫持上腦。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都缺乏理智,容易發脾氣。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二:“作”是孩子需求的行為方式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4~5歲的孩子正處於情感表達敏感期,相比於成年人,孩子總是脆弱的。而且在改變現狀的能力上,孩子也處於弱勢的一方。

很簡單的道理,你想要買部手機,打開淘寶就解決了。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呢?他得先說服父母才行。這還不是弱勢?

孩子處在弱勢的狀態,需求又無法得到滿足。哭,就成了孩子威脅家長的最好方式。尤其是當孩子意識到哭有效果的時候,這種想法會更加堅定。

哭鬧幾乎是他們表達不滿的唯一方式,而不滿又分為:需求不滿和情感不滿兩種狀態。

想要的得不到,要哭。傷心了,更要哭。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三:對媽媽信任,才會任性

高爾基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

孩子對媽媽的信任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媽媽不在跟前的時候,孩子不敢撒嬌、不敢任性。只有媽媽在的時候,他們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為寶寶知道,無論自己怎麼耍賴,媽媽都會幫助他解決麻煩。所以說寶寶對於媽媽的這這種親密的信任感,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原因四:孩子對媽媽特別依戀

雨果說,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

心理研究指出,寶寶0到6歲是與父母形成安全依戀和信任關係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在這個時期和家人發展出安全的依戀關係,對他未來的人際關係會有正面的影響。那麼媽媽是寶寶最信任的人,孩子特別喜歡粘著媽媽,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孩子粘人,而且只粘你,說明孩子依賴你,這是一種親子依戀。更想要媽媽的寶寶和媽媽的撫摸,孩子需要媽媽溫暖陪伴。

他非常愛自己的老媽。因為想引起媽媽的注意,經常才會在媽媽面前撒嬌,會用很多的小動作來讓媽媽對自己關注。

這種依戀從懷孕那時候就建立起來,出生後,媽媽又給了他新鮮的“食物”——母乳,所以這個依戀是任何人無法代替的,爸爸也不行。

而且說來很多爸媽們可能不信,寶寶發脾氣其實還是一件好事。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寶寶發脾氣哭鬧有哪些好處?

一、幫助寶寶釋放壓力、宣洩情緒

很多寶寶在發脾氣的時候通常會大哭大鬧,而哭泣正是一種釋放壓力、宣洩情緒的方式,而且寶寶哭出來總比悶在心裡要健康的多。

大部分的寶寶在發完脾氣之後,會變得冷靜,這個時候再跟寶寶來講道理也會更容易一些。

《小王子》裡面有一句話:“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其實哭這項技能是每個人從小就有的。

但是當我們慢慢長大慢慢成熟之後,我們就學會隱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會更少的哭泣,轉而通過其他方式來宣洩情緒。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二、可以幫助寶寶睡得更好

有一個著名的Cry it Out睡眠法

Cry it out(CIO)是由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內科副教授Richard Ferber提出來的,在Ferber看來,讓寶寶單獨哭一會有助於幫寶寶學會安撫自己的情緒,寶寶適當的哭泣並沒有什麼壞處,反而能夠讓寶寶慢慢的自己入睡,對於改掉寶寶奶睡、抱睡等不良習慣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Richard Ferber醫生建議最好等到寶寶6個月之後使用Cry it Out訓練法,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

1、在寶寶想要睡覺但是還沒完全睡著的時候,把寶寶放在嬰兒床上裡。

2、然後離開寶寶的房間,如果寶寶這時候開始哭泣,就讓他哭一會,不要立刻返回房間。

3、離開1-2分鐘以後,爸媽可以返回房間安撫寶寶一小會兒,但是注意不要抱起寶寶,即使寶寶既然在哭鬧也不要抱。爸媽可以輕輕的用手觸摸安撫寶寶,或者給寶寶一個他喜歡的小玩具,安撫一會兒之後再次離開。

4、接下來繼續重複步驟2和3,每一次離開之後可以把時間間隔拉的稍微長一點,比如第一次離開2分鐘,第二次離開4分鐘,第三次離開6分鐘。之後每天堅持這樣的步驟,並且一天天拉長離開寶寶房間的間隔時間,一般持續一週左右,寶寶就會形成規律的作息,學會自己入睡。

