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特別是年輕父母,對於孩子開口說的第一句話都滿含著期待和憧憬。從寶貝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發出的咕嚕聲,第一次叫爸爸媽媽,到第一次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孩子牙牙學語的過程中,會帶給父母們多少驚喜和激動啊。

"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特別是年輕父母,對於孩子開口說的第一句話都滿含著期待和憧憬。從寶貝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發出的咕嚕聲,第一次叫爸爸媽媽,到第一次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孩子牙牙學語的過程中,會帶給父母們多少驚喜和激動啊。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孩子多大會說話,這是年輕的媽媽們聚在一起,免不了要討論的話題。但是,寶寶開口說話這件事,卻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能嘰裡呱啦說不少詞了,等到1歲多點的時候,表達就已經很流暢了,而有的孩子,快2歲了,仍然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出來,不會表達,不愛說話,令家長著急上火。

"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特別是年輕父母,對於孩子開口說的第一句話都滿含著期待和憧憬。從寶貝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發出的咕嚕聲,第一次叫爸爸媽媽,到第一次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孩子牙牙學語的過程中,會帶給父母們多少驚喜和激動啊。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孩子多大會說話,這是年輕的媽媽們聚在一起,免不了要討論的話題。但是,寶寶開口說話這件事,卻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能嘰裡呱啦說不少詞了,等到1歲多點的時候,表達就已經很流暢了,而有的孩子,快2歲了,仍然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出來,不會表達,不愛說話,令家長著急上火。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貴人語遲?沒有的事!這3個原因才是孩子“語言能力發育滯後”的關鍵!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儘早學會說話,現在各種視頻軟件上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一些小寶寶金句頻出,這些孩子的家長往往是很自豪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齒,聰慧過人。可偏偏有些孩子語言發育偏離了正常軌道,很多寶寶2歲多都不能準確說話,家長初期不覺得這是很大的問題,自己的寶寶只要不是啞巴就可以了。但隨著寶寶年齡漸長,看著同齡寶寶都能和媽媽對答如流才開始著急。甚至還有家長說:愛因斯坦那麼厲害的人物,3歲還不會說話,9歲說話都不流利。孩子說話晚,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因為“貴人語遲”。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這完全是誤讀。其實,“貴人語遲”出自論語的“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貴人語遲”的原意是指很多有謀略的人不善於言談,卻心中有數、行動迅速。但是後來這個詞在民間流傳開來就被很多人誤解為是小孩子開口晚,將來變貴人的意思了。

生活中,所謂“貴人語遲、金口難開”是有限度的,如果寶寶在2-3歲時沒有學會說話,家長們一定要給予重視,因為這極可能是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如果不及時進行語言服務訓練,將來不僅成不了貴人,還會影響到社交、閱讀、語言理解及正確表達的能力。

近年來,寶寶語言發育遲滯的情況越來越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說話晚呢?通常影響孩子說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1、生理原因

寶寶不會說話或晚說話,首先需要排查的是生理因素的影響。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生理原因主要有遺傳因素,此外,如果孩子的聽力本身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而智能上有所欠缺的孩子也可能不會說話。如果寶寶是因為生理性的原因不會說話,需要趕快給寶寶治療,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2、心理原因

很多家長反映說:我們說什麼,寶寶都能聽得懂,但他就是不願意開口說話。這些寶寶明顯對學說話有厭倦情緒,怎麼都不配合。對於這種寶寶,媽媽甚至要對寶寶任何的交流形式表示理解,並進行平行的交流。否則,這類型的寶寶還會減少和媽媽的任何交流,當有什麼需求的時候,他不再願意和媽媽表示,而是自己來,或乾脆放棄需要。這樣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3、家庭原因

大多數孩子不肯說話是由家庭環境造成的。父母少言寡語,寶寶缺乏學習與模仿語言的環境。父母說話速度偏快、偏長、偏於複雜,以致寶寶模仿困難。也有極少數家長,強迫孩子說話或把孩子發音不準當笑料,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於是變得不肯開口。還有些家長過於“瞭解”寶寶,寶寶一個動作一個手勢就明白了寶寶的意思並滿足她,這樣不利於寶寶語言的訓練,致使逐漸養成用手勢代替說話的習慣,從而延緩了寶寶語言的發展。

"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特別是年輕父母,對於孩子開口說的第一句話都滿含著期待和憧憬。從寶貝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發出的咕嚕聲,第一次叫爸爸媽媽,到第一次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孩子牙牙學語的過程中,會帶給父母們多少驚喜和激動啊。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孩子多大會說話,這是年輕的媽媽們聚在一起,免不了要討論的話題。但是,寶寶開口說話這件事,卻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能嘰裡呱啦說不少詞了,等到1歲多點的時候,表達就已經很流暢了,而有的孩子,快2歲了,仍然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出來,不會表達,不愛說話,令家長著急上火。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貴人語遲?沒有的事!這3個原因才是孩子“語言能力發育滯後”的關鍵!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儘早學會說話,現在各種視頻軟件上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一些小寶寶金句頻出,這些孩子的家長往往是很自豪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齒,聰慧過人。可偏偏有些孩子語言發育偏離了正常軌道,很多寶寶2歲多都不能準確說話,家長初期不覺得這是很大的問題,自己的寶寶只要不是啞巴就可以了。但隨著寶寶年齡漸長,看著同齡寶寶都能和媽媽對答如流才開始著急。甚至還有家長說:愛因斯坦那麼厲害的人物,3歲還不會說話,9歲說話都不流利。孩子說話晚,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因為“貴人語遲”。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這完全是誤讀。其實,“貴人語遲”出自論語的“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貴人語遲”的原意是指很多有謀略的人不善於言談,卻心中有數、行動迅速。但是後來這個詞在民間流傳開來就被很多人誤解為是小孩子開口晚,將來變貴人的意思了。

生活中,所謂“貴人語遲、金口難開”是有限度的,如果寶寶在2-3歲時沒有學會說話,家長們一定要給予重視,因為這極可能是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如果不及時進行語言服務訓練,將來不僅成不了貴人,還會影響到社交、閱讀、語言理解及正確表達的能力。

近年來,寶寶語言發育遲滯的情況越來越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說話晚呢?通常影響孩子說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1、生理原因

寶寶不會說話或晚說話,首先需要排查的是生理因素的影響。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生理原因主要有遺傳因素,此外,如果孩子的聽力本身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而智能上有所欠缺的孩子也可能不會說話。如果寶寶是因為生理性的原因不會說話,需要趕快給寶寶治療,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2、心理原因

很多家長反映說:我們說什麼,寶寶都能聽得懂,但他就是不願意開口說話。這些寶寶明顯對學說話有厭倦情緒,怎麼都不配合。對於這種寶寶,媽媽甚至要對寶寶任何的交流形式表示理解,並進行平行的交流。否則,這類型的寶寶還會減少和媽媽的任何交流,當有什麼需求的時候,他不再願意和媽媽表示,而是自己來,或乾脆放棄需要。這樣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3、家庭原因

大多數孩子不肯說話是由家庭環境造成的。父母少言寡語,寶寶缺乏學習與模仿語言的環境。父母說話速度偏快、偏長、偏於複雜,以致寶寶模仿困難。也有極少數家長,強迫孩子說話或把孩子發音不準當笑料,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於是變得不肯開口。還有些家長過於“瞭解”寶寶,寶寶一個動作一個手勢就明白了寶寶的意思並滿足她,這樣不利於寶寶語言的訓練,致使逐漸養成用手勢代替說話的習慣,從而延緩了寶寶語言的發展。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教寶寶說話,小心陷入5“誤區”

寶寶學說話必須要有適當的引導,如果家長這方面的意識較差、不愛說話、和寶寶交流太少,沒有給寶寶足夠的示範與鼓勵,那麼寶寶開口晚、不愛說是必然的。兒童在1歲至3歲這個年齡段是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有的科學家研究,兩歲兒童的詞彙量可達270個字。你孩子已經快兩歲了,能懂話,就是說不好,可能原因有這麼幾個:

誤區1:家長很少和寶寶說話,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

有這樣一個極端例子:一對父母認為寶寶會自然而然地說話,因此一直與寶寶零交流,等待寶寶能夠說話那一天。但是這對糊塗的父母卻一直到了寶寶兩三歲的時候才醒悟,自己的寶寶“不會說話、不會交流”……

像這樣極端糊塗的爸媽確實比較少,但很多父母在寶寶說話的問題上仍然存在誤區。語言不是與生俱來的,寶寶什麼時候會說話雖是因人而異,但會說話的快慢和寶寶成長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有的孩子由於父母工作較忙,照料孩子的成人缺乏教養孩子的知識,只是一味地對孩子生活上照料,很少和他們說話交流,造成說話遲。 而且,隨著智能手機、智能電子設備技術的迅速進步,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度逐步提高,停留在手機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還有的家長圖省事,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導致寶寶從一出生就被各種電子設備包圍,失去與家人之間的交流與應答。

孩子最初的語言學習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父母作為寶寶語言學習的第一任老師,在日常交流中要儘量用清晰、標準的發音和寶寶對話。說話時講語速放慢些,讓寶寶看著你的口型。有些家長喜歡讓孩子多聽廣播、看電視來讓孩子有更豐富的語言學習素材,但其實這些媒介手段反而會阻礙親子之間的交流,讓寶寶很難聽清你的話。

所以,想要寶寶能夠健康成長,作為家長,首先我們應該多陪伴孩子,儘量創造一個說話和交流的氛圍,利用任何機會和他說話,講孩子感興趣或正在做的事,配合情境才更便於理解。即便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是父母的“一言堂”也要堅持。另外,“低頭族”家長就要做出改變,減少寶寶接觸電子設備的機會,控制寶寶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多多陪伴寶寶,和寶寶說話、讀書,這樣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才能健康的發展。

"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特別是年輕父母,對於孩子開口說的第一句話都滿含著期待和憧憬。從寶貝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發出的咕嚕聲,第一次叫爸爸媽媽,到第一次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孩子牙牙學語的過程中,會帶給父母們多少驚喜和激動啊。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孩子多大會說話,這是年輕的媽媽們聚在一起,免不了要討論的話題。但是,寶寶開口說話這件事,卻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能嘰裡呱啦說不少詞了,等到1歲多點的時候,表達就已經很流暢了,而有的孩子,快2歲了,仍然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出來,不會表達,不愛說話,令家長著急上火。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貴人語遲?沒有的事!這3個原因才是孩子“語言能力發育滯後”的關鍵!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儘早學會說話,現在各種視頻軟件上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一些小寶寶金句頻出,這些孩子的家長往往是很自豪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齒,聰慧過人。可偏偏有些孩子語言發育偏離了正常軌道,很多寶寶2歲多都不能準確說話,家長初期不覺得這是很大的問題,自己的寶寶只要不是啞巴就可以了。但隨著寶寶年齡漸長,看著同齡寶寶都能和媽媽對答如流才開始著急。甚至還有家長說:愛因斯坦那麼厲害的人物,3歲還不會說話,9歲說話都不流利。孩子說話晚,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因為“貴人語遲”。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這完全是誤讀。其實,“貴人語遲”出自論語的“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貴人語遲”的原意是指很多有謀略的人不善於言談,卻心中有數、行動迅速。但是後來這個詞在民間流傳開來就被很多人誤解為是小孩子開口晚,將來變貴人的意思了。

生活中,所謂“貴人語遲、金口難開”是有限度的,如果寶寶在2-3歲時沒有學會說話,家長們一定要給予重視,因為這極可能是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如果不及時進行語言服務訓練,將來不僅成不了貴人,還會影響到社交、閱讀、語言理解及正確表達的能力。

近年來,寶寶語言發育遲滯的情況越來越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說話晚呢?通常影響孩子說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1、生理原因

寶寶不會說話或晚說話,首先需要排查的是生理因素的影響。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生理原因主要有遺傳因素,此外,如果孩子的聽力本身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而智能上有所欠缺的孩子也可能不會說話。如果寶寶是因為生理性的原因不會說話,需要趕快給寶寶治療,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2、心理原因

很多家長反映說:我們說什麼,寶寶都能聽得懂,但他就是不願意開口說話。這些寶寶明顯對學說話有厭倦情緒,怎麼都不配合。對於這種寶寶,媽媽甚至要對寶寶任何的交流形式表示理解,並進行平行的交流。否則,這類型的寶寶還會減少和媽媽的任何交流,當有什麼需求的時候,他不再願意和媽媽表示,而是自己來,或乾脆放棄需要。這樣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3、家庭原因

大多數孩子不肯說話是由家庭環境造成的。父母少言寡語,寶寶缺乏學習與模仿語言的環境。父母說話速度偏快、偏長、偏於複雜,以致寶寶模仿困難。也有極少數家長,強迫孩子說話或把孩子發音不準當笑料,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於是變得不肯開口。還有些家長過於“瞭解”寶寶,寶寶一個動作一個手勢就明白了寶寶的意思並滿足她,這樣不利於寶寶語言的訓練,致使逐漸養成用手勢代替說話的習慣,從而延緩了寶寶語言的發展。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教寶寶說話,小心陷入5“誤區”

