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不完美媽媽 讀書 幼兒園 最強大腦 Hikari讀書育兒 2019-09-17
"
"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有一句俗語是這麼說的:“手越用越巧,腦越用越靈。”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發現,如果一直不動腦思考,記起東西來就會有些吃力。有時候,碰到事情,我們總是優先想著如何快速完成,或是按照習慣的方式去完成,懶得多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其他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有懶惰的一面,一有時間,就會想著偷懶,其實,這是正常的表現,因為人的大腦並不勤快,而是習慣懶惰。

說到這裡,或許你會有些疑問,怎麼大腦會是懶惰的?人之所以想偷懶難道是大腦在作祟?

《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是一本直擊人的大腦本性,剖析大腦運作的書籍。本書的作者菅原道仁是一名有著20年實戰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對大腦結構和功能有著深入的研究,他在《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一書的序言部分就直接指出“懶惰”是大腦的天性的論點,並舉例說明,告訴讀者:大腦不是天生勤奮、專一的,大腦就是喜歡自動化處理模式,也就是說能偷懶時就偷懶。

"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有一句俗語是這麼說的:“手越用越巧,腦越用越靈。”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發現,如果一直不動腦思考,記起東西來就會有些吃力。有時候,碰到事情,我們總是優先想著如何快速完成,或是按照習慣的方式去完成,懶得多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其他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有懶惰的一面,一有時間,就會想著偷懶,其實,這是正常的表現,因為人的大腦並不勤快,而是習慣懶惰。

說到這裡,或許你會有些疑問,怎麼大腦會是懶惰的?人之所以想偷懶難道是大腦在作祟?

《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是一本直擊人的大腦本性,剖析大腦運作的書籍。本書的作者菅原道仁是一名有著20年實戰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對大腦結構和功能有著深入的研究,他在《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一書的序言部分就直接指出“懶惰”是大腦的天性的論點,並舉例說明,告訴讀者:大腦不是天生勤奮、專一的,大腦就是喜歡自動化處理模式,也就是說能偷懶時就偷懶。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我們時常會有“我沒有這樣才能”“我不擅長做這件事”的想法,特別是作為家長,如果瞭解了大腦“愛偷懶”的這一特性,或許我們可以更加的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的一些行為,減少對孩子的抱怨或者責備,不要覺得孩子做不到,或是孩子的能力不行,極有可能只是孩子還沒有找到激起大腦快速運作的方法,沒有充分發揮大腦的作用而已。

我們身邊有很多勤奮的人,他們也是靠著把大腦動起來,把不願意、懶惰,變成主動,才會讓自己有所改變,讓自己有新的發現,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容易禁得住誘惑……如果家長幫助孩子充分地活躍起孩子的大腦,那麼孩子也會有所改變,更能擁有“最強大腦”。

那怎樣才能讓大腦動起來呢?

在具體講方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名詞——“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種會讓大腦產生刺激,讓人感受快樂的物質。一旦大腦產生大量的多巴胺就會讓人有愉悅感,這種愉悅感,會讓人重複此前的動作,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

如果想要感受到這種強烈的愉悅感,就會讓大腦不斷的分泌出,這也就是說,想要孩子的大腦時常活躍起來,就要讓孩子的大腦在學習時感受到快樂,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從而達到強化學習的目的。

"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有一句俗語是這麼說的:“手越用越巧,腦越用越靈。”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發現,如果一直不動腦思考,記起東西來就會有些吃力。有時候,碰到事情,我們總是優先想著如何快速完成,或是按照習慣的方式去完成,懶得多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其他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有懶惰的一面,一有時間,就會想著偷懶,其實,這是正常的表現,因為人的大腦並不勤快,而是習慣懶惰。

說到這裡,或許你會有些疑問,怎麼大腦會是懶惰的?人之所以想偷懶難道是大腦在作祟?