總的來說,cry it out訓練法操作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爸媽只需要記住重要的兩點:一個是有意識的每次增加離開寶寶房間的時間;

還有一個就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輕易的抱起寶寶,不然寶寶就會覺得哭鬧可以達到讓爸媽來抱他的目的。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三、可以及時糾正

乖孩子就像蘋果,熊孩子就像草莓。

別看熊孩子調皮搗蛋,但是他的壞都在表面上,就像草莓一樣,表面都是坑坑窪窪的籽。而乖孩子表面看著很乖,就像蘋果一樣,表面看著光滑紅潤,你不知道他裡面有沒有變壞。

孩子在媽媽面前作一作、使使壞,也不是壞事兒,至少他敢在你面前暴露自己不好的一面,這樣就能及時糾正,幫孩子改正好。

看到發脾氣、無理取鬧的寶寶,爸媽的第一感覺可能會煩躁,甚至也會對著寶寶發脾氣,但實際上這樣一點作用都沒有,爸媽真正需要做的是耐心等待,在確保寶寶不會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給寶寶時間和空間宣洩情緒。

在《去情緒化管教》一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提到管教有兩個目標,一個短期目標,一個長遠的目的。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管教”更在於“教”

短期的目標在於約束孩子的負面情緒,以免失控。長期目標在於培養自控力和道德判斷能力,也就是讓孩子掌握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而不需要成人的幫助。

短期目標是解決孩子的負面情緒,長期目標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著出色人際關係以及有著高度自控力的人。

丹尼爾·西格爾提出:孩子任何一次發脾氣,都是培養孩子學習自控力和人際交往的好時機。

因為只有父母正確的管教方式,才能使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擁有掌控力,正是管教的終極目標。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如何通過管教讓孩子學會自控

我們說管教不能使用暴力,更不能用冷暴力,因為這些都不能達到管教的目的。想要孩子通過管教達到終極目標,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讓孩子平靜下來

面對孩子哭鬧,父母如果吼叫,想要阻止孩子的哭鬧聲,但是這樣的做法只會激活大腦中的理杏仁,這是負責大腦中接受危險信號的,一旦感受到威脅,下腦中的理杏仁開始活躍,併發出警告,致使孩子哭鬧越發厲害。

1. 關掉頭腦中的鯊魚聲音

什麼是鯊魚聲音,丹尼爾·西格爾博士指出,鯊魚聲音就是指父母根據孩子日常的表現,先入為主的對孩子做出的判斷。因為鯊魚聲音在我們腦海中的迴響,會影響到父母的心情。

比如孩子這次沒考好,因為以前幾次都是相同的粗心原因,這次父母先入為主就會認為一定是孩子的問題導致的。

2.給予孩子愛撫

當我們感覺到有人以關愛的方式進行碰觸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分泌出釋然愉快的激素,比如(催產素),這個時候因為發脾氣引起的大腦皮質醇就會慢慢減退。

通過擁抱或者蹲下和孩子說話,保持自己的眼光實現比孩子更低。這樣做的目的是在給孩子傳遞安全感,告訴孩子我不會傷害你。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二.讓孩子理解表達自己的情緒

1. 認同孩子的情緒

認同孩子的情緒有兩個作用,作用一,幫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可以幫助孩子平復自主神經系統和激動的情緒;第二個作用,幫助孩子認識到這種情緒。

表現在語言上應該是對孩子情緒的肯定。

2.傾聽,不要和孩子講道理

父母應該傾聽,最好不要有以下行為:

  • 不要打斷孩子的陳述;
  • 不要試圖去講道理;
  • 不要進行說教;
  • 不要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去做。

學會傾聽目的是為了我們理解孩子抱怨或者發脾氣之後的感受和情緒,如果老是跟孩子講道理,孩子反而不願意表達。

傾聽結束之後,把我們聽到的內容反饋回去,這個時候要把孩子背後的情緒同樣反饋給孩子,比如因為他的捉弄,讓你很難過,你現在是不是很傷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內心的情緒。理解此刻的情緒。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有個朋友向我抱怨,指責小晴不會帶孩子,孩子跟著她總是又哭又鬧,吃飯必須坐媽媽大腿,不要自己吃;看電視玩遊戲,「指定」媽媽專人服務,其他人最好別靠近;