寶寶學說話必須要有適當的引導,如果家長這方面的意識較差、不愛說話、和寶寶交流太少,沒有給寶寶足夠的示範與鼓勵,那麼寶寶開口晚、不愛說是必然的。兒童在1歲至3歲這個年齡段是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有的科學家研究,兩歲兒童的詞彙量可達270個字。你孩子已經快兩歲了,能懂話,就是說不好,可能原因有這麼幾個:

誤區1:家長很少和寶寶說話,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

有這樣一個極端例子:一對父母認為寶寶會自然而然地說話,因此一直與寶寶零交流,等待寶寶能夠說話那一天。但是這對糊塗的父母卻一直到了寶寶兩三歲的時候才醒悟,自己的寶寶“不會說話、不會交流”……

像這樣極端糊塗的爸媽確實比較少,但很多父母在寶寶說話的問題上仍然存在誤區。語言不是與生俱來的,寶寶什麼時候會說話雖是因人而異,但會說話的快慢和寶寶成長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有的孩子由於父母工作較忙,照料孩子的成人缺乏教養孩子的知識,只是一味地對孩子生活上照料,很少和他們說話交流,造成說話遲。 而且,隨著智能手機、智能電子設備技術的迅速進步,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度逐步提高,停留在手機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還有的家長圖省事,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導致寶寶從一出生就被各種電子設備包圍,失去與家人之間的交流與應答。

孩子最初的語言學習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父母作為寶寶語言學習的第一任老師,在日常交流中要儘量用清晰、標準的發音和寶寶對話。說話時講語速放慢些,讓寶寶看著你的口型。有些家長喜歡讓孩子多聽廣播、看電視來讓孩子有更豐富的語言學習素材,但其實這些媒介手段反而會阻礙親子之間的交流,讓寶寶很難聽清你的話。

所以,想要寶寶能夠健康成長,作為家長,首先我們應該多陪伴孩子,儘量創造一個說話和交流的氛圍,利用任何機會和他說話,講孩子感興趣或正在做的事,配合情境才更便於理解。即便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是父母的“一言堂”也要堅持。另外,“低頭族”家長就要做出改變,減少寶寶接觸電子設備的機會,控制寶寶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多多陪伴寶寶,和寶寶說話、讀書,這樣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才能健康的發展。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2:養育人太“善解人意”,剝奪了寶寶說話的“機會”

家中有了寶寶,大人肯定會細心照料,甚至寶寶一個眼神就知道孩子是餓了、困了、累了,還是想要便便了、想玩玩具了,然後馬上給寶寶弄得妥妥的。在很多家庭,寶寶僅僅用手指一下水瓶,媽媽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於是趕緊把水瓶遞給他。

這樣對寶寶的語言發展並不利,因為你根本沒給他/她表達的機會。而寶寶無需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自然會使學說話的動機受到抑制。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寶寶指著水瓶,媽媽可以引導寶寶用語言表達他想幹什麼,就算僅僅說一個“水”字,也應該及時鼓勵寶寶。

"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特別是年輕父母,對於孩子開口說的第一句話都滿含著期待和憧憬。從寶貝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發出的咕嚕聲,第一次叫爸爸媽媽,到第一次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孩子牙牙學語的過程中,會帶給父母們多少驚喜和激動啊。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孩子多大會說話,這是年輕的媽媽們聚在一起,免不了要討論的話題。但是,寶寶開口說話這件事,卻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能嘰裡呱啦說不少詞了,等到1歲多點的時候,表達就已經很流暢了,而有的孩子,快2歲了,仍然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出來,不會表達,不愛說話,令家長著急上火。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貴人語遲?沒有的事!這3個原因才是孩子“語言能力發育滯後”的關鍵!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儘早學會說話,現在各種視頻軟件上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一些小寶寶金句頻出,這些孩子的家長往往是很自豪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齒,聰慧過人。可偏偏有些孩子語言發育偏離了正常軌道,很多寶寶2歲多都不能準確說話,家長初期不覺得這是很大的問題,自己的寶寶只要不是啞巴就可以了。但隨著寶寶年齡漸長,看著同齡寶寶都能和媽媽對答如流才開始著急。甚至還有家長說:愛因斯坦那麼厲害的人物,3歲還不會說話,9歲說話都不流利。孩子說話晚,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因為“貴人語遲”。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這完全是誤讀。其實,“貴人語遲”出自論語的“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貴人語遲”的原意是指很多有謀略的人不善於言談,卻心中有數、行動迅速。但是後來這個詞在民間流傳開來就被很多人誤解為是小孩子開口晚,將來變貴人的意思了。

生活中,所謂“貴人語遲、金口難開”是有限度的,如果寶寶在2-3歲時沒有學會說話,家長們一定要給予重視,因為這極可能是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如果不及時進行語言服務訓練,將來不僅成不了貴人,還會影響到社交、閱讀、語言理解及正確表達的能力。

近年來,寶寶語言發育遲滯的情況越來越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說話晚呢?通常影響孩子說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1、生理原因

寶寶不會說話或晚說話,首先需要排查的是生理因素的影響。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生理原因主要有遺傳因素,此外,如果孩子的聽力本身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而智能上有所欠缺的孩子也可能不會說話。如果寶寶是因為生理性的原因不會說話,需要趕快給寶寶治療,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2、心理原因

很多家長反映說:我們說什麼,寶寶都能聽得懂,但他就是不願意開口說話。這些寶寶明顯對學說話有厭倦情緒,怎麼都不配合。對於這種寶寶,媽媽甚至要對寶寶任何的交流形式表示理解,並進行平行的交流。否則,這類型的寶寶還會減少和媽媽的任何交流,當有什麼需求的時候,他不再願意和媽媽表示,而是自己來,或乾脆放棄需要。這樣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3、家庭原因

大多數孩子不肯說話是由家庭環境造成的。父母少言寡語,寶寶缺乏學習與模仿語言的環境。父母說話速度偏快、偏長、偏於複雜,以致寶寶模仿困難。也有極少數家長,強迫孩子說話或把孩子發音不準當笑料,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於是變得不肯開口。還有些家長過於“瞭解”寶寶,寶寶一個動作一個手勢就明白了寶寶的意思並滿足她,這樣不利於寶寶語言的訓練,致使逐漸養成用手勢代替說話的習慣,從而延緩了寶寶語言的發展。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教寶寶說話,小心陷入5“誤區”

寶寶學說話必須要有適當的引導,如果家長這方面的意識較差、不愛說話、和寶寶交流太少,沒有給寶寶足夠的示範與鼓勵,那麼寶寶開口晚、不愛說是必然的。兒童在1歲至3歲這個年齡段是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有的科學家研究,兩歲兒童的詞彙量可達270個字。你孩子已經快兩歲了,能懂話,就是說不好,可能原因有這麼幾個:

誤區1:家長很少和寶寶說話,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

有這樣一個極端例子:一對父母認為寶寶會自然而然地說話,因此一直與寶寶零交流,等待寶寶能夠說話那一天。但是這對糊塗的父母卻一直到了寶寶兩三歲的時候才醒悟,自己的寶寶“不會說話、不會交流”……

像這樣極端糊塗的爸媽確實比較少,但很多父母在寶寶說話的問題上仍然存在誤區。語言不是與生俱來的,寶寶什麼時候會說話雖是因人而異,但會說話的快慢和寶寶成長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有的孩子由於父母工作較忙,照料孩子的成人缺乏教養孩子的知識,只是一味地對孩子生活上照料,很少和他們說話交流,造成說話遲。 而且,隨著智能手機、智能電子設備技術的迅速進步,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度逐步提高,停留在手機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還有的家長圖省事,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導致寶寶從一出生就被各種電子設備包圍,失去與家人之間的交流與應答。

孩子最初的語言學習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父母作為寶寶語言學習的第一任老師,在日常交流中要儘量用清晰、標準的發音和寶寶對話。說話時講語速放慢些,讓寶寶看著你的口型。有些家長喜歡讓孩子多聽廣播、看電視來讓孩子有更豐富的語言學習素材,但其實這些媒介手段反而會阻礙親子之間的交流,讓寶寶很難聽清你的話。

所以,想要寶寶能夠健康成長,作為家長,首先我們應該多陪伴孩子,儘量創造一個說話和交流的氛圍,利用任何機會和他說話,講孩子感興趣或正在做的事,配合情境才更便於理解。即便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是父母的“一言堂”也要堅持。另外,“低頭族”家長就要做出改變,減少寶寶接觸電子設備的機會,控制寶寶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多多陪伴寶寶,和寶寶說話、讀書,這樣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才能健康的發展。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2:養育人太“善解人意”,剝奪了寶寶說話的“機會”

家中有了寶寶,大人肯定會細心照料,甚至寶寶一個眼神就知道孩子是餓了、困了、累了,還是想要便便了、想玩玩具了,然後馬上給寶寶弄得妥妥的。在很多家庭,寶寶僅僅用手指一下水瓶,媽媽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於是趕緊把水瓶遞給他。

這樣對寶寶的語言發展並不利,因為你根本沒給他/她表達的機會。而寶寶無需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自然會使學說話的動機受到抑制。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寶寶指著水瓶,媽媽可以引導寶寶用語言表達他想幹什麼,就算僅僅說一個“水”字,也應該及時鼓勵寶寶。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3:語言環境複雜,使用“方言”或“兒語”和寶寶說話

有些家庭,祖輩、父輩及保姆使用的語言各不相同。語言環境複雜。,會使正處於模仿學習成人語言的小寶寶產生困惑,表達自然也會滯後。因此在寶寶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家人應著重教寶寶普通話,避免語言環境過於混亂。

很多家長跟自己的小孩子(特別是4歲以下的)說話的時候很喜歡使用“吃飯飯”、“睡覺覺”、“騎車車”。有些爸爸媽媽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嬰語,或者覺得這樣說很有趣。可長期用這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會拖延寶寶過渡到說完整話的時間。有老人的家庭,這樣的語言出現頻率更高,爸爸媽媽要適時與老人溝通,儘量減少這樣與寶寶對話。

"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特別是年輕父母,對於孩子開口說的第一句話都滿含著期待和憧憬。從寶貝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發出的咕嚕聲,第一次叫爸爸媽媽,到第一次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孩子牙牙學語的過程中,會帶給父母們多少驚喜和激動啊。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孩子多大會說話,這是年輕的媽媽們聚在一起,免不了要討論的話題。但是,寶寶開口說話這件事,卻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能嘰裡呱啦說不少詞了,等到1歲多點的時候,表達就已經很流暢了,而有的孩子,快2歲了,仍然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出來,不會表達,不愛說話,令家長著急上火。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貴人語遲?沒有的事!這3個原因才是孩子“語言能力發育滯後”的關鍵!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儘早學會說話,現在各種視頻軟件上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一些小寶寶金句頻出,這些孩子的家長往往是很自豪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齒,聰慧過人。可偏偏有些孩子語言發育偏離了正常軌道,很多寶寶2歲多都不能準確說話,家長初期不覺得這是很大的問題,自己的寶寶只要不是啞巴就可以了。但隨著寶寶年齡漸長,看著同齡寶寶都能和媽媽對答如流才開始著急。甚至還有家長說:愛因斯坦那麼厲害的人物,3歲還不會說話,9歲說話都不流利。孩子說話晚,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因為“貴人語遲”。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這完全是誤讀。其實,“貴人語遲”出自論語的“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貴人語遲”的原意是指很多有謀略的人不善於言談,卻心中有數、行動迅速。但是後來這個詞在民間流傳開來就被很多人誤解為是小孩子開口晚,將來變貴人的意思了。

生活中,所謂“貴人語遲、金口難開”是有限度的,如果寶寶在2-3歲時沒有學會說話,家長們一定要給予重視,因為這極可能是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如果不及時進行語言服務訓練,將來不僅成不了貴人,還會影響到社交、閱讀、語言理解及正確表達的能力。

近年來,寶寶語言發育遲滯的情況越來越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說話晚呢?通常影響孩子說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1、生理原因

寶寶不會說話或晚說話,首先需要排查的是生理因素的影響。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生理原因主要有遺傳因素,此外,如果孩子的聽力本身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而智能上有所欠缺的孩子也可能不會說話。如果寶寶是因為生理性的原因不會說話,需要趕快給寶寶治療,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2、心理原因

很多家長反映說:我們說什麼,寶寶都能聽得懂,但他就是不願意開口說話。這些寶寶明顯對學說話有厭倦情緒,怎麼都不配合。對於這種寶寶,媽媽甚至要對寶寶任何的交流形式表示理解,並進行平行的交流。否則,這類型的寶寶還會減少和媽媽的任何交流,當有什麼需求的時候,他不再願意和媽媽表示,而是自己來,或乾脆放棄需要。這樣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3、家庭原因

