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

【超級好爸】一個三歲孩子的爸爸,學習育兒知識,分享帶娃的喜怒哀樂!常常看媽媽育兒心得的您,不妨來聽聽爸爸的心聲吧,也許有新的收穫噢!


《小歡喜》熱播,朋友圈天天刷屏,回到公司,同事們也在熱烈討論。這不,近日“中國式親媽”宋倩跟英子討論上大學的事情,又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事情是醬紫的:英子想參加南京大學的冬令營,她心屬的大學也就是南京大學。吃飯的時候跟媽媽討論,毫無意外地被當媽的否定了,說什麼南京太遠,還是留在北京好!

話題在微博上炸開了鍋!這簡直就是“中國式親媽”,孩子的規劃,都被父母包辦了有木有!

我也是覺得,宋倩對孩子管得太死了。

"

【超級好爸】一個三歲孩子的爸爸,學習育兒知識,分享帶娃的喜怒哀樂!常常看媽媽育兒心得的您,不妨來聽聽爸爸的心聲吧,也許有新的收穫噢!


《小歡喜》熱播,朋友圈天天刷屏,回到公司,同事們也在熱烈討論。這不,近日“中國式親媽”宋倩跟英子討論上大學的事情,又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事情是醬紫的:英子想參加南京大學的冬令營,她心屬的大學也就是南京大學。吃飯的時候跟媽媽討論,毫無意外地被當媽的否定了,說什麼南京太遠,還是留在北京好!

話題在微博上炸開了鍋!這簡直就是“中國式親媽”,孩子的規劃,都被父母包辦了有木有!

我也是覺得,宋倩對孩子管得太死了。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不過,我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倒是另一個問題:“難道這當父母的,都這麼不懂得跟孩子溝通嗎?”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宋倩完全沒有給機會英子,耐心地聽她說說為什麼想去南京大學啊!

英子說:“我還是想試試南京大學。”

宋倩先是說她已經研究了幾天了,並表示支持孩子上冬令營。隨後就一臉的嚴肅地說:“南京大學實在是太遠了,將來我們又不考哪,上它有什麼意義呢,是不是?你要在北京選一學校,又省時間,又省腦子,媽媽肯定支持。”

英子也早就料到媽媽不會同意,低著頭,不說話,母女二人陷入了尷尬的沉默。

"

【超級好爸】一個三歲孩子的爸爸,學習育兒知識,分享帶娃的喜怒哀樂!常常看媽媽育兒心得的您,不妨來聽聽爸爸的心聲吧,也許有新的收穫噢!


《小歡喜》熱播,朋友圈天天刷屏,回到公司,同事們也在熱烈討論。這不,近日“中國式親媽”宋倩跟英子討論上大學的事情,又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事情是醬紫的:英子想參加南京大學的冬令營,她心屬的大學也就是南京大學。吃飯的時候跟媽媽討論,毫無意外地被當媽的否定了,說什麼南京太遠,還是留在北京好!

話題在微博上炸開了鍋!這簡直就是“中國式親媽”,孩子的規劃,都被父母包辦了有木有!

我也是覺得,宋倩對孩子管得太死了。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不過,我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倒是另一個問題:“難道這當父母的,都這麼不懂得跟孩子溝通嗎?”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宋倩完全沒有給機會英子,耐心地聽她說說為什麼想去南京大學啊!

英子說:“我還是想試試南京大學。”

宋倩先是說她已經研究了幾天了,並表示支持孩子上冬令營。隨後就一臉的嚴肅地說:“南京大學實在是太遠了,將來我們又不考哪,上它有什麼意義呢,是不是?你要在北京選一學校,又省時間,又省腦子,媽媽肯定支持。”

英子也早就料到媽媽不會同意,低著頭,不說話,母女二人陷入了尷尬的沉默。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其實,類似的“鏡頭”在早前熱播的《少年派》也屢見不鮮。林妙妙跟閆妮飾演的親媽,也是永遠聊不到一塊。

比如,林妙妙文科好,想選擇文科班。媽媽卻從不考慮她的感受及學習情況,只是不停地說理科好,理科容易就業,巴拉巴拉第一堆。

多少當父母的,總是自以為是的給孩子做了主,孩子卻連一個最基本的表達自我的機會都沒有!

這樣的親子關係,在中國家庭隨時可見,可是,這樣的關係,往往又最容易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出現裂痕。

國際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在著作《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一書中就講到,我們之所以在親子溝通上把自己折騰得筋疲力盡,是沒有好好地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在書中,作者例舉了幾個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

  • 孩子:媽媽,這兒好熱

  • 媽媽:這兒冷,穿上毛衣

  • 孩子:不,我熱!