稍有不順就一哭、二鬧、三倒地、四蹬腿!而婆婆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好乖,一點都不“作”。

寶媽們應該經歷過這種事,你從外面歸來時,爺爺奶奶會告訴你孩子表現有多好多好,可你一回來,卻發現他吃飯還要你喂,睡覺也不好好睡,得哄半天,遠沒有爺爺奶奶口中說的那麼省心,孩子“作”得讓你頭大。

這其實就應驗了那句話: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心理學家:為啥媽媽在與不在孩子大變樣?變的很作!

原因一:作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下腦容易被上腦劫持。

人的下腦是控制人身上的原始本能的,比如吃飯、睡覺、起居生活以及恐懼等等。

人的上腦要更高級,上腦通常控制我們的思考、記憶、控制力以及理性的部分。

在《去情緒化管教》這本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指出,人類的大腦是複合的,不同的大腦擁有不同的功能,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學會如何理性調出上腦。

所以一旦遇到問題,孩子大腦的本能會佔據上風,劫持上腦。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都缺乏理智,容易發脾氣。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二:“作”是孩子需求的行為方式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4~5歲的孩子正處於情感表達敏感期,相比於成年人,孩子總是脆弱的。而且在改變現狀的能力上,孩子也處於弱勢的一方。

很簡單的道理,你想要買部手機,打開淘寶就解決了。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呢?他得先說服父母才行。這還不是弱勢?

孩子處在弱勢的狀態,需求又無法得到滿足。哭,就成了孩子威脅家長的最好方式。尤其是當孩子意識到哭有效果的時候,這種想法會更加堅定。

哭鬧幾乎是他們表達不滿的唯一方式,而不滿又分為:需求不滿和情感不滿兩種狀態。

想要的得不到,要哭。傷心了,更要哭。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三:對媽媽信任,才會任性

高爾基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

孩子對媽媽的信任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媽媽不在跟前的時候,孩子不敢撒嬌、不敢任性。只有媽媽在的時候,他們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為寶寶知道,無論自己怎麼耍賴,媽媽都會幫助他解決麻煩。所以說寶寶對於媽媽的這這種親密的信任感,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原因四:孩子對媽媽特別依戀

雨果說,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

心理研究指出,寶寶0到6歲是與父母形成安全依戀和信任關係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在這個時期和家人發展出安全的依戀關係,對他未來的人際關係會有正面的影響。那麼媽媽是寶寶最信任的人,孩子特別喜歡粘著媽媽,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孩子粘人,而且只粘你,說明孩子依賴你,這是一種親子依戀。更想要媽媽的寶寶和媽媽的撫摸,孩子需要媽媽溫暖陪伴。

他非常愛自己的老媽。因為想引起媽媽的注意,經常才會在媽媽面前撒嬌,會用很多的小動作來讓媽媽對自己關注。

這種依戀從懷孕那時候就建立起來,出生後,媽媽又給了他新鮮的“食物”——母乳,所以這個依戀是任何人無法代替的,爸爸也不行。

而且說來很多爸媽們可能不信,寶寶發脾氣其實還是一件好事。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寶寶發脾氣哭鬧有哪些好處?

一、幫助寶寶釋放壓力、宣洩情緒

很多寶寶在發脾氣的時候通常會大哭大鬧,而哭泣正是一種釋放壓力、宣洩情緒的方式,而且寶寶哭出來總比悶在心裡要健康的多。

大部分的寶寶在發完脾氣之後,會變得冷靜,這個時候再跟寶寶來講道理也會更容易一些。

《小王子》裡面有一句話:“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其實哭這項技能是每個人從小就有的。

但是當我們慢慢長大慢慢成熟之後,我們就學會隱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會更少的哭泣,轉而通過其他方式來宣洩情緒。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二、可以幫助寶寶睡得更好