大多數孩子不肯說話是由家庭環境造成的。父母少言寡語,寶寶缺乏學習與模仿語言的環境。父母說話速度偏快、偏長、偏於複雜,以致寶寶模仿困難。也有極少數家長,強迫孩子說話或把孩子發音不準當笑料,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於是變得不肯開口。還有些家長過於“瞭解”寶寶,寶寶一個動作一個手勢就明白了寶寶的意思並滿足她,這樣不利於寶寶語言的訓練,致使逐漸養成用手勢代替說話的習慣,從而延緩了寶寶語言的發展。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教寶寶說話,小心陷入5“誤區”

寶寶學說話必須要有適當的引導,如果家長這方面的意識較差、不愛說話、和寶寶交流太少,沒有給寶寶足夠的示範與鼓勵,那麼寶寶開口晚、不愛說是必然的。兒童在1歲至3歲這個年齡段是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有的科學家研究,兩歲兒童的詞彙量可達270個字。你孩子已經快兩歲了,能懂話,就是說不好,可能原因有這麼幾個:

誤區1:家長很少和寶寶說話,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

有這樣一個極端例子:一對父母認為寶寶會自然而然地說話,因此一直與寶寶零交流,等待寶寶能夠說話那一天。但是這對糊塗的父母卻一直到了寶寶兩三歲的時候才醒悟,自己的寶寶“不會說話、不會交流”……

像這樣極端糊塗的爸媽確實比較少,但很多父母在寶寶說話的問題上仍然存在誤區。語言不是與生俱來的,寶寶什麼時候會說話雖是因人而異,但會說話的快慢和寶寶成長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有的孩子由於父母工作較忙,照料孩子的成人缺乏教養孩子的知識,只是一味地對孩子生活上照料,很少和他們說話交流,造成說話遲。 而且,隨著智能手機、智能電子設備技術的迅速進步,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度逐步提高,停留在手機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還有的家長圖省事,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導致寶寶從一出生就被各種電子設備包圍,失去與家人之間的交流與應答。

孩子最初的語言學習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父母作為寶寶語言學習的第一任老師,在日常交流中要儘量用清晰、標準的發音和寶寶對話。說話時講語速放慢些,讓寶寶看著你的口型。有些家長喜歡讓孩子多聽廣播、看電視來讓孩子有更豐富的語言學習素材,但其實這些媒介手段反而會阻礙親子之間的交流,讓寶寶很難聽清你的話。

所以,想要寶寶能夠健康成長,作為家長,首先我們應該多陪伴孩子,儘量創造一個說話和交流的氛圍,利用任何機會和他說話,講孩子感興趣或正在做的事,配合情境才更便於理解。即便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是父母的“一言堂”也要堅持。另外,“低頭族”家長就要做出改變,減少寶寶接觸電子設備的機會,控制寶寶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多多陪伴寶寶,和寶寶說話、讀書,這樣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才能健康的發展。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2:養育人太“善解人意”,剝奪了寶寶說話的“機會”

家中有了寶寶,大人肯定會細心照料,甚至寶寶一個眼神就知道孩子是餓了、困了、累了,還是想要便便了、想玩玩具了,然後馬上給寶寶弄得妥妥的。在很多家庭,寶寶僅僅用手指一下水瓶,媽媽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於是趕緊把水瓶遞給他。

這樣對寶寶的語言發展並不利,因為你根本沒給他/她表達的機會。而寶寶無需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自然會使學說話的動機受到抑制。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寶寶指著水瓶,媽媽可以引導寶寶用語言表達他想幹什麼,就算僅僅說一個“水”字,也應該及時鼓勵寶寶。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3:語言環境複雜,使用“方言”或“兒語”和寶寶說話

有些家庭,祖輩、父輩及保姆使用的語言各不相同。語言環境複雜。,會使正處於模仿學習成人語言的小寶寶產生困惑,表達自然也會滯後。因此在寶寶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家人應著重教寶寶普通話,避免語言環境過於混亂。

很多家長跟自己的小孩子(特別是4歲以下的)說話的時候很喜歡使用“吃飯飯”、“睡覺覺”、“騎車車”。有些爸爸媽媽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嬰語,或者覺得這樣說很有趣。可長期用這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會拖延寶寶過渡到說完整話的時間。有老人的家庭,這樣的語言出現頻率更高,爸爸媽媽要適時與老人溝通,儘量減少這樣與寶寶對話。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4:重複寶寶的錯誤發音或嘲笑寶寶的發音,給寶寶造成不好的體驗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多存在發音不準的現象,如把“蘋果”說成“蘋朵”等等。爸爸媽媽可能會覺得好玩,覺得寶寶很可愛,於是總喜歡重複寶寶錯誤的發音,這無疑就在不經意間強化了這個錯誤的發音,讓寶寶覺得這是對的。

當在寶寶說了錯誤的發音後,爸爸媽媽要用正確的語言重複一遍,比如寶寶說“蘋朵”,媽媽就假裝聽不懂地問:“寶寶說的是蘋果嗎?”並注意強調“蘋果”的讀音,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寶寶發音才會逐漸正確。

很多寶寶剛開始學說話時,發音不標準(尤其是家中有人說方言的情況下),家長聽到後便以此為樂,嘲笑寶寶,導致寶寶自尊心受到傷害,慢慢地也就越來越不愛張嘴說話了。 想要改變這種現象,家長就要儘量說普通話並放慢語速,那麼寶寶聽清了自然就能說準,也更願意用語言來表達。父母先不要在意他說得好不好,也別急於糾正他語言中的毛病,培養他說話的自信心、使之體驗到表達的喜悅比什麼都重要。語言表達不好的幼兒,大多因為懼怕別人嘲笑,養成了不愛說話的習慣。

"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特別是年輕父母,對於孩子開口說的第一句話都滿含著期待和憧憬。從寶貝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發出的咕嚕聲,第一次叫爸爸媽媽,到第一次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孩子牙牙學語的過程中,會帶給父母們多少驚喜和激動啊。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孩子多大會說話,這是年輕的媽媽們聚在一起,免不了要討論的話題。但是,寶寶開口說話這件事,卻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能嘰裡呱啦說不少詞了,等到1歲多點的時候,表達就已經很流暢了,而有的孩子,快2歲了,仍然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出來,不會表達,不愛說話,令家長著急上火。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貴人語遲?沒有的事!這3個原因才是孩子“語言能力發育滯後”的關鍵!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儘早學會說話,現在各種視頻軟件上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一些小寶寶金句頻出,這些孩子的家長往往是很自豪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齒,聰慧過人。可偏偏有些孩子語言發育偏離了正常軌道,很多寶寶2歲多都不能準確說話,家長初期不覺得這是很大的問題,自己的寶寶只要不是啞巴就可以了。但隨著寶寶年齡漸長,看著同齡寶寶都能和媽媽對答如流才開始著急。甚至還有家長說:愛因斯坦那麼厲害的人物,3歲還不會說話,9歲說話都不流利。孩子說話晚,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因為“貴人語遲”。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這完全是誤讀。其實,“貴人語遲”出自論語的“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貴人語遲”的原意是指很多有謀略的人不善於言談,卻心中有數、行動迅速。但是後來這個詞在民間流傳開來就被很多人誤解為是小孩子開口晚,將來變貴人的意思了。

生活中,所謂“貴人語遲、金口難開”是有限度的,如果寶寶在2-3歲時沒有學會說話,家長們一定要給予重視,因為這極可能是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如果不及時進行語言服務訓練,將來不僅成不了貴人,還會影響到社交、閱讀、語言理解及正確表達的能力。

近年來,寶寶語言發育遲滯的情況越來越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說話晚呢?通常影響孩子說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1、生理原因

寶寶不會說話或晚說話,首先需要排查的是生理因素的影響。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生理原因主要有遺傳因素,此外,如果孩子的聽力本身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而智能上有所欠缺的孩子也可能不會說話。如果寶寶是因為生理性的原因不會說話,需要趕快給寶寶治療,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2、心理原因

很多家長反映說:我們說什麼,寶寶都能聽得懂,但他就是不願意開口說話。這些寶寶明顯對學說話有厭倦情緒,怎麼都不配合。對於這種寶寶,媽媽甚至要對寶寶任何的交流形式表示理解,並進行平行的交流。否則,這類型的寶寶還會減少和媽媽的任何交流,當有什麼需求的時候,他不再願意和媽媽表示,而是自己來,或乾脆放棄需要。這樣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3、家庭原因

大多數孩子不肯說話是由家庭環境造成的。父母少言寡語,寶寶缺乏學習與模仿語言的環境。父母說話速度偏快、偏長、偏於複雜,以致寶寶模仿困難。也有極少數家長,強迫孩子說話或把孩子發音不準當笑料,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於是變得不肯開口。還有些家長過於“瞭解”寶寶,寶寶一個動作一個手勢就明白了寶寶的意思並滿足她,這樣不利於寶寶語言的訓練,致使逐漸養成用手勢代替說話的習慣,從而延緩了寶寶語言的發展。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教寶寶說話,小心陷入5“誤區”

寶寶學說話必須要有適當的引導,如果家長這方面的意識較差、不愛說話、和寶寶交流太少,沒有給寶寶足夠的示範與鼓勵,那麼寶寶開口晚、不愛說是必然的。兒童在1歲至3歲這個年齡段是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有的科學家研究,兩歲兒童的詞彙量可達270個字。你孩子已經快兩歲了,能懂話,就是說不好,可能原因有這麼幾個:

誤區1:家長很少和寶寶說話,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

有這樣一個極端例子:一對父母認為寶寶會自然而然地說話,因此一直與寶寶零交流,等待寶寶能夠說話那一天。但是這對糊塗的父母卻一直到了寶寶兩三歲的時候才醒悟,自己的寶寶“不會說話、不會交流”……

像這樣極端糊塗的爸媽確實比較少,但很多父母在寶寶說話的問題上仍然存在誤區。語言不是與生俱來的,寶寶什麼時候會說話雖是因人而異,但會說話的快慢和寶寶成長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有的孩子由於父母工作較忙,照料孩子的成人缺乏教養孩子的知識,只是一味地對孩子生活上照料,很少和他們說話交流,造成說話遲。 而且,隨著智能手機、智能電子設備技術的迅速進步,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度逐步提高,停留在手機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還有的家長圖省事,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導致寶寶從一出生就被各種電子設備包圍,失去與家人之間的交流與應答。

孩子最初的語言學習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父母作為寶寶語言學習的第一任老師,在日常交流中要儘量用清晰、標準的發音和寶寶對話。說話時講語速放慢些,讓寶寶看著你的口型。有些家長喜歡讓孩子多聽廣播、看電視來讓孩子有更豐富的語言學習素材,但其實這些媒介手段反而會阻礙親子之間的交流,讓寶寶很難聽清你的話。

所以,想要寶寶能夠健康成長,作為家長,首先我們應該多陪伴孩子,儘量創造一個說話和交流的氛圍,利用任何機會和他說話,講孩子感興趣或正在做的事,配合情境才更便於理解。即便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是父母的“一言堂”也要堅持。另外,“低頭族”家長就要做出改變,減少寶寶接觸電子設備的機會,控制寶寶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多多陪伴寶寶,和寶寶說話、讀書,這樣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才能健康的發展。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2:養育人太“善解人意”,剝奪了寶寶說話的“機會”

家中有了寶寶,大人肯定會細心照料,甚至寶寶一個眼神就知道孩子是餓了、困了、累了,還是想要便便了、想玩玩具了,然後馬上給寶寶弄得妥妥的。在很多家庭,寶寶僅僅用手指一下水瓶,媽媽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於是趕緊把水瓶遞給他。

這樣對寶寶的語言發展並不利,因為你根本沒給他/她表達的機會。而寶寶無需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自然會使學說話的動機受到抑制。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寶寶指著水瓶,媽媽可以引導寶寶用語言表達他想幹什麼,就算僅僅說一個“水”字,也應該及時鼓勵寶寶。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3:語言環境複雜,使用“方言”或“兒語”和寶寶說話

有些家庭,祖輩、父輩及保姆使用的語言各不相同。語言環境複雜。,會使正處於模仿學習成人語言的小寶寶產生困惑,表達自然也會滯後。因此在寶寶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家人應著重教寶寶普通話,避免語言環境過於混亂。

很多家長跟自己的小孩子(特別是4歲以下的)說話的時候很喜歡使用“吃飯飯”、“睡覺覺”、“騎車車”。有些爸爸媽媽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嬰語,或者覺得這樣說很有趣。可長期用這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會拖延寶寶過渡到說完整話的時間。有老人的家庭,這樣的語言出現頻率更高,爸爸媽媽要適時與老人溝通,儘量減少這樣與寶寶對話。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4:重複寶寶的錯誤發音或嘲笑寶寶的發音,給寶寶造成不好的體驗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多存在發音不準的現象,如把“蘋果”說成“蘋朵”等等。爸爸媽媽可能會覺得好玩,覺得寶寶很可愛,於是總喜歡重複寶寶錯誤的發音,這無疑就在不經意間強化了這個錯誤的發音,讓寶寶覺得這是對的。

