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聊天'

"

聊天,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彼此促進理解的一種方式,也是一個情感分享的交流機會,更是增進親子關係的最佳選擇。

我們都希望和孩子有和諧的交流,可很多父母根本就不懂得怎麼與孩子聊天,說著說著就成了尬聊,甚至是訓導,他們與孩子間對話永遠都是:

“今天作業寫了嗎?”

“考試考得怎樣?”

“去上鋼琴課了嗎?”

美國曾有機構對全國的父母做過調查,問他們:當今社會中,你認為哪個技能能讓孩子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絕大多數父母都認為是溝通技能

經常和父母聊天的孩子,其溝通能力和情商不僅大幅提升,而且社交能力也不賴,更容易收穫一個開闊的未來。

01 善於溝通的父母,與孩子關係更融洽

美國人類學家貝蒂·哈特和託德·里斯利,曾做過一個著名的“3000萬詞彙”差距的調查。

這項調查,耗時2年半,追訪跟蹤了42個家庭,他們記錄了不同父母和孩子間的對話,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家庭貧苦的孩子,到了4歲,與那些家境富裕的孩子相比,要少聽3000萬個英語詞彙。

由此,“3000萬字的差距”成為貧富兒童之間差距的縮影。於是,為了填補這個差距,我們開始給孩子更多啟蒙教育,讀更多書,送孩子上更多早教班等。

但是,麻省理工最近的研究發現了這個差距背後的祕密: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詞彙量的差異,而是孩子與父母交流的次數,它是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決定性因素。

"

聊天,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彼此促進理解的一種方式,也是一個情感分享的交流機會,更是增進親子關係的最佳選擇。

我們都希望和孩子有和諧的交流,可很多父母根本就不懂得怎麼與孩子聊天,說著說著就成了尬聊,甚至是訓導,他們與孩子間對話永遠都是:

“今天作業寫了嗎?”

“考試考得怎樣?”

“去上鋼琴課了嗎?”

美國曾有機構對全國的父母做過調查,問他們:當今社會中,你認為哪個技能能讓孩子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絕大多數父母都認為是溝通技能

經常和父母聊天的孩子,其溝通能力和情商不僅大幅提升,而且社交能力也不賴,更容易收穫一個開闊的未來。

01 善於溝通的父母,與孩子關係更融洽

美國人類學家貝蒂·哈特和託德·里斯利,曾做過一個著名的“3000萬詞彙”差距的調查。

這項調查,耗時2年半,追訪跟蹤了42個家庭,他們記錄了不同父母和孩子間的對話,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家庭貧苦的孩子,到了4歲,與那些家境富裕的孩子相比,要少聽3000萬個英語詞彙。

由此,“3000萬字的差距”成為貧富兒童之間差距的縮影。於是,為了填補這個差距,我們開始給孩子更多啟蒙教育,讀更多書,送孩子上更多早教班等。

但是,麻省理工最近的研究發現了這個差距背後的祕密: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詞彙量的差異,而是孩子與父母交流的次數,它是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決定性因素。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聊天

研究組把30多名4-6歲的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通過他們在聽故事時,掃描其大腦的活動,同時考察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情況,綜合得出如下結果:

父母與孩子交流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語言活動區域就越強,跟家庭的經濟地位沒有直接聯繫。

也就是說,即使孩子所在家庭比較富裕,若父母與孩子交流很少,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和大腦的反應能力也會比較差;

而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若父母與孩子平時交流得多,他們的語言能力也會大大加強。

通過聊天,讓父母與孩子間的隔閡更少、親子間的關係更加融洽,孩子的社交能力顯著提升。

"

聊天,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彼此促進理解的一種方式,也是一個情感分享的交流機會,更是增進親子關係的最佳選擇。

我們都希望和孩子有和諧的交流,可很多父母根本就不懂得怎麼與孩子聊天,說著說著就成了尬聊,甚至是訓導,他們與孩子間對話永遠都是:

“今天作業寫了嗎?”