  • 媽媽:我說過了“穿上毛衣!”

  • 孩子:不,我熱!

真的,有一種冷,叫做我媽叫做我冷。怎麼媽媽就不聽一下孩子說,為什麼他會感覺到熱呢?

書中還有一個例子是這樣的:

  • 孩子:媽媽,我累了

  • 媽媽:你剛睡過午覺,不可能累

  • 孩子:(大聲)我就是累了!

  • 媽媽:你不累,就是有點愛犯困,趕緊換衣服吧!

  • 孩子:(哭鬧)不!我累了!

"

【超級好爸】一個三歲孩子的爸爸,學習育兒知識,分享帶娃的喜怒哀樂!常常看媽媽育兒心得的您,不妨來聽聽爸爸的心聲吧,也許有新的收穫噢!


《小歡喜》熱播,朋友圈天天刷屏,回到公司,同事們也在熱烈討論。這不,近日“中國式親媽”宋倩跟英子討論上大學的事情,又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事情是醬紫的:英子想參加南京大學的冬令營,她心屬的大學也就是南京大學。吃飯的時候跟媽媽討論,毫無意外地被當媽的否定了,說什麼南京太遠,還是留在北京好!

話題在微博上炸開了鍋!這簡直就是“中國式親媽”,孩子的規劃,都被父母包辦了有木有!

我也是覺得,宋倩對孩子管得太死了。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不過,我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倒是另一個問題:“難道這當父母的,都這麼不懂得跟孩子溝通嗎?”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宋倩完全沒有給機會英子,耐心地聽她說說為什麼想去南京大學啊!

英子說:“我還是想試試南京大學。”

宋倩先是說她已經研究了幾天了,並表示支持孩子上冬令營。隨後就一臉的嚴肅地說:“南京大學實在是太遠了,將來我們又不考哪,上它有什麼意義呢,是不是?你要在北京選一學校,又省時間,又省腦子,媽媽肯定支持。”

英子也早就料到媽媽不會同意,低著頭,不說話,母女二人陷入了尷尬的沉默。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其實,類似的“鏡頭”在早前熱播的《少年派》也屢見不鮮。林妙妙跟閆妮飾演的親媽,也是永遠聊不到一塊。

比如,林妙妙文科好,想選擇文科班。媽媽卻從不考慮她的感受及學習情況,只是不停地說理科好,理科容易就業,巴拉巴拉第一堆。

多少當父母的,總是自以為是的給孩子做了主,孩子卻連一個最基本的表達自我的機會都沒有!

這樣的親子關係,在中國家庭隨時可見,可是,這樣的關係,往往又最容易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出現裂痕。

國際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在著作《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一書中就講到,我們之所以在親子溝通上把自己折騰得筋疲力盡,是沒有好好地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在書中,作者例舉了幾個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

  • 孩子:媽媽,這兒好熱

  • 媽媽:這兒冷,穿上毛衣

  • 孩子:不,我熱!

  • 媽媽:我說過了“穿上毛衣!”

  • 孩子:不,我熱!

真的,有一種冷,叫做我媽叫做我冷。怎麼媽媽就不聽一下孩子說,為什麼他會感覺到熱呢?

書中還有一個例子是這樣的:

  • 孩子:媽媽,我累了

  • 媽媽:你剛睡過午覺,不可能累

  • 孩子:(大聲)我就是累了!

  • 媽媽:你不累,就是有點愛犯困,趕緊換衣服吧!

  • 孩子:(哭鬧)不!我累了!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你是不是發現了,這樣的對話,是不是你跟孩子的日常?這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那就是我們當父母的,永遠認為自己的判斷是對的,卻從不傾聽孩子的想法。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跟孩子聊不到三句就不歡而散,下面4個小技巧,也是《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一書中提到了幾個小技巧,也許能幫助到你更好地跟孩子溝通。

第一,要安靜、專心地傾聽。

什麼是安靜,我想就是有耐心地聽,不要急著去打斷孩子的話。向前面講到的,宋倩一開口,就是說“將來我們又不考哪,上它有什麼意義呢。”這樣,孩子還怎麼把話接下去呢,她又怎麼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告訴你呢。

所謂專心,就是要認真地聽孩子講,不能她說她的,你做你的。

書中畫了一組漫畫:孩子找父親聊天,說有個同學今天打他了。父親不停地說:“你說吧,我聽著呢。”然而,他的眼睛卻從沒有離開過電視半秒鐘。最終孩子受到打擊,覺得爸爸都不願意聽他講話,就灰溜溜地走開了。

我們當父母的經常吐槽,怎麼孩子不來找我們聊天,說說心裡話呢。可是,當孩子來找你聊了,你真的願意耐心地、專心地聽他講嗎?