當在寶寶說了錯誤的發音後,爸爸媽媽要用正確的語言重複一遍,比如寶寶說“蘋朵”,媽媽就假裝聽不懂地問:“寶寶說的是蘋果嗎?”並注意強調“蘋果”的讀音,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寶寶發音才會逐漸正確。

很多寶寶剛開始學說話時,發音不標準(尤其是家中有人說方言的情況下),家長聽到後便以此為樂,嘲笑寶寶,導致寶寶自尊心受到傷害,慢慢地也就越來越不愛張嘴說話了。 想要改變這種現象,家長就要儘量說普通話並放慢語速,那麼寶寶聽清了自然就能說準,也更願意用語言來表達。父母先不要在意他說得好不好,也別急於糾正他語言中的毛病,培養他說話的自信心、使之體驗到表達的喜悅比什麼都重要。語言表達不好的幼兒,大多因為懼怕別人嘲笑,養成了不愛說話的習慣。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5:家長過於心急,喜歡“貼標籤”,給孩子造成消極的心理暗示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語言發展軌跡,個體差異很明顯,所以有些寶寶說話晚,有些寶寶說話早,這都很正常。有的家長過分心急,有些家長教孩子說話沒一會兒就不耐煩了,甚至會訓斥寶寶:“你咋這麼笨啊,這都學不會!” 要知道寶寶的心智遠未發展成熟,小心靈更是脆弱敏感,若自己都沒能給寶寶做出正確示範,還頻頻給寶寶施壓,只會起反作用,讓寶寶產生心理負擔。尤其是一些心急的家長,這種情緒會導致孩子也跟著急,於是越急越說不出來...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對寶寶做消極暗示,尤其當著陌生人不要說“我的寶寶不愛說話”,亂貼標籤,那樣寶寶更加不會開口。注意不要急躁,不要對孩子有不良的情緒刺激,家長要學會尊重寶寶、讚美寶寶,多多表揚,樹立寶寶的自信心,多給孩子做積極的暗示,哪怕寶寶只說出一個字,也要表揚他/她,這樣才有利於寶寶多說話。

"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特別是年輕父母,對於孩子開口說的第一句話都滿含著期待和憧憬。從寶貝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發出的咕嚕聲,第一次叫爸爸媽媽,到第一次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孩子牙牙學語的過程中,會帶給父母們多少驚喜和激動啊。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孩子多大會說話,這是年輕的媽媽們聚在一起,免不了要討論的話題。但是,寶寶開口說話這件事,卻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能嘰裡呱啦說不少詞了,等到1歲多點的時候,表達就已經很流暢了,而有的孩子,快2歲了,仍然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出來,不會表達,不愛說話,令家長著急上火。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貴人語遲?沒有的事!這3個原因才是孩子“語言能力發育滯後”的關鍵!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儘早學會說話,現在各種視頻軟件上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一些小寶寶金句頻出,這些孩子的家長往往是很自豪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齒,聰慧過人。可偏偏有些孩子語言發育偏離了正常軌道,很多寶寶2歲多都不能準確說話,家長初期不覺得這是很大的問題,自己的寶寶只要不是啞巴就可以了。但隨著寶寶年齡漸長,看著同齡寶寶都能和媽媽對答如流才開始著急。甚至還有家長說:愛因斯坦那麼厲害的人物,3歲還不會說話,9歲說話都不流利。孩子說話晚,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因為“貴人語遲”。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這完全是誤讀。其實,“貴人語遲”出自論語的“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貴人語遲”的原意是指很多有謀略的人不善於言談,卻心中有數、行動迅速。但是後來這個詞在民間流傳開來就被很多人誤解為是小孩子開口晚,將來變貴人的意思了。

生活中,所謂“貴人語遲、金口難開”是有限度的,如果寶寶在2-3歲時沒有學會說話,家長們一定要給予重視,因為這極可能是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如果不及時進行語言服務訓練,將來不僅成不了貴人,還會影響到社交、閱讀、語言理解及正確表達的能力。

近年來,寶寶語言發育遲滯的情況越來越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說話晚呢?通常影響孩子說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1、生理原因

寶寶不會說話或晚說話,首先需要排查的是生理因素的影響。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生理原因主要有遺傳因素,此外,如果孩子的聽力本身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而智能上有所欠缺的孩子也可能不會說話。如果寶寶是因為生理性的原因不會說話,需要趕快給寶寶治療,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2、心理原因

很多家長反映說:我們說什麼,寶寶都能聽得懂,但他就是不願意開口說話。這些寶寶明顯對學說話有厭倦情緒,怎麼都不配合。對於這種寶寶,媽媽甚至要對寶寶任何的交流形式表示理解,並進行平行的交流。否則,這類型的寶寶還會減少和媽媽的任何交流,當有什麼需求的時候,他不再願意和媽媽表示,而是自己來,或乾脆放棄需要。這樣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3、家庭原因

大多數孩子不肯說話是由家庭環境造成的。父母少言寡語,寶寶缺乏學習與模仿語言的環境。父母說話速度偏快、偏長、偏於複雜,以致寶寶模仿困難。也有極少數家長,強迫孩子說話或把孩子發音不準當笑料,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於是變得不肯開口。還有些家長過於“瞭解”寶寶,寶寶一個動作一個手勢就明白了寶寶的意思並滿足她,這樣不利於寶寶語言的訓練,致使逐漸養成用手勢代替說話的習慣,從而延緩了寶寶語言的發展。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教寶寶說話,小心陷入5“誤區”

寶寶學說話必須要有適當的引導,如果家長這方面的意識較差、不愛說話、和寶寶交流太少,沒有給寶寶足夠的示範與鼓勵,那麼寶寶開口晚、不愛說是必然的。兒童在1歲至3歲這個年齡段是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有的科學家研究,兩歲兒童的詞彙量可達270個字。你孩子已經快兩歲了,能懂話,就是說不好,可能原因有這麼幾個:

誤區1:家長很少和寶寶說話,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

有這樣一個極端例子:一對父母認為寶寶會自然而然地說話,因此一直與寶寶零交流,等待寶寶能夠說話那一天。但是這對糊塗的父母卻一直到了寶寶兩三歲的時候才醒悟,自己的寶寶“不會說話、不會交流”……

像這樣極端糊塗的爸媽確實比較少,但很多父母在寶寶說話的問題上仍然存在誤區。語言不是與生俱來的,寶寶什麼時候會說話雖是因人而異,但會說話的快慢和寶寶成長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有的孩子由於父母工作較忙,照料孩子的成人缺乏教養孩子的知識,只是一味地對孩子生活上照料,很少和他們說話交流,造成說話遲。 而且,隨著智能手機、智能電子設備技術的迅速進步,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度逐步提高,停留在手機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還有的家長圖省事,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導致寶寶從一出生就被各種電子設備包圍,失去與家人之間的交流與應答。

孩子最初的語言學習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父母作為寶寶語言學習的第一任老師,在日常交流中要儘量用清晰、標準的發音和寶寶對話。說話時講語速放慢些,讓寶寶看著你的口型。有些家長喜歡讓孩子多聽廣播、看電視來讓孩子有更豐富的語言學習素材,但其實這些媒介手段反而會阻礙親子之間的交流,讓寶寶很難聽清你的話。

所以,想要寶寶能夠健康成長,作為家長,首先我們應該多陪伴孩子,儘量創造一個說話和交流的氛圍,利用任何機會和他說話,講孩子感興趣或正在做的事,配合情境才更便於理解。即便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是父母的“一言堂”也要堅持。另外,“低頭族”家長就要做出改變,減少寶寶接觸電子設備的機會,控制寶寶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多多陪伴寶寶,和寶寶說話、讀書,這樣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才能健康的發展。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2:養育人太“善解人意”,剝奪了寶寶說話的“機會”

家中有了寶寶,大人肯定會細心照料,甚至寶寶一個眼神就知道孩子是餓了、困了、累了,還是想要便便了、想玩玩具了,然後馬上給寶寶弄得妥妥的。在很多家庭,寶寶僅僅用手指一下水瓶,媽媽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於是趕緊把水瓶遞給他。

這樣對寶寶的語言發展並不利,因為你根本沒給他/她表達的機會。而寶寶無需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自然會使學說話的動機受到抑制。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寶寶指著水瓶,媽媽可以引導寶寶用語言表達他想幹什麼,就算僅僅說一個“水”字,也應該及時鼓勵寶寶。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3:語言環境複雜,使用“方言”或“兒語”和寶寶說話

有些家庭,祖輩、父輩及保姆使用的語言各不相同。語言環境複雜。,會使正處於模仿學習成人語言的小寶寶產生困惑,表達自然也會滯後。因此在寶寶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家人應著重教寶寶普通話,避免語言環境過於混亂。

很多家長跟自己的小孩子(特別是4歲以下的)說話的時候很喜歡使用“吃飯飯”、“睡覺覺”、“騎車車”。有些爸爸媽媽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嬰語,或者覺得這樣說很有趣。可長期用這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會拖延寶寶過渡到說完整話的時間。有老人的家庭,這樣的語言出現頻率更高,爸爸媽媽要適時與老人溝通,儘量減少這樣與寶寶對話。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4:重複寶寶的錯誤發音或嘲笑寶寶的發音,給寶寶造成不好的體驗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多存在發音不準的現象,如把“蘋果”說成“蘋朵”等等。爸爸媽媽可能會覺得好玩,覺得寶寶很可愛,於是總喜歡重複寶寶錯誤的發音,這無疑就在不經意間強化了這個錯誤的發音,讓寶寶覺得這是對的。

當在寶寶說了錯誤的發音後,爸爸媽媽要用正確的語言重複一遍,比如寶寶說“蘋朵”,媽媽就假裝聽不懂地問:“寶寶說的是蘋果嗎?”並注意強調“蘋果”的讀音,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寶寶發音才會逐漸正確。

很多寶寶剛開始學說話時,發音不標準(尤其是家中有人說方言的情況下),家長聽到後便以此為樂,嘲笑寶寶,導致寶寶自尊心受到傷害,慢慢地也就越來越不愛張嘴說話了。 想要改變這種現象,家長就要儘量說普通話並放慢語速,那麼寶寶聽清了自然就能說準,也更願意用語言來表達。父母先不要在意他說得好不好,也別急於糾正他語言中的毛病,培養他說話的自信心、使之體驗到表達的喜悅比什麼都重要。語言表達不好的幼兒,大多因為懼怕別人嘲笑,養成了不愛說話的習慣。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5:家長過於心急,喜歡“貼標籤”,給孩子造成消極的心理暗示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語言發展軌跡,個體差異很明顯,所以有些寶寶說話晚,有些寶寶說話早,這都很正常。有的家長過分心急,有些家長教孩子說話沒一會兒就不耐煩了,甚至會訓斥寶寶:“你咋這麼笨啊,這都學不會!” 要知道寶寶的心智遠未發展成熟,小心靈更是脆弱敏感,若自己都沒能給寶寶做出正確示範,還頻頻給寶寶施壓,只會起反作用,讓寶寶產生心理負擔。尤其是一些心急的家長,這種情緒會導致孩子也跟著急,於是越急越說不出來...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對寶寶做消極暗示,尤其當著陌生人不要說“我的寶寶不愛說話”,亂貼標籤,那樣寶寶更加不會開口。注意不要急躁,不要對孩子有不良的情緒刺激,家長要學會尊重寶寶、讚美寶寶,多多表揚,樹立寶寶的自信心,多給孩子做積極的暗示,哪怕寶寶只說出一個字,也要表揚他/她,這樣才有利於寶寶多說話。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教寶寶說話的5個“實用妙招”

0-3歲是兒童言語發育的黃金期,錯過了言語發展的關鍵期,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而一旦錯過了語言發育的關鍵期,就要及時給孩子進行干預訓練,才能保證孩子在生長髮育上“不掉隊”。那麼,如何讓寶寶儘快說話?