《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是一本直擊人的大腦本性,剖析大腦運作的書籍。本書的作者菅原道仁是一名有著20年實戰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對大腦結構和功能有著深入的研究,他在《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一書的序言部分就直接指出“懶惰”是大腦的天性的論點,並舉例說明,告訴讀者:大腦不是天生勤奮、專一的,大腦就是喜歡自動化處理模式,也就是說能偷懶時就偷懶。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我們時常會有“我沒有這樣才能”“我不擅長做這件事”的想法,特別是作為家長,如果瞭解了大腦“愛偷懶”的這一特性,或許我們可以更加的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的一些行為,減少對孩子的抱怨或者責備,不要覺得孩子做不到,或是孩子的能力不行,極有可能只是孩子還沒有找到激起大腦快速運作的方法,沒有充分發揮大腦的作用而已。

我們身邊有很多勤奮的人,他們也是靠著把大腦動起來,把不願意、懶惰,變成主動,才會讓自己有所改變,讓自己有新的發現,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容易禁得住誘惑……如果家長幫助孩子充分地活躍起孩子的大腦,那麼孩子也會有所改變,更能擁有“最強大腦”。

那怎樣才能讓大腦動起來呢?

在具體講方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名詞——“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種會讓大腦產生刺激,讓人感受快樂的物質。一旦大腦產生大量的多巴胺就會讓人有愉悅感,這種愉悅感,會讓人重複此前的動作,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

如果想要感受到這種強烈的愉悅感,就會讓大腦不斷的分泌出,這也就是說,想要孩子的大腦時常活躍起來,就要讓孩子的大腦在學習時感受到快樂,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從而達到強化學習的目的。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那如何產生大量的“多巴胺”,刺激孩子的大腦呢?

1.找到學習的內部動機。

大多數人做事都是有動機的,孩子亦是如此,可能是因為父母的期望,可能是害怕受到懲罰,而縱觀孩子的學習動機,剛開始很多都是外部動機,即不是依靠自身熱愛而學習,而是受到他人或是其他因素才認真學習。儘管外部動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刺激孩子認真學習,但是如果僅僅依靠外部動機,並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就是很多教育專家不推薦學習獎勵孩子的原因之一。

1978年三位美國教授做了一個獎勵的隱性成本實驗,實驗中,將幼兒園小朋友分為三組,並讓小朋友們畫畫。第一組在畫畫之前事先約定“畫畫可以得到獎勵”,且實際給予獎勵,第二組和第三組不作事先約定,單純讓小朋友們畫畫,只是在畫完後再給予獎勵,或者乾脆不獎勵。這個研究的結果表明:第一組自發繪畫的時間有所減少。

這個實驗一定程度的反應了:如果將學習和獎勵掛鉤,反而可能降低孩子積極主動去學習。因此,想要孩子愛上學習,還是要幫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內部動機。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劇,那可以先讓孩子去看有關電視劇的小說,讓孩子自發的喜歡閱讀,等孩子覺得讀書很有意思的時候,再引導孩子去閱讀其他類型的書籍。家長需要先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再由興趣點引入,刺激孩子的內部動機。

"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有一句俗語是這麼說的:“手越用越巧,腦越用越靈。”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發現,如果一直不動腦思考,記起東西來就會有些吃力。有時候,碰到事情,我們總是優先想著如何快速完成,或是按照習慣的方式去完成,懶得多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其他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有懶惰的一面,一有時間,就會想著偷懶,其實,這是正常的表現,因為人的大腦並不勤快,而是習慣懶惰。

說到這裡,或許你會有些疑問,怎麼大腦會是懶惰的?人之所以想偷懶難道是大腦在作祟?

