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錯再錯”,不一定是故意不改,可能是不願意再討好大人了'

不完美媽媽 蔬菜 文章 快樂奶爸育兒 2019-09-02
"

文|快樂奶爸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孩子都是在不斷犯錯中學習、成長的,教育專家認為,可以允許孩子犯錯,但是家長需要正確引導他們知錯能改並且不再重蹈覆轍。

可是,有些家長髮現,孩子總是“一錯再錯”,甚至對此忍無可忍、暴跳如雷,其實,有些時候孩子犯的錯中也有大人的責任。

小橙剛剛五歲,正是學會調皮搗蛋的時候,也是最需要父母關心和關注的年齡。可是最近小橙的爸媽發現,孩子總是發脾氣。

吃晚飯的時候,爸媽都在聊天,偶爾低頭看一眼手機微信,雖然給小橙做了營養均衡又精緻的飯菜,可他就是不能好好吃飯,小餐盤裡擺放有序的蔬菜、蝦和米飯,被小橙弄成了“蓋澆飯”。

這還不算最糟的,明明可以用勺子吃,他卻偏偏拿起筷子將菜夾起來又掉在地上。

爸媽起初並沒有發脾氣,只是收拾了“殘局”之後,重新教他用勺子吃飯,並且告訴小橙要當心,不要浪費糧食。

可是第二天吃飯的時候,彷彿劇情發生了回放,爸媽給小橙做好飯菜之後,又開始邊吃飯邊聊天邊看手機,此時,小橙又一次將飯菜掉在了地上,並且險些打翻了可愛的餐盤。

爸媽這次有些生氣了,邊擦地邊教訓小橙“昨天不是已經告訴過你不可以這樣嗎?為什麼今天還這樣呢?為什麼總犯同樣的錯誤呢?”

小橙聽到爸媽這樣說,委屈的大哭起來。父母見狀更覺得孩子有些嬌慣壞了,於是又將小橙帶到沙發上進行“訓話”。

父母自認為從來不驕縱孩子,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堅強懂事的長大,沒想到孩子竟然會連續犯下這種“淘氣”的錯誤,並且養成了哭鬧的壞習慣。​

"

文|快樂奶爸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孩子都是在不斷犯錯中學習、成長的,教育專家認為,可以允許孩子犯錯,但是家長需要正確引導他們知錯能改並且不再重蹈覆轍。

可是,有些家長髮現,孩子總是“一錯再錯”,甚至對此忍無可忍、暴跳如雷,其實,有些時候孩子犯的錯中也有大人的責任。

小橙剛剛五歲,正是學會調皮搗蛋的時候,也是最需要父母關心和關注的年齡。可是最近小橙的爸媽發現,孩子總是發脾氣。

吃晚飯的時候,爸媽都在聊天,偶爾低頭看一眼手機微信,雖然給小橙做了營養均衡又精緻的飯菜,可他就是不能好好吃飯,小餐盤裡擺放有序的蔬菜、蝦和米飯,被小橙弄成了“蓋澆飯”。

這還不算最糟的,明明可以用勺子吃,他卻偏偏拿起筷子將菜夾起來又掉在地上。

爸媽起初並沒有發脾氣,只是收拾了“殘局”之後,重新教他用勺子吃飯,並且告訴小橙要當心,不要浪費糧食。

可是第二天吃飯的時候,彷彿劇情發生了回放,爸媽給小橙做好飯菜之後,又開始邊吃飯邊聊天邊看手機,此時,小橙又一次將飯菜掉在了地上,並且險些打翻了可愛的餐盤。

爸媽這次有些生氣了,邊擦地邊教訓小橙“昨天不是已經告訴過你不可以這樣嗎?為什麼今天還這樣呢?為什麼總犯同樣的錯誤呢?”

小橙聽到爸媽這樣說,委屈的大哭起來。父母見狀更覺得孩子有些嬌慣壞了,於是又將小橙帶到沙發上進行“訓話”。

父母自認為從來不驕縱孩子,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堅強懂事的長大,沒想到孩子竟然會連續犯下這種“淘氣”的錯誤,並且養成了哭鬧的壞習慣。​

孩子“一錯再錯”,不一定是故意不改,可能是不願意再討好大人了

​其實很多孩子都像小橙一樣,總是重複同一個錯誤,並且因此被父母批評。也常有爺爺奶奶替孩子求情,說這是孩子太小,經常犯錯也是難免的,等到孩子長大一些就會改掉了。

事實真的如此嗎?

