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

近日,山東省五蓮縣“教師用課本抽打逃課學生被處罰”一事引發熱議。

事件回放:

4月29日下午,五蓮二中2名初三學生因上課遲到,被班主任老師楊某責令到教室門口反省,後兩人離開到操場,被老師楊某叫回後,在教學樓樓道內,她讓學生蹲在地上,用課本抽打、腳踢等實施體罰,批評十多分鐘。

學生家長報警後,經派出所與教育部門進行溝通,將楊某移交教育部門處理。學校方面也做出調查,並進行了以下處罰:對教師楊某作出停職一個月;向當事學生和家長賠禮道歉,向學校書面檢查;承擔診療費;取消評優,師德考核不合格;黨內警告、行政記過等處分決定。

"

近日,山東省五蓮縣“教師用課本抽打逃課學生被處罰”一事引發熱議。

事件回放:

4月29日下午,五蓮二中2名初三學生因上課遲到,被班主任老師楊某責令到教室門口反省,後兩人離開到操場,被老師楊某叫回後,在教學樓樓道內,她讓學生蹲在地上,用課本抽打、腳踢等實施體罰,批評十多分鐘。

學生家長報警後,經派出所與教育部門進行溝通,將楊某移交教育部門處理。學校方面也做出調查,並進行了以下處罰:對教師楊某作出停職一個月;向當事學生和家長賠禮道歉,向學校書面檢查;承擔診療費;取消評優,師德考核不合格;黨內警告、行政記過等處分決定。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後此事持續發酵,社會輿論認為追加處理(不再簽訂聘用合同、納入信用“黑名單”等)過重,五蓮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教體局、學校進行了嚴肅批評教育,7月23日教體局已撤銷追加處理決定,此事算告一段落。

目前,教師是否應該擁有教育懲戒權成了熱點問題。我們小時候,老師有時候也會因為學習的事情批評我們,但是當時父母的態度就是老師批評我們是為我們好,批評我們是對我們負責任。

為何現在老師是否能夠懲戒學生成了問題呢?為何向來受尊重的老師,卻不能正常行使手中的懲戒權呢?

"

近日,山東省五蓮縣“教師用課本抽打逃課學生被處罰”一事引發熱議。

事件回放:

4月29日下午,五蓮二中2名初三學生因上課遲到,被班主任老師楊某責令到教室門口反省,後兩人離開到操場,被老師楊某叫回後,在教學樓樓道內,她讓學生蹲在地上,用課本抽打、腳踢等實施體罰,批評十多分鐘。

學生家長報警後,經派出所與教育部門進行溝通,將楊某移交教育部門處理。學校方面也做出調查,並進行了以下處罰:對教師楊某作出停職一個月;向當事學生和家長賠禮道歉,向學校書面檢查;承擔診療費;取消評優,師德考核不合格;黨內警告、行政記過等處分決定。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後此事持續發酵,社會輿論認為追加處理(不再簽訂聘用合同、納入信用“黑名單”等)過重,五蓮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教體局、學校進行了嚴肅批評教育,7月23日教體局已撤銷追加處理決定,此事算告一段落。

目前,教師是否應該擁有教育懲戒權成了熱點問題。我們小時候,老師有時候也會因為學習的事情批評我們,但是當時父母的態度就是老師批評我們是為我們好,批評我們是對我們負責任。

為何現在老師是否能夠懲戒學生成了問題呢?為何向來受尊重的老師,卻不能正常行使手中的懲戒權呢?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一)教育懲戒權缺失的原因

1.一個時期以來教育理念偏頗。

我國教育究竟如何改革,一直是個熱點話題。從禁止“打罵體罰”、“減負”,到如今“快樂教育”盛行,似乎教育一直在朝著美好的方向前進。

“快樂教育”甚至被當今許多家長奉為神話,他們認為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孩子將轉變對教育的態度,從討厭上學到喜歡上學,不用再參加頻繁的考試,也不需要繁重的作業;大多數家長甚至認為孩子們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將會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殊不知,在“快樂教育”觀念指導下培養出的孩子,在面對殘酷的社會競爭和學業壓力時,根本沒有競爭力;在讚譽聲中長大的孩子,根本無法直面挫折和批評。

而家庭中一味追求“快樂教育”,這種觀念一旦蔓延到學校,學生如果違反學校或者班級規定,不但不會受到應有的處罰,家長還往往將錯誤歸因於學校或者教師,使教師難以實施本應有的“懲戒權”,久而久之將喪失作為教師的威信和尊嚴。

"

近日,山東省五蓮縣“教師用課本抽打逃課學生被處罰”一事引發熱議。

事件回放:

4月29日下午,五蓮二中2名初三學生因上課遲到,被班主任老師楊某責令到教室門口反省,後兩人離開到操場,被老師楊某叫回後,在教學樓樓道內,她讓學生蹲在地上,用課本抽打、腳踢等實施體罰,批評十多分鐘。

學生家長報警後,經派出所與教育部門進行溝通,將楊某移交教育部門處理。學校方面也做出調查,並進行了以下處罰:對教師楊某作出停職一個月;向當事學生和家長賠禮道歉,向學校書面檢查;承擔診療費;取消評優,師德考核不合格;黨內警告、行政記過等處分決定。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後此事持續發酵,社會輿論認為追加處理(不再簽訂聘用合同、納入信用“黑名單”等)過重,五蓮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教體局、學校進行了嚴肅批評教育,7月23日教體局已撤銷追加處理決定,此事算告一段落。

目前,教師是否應該擁有教育懲戒權成了熱點問題。我們小時候,老師有時候也會因為學習的事情批評我們,但是當時父母的態度就是老師批評我們是為我們好,批評我們是對我們負責任。

為何現在老師是否能夠懲戒學生成了問題呢?為何向來受尊重的老師,卻不能正常行使手中的懲戒權呢?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一)教育懲戒權缺失的原因

1.一個時期以來教育理念偏頗。

我國教育究竟如何改革,一直是個熱點話題。從禁止“打罵體罰”、“減負”,到如今“快樂教育”盛行,似乎教育一直在朝著美好的方向前進。

“快樂教育”甚至被當今許多家長奉為神話,他們認為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孩子將轉變對教育的態度,從討厭上學到喜歡上學,不用再參加頻繁的考試,也不需要繁重的作業;大多數家長甚至認為孩子們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將會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殊不知,在“快樂教育”觀念指導下培養出的孩子,在面對殘酷的社會競爭和學業壓力時,根本沒有競爭力;在讚譽聲中長大的孩子,根本無法直面挫折和批評。

