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外出總哭鬧?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別犯難,只要做好這3點'

不完美媽媽 玩具 服裝 文章 尼莫媽媽日記 2019-09-07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我和閨蜜一起去逛街買東西,正當兩人高高興興走在路上時。突然,在眼前出現了這樣的一幕,一個小男孩坐在一家玩具店門口大聲地哭鬧,不一會還躺在地方翻滾。由於聲音很大,許多路人的目光都朝著小男孩望去。

母親在一旁有點生氣,卻又束手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我們走進詢問母親怎麼回事,原來這個小男孩看中了文具店裡的一個玩具車,但是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母親不答應給他買,孩子就採用哭鬧的方式想要逼迫父母給他買。

但是,母親說到小男孩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子做了,以前也常採用這樣的方式,父母覺得孩子在眾人面前哭鬧不好意思,又拗不過孩子,就答應給他買!導致孩子養成了這樣的壞習慣,一想要什麼東西,就採用又哭又鬧的方式。母親覺得這樣下去對孩子肯定會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這一次堅定自己的態度,不給孩子買玩具。

看到這一幕時,我的腦海中不經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以哭鬧的方式逼迫父母的情況並不少見。為什麼很多父母就加以妥協而不是想通過教育的方式去教導孩子,讓孩子明白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呢?一味地寵溺孩子,只會讓孩子養成這種壞習慣,更加變本加厲才對。

其實,類似的案例時常出現,它是關於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的問題。許多父母覺得出門在外,要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是一件難以處理的事情。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我和閨蜜一起去逛街買東西,正當兩人高高興興走在路上時。突然,在眼前出現了這樣的一幕,一個小男孩坐在一家玩具店門口大聲地哭鬧,不一會還躺在地方翻滾。由於聲音很大,許多路人的目光都朝著小男孩望去。

母親在一旁有點生氣,卻又束手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我們走進詢問母親怎麼回事,原來這個小男孩看中了文具店裡的一個玩具車,但是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母親不答應給他買,孩子就採用哭鬧的方式想要逼迫父母給他買。

但是,母親說到小男孩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子做了,以前也常採用這樣的方式,父母覺得孩子在眾人面前哭鬧不好意思,又拗不過孩子,就答應給他買!導致孩子養成了這樣的壞習慣,一想要什麼東西,就採用又哭又鬧的方式。母親覺得這樣下去對孩子肯定會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這一次堅定自己的態度,不給孩子買玩具。

看到這一幕時,我的腦海中不經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以哭鬧的方式逼迫父母的情況並不少見。為什麼很多父母就加以妥協而不是想通過教育的方式去教導孩子,讓孩子明白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呢?一味地寵溺孩子,只會讓孩子養成這種壞習慣,更加變本加厲才對。

其實,類似的案例時常出現,它是關於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的問題。許多父母覺得出門在外,要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是一件難以處理的事情。

孩子外出總哭鬧?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別犯難,只要做好這3點

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究竟難在何處?

  • 父母既想要教育孩子,又怕傷害到孩子的自尊。

小孩子的心理一般都是想要把好的一面呈現給外人,以此得到稱讚。在外面時,小孩子也總是想要去引起別人對他的關注,所以有些父母覺得在公開場合下教育孩子,可能孩子會覺得很羞愧,進而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創傷。

  • 有一些父母害怕"人前教學"。

孩子"熊"是大家都覺得很正常的,人們關鍵就在於站在一邊的父母是如何去教育孩子的,就因為這樣,許多年輕的父母害怕自己的教育方式會被大家議論,也覺得管教起來麻煩,不敢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乾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是順從孩子任性的意願,想要什麼就給什麼,了。還有一些父母用"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孩子還小,想要什麼就給他吧"的話語敷衍。而沒有對孩子進行實質性的教育,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也會給日後教育孩子帶來更大的麻煩。

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真的有像一些父母所說的那麼難嗎?答案是不。

在公共場合治理熊孩子別犯難,關鍵在於父母要懂得運用技巧,只要做好以下三點,熊孩子變成乖孩子。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我和閨蜜一起去逛街買東西,正當兩人高高興興走在路上時。突然,在眼前出現了這樣的一幕,一個小男孩坐在一家玩具店門口大聲地哭鬧,不一會還躺在地方翻滾。由於聲音很大,許多路人的目光都朝著小男孩望去。

