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

我是庭爸,家庭教育指導總監,這麼多年指導上千家長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用技巧與經驗。我很樂意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幫到你,讓育兒變輕鬆。敬請關注,每天有收穫。

01、工作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接觸到大量的家長,有一種現象是讓父母特別頭痛的。

老師,我家孩子8歲了,一點都不自信。不願意學習,打罵了不頂嘴,反正就是不肯寫。

對學習能拖就拖,寫作業也不肯說,逼得狠了就哭,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小時候對他太嚴格了,現在發現孩子變得自卑、懦弱、膽小、沒自信。現在想改,來得及麼?

不願意說話,不想溝通,被別的孩子欺負不敢還手,只會哭,我怎麼就培養了一個這麼膽小的孩子呢?

類似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是經常聽到和看到的。

這些問題表現出來不一致,背後的需求卻是一樣的:孩子缺乏自信,被父母打擊得已經自暴自棄了。變得自卑、敏感、安全感不足。

那麼,我們該怎麼來做呢?

還是有辦法的,在說解決辦法之前,我們先說說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

我是庭爸,家庭教育指導總監,這麼多年指導上千家長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用技巧與經驗。我很樂意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幫到你,讓育兒變輕鬆。敬請關注,每天有收穫。

01、工作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接觸到大量的家長,有一種現象是讓父母特別頭痛的。

老師,我家孩子8歲了,一點都不自信。不願意學習,打罵了不頂嘴,反正就是不肯寫。

對學習能拖就拖,寫作業也不肯說,逼得狠了就哭,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小時候對他太嚴格了,現在發現孩子變得自卑、懦弱、膽小、沒自信。現在想改,來得及麼?

不願意說話,不想溝通,被別的孩子欺負不敢還手,只會哭,我怎麼就培養了一個這麼膽小的孩子呢?

類似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是經常聽到和看到的。

這些問題表現出來不一致,背後的需求卻是一樣的:孩子缺乏自信,被父母打擊得已經自暴自棄了。變得自卑、敏感、安全感不足。

那麼,我們該怎麼來做呢?

還是有辦法的,在說解決辦法之前,我們先說說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2、什麼叫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或“人際期望效應”。

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

有一天,他們來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玉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實驗者認為,教師應收到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以致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

"

我是庭爸,家庭教育指導總監,這麼多年指導上千家長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用技巧與經驗。我很樂意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幫到你,讓育兒變輕鬆。敬請關注,每天有收穫。

01、工作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接觸到大量的家長,有一種現象是讓父母特別頭痛的。

老師,我家孩子8歲了,一點都不自信。不願意學習,打罵了不頂嘴,反正就是不肯寫。

對學習能拖就拖,寫作業也不肯說,逼得狠了就哭,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小時候對他太嚴格了,現在發現孩子變得自卑、懦弱、膽小、沒自信。現在想改,來得及麼?

不願意說話,不想溝通,被別的孩子欺負不敢還手,只會哭,我怎麼就培養了一個這麼膽小的孩子呢?

類似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是經常聽到和看到的。

這些問題表現出來不一致,背後的需求卻是一樣的:孩子缺乏自信,被父母打擊得已經自暴自棄了。變得自卑、敏感、安全感不足。

那麼,我們該怎麼來做呢?

還是有辦法的,在說解決辦法之前,我們先說說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2、什麼叫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或“人際期望效應”。

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

有一天,他們來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玉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實驗者認為,教師應收到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以致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是不是很神奇?

是的,這是一種對人非常有效的做法。

在這裡,我們注意到了嗎?

當我們相信了“權威和專家”的判斷,並且對孩子充滿了期望與讚許之時。我們正在傳達給孩子一個信號:你很強,很棒,優秀!你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我們以你為榮!我們相信你一定能實現我們的願望與期許。

到這裡,我們思考一下,我們實際上是不是也不自覺的運用了這個效應?

"

我是庭爸,家庭教育指導總監,這麼多年指導上千家長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用技巧與經驗。我很樂意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幫到你,讓育兒變輕鬆。敬請關注,每天有收穫。

01、工作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接觸到大量的家長,有一種現象是讓父母特別頭痛的。

老師,我家孩子8歲了,一點都不自信。不願意學習,打罵了不頂嘴,反正就是不肯寫。

對學習能拖就拖,寫作業也不肯說,逼得狠了就哭,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小時候對他太嚴格了,現在發現孩子變得自卑、懦弱、膽小、沒自信。現在想改,來得及麼?

不願意說話,不想溝通,被別的孩子欺負不敢還手,只會哭,我怎麼就培養了一個這麼膽小的孩子呢?

類似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是經常聽到和看到的。

這些問題表現出來不一致,背後的需求卻是一樣的:孩子缺乏自信,被父母打擊得已經自暴自棄了。變得自卑、敏感、安全感不足。

那麼,我們該怎麼來做呢?

還是有辦法的,在說解決辦法之前,我們先說說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2、什麼叫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或“人際期望效應”。

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

有一天,他們來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玉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實驗者認為,教師應收到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以致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是不是很神奇?

是的,這是一種對人非常有效的做法。

在這裡,我們注意到了嗎?

當我們相信了“權威和專家”的判斷,並且對孩子充滿了期望與讚許之時。我們正在傳達給孩子一個信號:你很強,很棒,優秀!你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我們以你為榮!我們相信你一定能實現我們的願望與期許。

到這裡,我們思考一下,我們實際上是不是也不自覺的運用了這個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只是,我們的方向恰恰相反,我們希望通過不斷的批評和打擊,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和自信。結果,用力過猛,反而把孩子打擊得自卑、敏感和脆弱了。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時,還要注意到另一個效應: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也叫: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我們再來重溫一下這個意思:“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當我們把馬太效應和羅森塔爾效應放一起的時候,會不會讓我們一下子嚇得汗毛都豎了起來。

對,你一定想到了,我們自己,正在把自己的孩子用力塑造成弱者!而且在努力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弱!

直到再也無法改變!

所以,我們要行動起來了!

"

我是庭爸,家庭教育指導總監,這麼多年指導上千家長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用技巧與經驗。我很樂意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幫到你,讓育兒變輕鬆。敬請關注,每天有收穫。

01、工作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接觸到大量的家長,有一種現象是讓父母特別頭痛的。

老師,我家孩子8歲了,一點都不自信。不願意學習,打罵了不頂嘴,反正就是不肯寫。

對學習能拖就拖,寫作業也不肯說,逼得狠了就哭,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小時候對他太嚴格了,現在發現孩子變得自卑、懦弱、膽小、沒自信。現在想改,來得及麼?

不願意說話,不想溝通,被別的孩子欺負不敢還手,只會哭,我怎麼就培養了一個這麼膽小的孩子呢?

