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3句話,壞了寶寶吃飯的好習慣'

不完美媽媽 玩具 小豆芽育兒 2019-09-05
"

中午在餐廳,看到一個奶奶帶著孫女在吃飯。奶奶自顧自地吃著,小女孩也自己拿把勺子,認真地一口一口往嘴裡送。

一起吃飯的朋友看得眼睛都直了:“還真有小孩做到食不言寢不語啊,我家孩子吃飯,那簡直是世界性難題!”

豆芽媽媽多問了幾句,朋友就開始滔滔不絕地大倒苦水。她家孩子要吃頓飯,那可是得全家齊上陣:好言好語地哄勸孩子“吃一口,就吃一口”;她老公拍著桌子訓斥孩子“你到底吃不吃”;獎勵孩子“好好吃完飯就買個棒棒糖”……結果卻總是毫無luan用,還都以孩子大哭收場。

01

“再不吃,就不帶你出去玩!”“現在不好好吃飯,下午別喊餓要吃零食!”

"

中午在餐廳,看到一個奶奶帶著孫女在吃飯。奶奶自顧自地吃著,小女孩也自己拿把勺子,認真地一口一口往嘴裡送。

一起吃飯的朋友看得眼睛都直了:“還真有小孩做到食不言寢不語啊,我家孩子吃飯,那簡直是世界性難題!”

豆芽媽媽多問了幾句,朋友就開始滔滔不絕地大倒苦水。她家孩子要吃頓飯,那可是得全家齊上陣:好言好語地哄勸孩子“吃一口,就吃一口”;她老公拍著桌子訓斥孩子“你到底吃不吃”;獎勵孩子“好好吃完飯就買個棒棒糖”……結果卻總是毫無luan用,還都以孩子大哭收場。

01

“再不吃,就不帶你出去玩!”“現在不好好吃飯,下午別喊餓要吃零食!”

就是這3句話,壞了寶寶吃飯的好習慣

朋友說最怕的就是週末有出行計劃,而孩子還在飯桌上磨蹭。這時候他們一般會用恐嚇的語氣說,如果再不吃,就不出去玩了。

大人口氣凶一點時,孩子就被這些恐嚇震懾住了,倒也開始吃飯了,不過好景並不會維持到一頓飯結束。更多時候恐嚇也震懾不住,非要大人喂,往往大人喂也不好好吃,還在餐椅上蹦來跳去……

其實,這些恐嚇性的話語最大的失敗,主要在於說出這句話之後的行動。

我問朋友,你說不帶孩子出去玩後,真的把他關在家裡了嗎?你說不給孩子吃零食之後,真的就堅持到下一個飯點了嗎?朋友略尷尬地搖了搖頭。

你看,大人嘴上說的懲罰,實際上一個都沒發生。這種前後不一的矛盾行為恰恰證明了大人在說出這句話時不明確、不肯定的態度,孩子自然就不願意接受你給他定的規矩了。因為他知道,你是“說著玩”的。

02

“就你這樣,還想得第一名?”“吃得這麼慢,不是最後一名才怪!”

"

中午在餐廳,看到一個奶奶帶著孫女在吃飯。奶奶自顧自地吃著,小女孩也自己拿把勺子,認真地一口一口往嘴裡送。

一起吃飯的朋友看得眼睛都直了:“還真有小孩做到食不言寢不語啊,我家孩子吃飯,那簡直是世界性難題!”

豆芽媽媽多問了幾句,朋友就開始滔滔不絕地大倒苦水。她家孩子要吃頓飯,那可是得全家齊上陣:好言好語地哄勸孩子“吃一口,就吃一口”;她老公拍著桌子訓斥孩子“你到底吃不吃”;獎勵孩子“好好吃完飯就買個棒棒糖”……結果卻總是毫無luan用,還都以孩子大哭收場。

01

“再不吃,就不帶你出去玩!”“現在不好好吃飯,下午別喊餓要吃零食!”