“考試考得怎樣?”

“去上鋼琴課了嗎?”

美國曾有機構對全國的父母做過調查,問他們:當今社會中,你認為哪個技能能讓孩子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絕大多數父母都認為是溝通技能

經常和父母聊天的孩子,其溝通能力和情商不僅大幅提升,而且社交能力也不賴,更容易收穫一個開闊的未來。

01 善於溝通的父母,與孩子關係更融洽

美國人類學家貝蒂·哈特和託德·里斯利,曾做過一個著名的“3000萬詞彙”差距的調查。

這項調查,耗時2年半,追訪跟蹤了42個家庭,他們記錄了不同父母和孩子間的對話,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家庭貧苦的孩子,到了4歲,與那些家境富裕的孩子相比,要少聽3000萬個英語詞彙。

由此,“3000萬字的差距”成為貧富兒童之間差距的縮影。於是,為了填補這個差距,我們開始給孩子更多啟蒙教育,讀更多書,送孩子上更多早教班等。

但是,麻省理工最近的研究發現了這個差距背後的祕密: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詞彙量的差異,而是孩子與父母交流的次數,它是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決定性因素。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聊天

研究組把30多名4-6歲的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通過他們在聽故事時,掃描其大腦的活動,同時考察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情況,綜合得出如下結果:

父母與孩子交流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語言活動區域就越強,跟家庭的經濟地位沒有直接聯繫。

也就是說,即使孩子所在家庭比較富裕,若父母與孩子交流很少,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和大腦的反應能力也會比較差;

而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若父母與孩子平時交流得多,他們的語言能力也會大大加強。

通過聊天,讓父母與孩子間的隔閡更少、親子間的關係更加融洽,孩子的社交能力顯著提升。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聊天


02 不正確的交流方式,會傷害孩子

美國教育專家曾指出,與孩子相處的正確交流方式應該是:

傾聽並尊重孩子們的感受,允許孩子們自主選擇,但是對於錯誤的行為要進行公平而清晰的限制。

意思是說,與孩子聊天時,要注意以下這些聊天方式,否則,極容易造成孩子逆反心理,並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1.跟孩子說得太多

比如,孩子寫作業時,如果你告訴孩子,“今天的任務是寫2篇作業,做10道數學題,還要練3遍鋼琴,如果你拖延時間,則會影響你練琴或看書的時間,哦,對了,還有這些要注意……”

當你連續對孩子說話,持續30秒以上,你會發現,孩子早就沒有耐心了,因為對他來說,你話中的信息量太大,沒有邏輯性,很多信息都被忽略了,所以千萬不要怪你的孩子不聽話,因為你說的,他們壓根記不住。

"

聊天,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彼此促進理解的一種方式,也是一個情感分享的交流機會,更是增進親子關係的最佳選擇。

我們都希望和孩子有和諧的交流,可很多父母根本就不懂得怎麼與孩子聊天,說著說著就成了尬聊,甚至是訓導,他們與孩子間對話永遠都是:

“今天作業寫了嗎?”

“考試考得怎樣?”

“去上鋼琴課了嗎?”

美國曾有機構對全國的父母做過調查,問他們:當今社會中,你認為哪個技能能讓孩子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絕大多數父母都認為是溝通技能

經常和父母聊天的孩子,其溝通能力和情商不僅大幅提升,而且社交能力也不賴,更容易收穫一個開闊的未來。

01 善於溝通的父母,與孩子關係更融洽

美國人類學家貝蒂·哈特和託德·里斯利,曾做過一個著名的“3000萬詞彙”差距的調查。

這項調查,耗時2年半,追訪跟蹤了42個家庭,他們記錄了不同父母和孩子間的對話,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家庭貧苦的孩子,到了4歲,與那些家境富裕的孩子相比,要少聽3000萬個英語詞彙。