而家庭中一味追求“快樂教育”,這種觀念一旦蔓延到學校,學生如果違反學校或者班級規定,不但不會受到應有的處罰,家長還往往將錯誤歸因於學校或者教師,使教師難以實施本應有的“懲戒權”,久而久之將喪失作為教師的威信和尊嚴。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2.家長對孩子一味袒護。

計劃生育政策從80年代初實施以來,現在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進入而立之年,他們中的有些人小時候在家裡備受寵愛,他們也會將這種觀念帶入自己的家庭教育過程中,溺愛自己的孩子。這就造成了當孩子犯錯時,家長不問是非對錯,直接衝到學校拿老師興師問罪。

家長的這種態度,無法樹立老師在孩子心裡的威信,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孩子對老師失去敬畏之心。

3.人們維權意識增強。

現在,人們的法律意識逐漸濃厚。一旦遇到事情,能夠有意識地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這本是好事,但凡事一旦失了分寸,就容易過猶不及。

記得十幾年前我在廣州上學時,當時在一個小學當兼職代課老師,有位家長跟我說起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件小事,他後來還投訴了那位老師,我至今仍清晰記得當時那位家長臉上洋洋得意的神情。

"

近日,山東省五蓮縣“教師用課本抽打逃課學生被處罰”一事引發熱議。

事件回放:

4月29日下午,五蓮二中2名初三學生因上課遲到,被班主任老師楊某責令到教室門口反省,後兩人離開到操場,被老師楊某叫回後,在教學樓樓道內,她讓學生蹲在地上,用課本抽打、腳踢等實施體罰,批評十多分鐘。

學生家長報警後,經派出所與教育部門進行溝通,將楊某移交教育部門處理。學校方面也做出調查,並進行了以下處罰:對教師楊某作出停職一個月;向當事學生和家長賠禮道歉,向學校書面檢查;承擔診療費;取消評優,師德考核不合格;黨內警告、行政記過等處分決定。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後此事持續發酵,社會輿論認為追加處理(不再簽訂聘用合同、納入信用“黑名單”等)過重,五蓮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教體局、學校進行了嚴肅批評教育,7月23日教體局已撤銷追加處理決定,此事算告一段落。

目前,教師是否應該擁有教育懲戒權成了熱點問題。我們小時候,老師有時候也會因為學習的事情批評我們,但是當時父母的態度就是老師批評我們是為我們好,批評我們是對我們負責任。

為何現在老師是否能夠懲戒學生成了問題呢?為何向來受尊重的老師,卻不能正常行使手中的懲戒權呢?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一)教育懲戒權缺失的原因

1.一個時期以來教育理念偏頗。

我國教育究竟如何改革,一直是個熱點話題。從禁止“打罵體罰”、“減負”,到如今“快樂教育”盛行,似乎教育一直在朝著美好的方向前進。

“快樂教育”甚至被當今許多家長奉為神話,他們認為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孩子將轉變對教育的態度,從討厭上學到喜歡上學,不用再參加頻繁的考試,也不需要繁重的作業;大多數家長甚至認為孩子們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將會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殊不知,在“快樂教育”觀念指導下培養出的孩子,在面對殘酷的社會競爭和學業壓力時,根本沒有競爭力;在讚譽聲中長大的孩子,根本無法直面挫折和批評。

而家庭中一味追求“快樂教育”,這種觀念一旦蔓延到學校,學生如果違反學校或者班級規定,不但不會受到應有的處罰,家長還往往將錯誤歸因於學校或者教師,使教師難以實施本應有的“懲戒權”,久而久之將喪失作為教師的威信和尊嚴。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2.家長對孩子一味袒護。

計劃生育政策從80年代初實施以來,現在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進入而立之年,他們中的有些人小時候在家裡備受寵愛,他們也會將這種觀念帶入自己的家庭教育過程中,溺愛自己的孩子。這就造成了當孩子犯錯時,家長不問是非對錯,直接衝到學校拿老師興師問罪。

家長的這種態度,無法樹立老師在孩子心裡的威信,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孩子對老師失去敬畏之心。

3.人們維權意識增強。

現在,人們的法律意識逐漸濃厚。一旦遇到事情,能夠有意識地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這本是好事,但凡事一旦失了分寸,就容易過猶不及。

記得十幾年前我在廣州上學時,當時在一個小學當兼職代課老師,有位家長跟我說起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件小事,他後來還投訴了那位老師,我至今仍清晰記得當時那位家長臉上洋洋得意的神情。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4.整個社會對教師行業的不對等要求。

現在我們的社會對於老師這個行業,有做不合理要求的趨勢。從職業道德上來說,歌頌老師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把老師比喻成“蠟燭”、“春蠶”等,有些時候因為教師隊伍中出現一些行為很“渣”的老師,就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整個教師隊伍,對其進行道德綁架。

而在懲罰上,卻少有人提出老師應該對學生擁有教育懲戒權。對那些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能夠行使手中權利,進行適度懲戒。這種對教師行業的不合理要求和教師手中懲戒權的缺失形成了鮮明對比。

"

近日,山東省五蓮縣“教師用課本抽打逃課學生被處罰”一事引發熱議。

事件回放:

4月29日下午,五蓮二中2名初三學生因上課遲到,被班主任老師楊某責令到教室門口反省,後兩人離開到操場,被老師楊某叫回後,在教學樓樓道內,她讓學生蹲在地上,用課本抽打、腳踢等實施體罰,批評十多分鐘。

學生家長報警後,經派出所與教育部門進行溝通,將楊某移交教育部門處理。學校方面也做出調查,並進行了以下處罰:對教師楊某作出停職一個月;向當事學生和家長賠禮道歉,向學校書面檢查;承擔診療費;取消評優,師德考核不合格;黨內警告、行政記過等處分決定。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後此事持續發酵,社會輿論認為追加處理(不再簽訂聘用合同、納入信用“黑名單”等)過重,五蓮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教體局、學校進行了嚴肅批評教育,7月23日教體局已撤銷追加處理決定,此事算告一段落。

目前,教師是否應該擁有教育懲戒權成了熱點問題。我們小時候,老師有時候也會因為學習的事情批評我們,但是當時父母的態度就是老師批評我們是為我們好,批評我們是對我們負責任。