母親在一旁有點生氣,卻又束手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我們走進詢問母親怎麼回事,原來這個小男孩看中了文具店裡的一個玩具車,但是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母親不答應給他買,孩子就採用哭鬧的方式想要逼迫父母給他買。

但是,母親說到小男孩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子做了,以前也常採用這樣的方式,父母覺得孩子在眾人面前哭鬧不好意思,又拗不過孩子,就答應給他買!導致孩子養成了這樣的壞習慣,一想要什麼東西,就採用又哭又鬧的方式。母親覺得這樣下去對孩子肯定會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這一次堅定自己的態度,不給孩子買玩具。

看到這一幕時,我的腦海中不經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以哭鬧的方式逼迫父母的情況並不少見。為什麼很多父母就加以妥協而不是想通過教育的方式去教導孩子,讓孩子明白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呢?一味地寵溺孩子,只會讓孩子養成這種壞習慣,更加變本加厲才對。

其實,類似的案例時常出現,它是關於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的問題。許多父母覺得出門在外,要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是一件難以處理的事情。

孩子外出總哭鬧?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別犯難,只要做好這3點

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究竟難在何處?

  • 父母既想要教育孩子,又怕傷害到孩子的自尊。

小孩子的心理一般都是想要把好的一面呈現給外人,以此得到稱讚。在外面時,小孩子也總是想要去引起別人對他的關注,所以有些父母覺得在公開場合下教育孩子,可能孩子會覺得很羞愧,進而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創傷。

  • 有一些父母害怕"人前教學"。

孩子"熊"是大家都覺得很正常的,人們關鍵就在於站在一邊的父母是如何去教育孩子的,就因為這樣,許多年輕的父母害怕自己的教育方式會被大家議論,也覺得管教起來麻煩,不敢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乾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是順從孩子任性的意願,想要什麼就給什麼,了。還有一些父母用"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孩子還小,想要什麼就給他吧"的話語敷衍。而沒有對孩子進行實質性的教育,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也會給日後教育孩子帶來更大的麻煩。

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真的有像一些父母所說的那麼難嗎?答案是不。

在公共場合治理熊孩子別犯難,關鍵在於父母要懂得運用技巧,只要做好以下三點,熊孩子變成乖孩子。

孩子外出總哭鬧?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別犯難,只要做好這3點

公共場合治"熊"孩子的三個妙招

  • 凡事要提前立規矩。

由於熊孩子外出是總是愛哭鬧,導致父母有時候在要不要帶孩子出門這個問題是感到很苦惱。帶孩子出門又怕孩子哭鬧,在公共場合有時會讓父母感到很尷尬,又無可奈何。不帶孩子出門,孩子整天待在家裡也對孩子的成長不好,不去呼吸外面的空氣,對孩子的性格養成也不利。

父母經常有這個顧慮,不妨採取出門前先和孩子約法三章的方法。

先給孩子打好預防針,和孩子頂下規定,並告知孩子如果違反了規定就要自己承擔相應的後果。

比如出門前先跟孩子說今天去商場,商場有好多東西,但是我們今天只買衣服,其他的東西都不買哦。父母提前和孩子說好,孩子就會自覺把這個規定內化在心裡,就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孩子要求買這個買那個的情況。

《孟子》中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指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有規矩、規則,否則就無法成功。許多時候,孩子在外愛哭鬧,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多是因為家庭內部缺少明確的規矩與原則,導致孩子做什麼事總是依著自己的性格,做事不考慮後果。

可見,規矩對一個人的成長,對一件事的成敗至關重要。父母要多與孩子立下規矩,而學齡前正是孩子規則意識的建立期,想要讓孩子在外表現好,規矩不可或缺。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我和閨蜜一起去逛街買東西,正當兩人高高興興走在路上時。突然,在眼前出現了這樣的一幕,一個小男孩坐在一家玩具店門口大聲地哭鬧,不一會還躺在地方翻滾。由於聲音很大,許多路人的目光都朝著小男孩望去。

母親在一旁有點生氣,卻又束手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我們走進詢問母親怎麼回事,原來這個小男孩看中了文具店裡的一個玩具車,但是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母親不答應給他買,孩子就採用哭鬧的方式想要逼迫父母給他買。

但是,母親說到小男孩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子做了,以前也常採用這樣的方式,父母覺得孩子在眾人面前哭鬧不好意思,又拗不過孩子,就答應給他買!導致孩子養成了這樣的壞習慣,一想要什麼東西,就採用又哭又鬧的方式。母親覺得這樣下去對孩子肯定會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這一次堅定自己的態度,不給孩子買玩具。

看到這一幕時,我的腦海中不經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以哭鬧的方式逼迫父母的情況並不少見。為什麼很多父母就加以妥協而不是想通過教育的方式去教導孩子,讓孩子明白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呢?一味地寵溺孩子,只會讓孩子養成這種壞習慣,更加變本加厲才對。

其實,類似的案例時常出現,它是關於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的問題。許多父母覺得出門在外,要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是一件難以處理的事情。

孩子外出總哭鬧?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別犯難,只要做好這3點

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究竟難在何處?