懂得尊重孩子,是有效溝通的第一步。

"

【超級好爸】一個三歲孩子的爸爸,學習育兒知識,分享帶娃的喜怒哀樂!常常看媽媽育兒心得的您,不妨來聽聽爸爸的心聲吧,也許有新的收穫噢!


《小歡喜》熱播,朋友圈天天刷屏,回到公司,同事們也在熱烈討論。這不,近日“中國式親媽”宋倩跟英子討論上大學的事情,又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事情是醬紫的:英子想參加南京大學的冬令營,她心屬的大學也就是南京大學。吃飯的時候跟媽媽討論,毫無意外地被當媽的否定了,說什麼南京太遠,還是留在北京好!

話題在微博上炸開了鍋!這簡直就是“中國式親媽”,孩子的規劃,都被父母包辦了有木有!

我也是覺得,宋倩對孩子管得太死了。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不過,我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倒是另一個問題:“難道這當父母的,都這麼不懂得跟孩子溝通嗎?”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宋倩完全沒有給機會英子,耐心地聽她說說為什麼想去南京大學啊!

英子說:“我還是想試試南京大學。”

宋倩先是說她已經研究了幾天了,並表示支持孩子上冬令營。隨後就一臉的嚴肅地說:“南京大學實在是太遠了,將來我們又不考哪,上它有什麼意義呢,是不是?你要在北京選一學校,又省時間,又省腦子,媽媽肯定支持。”

英子也早就料到媽媽不會同意,低著頭,不說話,母女二人陷入了尷尬的沉默。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其實,類似的“鏡頭”在早前熱播的《少年派》也屢見不鮮。林妙妙跟閆妮飾演的親媽,也是永遠聊不到一塊。

比如,林妙妙文科好,想選擇文科班。媽媽卻從不考慮她的感受及學習情況,只是不停地說理科好,理科容易就業,巴拉巴拉第一堆。

多少當父母的,總是自以為是的給孩子做了主,孩子卻連一個最基本的表達自我的機會都沒有!

這樣的親子關係,在中國家庭隨時可見,可是,這樣的關係,往往又最容易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出現裂痕。

國際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在著作《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一書中就講到,我們之所以在親子溝通上把自己折騰得筋疲力盡,是沒有好好地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在書中,作者例舉了幾個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

  • 孩子:媽媽,這兒好熱

  • 媽媽:這兒冷,穿上毛衣

  • 孩子:不,我熱!

  • 媽媽:我說過了“穿上毛衣!”

  • 孩子:不,我熱!

真的,有一種冷,叫做我媽叫做我冷。怎麼媽媽就不聽一下孩子說,為什麼他會感覺到熱呢?

書中還有一個例子是這樣的:

  • 孩子:媽媽,我累了

  • 媽媽:你剛睡過午覺,不可能累

  • 孩子:(大聲)我就是累了!

  • 媽媽:你不累,就是有點愛犯困,趕緊換衣服吧!

  • 孩子:(哭鬧)不!我累了!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你是不是發現了,這樣的對話,是不是你跟孩子的日常?這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那就是我們當父母的,永遠認為自己的判斷是對的,卻從不傾聽孩子的想法。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跟孩子聊不到三句就不歡而散,下面4個小技巧,也是《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一書中提到了幾個小技巧,也許能幫助到你更好地跟孩子溝通。

第一,要安靜、專心地傾聽。

什麼是安靜,我想就是有耐心地聽,不要急著去打斷孩子的話。向前面講到的,宋倩一開口,就是說“將來我們又不考哪,上它有什麼意義呢。”這樣,孩子還怎麼把話接下去呢,她又怎麼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告訴你呢。

所謂專心,就是要認真地聽孩子講,不能她說她的,你做你的。

書中畫了一組漫畫:孩子找父親聊天,說有個同學今天打他了。父親不停地說:“你說吧,我聽著呢。”然而,他的眼睛卻從沒有離開過電視半秒鐘。最終孩子受到打擊,覺得爸爸都不願意聽他講話,就灰溜溜地走開了。

我們當父母的經常吐槽,怎麼孩子不來找我們聊天,說說心裡話呢。可是,當孩子來找你聊了,你真的願意耐心地、專心地聽他講嗎?