由此,“3000萬字的差距”成為貧富兒童之間差距的縮影。於是,為了填補這個差距,我們開始給孩子更多啟蒙教育,讀更多書,送孩子上更多早教班等。

但是,麻省理工最近的研究發現了這個差距背後的祕密: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詞彙量的差異,而是孩子與父母交流的次數,它是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決定性因素。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聊天

研究組把30多名4-6歲的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通過他們在聽故事時,掃描其大腦的活動,同時考察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情況,綜合得出如下結果:

父母與孩子交流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語言活動區域就越強,跟家庭的經濟地位沒有直接聯繫。

也就是說,即使孩子所在家庭比較富裕,若父母與孩子交流很少,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和大腦的反應能力也會比較差;

而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若父母與孩子平時交流得多,他們的語言能力也會大大加強。

通過聊天,讓父母與孩子間的隔閡更少、親子間的關係更加融洽,孩子的社交能力顯著提升。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聊天


02 不正確的交流方式,會傷害孩子

美國教育專家曾指出,與孩子相處的正確交流方式應該是:

傾聽並尊重孩子們的感受,允許孩子們自主選擇,但是對於錯誤的行為要進行公平而清晰的限制。

意思是說,與孩子聊天時,要注意以下這些聊天方式,否則,極容易造成孩子逆反心理,並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1.跟孩子說得太多

比如,孩子寫作業時,如果你告訴孩子,“今天的任務是寫2篇作業,做10道數學題,還要練3遍鋼琴,如果你拖延時間,則會影響你練琴或看書的時間,哦,對了,還有這些要注意……”

當你連續對孩子說話,持續30秒以上,你會發現,孩子早就沒有耐心了,因為對他來說,你話中的信息量太大,沒有邏輯性,很多信息都被忽略了,所以千萬不要怪你的孩子不聽話,因為你說的,他們壓根記不住。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聊天

2.不斷地嘮叨和警告

每天早上,我都會為孩子準備早餐,幫孩子整理書包、學習用具,可孩子不僅磨蹭,甚至還賴床,於是有些我就開始嘮叨和發警告了:

“還不起床,知道幾點了嗎?上學要遲到了,快穿衣服!”

"跟你說了這麼多,還沒動!是想要遲到嗎?作業整理好了嗎?”

如此反覆的循環。

很多時候,父母的初衷是好的,可他們壓根就不相信孩子能把事情做好,過重的語言不僅會打壓孩子的自信心,甚至還會讓孩子反感。

3.不傾聽孩子講的內容

有次,孩子在班裡演講比賽得了獎,回家後興沖沖地告訴我,想和我分享他的快樂,可我當時正在做飯,無暇顧及,只是隨口說一句:不錯,去看看電視吧,然後繼續做自己的事。

與孩子接觸的眼神都沒有,明顯是在敷衍孩子。

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有些家長甚至會不耐煩地說:“沒看到我在忙嗎?別煩我!

可你到底在忙什麼,刷手機還是玩遊戲?有什麼事比孩子更重要呢?

你看到了孩子那由興奮轉為失落的眼神了嗎?

03 高情商的聊天,讓孩子更聰明

想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贏在起跑線上,不僅要讓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更要與孩子不斷交流。交流不難,但高情商的交流,卻要注意下面幾點,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

1.首先,多引導孩子交流

我們與孩子聊天時,不用刻意拘泥於一個固定的位置或場所,隨時隨地都可進行。

比如,孩子早上穿衣服,就可以和孩子聊聊穿什麼衣服得體,包括衣服的款式、顏色、式樣,及如何搭配等等,可以採用一問一答的方式,既可讓孩子參與其中,又能讓他學到不少知識。

2.其次,多做場景化交流

與孩子聊天,除了不分地方,其實也不分場景,任何場景下都可以。

比如,晚飯後,與孩子在公園、廣場或街頭散步時,可以和孩子聊聊周圍的一些建築物或有趣的人或事。

"

聊天,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彼此促進理解的一種方式,也是一個情感分享的交流機會,更是增進親子關係的最佳選擇。

我們都希望和孩子有和諧的交流,可很多父母根本就不懂得怎麼與孩子聊天,說著說著就成了尬聊,甚至是訓導,他們與孩子間對話永遠都是:

“今天作業寫了嗎?”