類似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是經常聽到和看到的。

這些問題表現出來不一致,背後的需求卻是一樣的:孩子缺乏自信,被父母打擊得已經自暴自棄了。變得自卑、敏感、安全感不足。

那麼,我們該怎麼來做呢?

還是有辦法的,在說解決辦法之前,我們先說說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2、什麼叫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或“人際期望效應”。

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

有一天,他們來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玉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實驗者認為,教師應收到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以致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是不是很神奇?

是的,這是一種對人非常有效的做法。

在這裡,我們注意到了嗎?

當我們相信了“權威和專家”的判斷,並且對孩子充滿了期望與讚許之時。我們正在傳達給孩子一個信號:你很強,很棒,優秀!你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我們以你為榮!我們相信你一定能實現我們的願望與期許。

到這裡,我們思考一下,我們實際上是不是也不自覺的運用了這個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只是,我們的方向恰恰相反,我們希望通過不斷的批評和打擊,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和自信。結果,用力過猛,反而把孩子打擊得自卑、敏感和脆弱了。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時,還要注意到另一個效應: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也叫: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我們再來重溫一下這個意思:“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當我們把馬太效應和羅森塔爾效應放一起的時候,會不會讓我們一下子嚇得汗毛都豎了起來。

對,你一定想到了,我們自己,正在把自己的孩子用力塑造成弱者!而且在努力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弱!

直到再也無法改變!

所以,我們要行動起來了!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3、怎麼改變,我們說說具體的做法。

要把一件事情講清楚講明白還是需要耐心的,感謝你為了孩子,看到了這裡。我們說到最重要的部分了:現在,該怎麼做?

1、我們,要找到孩子的優點來肯定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想當然的認為孩子缺點很多,卻沒有注意到孩子有很多的優點。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經過努力,從全班倒數第一,進入到了班裡的中游水平。可是童文潔覺得遠遠不夠,還是繼續打擊他。在童文潔眼裡,方一凡唯有學習好,才算好,其他的,都是可以忽略的。

平心來說,方一凡有什麼優點呢:聰明、熱情、敢擔當、情商高。但卻都沒被童文潔放在眼裡。

"

我是庭爸,家庭教育指導總監,這麼多年指導上千家長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用技巧與經驗。我很樂意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幫到你,讓育兒變輕鬆。敬請關注,每天有收穫。

01、工作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接觸到大量的家長,有一種現象是讓父母特別頭痛的。

老師,我家孩子8歲了,一點都不自信。不願意學習,打罵了不頂嘴,反正就是不肯寫。

對學習能拖就拖,寫作業也不肯說,逼得狠了就哭,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小時候對他太嚴格了,現在發現孩子變得自卑、懦弱、膽小、沒自信。現在想改,來得及麼?

不願意說話,不想溝通,被別的孩子欺負不敢還手,只會哭,我怎麼就培養了一個這麼膽小的孩子呢?

類似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是經常聽到和看到的。

這些問題表現出來不一致,背後的需求卻是一樣的:孩子缺乏自信,被父母打擊得已經自暴自棄了。變得自卑、敏感、安全感不足。

那麼,我們該怎麼來做呢?

還是有辦法的,在說解決辦法之前,我們先說說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2、什麼叫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或“人際期望效應”。

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

有一天,他們來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玉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實驗者認為,教師應收到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以致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是不是很神奇?

是的,這是一種對人非常有效的做法。

在這裡,我們注意到了嗎?

當我們相信了“權威和專家”的判斷,並且對孩子充滿了期望與讚許之時。我們正在傳達給孩子一個信號:你很強,很棒,優秀!你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我們以你為榮!我們相信你一定能實現我們的願望與期許。

到這裡,我們思考一下,我們實際上是不是也不自覺的運用了這個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只是,我們的方向恰恰相反,我們希望通過不斷的批評和打擊,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和自信。結果,用力過猛,反而把孩子打擊得自卑、敏感和脆弱了。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時,還要注意到另一個效應: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也叫: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我們再來重溫一下這個意思:“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當我們把馬太效應和羅森塔爾效應放一起的時候,會不會讓我們一下子嚇得汗毛都豎了起來。

對,你一定想到了,我們自己,正在把自己的孩子用力塑造成弱者!而且在努力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弱!

直到再也無法改變!

所以,我們要行動起來了!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3、怎麼改變,我們說說具體的做法。

要把一件事情講清楚講明白還是需要耐心的,感謝你為了孩子,看到了這裡。我們說到最重要的部分了:現在,該怎麼做?

1、我們,要找到孩子的優點來肯定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想當然的認為孩子缺點很多,卻沒有注意到孩子有很多的優點。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經過努力,從全班倒數第一,進入到了班裡的中游水平。可是童文潔覺得遠遠不夠,還是繼續打擊他。在童文潔眼裡,方一凡唯有學習好,才算好,其他的,都是可以忽略的。

平心來說,方一凡有什麼優點呢:聰明、熱情、敢擔當、情商高。但卻都沒被童文潔放在眼裡。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憤怒的方一凡吼到,“媽,你就是看不到我的努力,我的改變!”童文潔說這樣還不夠,我不拿你跟別人比,我就只要成績!逼得方一凡發飆:“童文潔,我告訴你,我不學了,我不考大學了!”

所以,我們不要像童文潔一樣,逼得方一凡直接暴走。差點就釀成大錯。

"

我是庭爸,家庭教育指導總監,這麼多年指導上千家長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用技巧與經驗。我很樂意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幫到你,讓育兒變輕鬆。敬請關注,每天有收穫。

01、工作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接觸到大量的家長,有一種現象是讓父母特別頭痛的。

老師,我家孩子8歲了,一點都不自信。不願意學習,打罵了不頂嘴,反正就是不肯寫。

對學習能拖就拖,寫作業也不肯說,逼得狠了就哭,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小時候對他太嚴格了,現在發現孩子變得自卑、懦弱、膽小、沒自信。現在想改,來得及麼?

不願意說話,不想溝通,被別的孩子欺負不敢還手,只會哭,我怎麼就培養了一個這麼膽小的孩子呢?

類似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是經常聽到和看到的。

這些問題表現出來不一致,背後的需求卻是一樣的:孩子缺乏自信,被父母打擊得已經自暴自棄了。變得自卑、敏感、安全感不足。

那麼,我們該怎麼來做呢?

還是有辦法的,在說解決辦法之前,我們先說說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2、什麼叫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或“人際期望效應”。

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

有一天,他們來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玉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實驗者認為,教師應收到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以致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是不是很神奇?

是的,這是一種對人非常有效的做法。

在這裡,我們注意到了嗎?