  • 父母既想要教育孩子,又怕傷害到孩子的自尊。

小孩子的心理一般都是想要把好的一面呈現給外人,以此得到稱讚。在外面時,小孩子也總是想要去引起別人對他的關注,所以有些父母覺得在公開場合下教育孩子,可能孩子會覺得很羞愧,進而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創傷。

  • 有一些父母害怕"人前教學"。

孩子"熊"是大家都覺得很正常的,人們關鍵就在於站在一邊的父母是如何去教育孩子的,就因為這樣,許多年輕的父母害怕自己的教育方式會被大家議論,也覺得管教起來麻煩,不敢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乾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是順從孩子任性的意願,想要什麼就給什麼,了。還有一些父母用"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孩子還小,想要什麼就給他吧"的話語敷衍。而沒有對孩子進行實質性的教育,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也會給日後教育孩子帶來更大的麻煩。

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真的有像一些父母所說的那麼難嗎?答案是不。

在公共場合治理熊孩子別犯難,關鍵在於父母要懂得運用技巧,只要做好以下三點,熊孩子變成乖孩子。

孩子外出總哭鬧?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別犯難,只要做好這3點

公共場合治"熊"孩子的三個妙招

  • 凡事要提前立規矩。

由於熊孩子外出是總是愛哭鬧,導致父母有時候在要不要帶孩子出門這個問題是感到很苦惱。帶孩子出門又怕孩子哭鬧,在公共場合有時會讓父母感到很尷尬,又無可奈何。不帶孩子出門,孩子整天待在家裡也對孩子的成長不好,不去呼吸外面的空氣,對孩子的性格養成也不利。

父母經常有這個顧慮,不妨採取出門前先和孩子約法三章的方法。

先給孩子打好預防針,和孩子頂下規定,並告知孩子如果違反了規定就要自己承擔相應的後果。

比如出門前先跟孩子說今天去商場,商場有好多東西,但是我們今天只買衣服,其他的東西都不買哦。父母提前和孩子說好,孩子就會自覺把這個規定內化在心裡,就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孩子要求買這個買那個的情況。

《孟子》中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指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有規矩、規則,否則就無法成功。許多時候,孩子在外愛哭鬧,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多是因為家庭內部缺少明確的規矩與原則,導致孩子做什麼事總是依著自己的性格,做事不考慮後果。

可見,規矩對一個人的成長,對一件事的成敗至關重要。父母要多與孩子立下規矩,而學齡前正是孩子規則意識的建立期,想要讓孩子在外表現好,規矩不可或缺。

孩子外出總哭鬧?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別犯難,只要做好這3點

  • 適當忽略孩子。

公共場合孩子哭鬧不止,家長要明白孩子內心的情緒,但也不能因為覺得沒有面子就滿足孩子。

美國有一位父親對於孩子哭鬧的做法是這樣的,一天和女兒有說有笑正在人行道走著,突然因為一句話不合,原本乖巧的女兒突然怒氣沖天,跺腳叫嚷。

這位父親從容地離開女兒,站在不遠處的欄杆旁,冷靜耐心的姿勢。等女兒情緒好一點後,他才走過去心平氣和地和女兒談論剛剛的問題,並且教導女兒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吵鬧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因此,女兒也明白了父親所表達的東西,一場吵鬧也就迎刃而解。

可見,在孩子情緒好一點時,與孩子平靜的交談比制止孩子更加有效,所以,在公共場合教育"熊孩子",父母不妨可以採取適度忽略的方法。

適度忽略不同於完全忽略,當看見孩子的哭聲低一點或不那麼愛鬧時,父母可以走過去孩子身邊,蹲下身來問問孩子:你現在是不是感覺好一點?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心理研究表明,適度的忽略和適度的關注相結合,往往能有得到較好的效果。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我和閨蜜一起去逛街買東西,正當兩人高高興興走在路上時。突然,在眼前出現了這樣的一幕,一個小男孩坐在一家玩具店門口大聲地哭鬧,不一會還躺在地方翻滾。由於聲音很大,許多路人的目光都朝著小男孩望去。