就是這3句話,壞了寶寶吃飯的好習慣

朋友說最怕的就是週末有出行計劃,而孩子還在飯桌上磨蹭。這時候他們一般會用恐嚇的語氣說,如果再不吃,就不出去玩了。

大人口氣凶一點時,孩子就被這些恐嚇震懾住了,倒也開始吃飯了,不過好景並不會維持到一頓飯結束。更多時候恐嚇也震懾不住,非要大人喂,往往大人喂也不好好吃,還在餐椅上蹦來跳去……

其實,這些恐嚇性的話語最大的失敗,主要在於說出這句話之後的行動。

我問朋友,你說不帶孩子出去玩後,真的把他關在家裡了嗎?你說不給孩子吃零食之後,真的就堅持到下一個飯點了嗎?朋友略尷尬地搖了搖頭。

你看,大人嘴上說的懲罰,實際上一個都沒發生。這種前後不一的矛盾行為恰恰證明了大人在說出這句話時不明確、不肯定的態度,孩子自然就不願意接受你給他定的規矩了。因為他知道,你是“說著玩”的。

02

“就你這樣,還想得第一名?”“吃得這麼慢,不是最後一名才怪!”

就是這3句話,壞了寶寶吃飯的好習慣

沒有孩子一開始就願意當最後一名,所以有時候,朋友的孩子也會在吃飯前信誓旦旦地說今天自己要得第一名。但當大家開吃之後,孩子的各種小動作就來了:一會兒玩玩勺子,一會兒摸摸墊子。大人提醒幾次無果後,就開始用激將法進行“羞辱”了。

但結果並不如意,孩子依舊我行我素。其實對孩子進行“羞辱”,是很糟糕的教育方式。大人原本指望用這種“羞辱性”語言刺激孩子變得更好,但孩子的理解和大人恰恰相反,他們會覺得自己被扣了帽子:你肯定不會得第一名,你今天又是最後一名,你是最糟糕的,你是失敗者。

這些指責可能會讓孩子覺得你是在否定和鄙視他這個人,以至於孩子以後在吃飯這件事上,甚至在其他事情上都有可能變得更加不自信。

而父母經常說這句話,也等於是在提醒孩子:你肯定會最後一名。這樣只會加劇孩子的自卑。

要知道,孩子之所以每次都讓你失望,往往是因為你不相信他能做得更好。

03

“如果乖乖吃飯,那麼就獎勵你一個棒棒糖。”“如果半個小時內吃完,就可以看一集動畫片。”

"

中午在餐廳,看到一個奶奶帶著孫女在吃飯。奶奶自顧自地吃著,小女孩也自己拿把勺子,認真地一口一口往嘴裡送。

一起吃飯的朋友看得眼睛都直了:“還真有小孩做到食不言寢不語啊,我家孩子吃飯,那簡直是世界性難題!”

豆芽媽媽多問了幾句,朋友就開始滔滔不絕地大倒苦水。她家孩子要吃頓飯,那可是得全家齊上陣:好言好語地哄勸孩子“吃一口,就吃一口”;她老公拍著桌子訓斥孩子“你到底吃不吃”;獎勵孩子“好好吃完飯就買個棒棒糖”……結果卻總是毫無luan用,還都以孩子大哭收場。

01

“再不吃,就不帶你出去玩!”“現在不好好吃飯,下午別喊餓要吃零食!”

就是這3句話,壞了寶寶吃飯的好習慣

朋友說最怕的就是週末有出行計劃,而孩子還在飯桌上磨蹭。這時候他們一般會用恐嚇的語氣說,如果再不吃,就不出去玩了。

大人口氣凶一點時,孩子就被這些恐嚇震懾住了,倒也開始吃飯了,不過好景並不會維持到一頓飯結束。更多時候恐嚇也震懾不住,非要大人喂,往往大人喂也不好好吃,還在餐椅上蹦來跳去……

其實,這些恐嚇性的話語最大的失敗,主要在於說出這句話之後的行動。

我問朋友,你說不帶孩子出去玩後,真的把他關在家裡了嗎?你說不給孩子吃零食之後,真的就堅持到下一個飯點了嗎?朋友略尷尬地搖了搖頭。

你看,大人嘴上說的懲罰,實際上一個都沒發生。這種前後不一的矛盾行為恰恰證明了大人在說出這句話時不明確、不肯定的態度,孩子自然就不願意接受你給他定的規矩了。因為他知道,你是“說著玩”的。

02

“就你這樣,還想得第一名?”“吃得這麼慢,不是最後一名才怪!”