當我們相信了“權威和專家”的判斷,並且對孩子充滿了期望與讚許之時。我們正在傳達給孩子一個信號:你很強,很棒,優秀!你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我們以你為榮!我們相信你一定能實現我們的願望與期許。

到這裡,我們思考一下,我們實際上是不是也不自覺的運用了這個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只是,我們的方向恰恰相反,我們希望通過不斷的批評和打擊,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和自信。結果,用力過猛,反而把孩子打擊得自卑、敏感和脆弱了。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時,還要注意到另一個效應: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也叫: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我們再來重溫一下這個意思:“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當我們把馬太效應和羅森塔爾效應放一起的時候,會不會讓我們一下子嚇得汗毛都豎了起來。

對,你一定想到了,我們自己,正在把自己的孩子用力塑造成弱者!而且在努力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弱!

直到再也無法改變!

所以,我們要行動起來了!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3、怎麼改變,我們說說具體的做法。

要把一件事情講清楚講明白還是需要耐心的,感謝你為了孩子,看到了這裡。我們說到最重要的部分了:現在,該怎麼做?

1、我們,要找到孩子的優點來肯定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想當然的認為孩子缺點很多,卻沒有注意到孩子有很多的優點。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經過努力,從全班倒數第一,進入到了班裡的中游水平。可是童文潔覺得遠遠不夠,還是繼續打擊他。在童文潔眼裡,方一凡唯有學習好,才算好,其他的,都是可以忽略的。

平心來說,方一凡有什麼優點呢:聰明、熱情、敢擔當、情商高。但卻都沒被童文潔放在眼裡。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憤怒的方一凡吼到,“媽,你就是看不到我的努力,我的改變!”童文潔說這樣還不夠,我不拿你跟別人比,我就只要成績!逼得方一凡發飆:“童文潔,我告訴你,我不學了,我不考大學了!”

所以,我們不要像童文潔一樣,逼得方一凡直接暴走。差點就釀成大錯。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2、我們需要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

很多家長來找我諮詢,抱怨孩子的種種問題,經過我的引導和剖析,意識到自己問題所在。於是一番洗心革面,大徹大悟,回家後對待孩子的態度,不是360度,也是270度的大轉變。可是過沒幾天,就紛紛來找我述苦。“老師,我想讓孩子變好的,可是我都不打他罵他了,有什麼事情都忍著,不亂髮脾氣。怎麼感覺好兩天,孩子又不行了,我們實在沒辦法再堅持下去了啊!”

這樣類型的家長還真的不少。每次這樣,都只有苦笑,哪怕事前提醒過他們,說到孩子的改變,不是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長們欣然接受,真到行動了,往往又拋到腦後了。

孩子的改變,不可能今天行動,明天就立刻變化。如果孩子年齡小,父母的改變倒是能很快影響到孩子,但如果孩子7歲以上了,甚至是10歲以上。那麼改變一定是一點一滴變化的過程。何況,孩子被父母已經批評麻木了,突然家長態度大轉變,上來就是各種誇獎,孩子的第一個反應一定是不相信的,他也會有一個時間的觀察,確定沒問題後再跟進。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個耐心與恆心。

在這方面,我們一定要謹記。

"

我是庭爸,家庭教育指導總監,這麼多年指導上千家長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用技巧與經驗。我很樂意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幫到你,讓育兒變輕鬆。敬請關注,每天有收穫。

01、工作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接觸到大量的家長,有一種現象是讓父母特別頭痛的。

老師,我家孩子8歲了,一點都不自信。不願意學習,打罵了不頂嘴,反正就是不肯寫。

對學習能拖就拖,寫作業也不肯說,逼得狠了就哭,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小時候對他太嚴格了,現在發現孩子變得自卑、懦弱、膽小、沒自信。現在想改,來得及麼?

不願意說話,不想溝通,被別的孩子欺負不敢還手,只會哭,我怎麼就培養了一個這麼膽小的孩子呢?

類似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是經常聽到和看到的。

這些問題表現出來不一致,背後的需求卻是一樣的:孩子缺乏自信,被父母打擊得已經自暴自棄了。變得自卑、敏感、安全感不足。

那麼,我們該怎麼來做呢?

還是有辦法的,在說解決辦法之前,我們先說說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2、什麼叫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或“人際期望效應”。

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

有一天,他們來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玉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實驗者認為,教師應收到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以致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是不是很神奇?

是的,這是一種對人非常有效的做法。

在這裡,我們注意到了嗎?

當我們相信了“權威和專家”的判斷,並且對孩子充滿了期望與讚許之時。我們正在傳達給孩子一個信號:你很強,很棒,優秀!你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我們以你為榮!我們相信你一定能實現我們的願望與期許。

到這裡,我們思考一下,我們實際上是不是也不自覺的運用了這個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只是,我們的方向恰恰相反,我們希望通過不斷的批評和打擊,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和自信。結果,用力過猛,反而把孩子打擊得自卑、敏感和脆弱了。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時,還要注意到另一個效應: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也叫: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我們再來重溫一下這個意思:“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當我們把馬太效應和羅森塔爾效應放一起的時候,會不會讓我們一下子嚇得汗毛都豎了起來。

對,你一定想到了,我們自己,正在把自己的孩子用力塑造成弱者!而且在努力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弱!

直到再也無法改變!

所以,我們要行動起來了!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3、怎麼改變,我們說說具體的做法。

要把一件事情講清楚講明白還是需要耐心的,感謝你為了孩子,看到了這裡。我們說到最重要的部分了:現在,該怎麼做?

1、我們,要找到孩子的優點來肯定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想當然的認為孩子缺點很多,卻沒有注意到孩子有很多的優點。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經過努力,從全班倒數第一,進入到了班裡的中游水平。可是童文潔覺得遠遠不夠,還是繼續打擊他。在童文潔眼裡,方一凡唯有學習好,才算好,其他的,都是可以忽略的。

平心來說,方一凡有什麼優點呢:聰明、熱情、敢擔當、情商高。但卻都沒被童文潔放在眼裡。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憤怒的方一凡吼到,“媽,你就是看不到我的努力,我的改變!”童文潔說這樣還不夠,我不拿你跟別人比,我就只要成績!逼得方一凡發飆:“童文潔,我告訴你,我不學了,我不考大學了!”

所以,我們不要像童文潔一樣,逼得方一凡直接暴走。差點就釀成大錯。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2、我們需要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

很多家長來找我諮詢,抱怨孩子的種種問題,經過我的引導和剖析,意識到自己問題所在。於是一番洗心革面,大徹大悟,回家後對待孩子的態度,不是360度,也是270度的大轉變。可是過沒幾天,就紛紛來找我述苦。“老師,我想讓孩子變好的,可是我都不打他罵他了,有什麼事情都忍著,不亂髮脾氣。怎麼感覺好兩天,孩子又不行了,我們實在沒辦法再堅持下去了啊!”