家長在憤怒於孩子重複犯錯的同時,也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在管教的過程中也犯錯了。

孩子“屢教不改”的背後,是家長的錯誤暗示

家長常常吐槽自己孩子的小腦袋裡裝著“十萬個為什麼”,總是問了一個問題還有另外一個在等著,一不小心有重複回到同一個問題,這種“磨牙”式的聊天極大考驗著家長的忍耐力。

即便明確告知孩子不可以再問同樣的問題,幾分鐘後,孩子又會找到爸媽刨根問底。

家長有沒有發現,當自己陪孩子做遊戲或者看書的時候,孩子是很少犯錯的,也就是說,當家長忙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孩子才更容易犯錯。

這是因為,孩子發現,當自己犯錯的時候,媽媽或者爸爸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哪怕是發脾氣的那一種,他們也是開心的。

"

文|快樂奶爸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孩子都是在不斷犯錯中學習、成長的,教育專家認為,可以允許孩子犯錯,但是家長需要正確引導他們知錯能改並且不再重蹈覆轍。

可是,有些家長髮現,孩子總是“一錯再錯”,甚至對此忍無可忍、暴跳如雷,其實,有些時候孩子犯的錯中也有大人的責任。

小橙剛剛五歲,正是學會調皮搗蛋的時候,也是最需要父母關心和關注的年齡。可是最近小橙的爸媽發現,孩子總是發脾氣。

吃晚飯的時候,爸媽都在聊天,偶爾低頭看一眼手機微信,雖然給小橙做了營養均衡又精緻的飯菜,可他就是不能好好吃飯,小餐盤裡擺放有序的蔬菜、蝦和米飯,被小橙弄成了“蓋澆飯”。

這還不算最糟的,明明可以用勺子吃,他卻偏偏拿起筷子將菜夾起來又掉在地上。

爸媽起初並沒有發脾氣,只是收拾了“殘局”之後,重新教他用勺子吃飯,並且告訴小橙要當心,不要浪費糧食。

可是第二天吃飯的時候,彷彿劇情發生了回放,爸媽給小橙做好飯菜之後,又開始邊吃飯邊聊天邊看手機,此時,小橙又一次將飯菜掉在了地上,並且險些打翻了可愛的餐盤。

爸媽這次有些生氣了,邊擦地邊教訓小橙“昨天不是已經告訴過你不可以這樣嗎?為什麼今天還這樣呢?為什麼總犯同樣的錯誤呢?”

小橙聽到爸媽這樣說,委屈的大哭起來。父母見狀更覺得孩子有些嬌慣壞了,於是又將小橙帶到沙發上進行“訓話”。

父母自認為從來不驕縱孩子,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堅強懂事的長大,沒想到孩子竟然會連續犯下這種“淘氣”的錯誤,並且養成了哭鬧的壞習慣。​

孩子“一錯再錯”,不一定是故意不改,可能是不願意再討好大人了

​其實很多孩子都像小橙一樣,總是重複同一個錯誤,並且因此被父母批評。也常有爺爺奶奶替孩子求情,說這是孩子太小,經常犯錯也是難免的,等到孩子長大一些就會改掉了。

事實真的如此嗎?

家長在憤怒於孩子重複犯錯的同時,也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在管教的過程中也犯錯了。

孩子“屢教不改”的背後,是家長的錯誤暗示

家長常常吐槽自己孩子的小腦袋裡裝著“十萬個為什麼”,總是問了一個問題還有另外一個在等著,一不小心有重複回到同一個問題,這種“磨牙”式的聊天極大考驗著家長的忍耐力。

即便明確告知孩子不可以再問同樣的問題,幾分鐘後,孩子又會找到爸媽刨根問底。

家長有沒有發現,當自己陪孩子做遊戲或者看書的時候,孩子是很少犯錯的,也就是說,當家長忙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孩子才更容易犯錯。

這是因為,孩子發現,當自己犯錯的時候,媽媽或者爸爸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哪怕是發脾氣的那一種,他們也是開心的。

孩子“一錯再錯”,不一定是故意不改,可能是不願意再討好大人了

所以,孩子“屢教不改”的原因可能是家長給了他們錯誤暗示:你犯錯,我便給你關注;你聽話,我們便各不相擾。

孩子需要家長的關注和關心,這不是他們的矯情,而是本性使然。

如果用犯錯能換來父母關注的目光,那麼他們會冒著被懲罰、被訓斥的風險,也要為錯誤按下“回放鍵”。

家長的“你再XXX,我就不喜歡你了”讓孩子自我否定,然後自我討喜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會說“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