“考試考得怎樣?”

“去上鋼琴課了嗎?”

美國曾有機構對全國的父母做過調查,問他們:當今社會中,你認為哪個技能能讓孩子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絕大多數父母都認為是溝通技能

經常和父母聊天的孩子,其溝通能力和情商不僅大幅提升,而且社交能力也不賴,更容易收穫一個開闊的未來。

01 善於溝通的父母,與孩子關係更融洽

美國人類學家貝蒂·哈特和託德·里斯利,曾做過一個著名的“3000萬詞彙”差距的調查。

這項調查,耗時2年半,追訪跟蹤了42個家庭,他們記錄了不同父母和孩子間的對話,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家庭貧苦的孩子,到了4歲,與那些家境富裕的孩子相比,要少聽3000萬個英語詞彙。

由此,“3000萬字的差距”成為貧富兒童之間差距的縮影。於是,為了填補這個差距,我們開始給孩子更多啟蒙教育,讀更多書,送孩子上更多早教班等。

但是,麻省理工最近的研究發現了這個差距背後的祕密: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詞彙量的差異,而是孩子與父母交流的次數,它是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決定性因素。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聊天

研究組把30多名4-6歲的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通過他們在聽故事時,掃描其大腦的活動,同時考察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情況,綜合得出如下結果:

父母與孩子交流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語言活動區域就越強,跟家庭的經濟地位沒有直接聯繫。

也就是說,即使孩子所在家庭比較富裕,若父母與孩子交流很少,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和大腦的反應能力也會比較差;

而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若父母與孩子平時交流得多,他們的語言能力也會大大加強。

通過聊天,讓父母與孩子間的隔閡更少、親子間的關係更加融洽,孩子的社交能力顯著提升。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聊天


02 不正確的交流方式,會傷害孩子

美國教育專家曾指出,與孩子相處的正確交流方式應該是:

傾聽並尊重孩子們的感受,允許孩子們自主選擇,但是對於錯誤的行為要進行公平而清晰的限制。

意思是說,與孩子聊天時,要注意以下這些聊天方式,否則,極容易造成孩子逆反心理,並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1.跟孩子說得太多

比如,孩子寫作業時,如果你告訴孩子,“今天的任務是寫2篇作業,做10道數學題,還要練3遍鋼琴,如果你拖延時間,則會影響你練琴或看書的時間,哦,對了,還有這些要注意……”

當你連續對孩子說話,持續30秒以上,你會發現,孩子早就沒有耐心了,因為對他來說,你話中的信息量太大,沒有邏輯性,很多信息都被忽略了,所以千萬不要怪你的孩子不聽話,因為你說的,他們壓根記不住。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聊天

2.不斷地嘮叨和警告

每天早上,我都會為孩子準備早餐,幫孩子整理書包、學習用具,可孩子不僅磨蹭,甚至還賴床,於是有些我就開始嘮叨和發警告了:

“還不起床,知道幾點了嗎?上學要遲到了,快穿衣服!”

"跟你說了這麼多,還沒動!是想要遲到嗎?作業整理好了嗎?”

如此反覆的循環。

很多時候,父母的初衷是好的,可他們壓根就不相信孩子能把事情做好,過重的語言不僅會打壓孩子的自信心,甚至還會讓孩子反感。

3.不傾聽孩子講的內容

有次,孩子在班裡演講比賽得了獎,回家後興沖沖地告訴我,想和我分享他的快樂,可我當時正在做飯,無暇顧及,只是隨口說一句:不錯,去看看電視吧,然後繼續做自己的事。

與孩子接觸的眼神都沒有,明顯是在敷衍孩子。

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有些家長甚至會不耐煩地說:“沒看到我在忙嗎?別煩我!