這樣類型的家長還真的不少。每次這樣,都只有苦笑,哪怕事前提醒過他們,說到孩子的改變,不是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長們欣然接受,真到行動了,往往又拋到腦後了。

孩子的改變,不可能今天行動,明天就立刻變化。如果孩子年齡小,父母的改變倒是能很快影響到孩子,但如果孩子7歲以上了,甚至是10歲以上。那麼改變一定是一點一滴變化的過程。何況,孩子被父母已經批評麻木了,突然家長態度大轉變,上來就是各種誇獎,孩子的第一個反應一定是不相信的,他也會有一個時間的觀察,確定沒問題後再跟進。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個耐心與恆心。

在這方面,我們一定要謹記。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3、我們要相信孩子的能力,這是重要的前提。

我們批評孩子的背後,是對他未達要求的失望。而失望後面,則是對他能力的評判。

如果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就一定要考慮他的年齡,這是成長規律所決定的。

昨天看到一篇問答,有家長問,一歲的孩子,還不會寫1234,這樣正常嗎?

下面的回覆,是各種的調侃。只有一位答主認真的幫這位家長分析,才一歲的孩子,他的小手發育還未完成,最好是5歲前後再來學習寫字。現在提出這樣的要求,對這麼大的孩子來說,他是無法完成的。

我們家長,很多時候也會有意無意的犯這樣的錯誤:一年級的數學這麼容易,怎麼跟你說都聽不懂?讓你寫個字,寫得豎七扭八的像什麼?

因為沒有換位思考,不知道孩子的成長規律。我們往往不能理解一年級的孩子,他真的無法理解你說的“很容易就算出來。”,所以我們的講解無效,卻怪他理解能力差。

所以,相信孩子的能力,一定要跟他的年齡相匹配,一個5歲的孩子,能識字100個,我們認為他的能力在增長,我們就可以肯定和鼓勵他。

"

我是庭爸,家庭教育指導總監,這麼多年指導上千家長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用技巧與經驗。我很樂意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幫到你,讓育兒變輕鬆。敬請關注,每天有收穫。

01、工作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接觸到大量的家長,有一種現象是讓父母特別頭痛的。

老師,我家孩子8歲了,一點都不自信。不願意學習,打罵了不頂嘴,反正就是不肯寫。

對學習能拖就拖,寫作業也不肯說,逼得狠了就哭,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小時候對他太嚴格了,現在發現孩子變得自卑、懦弱、膽小、沒自信。現在想改,來得及麼?

不願意說話,不想溝通,被別的孩子欺負不敢還手,只會哭,我怎麼就培養了一個這麼膽小的孩子呢?

類似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是經常聽到和看到的。

這些問題表現出來不一致,背後的需求卻是一樣的:孩子缺乏自信,被父母打擊得已經自暴自棄了。變得自卑、敏感、安全感不足。

那麼,我們該怎麼來做呢?

還是有辦法的,在說解決辦法之前,我們先說說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2、什麼叫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或“人際期望效應”。

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

有一天,他們來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玉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實驗者認為,教師應收到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以致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是不是很神奇?

是的,這是一種對人非常有效的做法。

在這裡,我們注意到了嗎?

當我們相信了“權威和專家”的判斷,並且對孩子充滿了期望與讚許之時。我們正在傳達給孩子一個信號:你很強,很棒,優秀!你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我們以你為榮!我們相信你一定能實現我們的願望與期許。

到這裡,我們思考一下,我們實際上是不是也不自覺的運用了這個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只是,我們的方向恰恰相反,我們希望通過不斷的批評和打擊,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和自信。結果,用力過猛,反而把孩子打擊得自卑、敏感和脆弱了。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時,還要注意到另一個效應: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也叫: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我們再來重溫一下這個意思:“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當我們把馬太效應和羅森塔爾效應放一起的時候,會不會讓我們一下子嚇得汗毛都豎了起來。

對,你一定想到了,我們自己,正在把自己的孩子用力塑造成弱者!而且在努力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弱!

直到再也無法改變!

所以,我們要行動起來了!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3、怎麼改變,我們說說具體的做法。

要把一件事情講清楚講明白還是需要耐心的,感謝你為了孩子,看到了這裡。我們說到最重要的部分了:現在,該怎麼做?

1、我們,要找到孩子的優點來肯定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想當然的認為孩子缺點很多,卻沒有注意到孩子有很多的優點。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經過努力,從全班倒數第一,進入到了班裡的中游水平。可是童文潔覺得遠遠不夠,還是繼續打擊他。在童文潔眼裡,方一凡唯有學習好,才算好,其他的,都是可以忽略的。

平心來說,方一凡有什麼優點呢:聰明、熱情、敢擔當、情商高。但卻都沒被童文潔放在眼裡。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憤怒的方一凡吼到,“媽,你就是看不到我的努力,我的改變!”童文潔說這樣還不夠,我不拿你跟別人比,我就只要成績!逼得方一凡發飆:“童文潔,我告訴你,我不學了,我不考大學了!”

所以,我們不要像童文潔一樣,逼得方一凡直接暴走。差點就釀成大錯。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2、我們需要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

很多家長來找我諮詢,抱怨孩子的種種問題,經過我的引導和剖析,意識到自己問題所在。於是一番洗心革面,大徹大悟,回家後對待孩子的態度,不是360度,也是270度的大轉變。可是過沒幾天,就紛紛來找我述苦。“老師,我想讓孩子變好的,可是我都不打他罵他了,有什麼事情都忍著,不亂髮脾氣。怎麼感覺好兩天,孩子又不行了,我們實在沒辦法再堅持下去了啊!”

這樣類型的家長還真的不少。每次這樣,都只有苦笑,哪怕事前提醒過他們,說到孩子的改變,不是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長們欣然接受,真到行動了,往往又拋到腦後了。

孩子的改變,不可能今天行動,明天就立刻變化。如果孩子年齡小,父母的改變倒是能很快影響到孩子,但如果孩子7歲以上了,甚至是10歲以上。那麼改變一定是一點一滴變化的過程。何況,孩子被父母已經批評麻木了,突然家長態度大轉變,上來就是各種誇獎,孩子的第一個反應一定是不相信的,他也會有一個時間的觀察,確定沒問題後再跟進。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個耐心與恆心。

在這方面,我們一定要謹記。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3、我們要相信孩子的能力,這是重要的前提。

我們批評孩子的背後,是對他未達要求的失望。而失望後面,則是對他能力的評判。

如果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就一定要考慮他的年齡,這是成長規律所決定的。

昨天看到一篇問答,有家長問,一歲的孩子,還不會寫1234,這樣正常嗎?