當孩子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停止哭鬧,並且略帶委屈和害怕的表情看著家長的眼睛。

可憐的模樣想想就讓人心疼,可是當家長看到這一句話的作用勝過很多大道理的時候,家長會認為自己得到了一件法寶來“鎮”住孩子的淘氣。

殊不知,這句話在孩子內心深處蕩起了層層漣漪,他們表面看起來的聽話、順從其實是害怕焦慮的體現。

如果自己再這樣,就得不到家長的喜歡和愛了,這對於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來說是非常沉痛的打擊,他們會偏差的理解為,家長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自己滿足了條件,才能獲得那份關心、愛護。

如果這種心理長期發展下去,會讓孩子慢慢學會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他們不敢完全表現自我,生怕犯下錯誤,失去了父母的護佑。

"

文|快樂奶爸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孩子都是在不斷犯錯中學習、成長的,教育專家認為,可以允許孩子犯錯,但是家長需要正確引導他們知錯能改並且不再重蹈覆轍。

可是,有些家長髮現,孩子總是“一錯再錯”,甚至對此忍無可忍、暴跳如雷,其實,有些時候孩子犯的錯中也有大人的責任。

小橙剛剛五歲,正是學會調皮搗蛋的時候,也是最需要父母關心和關注的年齡。可是最近小橙的爸媽發現,孩子總是發脾氣。

吃晚飯的時候,爸媽都在聊天,偶爾低頭看一眼手機微信,雖然給小橙做了營養均衡又精緻的飯菜,可他就是不能好好吃飯,小餐盤裡擺放有序的蔬菜、蝦和米飯,被小橙弄成了“蓋澆飯”。

這還不算最糟的,明明可以用勺子吃,他卻偏偏拿起筷子將菜夾起來又掉在地上。

爸媽起初並沒有發脾氣,只是收拾了“殘局”之後,重新教他用勺子吃飯,並且告訴小橙要當心,不要浪費糧食。

可是第二天吃飯的時候,彷彿劇情發生了回放,爸媽給小橙做好飯菜之後,又開始邊吃飯邊聊天邊看手機,此時,小橙又一次將飯菜掉在了地上,並且險些打翻了可愛的餐盤。

爸媽這次有些生氣了,邊擦地邊教訓小橙“昨天不是已經告訴過你不可以這樣嗎?為什麼今天還這樣呢?為什麼總犯同樣的錯誤呢?”

小橙聽到爸媽這樣說,委屈的大哭起來。父母見狀更覺得孩子有些嬌慣壞了,於是又將小橙帶到沙發上進行“訓話”。

父母自認為從來不驕縱孩子,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堅強懂事的長大,沒想到孩子竟然會連續犯下這種“淘氣”的錯誤,並且養成了哭鬧的壞習慣。​

孩子“一錯再錯”,不一定是故意不改,可能是不願意再討好大人了

​其實很多孩子都像小橙一樣,總是重複同一個錯誤,並且因此被父母批評。也常有爺爺奶奶替孩子求情,說這是孩子太小,經常犯錯也是難免的,等到孩子長大一些就會改掉了。

事實真的如此嗎?

家長在憤怒於孩子重複犯錯的同時,也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在管教的過程中也犯錯了。

孩子“屢教不改”的背後,是家長的錯誤暗示

家長常常吐槽自己孩子的小腦袋裡裝著“十萬個為什麼”,總是問了一個問題還有另外一個在等著,一不小心有重複回到同一個問題,這種“磨牙”式的聊天極大考驗著家長的忍耐力。

即便明確告知孩子不可以再問同樣的問題,幾分鐘後,孩子又會找到爸媽刨根問底。

家長有沒有發現,當自己陪孩子做遊戲或者看書的時候,孩子是很少犯錯的,也就是說,當家長忙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孩子才更容易犯錯。

這是因為,孩子發現,當自己犯錯的時候,媽媽或者爸爸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哪怕是發脾氣的那一種,他們也是開心的。

孩子“一錯再錯”,不一定是故意不改,可能是不願意再討好大人了

所以,孩子“屢教不改”的原因可能是家長給了他們錯誤暗示:你犯錯,我便給你關注;你聽話,我們便各不相擾。

孩子需要家長的關注和關心,這不是他們的矯情,而是本性使然。

如果用犯錯能換來父母關注的目光,那麼他們會冒著被懲罰、被訓斥的風險,也要為錯誤按下“回放鍵”。

家長的“你再XXX,我就不喜歡你了”讓孩子自我否定,然後自我討喜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會說“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

