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樹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再好的教育方式也會失效

不樹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再好的教育方式也會失效

下雨了,樓下的孩子都跑回了家,可5歲的兵兵卻不肯回家,對奶奶嚷道:“你回去拿傘,我還要玩。”奶奶拉著孫子往家裡拽,到樓門口的時候,兵兵死抓著樓門不進去,“你這個熊孩子,誰都治不了你了是吧?我現在就給你爸爸打電話,讓你爸爸下來。”

兵兵聽說奶奶要搬救兵,一下子就老實了不少,哼哼著鬆開了手,站在一旁的阿姨插話說:“看來這孩子還是怕他爸爸啊!”“可不是嘛,這孩子除了他爸,誰都拿他沒轍,這孩子還是得怕一個人才行。”兵兵的奶奶指著孫子的頭,十分生氣地說道。

經常聽到有些人問孩子:“在家裡你怕誰啊?是怕爸爸還是怕媽媽呢?”在不少人的觀念中,教育孩子時就必須有人唱紅臉有人唱黑臉,一個家庭中必須有人能夠降得住孩子,不然孩子就會無法無天。

在這裡,我不談論家庭教育的不統一給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其實,我們所說的要讓孩子有所怕的人,無非就是要樹立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影響,從而有利於孩子更好地教育。

不樹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再好的教育方式也會失效

什麼是父母權威

什麼是父母的權威呢?我們來假設兩種場景:

第一種場景:孩子放學回家後,不寫作,一直看電視,此時,父母就要管教孩子,讓孩子立馬關了電視機,去寫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會有被迫的成分在裡面,因為父母很嚴厲,所以不得不寫作業。

第二種場景:為了管理好孩子的學習,父母與孩子制定了共同的學習計劃,期中有一項為放學後休息20分鐘之後,立馬寫作業,孩子認為父母這樣做是為了自己好,同意父母的做法,能夠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通過以上場景,我們認識到對於父母的權威,孩子有可能是自願服從的,也有可能是被迫服從的

不樹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再好的教育方式也會失效

關於父母的權威,不少家長存在著兩種誤區。

誤區一:父母的權威需要通過打罵來實現

住在我家樓下的男孩,特別怕他爸爸,他爸爸不在家,他會跟爺爺、奶奶、媽媽各種作,根本管不了,有時甚至會有動手打長輩的行為,但是他在爸爸面前,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因為只要他不聽話,爸爸不問青紅皁白,上去就是一腳,所以,這個孩子被打怕了。

孩子的父親跟我說,孩子不打不行,不打怕他,他是不會老老實實聽話的。可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他長大了,有能力反抗你了,你還管得了他嗎?父母的權威不等同於專制,不等於一言堂,孩子沒有說話的權力,什麼事情都要聽父母的。如果把父母的權威等同於專制,就難免會採取武力鎮壓的方式迫使孩子去接受父母安排的一切。

不樹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再好的教育方式也會失效

誤區二:父母的權威與民主型父母是相悖的

有些父母不喜歡“權威”一詞,認為權威與民主是相對的,民主型的父母才更受孩子歡迎。其實,民主只是相對的,做民主型的父母也不能缺少權威。

有一位寶媽曾經十分苦惱地跟我說,為了教育好孩子,她看了很多書籍,她嚴格要求自己不能吼孩子,不能對孩子發火,要尊重孩子,給孩子充分的愛與自由,她本以為按照這些要求去做,就能教出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但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她的苦惱越來越多,越來越困惑,到底該怎麼教育孩子。

她駕車出去玩,讓孩子坐在後排,可孩子非要坐在副駕駛的位置,她溫柔地對孩子說:“你還小,不能坐在這裡,你做後排好不好?”“不行!”孩子回答的斬釘截鐵,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

到了睡覺時間,孩子還要繼續看電視,她催促孩子趕緊上床睡覺,“寶貝,你再不睡覺,明天起不來,上學就要遲到了,快來睡覺好不好?”孩子不理不睬,繼續看電視。

每每這時,這位寶媽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有時忍不住朝孩子發火後,又特別自責,認為自己違背了自己的初衷。這個寶媽的問題就在於將權威與民主對立起來,做民主型的父母,並不等同於什麼事情都要聽孩子的、尊重孩子的意見,應該有底線與原則,不能放棄父母的權威,否則孩子的教育就將失控。

不樹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再好的教育方式也會失效

父母如何樹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

樹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要做到剛柔並濟,既不是愛的溫度,又要有堅持原則的底線,才能教育好孩子。

1.尊重孩子,父母與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提倡“人格平等”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但是我們做得並不夠好,可能是受中國數千年的文化思想的影響,所以,我們在孩子面前總會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很難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

《少年說》裡一個讀高中的男孩,他說平生寫的第一封信就會寫給父母的,他好了很長時間,把自己寫得痛哭流涕,可是當他把這封信交代父母手中時,父母迴應了三個字——字真醜。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孩子背後的辛苦付出呢?因為我們總是享受著“我是長輩”的高自尊,假如換作是朋友、同事給我們寫的信,我們會直言不諱地說“字太醜”嗎?父母與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尊重孩子,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尊重孩子,那麼,就請想一想你是如何與朋友、同事交往的吧,這樣我們在做事和說話上就不會那麼肆無忌憚了。

不樹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再好的教育方式也會失效

2.堅持有原則的愛

父母都應該愛孩子,更應該有原則的愛孩子,沒有原則的愛是一種害。前些日子帶二寶去姥姥家,二寶喜歡玩雨晨姐姐的模型飛機,這樣的飛機雨晨有3個,回來的時候,老媽讓我給二寶帶回來一個,但我沒有同意。

二寶並沒有提出要拿一個小飛機,如果我主動給他帶回來一個,會讓他誤以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可以拿回來,即便他提出要拿回一個飛機模型,我也不會輕易同意,我會讓他去問問雨晨姐姐可不可以。

老媽說我較真,孩子才3歲,就這麼管孩子。殊不知,3歲正是給孩子樹立規矩的時候,因為這時候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的一些想法可能不符合規矩,那麼我們就要及時給孩子糾正,從長遠來看,這是愛孩子,也是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父母是不會妥協的,這就是權威。

不樹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再好的教育方式也會失效

3.以身作則,用行動去感染孩子

最近,我和沛澤有一個約定,他每週堅持寫一篇週記,我每週堅持跑步三、四次,計劃的第一個階段為8周,我已經堅持了一週,這一週裡我跑了近100分鐘,里程9.9千米,這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想通過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孩子,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言必行,行必果”。

如果我們自己都做不到,何以要求孩子,何以讓孩子信服我們,何以讓孩子服從於我們的教育呢?以身作則也是樹立父母權威不可缺少的一個步驟。

不樹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再好的教育方式也會失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