有一個著名的Cry it Out睡眠法

Cry it out(CIO)是由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內科副教授Richard Ferber提出來的,在Ferber看來,讓寶寶單獨哭一會有助於幫寶寶學會安撫自己的情緒,寶寶適當的哭泣並沒有什麼壞處,反而能夠讓寶寶慢慢的自己入睡,對於改掉寶寶奶睡、抱睡等不良習慣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Richard Ferber醫生建議最好等到寶寶6個月之後使用Cry it Out訓練法,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

1、在寶寶想要睡覺但是還沒完全睡著的時候,把寶寶放在嬰兒床上裡。

2、然後離開寶寶的房間,如果寶寶這時候開始哭泣,就讓他哭一會,不要立刻返回房間。

3、離開1-2分鐘以後,爸媽可以返回房間安撫寶寶一小會兒,但是注意不要抱起寶寶,即使寶寶既然在哭鬧也不要抱。爸媽可以輕輕的用手觸摸安撫寶寶,或者給寶寶一個他喜歡的小玩具,安撫一會兒之後再次離開。

4、接下來繼續重複步驟2和3,每一次離開之後可以把時間間隔拉的稍微長一點,比如第一次離開2分鐘,第二次離開4分鐘,第三次離開6分鐘。之後每天堅持這樣的步驟,並且一天天拉長離開寶寶房間的間隔時間,一般持續一週左右,寶寶就會形成規律的作息,學會自己入睡。

總的來說,cry it out訓練法操作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爸媽只需要記住重要的兩點:一個是有意識的每次增加離開寶寶房間的時間;

還有一個就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輕易的抱起寶寶,不然寶寶就會覺得哭鬧可以達到讓爸媽來抱他的目的。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三、可以及時糾正

乖孩子就像蘋果,熊孩子就像草莓。

別看熊孩子調皮搗蛋,但是他的壞都在表面上,就像草莓一樣,表面都是坑坑窪窪的籽。而乖孩子表面看著很乖,就像蘋果一樣,表面看著光滑紅潤,你不知道他裡面有沒有變壞。

孩子在媽媽面前作一作、使使壞,也不是壞事兒,至少他敢在你面前暴露自己不好的一面,這樣就能及時糾正,幫孩子改正好。

看到發脾氣、無理取鬧的寶寶,爸媽的第一感覺可能會煩躁,甚至也會對著寶寶發脾氣,但實際上這樣一點作用都沒有,爸媽真正需要做的是耐心等待,在確保寶寶不會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給寶寶時間和空間宣洩情緒。

在《去情緒化管教》一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提到管教有兩個目標,一個短期目標,一個長遠的目的。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管教”更在於“教”

短期的目標在於約束孩子的負面情緒,以免失控。長期目標在於培養自控力和道德判斷能力,也就是讓孩子掌握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而不需要成人的幫助。

短期目標是解決孩子的負面情緒,長期目標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著出色人際關係以及有著高度自控力的人。

丹尼爾·西格爾提出:孩子任何一次發脾氣,都是培養孩子學習自控力和人際交往的好時機。

因為只有父母正確的管教方式,才能使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擁有掌控力,正是管教的終極目標。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如何通過管教讓孩子學會自控

我們說管教不能使用暴力,更不能用冷暴力,因為這些都不能達到管教的目的。想要孩子通過管教達到終極目標,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讓孩子平靜下來

面對孩子哭鬧,父母如果吼叫,想要阻止孩子的哭鬧聲,但是這樣的做法只會激活大腦中的理杏仁,這是負責大腦中接受危險信號的,一旦感受到威脅,下腦中的理杏仁開始活躍,併發出警告,致使孩子哭鬧越發厲害。

1. 關掉頭腦中的鯊魚聲音

什麼是鯊魚聲音,丹尼爾·西格爾博士指出,鯊魚聲音就是指父母根據孩子日常的表現,先入為主的對孩子做出的判斷。因為鯊魚聲音在我們腦海中的迴響,會影響到父母的心情。

比如孩子這次沒考好,因為以前幾次都是相同的粗心原因,這次父母先入為主就會認為一定是孩子的問題導致的。

2.給予孩子愛撫

當我們感覺到有人以關愛的方式進行碰觸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分泌出釋然愉快的激素,比如(催產素),這個時候因為發脾氣引起的大腦皮質醇就會慢慢減退。