下面的回覆,是各種的調侃。只有一位答主認真的幫這位家長分析,才一歲的孩子,他的小手發育還未完成,最好是5歲前後再來學習寫字。現在提出這樣的要求,對這麼大的孩子來說,他是無法完成的。

我們家長,很多時候也會有意無意的犯這樣的錯誤:一年級的數學這麼容易,怎麼跟你說都聽不懂?讓你寫個字,寫得豎七扭八的像什麼?

因為沒有換位思考,不知道孩子的成長規律。我們往往不能理解一年級的孩子,他真的無法理解你說的“很容易就算出來。”,所以我們的講解無效,卻怪他理解能力差。

所以,相信孩子的能力,一定要跟他的年齡相匹配,一個5歲的孩子,能識字100個,我們認為他的能力在增長,我們就可以肯定和鼓勵他。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4、我們要有意識的製造機會,讓孩子表現。

教育總是藏在細節裡,如果我們不僅只是看到孩子表現好的地方,我們還有意的製造機會讓孩子表現,想想看,會是怎麼樣的情景。

一位家長經過我的指導,他對自己不願意幫忙做家務的8歲男孩子說,銳銳,媽媽在掃地,能幫媽媽把這隻小凳子拿開嗎?這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孩子伸伸手就完成了。

媽媽微笑著看著孩子說,銳銳,你幫媽媽把凳子拿開了,減少了媽媽的勞動量,媽媽好開心,你做得非常好哦,謝謝你!

接下來,這位媽媽都有意識的製造一些幫忙的小事情,只要孩子做了,就給予肯定和誇獎。如果孩子偶爾不願意,也不強迫。

沒想到的是,一週時間過去了,這位媽媽驚喜的跟我說,怎麼會這樣?以前打罵講道理都不願意幫忙,現在輕輕鬆鬆就做到了。

我也替她開心。這裡的關鍵就是,讓孩子改變的難度最小,不強迫。同時一定要及時的鼓勵。讓他的行為與獲得表揚掛鉤。

"

我是庭爸,家庭教育指導總監,這麼多年指導上千家長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用技巧與經驗。我很樂意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幫到你,讓育兒變輕鬆。敬請關注,每天有收穫。

01、工作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接觸到大量的家長,有一種現象是讓父母特別頭痛的。

老師,我家孩子8歲了,一點都不自信。不願意學習,打罵了不頂嘴,反正就是不肯寫。

對學習能拖就拖,寫作業也不肯說,逼得狠了就哭,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小時候對他太嚴格了,現在發現孩子變得自卑、懦弱、膽小、沒自信。現在想改,來得及麼?

不願意說話,不想溝通,被別的孩子欺負不敢還手,只會哭,我怎麼就培養了一個這麼膽小的孩子呢?

類似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是經常聽到和看到的。

這些問題表現出來不一致,背後的需求卻是一樣的:孩子缺乏自信,被父母打擊得已經自暴自棄了。變得自卑、敏感、安全感不足。

那麼,我們該怎麼來做呢?

還是有辦法的,在說解決辦法之前,我們先說說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2、什麼叫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或“人際期望效應”。

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

有一天,他們來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玉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實驗者認為,教師應收到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以致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是不是很神奇?

是的,這是一種對人非常有效的做法。

在這裡,我們注意到了嗎?

當我們相信了“權威和專家”的判斷,並且對孩子充滿了期望與讚許之時。我們正在傳達給孩子一個信號:你很強,很棒,優秀!你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我們以你為榮!我們相信你一定能實現我們的願望與期許。

到這裡,我們思考一下,我們實際上是不是也不自覺的運用了這個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只是,我們的方向恰恰相反,我們希望通過不斷的批評和打擊,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和自信。結果,用力過猛,反而把孩子打擊得自卑、敏感和脆弱了。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時,還要注意到另一個效應: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也叫: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我們再來重溫一下這個意思:“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當我們把馬太效應和羅森塔爾效應放一起的時候,會不會讓我們一下子嚇得汗毛都豎了起來。

對,你一定想到了,我們自己,正在把自己的孩子用力塑造成弱者!而且在努力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弱!

直到再也無法改變!

所以,我們要行動起來了!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3、怎麼改變,我們說說具體的做法。

要把一件事情講清楚講明白還是需要耐心的,感謝你為了孩子,看到了這裡。我們說到最重要的部分了:現在,該怎麼做?

1、我們,要找到孩子的優點來肯定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想當然的認為孩子缺點很多,卻沒有注意到孩子有很多的優點。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經過努力,從全班倒數第一,進入到了班裡的中游水平。可是童文潔覺得遠遠不夠,還是繼續打擊他。在童文潔眼裡,方一凡唯有學習好,才算好,其他的,都是可以忽略的。

平心來說,方一凡有什麼優點呢:聰明、熱情、敢擔當、情商高。但卻都沒被童文潔放在眼裡。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憤怒的方一凡吼到,“媽,你就是看不到我的努力,我的改變!”童文潔說這樣還不夠,我不拿你跟別人比,我就只要成績!逼得方一凡發飆:“童文潔,我告訴你,我不學了,我不考大學了!”

所以,我們不要像童文潔一樣,逼得方一凡直接暴走。差點就釀成大錯。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2、我們需要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

很多家長來找我諮詢,抱怨孩子的種種問題,經過我的引導和剖析,意識到自己問題所在。於是一番洗心革面,大徹大悟,回家後對待孩子的態度,不是360度,也是270度的大轉變。可是過沒幾天,就紛紛來找我述苦。“老師,我想讓孩子變好的,可是我都不打他罵他了,有什麼事情都忍著,不亂髮脾氣。怎麼感覺好兩天,孩子又不行了,我們實在沒辦法再堅持下去了啊!”

這樣類型的家長還真的不少。每次這樣,都只有苦笑,哪怕事前提醒過他們,說到孩子的改變,不是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長們欣然接受,真到行動了,往往又拋到腦後了。

孩子的改變,不可能今天行動,明天就立刻變化。如果孩子年齡小,父母的改變倒是能很快影響到孩子,但如果孩子7歲以上了,甚至是10歲以上。那麼改變一定是一點一滴變化的過程。何況,孩子被父母已經批評麻木了,突然家長態度大轉變,上來就是各種誇獎,孩子的第一個反應一定是不相信的,他也會有一個時間的觀察,確定沒問題後再跟進。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個耐心與恆心。

在這方面,我們一定要謹記。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3、我們要相信孩子的能力,這是重要的前提。

我們批評孩子的背後,是對他未達要求的失望。而失望後面,則是對他能力的評判。

如果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就一定要考慮他的年齡,這是成長規律所決定的。

昨天看到一篇問答,有家長問,一歲的孩子,還不會寫1234,這樣正常嗎?