《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是一本直擊人的大腦本性,剖析大腦運作的書籍。本書的作者菅原道仁是一名有著20年實戰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對大腦結構和功能有著深入的研究,他在《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一書的序言部分就直接指出“懶惰”是大腦的天性的論點,並舉例說明,告訴讀者:大腦不是天生勤奮、專一的,大腦就是喜歡自動化處理模式,也就是說能偷懶時就偷懶。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我們時常會有“我沒有這樣才能”“我不擅長做這件事”的想法,特別是作為家長,如果瞭解了大腦“愛偷懶”的這一特性,或許我們可以更加的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的一些行為,減少對孩子的抱怨或者責備,不要覺得孩子做不到,或是孩子的能力不行,極有可能只是孩子還沒有找到激起大腦快速運作的方法,沒有充分發揮大腦的作用而已。

我們身邊有很多勤奮的人,他們也是靠著把大腦動起來,把不願意、懶惰,變成主動,才會讓自己有所改變,讓自己有新的發現,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容易禁得住誘惑……如果家長幫助孩子充分地活躍起孩子的大腦,那麼孩子也會有所改變,更能擁有“最強大腦”。

那怎樣才能讓大腦動起來呢?

在具體講方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名詞——“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種會讓大腦產生刺激,讓人感受快樂的物質。一旦大腦產生大量的多巴胺就會讓人有愉悅感,這種愉悅感,會讓人重複此前的動作,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

如果想要感受到這種強烈的愉悅感,就會讓大腦不斷的分泌出,這也就是說,想要孩子的大腦時常活躍起來,就要讓孩子的大腦在學習時感受到快樂,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從而達到強化學習的目的。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那如何產生大量的“多巴胺”,刺激孩子的大腦呢?

1.找到學習的內部動機。

大多數人做事都是有動機的,孩子亦是如此,可能是因為父母的期望,可能是害怕受到懲罰,而縱觀孩子的學習動機,剛開始很多都是外部動機,即不是依靠自身熱愛而學習,而是受到他人或是其他因素才認真學習。儘管外部動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刺激孩子認真學習,但是如果僅僅依靠外部動機,並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就是很多教育專家不推薦學習獎勵孩子的原因之一。

1978年三位美國教授做了一個獎勵的隱性成本實驗,實驗中,將幼兒園小朋友分為三組,並讓小朋友們畫畫。第一組在畫畫之前事先約定“畫畫可以得到獎勵”,且實際給予獎勵,第二組和第三組不作事先約定,單純讓小朋友們畫畫,只是在畫完後再給予獎勵,或者乾脆不獎勵。這個研究的結果表明:第一組自發繪畫的時間有所減少。

這個實驗一定程度的反應了:如果將學習和獎勵掛鉤,反而可能降低孩子積極主動去學習。因此,想要孩子愛上學習,還是要幫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內部動機。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劇,那可以先讓孩子去看有關電視劇的小說,讓孩子自發的喜歡閱讀,等孩子覺得讀書很有意思的時候,再引導孩子去閱讀其他類型的書籍。家長需要先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再由興趣點引入,刺激孩子的內部動機。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2.不要給大腦太多的壓力。

很多家長會給孩子過多的壓力,比如要求孩子考試一定要考到100分,再比如要求孩子比賽一定要獲得第一名等等,這些過高的要求,會讓孩子怕失敗、畏懼風險,也不利於孩子頭腦的發育。

《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的作者菅原道仁認為,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個“積分卡制度”, 類似於超市、商場的那種“積分卡”,當孩子達成“某項成功”時,就可以積1分,這樣一來,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當孩子看到“積分卡”上的積分越來越多,就會有積極性,有信心,也會擁有更多的勇氣,伴隨著大腦越加的活躍,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孩子感受到這種快樂,會刺激孩子下一次做得更好。

如果巧妙地的利用了這種方法,就算孩子考試沒有考到100分,孩子也不會感到氣餒,至少積分卡上所有的積分都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這種“可視化”的激勵制度,會在孩子內心形成一種積分是不斷增長的心理暗示,不斷地激勵孩子。

"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有一句俗語是這麼說的:“手越用越巧,腦越用越靈。”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發現,如果一直不動腦思考,記起東西來就會有些吃力。有時候,碰到事情,我們總是優先想著如何快速完成,或是按照習慣的方式去完成,懶得多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其他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有懶惰的一面,一有時間,就會想著偷懶,其實,這是正常的表現,因為人的大腦並不勤快,而是習慣懶惰。

說到這裡,或許你會有些疑問,怎麼大腦會是懶惰的?人之所以想偷懶難道是大腦在作祟?