通過擁抱或者蹲下和孩子說話,保持自己的眼光實現比孩子更低。這樣做的目的是在給孩子傳遞安全感,告訴孩子我不會傷害你。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二.讓孩子理解表達自己的情緒

1. 認同孩子的情緒

認同孩子的情緒有兩個作用,作用一,幫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可以幫助孩子平復自主神經系統和激動的情緒;第二個作用,幫助孩子認識到這種情緒。

表現在語言上應該是對孩子情緒的肯定。

2.傾聽,不要和孩子講道理

父母應該傾聽,最好不要有以下行為:

  • 不要打斷孩子的陳述;
  • 不要試圖去講道理;
  • 不要進行說教;
  • 不要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去做。

學會傾聽目的是為了我們理解孩子抱怨或者發脾氣之後的感受和情緒,如果老是跟孩子講道理,孩子反而不願意表達。

傾聽結束之後,把我們聽到的內容反饋回去,這個時候要把孩子背後的情緒同樣反饋給孩子,比如因為他的捉弄,讓你很難過,你現在是不是很傷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內心的情緒。理解此刻的情緒。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三、反覆練習,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丹尼爾·西格爾博士指出,人的大腦是複合的,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作用,如果經常使用下腦,那麼下腦在面對突發狀況的時候更容易被調出。但是如果我們更多的使用上腦,日復一日的練習中,掌控理智的上腦就會代替下腦。

所以要經常性的傾聽、認同、反射,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允許孩子發脾氣,苦鬧。

"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有個朋友向我抱怨,指責小晴不會帶孩子,孩子跟著她總是又哭又鬧,吃飯必須坐媽媽大腿,不要自己吃;看電視玩遊戲,「指定」媽媽專人服務,其他人最好別靠近;

稍有不順就一哭、二鬧、三倒地、四蹬腿!而婆婆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好乖,一點都不“作”。

寶媽們應該經歷過這種事,你從外面歸來時,爺爺奶奶會告訴你孩子表現有多好多好,可你一回來,卻發現他吃飯還要你喂,睡覺也不好好睡,得哄半天,遠沒有爺爺奶奶口中說的那麼省心,孩子“作”得讓你頭大。

這其實就應驗了那句話: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心理學家:為啥媽媽在與不在孩子大變樣?變的很作!

原因一:作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下腦容易被上腦劫持。

人的下腦是控制人身上的原始本能的,比如吃飯、睡覺、起居生活以及恐懼等等。

人的上腦要更高級,上腦通常控制我們的思考、記憶、控制力以及理性的部分。

在《去情緒化管教》這本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指出,人類的大腦是複合的,不同的大腦擁有不同的功能,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學會如何理性調出上腦。

所以一旦遇到問題,孩子大腦的本能會佔據上風,劫持上腦。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都缺乏理智,容易發脾氣。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二:“作”是孩子需求的行為方式

兒童心理學家表示,4~5歲的孩子正處於情感表達敏感期,相比於成年人,孩子總是脆弱的。而且在改變現狀的能力上,孩子也處於弱勢的一方。

很簡單的道理,你想要買部手機,打開淘寶就解決了。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呢?他得先說服父母才行。這還不是弱勢?

孩子處在弱勢的狀態,需求又無法得到滿足。哭,就成了孩子威脅家長的最好方式。尤其是當孩子意識到哭有效果的時候,這種想法會更加堅定。

哭鬧幾乎是他們表達不滿的唯一方式,而不滿又分為:需求不滿和情感不滿兩種狀態。

想要的得不到,要哭。傷心了,更要哭。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原因三:對媽媽信任,才會任性

高爾基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

孩子對媽媽的信任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媽媽不在跟前的時候,孩子不敢撒嬌、不敢任性。只有媽媽在的時候,他們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為寶寶知道,無論自己怎麼耍賴,媽媽都會幫助他解決麻煩。所以說寶寶對於媽媽的這這種親密的信任感,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原因四:孩子對媽媽特別依戀

雨果說,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裡面怎能不甜?