懂得尊重孩子,是有效溝通的第一步。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第二,用簡單的詞語迴應他們的感受。

“哦……”

“嗯……”

“原來是這樣……”

這不是敷衍孩子,是在告訴孩子:“你慢慢講,我認真聽著呢。你的感受,我能理解。”

更重要的是,當你懂得了用這樣簡單的詞語迴應孩子時,你也就懂得了,不會立馬否定孩子了。也就是給了孩子繼續說下去的機會。

我們可以腦補、瞎編一下《少年派》的劇情。

林妙妙:媽,我想選文科班

媽媽:文科有什麼好的,當然是理科好,理科就業率高啊

……

話題沒法聊下去了。

可要是對話是這樣呢:

林妙妙:媽,我想選文科班

媽媽:哦?

林妙妙:我喜歡文科,而且我文科成績很好。

媽媽:嗯。

林妙妙:我想將來成為個作家。而且我理科成績本來不怎麼好,甚至很差。如果我選擇理科,可能會影響我高考成績,上不了好的大學。

媽媽:原來是這樣。

你看,那樣子的對話更好,一目瞭然。

父母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就要先懂得按捺住自己的觀點,聽孩子先說完。

"

【超級好爸】一個三歲孩子的爸爸,學習育兒知識,分享帶娃的喜怒哀樂!常常看媽媽育兒心得的您,不妨來聽聽爸爸的心聲吧,也許有新的收穫噢!


《小歡喜》熱播,朋友圈天天刷屏,回到公司,同事們也在熱烈討論。這不,近日“中國式親媽”宋倩跟英子討論上大學的事情,又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事情是醬紫的:英子想參加南京大學的冬令營,她心屬的大學也就是南京大學。吃飯的時候跟媽媽討論,毫無意外地被當媽的否定了,說什麼南京太遠,還是留在北京好!

話題在微博上炸開了鍋!這簡直就是“中國式親媽”,孩子的規劃,都被父母包辦了有木有!

我也是覺得,宋倩對孩子管得太死了。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不過,我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倒是另一個問題:“難道這當父母的,都這麼不懂得跟孩子溝通嗎?”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宋倩完全沒有給機會英子,耐心地聽她說說為什麼想去南京大學啊!

英子說:“我還是想試試南京大學。”

宋倩先是說她已經研究了幾天了,並表示支持孩子上冬令營。隨後就一臉的嚴肅地說:“南京大學實在是太遠了,將來我們又不考哪,上它有什麼意義呢,是不是?你要在北京選一學校,又省時間,又省腦子,媽媽肯定支持。”

英子也早就料到媽媽不會同意,低著頭,不說話,母女二人陷入了尷尬的沉默。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其實,類似的“鏡頭”在早前熱播的《少年派》也屢見不鮮。林妙妙跟閆妮飾演的親媽,也是永遠聊不到一塊。

比如,林妙妙文科好,想選擇文科班。媽媽卻從不考慮她的感受及學習情況,只是不停地說理科好,理科容易就業,巴拉巴拉第一堆。

多少當父母的,總是自以為是的給孩子做了主,孩子卻連一個最基本的表達自我的機會都沒有!

這樣的親子關係,在中國家庭隨時可見,可是,這樣的關係,往往又最容易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出現裂痕。

國際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在著作《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一書中就講到,我們之所以在親子溝通上把自己折騰得筋疲力盡,是沒有好好地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在書中,作者例舉了幾個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

  • 孩子:媽媽,這兒好熱

  • 媽媽:這兒冷,穿上毛衣

  • 孩子:不,我熱!

  • 媽媽:我說過了“穿上毛衣!”

  • 孩子:不,我熱!

真的,有一種冷,叫做我媽叫做我冷。怎麼媽媽就不聽一下孩子說,為什麼他會感覺到熱呢?

書中還有一個例子是這樣的:

  • 孩子:媽媽,我累了

  • 媽媽:你剛睡過午覺,不可能累

  • 孩子:(大聲)我就是累了!

  • 媽媽:你不累,就是有點愛犯困,趕緊換衣服吧!