為何現在老師是否能夠懲戒學生成了問題呢?為何向來受尊重的老師,卻不能正常行使手中的懲戒權呢?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一)教育懲戒權缺失的原因

1.一個時期以來教育理念偏頗。

我國教育究竟如何改革,一直是個熱點話題。從禁止“打罵體罰”、“減負”,到如今“快樂教育”盛行,似乎教育一直在朝著美好的方向前進。

“快樂教育”甚至被當今許多家長奉為神話,他們認為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孩子將轉變對教育的態度,從討厭上學到喜歡上學,不用再參加頻繁的考試,也不需要繁重的作業;大多數家長甚至認為孩子們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將會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殊不知,在“快樂教育”觀念指導下培養出的孩子,在面對殘酷的社會競爭和學業壓力時,根本沒有競爭力;在讚譽聲中長大的孩子,根本無法直面挫折和批評。

而家庭中一味追求“快樂教育”,這種觀念一旦蔓延到學校,學生如果違反學校或者班級規定,不但不會受到應有的處罰,家長還往往將錯誤歸因於學校或者教師,使教師難以實施本應有的“懲戒權”,久而久之將喪失作為教師的威信和尊嚴。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2.家長對孩子一味袒護。

計劃生育政策從80年代初實施以來,現在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進入而立之年,他們中的有些人小時候在家裡備受寵愛,他們也會將這種觀念帶入自己的家庭教育過程中,溺愛自己的孩子。這就造成了當孩子犯錯時,家長不問是非對錯,直接衝到學校拿老師興師問罪。

家長的這種態度,無法樹立老師在孩子心裡的威信,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孩子對老師失去敬畏之心。

3.人們維權意識增強。

現在,人們的法律意識逐漸濃厚。一旦遇到事情,能夠有意識地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這本是好事,但凡事一旦失了分寸,就容易過猶不及。

記得十幾年前我在廣州上學時,當時在一個小學當兼職代課老師,有位家長跟我說起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件小事,他後來還投訴了那位老師,我至今仍清晰記得當時那位家長臉上洋洋得意的神情。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4.整個社會對教師行業的不對等要求。

現在我們的社會對於老師這個行業,有做不合理要求的趨勢。從職業道德上來說,歌頌老師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把老師比喻成“蠟燭”、“春蠶”等,有些時候因為教師隊伍中出現一些行為很“渣”的老師,就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整個教師隊伍,對其進行道德綁架。

而在懲罰上,卻少有人提出老師應該對學生擁有教育懲戒權。對那些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能夠行使手中權利,進行適度懲戒。這種對教師行業的不合理要求和教師手中懲戒權的缺失形成了鮮明對比。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二)沒有懲戒權的教育,到底傷了誰?

1.傷了學生。

老師沒有了懲戒權,首先傷的就是學生。試想一下,假如老師出於好心嚴格管理學生,使用了一些懲戒手段,學生家長卻以“護犢子”的態度第一時間衝到學校鬧事,最終老師因為管理這個學生而受到了不應有的“懲罰”。

更有甚者,還要給行為不當的學生道歉或者賠償,那下一次,誰還敢再管這個學生?遇到這樣的家長,老師會因害怕家長惹是生非,對孩子變成“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的態度。教師不敢懲戒,首先傷的就是學生。家長對老師的態度,直接決定著老師對孩子的態度。

本來,學生在學校違反規定,違反學校和班級紀律,受到懲罰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家長的不當處理態度,反而會助長孩子漠視規則、無視老師的惡習,最終容易讓孩子學壞。

"

近日,山東省五蓮縣“教師用課本抽打逃課學生被處罰”一事引發熱議。

事件回放:

4月29日下午,五蓮二中2名初三學生因上課遲到,被班主任老師楊某責令到教室門口反省,後兩人離開到操場,被老師楊某叫回後,在教學樓樓道內,她讓學生蹲在地上,用課本抽打、腳踢等實施體罰,批評十多分鐘。

學生家長報警後,經派出所與教育部門進行溝通,將楊某移交教育部門處理。學校方面也做出調查,並進行了以下處罰:對教師楊某作出停職一個月;向當事學生和家長賠禮道歉,向學校書面檢查;承擔診療費;取消評優,師德考核不合格;黨內警告、行政記過等處分決定。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後此事持續發酵,社會輿論認為追加處理(不再簽訂聘用合同、納入信用“黑名單”等)過重,五蓮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教體局、學校進行了嚴肅批評教育,7月23日教體局已撤銷追加處理決定,此事算告一段落。

目前,教師是否應該擁有教育懲戒權成了熱點問題。我們小時候,老師有時候也會因為學習的事情批評我們,但是當時父母的態度就是老師批評我們是為我們好,批評我們是對我們負責任。

為何現在老師是否能夠懲戒學生成了問題呢?為何向來受尊重的老師,卻不能正常行使手中的懲戒權呢?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一)教育懲戒權缺失的原因

1.一個時期以來教育理念偏頗。

我國教育究竟如何改革,一直是個熱點話題。從禁止“打罵體罰”、“減負”,到如今“快樂教育”盛行,似乎教育一直在朝著美好的方向前進。

“快樂教育”甚至被當今許多家長奉為神話,他們認為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孩子將轉變對教育的態度,從討厭上學到喜歡上學,不用再參加頻繁的考試,也不需要繁重的作業;大多數家長甚至認為孩子們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將會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殊不知,在“快樂教育”觀念指導下培養出的孩子,在面對殘酷的社會競爭和學業壓力時,根本沒有競爭力;在讚譽聲中長大的孩子,根本無法直面挫折和批評。

而家庭中一味追求“快樂教育”,這種觀念一旦蔓延到學校,學生如果違反學校或者班級規定,不但不會受到應有的處罰,家長還往往將錯誤歸因於學校或者教師,使教師難以實施本應有的“懲戒權”,久而久之將喪失作為教師的威信和尊嚴。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2.家長對孩子一味袒護。

計劃生育政策從80年代初實施以來,現在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進入而立之年,他們中的有些人小時候在家裡備受寵愛,他們也會將這種觀念帶入自己的家庭教育過程中,溺愛自己的孩子。這就造成了當孩子犯錯時,家長不問是非對錯,直接衝到學校拿老師興師問罪。