心理研究指出,寶寶0到6歲是與父母形成安全依戀和信任關係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在這個時期和家人發展出安全的依戀關係,對他未來的人際關係會有正面的影響。那麼媽媽是寶寶最信任的人,孩子特別喜歡粘著媽媽,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孩子粘人,而且只粘你,說明孩子依賴你,這是一種親子依戀。更想要媽媽的寶寶和媽媽的撫摸,孩子需要媽媽溫暖陪伴。

他非常愛自己的老媽。因為想引起媽媽的注意,經常才會在媽媽面前撒嬌,會用很多的小動作來讓媽媽對自己關注。

這種依戀從懷孕那時候就建立起來,出生後,媽媽又給了他新鮮的“食物”——母乳,所以這個依戀是任何人無法代替的,爸爸也不行。

而且說來很多爸媽們可能不信,寶寶發脾氣其實還是一件好事。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寶寶發脾氣哭鬧有哪些好處?

一、幫助寶寶釋放壓力、宣洩情緒

很多寶寶在發脾氣的時候通常會大哭大鬧,而哭泣正是一種釋放壓力、宣洩情緒的方式,而且寶寶哭出來總比悶在心裡要健康的多。

大部分的寶寶在發完脾氣之後,會變得冷靜,這個時候再跟寶寶來講道理也會更容易一些。

《小王子》裡面有一句話:“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其實哭這項技能是每個人從小就有的。

但是當我們慢慢長大慢慢成熟之後,我們就學會隱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會更少的哭泣,轉而通過其他方式來宣洩情緒。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二、可以幫助寶寶睡得更好

有一個著名的Cry it Out睡眠法

Cry it out(CIO)是由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內科副教授Richard Ferber提出來的,在Ferber看來,讓寶寶單獨哭一會有助於幫寶寶學會安撫自己的情緒,寶寶適當的哭泣並沒有什麼壞處,反而能夠讓寶寶慢慢的自己入睡,對於改掉寶寶奶睡、抱睡等不良習慣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Richard Ferber醫生建議最好等到寶寶6個月之後使用Cry it Out訓練法,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

1、在寶寶想要睡覺但是還沒完全睡著的時候,把寶寶放在嬰兒床上裡。

2、然後離開寶寶的房間,如果寶寶這時候開始哭泣,就讓他哭一會,不要立刻返回房間。

3、離開1-2分鐘以後,爸媽可以返回房間安撫寶寶一小會兒,但是注意不要抱起寶寶,即使寶寶既然在哭鬧也不要抱。爸媽可以輕輕的用手觸摸安撫寶寶,或者給寶寶一個他喜歡的小玩具,安撫一會兒之後再次離開。

4、接下來繼續重複步驟2和3,每一次離開之後可以把時間間隔拉的稍微長一點,比如第一次離開2分鐘,第二次離開4分鐘,第三次離開6分鐘。之後每天堅持這樣的步驟,並且一天天拉長離開寶寶房間的間隔時間,一般持續一週左右,寶寶就會形成規律的作息,學會自己入睡。

總的來說,cry it out訓練法操作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爸媽只需要記住重要的兩點:一個是有意識的每次增加離開寶寶房間的時間;

還有一個就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輕易的抱起寶寶,不然寶寶就會覺得哭鬧可以達到讓爸媽來抱他的目的。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三、可以及時糾正

乖孩子就像蘋果,熊孩子就像草莓。

別看熊孩子調皮搗蛋,但是他的壞都在表面上,就像草莓一樣,表面都是坑坑窪窪的籽。而乖孩子表面看著很乖,就像蘋果一樣,表面看著光滑紅潤,你不知道他裡面有沒有變壞。

孩子在媽媽面前作一作、使使壞,也不是壞事兒,至少他敢在你面前暴露自己不好的一面,這樣就能及時糾正,幫孩子改正好。

看到發脾氣、無理取鬧的寶寶,爸媽的第一感覺可能會煩躁,甚至也會對著寶寶發脾氣,但實際上這樣一點作用都沒有,爸媽真正需要做的是耐心等待,在確保寶寶不會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給寶寶時間和空間宣洩情緒。