母親在一旁有點生氣,卻又束手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我們走進詢問母親怎麼回事,原來這個小男孩看中了文具店裡的一個玩具車,但是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母親不答應給他買,孩子就採用哭鬧的方式想要逼迫父母給他買。

但是,母親說到小男孩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子做了,以前也常採用這樣的方式,父母覺得孩子在眾人面前哭鬧不好意思,又拗不過孩子,就答應給他買!導致孩子養成了這樣的壞習慣,一想要什麼東西,就採用又哭又鬧的方式。母親覺得這樣下去對孩子肯定會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這一次堅定自己的態度,不給孩子買玩具。

看到這一幕時,我的腦海中不經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以哭鬧的方式逼迫父母的情況並不少見。為什麼很多父母就加以妥協而不是想通過教育的方式去教導孩子,讓孩子明白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呢?一味地寵溺孩子,只會讓孩子養成這種壞習慣,更加變本加厲才對。

其實,類似的案例時常出現,它是關於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的問題。許多父母覺得出門在外,要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是一件難以處理的事情。

孩子外出總哭鬧?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別犯難,只要做好這3點

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究竟難在何處?

  • 父母既想要教育孩子,又怕傷害到孩子的自尊。

小孩子的心理一般都是想要把好的一面呈現給外人,以此得到稱讚。在外面時,小孩子也總是想要去引起別人對他的關注,所以有些父母覺得在公開場合下教育孩子,可能孩子會覺得很羞愧,進而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創傷。

  • 有一些父母害怕"人前教學"。

孩子"熊"是大家都覺得很正常的,人們關鍵就在於站在一邊的父母是如何去教育孩子的,就因為這樣,許多年輕的父母害怕自己的教育方式會被大家議論,也覺得管教起來麻煩,不敢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乾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是順從孩子任性的意願,想要什麼就給什麼,了。還有一些父母用"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孩子還小,想要什麼就給他吧"的話語敷衍。而沒有對孩子進行實質性的教育,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也會給日後教育孩子帶來更大的麻煩。

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真的有像一些父母所說的那麼難嗎?答案是不。

在公共場合治理熊孩子別犯難,關鍵在於父母要懂得運用技巧,只要做好以下三點,熊孩子變成乖孩子。

孩子外出總哭鬧?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別犯難,只要做好這3點

公共場合治"熊"孩子的三個妙招

  • 凡事要提前立規矩。

由於熊孩子外出是總是愛哭鬧,導致父母有時候在要不要帶孩子出門這個問題是感到很苦惱。帶孩子出門又怕孩子哭鬧,在公共場合有時會讓父母感到很尷尬,又無可奈何。不帶孩子出門,孩子整天待在家裡也對孩子的成長不好,不去呼吸外面的空氣,對孩子的性格養成也不利。

父母經常有這個顧慮,不妨採取出門前先和孩子約法三章的方法。

先給孩子打好預防針,和孩子頂下規定,並告知孩子如果違反了規定就要自己承擔相應的後果。

比如出門前先跟孩子說今天去商場,商場有好多東西,但是我們今天只買衣服,其他的東西都不買哦。父母提前和孩子說好,孩子就會自覺把這個規定內化在心裡,就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孩子要求買這個買那個的情況。

《孟子》中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指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有規矩、規則,否則就無法成功。許多時候,孩子在外愛哭鬧,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多是因為家庭內部缺少明確的規矩與原則,導致孩子做什麼事總是依著自己的性格,做事不考慮後果。

可見,規矩對一個人的成長,對一件事的成敗至關重要。父母要多與孩子立下規矩,而學齡前正是孩子規則意識的建立期,想要讓孩子在外表現好,規矩不可或缺。

孩子外出總哭鬧?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別犯難,只要做好這3點

  • 適當忽略孩子。

公共場合孩子哭鬧不止,家長要明白孩子內心的情緒,但也不能因為覺得沒有面子就滿足孩子。

美國有一位父親對於孩子哭鬧的做法是這樣的,一天和女兒有說有笑正在人行道走著,突然因為一句話不合,原本乖巧的女兒突然怒氣沖天,跺腳叫嚷。

這位父親從容地離開女兒,站在不遠處的欄杆旁,冷靜耐心的姿勢。等女兒情緒好一點後,他才走過去心平氣和地和女兒談論剛剛的問題,並且教導女兒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吵鬧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因此,女兒也明白了父親所表達的東西,一場吵鬧也就迎刃而解。