當孩子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停止哭鬧,並且略帶委屈和害怕的表情看著家長的眼睛。

可憐的模樣想想就讓人心疼,可是當家長看到這一句話的作用勝過很多大道理的時候,家長會認為自己得到了一件法寶來“鎮”住孩子的淘氣。

殊不知,這句話在孩子內心深處蕩起了層層漣漪,他們表面看起來的聽話、順從其實是害怕焦慮的體現。

如果自己再這樣,就得不到家長的喜歡和愛了,這對於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來說是非常沉痛的打擊,他們會偏差的理解為,家長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自己滿足了條件,才能獲得那份關心、愛護。

如果這種心理長期發展下去,會讓孩子慢慢學會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他們不敢完全表現自我,生怕犯下錯誤,失去了父母的護佑。

孩子“一錯再錯”,不一定是故意不改,可能是不願意再討好大人了

想要孩子不犯舊錯,家長要讓孩子真正認識瞭解“錯誤”

如何才能讓孩子“長記性”,這的確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

不過,父母不要盲目制止孩子犯錯,先幫助孩子瞭解認識錯誤的本質,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關鍵。

前文講到小橙總是重複在吃飯的時候“惹禍”,其實他只是想加入爸媽的視線中,希望在吃飯的時候爸媽的目光能夠看著自己,讓自己成為晚餐時光的一部分。

可是爸媽並沒有真正理解孩子的用意,反而一再批評他犯錯。

此時,父母應該反省自己的行為,加以改正。同時,還要向小橙講清楚他犯的錯誤究竟是什麼,不是不聽爸媽的話,也不是不好好吃飯,更不是“屢教不改”,問題的重點是小橙浪費了糧食。

每次有情緒、有想法都用浪費飯菜來表達,這是非常不正確的做法。

小橙完全可以採用其他方法來告訴父母自己的訴求,不可以用浪費糧食的方式來傳遞信息。

當孩子聽懂了錯誤的關鍵後,他們便會改掉舊錯,並且通過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也能更好地增進彼此的瞭解,有利於家庭和睦和孩子的健康成長。

"

文|快樂奶爸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孩子都是在不斷犯錯中學習、成長的,教育專家認為,可以允許孩子犯錯,但是家長需要正確引導他們知錯能改並且不再重蹈覆轍。

可是,有些家長髮現,孩子總是“一錯再錯”,甚至對此忍無可忍、暴跳如雷,其實,有些時候孩子犯的錯中也有大人的責任。

小橙剛剛五歲,正是學會調皮搗蛋的時候,也是最需要父母關心和關注的年齡。可是最近小橙的爸媽發現,孩子總是發脾氣。

吃晚飯的時候,爸媽都在聊天,偶爾低頭看一眼手機微信,雖然給小橙做了營養均衡又精緻的飯菜,可他就是不能好好吃飯,小餐盤裡擺放有序的蔬菜、蝦和米飯,被小橙弄成了“蓋澆飯”。

這還不算最糟的,明明可以用勺子吃,他卻偏偏拿起筷子將菜夾起來又掉在地上。

爸媽起初並沒有發脾氣,只是收拾了“殘局”之後,重新教他用勺子吃飯,並且告訴小橙要當心,不要浪費糧食。

可是第二天吃飯的時候,彷彿劇情發生了回放,爸媽給小橙做好飯菜之後,又開始邊吃飯邊聊天邊看手機,此時,小橙又一次將飯菜掉在了地上,並且險些打翻了可愛的餐盤。

爸媽這次有些生氣了,邊擦地邊教訓小橙“昨天不是已經告訴過你不可以這樣嗎?為什麼今天還這樣呢?為什麼總犯同樣的錯誤呢?”

小橙聽到爸媽這樣說,委屈的大哭起來。父母見狀更覺得孩子有些嬌慣壞了,於是又將小橙帶到沙發上進行“訓話”。

父母自認為從來不驕縱孩子,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堅強懂事的長大,沒想到孩子竟然會連續犯下這種“淘氣”的錯誤,並且養成了哭鬧的壞習慣。​

孩子“一錯再錯”,不一定是故意不改,可能是不願意再討好大人了

​其實很多孩子都像小橙一樣,總是重複同一個錯誤,並且因此被父母批評。也常有爺爺奶奶替孩子求情,說這是孩子太小,經常犯錯也是難免的,等到孩子長大一些就會改掉了。

事實真的如此嗎?