家長的這種態度,無法樹立老師在孩子心裡的威信,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孩子對老師失去敬畏之心。

3.人們維權意識增強。

現在,人們的法律意識逐漸濃厚。一旦遇到事情,能夠有意識地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這本是好事,但凡事一旦失了分寸,就容易過猶不及。

記得十幾年前我在廣州上學時,當時在一個小學當兼職代課老師,有位家長跟我說起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件小事,他後來還投訴了那位老師,我至今仍清晰記得當時那位家長臉上洋洋得意的神情。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4.整個社會對教師行業的不對等要求。

現在我們的社會對於老師這個行業,有做不合理要求的趨勢。從職業道德上來說,歌頌老師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把老師比喻成“蠟燭”、“春蠶”等,有些時候因為教師隊伍中出現一些行為很“渣”的老師,就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整個教師隊伍,對其進行道德綁架。

而在懲罰上,卻少有人提出老師應該對學生擁有教育懲戒權。對那些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能夠行使手中權利,進行適度懲戒。這種對教師行業的不合理要求和教師手中懲戒權的缺失形成了鮮明對比。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二)沒有懲戒權的教育,到底傷了誰?

1.傷了學生。

老師沒有了懲戒權,首先傷的就是學生。試想一下,假如老師出於好心嚴格管理學生,使用了一些懲戒手段,學生家長卻以“護犢子”的態度第一時間衝到學校鬧事,最終老師因為管理這個學生而受到了不應有的“懲罰”。

更有甚者,還要給行為不當的學生道歉或者賠償,那下一次,誰還敢再管這個學生?遇到這樣的家長,老師會因害怕家長惹是生非,對孩子變成“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的態度。教師不敢懲戒,首先傷的就是學生。家長對老師的態度,直接決定著老師對孩子的態度。

本來,學生在學校違反規定,違反學校和班級紀律,受到懲罰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家長的不當處理態度,反而會助長孩子漠視規則、無視老師的惡習,最終容易讓孩子學壞。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2.傷了學校。

近年來,已經有太多的老師因為懲戒違反紀律學生而被處罰、被警告,有的還受到家長的圍攻、辱罵和傷害等;情況更嚴重的,有的老師還被學生殘忍殺害,丟了身家性命。這樣做的後果,只能讓那些責任心強、對學生嚴格要求的老師銳氣大傷,不敢放開手腳管教學生。

最終結果是學校的文化氛圍受到重創,大家都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工作,即使學生犯錯,也不聞不問。

"

近日,山東省五蓮縣“教師用課本抽打逃課學生被處罰”一事引發熱議。

事件回放:

4月29日下午,五蓮二中2名初三學生因上課遲到,被班主任老師楊某責令到教室門口反省,後兩人離開到操場,被老師楊某叫回後,在教學樓樓道內,她讓學生蹲在地上,用課本抽打、腳踢等實施體罰,批評十多分鐘。

學生家長報警後,經派出所與教育部門進行溝通,將楊某移交教育部門處理。學校方面也做出調查,並進行了以下處罰:對教師楊某作出停職一個月;向當事學生和家長賠禮道歉,向學校書面檢查;承擔診療費;取消評優,師德考核不合格;黨內警告、行政記過等處分決定。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後此事持續發酵,社會輿論認為追加處理(不再簽訂聘用合同、納入信用“黑名單”等)過重,五蓮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教體局、學校進行了嚴肅批評教育,7月23日教體局已撤銷追加處理決定,此事算告一段落。

目前,教師是否應該擁有教育懲戒權成了熱點問題。我們小時候,老師有時候也會因為學習的事情批評我們,但是當時父母的態度就是老師批評我們是為我們好,批評我們是對我們負責任。

為何現在老師是否能夠懲戒學生成了問題呢?為何向來受尊重的老師,卻不能正常行使手中的懲戒權呢?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一)教育懲戒權缺失的原因

1.一個時期以來教育理念偏頗。

我國教育究竟如何改革,一直是個熱點話題。從禁止“打罵體罰”、“減負”,到如今“快樂教育”盛行,似乎教育一直在朝著美好的方向前進。

“快樂教育”甚至被當今許多家長奉為神話,他們認為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孩子將轉變對教育的態度,從討厭上學到喜歡上學,不用再參加頻繁的考試,也不需要繁重的作業;大多數家長甚至認為孩子們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將會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殊不知,在“快樂教育”觀念指導下培養出的孩子,在面對殘酷的社會競爭和學業壓力時,根本沒有競爭力;在讚譽聲中長大的孩子,根本無法直面挫折和批評。

而家庭中一味追求“快樂教育”,這種觀念一旦蔓延到學校,學生如果違反學校或者班級規定,不但不會受到應有的處罰,家長還往往將錯誤歸因於學校或者教師,使教師難以實施本應有的“懲戒權”,久而久之將喪失作為教師的威信和尊嚴。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2.家長對孩子一味袒護。

計劃生育政策從80年代初實施以來,現在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進入而立之年,他們中的有些人小時候在家裡備受寵愛,他們也會將這種觀念帶入自己的家庭教育過程中,溺愛自己的孩子。這就造成了當孩子犯錯時,家長不問是非對錯,直接衝到學校拿老師興師問罪。

家長的這種態度,無法樹立老師在孩子心裡的威信,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孩子對老師失去敬畏之心。

3.人們維權意識增強。

現在,人們的法律意識逐漸濃厚。一旦遇到事情,能夠有意識地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這本是好事,但凡事一旦失了分寸,就容易過猶不及。

記得十幾年前我在廣州上學時,當時在一個小學當兼職代課老師,有位家長跟我說起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件小事,他後來還投訴了那位老師,我至今仍清晰記得當時那位家長臉上洋洋得意的神情。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4.整個社會對教師行業的不對等要求。

現在我們的社會對於老師這個行業,有做不合理要求的趨勢。從職業道德上來說,歌頌老師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把老師比喻成“蠟燭”、“春蠶”等,有些時候因為教師隊伍中出現一些行為很“渣”的老師,就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整個教師隊伍,對其進行道德綁架。

而在懲罰上,卻少有人提出老師應該對學生擁有教育懲戒權。對那些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能夠行使手中權利,進行適度懲戒。這種對教師行業的不合理要求和教師手中懲戒權的缺失形成了鮮明對比。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二)沒有懲戒權的教育,到底傷了誰?