可見,在孩子情緒好一點時,與孩子平靜的交談比制止孩子更加有效,所以,在公共場合教育"熊孩子",父母不妨可以採取適度忽略的方法。

適度忽略不同於完全忽略,當看見孩子的哭聲低一點或不那麼愛鬧時,父母可以走過去孩子身邊,蹲下身來問問孩子:你現在是不是感覺好一點?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心理研究表明,適度的忽略和適度的關注相結合,往往能有得到較好的效果。

孩子外出總哭鬧?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別犯難,只要做好這3點

  • 父母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古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每天和孩子朝夕相處,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小孩子也有愛模仿這個天性,而父母也通常成了他們模仿的對象。我們常常說孩子愛鬧,其實與父母平時的行為和教導息息相關。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踢貓效應",這個效應講的是,比如有些爸爸,在工作中被領導訓了一頓,心情不好。回來之後看到孩子表現不好,就衝著孩子發洩,把孩子訓斥一通,這個時候孩子無處發洩,就衝著貓踢一腳,這就是一種情緒的傳遞。家長不能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還把情緒傳遞給孩子,這樣也會導致孩子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養成任性的性格。

可見,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多麼重要,父母在日常生活裡多和孩子講道理,巧妙利用周圍的環境教育孩子,讓他明白吵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並教導孩子要多加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帶著情緒去教育,更不要採用打罵的方式,要儘量保持音量適中,語氣正常,心平氣和,但是要保持堅決的態度。

無論如何,公共場合教育孩子都是不可錯過的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機會,當家長們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遇到挑戰時,把挑戰看作學習的好機會,嘗試使用正面管教方法,積極面對挑戰,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成長。為了避免熊孩子的出現,父母一定要多從自身做起,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俗語說"自家孩子自家養",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幼兒階段的教育對孩子一生影響重大,學齡前孩子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父母幫助他們認識行為的好壞對錯,需要家長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兩天,我和閨蜜一起去逛街買東西,正當兩人高高興興走在路上時。突然,在眼前出現了這樣的一幕,一個小男孩坐在一家玩具店門口大聲地哭鬧,不一會還躺在地方翻滾。由於聲音很大,許多路人的目光都朝著小男孩望去。

母親在一旁有點生氣,卻又束手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我們走進詢問母親怎麼回事,原來這個小男孩看中了文具店裡的一個玩具車,但是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了,母親不答應給他買,孩子就採用哭鬧的方式想要逼迫父母給他買。

但是,母親說到小男孩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子做了,以前也常採用這樣的方式,父母覺得孩子在眾人面前哭鬧不好意思,又拗不過孩子,就答應給他買!導致孩子養成了這樣的壞習慣,一想要什麼東西,就採用又哭又鬧的方式。母親覺得這樣下去對孩子肯定會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這一次堅定自己的態度,不給孩子買玩具。

看到這一幕時,我的腦海中不經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以哭鬧的方式逼迫父母的情況並不少見。為什麼很多父母就加以妥協而不是想通過教育的方式去教導孩子,讓孩子明白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呢?一味地寵溺孩子,只會讓孩子養成這種壞習慣,更加變本加厲才對。

其實,類似的案例時常出現,它是關於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的問題。許多父母覺得出門在外,要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是一件難以處理的事情。

孩子外出總哭鬧?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別犯難,只要做好這3點

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究竟難在何處?

  • 父母既想要教育孩子,又怕傷害到孩子的自尊。

小孩子的心理一般都是想要把好的一面呈現給外人,以此得到稱讚。在外面時,小孩子也總是想要去引起別人對他的關注,所以有些父母覺得在公開場合下教育孩子,可能孩子會覺得很羞愧,進而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創傷。

  • 有一些父母害怕"人前教學"。

孩子"熊"是大家都覺得很正常的,人們關鍵就在於站在一邊的父母是如何去教育孩子的,就因為這樣,許多年輕的父母害怕自己的教育方式會被大家議論,也覺得管教起來麻煩,不敢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乾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此是順從孩子任性的意願,想要什麼就給什麼,了。還有一些父母用"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孩子還小,想要什麼就給他吧"的話語敷衍。而沒有對孩子進行實質性的教育,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也會給日後教育孩子帶來更大的麻煩。