《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是一本直擊人的大腦本性,剖析大腦運作的書籍。本書的作者菅原道仁是一名有著20年實戰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對大腦結構和功能有著深入的研究,他在《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一書的序言部分就直接指出“懶惰”是大腦的天性的論點,並舉例說明,告訴讀者:大腦不是天生勤奮、專一的,大腦就是喜歡自動化處理模式,也就是說能偷懶時就偷懶。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我們時常會有“我沒有這樣才能”“我不擅長做這件事”的想法,特別是作為家長,如果瞭解了大腦“愛偷懶”的這一特性,或許我們可以更加的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的一些行為,減少對孩子的抱怨或者責備,不要覺得孩子做不到,或是孩子的能力不行,極有可能只是孩子還沒有找到激起大腦快速運作的方法,沒有充分發揮大腦的作用而已。

我們身邊有很多勤奮的人,他們也是靠著把大腦動起來,把不願意、懶惰,變成主動,才會讓自己有所改變,讓自己有新的發現,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容易禁得住誘惑……如果家長幫助孩子充分地活躍起孩子的大腦,那麼孩子也會有所改變,更能擁有“最強大腦”。

那怎樣才能讓大腦動起來呢?

在具體講方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名詞——“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種會讓大腦產生刺激,讓人感受快樂的物質。一旦大腦產生大量的多巴胺就會讓人有愉悅感,這種愉悅感,會讓人重複此前的動作,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

如果想要感受到這種強烈的愉悅感,就會讓大腦不斷的分泌出,這也就是說,想要孩子的大腦時常活躍起來,就要讓孩子的大腦在學習時感受到快樂,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從而達到強化學習的目的。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那如何產生大量的“多巴胺”,刺激孩子的大腦呢?

1.找到學習的內部動機。

大多數人做事都是有動機的,孩子亦是如此,可能是因為父母的期望,可能是害怕受到懲罰,而縱觀孩子的學習動機,剛開始很多都是外部動機,即不是依靠自身熱愛而學習,而是受到他人或是其他因素才認真學習。儘管外部動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刺激孩子認真學習,但是如果僅僅依靠外部動機,並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就是很多教育專家不推薦學習獎勵孩子的原因之一。

1978年三位美國教授做了一個獎勵的隱性成本實驗,實驗中,將幼兒園小朋友分為三組,並讓小朋友們畫畫。第一組在畫畫之前事先約定“畫畫可以得到獎勵”,且實際給予獎勵,第二組和第三組不作事先約定,單純讓小朋友們畫畫,只是在畫完後再給予獎勵,或者乾脆不獎勵。這個研究的結果表明:第一組自發繪畫的時間有所減少。

這個實驗一定程度的反應了:如果將學習和獎勵掛鉤,反而可能降低孩子積極主動去學習。因此,想要孩子愛上學習,還是要幫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內部動機。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劇,那可以先讓孩子去看有關電視劇的小說,讓孩子自發的喜歡閱讀,等孩子覺得讀書很有意思的時候,再引導孩子去閱讀其他類型的書籍。家長需要先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再由興趣點引入,刺激孩子的內部動機。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2.不要給大腦太多的壓力。

很多家長會給孩子過多的壓力,比如要求孩子考試一定要考到100分,再比如要求孩子比賽一定要獲得第一名等等,這些過高的要求,會讓孩子怕失敗、畏懼風險,也不利於孩子頭腦的發育。

《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的作者菅原道仁認為,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個“積分卡制度”, 類似於超市、商場的那種“積分卡”,當孩子達成“某項成功”時,就可以積1分,這樣一來,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當孩子看到“積分卡”上的積分越來越多,就會有積極性,有信心,也會擁有更多的勇氣,伴隨著大腦越加的活躍,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孩子感受到這種快樂,會刺激孩子下一次做得更好。