就是這3句話,壞了寶寶吃飯的好習慣

沒有孩子一開始就願意當最後一名,所以有時候,朋友的孩子也會在吃飯前信誓旦旦地說今天自己要得第一名。但當大家開吃之後,孩子的各種小動作就來了:一會兒玩玩勺子,一會兒摸摸墊子。大人提醒幾次無果後,就開始用激將法進行“羞辱”了。

但結果並不如意,孩子依舊我行我素。其實對孩子進行“羞辱”,是很糟糕的教育方式。大人原本指望用這種“羞辱性”語言刺激孩子變得更好,但孩子的理解和大人恰恰相反,他們會覺得自己被扣了帽子:你肯定不會得第一名,你今天又是最後一名,你是最糟糕的,你是失敗者。

這些指責可能會讓孩子覺得你是在否定和鄙視他這個人,以至於孩子以後在吃飯這件事上,甚至在其他事情上都有可能變得更加不自信。

而父母經常說這句話,也等於是在提醒孩子:你肯定會最後一名。這樣只會加劇孩子的自卑。

要知道,孩子之所以每次都讓你失望,往往是因為你不相信他能做得更好。

03

“如果乖乖吃飯,那麼就獎勵你一個棒棒糖。”“如果半個小時內吃完,就可以看一集動畫片。”

就是這3句話,壞了寶寶吃飯的好習慣

朋友的父母很喜歡用糖果或看動畫片,激勵孩子吃飯。一開始這招挺管用的,但漸漸就不奏效了。

這套“如果……那麼……”的方法,其實就是用賄賂的方式去獎勵孩子。這可能在短時間內會激勵孩子,為了獲得獎勵而付出努力,但很少會取得長時間的效果。

仔細想想,大人吃飯難道也需要獎勵才能吃完嗎?當然不是的。

吃飯本該是讓孩子自身感到愉悅的行為,一旦他覺得吃飯這件事,是需要得到“回報”的,他就會認為不好好吃飯是應該的。並且他可能還會認為,自己在有獎勵的時候才吃飯,關注點全在“我好好吃飯會得到什麼獎勵”,“今天沒有獎勵我為什麼要好好吃飯”。

很多家長容易陷入過度獎勵的陷阱,覺得孩子表現好就應該誇讚和獎勵。但往往事實會朝越來越糟糕的方向發展,因為過度獎勵剝奪了孩子從生活中獲得的基本滿足感

孩子不肯好好吃飯、挑三揀四、拖拖拉拉,絕對能排到引爆家長怒氣值的前三位。這個時候,訓斥、威脅、引誘好像總是不受自己控制似的脫口而出,但最後效果又是怎樣呢?這次大發脾氣,下次“吃飯大戰”還是繼續上演。

其實又何止是吃飯,早上出門、晚上睡覺、說了一百遍還是收拾不起來的玩具……雖然消耗了很多精力與耐心,但還是對孩子的頑劣束手無策。

"

中午在餐廳,看到一個奶奶帶著孫女在吃飯。奶奶自顧自地吃著,小女孩也自己拿把勺子,認真地一口一口往嘴裡送。

一起吃飯的朋友看得眼睛都直了:“還真有小孩做到食不言寢不語啊,我家孩子吃飯,那簡直是世界性難題!”

豆芽媽媽多問了幾句,朋友就開始滔滔不絕地大倒苦水。她家孩子要吃頓飯,那可是得全家齊上陣:好言好語地哄勸孩子“吃一口,就吃一口”;她老公拍著桌子訓斥孩子“你到底吃不吃”;獎勵孩子“好好吃完飯就買個棒棒糖”……結果卻總是毫無luan用,還都以孩子大哭收場。

01

“再不吃,就不帶你出去玩!”“現在不好好吃飯,下午別喊餓要吃零食!”