1.傷了學生。

老師沒有了懲戒權,首先傷的就是學生。試想一下,假如老師出於好心嚴格管理學生,使用了一些懲戒手段,學生家長卻以“護犢子”的態度第一時間衝到學校鬧事,最終老師因為管理這個學生而受到了不應有的“懲罰”。

更有甚者,還要給行為不當的學生道歉或者賠償,那下一次,誰還敢再管這個學生?遇到這樣的家長,老師會因害怕家長惹是生非,對孩子變成“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的態度。教師不敢懲戒,首先傷的就是學生。家長對老師的態度,直接決定著老師對孩子的態度。

本來,學生在學校違反規定,違反學校和班級紀律,受到懲罰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家長的不當處理態度,反而會助長孩子漠視規則、無視老師的惡習,最終容易讓孩子學壞。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2.傷了學校。

近年來,已經有太多的老師因為懲戒違反紀律學生而被處罰、被警告,有的還受到家長的圍攻、辱罵和傷害等;情況更嚴重的,有的老師還被學生殘忍殺害,丟了身家性命。這樣做的後果,只能讓那些責任心強、對學生嚴格要求的老師銳氣大傷,不敢放開手腳管教學生。

最終結果是學校的文化氛圍受到重創,大家都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工作,即使學生犯錯,也不聞不問。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3.傷了整個教育行業。

教師缺乏懲戒權的後果,還會傷了教師行業的整體形象。從古至今,一說起“老師”這個詞,一股尊重感油然而生;有句古語說,“國將興,必重師而重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老師卻成了“高危行業”——學生搗亂,不敢管,怕被家長告、怕被學校罰,更怕因此丟了性命……學生無視老師,家長助紂為虐的結果,必然會讓孩子無視規則、無視師道尊嚴。

久而久之,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無法承擔風險而不再選擇教師行業,如果真的那樣,這將是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悲哀!

"

近日,山東省五蓮縣“教師用課本抽打逃課學生被處罰”一事引發熱議。

事件回放:

4月29日下午,五蓮二中2名初三學生因上課遲到,被班主任老師楊某責令到教室門口反省,後兩人離開到操場,被老師楊某叫回後,在教學樓樓道內,她讓學生蹲在地上,用課本抽打、腳踢等實施體罰,批評十多分鐘。

學生家長報警後,經派出所與教育部門進行溝通,將楊某移交教育部門處理。學校方面也做出調查,並進行了以下處罰:對教師楊某作出停職一個月;向當事學生和家長賠禮道歉,向學校書面檢查;承擔診療費;取消評優,師德考核不合格;黨內警告、行政記過等處分決定。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後此事持續發酵,社會輿論認為追加處理(不再簽訂聘用合同、納入信用“黑名單”等)過重,五蓮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教體局、學校進行了嚴肅批評教育,7月23日教體局已撤銷追加處理決定,此事算告一段落。

目前,教師是否應該擁有教育懲戒權成了熱點問題。我們小時候,老師有時候也會因為學習的事情批評我們,但是當時父母的態度就是老師批評我們是為我們好,批評我們是對我們負責任。

為何現在老師是否能夠懲戒學生成了問題呢?為何向來受尊重的老師,卻不能正常行使手中的懲戒權呢?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一)教育懲戒權缺失的原因

1.一個時期以來教育理念偏頗。

我國教育究竟如何改革,一直是個熱點話題。從禁止“打罵體罰”、“減負”,到如今“快樂教育”盛行,似乎教育一直在朝著美好的方向前進。

“快樂教育”甚至被當今許多家長奉為神話,他們認為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孩子將轉變對教育的態度,從討厭上學到喜歡上學,不用再參加頻繁的考試,也不需要繁重的作業;大多數家長甚至認為孩子們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將會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殊不知,在“快樂教育”觀念指導下培養出的孩子,在面對殘酷的社會競爭和學業壓力時,根本沒有競爭力;在讚譽聲中長大的孩子,根本無法直面挫折和批評。

而家庭中一味追求“快樂教育”,這種觀念一旦蔓延到學校,學生如果違反學校或者班級規定,不但不會受到應有的處罰,家長還往往將錯誤歸因於學校或者教師,使教師難以實施本應有的“懲戒權”,久而久之將喪失作為教師的威信和尊嚴。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2.家長對孩子一味袒護。

計劃生育政策從80年代初實施以來,現在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進入而立之年,他們中的有些人小時候在家裡備受寵愛,他們也會將這種觀念帶入自己的家庭教育過程中,溺愛自己的孩子。這就造成了當孩子犯錯時,家長不問是非對錯,直接衝到學校拿老師興師問罪。

家長的這種態度,無法樹立老師在孩子心裡的威信,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孩子對老師失去敬畏之心。

3.人們維權意識增強。

現在,人們的法律意識逐漸濃厚。一旦遇到事情,能夠有意識地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這本是好事,但凡事一旦失了分寸,就容易過猶不及。

記得十幾年前我在廣州上學時,當時在一個小學當兼職代課老師,有位家長跟我說起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件小事,他後來還投訴了那位老師,我至今仍清晰記得當時那位家長臉上洋洋得意的神情。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4.整個社會對教師行業的不對等要求。

現在我們的社會對於老師這個行業,有做不合理要求的趨勢。從職業道德上來說,歌頌老師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把老師比喻成“蠟燭”、“春蠶”等,有些時候因為教師隊伍中出現一些行為很“渣”的老師,就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整個教師隊伍,對其進行道德綁架。

而在懲罰上,卻少有人提出老師應該對學生擁有教育懲戒權。對那些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能夠行使手中權利,進行適度懲戒。這種對教師行業的不合理要求和教師手中懲戒權的缺失形成了鮮明對比。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二)沒有懲戒權的教育,到底傷了誰?