1、抓住寶寶語言發育黃金期,儘早和寶寶“對話”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天生具有獲得語言的能力,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了語言的學習。寶寶出生時的哇哇大哭,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語言表達。寶寶從出生後就開始反覆接觸語言刺激,慢慢從依依呀呀的發音,到單個字的重複,最後成為一個能說會道的小朋友。絕大部分孩子能夠在3歲以前完成上述一系列改變,因此我們說0-3歲是兒童言語發展的關鍵期,也是一生中掌握言語最迅速的時期。

兒童語言的發展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語言接受,另一方面是語言表達。蒙臺梭利提出:語言發展存在兩個敏感期,第一個敏感期從出生開始,大約持續到3歲。在第一個語言敏感期裡,孩子無意識地從周圍環境中吸收語言。第二個敏感期從3歲開始,持續到大約8歲。在這個階段,孩子是語言發展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學習如何使用他們的交流能力。

下面講一講兒童語言發展主要有哪幾個階段,在這幾個階段中,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和學習語言。

(1)第一階段為0-3歲,是聽的敏感期。

0-3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黃金期,此時的幼兒,通過聽周圍的聲音來吸收知識,對著胎兒說話,嬰兒的咿呀學語就是語言敏感期開始的表現。在適當的時間播放適當的背景音樂、廣播、故事、詩歌等,都有助於幼兒無意識地吸收語言並發展語言能力。

(2)第二階段為3-4歲,是說的敏感期。

此時孩子處於語言“爆發”期,喜歡搶話、告狀、管閒事,自己給自己講故事等,家長應該給予適當的鼓勵與支持。

(3)第三個階段為4-5歲,是語言的高峰期。

此時孩子不僅喜歡說話,而且詞彙量增加,掌握了一定量的語音、語法和口語等。除了請求和問答外,還會出現陳述、溝通、指示、命令的表達方式,還喜歡對事、物予以“評價”,要多與孩子溝通。

(4)第四階段為5-6歲,是應用語言敏感期。

此時孩子善於運用詞彙表達自己的內心。可多讓幼兒創編故事、進行情景表演等以增加幼兒應用語言的機會。這樣的遊戲能夠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運用口語進行連貫講述的能力,增加孩子詞彙量。

有些家長容易錯誤地認為寶寶還小,不會說話,所以沒有必要和他交流。但科學家發現,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面已經能夠對媽媽的聲音做出反應,從出生那一天起,聽力正常的寶寶對周圍的聲音就很敏感了。所以,不要等寶寶會說話了再和他對話,儘可能早甚至從一降生就可以和寶寶“對話”了。當然,這個對話更多是以非語言進行的,比如用心地記錄和分辨寶寶哭鬧的類型(餓、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並予以相應的迴應和滿足。只要我們滿懷耐心和愛的關注,寶寶就會更自如、更固定的使用不同類型的方式和聲音來傳達不同的需求,從而和媽媽形成了一個初始的會話模式。這不僅是語言發展的高起點,也是孩子心理髮育的高起點。

"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特別是年輕父母,對於孩子開口說的第一句話都滿含著期待和憧憬。從寶貝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發出的咕嚕聲,第一次叫爸爸媽媽,到第一次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孩子牙牙學語的過程中,會帶給父母們多少驚喜和激動啊。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孩子多大會說話,這是年輕的媽媽們聚在一起,免不了要討論的話題。但是,寶寶開口說話這件事,卻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能嘰裡呱啦說不少詞了,等到1歲多點的時候,表達就已經很流暢了,而有的孩子,快2歲了,仍然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出來,不會表達,不愛說話,令家長著急上火。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貴人語遲?沒有的事!這3個原因才是孩子“語言能力發育滯後”的關鍵!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儘早學會說話,現在各種視頻軟件上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一些小寶寶金句頻出,這些孩子的家長往往是很自豪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齒,聰慧過人。可偏偏有些孩子語言發育偏離了正常軌道,很多寶寶2歲多都不能準確說話,家長初期不覺得這是很大的問題,自己的寶寶只要不是啞巴就可以了。但隨著寶寶年齡漸長,看著同齡寶寶都能和媽媽對答如流才開始著急。甚至還有家長說:愛因斯坦那麼厲害的人物,3歲還不會說話,9歲說話都不流利。孩子說話晚,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因為“貴人語遲”。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這完全是誤讀。其實,“貴人語遲”出自論語的“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貴人語遲”的原意是指很多有謀略的人不善於言談,卻心中有數、行動迅速。但是後來這個詞在民間流傳開來就被很多人誤解為是小孩子開口晚,將來變貴人的意思了。

生活中,所謂“貴人語遲、金口難開”是有限度的,如果寶寶在2-3歲時沒有學會說話,家長們一定要給予重視,因為這極可能是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如果不及時進行語言服務訓練,將來不僅成不了貴人,還會影響到社交、閱讀、語言理解及正確表達的能力。

近年來,寶寶語言發育遲滯的情況越來越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說話晚呢?通常影響孩子說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1、生理原因

寶寶不會說話或晚說話,首先需要排查的是生理因素的影響。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生理原因主要有遺傳因素,此外,如果孩子的聽力本身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而智能上有所欠缺的孩子也可能不會說話。如果寶寶是因為生理性的原因不會說話,需要趕快給寶寶治療,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2、心理原因

很多家長反映說:我們說什麼,寶寶都能聽得懂,但他就是不願意開口說話。這些寶寶明顯對學說話有厭倦情緒,怎麼都不配合。對於這種寶寶,媽媽甚至要對寶寶任何的交流形式表示理解,並進行平行的交流。否則,這類型的寶寶還會減少和媽媽的任何交流,當有什麼需求的時候,他不再願意和媽媽表示,而是自己來,或乾脆放棄需要。這樣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3、家庭原因

大多數孩子不肯說話是由家庭環境造成的。父母少言寡語,寶寶缺乏學習與模仿語言的環境。父母說話速度偏快、偏長、偏於複雜,以致寶寶模仿困難。也有極少數家長,強迫孩子說話或把孩子發音不準當笑料,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於是變得不肯開口。還有些家長過於“瞭解”寶寶,寶寶一個動作一個手勢就明白了寶寶的意思並滿足她,這樣不利於寶寶語言的訓練,致使逐漸養成用手勢代替說話的習慣,從而延緩了寶寶語言的發展。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教寶寶說話,小心陷入5“誤區”

寶寶學說話必須要有適當的引導,如果家長這方面的意識較差、不愛說話、和寶寶交流太少,沒有給寶寶足夠的示範與鼓勵,那麼寶寶開口晚、不愛說是必然的。兒童在1歲至3歲這個年齡段是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有的科學家研究,兩歲兒童的詞彙量可達270個字。你孩子已經快兩歲了,能懂話,就是說不好,可能原因有這麼幾個:

誤區1:家長很少和寶寶說話,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

有這樣一個極端例子:一對父母認為寶寶會自然而然地說話,因此一直與寶寶零交流,等待寶寶能夠說話那一天。但是這對糊塗的父母卻一直到了寶寶兩三歲的時候才醒悟,自己的寶寶“不會說話、不會交流”……

像這樣極端糊塗的爸媽確實比較少,但很多父母在寶寶說話的問題上仍然存在誤區。語言不是與生俱來的,寶寶什麼時候會說話雖是因人而異,但會說話的快慢和寶寶成長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有的孩子由於父母工作較忙,照料孩子的成人缺乏教養孩子的知識,只是一味地對孩子生活上照料,很少和他們說話交流,造成說話遲。 而且,隨著智能手機、智能電子設備技術的迅速進步,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度逐步提高,停留在手機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還有的家長圖省事,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導致寶寶從一出生就被各種電子設備包圍,失去與家人之間的交流與應答。

孩子最初的語言學習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父母作為寶寶語言學習的第一任老師,在日常交流中要儘量用清晰、標準的發音和寶寶對話。說話時講語速放慢些,讓寶寶看著你的口型。有些家長喜歡讓孩子多聽廣播、看電視來讓孩子有更豐富的語言學習素材,但其實這些媒介手段反而會阻礙親子之間的交流,讓寶寶很難聽清你的話。

所以,想要寶寶能夠健康成長,作為家長,首先我們應該多陪伴孩子,儘量創造一個說話和交流的氛圍,利用任何機會和他說話,講孩子感興趣或正在做的事,配合情境才更便於理解。即便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是父母的“一言堂”也要堅持。另外,“低頭族”家長就要做出改變,減少寶寶接觸電子設備的機會,控制寶寶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多多陪伴寶寶,和寶寶說話、讀書,這樣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才能健康的發展。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2:養育人太“善解人意”,剝奪了寶寶說話的“機會”

家中有了寶寶,大人肯定會細心照料,甚至寶寶一個眼神就知道孩子是餓了、困了、累了,還是想要便便了、想玩玩具了,然後馬上給寶寶弄得妥妥的。在很多家庭,寶寶僅僅用手指一下水瓶,媽媽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於是趕緊把水瓶遞給他。

這樣對寶寶的語言發展並不利,因為你根本沒給他/她表達的機會。而寶寶無需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自然會使學說話的動機受到抑制。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寶寶指著水瓶,媽媽可以引導寶寶用語言表達他想幹什麼,就算僅僅說一個“水”字,也應該及時鼓勵寶寶。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3:語言環境複雜,使用“方言”或“兒語”和寶寶說話

有些家庭,祖輩、父輩及保姆使用的語言各不相同。語言環境複雜。,會使正處於模仿學習成人語言的小寶寶產生困惑,表達自然也會滯後。因此在寶寶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家人應著重教寶寶普通話,避免語言環境過於混亂。

很多家長跟自己的小孩子(特別是4歲以下的)說話的時候很喜歡使用“吃飯飯”、“睡覺覺”、“騎車車”。有些爸爸媽媽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嬰語,或者覺得這樣說很有趣。可長期用這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會拖延寶寶過渡到說完整話的時間。有老人的家庭,這樣的語言出現頻率更高,爸爸媽媽要適時與老人溝通,儘量減少這樣與寶寶對話。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4:重複寶寶的錯誤發音或嘲笑寶寶的發音,給寶寶造成不好的體驗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多存在發音不準的現象,如把“蘋果”說成“蘋朵”等等。爸爸媽媽可能會覺得好玩,覺得寶寶很可愛,於是總喜歡重複寶寶錯誤的發音,這無疑就在不經意間強化了這個錯誤的發音,讓寶寶覺得這是對的。

當在寶寶說了錯誤的發音後,爸爸媽媽要用正確的語言重複一遍,比如寶寶說“蘋朵”,媽媽就假裝聽不懂地問:“寶寶說的是蘋果嗎?”並注意強調“蘋果”的讀音,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寶寶發音才會逐漸正確。

很多寶寶剛開始學說話時,發音不標準(尤其是家中有人說方言的情況下),家長聽到後便以此為樂,嘲笑寶寶,導致寶寶自尊心受到傷害,慢慢地也就越來越不愛張嘴說話了。 想要改變這種現象,家長就要儘量說普通話並放慢語速,那麼寶寶聽清了自然就能說準,也更願意用語言來表達。父母先不要在意他說得好不好,也別急於糾正他語言中的毛病,培養他說話的自信心、使之體驗到表達的喜悅比什麼都重要。語言表達不好的幼兒,大多因為懼怕別人嘲笑,養成了不愛說話的習慣。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5:家長過於心急,喜歡“貼標籤”,給孩子造成消極的心理暗示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語言發展軌跡,個體差異很明顯,所以有些寶寶說話晚,有些寶寶說話早,這都很正常。有的家長過分心急,有些家長教孩子說話沒一會兒就不耐煩了,甚至會訓斥寶寶:“你咋這麼笨啊,這都學不會!” 要知道寶寶的心智遠未發展成熟,小心靈更是脆弱敏感,若自己都沒能給寶寶做出正確示範,還頻頻給寶寶施壓,只會起反作用,讓寶寶產生心理負擔。尤其是一些心急的家長,這種情緒會導致孩子也跟著急,於是越急越說不出來...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對寶寶做消極暗示,尤其當著陌生人不要說“我的寶寶不愛說話”,亂貼標籤,那樣寶寶更加不會開口。注意不要急躁,不要對孩子有不良的情緒刺激,家長要學會尊重寶寶、讚美寶寶,多多表揚,樹立寶寶的自信心,多給孩子做積極的暗示,哪怕寶寶只說出一個字,也要表揚他/她,這樣才有利於寶寶多說話。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教寶寶說話的5個“實用妙招”

0-3歲是兒童言語發育的黃金期,錯過了言語發展的關鍵期,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而一旦錯過了語言發育的關鍵期,就要及時給孩子進行干預訓練,才能保證孩子在生長髮育上“不掉隊”。那麼,如何讓寶寶儘快說話?