  • 孩子:(哭鬧)不!我累了!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你是不是發現了,這樣的對話,是不是你跟孩子的日常?這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那就是我們當父母的,永遠認為自己的判斷是對的,卻從不傾聽孩子的想法。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跟孩子聊不到三句就不歡而散,下面4個小技巧,也是《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一書中提到了幾個小技巧,也許能幫助到你更好地跟孩子溝通。

第一,要安靜、專心地傾聽。

什麼是安靜,我想就是有耐心地聽,不要急著去打斷孩子的話。向前面講到的,宋倩一開口,就是說“將來我們又不考哪,上它有什麼意義呢。”這樣,孩子還怎麼把話接下去呢,她又怎麼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告訴你呢。

所謂專心,就是要認真地聽孩子講,不能她說她的,你做你的。

書中畫了一組漫畫:孩子找父親聊天,說有個同學今天打他了。父親不停地說:“你說吧,我聽著呢。”然而,他的眼睛卻從沒有離開過電視半秒鐘。最終孩子受到打擊,覺得爸爸都不願意聽他講話,就灰溜溜地走開了。

我們當父母的經常吐槽,怎麼孩子不來找我們聊天,說說心裡話呢。可是,當孩子來找你聊了,你真的願意耐心地、專心地聽他講嗎?

懂得尊重孩子,是有效溝通的第一步。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第二,用簡單的詞語迴應他們的感受。

“哦……”

“嗯……”

“原來是這樣……”

這不是敷衍孩子,是在告訴孩子:“你慢慢講,我認真聽著呢。你的感受,我能理解。”

更重要的是,當你懂得了用這樣簡單的詞語迴應孩子時,你也就懂得了,不會立馬否定孩子了。也就是給了孩子繼續說下去的機會。

我們可以腦補、瞎編一下《少年派》的劇情。

林妙妙:媽,我想選文科班

媽媽:文科有什麼好的,當然是理科好,理科就業率高啊

……

話題沒法聊下去了。

可要是對話是這樣呢:

林妙妙:媽,我想選文科班

媽媽:哦?

林妙妙:我喜歡文科,而且我文科成績很好。

媽媽:嗯。

林妙妙:我想將來成為個作家。而且我理科成績本來不怎麼好,甚至很差。如果我選擇理科,可能會影響我高考成績,上不了好的大學。

媽媽:原來是這樣。

你看,那樣子的對話更好,一目瞭然。

父母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就要先懂得按捺住自己的觀點,聽孩子先說完。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第三,說出他們的感受

這一點,很關鍵。當你說出了孩子的感受的時候,孩子立即知道,父母是懂我的!然而,他願意跟你說更多。

記得我家孩子上早教班那會,有一天放學回來,就哭著跟我說:“爸爸,我明天不想上學。”

我第一反應就是說:“怎麼不去了,學校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很開心的。”

可是孩子還是使勁的說“不上學,我不去哪裡上學。”

我意識到可能孩子在學校出現了點狀況了。我就說:“寶貝今天好像不開心噢”

就因為這句話,就打開了她的話匣子了。她跟我說:“我不喜歡自己在哪裡。我害怕。”

原來,今天我今天送她上學,因為趕著去上班,沒跟她說再見就走了。讓他感覺到孤獨害怕了。

所以,如果你get到孩子的感受了,說出來,讓他知道你懂他。

"

【超級好爸】一個三歲孩子的爸爸,學習育兒知識,分享帶娃的喜怒哀樂!常常看媽媽育兒心得的您,不妨來聽聽爸爸的心聲吧,也許有新的收穫噢!


《小歡喜》熱播,朋友圈天天刷屏,回到公司,同事們也在熱烈討論。這不,近日“中國式親媽”宋倩跟英子討論上大學的事情,又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事情是醬紫的:英子想參加南京大學的冬令營,她心屬的大學也就是南京大學。吃飯的時候跟媽媽討論,毫無意外地被當媽的否定了,說什麼南京太遠,還是留在北京好!

話題在微博上炸開了鍋!這簡直就是“中國式親媽”,孩子的規劃,都被父母包辦了有木有!

我也是覺得,宋倩對孩子管得太死了。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不過,我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倒是另一個問題:“難道這當父母的,都這麼不懂得跟孩子溝通嗎?”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宋倩完全沒有給機會英子,耐心地聽她說說為什麼想去南京大學啊!