下面的回覆,是各種的調侃。只有一位答主認真的幫這位家長分析,才一歲的孩子,他的小手發育還未完成,最好是5歲前後再來學習寫字。現在提出這樣的要求,對這麼大的孩子來說,他是無法完成的。

我們家長,很多時候也會有意無意的犯這樣的錯誤:一年級的數學這麼容易,怎麼跟你說都聽不懂?讓你寫個字,寫得豎七扭八的像什麼?

因為沒有換位思考,不知道孩子的成長規律。我們往往不能理解一年級的孩子,他真的無法理解你說的“很容易就算出來。”,所以我們的講解無效,卻怪他理解能力差。

所以,相信孩子的能力,一定要跟他的年齡相匹配,一個5歲的孩子,能識字100個,我們認為他的能力在增長,我們就可以肯定和鼓勵他。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4、我們要有意識的製造機會,讓孩子表現。

教育總是藏在細節裡,如果我們不僅只是看到孩子表現好的地方,我們還有意的製造機會讓孩子表現,想想看,會是怎麼樣的情景。

一位家長經過我的指導,他對自己不願意幫忙做家務的8歲男孩子說,銳銳,媽媽在掃地,能幫媽媽把這隻小凳子拿開嗎?這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孩子伸伸手就完成了。

媽媽微笑著看著孩子說,銳銳,你幫媽媽把凳子拿開了,減少了媽媽的勞動量,媽媽好開心,你做得非常好哦,謝謝你!

接下來,這位媽媽都有意識的製造一些幫忙的小事情,只要孩子做了,就給予肯定和誇獎。如果孩子偶爾不願意,也不強迫。

沒想到的是,一週時間過去了,這位媽媽驚喜的跟我說,怎麼會這樣?以前打罵講道理都不願意幫忙,現在輕輕鬆鬆就做到了。

我也替她開心。這裡的關鍵就是,讓孩子改變的難度最小,不強迫。同時一定要及時的鼓勵。讓他的行為與獲得表揚掛鉤。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5、我們也要幫助孩子覆盤,制定功勞簿,告訴他自己有多麼棒

每天的事情非常多,我們和孩子的互動,往往就是一件小事、一個表情、一句話,就過去了。往往我們還摸不清頭腦,怎麼剛才好好的孩子,突然一下子就像霜打的茹子一樣--焉了呢?問了也不說,誰還有心情總是去哄著他啊。再耐著性子問下去,直到最後忍無可忍的大吼。

實際上,是我們對孩子缺乏足夠的感知,那該怎麼做呢?

先從這方面開始來著手。

我們可以做些小小的記錄,建立一本“功勞簿”,這樣的功勞簿,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記錄這樣的事情:今天寶寶考了100分。結束,過兩天,今天考了99分,還要努力。

這樣的功勞簿,是成績單,不是真正記錄孩子良好表現的。

應該這樣做:1、今天,寶寶幫我拿碗。2、二寶哭了,大寶幫忙看著。3、今晚一起讀了3本書,好認真,很厲害啊!

"

我是庭爸,家庭教育指導總監,這麼多年指導上千家長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用技巧與經驗。我很樂意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幫到你,讓育兒變輕鬆。敬請關注,每天有收穫。

01、工作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接觸到大量的家長,有一種現象是讓父母特別頭痛的。

老師,我家孩子8歲了,一點都不自信。不願意學習,打罵了不頂嘴,反正就是不肯寫。

對學習能拖就拖,寫作業也不肯說,逼得狠了就哭,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小時候對他太嚴格了,現在發現孩子變得自卑、懦弱、膽小、沒自信。現在想改,來得及麼?

不願意說話,不想溝通,被別的孩子欺負不敢還手,只會哭,我怎麼就培養了一個這麼膽小的孩子呢?

類似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是經常聽到和看到的。

這些問題表現出來不一致,背後的需求卻是一樣的:孩子缺乏自信,被父母打擊得已經自暴自棄了。變得自卑、敏感、安全感不足。

那麼,我們該怎麼來做呢?

還是有辦法的,在說解決辦法之前,我們先說說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2、什麼叫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或“人際期望效應”。

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

有一天,他們來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玉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實驗者認為,教師應收到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以致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是不是很神奇?

是的,這是一種對人非常有效的做法。

在這裡,我們注意到了嗎?

當我們相信了“權威和專家”的判斷,並且對孩子充滿了期望與讚許之時。我們正在傳達給孩子一個信號:你很強,很棒,優秀!你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我們以你為榮!我們相信你一定能實現我們的願望與期許。

到這裡,我們思考一下,我們實際上是不是也不自覺的運用了這個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只是,我們的方向恰恰相反,我們希望通過不斷的批評和打擊,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和自信。結果,用力過猛,反而把孩子打擊得自卑、敏感和脆弱了。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時,還要注意到另一個效應: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也叫: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我們再來重溫一下這個意思:“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當我們把馬太效應和羅森塔爾效應放一起的時候,會不會讓我們一下子嚇得汗毛都豎了起來。

對,你一定想到了,我們自己,正在把自己的孩子用力塑造成弱者!而且在努力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弱!

直到再也無法改變!

所以,我們要行動起來了!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3、怎麼改變,我們說說具體的做法。

要把一件事情講清楚講明白還是需要耐心的,感謝你為了孩子,看到了這裡。我們說到最重要的部分了:現在,該怎麼做?

1、我們,要找到孩子的優點來肯定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想當然的認為孩子缺點很多,卻沒有注意到孩子有很多的優點。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經過努力,從全班倒數第一,進入到了班裡的中游水平。可是童文潔覺得遠遠不夠,還是繼續打擊他。在童文潔眼裡,方一凡唯有學習好,才算好,其他的,都是可以忽略的。

平心來說,方一凡有什麼優點呢:聰明、熱情、敢擔當、情商高。但卻都沒被童文潔放在眼裡。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憤怒的方一凡吼到,“媽,你就是看不到我的努力,我的改變!”童文潔說這樣還不夠,我不拿你跟別人比,我就只要成績!逼得方一凡發飆:“童文潔,我告訴你,我不學了,我不考大學了!”

所以,我們不要像童文潔一樣,逼得方一凡直接暴走。差點就釀成大錯。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2、我們需要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

很多家長來找我諮詢,抱怨孩子的種種問題,經過我的引導和剖析,意識到自己問題所在。於是一番洗心革面,大徹大悟,回家後對待孩子的態度,不是360度,也是270度的大轉變。可是過沒幾天,就紛紛來找我述苦。“老師,我想讓孩子變好的,可是我都不打他罵他了,有什麼事情都忍著,不亂髮脾氣。怎麼感覺好兩天,孩子又不行了,我們實在沒辦法再堅持下去了啊!”