可你到底在忙什麼,刷手機還是玩遊戲?有什麼事比孩子更重要呢?

你看到了孩子那由興奮轉為失落的眼神了嗎?

03 高情商的聊天,讓孩子更聰明

想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贏在起跑線上,不僅要讓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更要與孩子不斷交流。交流不難,但高情商的交流,卻要注意下面幾點,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

1.首先,多引導孩子交流

我們與孩子聊天時,不用刻意拘泥於一個固定的位置或場所,隨時隨地都可進行。

比如,孩子早上穿衣服,就可以和孩子聊聊穿什麼衣服得體,包括衣服的款式、顏色、式樣,及如何搭配等等,可以採用一問一答的方式,既可讓孩子參與其中,又能讓他學到不少知識。

2.其次,多做場景化交流

與孩子聊天,除了不分地方,其實也不分場景,任何場景下都可以。

比如,晚飯後,與孩子在公園、廣場或街頭散步時,可以和孩子聊聊周圍的一些建築物或有趣的人或事。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聊天

這點,朋友琳做得很好。

每次她帶孩子去散步時,路上遇到的任何事、物都成了他們飯後的談資,孩子開始不斷地問一些聽起來比較“奇怪”的問題:

“媽媽,為什麼這街道看起來是斜的?”

“ 媽媽,為什麼樹上會接這種奇怪的果子?“

琳很耐心地給孩子解釋,同時也會刻意地去引導孩子思考,她們邊走邊聊,孩子特別開心。


3.再者,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共情”,意思是說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對方的情緒。

當你明白了孩子的意圖,就要以一種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耐心地回答並給他解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每句話、每個姿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對社會和生活的認知。

"

聊天,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彼此促進理解的一種方式,也是一個情感分享的交流機會,更是增進親子關係的最佳選擇。

我們都希望和孩子有和諧的交流,可很多父母根本就不懂得怎麼與孩子聊天,說著說著就成了尬聊,甚至是訓導,他們與孩子間對話永遠都是:

“今天作業寫了嗎?”

“考試考得怎樣?”

“去上鋼琴課了嗎?”

美國曾有機構對全國的父母做過調查,問他們:當今社會中,你認為哪個技能能讓孩子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絕大多數父母都認為是溝通技能

經常和父母聊天的孩子,其溝通能力和情商不僅大幅提升,而且社交能力也不賴,更容易收穫一個開闊的未來。

01 善於溝通的父母,與孩子關係更融洽

美國人類學家貝蒂·哈特和託德·里斯利,曾做過一個著名的“3000萬詞彙”差距的調查。

這項調查,耗時2年半,追訪跟蹤了42個家庭,他們記錄了不同父母和孩子間的對話,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家庭貧苦的孩子,到了4歲,與那些家境富裕的孩子相比,要少聽3000萬個英語詞彙。

由此,“3000萬字的差距”成為貧富兒童之間差距的縮影。於是,為了填補這個差距,我們開始給孩子更多啟蒙教育,讀更多書,送孩子上更多早教班等。

但是,麻省理工最近的研究發現了這個差距背後的祕密: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不是詞彙量的差異,而是孩子與父母交流的次數,它是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決定性因素。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聊天

研究組把30多名4-6歲的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通過他們在聽故事時,掃描其大腦的活動,同時考察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情況,綜合得出如下結果:

父母與孩子交流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語言活動區域就越強,跟家庭的經濟地位沒有直接聯繫。

也就是說,即使孩子所在家庭比較富裕,若父母與孩子交流很少,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和大腦的反應能力也會比較差;

而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若父母與孩子平時交流得多,他們的語言能力也會大大加強。

通過聊天,讓父母與孩子間的隔閡更少、親子間的關係更加融洽,孩子的社交能力顯著提升。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聊天