英子說:“我還是想試試南京大學。”

宋倩先是說她已經研究了幾天了,並表示支持孩子上冬令營。隨後就一臉的嚴肅地說:“南京大學實在是太遠了,將來我們又不考哪,上它有什麼意義呢,是不是?你要在北京選一學校,又省時間,又省腦子,媽媽肯定支持。”

英子也早就料到媽媽不會同意,低著頭,不說話,母女二人陷入了尷尬的沉默。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其實,類似的“鏡頭”在早前熱播的《少年派》也屢見不鮮。林妙妙跟閆妮飾演的親媽,也是永遠聊不到一塊。

比如,林妙妙文科好,想選擇文科班。媽媽卻從不考慮她的感受及學習情況,只是不停地說理科好,理科容易就業,巴拉巴拉第一堆。

多少當父母的,總是自以為是的給孩子做了主,孩子卻連一個最基本的表達自我的機會都沒有!

這樣的親子關係,在中國家庭隨時可見,可是,這樣的關係,往往又最容易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出現裂痕。

國際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在著作《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一書中就講到,我們之所以在親子溝通上把自己折騰得筋疲力盡,是沒有好好地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在書中,作者例舉了幾個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

  • 孩子:媽媽,這兒好熱

  • 媽媽:這兒冷,穿上毛衣

  • 孩子:不,我熱!

  • 媽媽:我說過了“穿上毛衣!”

  • 孩子:不,我熱!

真的,有一種冷,叫做我媽叫做我冷。怎麼媽媽就不聽一下孩子說,為什麼他會感覺到熱呢?

書中還有一個例子是這樣的:

  • 孩子:媽媽,我累了

  • 媽媽:你剛睡過午覺,不可能累

  • 孩子:(大聲)我就是累了!

  • 媽媽:你不累,就是有點愛犯困,趕緊換衣服吧!

  • 孩子:(哭鬧)不!我累了!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你是不是發現了,這樣的對話,是不是你跟孩子的日常?這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那就是我們當父母的,永遠認為自己的判斷是對的,卻從不傾聽孩子的想法。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跟孩子聊不到三句就不歡而散,下面4個小技巧,也是《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一書中提到了幾個小技巧,也許能幫助到你更好地跟孩子溝通。

第一,要安靜、專心地傾聽。

什麼是安靜,我想就是有耐心地聽,不要急著去打斷孩子的話。向前面講到的,宋倩一開口,就是說“將來我們又不考哪,上它有什麼意義呢。”這樣,孩子還怎麼把話接下去呢,她又怎麼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告訴你呢。

所謂專心,就是要認真地聽孩子講,不能她說她的,你做你的。

書中畫了一組漫畫:孩子找父親聊天,說有個同學今天打他了。父親不停地說:“你說吧,我聽著呢。”然而,他的眼睛卻從沒有離開過電視半秒鐘。最終孩子受到打擊,覺得爸爸都不願意聽他講話,就灰溜溜地走開了。

我們當父母的經常吐槽,怎麼孩子不來找我們聊天,說說心裡話呢。可是,當孩子來找你聊了,你真的願意耐心地、專心地聽他講嗎?

懂得尊重孩子,是有效溝通的第一步。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第二,用簡單的詞語迴應他們的感受。

“哦……”

“嗯……”

“原來是這樣……”

這不是敷衍孩子,是在告訴孩子:“你慢慢講,我認真聽著呢。你的感受,我能理解。”

更重要的是,當你懂得了用這樣簡單的詞語迴應孩子時,你也就懂得了,不會立馬否定孩子了。也就是給了孩子繼續說下去的機會。

我們可以腦補、瞎編一下《少年派》的劇情。

林妙妙:媽,我想選文科班

媽媽:文科有什麼好的,當然是理科好,理科就業率高啊

……

話題沒法聊下去了。

可要是對話是這樣呢:

林妙妙:媽,我想選文科班

媽媽:哦?

林妙妙:我喜歡文科,而且我文科成績很好。

媽媽:嗯。

林妙妙:我想將來成為個作家。而且我理科成績本來不怎麼好,甚至很差。如果我選擇理科,可能會影響我高考成績,上不了好的大學。

媽媽:原來是這樣。

你看,那樣子的對話更好,一目瞭然。

父母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就要先懂得按捺住自己的觀點,聽孩子先說完。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第三,說出他們的感受

這一點,很關鍵。當你說出了孩子的感受的時候,孩子立即知道,父母是懂我的!然而,他願意跟你說更多。

記得我家孩子上早教班那會,有一天放學回來,就哭著跟我說:“爸爸,我明天不想上學。”

我第一反應就是說:“怎麼不去了,學校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很開心的。”

可是孩子還是使勁的說“不上學,我不去哪裡上學。”