如果巧妙地的利用了這種方法,就算孩子考試沒有考到100分,孩子也不會感到氣餒,至少積分卡上所有的積分都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這種“可視化”的激勵制度,會在孩子內心形成一種積分是不斷增長的心理暗示,不斷地激勵孩子。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3.減少大腦的多重任務。

現在很多人為了追求速度和效率,喜歡同一時間段處理多重任務,不過,神經外科專家表示:大腦喜歡處理單項任務,而不擅長處理多重任務。

《創業者》雜誌上也曾寫道:“大家所謂的多重任務只不過是任務切換,換言之,即短時間內來回處理多項任務,而任務切換會使工作效率降低40%,短時間內進行高速的任務轉換,容易令大腦超負荷工作。”

因此,需要擺脫那種“可以處理多重任務的人很優秀”“同時能做幾件事情可以鍛鍊大腦”的錯誤想法,事實上,多數情況下,看似大腦在處理多項任務,實際上卻無法專注於做好每樣任務。

很多孩子在做抄寫作業的時候喜歡聽歌,這也是讓大腦同時處理多重任務的反面例子。看起來,好像孩子一邊可以放鬆的聽歌,另一邊又能完成了抄寫作業。實際上,在處理這個多重任務的時候,孩子並不能聽進去每一首歌,同時又沒有記住自己抄寫的內容。與其再另外花時間去背誦抄寫的內容,不如放棄大腦的多重任務,專注於抄寫作業,把背誦的內容記在心裡。

此外,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特別是孩子,如果從小就習慣同時做很多事情,不利於孩子專注力的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是需要被保護的,只有每次專注做一件事情,才能讓孩子真正的把這件事情做好。

"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有一句俗語是這麼說的:“手越用越巧,腦越用越靈。”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發現,如果一直不動腦思考,記起東西來就會有些吃力。有時候,碰到事情,我們總是優先想著如何快速完成,或是按照習慣的方式去完成,懶得多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其他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有懶惰的一面,一有時間,就會想著偷懶,其實,這是正常的表現,因為人的大腦並不勤快,而是習慣懶惰。

說到這裡,或許你會有些疑問,怎麼大腦會是懶惰的?人之所以想偷懶難道是大腦在作祟?

《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是一本直擊人的大腦本性,剖析大腦運作的書籍。本書的作者菅原道仁是一名有著20年實戰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對大腦結構和功能有著深入的研究,他在《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一書的序言部分就直接指出“懶惰”是大腦的天性的論點,並舉例說明,告訴讀者:大腦不是天生勤奮、專一的,大腦就是喜歡自動化處理模式,也就是說能偷懶時就偷懶。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我們時常會有“我沒有這樣才能”“我不擅長做這件事”的想法,特別是作為家長,如果瞭解了大腦“愛偷懶”的這一特性,或許我們可以更加的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的一些行為,減少對孩子的抱怨或者責備,不要覺得孩子做不到,或是孩子的能力不行,極有可能只是孩子還沒有找到激起大腦快速運作的方法,沒有充分發揮大腦的作用而已。

我們身邊有很多勤奮的人,他們也是靠著把大腦動起來,把不願意、懶惰,變成主動,才會讓自己有所改變,讓自己有新的發現,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容易禁得住誘惑……如果家長幫助孩子充分地活躍起孩子的大腦,那麼孩子也會有所改變,更能擁有“最強大腦”。

那怎樣才能讓大腦動起來呢?

在具體講方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名詞——“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種會讓大腦產生刺激,讓人感受快樂的物質。一旦大腦產生大量的多巴胺就會讓人有愉悅感,這種愉悅感,會讓人重複此前的動作,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

如果想要感受到這種強烈的愉悅感,就會讓大腦不斷的分泌出,這也就是說,想要孩子的大腦時常活躍起來,就要讓孩子的大腦在學習時感受到快樂,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從而達到強化學習的目的。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那如何產生大量的“多巴胺”,刺激孩子的大腦呢?