1、抓住寶寶語言發育黃金期,儘早和寶寶“對話”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天生具有獲得語言的能力,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了語言的學習。寶寶出生時的哇哇大哭,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語言表達。寶寶從出生後就開始反覆接觸語言刺激,慢慢從依依呀呀的發音,到單個字的重複,最後成為一個能說會道的小朋友。絕大部分孩子能夠在3歲以前完成上述一系列改變,因此我們說0-3歲是兒童言語發展的關鍵期,也是一生中掌握言語最迅速的時期。

兒童語言的發展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語言接受,另一方面是語言表達。蒙臺梭利提出:語言發展存在兩個敏感期,第一個敏感期從出生開始,大約持續到3歲。在第一個語言敏感期裡,孩子無意識地從周圍環境中吸收語言。第二個敏感期從3歲開始,持續到大約8歲。在這個階段,孩子是語言發展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學習如何使用他們的交流能力。

下面講一講兒童語言發展主要有哪幾個階段,在這幾個階段中,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和學習語言。

(1)第一階段為0-3歲,是聽的敏感期。

0-3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黃金期,此時的幼兒,通過聽周圍的聲音來吸收知識,對著胎兒說話,嬰兒的咿呀學語就是語言敏感期開始的表現。在適當的時間播放適當的背景音樂、廣播、故事、詩歌等,都有助於幼兒無意識地吸收語言並發展語言能力。

(2)第二階段為3-4歲,是說的敏感期。

此時孩子處於語言“爆發”期,喜歡搶話、告狀、管閒事,自己給自己講故事等,家長應該給予適當的鼓勵與支持。

(3)第三個階段為4-5歲,是語言的高峰期。

此時孩子不僅喜歡說話,而且詞彙量增加,掌握了一定量的語音、語法和口語等。除了請求和問答外,還會出現陳述、溝通、指示、命令的表達方式,還喜歡對事、物予以“評價”,要多與孩子溝通。

(4)第四階段為5-6歲,是應用語言敏感期。

此時孩子善於運用詞彙表達自己的內心。可多讓幼兒創編故事、進行情景表演等以增加幼兒應用語言的機會。這樣的遊戲能夠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運用口語進行連貫講述的能力,增加孩子詞彙量。

有些家長容易錯誤地認為寶寶還小,不會說話,所以沒有必要和他交流。但科學家發現,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面已經能夠對媽媽的聲音做出反應,從出生那一天起,聽力正常的寶寶對周圍的聲音就很敏感了。所以,不要等寶寶會說話了再和他對話,儘可能早甚至從一降生就可以和寶寶“對話”了。當然,這個對話更多是以非語言進行的,比如用心地記錄和分辨寶寶哭鬧的類型(餓、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並予以相應的迴應和滿足。只要我們滿懷耐心和愛的關注,寶寶就會更自如、更固定的使用不同類型的方式和聲音來傳達不同的需求,從而和媽媽形成了一個初始的會話模式。這不僅是語言發展的高起點,也是孩子心理髮育的高起點。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2、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激發寶寶說話的願望

孩子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努力為他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極為重要。寶寶是憑感覺學語言的,父母的神情、動作、聲音,都能幫助他領會其中的意義。給孩子提供的語言刺激,除了規範的日常對話之外,父母還可以經常給孩子背誦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講述一些適合孩子理解力的故事,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將概念與日常生活中的實物建立鏈接。比如,當孩子對盤子裡的蘋果感興趣時,就不失時機地告訴孩子那是“蘋果”等。

父母與寶寶之間的語言交流越多,寶寶的語言能力就越強。寶寶學習語言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因此,即便父母說了很多,他也可能無法及時迴應。但是父母不要就此放棄,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3、重視日常交流,抓住一切機會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

在家裡,家長要多講話,讓寶寶多聽聽是怎樣表達的,要知道,寶寶的進步都是靠模仿和學習。在日常生活中,當爸媽喂寶寶吃飯、給寶寶換尿布、為他提供生活照料的時候,或是帶著寶寶外出時,都是和寶寶進行口頭言語交流的絕佳機會。另外,帶寶寶外出時,沿途所見所聞,均可作為與寶寶談話的內容。同時要注意和寶寶說話的方式方法:

◆ 語言要簡潔,語速要慢,重點突出,不要複雜,每一個字都要說清楚;

◆ 表情、動作誇張有趣,與孩子互動,儘量以遊戲的方式進行;

◆ 家長多做示範,可以用實物、圖片、動作、表情、文字來引導孩子說話。

無論做什麼都要用語言表達,家長在講話的時候,吐字要清晰,特別是對孩子講話的時候要輕、要慢,讓孩子聽清楚你說的每一個字。最好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時間不用太長,每天十幾分鍾即可,但是一定要堅持),把寶寶抱在懷裡,一邊和寶寶看圖畫書一邊念給寶寶聽。這些規範化、具有韻律且優美的語言會在寶寶的大腦裡形成印象,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滲透,雖然寶寶不能完全理解意思,但能幫助寶寶逐步建立語言方面良好的品位。 尤其是對年齡較小的寶寶,家長可以重複書中反覆出現的詞語,對大一點的寶寶可以複述書裡的一句話,再大點的寶寶可以讓他複述書裡的故事,以此來練習寶寶傾聽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隨時隨地抓住一切機會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如當孩子注視一個物品或參加某個活動時,或在遊戲中、在音樂中、在馬路上、在公園裡……都是訓練孩子說話的好機會,告訴寶寶“爺爺在過馬路、奶奶在澆花、這輛汽車開得好快”等等。 讓寶寶多接觸小夥伴 寶寶多接觸小朋友,培養寶寶與小夥伴說話的願望。在寶寶說話時,家長不要打斷,讓寶寶自己把話說完。如果有一個總替寶寶說話的快嘴媽媽/爸爸,寶寶缺少表達的訓練和機會,那麼寶寶永遠都沒有機會去表達。

"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特別是年輕父母,對於孩子開口說的第一句話都滿含著期待和憧憬。從寶貝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發出的咕嚕聲,第一次叫爸爸媽媽,到第一次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孩子牙牙學語的過程中,會帶給父母們多少驚喜和激動啊。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孩子多大會說話,這是年輕的媽媽們聚在一起,免不了要討論的話題。但是,寶寶開口說話這件事,卻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能嘰裡呱啦說不少詞了,等到1歲多點的時候,表達就已經很流暢了,而有的孩子,快2歲了,仍然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出來,不會表達,不愛說話,令家長著急上火。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貴人語遲?沒有的事!這3個原因才是孩子“語言能力發育滯後”的關鍵!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儘早學會說話,現在各種視頻軟件上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一些小寶寶金句頻出,這些孩子的家長往往是很自豪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齒,聰慧過人。可偏偏有些孩子語言發育偏離了正常軌道,很多寶寶2歲多都不能準確說話,家長初期不覺得這是很大的問題,自己的寶寶只要不是啞巴就可以了。但隨著寶寶年齡漸長,看著同齡寶寶都能和媽媽對答如流才開始著急。甚至還有家長說:愛因斯坦那麼厲害的人物,3歲還不會說話,9歲說話都不流利。孩子說話晚,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因為“貴人語遲”。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這完全是誤讀。其實,“貴人語遲”出自論語的“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貴人語遲”的原意是指很多有謀略的人不善於言談,卻心中有數、行動迅速。但是後來這個詞在民間流傳開來就被很多人誤解為是小孩子開口晚,將來變貴人的意思了。

生活中,所謂“貴人語遲、金口難開”是有限度的,如果寶寶在2-3歲時沒有學會說話,家長們一定要給予重視,因為這極可能是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如果不及時進行語言服務訓練,將來不僅成不了貴人,還會影響到社交、閱讀、語言理解及正確表達的能力。

近年來,寶寶語言發育遲滯的情況越來越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說話晚呢?通常影響孩子說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1、生理原因

寶寶不會說話或晚說話,首先需要排查的是生理因素的影響。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生理原因主要有遺傳因素,此外,如果孩子的聽力本身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而智能上有所欠缺的孩子也可能不會說話。如果寶寶是因為生理性的原因不會說話,需要趕快給寶寶治療,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2、心理原因

很多家長反映說:我們說什麼,寶寶都能聽得懂,但他就是不願意開口說話。這些寶寶明顯對學說話有厭倦情緒,怎麼都不配合。對於這種寶寶,媽媽甚至要對寶寶任何的交流形式表示理解,並進行平行的交流。否則,這類型的寶寶還會減少和媽媽的任何交流,當有什麼需求的時候,他不再願意和媽媽表示,而是自己來,或乾脆放棄需要。這樣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3、家庭原因

大多數孩子不肯說話是由家庭環境造成的。父母少言寡語,寶寶缺乏學習與模仿語言的環境。父母說話速度偏快、偏長、偏於複雜,以致寶寶模仿困難。也有極少數家長,強迫孩子說話或把孩子發音不準當笑料,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於是變得不肯開口。還有些家長過於“瞭解”寶寶,寶寶一個動作一個手勢就明白了寶寶的意思並滿足她,這樣不利於寶寶語言的訓練,致使逐漸養成用手勢代替說話的習慣,從而延緩了寶寶語言的發展。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教寶寶說話,小心陷入5“誤區”

寶寶學說話必須要有適當的引導,如果家長這方面的意識較差、不愛說話、和寶寶交流太少,沒有給寶寶足夠的示範與鼓勵,那麼寶寶開口晚、不愛說是必然的。兒童在1歲至3歲這個年齡段是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有的科學家研究,兩歲兒童的詞彙量可達270個字。你孩子已經快兩歲了,能懂話,就是說不好,可能原因有這麼幾個:

誤區1:家長很少和寶寶說話,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

有這樣一個極端例子:一對父母認為寶寶會自然而然地說話,因此一直與寶寶零交流,等待寶寶能夠說話那一天。但是這對糊塗的父母卻一直到了寶寶兩三歲的時候才醒悟,自己的寶寶“不會說話、不會交流”……

像這樣極端糊塗的爸媽確實比較少,但很多父母在寶寶說話的問題上仍然存在誤區。語言不是與生俱來的,寶寶什麼時候會說話雖是因人而異,但會說話的快慢和寶寶成長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有的孩子由於父母工作較忙,照料孩子的成人缺乏教養孩子的知識,只是一味地對孩子生活上照料,很少和他們說話交流,造成說話遲。 而且,隨著智能手機、智能電子設備技術的迅速進步,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度逐步提高,停留在手機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還有的家長圖省事,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導致寶寶從一出生就被各種電子設備包圍,失去與家人之間的交流與應答。

孩子最初的語言學習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父母作為寶寶語言學習的第一任老師,在日常交流中要儘量用清晰、標準的發音和寶寶對話。說話時講語速放慢些,讓寶寶看著你的口型。有些家長喜歡讓孩子多聽廣播、看電視來讓孩子有更豐富的語言學習素材,但其實這些媒介手段反而會阻礙親子之間的交流,讓寶寶很難聽清你的話。

所以,想要寶寶能夠健康成長,作為家長,首先我們應該多陪伴孩子,儘量創造一個說話和交流的氛圍,利用任何機會和他說話,講孩子感興趣或正在做的事,配合情境才更便於理解。即便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是父母的“一言堂”也要堅持。另外,“低頭族”家長就要做出改變,減少寶寶接觸電子設備的機會,控制寶寶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多多陪伴寶寶,和寶寶說話、讀書,這樣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才能健康的發展。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2:養育人太“善解人意”,剝奪了寶寶說話的“機會”

家中有了寶寶,大人肯定會細心照料,甚至寶寶一個眼神就知道孩子是餓了、困了、累了,還是想要便便了、想玩玩具了,然後馬上給寶寶弄得妥妥的。在很多家庭,寶寶僅僅用手指一下水瓶,媽媽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於是趕緊把水瓶遞給他。

這樣對寶寶的語言發展並不利,因為你根本沒給他/她表達的機會。而寶寶無需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自然會使學說話的動機受到抑制。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寶寶指著水瓶,媽媽可以引導寶寶用語言表達他想幹什麼,就算僅僅說一個“水”字,也應該及時鼓勵寶寶。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3:語言環境複雜,使用“方言”或“兒語”和寶寶說話

有些家庭,祖輩、父輩及保姆使用的語言各不相同。語言環境複雜。,會使正處於模仿學習成人語言的小寶寶產生困惑,表達自然也會滯後。因此在寶寶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家人應著重教寶寶普通話,避免語言環境過於混亂。

很多家長跟自己的小孩子(特別是4歲以下的)說話的時候很喜歡使用“吃飯飯”、“睡覺覺”、“騎車車”。有些爸爸媽媽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嬰語,或者覺得這樣說很有趣。可長期用這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會拖延寶寶過渡到說完整話的時間。有老人的家庭,這樣的語言出現頻率更高,爸爸媽媽要適時與老人溝通,儘量減少這樣與寶寶對話。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4:重複寶寶的錯誤發音或嘲笑寶寶的發音,給寶寶造成不好的體驗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多存在發音不準的現象,如把“蘋果”說成“蘋朵”等等。爸爸媽媽可能會覺得好玩,覺得寶寶很可愛,於是總喜歡重複寶寶錯誤的發音,這無疑就在不經意間強化了這個錯誤的發音,讓寶寶覺得這是對的。

當在寶寶說了錯誤的發音後,爸爸媽媽要用正確的語言重複一遍,比如寶寶說“蘋朵”,媽媽就假裝聽不懂地問:“寶寶說的是蘋果嗎?”並注意強調“蘋果”的讀音,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寶寶發音才會逐漸正確。

很多寶寶剛開始學說話時,發音不標準(尤其是家中有人說方言的情況下),家長聽到後便以此為樂,嘲笑寶寶,導致寶寶自尊心受到傷害,慢慢地也就越來越不愛張嘴說話了。 想要改變這種現象,家長就要儘量說普通話並放慢語速,那麼寶寶聽清了自然就能說準,也更願意用語言來表達。父母先不要在意他說得好不好,也別急於糾正他語言中的毛病,培養他說話的自信心、使之體驗到表達的喜悅比什麼都重要。語言表達不好的幼兒,大多因為懼怕別人嘲笑,養成了不愛說話的習慣。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5:家長過於心急,喜歡“貼標籤”,給孩子造成消極的心理暗示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語言發展軌跡,個體差異很明顯,所以有些寶寶說話晚,有些寶寶說話早,這都很正常。有的家長過分心急,有些家長教孩子說話沒一會兒就不耐煩了,甚至會訓斥寶寶:“你咋這麼笨啊,這都學不會!” 要知道寶寶的心智遠未發展成熟,小心靈更是脆弱敏感,若自己都沒能給寶寶做出正確示範,還頻頻給寶寶施壓,只會起反作用,讓寶寶產生心理負擔。尤其是一些心急的家長,這種情緒會導致孩子也跟著急,於是越急越說不出來...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對寶寶做消極暗示,尤其當著陌生人不要說“我的寶寶不愛說話”,亂貼標籤,那樣寶寶更加不會開口。注意不要急躁,不要對孩子有不良的情緒刺激,家長要學會尊重寶寶、讚美寶寶,多多表揚,樹立寶寶的自信心,多給孩子做積極的暗示,哪怕寶寶只說出一個字,也要表揚他/她,這樣才有利於寶寶多說話。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教寶寶說話的5個“實用妙招”

0-3歲是兒童言語發育的黃金期,錯過了言語發展的關鍵期,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而一旦錯過了語言發育的關鍵期,就要及時給孩子進行干預訓練,才能保證孩子在生長髮育上“不掉隊”。那麼,如何讓寶寶儘快說話?