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真的有像一些父母所說的那麼難嗎?答案是不。

在公共場合治理熊孩子別犯難,關鍵在於父母要懂得運用技巧,只要做好以下三點,熊孩子變成乖孩子。

孩子外出總哭鬧?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別犯難,只要做好這3點

公共場合治"熊"孩子的三個妙招

  • 凡事要提前立規矩。

由於熊孩子外出是總是愛哭鬧,導致父母有時候在要不要帶孩子出門這個問題是感到很苦惱。帶孩子出門又怕孩子哭鬧,在公共場合有時會讓父母感到很尷尬,又無可奈何。不帶孩子出門,孩子整天待在家裡也對孩子的成長不好,不去呼吸外面的空氣,對孩子的性格養成也不利。

父母經常有這個顧慮,不妨採取出門前先和孩子約法三章的方法。

先給孩子打好預防針,和孩子頂下規定,並告知孩子如果違反了規定就要自己承擔相應的後果。

比如出門前先跟孩子說今天去商場,商場有好多東西,但是我們今天只買衣服,其他的東西都不買哦。父母提前和孩子說好,孩子就會自覺把這個規定內化在心裡,就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孩子要求買這個買那個的情況。

《孟子》中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指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有規矩、規則,否則就無法成功。許多時候,孩子在外愛哭鬧,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多是因為家庭內部缺少明確的規矩與原則,導致孩子做什麼事總是依著自己的性格,做事不考慮後果。

可見,規矩對一個人的成長,對一件事的成敗至關重要。父母要多與孩子立下規矩,而學齡前正是孩子規則意識的建立期,想要讓孩子在外表現好,規矩不可或缺。

孩子外出總哭鬧?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別犯難,只要做好這3點

  • 適當忽略孩子。

公共場合孩子哭鬧不止,家長要明白孩子內心的情緒,但也不能因為覺得沒有面子就滿足孩子。

美國有一位父親對於孩子哭鬧的做法是這樣的,一天和女兒有說有笑正在人行道走著,突然因為一句話不合,原本乖巧的女兒突然怒氣沖天,跺腳叫嚷。

這位父親從容地離開女兒,站在不遠處的欄杆旁,冷靜耐心的姿勢。等女兒情緒好一點後,他才走過去心平氣和地和女兒談論剛剛的問題,並且教導女兒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吵鬧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因此,女兒也明白了父親所表達的東西,一場吵鬧也就迎刃而解。

可見,在孩子情緒好一點時,與孩子平靜的交談比制止孩子更加有效,所以,在公共場合教育"熊孩子",父母不妨可以採取適度忽略的方法。

適度忽略不同於完全忽略,當看見孩子的哭聲低一點或不那麼愛鬧時,父母可以走過去孩子身邊,蹲下身來問問孩子:你現在是不是感覺好一點?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心理研究表明,適度的忽略和適度的關注相結合,往往能有得到較好的效果。

孩子外出總哭鬧?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別犯難,只要做好這3點

  • 父母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古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每天和孩子朝夕相處,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小孩子也有愛模仿這個天性,而父母也通常成了他們模仿的對象。我們常常說孩子愛鬧,其實與父母平時的行為和教導息息相關。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踢貓效應",這個效應講的是,比如有些爸爸,在工作中被領導訓了一頓,心情不好。回來之後看到孩子表現不好,就衝著孩子發洩,把孩子訓斥一通,這個時候孩子無處發洩,就衝著貓踢一腳,這就是一種情緒的傳遞。家長不能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還把情緒傳遞給孩子,這樣也會導致孩子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養成任性的性格。

可見,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多麼重要,父母在日常生活裡多和孩子講道理,巧妙利用周圍的環境教育孩子,讓他明白吵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並教導孩子要多加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帶著情緒去教育,更不要採用打罵的方式,要儘量保持音量適中,語氣正常,心平氣和,但是要保持堅決的態度。

無論如何,公共場合教育孩子都是不可錯過的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機會,當家長們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遇到挑戰時,把挑戰看作學習的好機會,嘗試使用正面管教方法,積極面對挑戰,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成長。為了避免熊孩子的出現,父母一定要多從自身做起,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俗語說"自家孩子自家養",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幼兒階段的教育對孩子一生影響重大,學齡前孩子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父母幫助他們認識行為的好壞對錯,需要家長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孩子外出總哭鬧?公開場合教育“熊孩子”別犯難,只要做好這3點

我是尼莫媽媽日記,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