1.找到學習的內部動機。

大多數人做事都是有動機的,孩子亦是如此,可能是因為父母的期望,可能是害怕受到懲罰,而縱觀孩子的學習動機,剛開始很多都是外部動機,即不是依靠自身熱愛而學習,而是受到他人或是其他因素才認真學習。儘管外部動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刺激孩子認真學習,但是如果僅僅依靠外部動機,並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就是很多教育專家不推薦學習獎勵孩子的原因之一。

1978年三位美國教授做了一個獎勵的隱性成本實驗,實驗中,將幼兒園小朋友分為三組,並讓小朋友們畫畫。第一組在畫畫之前事先約定“畫畫可以得到獎勵”,且實際給予獎勵,第二組和第三組不作事先約定,單純讓小朋友們畫畫,只是在畫完後再給予獎勵,或者乾脆不獎勵。這個研究的結果表明:第一組自發繪畫的時間有所減少。

這個實驗一定程度的反應了:如果將學習和獎勵掛鉤,反而可能降低孩子積極主動去學習。因此,想要孩子愛上學習,還是要幫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內部動機。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劇,那可以先讓孩子去看有關電視劇的小說,讓孩子自發的喜歡閱讀,等孩子覺得讀書很有意思的時候,再引導孩子去閱讀其他類型的書籍。家長需要先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再由興趣點引入,刺激孩子的內部動機。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2.不要給大腦太多的壓力。

很多家長會給孩子過多的壓力,比如要求孩子考試一定要考到100分,再比如要求孩子比賽一定要獲得第一名等等,這些過高的要求,會讓孩子怕失敗、畏懼風險,也不利於孩子頭腦的發育。

《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的作者菅原道仁認為,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個“積分卡制度”, 類似於超市、商場的那種“積分卡”,當孩子達成“某項成功”時,就可以積1分,這樣一來,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當孩子看到“積分卡”上的積分越來越多,就會有積極性,有信心,也會擁有更多的勇氣,伴隨著大腦越加的活躍,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孩子感受到這種快樂,會刺激孩子下一次做得更好。

如果巧妙地的利用了這種方法,就算孩子考試沒有考到100分,孩子也不會感到氣餒,至少積分卡上所有的積分都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這種“可視化”的激勵制度,會在孩子內心形成一種積分是不斷增長的心理暗示,不斷地激勵孩子。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3.減少大腦的多重任務。

現在很多人為了追求速度和效率,喜歡同一時間段處理多重任務,不過,神經外科專家表示:大腦喜歡處理單項任務,而不擅長處理多重任務。

《創業者》雜誌上也曾寫道:“大家所謂的多重任務只不過是任務切換,換言之,即短時間內來回處理多項任務,而任務切換會使工作效率降低40%,短時間內進行高速的任務轉換,容易令大腦超負荷工作。”

因此,需要擺脫那種“可以處理多重任務的人很優秀”“同時能做幾件事情可以鍛鍊大腦”的錯誤想法,事實上,多數情況下,看似大腦在處理多項任務,實際上卻無法專注於做好每樣任務。

很多孩子在做抄寫作業的時候喜歡聽歌,這也是讓大腦同時處理多重任務的反面例子。看起來,好像孩子一邊可以放鬆的聽歌,另一邊又能完成了抄寫作業。實際上,在處理這個多重任務的時候,孩子並不能聽進去每一首歌,同時又沒有記住自己抄寫的內容。與其再另外花時間去背誦抄寫的內容,不如放棄大腦的多重任務,專注於抄寫作業,把背誦的內容記在心裡。

此外,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特別是孩子,如果從小就習慣同時做很多事情,不利於孩子專注力的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是需要被保護的,只有每次專注做一件事情,才能讓孩子真正的把這件事情做好。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4.遠離習慣化。

大腦是喜歡偷懶的,如果長期做一件事情,或者長期在一個環境中,大腦會安於現狀,不利於激發新的靈感。孩子學習也是如此,如果長時間在同一個地方學習,或者每天都在學習同一門課程,都會讓孩子產生厭倦感,感覺每天的生活都被學習充斥著,很想偷懶,很想休息。因此,想要讓孩子對學習保持新鮮感和熱情,就要讓孩子的大腦遠離習慣化。