02 不正確的交流方式,會傷害孩子

美國教育專家曾指出,與孩子相處的正確交流方式應該是:

傾聽並尊重孩子們的感受,允許孩子們自主選擇,但是對於錯誤的行為要進行公平而清晰的限制。

意思是說,與孩子聊天時,要注意以下這些聊天方式,否則,極容易造成孩子逆反心理,並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1.跟孩子說得太多

比如,孩子寫作業時,如果你告訴孩子,“今天的任務是寫2篇作業,做10道數學題,還要練3遍鋼琴,如果你拖延時間,則會影響你練琴或看書的時間,哦,對了,還有這些要注意……”

當你連續對孩子說話,持續30秒以上,你會發現,孩子早就沒有耐心了,因為對他來說,你話中的信息量太大,沒有邏輯性,很多信息都被忽略了,所以千萬不要怪你的孩子不聽話,因為你說的,他們壓根記不住。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聊天

2.不斷地嘮叨和警告

每天早上,我都會為孩子準備早餐,幫孩子整理書包、學習用具,可孩子不僅磨蹭,甚至還賴床,於是有些我就開始嘮叨和發警告了:

“還不起床,知道幾點了嗎?上學要遲到了,快穿衣服!”

"跟你說了這麼多,還沒動!是想要遲到嗎?作業整理好了嗎?”

如此反覆的循環。

很多時候,父母的初衷是好的,可他們壓根就不相信孩子能把事情做好,過重的語言不僅會打壓孩子的自信心,甚至還會讓孩子反感。

3.不傾聽孩子講的內容

有次,孩子在班裡演講比賽得了獎,回家後興沖沖地告訴我,想和我分享他的快樂,可我當時正在做飯,無暇顧及,只是隨口說一句:不錯,去看看電視吧,然後繼續做自己的事。

與孩子接觸的眼神都沒有,明顯是在敷衍孩子。

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有些家長甚至會不耐煩地說:“沒看到我在忙嗎?別煩我!

可你到底在忙什麼,刷手機還是玩遊戲?有什麼事比孩子更重要呢?

你看到了孩子那由興奮轉為失落的眼神了嗎?

03 高情商的聊天,讓孩子更聰明

想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贏在起跑線上,不僅要讓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更要與孩子不斷交流。交流不難,但高情商的交流,卻要注意下面幾點,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

1.首先,多引導孩子交流

我們與孩子聊天時,不用刻意拘泥於一個固定的位置或場所,隨時隨地都可進行。

比如,孩子早上穿衣服,就可以和孩子聊聊穿什麼衣服得體,包括衣服的款式、顏色、式樣,及如何搭配等等,可以採用一問一答的方式,既可讓孩子參與其中,又能讓他學到不少知識。

2.其次,多做場景化交流

與孩子聊天,除了不分地方,其實也不分場景,任何場景下都可以。

比如,晚飯後,與孩子在公園、廣場或街頭散步時,可以和孩子聊聊周圍的一些建築物或有趣的人或事。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聊天

這點,朋友琳做得很好。

每次她帶孩子去散步時,路上遇到的任何事、物都成了他們飯後的談資,孩子開始不斷地問一些聽起來比較“奇怪”的問題:

“媽媽,為什麼這街道看起來是斜的?”

“ 媽媽,為什麼樹上會接這種奇怪的果子?“

琳很耐心地給孩子解釋,同時也會刻意地去引導孩子思考,她們邊走邊聊,孩子特別開心。


3.再者,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共情”,意思是說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對方的情緒。

當你明白了孩子的意圖,就要以一種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耐心地回答並給他解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每句話、每個姿勢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對社會和生活的認知。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孩子更聰明,不是靠閱讀,而是聊天

有人說,種一顆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所以,無論你的孩子現在幾歲,請從現在起,請認真對待你與孩子的每一次交流,這是你與孩子最好的情感聯結,也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