這樣類型的家長還真的不少。每次這樣,都只有苦笑,哪怕事前提醒過他們,說到孩子的改變,不是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長們欣然接受,真到行動了,往往又拋到腦後了。

孩子的改變,不可能今天行動,明天就立刻變化。如果孩子年齡小,父母的改變倒是能很快影響到孩子,但如果孩子7歲以上了,甚至是10歲以上。那麼改變一定是一點一滴變化的過程。何況,孩子被父母已經批評麻木了,突然家長態度大轉變,上來就是各種誇獎,孩子的第一個反應一定是不相信的,他也會有一個時間的觀察,確定沒問題後再跟進。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個耐心與恆心。

在這方面,我們一定要謹記。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3、我們要相信孩子的能力,這是重要的前提。

我們批評孩子的背後,是對他未達要求的失望。而失望後面,則是對他能力的評判。

如果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就一定要考慮他的年齡,這是成長規律所決定的。

昨天看到一篇問答,有家長問,一歲的孩子,還不會寫1234,這樣正常嗎?

下面的回覆,是各種的調侃。只有一位答主認真的幫這位家長分析,才一歲的孩子,他的小手發育還未完成,最好是5歲前後再來學習寫字。現在提出這樣的要求,對這麼大的孩子來說,他是無法完成的。

我們家長,很多時候也會有意無意的犯這樣的錯誤:一年級的數學這麼容易,怎麼跟你說都聽不懂?讓你寫個字,寫得豎七扭八的像什麼?

因為沒有換位思考,不知道孩子的成長規律。我們往往不能理解一年級的孩子,他真的無法理解你說的“很容易就算出來。”,所以我們的講解無效,卻怪他理解能力差。

所以,相信孩子的能力,一定要跟他的年齡相匹配,一個5歲的孩子,能識字100個,我們認為他的能力在增長,我們就可以肯定和鼓勵他。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4、我們要有意識的製造機會,讓孩子表現。

教育總是藏在細節裡,如果我們不僅只是看到孩子表現好的地方,我們還有意的製造機會讓孩子表現,想想看,會是怎麼樣的情景。

一位家長經過我的指導,他對自己不願意幫忙做家務的8歲男孩子說,銳銳,媽媽在掃地,能幫媽媽把這隻小凳子拿開嗎?這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孩子伸伸手就完成了。

媽媽微笑著看著孩子說,銳銳,你幫媽媽把凳子拿開了,減少了媽媽的勞動量,媽媽好開心,你做得非常好哦,謝謝你!

接下來,這位媽媽都有意識的製造一些幫忙的小事情,只要孩子做了,就給予肯定和誇獎。如果孩子偶爾不願意,也不強迫。

沒想到的是,一週時間過去了,這位媽媽驚喜的跟我說,怎麼會這樣?以前打罵講道理都不願意幫忙,現在輕輕鬆鬆就做到了。

我也替她開心。這裡的關鍵就是,讓孩子改變的難度最小,不強迫。同時一定要及時的鼓勵。讓他的行為與獲得表揚掛鉤。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5、我們也要幫助孩子覆盤,制定功勞簿,告訴他自己有多麼棒

每天的事情非常多,我們和孩子的互動,往往就是一件小事、一個表情、一句話,就過去了。往往我們還摸不清頭腦,怎麼剛才好好的孩子,突然一下子就像霜打的茹子一樣--焉了呢?問了也不說,誰還有心情總是去哄著他啊。再耐著性子問下去,直到最後忍無可忍的大吼。

實際上,是我們對孩子缺乏足夠的感知,那該怎麼做呢?

先從這方面開始來著手。

我們可以做些小小的記錄,建立一本“功勞簿”,這樣的功勞簿,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記錄這樣的事情:今天寶寶考了100分。結束,過兩天,今天考了99分,還要努力。

這樣的功勞簿,是成績單,不是真正記錄孩子良好表現的。

應該這樣做:1、今天,寶寶幫我拿碗。2、二寶哭了,大寶幫忙看著。3、今晚一起讀了3本書,好認真,很厲害啊!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對,你沒看錯。我們不寫“大事”,全部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想想看,寶寶要睡覺了,媽媽躡腳躡腳的進來,坐在床前,打開一個漂亮的本子,開始念起今天我做得好的事情,一件件一宗宗。我是什麼感覺,會不會感覺好開心,是不是覺得媽媽一直在關注我,這樣帶著開心與幸福進入夢鄉。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來說,真的有絕對的好處!因為孩子在睡夢中,他就在做心理上的療愈了。

所以,功勞簿用起來,而且在睡前讀給孩子聽,會特別有效果。

我們很多學員這麼去做,真的感覺特別好。

"

我是庭爸,家庭教育指導總監,這麼多年指導上千家長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用技巧與經驗。我很樂意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幫到你,讓育兒變輕鬆。敬請關注,每天有收穫。

01、工作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接觸到大量的家長,有一種現象是讓父母特別頭痛的。

老師,我家孩子8歲了,一點都不自信。不願意學習,打罵了不頂嘴,反正就是不肯寫。

對學習能拖就拖,寫作業也不肯說,逼得狠了就哭,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小時候對他太嚴格了,現在發現孩子變得自卑、懦弱、膽小、沒自信。現在想改,來得及麼?

不願意說話,不想溝通,被別的孩子欺負不敢還手,只會哭,我怎麼就培養了一個這麼膽小的孩子呢?

類似這樣的問題,基本上是經常聽到和看到的。

這些問題表現出來不一致,背後的需求卻是一樣的:孩子缺乏自信,被父母打擊得已經自暴自棄了。變得自卑、敏感、安全感不足。

那麼,我們該怎麼來做呢?

還是有辦法的,在說解決辦法之前,我們先說說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2、什麼叫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或“人際期望效應”。

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

有一天,他們來到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玉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實驗者認為,教師應收到實驗者的暗示,不僅對名單上的學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無意地通過態度、表情、體諒和給予更多提問、輔導、讚許等行為方式,將隱含的期望傳遞給這些學生,學生則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以致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是不是很神奇?

是的,這是一種對人非常有效的做法。

在這裡,我們注意到了嗎?

當我們相信了“權威和專家”的判斷,並且對孩子充滿了期望與讚許之時。我們正在傳達給孩子一個信號:你很強,很棒,優秀!你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我們以你為榮!我們相信你一定能實現我們的願望與期許。

到這裡,我們思考一下,我們實際上是不是也不自覺的運用了這個效應?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只是,我們的方向恰恰相反,我們希望通過不斷的批評和打擊,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和自信。結果,用力過猛,反而把孩子打擊得自卑、敏感和脆弱了。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時,還要注意到另一個效應: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也叫: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我們再來重溫一下這個意思:“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當我們把馬太效應和羅森塔爾效應放一起的時候,會不會讓我們一下子嚇得汗毛都豎了起來。

對,你一定想到了,我們自己,正在把自己的孩子用力塑造成弱者!而且在努力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弱!