我意識到可能孩子在學校出現了點狀況了。我就說:“寶貝今天好像不開心噢”

就因為這句話,就打開了她的話匣子了。她跟我說:“我不喜歡自己在哪裡。我害怕。”

原來,今天我今天送她上學,因為趕著去上班,沒跟她說再見就走了。讓他感覺到孤獨害怕了。

所以,如果你get到孩子的感受了,說出來,讓他知道你懂他。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第四,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什麼叫做用幻想的方式實現願望。大概的意思就是,你跟孩子一起,聊聊他喜歡的這個東西多麼的美好。

比如說,孩子先想要一個玩具泡泡槍,你就跟他一起幻想,泡泡槍能吹出很多泡泡,色彩很漂亮,還可以在空中飄得遠遠地。

比如說,孩子想著漢堡包,你就跟他一起幻想,漢堡包有多美味:大大的一口下去,麻辣的雞腿肉,讓人覺得很爽。

這樣的幻想有什麼作用。其實還是同情。至少讓孩子覺得,你是懂他的,認可他的,而不是否定他的。

試想,他想吃漢堡的時候,你就甩他一句:“漢堡包吃多了會上火的,不能吃!”該是多讓他傷心啊!

"

【超級好爸】一個三歲孩子的爸爸,學習育兒知識,分享帶娃的喜怒哀樂!常常看媽媽育兒心得的您,不妨來聽聽爸爸的心聲吧,也許有新的收穫噢!


《小歡喜》熱播,朋友圈天天刷屏,回到公司,同事們也在熱烈討論。這不,近日“中國式親媽”宋倩跟英子討論上大學的事情,又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事情是醬紫的:英子想參加南京大學的冬令營,她心屬的大學也就是南京大學。吃飯的時候跟媽媽討論,毫無意外地被當媽的否定了,說什麼南京太遠,還是留在北京好!

話題在微博上炸開了鍋!這簡直就是“中國式親媽”,孩子的規劃,都被父母包辦了有木有!

我也是覺得,宋倩對孩子管得太死了。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不過,我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倒是另一個問題:“難道這當父母的,都這麼不懂得跟孩子溝通嗎?”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宋倩完全沒有給機會英子,耐心地聽她說說為什麼想去南京大學啊!

英子說:“我還是想試試南京大學。”

宋倩先是說她已經研究了幾天了,並表示支持孩子上冬令營。隨後就一臉的嚴肅地說:“南京大學實在是太遠了,將來我們又不考哪,上它有什麼意義呢,是不是?你要在北京選一學校,又省時間,又省腦子,媽媽肯定支持。”

英子也早就料到媽媽不會同意,低著頭,不說話,母女二人陷入了尷尬的沉默。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其實,類似的“鏡頭”在早前熱播的《少年派》也屢見不鮮。林妙妙跟閆妮飾演的親媽,也是永遠聊不到一塊。

比如,林妙妙文科好,想選擇文科班。媽媽卻從不考慮她的感受及學習情況,只是不停地說理科好,理科容易就業,巴拉巴拉第一堆。

多少當父母的,總是自以為是的給孩子做了主,孩子卻連一個最基本的表達自我的機會都沒有!

這樣的親子關係,在中國家庭隨時可見,可是,這樣的關係,往往又最容易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出現裂痕。

國際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在著作《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一書中就講到,我們之所以在親子溝通上把自己折騰得筋疲力盡,是沒有好好地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在書中,作者例舉了幾個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

  • 孩子:媽媽,這兒好熱

  • 媽媽:這兒冷,穿上毛衣

  • 孩子:不,我熱!

  • 媽媽:我說過了“穿上毛衣!”

  • 孩子:不,我熱!

真的,有一種冷,叫做我媽叫做我冷。怎麼媽媽就不聽一下孩子說,為什麼他會感覺到熱呢?

書中還有一個例子是這樣的:

  • 孩子:媽媽,我累了

  • 媽媽:你剛睡過午覺,不可能累

  • 孩子:(大聲)我就是累了!

  • 媽媽:你不累,就是有點愛犯困,趕緊換衣服吧!