就是這3句話,壞了寶寶吃飯的好習慣

朋友說最怕的就是週末有出行計劃,而孩子還在飯桌上磨蹭。這時候他們一般會用恐嚇的語氣說,如果再不吃,就不出去玩了。

大人口氣凶一點時,孩子就被這些恐嚇震懾住了,倒也開始吃飯了,不過好景並不會維持到一頓飯結束。更多時候恐嚇也震懾不住,非要大人喂,往往大人喂也不好好吃,還在餐椅上蹦來跳去……

其實,這些恐嚇性的話語最大的失敗,主要在於說出這句話之後的行動。

我問朋友,你說不帶孩子出去玩後,真的把他關在家裡了嗎?你說不給孩子吃零食之後,真的就堅持到下一個飯點了嗎?朋友略尷尬地搖了搖頭。

你看,大人嘴上說的懲罰,實際上一個都沒發生。這種前後不一的矛盾行為恰恰證明了大人在說出這句話時不明確、不肯定的態度,孩子自然就不願意接受你給他定的規矩了。因為他知道,你是“說著玩”的。

02

“就你這樣,還想得第一名?”“吃得這麼慢,不是最後一名才怪!”

就是這3句話,壞了寶寶吃飯的好習慣

沒有孩子一開始就願意當最後一名,所以有時候,朋友的孩子也會在吃飯前信誓旦旦地說今天自己要得第一名。但當大家開吃之後,孩子的各種小動作就來了:一會兒玩玩勺子,一會兒摸摸墊子。大人提醒幾次無果後,就開始用激將法進行“羞辱”了。

但結果並不如意,孩子依舊我行我素。其實對孩子進行“羞辱”,是很糟糕的教育方式。大人原本指望用這種“羞辱性”語言刺激孩子變得更好,但孩子的理解和大人恰恰相反,他們會覺得自己被扣了帽子:你肯定不會得第一名,你今天又是最後一名,你是最糟糕的,你是失敗者。

這些指責可能會讓孩子覺得你是在否定和鄙視他這個人,以至於孩子以後在吃飯這件事上,甚至在其他事情上都有可能變得更加不自信。

而父母經常說這句話,也等於是在提醒孩子:你肯定會最後一名。這樣只會加劇孩子的自卑。

要知道,孩子之所以每次都讓你失望,往往是因為你不相信他能做得更好。

03

“如果乖乖吃飯,那麼就獎勵你一個棒棒糖。”“如果半個小時內吃完,就可以看一集動畫片。”

就是這3句話,壞了寶寶吃飯的好習慣

朋友的父母很喜歡用糖果或看動畫片,激勵孩子吃飯。一開始這招挺管用的,但漸漸就不奏效了。

這套“如果……那麼……”的方法,其實就是用賄賂的方式去獎勵孩子。這可能在短時間內會激勵孩子,為了獲得獎勵而付出努力,但很少會取得長時間的效果。

仔細想想,大人吃飯難道也需要獎勵才能吃完嗎?當然不是的。

吃飯本該是讓孩子自身感到愉悅的行為,一旦他覺得吃飯這件事,是需要得到“回報”的,他就會認為不好好吃飯是應該的。並且他可能還會認為,自己在有獎勵的時候才吃飯,關注點全在“我好好吃飯會得到什麼獎勵”,“今天沒有獎勵我為什麼要好好吃飯”。

很多家長容易陷入過度獎勵的陷阱,覺得孩子表現好就應該誇讚和獎勵。但往往事實會朝越來越糟糕的方向發展,因為過度獎勵剝奪了孩子從生活中獲得的基本滿足感

孩子不肯好好吃飯、挑三揀四、拖拖拉拉,絕對能排到引爆家長怒氣值的前三位。這個時候,訓斥、威脅、引誘好像總是不受自己控制似的脫口而出,但最後效果又是怎樣呢?這次大發脾氣,下次“吃飯大戰”還是繼續上演。

其實又何止是吃飯,早上出門、晚上睡覺、說了一百遍還是收拾不起來的玩具……雖然消耗了很多精力與耐心,但還是對孩子的頑劣束手無策。

就是這3句話,壞了寶寶吃飯的好習慣

這種時候我們總是覺得,不聽話、任性胡鬧是孩子的天然性格。卻忽略了,其實“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讓他喪失信心的原因,往往就是因為教養方式出了問題,導致孩子失去了信心、缺少了責任感。

下次再遇到孩子吃飯慢、不專心,忍不住要開始訓斥之前。請先好好想一下,除了眼前快冷掉的一碗飯,更重要的,是不是還有快“冷掉”的教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