比如,孩子一直在書房裡做作業,那時而可以讓孩子換個地方,選擇在客廳的座子上,或者是去圖書館裡學習。不要小看了地方的轉換,往往一個變動,都會讓孩子的大腦找到新的刺激點,讓孩子對學習不感到那麼的枯燥。

再比如說,改變孩子做作業的順序。很多孩子做作業會按照語數外的順序,時而讓孩子改變做作業的順序,其實就像轉換心情一樣,可以快速地消除消極感。

"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有一句俗語是這麼說的:“手越用越巧,腦越用越靈。”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發現,如果一直不動腦思考,記起東西來就會有些吃力。有時候,碰到事情,我們總是優先想著如何快速完成,或是按照習慣的方式去完成,懶得多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其他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有懶惰的一面,一有時間,就會想著偷懶,其實,這是正常的表現,因為人的大腦並不勤快,而是習慣懶惰。

說到這裡,或許你會有些疑問,怎麼大腦會是懶惰的?人之所以想偷懶難道是大腦在作祟?

《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是一本直擊人的大腦本性,剖析大腦運作的書籍。本書的作者菅原道仁是一名有著20年實戰經驗的神經外科醫生,對大腦結構和功能有著深入的研究,他在《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一書的序言部分就直接指出“懶惰”是大腦的天性的論點,並舉例說明,告訴讀者:大腦不是天生勤奮、專一的,大腦就是喜歡自動化處理模式,也就是說能偷懶時就偷懶。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我們時常會有“我沒有這樣才能”“我不擅長做這件事”的想法,特別是作為家長,如果瞭解了大腦“愛偷懶”的這一特性,或許我們可以更加的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的一些行為,減少對孩子的抱怨或者責備,不要覺得孩子做不到,或是孩子的能力不行,極有可能只是孩子還沒有找到激起大腦快速運作的方法,沒有充分發揮大腦的作用而已。

我們身邊有很多勤奮的人,他們也是靠著把大腦動起來,把不願意、懶惰,變成主動,才會讓自己有所改變,讓自己有新的發現,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容易禁得住誘惑……如果家長幫助孩子充分地活躍起孩子的大腦,那麼孩子也會有所改變,更能擁有“最強大腦”。

那怎樣才能讓大腦動起來呢?

在具體講方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名詞——“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種會讓大腦產生刺激,讓人感受快樂的物質。一旦大腦產生大量的多巴胺就會讓人有愉悅感,這種愉悅感,會讓人重複此前的動作,提高相關部位的活躍度。

如果想要感受到這種強烈的愉悅感,就會讓大腦不斷的分泌出,這也就是說,想要孩子的大腦時常活躍起來,就要讓孩子的大腦在學習時感受到快樂,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從而達到強化學習的目的。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那如何產生大量的“多巴胺”,刺激孩子的大腦呢?

1.找到學習的內部動機。

大多數人做事都是有動機的,孩子亦是如此,可能是因為父母的期望,可能是害怕受到懲罰,而縱觀孩子的學習動機,剛開始很多都是外部動機,即不是依靠自身熱愛而學習,而是受到他人或是其他因素才認真學習。儘管外部動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刺激孩子認真學習,但是如果僅僅依靠外部動機,並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就是很多教育專家不推薦學習獎勵孩子的原因之一。

1978年三位美國教授做了一個獎勵的隱性成本實驗,實驗中,將幼兒園小朋友分為三組,並讓小朋友們畫畫。第一組在畫畫之前事先約定“畫畫可以得到獎勵”,且實際給予獎勵,第二組和第三組不作事先約定,單純讓小朋友們畫畫,只是在畫完後再給予獎勵,或者乾脆不獎勵。這個研究的結果表明:第一組自發繪畫的時間有所減少。