1、抓住寶寶語言發育黃金期,儘早和寶寶“對話”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天生具有獲得語言的能力,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了語言的學習。寶寶出生時的哇哇大哭,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語言表達。寶寶從出生後就開始反覆接觸語言刺激,慢慢從依依呀呀的發音,到單個字的重複,最後成為一個能說會道的小朋友。絕大部分孩子能夠在3歲以前完成上述一系列改變,因此我們說0-3歲是兒童言語發展的關鍵期,也是一生中掌握言語最迅速的時期。

兒童語言的發展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語言接受,另一方面是語言表達。蒙臺梭利提出:語言發展存在兩個敏感期,第一個敏感期從出生開始,大約持續到3歲。在第一個語言敏感期裡,孩子無意識地從周圍環境中吸收語言。第二個敏感期從3歲開始,持續到大約8歲。在這個階段,孩子是語言發展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學習如何使用他們的交流能力。

下面講一講兒童語言發展主要有哪幾個階段,在這幾個階段中,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和學習語言。

(1)第一階段為0-3歲,是聽的敏感期。

0-3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黃金期,此時的幼兒,通過聽周圍的聲音來吸收知識,對著胎兒說話,嬰兒的咿呀學語就是語言敏感期開始的表現。在適當的時間播放適當的背景音樂、廣播、故事、詩歌等,都有助於幼兒無意識地吸收語言並發展語言能力。

(2)第二階段為3-4歲,是說的敏感期。

此時孩子處於語言“爆發”期,喜歡搶話、告狀、管閒事,自己給自己講故事等,家長應該給予適當的鼓勵與支持。

(3)第三個階段為4-5歲,是語言的高峰期。

此時孩子不僅喜歡說話,而且詞彙量增加,掌握了一定量的語音、語法和口語等。除了請求和問答外,還會出現陳述、溝通、指示、命令的表達方式,還喜歡對事、物予以“評價”,要多與孩子溝通。

(4)第四階段為5-6歲,是應用語言敏感期。

此時孩子善於運用詞彙表達自己的內心。可多讓幼兒創編故事、進行情景表演等以增加幼兒應用語言的機會。這樣的遊戲能夠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運用口語進行連貫講述的能力,增加孩子詞彙量。

有些家長容易錯誤地認為寶寶還小,不會說話,所以沒有必要和他交流。但科學家發現,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面已經能夠對媽媽的聲音做出反應,從出生那一天起,聽力正常的寶寶對周圍的聲音就很敏感了。所以,不要等寶寶會說話了再和他對話,儘可能早甚至從一降生就可以和寶寶“對話”了。當然,這個對話更多是以非語言進行的,比如用心地記錄和分辨寶寶哭鬧的類型(餓、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並予以相應的迴應和滿足。只要我們滿懷耐心和愛的關注,寶寶就會更自如、更固定的使用不同類型的方式和聲音來傳達不同的需求,從而和媽媽形成了一個初始的會話模式。這不僅是語言發展的高起點,也是孩子心理髮育的高起點。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2、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激發寶寶說話的願望

孩子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努力為他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極為重要。寶寶是憑感覺學語言的,父母的神情、動作、聲音,都能幫助他領會其中的意義。給孩子提供的語言刺激,除了規範的日常對話之外,父母還可以經常給孩子背誦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講述一些適合孩子理解力的故事,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將概念與日常生活中的實物建立鏈接。比如,當孩子對盤子裡的蘋果感興趣時,就不失時機地告訴孩子那是“蘋果”等。

父母與寶寶之間的語言交流越多,寶寶的語言能力就越強。寶寶學習語言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因此,即便父母說了很多,他也可能無法及時迴應。但是父母不要就此放棄,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3、重視日常交流,抓住一切機會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

在家裡,家長要多講話,讓寶寶多聽聽是怎樣表達的,要知道,寶寶的進步都是靠模仿和學習。在日常生活中,當爸媽喂寶寶吃飯、給寶寶換尿布、為他提供生活照料的時候,或是帶著寶寶外出時,都是和寶寶進行口頭言語交流的絕佳機會。另外,帶寶寶外出時,沿途所見所聞,均可作為與寶寶談話的內容。同時要注意和寶寶說話的方式方法:

◆ 語言要簡潔,語速要慢,重點突出,不要複雜,每一個字都要說清楚;

◆ 表情、動作誇張有趣,與孩子互動,儘量以遊戲的方式進行;

◆ 家長多做示範,可以用實物、圖片、動作、表情、文字來引導孩子說話。

無論做什麼都要用語言表達,家長在講話的時候,吐字要清晰,特別是對孩子講話的時候要輕、要慢,讓孩子聽清楚你說的每一個字。最好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時間不用太長,每天十幾分鍾即可,但是一定要堅持),把寶寶抱在懷裡,一邊和寶寶看圖畫書一邊念給寶寶聽。這些規範化、具有韻律且優美的語言會在寶寶的大腦裡形成印象,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滲透,雖然寶寶不能完全理解意思,但能幫助寶寶逐步建立語言方面良好的品位。 尤其是對年齡較小的寶寶,家長可以重複書中反覆出現的詞語,對大一點的寶寶可以複述書裡的一句話,再大點的寶寶可以讓他複述書裡的故事,以此來練習寶寶傾聽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隨時隨地抓住一切機會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如當孩子注視一個物品或參加某個活動時,或在遊戲中、在音樂中、在馬路上、在公園裡……都是訓練孩子說話的好機會,告訴寶寶“爺爺在過馬路、奶奶在澆花、這輛汽車開得好快”等等。 讓寶寶多接觸小夥伴 寶寶多接觸小朋友,培養寶寶與小夥伴說話的願望。在寶寶說話時,家長不要打斷,讓寶寶自己把話說完。如果有一個總替寶寶說話的快嘴媽媽/爸爸,寶寶缺少表達的訓練和機會,那麼寶寶永遠都沒有機會去表達。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4、增加寶寶的體驗,鼓勵孩子多和小朋友交流

在寶寶開始說話之前,讓他們在腦海中儲存一些詞彙概念。要做到這一點,請將您的寶寶置於豐富的語言環境中,例如去超市、去公園、動物園等,以簡單的語言介紹您看到的內容。例如,從動物園回來,給寶寶讀一本關於動物園的書,並瞭解動物園內的動物,這將加強寶寶對該語言的學習。

創造與小朋友社交的環境。大小差不多的孩子經常在一起玩耍,既快樂,又能在交流中相互學習。鼓勵寶寶與年齡大的孩子玩。跟年齡大一點的孩子玩,在玩的過程,寶寶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就會在遊戲中得到有效的激化,對促進寶寶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特別是年輕父母,對於孩子開口說的第一句話都滿含著期待和憧憬。從寶貝的第一聲啼哭、第一次發出的咕嚕聲,第一次叫爸爸媽媽,到第一次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孩子牙牙學語的過程中,會帶給父母們多少驚喜和激動啊。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孩子多大會說話,這是年輕的媽媽們聚在一起,免不了要討論的話題。但是,寶寶開口說話這件事,卻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能嘰裡呱啦說不少詞了,等到1歲多點的時候,表達就已經很流暢了,而有的孩子,快2歲了,仍然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出來,不會表達,不愛說話,令家長著急上火。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貴人語遲?沒有的事!這3個原因才是孩子“語言能力發育滯後”的關鍵!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儘早學會說話,現在各種視頻軟件上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一些小寶寶金句頻出,這些孩子的家長往往是很自豪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齒,聰慧過人。可偏偏有些孩子語言發育偏離了正常軌道,很多寶寶2歲多都不能準確說話,家長初期不覺得這是很大的問題,自己的寶寶只要不是啞巴就可以了。但隨著寶寶年齡漸長,看著同齡寶寶都能和媽媽對答如流才開始著急。甚至還有家長說:愛因斯坦那麼厲害的人物,3歲還不會說話,9歲說話都不流利。孩子說話晚,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因為“貴人語遲”。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這完全是誤讀。其實,“貴人語遲”出自論語的“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貴人語遲”的原意是指很多有謀略的人不善於言談,卻心中有數、行動迅速。但是後來這個詞在民間流傳開來就被很多人誤解為是小孩子開口晚,將來變貴人的意思了。

生活中,所謂“貴人語遲、金口難開”是有限度的,如果寶寶在2-3歲時沒有學會說話,家長們一定要給予重視,因為這極可能是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如果不及時進行語言服務訓練,將來不僅成不了貴人,還會影響到社交、閱讀、語言理解及正確表達的能力。

近年來,寶寶語言發育遲滯的情況越來越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說話晚呢?通常影響孩子說話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1、生理原因

寶寶不會說話或晚說話,首先需要排查的是生理因素的影響。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生理原因主要有遺傳因素,此外,如果孩子的聽力本身有問題或發音器官不正常,會導致無法正常發音。而智能上有所欠缺的孩子也可能不會說話。如果寶寶是因為生理性的原因不會說話,需要趕快給寶寶治療,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2、心理原因

很多家長反映說:我們說什麼,寶寶都能聽得懂,但他就是不願意開口說話。這些寶寶明顯對學說話有厭倦情緒,怎麼都不配合。對於這種寶寶,媽媽甚至要對寶寶任何的交流形式表示理解,並進行平行的交流。否則,這類型的寶寶還會減少和媽媽的任何交流,當有什麼需求的時候,他不再願意和媽媽表示,而是自己來,或乾脆放棄需要。這樣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3、家庭原因

大多數孩子不肯說話是由家庭環境造成的。父母少言寡語,寶寶缺乏學習與模仿語言的環境。父母說話速度偏快、偏長、偏於複雜,以致寶寶模仿困難。也有極少數家長,強迫孩子說話或把孩子發音不準當笑料,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於是變得不肯開口。還有些家長過於“瞭解”寶寶,寶寶一個動作一個手勢就明白了寶寶的意思並滿足她,這樣不利於寶寶語言的訓練,致使逐漸養成用手勢代替說話的習慣,從而延緩了寶寶語言的發展。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教寶寶說話,小心陷入5“誤區”

寶寶學說話必須要有適當的引導,如果家長這方面的意識較差、不愛說話、和寶寶交流太少,沒有給寶寶足夠的示範與鼓勵,那麼寶寶開口晚、不愛說是必然的。兒童在1歲至3歲這個年齡段是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有的科學家研究,兩歲兒童的詞彙量可達270個字。你孩子已經快兩歲了,能懂話,就是說不好,可能原因有這麼幾個:

誤區1:家長很少和寶寶說話,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

有這樣一個極端例子:一對父母認為寶寶會自然而然地說話,因此一直與寶寶零交流,等待寶寶能夠說話那一天。但是這對糊塗的父母卻一直到了寶寶兩三歲的時候才醒悟,自己的寶寶“不會說話、不會交流”……

像這樣極端糊塗的爸媽確實比較少,但很多父母在寶寶說話的問題上仍然存在誤區。語言不是與生俱來的,寶寶什麼時候會說話雖是因人而異,但會說話的快慢和寶寶成長的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