1.傷了學生。

老師沒有了懲戒權,首先傷的就是學生。試想一下,假如老師出於好心嚴格管理學生,使用了一些懲戒手段,學生家長卻以“護犢子”的態度第一時間衝到學校鬧事,最終老師因為管理這個學生而受到了不應有的“懲罰”。

更有甚者,還要給行為不當的學生道歉或者賠償,那下一次,誰還敢再管這個學生?遇到這樣的家長,老師會因害怕家長惹是生非,對孩子變成“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的態度。教師不敢懲戒,首先傷的就是學生。家長對老師的態度,直接決定著老師對孩子的態度。

本來,學生在學校違反規定,違反學校和班級紀律,受到懲罰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家長的不當處理態度,反而會助長孩子漠視規則、無視老師的惡習,最終容易讓孩子學壞。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2.傷了學校。

近年來,已經有太多的老師因為懲戒違反紀律學生而被處罰、被警告,有的還受到家長的圍攻、辱罵和傷害等;情況更嚴重的,有的老師還被學生殘忍殺害,丟了身家性命。這樣做的後果,只能讓那些責任心強、對學生嚴格要求的老師銳氣大傷,不敢放開手腳管教學生。

最終結果是學校的文化氛圍受到重創,大家都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工作,即使學生犯錯,也不聞不問。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3.傷了整個教育行業。

教師缺乏懲戒權的後果,還會傷了教師行業的整體形象。從古至今,一說起“老師”這個詞,一股尊重感油然而生;有句古語說,“國將興,必重師而重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老師卻成了“高危行業”——學生搗亂,不敢管,怕被家長告、怕被學校罰,更怕因此丟了性命……學生無視老師,家長助紂為虐的結果,必然會讓孩子無視規則、無視師道尊嚴。

久而久之,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無法承擔風險而不再選擇教師行業,如果真的那樣,這將是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悲哀!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三)教師到底該不該有懲戒權?

1.懲戒是教育的本質內涵。

我國古代哲學一直崇尚“陰陽平衡”,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根本對立關係,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也是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就像天地、日月、晝夜、男女、上下等,都是相生相剋的。

同理,在教育領域,需要的不僅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溫和式教育,也需要“金剛手段”的嚴厲式教育。就像在一個家裡,既需要“慈母”,也不能缺“嚴父”。

懲戒,“懲”即懲處、懲罰,是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目的。懲戒,就是要通過懲治過錯來警戒,通過對不合規範的行為實施否定性的裁決,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懲戒是教育的本質內涵。

在學校教育中,懲戒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管理的一種方法,通過給學生的身心施加某種負面影響,引發其內疚感或羞恥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社會化,能夠形成自律的習慣,離成功越來越近。

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有時候,有些人之所以反對教育中的懲戒,是混淆了懲戒和懲戒的形式,將懲戒等同於體罰、人格侮辱等。其實,真正的懲戒教育難於快樂教育,所謂“菩薩心腸,金剛手段”,起心動念要純正,但有時候還需要藉助一些嚴厲的手段,才能收到更良好的教育效果。

"

近日,山東省五蓮縣“教師用課本抽打逃課學生被處罰”一事引發熱議。

事件回放:

4月29日下午,五蓮二中2名初三學生因上課遲到,被班主任老師楊某責令到教室門口反省,後兩人離開到操場,被老師楊某叫回後,在教學樓樓道內,她讓學生蹲在地上,用課本抽打、腳踢等實施體罰,批評十多分鐘。

學生家長報警後,經派出所與教育部門進行溝通,將楊某移交教育部門處理。學校方面也做出調查,並進行了以下處罰:對教師楊某作出停職一個月;向當事學生和家長賠禮道歉,向學校書面檢查;承擔診療費;取消評優,師德考核不合格;黨內警告、行政記過等處分決定。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後此事持續發酵,社會輿論認為追加處理(不再簽訂聘用合同、納入信用“黑名單”等)過重,五蓮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教體局、學校進行了嚴肅批評教育,7月23日教體局已撤銷追加處理決定,此事算告一段落。

目前,教師是否應該擁有教育懲戒權成了熱點問題。我們小時候,老師有時候也會因為學習的事情批評我們,但是當時父母的態度就是老師批評我們是為我們好,批評我們是對我們負責任。

為何現在老師是否能夠懲戒學生成了問題呢?為何向來受尊重的老師,卻不能正常行使手中的懲戒權呢?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一)教育懲戒權缺失的原因

1.一個時期以來教育理念偏頗。

我國教育究竟如何改革,一直是個熱點話題。從禁止“打罵體罰”、“減負”,到如今“快樂教育”盛行,似乎教育一直在朝著美好的方向前進。

“快樂教育”甚至被當今許多家長奉為神話,他們認為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孩子將轉變對教育的態度,從討厭上學到喜歡上學,不用再參加頻繁的考試,也不需要繁重的作業;大多數家長甚至認為孩子們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將會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殊不知,在“快樂教育”觀念指導下培養出的孩子,在面對殘酷的社會競爭和學業壓力時,根本沒有競爭力;在讚譽聲中長大的孩子,根本無法直面挫折和批評。

而家庭中一味追求“快樂教育”,這種觀念一旦蔓延到學校,學生如果違反學校或者班級規定,不但不會受到應有的處罰,家長還往往將錯誤歸因於學校或者教師,使教師難以實施本應有的“懲戒權”,久而久之將喪失作為教師的威信和尊嚴。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2.家長對孩子一味袒護。

計劃生育政策從80年代初實施以來,現在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進入而立之年,他們中的有些人小時候在家裡備受寵愛,他們也會將這種觀念帶入自己的家庭教育過程中,溺愛自己的孩子。這就造成了當孩子犯錯時,家長不問是非對錯,直接衝到學校拿老師興師問罪。

家長的這種態度,無法樹立老師在孩子心裡的威信,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孩子對老師失去敬畏之心。

3.人們維權意識增強。

現在,人們的法律意識逐漸濃厚。一旦遇到事情,能夠有意識地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這本是好事,但凡事一旦失了分寸,就容易過猶不及。

記得十幾年前我在廣州上學時,當時在一個小學當兼職代課老師,有位家長跟我說起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件小事,他後來還投訴了那位老師,我至今仍清晰記得當時那位家長臉上洋洋得意的神情。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4.整個社會對教師行業的不對等要求。

現在我們的社會對於老師這個行業,有做不合理要求的趨勢。從職業道德上來說,歌頌老師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把老師比喻成“蠟燭”、“春蠶”等,有些時候因為教師隊伍中出現一些行為很“渣”的老師,就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整個教師隊伍,對其進行道德綁架。

而在懲罰上,卻少有人提出老師應該對學生擁有教育懲戒權。對那些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能夠行使手中權利,進行適度懲戒。這種對教師行業的不合理要求和教師手中懲戒權的缺失形成了鮮明對比。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二)沒有懲戒權的教育,到底傷了誰?