這個實驗一定程度的反應了:如果將學習和獎勵掛鉤,反而可能降低孩子積極主動去學習。因此,想要孩子愛上學習,還是要幫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內部動機。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劇,那可以先讓孩子去看有關電視劇的小說,讓孩子自發的喜歡閱讀,等孩子覺得讀書很有意思的時候,再引導孩子去閱讀其他類型的書籍。家長需要先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再由興趣點引入,刺激孩子的內部動機。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2.不要給大腦太多的壓力。

很多家長會給孩子過多的壓力,比如要求孩子考試一定要考到100分,再比如要求孩子比賽一定要獲得第一名等等,這些過高的要求,會讓孩子怕失敗、畏懼風險,也不利於孩子頭腦的發育。

《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的作者菅原道仁認為,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個“積分卡制度”, 類似於超市、商場的那種“積分卡”,當孩子達成“某項成功”時,就可以積1分,這樣一來,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當孩子看到“積分卡”上的積分越來越多,就會有積極性,有信心,也會擁有更多的勇氣,伴隨著大腦越加的活躍,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孩子感受到這種快樂,會刺激孩子下一次做得更好。

如果巧妙地的利用了這種方法,就算孩子考試沒有考到100分,孩子也不會感到氣餒,至少積分卡上所有的積分都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這種“可視化”的激勵制度,會在孩子內心形成一種積分是不斷增長的心理暗示,不斷地激勵孩子。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3.減少大腦的多重任務。

現在很多人為了追求速度和效率,喜歡同一時間段處理多重任務,不過,神經外科專家表示:大腦喜歡處理單項任務,而不擅長處理多重任務。

《創業者》雜誌上也曾寫道:“大家所謂的多重任務只不過是任務切換,換言之,即短時間內來回處理多項任務,而任務切換會使工作效率降低40%,短時間內進行高速的任務轉換,容易令大腦超負荷工作。”

因此,需要擺脫那種“可以處理多重任務的人很優秀”“同時能做幾件事情可以鍛鍊大腦”的錯誤想法,事實上,多數情況下,看似大腦在處理多項任務,實際上卻無法專注於做好每樣任務。

很多孩子在做抄寫作業的時候喜歡聽歌,這也是讓大腦同時處理多重任務的反面例子。看起來,好像孩子一邊可以放鬆的聽歌,另一邊又能完成了抄寫作業。實際上,在處理這個多重任務的時候,孩子並不能聽進去每一首歌,同時又沒有記住自己抄寫的內容。與其再另外花時間去背誦抄寫的內容,不如放棄大腦的多重任務,專注於抄寫作業,把背誦的內容記在心裡。

此外,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特別是孩子,如果從小就習慣同時做很多事情,不利於孩子專注力的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是需要被保護的,只有每次專注做一件事情,才能讓孩子真正的把這件事情做好。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4.遠離習慣化。

大腦是喜歡偷懶的,如果長期做一件事情,或者長期在一個環境中,大腦會安於現狀,不利於激發新的靈感。孩子學習也是如此,如果長時間在同一個地方學習,或者每天都在學習同一門課程,都會讓孩子產生厭倦感,感覺每天的生活都被學習充斥著,很想偷懶,很想休息。因此,想要讓孩子對學習保持新鮮感和熱情,就要讓孩子的大腦遠離習慣化。

比如,孩子一直在書房裡做作業,那時而可以讓孩子換個地方,選擇在客廳的座子上,或者是去圖書館裡學習。不要小看了地方的轉換,往往一個變動,都會讓孩子的大腦找到新的刺激點,讓孩子對學習不感到那麼的枯燥。

再比如說,改變孩子做作業的順序。很多孩子做作業會按照語數外的順序,時而讓孩子改變做作業的順序,其實就像轉換心情一樣,可以快速地消除消極感。

“多巴胺”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掌握這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學習

想讓孩子擁有“最強大腦”,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大腦遠離懶惰,時刻保持活躍的狀態。要相信,大腦是需要訓練的,而且,越訓練越靈活。相信掌握以上四個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最大限度的利用和激活大腦的潛力,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孩子的學習、生活變得更加的高效、輕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