在《去情緒化管教》一書中,作者丹尼爾·西格爾提到管教有兩個目標,一個短期目標,一個長遠的目的。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管教”更在於“教”

短期的目標在於約束孩子的負面情緒,以免失控。長期目標在於培養自控力和道德判斷能力,也就是讓孩子掌握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而不需要成人的幫助。

短期目標是解決孩子的負面情緒,長期目標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著出色人際關係以及有著高度自控力的人。

丹尼爾·西格爾提出:孩子任何一次發脾氣,都是培養孩子學習自控力和人際交往的好時機。

因為只有父母正確的管教方式,才能使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擁有掌控力,正是管教的終極目標。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如何通過管教讓孩子學會自控

我們說管教不能使用暴力,更不能用冷暴力,因為這些都不能達到管教的目的。想要孩子通過管教達到終極目標,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讓孩子平靜下來

面對孩子哭鬧,父母如果吼叫,想要阻止孩子的哭鬧聲,但是這樣的做法只會激活大腦中的理杏仁,這是負責大腦中接受危險信號的,一旦感受到威脅,下腦中的理杏仁開始活躍,併發出警告,致使孩子哭鬧越發厲害。

1. 關掉頭腦中的鯊魚聲音

什麼是鯊魚聲音,丹尼爾·西格爾博士指出,鯊魚聲音就是指父母根據孩子日常的表現,先入為主的對孩子做出的判斷。因為鯊魚聲音在我們腦海中的迴響,會影響到父母的心情。

比如孩子這次沒考好,因為以前幾次都是相同的粗心原因,這次父母先入為主就會認為一定是孩子的問題導致的。

2.給予孩子愛撫

當我們感覺到有人以關愛的方式進行碰觸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分泌出釋然愉快的激素,比如(催產素),這個時候因為發脾氣引起的大腦皮質醇就會慢慢減退。

通過擁抱或者蹲下和孩子說話,保持自己的眼光實現比孩子更低。這樣做的目的是在給孩子傳遞安全感,告訴孩子我不會傷害你。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二.讓孩子理解表達自己的情緒

1. 認同孩子的情緒

認同孩子的情緒有兩個作用,作用一,幫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可以幫助孩子平復自主神經系統和激動的情緒;第二個作用,幫助孩子認識到這種情緒。

表現在語言上應該是對孩子情緒的肯定。

2.傾聽,不要和孩子講道理

父母應該傾聽,最好不要有以下行為:

  • 不要打斷孩子的陳述;
  • 不要試圖去講道理;
  • 不要進行說教;
  • 不要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去做。

學會傾聽目的是為了我們理解孩子抱怨或者發脾氣之後的感受和情緒,如果老是跟孩子講道理,孩子反而不願意表達。

傾聽結束之後,把我們聽到的內容反饋回去,這個時候要把孩子背後的情緒同樣反饋給孩子,比如因為他的捉弄,讓你很難過,你現在是不是很傷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內心的情緒。理解此刻的情緒。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三、反覆練習,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丹尼爾·西格爾博士指出,人的大腦是複合的,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作用,如果經常使用下腦,那麼下腦在面對突發狀況的時候更容易被調出。但是如果我們更多的使用上腦,日復一日的練習中,掌控理智的上腦就會代替下腦。

所以要經常性的傾聽、認同、反射,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允許孩子發脾氣,苦鬧。

孩子喜歡在媽媽面前哭鬧?腦科學家表示:這是情緒管教的大好機會

孩子的每一次發脾氣都是難得的管教時機,只有父母正確的去引導才能讓孩子真正的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寶寶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媽媽的懷裡撒嬌,然後還能被父母溫柔地接納。孩子暖心粘人的日子,其實就只有短短几年的時間。讓我們和寶寶一起享受這個暖心的過程吧。

雖然孩子“作”起來,讓人很煩很頭大,但這都是孩子愛你的表現,媽媽要包容一些啊。因為他更需要你的陪伴。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