1.傷了學生。

老師沒有了懲戒權,首先傷的就是學生。試想一下,假如老師出於好心嚴格管理學生,使用了一些懲戒手段,學生家長卻以“護犢子”的態度第一時間衝到學校鬧事,最終老師因為管理這個學生而受到了不應有的“懲罰”。

更有甚者,還要給行為不當的學生道歉或者賠償,那下一次,誰還敢再管這個學生?遇到這樣的家長,老師會因害怕家長惹是生非,對孩子變成“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的態度。教師不敢懲戒,首先傷的就是學生。家長對老師的態度,直接決定著老師對孩子的態度。

本來,學生在學校違反規定,違反學校和班級紀律,受到懲罰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家長的不當處理態度,反而會助長孩子漠視規則、無視老師的惡習,最終容易讓孩子學壞。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2.傷了學校。

近年來,已經有太多的老師因為懲戒違反紀律學生而被處罰、被警告,有的還受到家長的圍攻、辱罵和傷害等;情況更嚴重的,有的老師還被學生殘忍殺害,丟了身家性命。這樣做的後果,只能讓那些責任心強、對學生嚴格要求的老師銳氣大傷,不敢放開手腳管教學生。

最終結果是學校的文化氛圍受到重創,大家都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工作,即使學生犯錯,也不聞不問。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3.傷了整個教育行業。

教師缺乏懲戒權的後果,還會傷了教師行業的整體形象。從古至今,一說起“老師”這個詞,一股尊重感油然而生;有句古語說,“國將興,必重師而重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老師卻成了“高危行業”——學生搗亂,不敢管,怕被家長告、怕被學校罰,更怕因此丟了性命……學生無視老師,家長助紂為虐的結果,必然會讓孩子無視規則、無視師道尊嚴。

久而久之,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無法承擔風險而不再選擇教師行業,如果真的那樣,這將是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悲哀!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三)教師到底該不該有懲戒權?

1.懲戒是教育的本質內涵。

我國古代哲學一直崇尚“陰陽平衡”,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根本對立關係,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也是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就像天地、日月、晝夜、男女、上下等,都是相生相剋的。

同理,在教育領域,需要的不僅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溫和式教育,也需要“金剛手段”的嚴厲式教育。就像在一個家裡,既需要“慈母”,也不能缺“嚴父”。

懲戒,“懲”即懲處、懲罰,是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目的。懲戒,就是要通過懲治過錯來警戒,通過對不合規範的行為實施否定性的裁決,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懲戒是教育的本質內涵。

在學校教育中,懲戒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管理的一種方法,通過給學生的身心施加某種負面影響,引發其內疚感或羞恥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社會化,能夠形成自律的習慣,離成功越來越近。

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有時候,有些人之所以反對教育中的懲戒,是混淆了懲戒和懲戒的形式,將懲戒等同於體罰、人格侮辱等。其實,真正的懲戒教育難於快樂教育,所謂“菩薩心腸,金剛手段”,起心動念要純正,但有時候還需要藉助一些嚴厲的手段,才能收到更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2.教育懲戒權是教師應該擁有的天然權利。

其實,從古至今,不管是中國老師還是西方老師,都擁有懲戒權,否則無法完成本職工作。誠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所說,“適當的懲罰不僅是教育者的權利,也是教育者的義務”,這就是在強調懲戒權。教育懲戒權就好比車輛的剎車,當學生不能自我控制時,教育懲戒權就需要顯示其威力,及時幫助學生剎車。

“跪著的教師也教不出站著的學生”,師道尊嚴,從來都是由一身傲骨撐起的不屈脊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不僅要“言傳”,教給學生知識;更要“身教”,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錚錚鐵骨的老師,才能教出一身正氣的學生。

只有給予教師適度懲戒權,並將懲戒權上升到法律高度,教師們才能放心去教書育人,挺直腰桿做人,才敢去管無視校規校紀的學生,才能讓不明事理的家長不敢去學校滋擾鬧事,才能真正還老師一個清白之名,讓他們重獲自由。

"

近日,山東省五蓮縣“教師用課本抽打逃課學生被處罰”一事引發熱議。

事件回放:

4月29日下午,五蓮二中2名初三學生因上課遲到,被班主任老師楊某責令到教室門口反省,後兩人離開到操場,被老師楊某叫回後,在教學樓樓道內,她讓學生蹲在地上,用課本抽打、腳踢等實施體罰,批評十多分鐘。

學生家長報警後,經派出所與教育部門進行溝通,將楊某移交教育部門處理。學校方面也做出調查,並進行了以下處罰:對教師楊某作出停職一個月;向當事學生和家長賠禮道歉,向學校書面檢查;承擔診療費;取消評優,師德考核不合格;黨內警告、行政記過等處分決定。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後此事持續發酵,社會輿論認為追加處理(不再簽訂聘用合同、納入信用“黑名單”等)過重,五蓮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教體局、學校進行了嚴肅批評教育,7月23日教體局已撤銷追加處理決定,此事算告一段落。

目前,教師是否應該擁有教育懲戒權成了熱點問題。我們小時候,老師有時候也會因為學習的事情批評我們,但是當時父母的態度就是老師批評我們是為我們好,批評我們是對我們負責任。

為何現在老師是否能夠懲戒學生成了問題呢?為何向來受尊重的老師,卻不能正常行使手中的懲戒權呢?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一)教育懲戒權缺失的原因

1.一個時期以來教育理念偏頗。

我國教育究竟如何改革,一直是個熱點話題。從禁止“打罵體罰”、“減負”,到如今“快樂教育”盛行,似乎教育一直在朝著美好的方向前進。

“快樂教育”甚至被當今許多家長奉為神話,他們認為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孩子將轉變對教育的態度,從討厭上學到喜歡上學,不用再參加頻繁的考試,也不需要繁重的作業;大多數家長甚至認為孩子們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將會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童年。

殊不知,在“快樂教育”觀念指導下培養出的孩子,在面對殘酷的社會競爭和學業壓力時,根本沒有競爭力;在讚譽聲中長大的孩子,根本無法直面挫折和批評。

而家庭中一味追求“快樂教育”,這種觀念一旦蔓延到學校,學生如果違反學校或者班級規定,不但不會受到應有的處罰,家長還往往將錯誤歸因於學校或者教師,使教師難以實施本應有的“懲戒權”,久而久之將喪失作為教師的威信和尊嚴。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2.家長對孩子一味袒護。