有的孩子由於父母工作較忙,照料孩子的成人缺乏教養孩子的知識,只是一味地對孩子生活上照料,很少和他們說話交流,造成說話遲。 而且,隨著智能手機、智能電子設備技術的迅速進步,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度逐步提高,停留在手機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還有的家長圖省事,用電子設備代替父母的陪伴,導致寶寶從一出生就被各種電子設備包圍,失去與家人之間的交流與應答。

孩子最初的語言學習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父母作為寶寶語言學習的第一任老師,在日常交流中要儘量用清晰、標準的發音和寶寶對話。說話時講語速放慢些,讓寶寶看著你的口型。有些家長喜歡讓孩子多聽廣播、看電視來讓孩子有更豐富的語言學習素材,但其實這些媒介手段反而會阻礙親子之間的交流,讓寶寶很難聽清你的話。

所以,想要寶寶能夠健康成長,作為家長,首先我們應該多陪伴孩子,儘量創造一個說話和交流的氛圍,利用任何機會和他說話,講孩子感興趣或正在做的事,配合情境才更便於理解。即便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是父母的“一言堂”也要堅持。另外,“低頭族”家長就要做出改變,減少寶寶接觸電子設備的機會,控制寶寶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多多陪伴寶寶,和寶寶說話、讀書,這樣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才能健康的發展。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2:養育人太“善解人意”,剝奪了寶寶說話的“機會”

家中有了寶寶,大人肯定會細心照料,甚至寶寶一個眼神就知道孩子是餓了、困了、累了,還是想要便便了、想玩玩具了,然後馬上給寶寶弄得妥妥的。在很多家庭,寶寶僅僅用手指一下水瓶,媽媽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於是趕緊把水瓶遞給他。

這樣對寶寶的語言發展並不利,因為你根本沒給他/她表達的機會。而寶寶無需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自然會使學說話的動機受到抑制。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寶寶指著水瓶,媽媽可以引導寶寶用語言表達他想幹什麼,就算僅僅說一個“水”字,也應該及時鼓勵寶寶。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3:語言環境複雜,使用“方言”或“兒語”和寶寶說話

有些家庭,祖輩、父輩及保姆使用的語言各不相同。語言環境複雜。,會使正處於模仿學習成人語言的小寶寶產生困惑,表達自然也會滯後。因此在寶寶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家人應著重教寶寶普通話,避免語言環境過於混亂。

很多家長跟自己的小孩子(特別是4歲以下的)說話的時候很喜歡使用“吃飯飯”、“睡覺覺”、“騎車車”。有些爸爸媽媽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嬰語,或者覺得這樣說很有趣。可長期用這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會拖延寶寶過渡到說完整話的時間。有老人的家庭,這樣的語言出現頻率更高,爸爸媽媽要適時與老人溝通,儘量減少這樣與寶寶對話。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4:重複寶寶的錯誤發音或嘲笑寶寶的發音,給寶寶造成不好的體驗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多存在發音不準的現象,如把“蘋果”說成“蘋朵”等等。爸爸媽媽可能會覺得好玩,覺得寶寶很可愛,於是總喜歡重複寶寶錯誤的發音,這無疑就在不經意間強化了這個錯誤的發音,讓寶寶覺得這是對的。

當在寶寶說了錯誤的發音後,爸爸媽媽要用正確的語言重複一遍,比如寶寶說“蘋朵”,媽媽就假裝聽不懂地問:“寶寶說的是蘋果嗎?”並注意強調“蘋果”的讀音,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寶寶發音才會逐漸正確。

很多寶寶剛開始學說話時,發音不標準(尤其是家中有人說方言的情況下),家長聽到後便以此為樂,嘲笑寶寶,導致寶寶自尊心受到傷害,慢慢地也就越來越不愛張嘴說話了。 想要改變這種現象,家長就要儘量說普通話並放慢語速,那麼寶寶聽清了自然就能說準,也更願意用語言來表達。父母先不要在意他說得好不好,也別急於糾正他語言中的毛病,培養他說話的自信心、使之體驗到表達的喜悅比什麼都重要。語言表達不好的幼兒,大多因為懼怕別人嘲笑,養成了不愛說話的習慣。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誤區5:家長過於心急,喜歡“貼標籤”,給孩子造成消極的心理暗示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語言發展軌跡,個體差異很明顯,所以有些寶寶說話晚,有些寶寶說話早,這都很正常。有的家長過分心急,有些家長教孩子說話沒一會兒就不耐煩了,甚至會訓斥寶寶:“你咋這麼笨啊,這都學不會!” 要知道寶寶的心智遠未發展成熟,小心靈更是脆弱敏感,若自己都沒能給寶寶做出正確示範,還頻頻給寶寶施壓,只會起反作用,讓寶寶產生心理負擔。尤其是一些心急的家長,這種情緒會導致孩子也跟著急,於是越急越說不出來...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對寶寶做消極暗示,尤其當著陌生人不要說“我的寶寶不愛說話”,亂貼標籤,那樣寶寶更加不會開口。注意不要急躁,不要對孩子有不良的情緒刺激,家長要學會尊重寶寶、讚美寶寶,多多表揚,樹立寶寶的自信心,多給孩子做積極的暗示,哪怕寶寶只說出一個字,也要表揚他/她,這樣才有利於寶寶多說話。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教寶寶說話的5個“實用妙招”

0-3歲是兒童言語發育的黃金期,錯過了言語發展的關鍵期,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而一旦錯過了語言發育的關鍵期,就要及時給孩子進行干預訓練,才能保證孩子在生長髮育上“不掉隊”。那麼,如何讓寶寶儘快說話?

1、抓住寶寶語言發育黃金期,儘早和寶寶“對話”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天生具有獲得語言的能力,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了語言的學習。寶寶出生時的哇哇大哭,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語言表達。寶寶從出生後就開始反覆接觸語言刺激,慢慢從依依呀呀的發音,到單個字的重複,最後成為一個能說會道的小朋友。絕大部分孩子能夠在3歲以前完成上述一系列改變,因此我們說0-3歲是兒童言語發展的關鍵期,也是一生中掌握言語最迅速的時期。

兒童語言的發展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語言接受,另一方面是語言表達。蒙臺梭利提出:語言發展存在兩個敏感期,第一個敏感期從出生開始,大約持續到3歲。在第一個語言敏感期裡,孩子無意識地從周圍環境中吸收語言。第二個敏感期從3歲開始,持續到大約8歲。在這個階段,孩子是語言發展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學習如何使用他們的交流能力。

下面講一講兒童語言發展主要有哪幾個階段,在這幾個階段中,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和學習語言。

(1)第一階段為0-3歲,是聽的敏感期。

0-3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黃金期,此時的幼兒,通過聽周圍的聲音來吸收知識,對著胎兒說話,嬰兒的咿呀學語就是語言敏感期開始的表現。在適當的時間播放適當的背景音樂、廣播、故事、詩歌等,都有助於幼兒無意識地吸收語言並發展語言能力。

(2)第二階段為3-4歲,是說的敏感期。

此時孩子處於語言“爆發”期,喜歡搶話、告狀、管閒事,自己給自己講故事等,家長應該給予適當的鼓勵與支持。

(3)第三個階段為4-5歲,是語言的高峰期。

此時孩子不僅喜歡說話,而且詞彙量增加,掌握了一定量的語音、語法和口語等。除了請求和問答外,還會出現陳述、溝通、指示、命令的表達方式,還喜歡對事、物予以“評價”,要多與孩子溝通。

(4)第四階段為5-6歲,是應用語言敏感期。

此時孩子善於運用詞彙表達自己的內心。可多讓幼兒創編故事、進行情景表演等以增加幼兒應用語言的機會。這樣的遊戲能夠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運用口語進行連貫講述的能力,增加孩子詞彙量。

有些家長容易錯誤地認為寶寶還小,不會說話,所以沒有必要和他交流。但科學家發現,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面已經能夠對媽媽的聲音做出反應,從出生那一天起,聽力正常的寶寶對周圍的聲音就很敏感了。所以,不要等寶寶會說話了再和他對話,儘可能早甚至從一降生就可以和寶寶“對話”了。當然,這個對話更多是以非語言進行的,比如用心地記錄和分辨寶寶哭鬧的類型(餓、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並予以相應的迴應和滿足。只要我們滿懷耐心和愛的關注,寶寶就會更自如、更固定的使用不同類型的方式和聲音來傳達不同的需求,從而和媽媽形成了一個初始的會話模式。這不僅是語言發展的高起點,也是孩子心理髮育的高起點。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2、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激發寶寶說話的願望

孩子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努力為他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極為重要。寶寶是憑感覺學語言的,父母的神情、動作、聲音,都能幫助他領會其中的意義。給孩子提供的語言刺激,除了規範的日常對話之外,父母還可以經常給孩子背誦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講述一些適合孩子理解力的故事,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將概念與日常生活中的實物建立鏈接。比如,當孩子對盤子裡的蘋果感興趣時,就不失時機地告訴孩子那是“蘋果”等。

父母與寶寶之間的語言交流越多,寶寶的語言能力就越強。寶寶學習語言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因此,即便父母說了很多,他也可能無法及時迴應。但是父母不要就此放棄,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3、重視日常交流,抓住一切機會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

在家裡,家長要多講話,讓寶寶多聽聽是怎樣表達的,要知道,寶寶的進步都是靠模仿和學習。在日常生活中,當爸媽喂寶寶吃飯、給寶寶換尿布、為他提供生活照料的時候,或是帶著寶寶外出時,都是和寶寶進行口頭言語交流的絕佳機會。另外,帶寶寶外出時,沿途所見所聞,均可作為與寶寶談話的內容。同時要注意和寶寶說話的方式方法:

◆ 語言要簡潔,語速要慢,重點突出,不要複雜,每一個字都要說清楚;

◆ 表情、動作誇張有趣,與孩子互動,儘量以遊戲的方式進行;

◆ 家長多做示範,可以用實物、圖片、動作、表情、文字來引導孩子說話。

無論做什麼都要用語言表達,家長在講話的時候,吐字要清晰,特別是對孩子講話的時候要輕、要慢,讓孩子聽清楚你說的每一個字。最好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時間不用太長,每天十幾分鍾即可,但是一定要堅持),把寶寶抱在懷裡,一邊和寶寶看圖畫書一邊念給寶寶聽。這些規範化、具有韻律且優美的語言會在寶寶的大腦裡形成印象,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滲透,雖然寶寶不能完全理解意思,但能幫助寶寶逐步建立語言方面良好的品位。 尤其是對年齡較小的寶寶,家長可以重複書中反覆出現的詞語,對大一點的寶寶可以複述書裡的一句話,再大點的寶寶可以讓他複述書裡的故事,以此來練習寶寶傾聽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隨時隨地抓住一切機會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如當孩子注視一個物品或參加某個活動時,或在遊戲中、在音樂中、在馬路上、在公園裡……都是訓練孩子說話的好機會,告訴寶寶“爺爺在過馬路、奶奶在澆花、這輛汽車開得好快”等等。 讓寶寶多接觸小夥伴 寶寶多接觸小朋友,培養寶寶與小夥伴說話的願望。在寶寶說話時,家長不要打斷,讓寶寶自己把話說完。如果有一個總替寶寶說話的快嘴媽媽/爸爸,寶寶缺少表達的訓練和機會,那麼寶寶永遠都沒有機會去表達。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4、增加寶寶的體驗,鼓勵孩子多和小朋友交流

在寶寶開始說話之前,讓他們在腦海中儲存一些詞彙概念。要做到這一點,請將您的寶寶置於豐富的語言環境中,例如去超市、去公園、動物園等,以簡單的語言介紹您看到的內容。例如,從動物園回來,給寶寶讀一本關於動物園的書,並瞭解動物園內的動物,這將加強寶寶對該語言的學習。

創造與小朋友社交的環境。大小差不多的孩子經常在一起玩耍,既快樂,又能在交流中相互學習。鼓勵寶寶與年齡大的孩子玩。跟年齡大一點的孩子玩,在玩的過程,寶寶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就會在遊戲中得到有效的激化,對促進寶寶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寶寶說話晚,多半是進了這5大誤區!5個小技巧幫寶寶早開“金口”

5、在寶寶學說話的過程中多用積極肯定的詞句,多表揚鼓勵寶寶

在寶寶學說話的過程中,爸爸媽媽應該儘儘量少用諸如“別碰它”或“快停下,別那麼做”這樣的否定詞句。積極而肯定的詞句,會將帶給寶寶極大的信心。例如:寶寶淘 氣,抓了茶杯要玩,你不妨換一個皮球給他,說:“我們一起來玩皮球。媽媽把皮球滾過來,寶寶接住了,再滾給媽媽。”

和寶寶說話時,注視寶寶的眼睛。這樣做可以使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這樣他會用心留意去聽你說話了。提一些寶寶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寶寶說出正確的答案。 多表揚寶寶,鼓勵寶寶用語言說出自己的需要,讓寶寶覺得學習語言是件快樂的事情,寶寶才會更有幹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