家長在憤怒於孩子重複犯錯的同時,也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在管教的過程中也犯錯了。

孩子“屢教不改”的背後,是家長的錯誤暗示

家長常常吐槽自己孩子的小腦袋裡裝著“十萬個為什麼”,總是問了一個問題還有另外一個在等著,一不小心有重複回到同一個問題,這種“磨牙”式的聊天極大考驗著家長的忍耐力。

即便明確告知孩子不可以再問同樣的問題,幾分鐘後,孩子又會找到爸媽刨根問底。

家長有沒有發現,當自己陪孩子做遊戲或者看書的時候,孩子是很少犯錯的,也就是說,當家長忙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孩子才更容易犯錯。

這是因為,孩子發現,當自己犯錯的時候,媽媽或者爸爸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哪怕是發脾氣的那一種,他們也是開心的。

孩子“一錯再錯”,不一定是故意不改,可能是不願意再討好大人了

所以,孩子“屢教不改”的原因可能是家長給了他們錯誤暗示:你犯錯,我便給你關注;你聽話,我們便各不相擾。

孩子需要家長的關注和關心,這不是他們的矯情,而是本性使然。

如果用犯錯能換來父母關注的目光,那麼他們會冒著被懲罰、被訓斥的風險,也要為錯誤按下“回放鍵”。

家長的“你再XXX,我就不喜歡你了”讓孩子自我否定,然後自我討喜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會說“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

當孩子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停止哭鬧,並且略帶委屈和害怕的表情看著家長的眼睛。

可憐的模樣想想就讓人心疼,可是當家長看到這一句話的作用勝過很多大道理的時候,家長會認為自己得到了一件法寶來“鎮”住孩子的淘氣。

殊不知,這句話在孩子內心深處蕩起了層層漣漪,他們表面看起來的聽話、順從其實是害怕焦慮的體現。

如果自己再這樣,就得不到家長的喜歡和愛了,這對於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來說是非常沉痛的打擊,他們會偏差的理解為,家長的愛是有條件的,只有自己滿足了條件,才能獲得那份關心、愛護。

如果這種心理長期發展下去,會讓孩子慢慢學會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他們不敢完全表現自我,生怕犯下錯誤,失去了父母的護佑。

孩子“一錯再錯”,不一定是故意不改,可能是不願意再討好大人了

想要孩子不犯舊錯,家長要讓孩子真正認識瞭解“錯誤”

如何才能讓孩子“長記性”,這的確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

不過,父母不要盲目制止孩子犯錯,先幫助孩子瞭解認識錯誤的本質,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關鍵。

前文講到小橙總是重複在吃飯的時候“惹禍”,其實他只是想加入爸媽的視線中,希望在吃飯的時候爸媽的目光能夠看著自己,讓自己成為晚餐時光的一部分。

可是爸媽並沒有真正理解孩子的用意,反而一再批評他犯錯。

此時,父母應該反省自己的行為,加以改正。同時,還要向小橙講清楚他犯的錯誤究竟是什麼,不是不聽爸媽的話,也不是不好好吃飯,更不是“屢教不改”,問題的重點是小橙浪費了糧食。

每次有情緒、有想法都用浪費飯菜來表達,這是非常不正確的做法。

小橙完全可以採用其他方法來告訴父母自己的訴求,不可以用浪費糧食的方式來傳遞信息。

當孩子聽懂了錯誤的關鍵後,他們便會改掉舊錯,並且通過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也能更好地增進彼此的瞭解,有利於家庭和睦和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一錯再錯”,不一定是故意不改,可能是不願意再討好大人了

​孩子一再犯錯,不是孩子不知道錯,也不是孩子聽不懂話,有些時候他們只是需要被關注,他們只是不想再成為討大人歡心、自己卻並不快樂的孩子。

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時制止,但隨後需要耐心的瞭解實情並且進行解釋說明,父母和孩子同時改正,才是改正錯誤的最佳辦法。

今日互動:你家的孩子犯過什麼錯誤讓你大發雷霆嗎?歡迎評論分享。

————————

我是快樂奶爸,在育兒的旅程中,讓我們一起發現現象,解決難題,用更好的狀態和更科學的知識,陪孩子一起長大。

關注【快樂奶爸育兒】,用更科學的視角,幫助你解決育兒中的小困惑,為你提供更多資訊,讓我們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