  • 孩子:(哭鬧)不!我累了!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你是不是發現了,這樣的對話,是不是你跟孩子的日常?這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那就是我們當父母的,永遠認為自己的判斷是對的,卻從不傾聽孩子的想法。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跟孩子聊不到三句就不歡而散,下面4個小技巧,也是《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一書中提到了幾個小技巧,也許能幫助到你更好地跟孩子溝通。

第一,要安靜、專心地傾聽。

什麼是安靜,我想就是有耐心地聽,不要急著去打斷孩子的話。向前面講到的,宋倩一開口,就是說“將來我們又不考哪,上它有什麼意義呢。”這樣,孩子還怎麼把話接下去呢,她又怎麼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告訴你呢。

所謂專心,就是要認真地聽孩子講,不能她說她的,你做你的。

書中畫了一組漫畫:孩子找父親聊天,說有個同學今天打他了。父親不停地說:“你說吧,我聽著呢。”然而,他的眼睛卻從沒有離開過電視半秒鐘。最終孩子受到打擊,覺得爸爸都不願意聽他講話,就灰溜溜地走開了。

我們當父母的經常吐槽,怎麼孩子不來找我們聊天,說說心裡話呢。可是,當孩子來找你聊了,你真的願意耐心地、專心地聽他講嗎?

懂得尊重孩子,是有效溝通的第一步。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第二,用簡單的詞語迴應他們的感受。

“哦……”

“嗯……”

“原來是這樣……”

這不是敷衍孩子,是在告訴孩子:“你慢慢講,我認真聽著呢。你的感受,我能理解。”

更重要的是,當你懂得了用這樣簡單的詞語迴應孩子時,你也就懂得了,不會立馬否定孩子了。也就是給了孩子繼續說下去的機會。

我們可以腦補、瞎編一下《少年派》的劇情。

林妙妙:媽,我想選文科班

媽媽:文科有什麼好的,當然是理科好,理科就業率高啊

……

話題沒法聊下去了。

可要是對話是這樣呢:

林妙妙:媽,我想選文科班

媽媽:哦?

林妙妙:我喜歡文科,而且我文科成績很好。

媽媽:嗯。

林妙妙:我想將來成為個作家。而且我理科成績本來不怎麼好,甚至很差。如果我選擇理科,可能會影響我高考成績,上不了好的大學。

媽媽:原來是這樣。

你看,那樣子的對話更好,一目瞭然。

父母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就要先懂得按捺住自己的觀點,聽孩子先說完。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第三,說出他們的感受

這一點,很關鍵。當你說出了孩子的感受的時候,孩子立即知道,父母是懂我的!然而,他願意跟你說更多。

記得我家孩子上早教班那會,有一天放學回來,就哭著跟我說:“爸爸,我明天不想上學。”

我第一反應就是說:“怎麼不去了,學校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很開心的。”

可是孩子還是使勁的說“不上學,我不去哪裡上學。”

我意識到可能孩子在學校出現了點狀況了。我就說:“寶貝今天好像不開心噢”

就因為這句話,就打開了她的話匣子了。她跟我說:“我不喜歡自己在哪裡。我害怕。”

原來,今天我今天送她上學,因為趕著去上班,沒跟她說再見就走了。讓他感覺到孤獨害怕了。

所以,如果你get到孩子的感受了,說出來,讓他知道你懂他。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第四,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願望

什麼叫做用幻想的方式實現願望。大概的意思就是,你跟孩子一起,聊聊他喜歡的這個東西多麼的美好。

比如說,孩子先想要一個玩具泡泡槍,你就跟他一起幻想,泡泡槍能吹出很多泡泡,色彩很漂亮,還可以在空中飄得遠遠地。

比如說,孩子想著漢堡包,你就跟他一起幻想,漢堡包有多美味:大大的一口下去,麻辣的雞腿肉,讓人覺得很爽。

這樣的幻想有什麼作用。其實還是同情。至少讓孩子覺得,你是懂他的,認可他的,而不是否定他的。

試想,他想吃漢堡的時候,你就甩他一句:“漢堡包吃多了會上火的,不能吃!”該是多讓他傷心啊!

《小歡喜》英子被否:掌握這4個技巧,讓孩子更願意和你說話

以上說了四個技巧,能幫助父親更好地跟孩子溝通。

當然,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並不意味地一味的遷就。正如書中說的:

“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納的,但某些行為必須受到限制”

書中,除了講到了技巧,也講到了一些使用技巧時需要注意的誤區。比如不用生硬地重複孩子的話,弄錯了孩子的感受時該怎麼辦等等。如果你也感興趣,可以讀一讀這本書。


我是【超級好爸】一個三歲孩子的爸爸,學習育兒知識,分享帶娃的喜怒哀樂!常常看媽媽育兒心得的您,不妨來聽聽爸爸的心聲吧,也許有新的收穫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