計劃生育政策從80年代初實施以來,現在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已經進入而立之年,他們中的有些人小時候在家裡備受寵愛,他們也會將這種觀念帶入自己的家庭教育過程中,溺愛自己的孩子。這就造成了當孩子犯錯時,家長不問是非對錯,直接衝到學校拿老師興師問罪。

家長的這種態度,無法樹立老師在孩子心裡的威信,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孩子對老師失去敬畏之心。

3.人們維權意識增強。

現在,人們的法律意識逐漸濃厚。一旦遇到事情,能夠有意識地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這本是好事,但凡事一旦失了分寸,就容易過猶不及。

記得十幾年前我在廣州上學時,當時在一個小學當兼職代課老師,有位家長跟我說起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件小事,他後來還投訴了那位老師,我至今仍清晰記得當時那位家長臉上洋洋得意的神情。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4.整個社會對教師行業的不對等要求。

現在我們的社會對於老師這個行業,有做不合理要求的趨勢。從職業道德上來說,歌頌老師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把老師比喻成“蠟燭”、“春蠶”等,有些時候因為教師隊伍中出現一些行為很“渣”的老師,就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責整個教師隊伍,對其進行道德綁架。

而在懲罰上,卻少有人提出老師應該對學生擁有教育懲戒權。對那些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能夠行使手中權利,進行適度懲戒。這種對教師行業的不合理要求和教師手中懲戒權的缺失形成了鮮明對比。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二)沒有懲戒權的教育,到底傷了誰?

1.傷了學生。

老師沒有了懲戒權,首先傷的就是學生。試想一下,假如老師出於好心嚴格管理學生,使用了一些懲戒手段,學生家長卻以“護犢子”的態度第一時間衝到學校鬧事,最終老師因為管理這個學生而受到了不應有的“懲罰”。

更有甚者,還要給行為不當的學生道歉或者賠償,那下一次,誰還敢再管這個學生?遇到這樣的家長,老師會因害怕家長惹是生非,對孩子變成“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的態度。教師不敢懲戒,首先傷的就是學生。家長對老師的態度,直接決定著老師對孩子的態度。

本來,學生在學校違反規定,違反學校和班級紀律,受到懲罰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家長的不當處理態度,反而會助長孩子漠視規則、無視老師的惡習,最終容易讓孩子學壞。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2.傷了學校。

近年來,已經有太多的老師因為懲戒違反紀律學生而被處罰、被警告,有的還受到家長的圍攻、辱罵和傷害等;情況更嚴重的,有的老師還被學生殘忍殺害,丟了身家性命。這樣做的後果,只能讓那些責任心強、對學生嚴格要求的老師銳氣大傷,不敢放開手腳管教學生。

最終結果是學校的文化氛圍受到重創,大家都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工作,即使學生犯錯,也不聞不問。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3.傷了整個教育行業。

教師缺乏懲戒權的後果,還會傷了教師行業的整體形象。從古至今,一說起“老師”這個詞,一股尊重感油然而生;有句古語說,“國將興,必重師而重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老師卻成了“高危行業”——學生搗亂,不敢管,怕被家長告、怕被學校罰,更怕因此丟了性命……學生無視老師,家長助紂為虐的結果,必然會讓孩子無視規則、無視師道尊嚴。

久而久之,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無法承擔風險而不再選擇教師行業,如果真的那樣,這將是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悲哀!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三)教師到底該不該有懲戒權?

1.懲戒是教育的本質內涵。

我國古代哲學一直崇尚“陰陽平衡”,陰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根本對立關係,它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也是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就像天地、日月、晝夜、男女、上下等,都是相生相剋的。

同理,在教育領域,需要的不僅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溫和式教育,也需要“金剛手段”的嚴厲式教育。就像在一個家裡,既需要“慈母”,也不能缺“嚴父”。

懲戒,“懲”即懲處、懲罰,是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目的。懲戒,就是要通過懲治過錯來警戒,通過對不合規範的行為實施否定性的裁決,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懲戒是教育的本質內涵。

在學校教育中,懲戒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管理的一種方法,通過給學生的身心施加某種負面影響,引發其內疚感或羞恥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社會化,能夠形成自律的習慣,離成功越來越近。

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有時候,有些人之所以反對教育中的懲戒,是混淆了懲戒和懲戒的形式,將懲戒等同於體罰、人格侮辱等。其實,真正的懲戒教育難於快樂教育,所謂“菩薩心腸,金剛手段”,起心動念要純正,但有時候還需要藉助一些嚴厲的手段,才能收到更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2.教育懲戒權是教師應該擁有的天然權利。

其實,從古至今,不管是中國老師還是西方老師,都擁有懲戒權,否則無法完成本職工作。誠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所說,“適當的懲罰不僅是教育者的權利,也是教育者的義務”,這就是在強調懲戒權。教育懲戒權就好比車輛的剎車,當學生不能自我控制時,教育懲戒權就需要顯示其威力,及時幫助學生剎車。

“跪著的教師也教不出站著的學生”,師道尊嚴,從來都是由一身傲骨撐起的不屈脊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不僅要“言傳”,教給學生知識;更要“身教”,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錚錚鐵骨的老師,才能教出一身正氣的學生。

只有給予教師適度懲戒權,並將懲戒權上升到法律高度,教師們才能放心去教書育人,挺直腰桿做人,才敢去管無視校規校紀的學生,才能讓不明事理的家長不敢去學校滋擾鬧事,才能真正還老師一個清白之名,讓他們重獲自由。

教育懲戒權,想說愛你不容易

3.應釐清教師教育懲戒權的邊界。

目前,我國有關教育部門也意識到了教師教育懲戒權的缺失。今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該意見首次提出,將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

8月1日,在教育部召開的關於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的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迴應教師懲戒權問題時表示,細則的內容主要包括懲戒實施範圍、程度、形式等。當前正與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將盡力加快細則的研製和出臺。

教師懲戒權的制定主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針對當前一些學校和老師對學生不敢管、不願管、放任的管理現象,讓學生履行其職責;一是解決不善管、不當管的問題,進一步規範一些教師對學生懲罰過度的地方。

有了規範之後,教師們就可以放心地舉“戒尺”了,家長們也有個評判的依據,也能引發學生們的敬畏之心,還教育一片清靜之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