直到再也無法改變!

所以,我們要行動起來了!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03、怎麼改變,我們說說具體的做法。

要把一件事情講清楚講明白還是需要耐心的,感謝你為了孩子,看到了這裡。我們說到最重要的部分了:現在,該怎麼做?

1、我們,要找到孩子的優點來肯定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想當然的認為孩子缺點很多,卻沒有注意到孩子有很多的優點。

《小歡喜》裡的方一凡,經過努力,從全班倒數第一,進入到了班裡的中游水平。可是童文潔覺得遠遠不夠,還是繼續打擊他。在童文潔眼裡,方一凡唯有學習好,才算好,其他的,都是可以忽略的。

平心來說,方一凡有什麼優點呢:聰明、熱情、敢擔當、情商高。但卻都沒被童文潔放在眼裡。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憤怒的方一凡吼到,“媽,你就是看不到我的努力,我的改變!”童文潔說這樣還不夠,我不拿你跟別人比,我就只要成績!逼得方一凡發飆:“童文潔,我告訴你,我不學了,我不考大學了!”

所以,我們不要像童文潔一樣,逼得方一凡直接暴走。差點就釀成大錯。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2、我們需要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

很多家長來找我諮詢,抱怨孩子的種種問題,經過我的引導和剖析,意識到自己問題所在。於是一番洗心革面,大徹大悟,回家後對待孩子的態度,不是360度,也是270度的大轉變。可是過沒幾天,就紛紛來找我述苦。“老師,我想讓孩子變好的,可是我都不打他罵他了,有什麼事情都忍著,不亂髮脾氣。怎麼感覺好兩天,孩子又不行了,我們實在沒辦法再堅持下去了啊!”

這樣類型的家長還真的不少。每次這樣,都只有苦笑,哪怕事前提醒過他們,說到孩子的改變,不是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長們欣然接受,真到行動了,往往又拋到腦後了。

孩子的改變,不可能今天行動,明天就立刻變化。如果孩子年齡小,父母的改變倒是能很快影響到孩子,但如果孩子7歲以上了,甚至是10歲以上。那麼改變一定是一點一滴變化的過程。何況,孩子被父母已經批評麻木了,突然家長態度大轉變,上來就是各種誇獎,孩子的第一個反應一定是不相信的,他也會有一個時間的觀察,確定沒問題後再跟進。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個耐心與恆心。

在這方面,我們一定要謹記。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3、我們要相信孩子的能力,這是重要的前提。

我們批評孩子的背後,是對他未達要求的失望。而失望後面,則是對他能力的評判。

如果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就一定要考慮他的年齡,這是成長規律所決定的。

昨天看到一篇問答,有家長問,一歲的孩子,還不會寫1234,這樣正常嗎?

下面的回覆,是各種的調侃。只有一位答主認真的幫這位家長分析,才一歲的孩子,他的小手發育還未完成,最好是5歲前後再來學習寫字。現在提出這樣的要求,對這麼大的孩子來說,他是無法完成的。

我們家長,很多時候也會有意無意的犯這樣的錯誤:一年級的數學這麼容易,怎麼跟你說都聽不懂?讓你寫個字,寫得豎七扭八的像什麼?

因為沒有換位思考,不知道孩子的成長規律。我們往往不能理解一年級的孩子,他真的無法理解你說的“很容易就算出來。”,所以我們的講解無效,卻怪他理解能力差。

所以,相信孩子的能力,一定要跟他的年齡相匹配,一個5歲的孩子,能識字100個,我們認為他的能力在增長,我們就可以肯定和鼓勵他。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4、我們要有意識的製造機會,讓孩子表現。

教育總是藏在細節裡,如果我們不僅只是看到孩子表現好的地方,我們還有意的製造機會讓孩子表現,想想看,會是怎麼樣的情景。

一位家長經過我的指導,他對自己不願意幫忙做家務的8歲男孩子說,銳銳,媽媽在掃地,能幫媽媽把這隻小凳子拿開嗎?這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孩子伸伸手就完成了。

媽媽微笑著看著孩子說,銳銳,你幫媽媽把凳子拿開了,減少了媽媽的勞動量,媽媽好開心,你做得非常好哦,謝謝你!

接下來,這位媽媽都有意識的製造一些幫忙的小事情,只要孩子做了,就給予肯定和誇獎。如果孩子偶爾不願意,也不強迫。

沒想到的是,一週時間過去了,這位媽媽驚喜的跟我說,怎麼會這樣?以前打罵講道理都不願意幫忙,現在輕輕鬆鬆就做到了。

我也替她開心。這裡的關鍵就是,讓孩子改變的難度最小,不強迫。同時一定要及時的鼓勵。讓他的行為與獲得表揚掛鉤。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5、我們也要幫助孩子覆盤,制定功勞簿,告訴他自己有多麼棒

每天的事情非常多,我們和孩子的互動,往往就是一件小事、一個表情、一句話,就過去了。往往我們還摸不清頭腦,怎麼剛才好好的孩子,突然一下子就像霜打的茹子一樣--焉了呢?問了也不說,誰還有心情總是去哄著他啊。再耐著性子問下去,直到最後忍無可忍的大吼。

實際上,是我們對孩子缺乏足夠的感知,那該怎麼做呢?

先從這方面開始來著手。

我們可以做些小小的記錄,建立一本“功勞簿”,這樣的功勞簿,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記錄這樣的事情:今天寶寶考了100分。結束,過兩天,今天考了99分,還要努力。

這樣的功勞簿,是成績單,不是真正記錄孩子良好表現的。

應該這樣做:1、今天,寶寶幫我拿碗。2、二寶哭了,大寶幫忙看著。3、今晚一起讀了3本書,好認真,很厲害啊!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對,你沒看錯。我們不寫“大事”,全部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想想看,寶寶要睡覺了,媽媽躡腳躡腳的進來,坐在床前,打開一個漂亮的本子,開始念起今天我做得好的事情,一件件一宗宗。我是什麼感覺,會不會感覺好開心,是不是覺得媽媽一直在關注我,這樣帶著開心與幸福進入夢鄉。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來說,真的有絕對的好處!因為孩子在睡夢中,他就在做心理上的療愈了。

所以,功勞簿用起來,而且在睡前讀給孩子聽,會特別有效果。

我們很多學員這麼去做,真的感覺特別好。

總罵孩子笨,他真笨了,還能救嗎?巧用羅森塔爾效應重建聰明自信


小結

羅森塔爾效應的關鍵,就是用權威性的人(比如家長、老師、專家),告訴孩子他是優秀的,是表現突出的。這樣的不斷暗示,就會真正的影響到孩子對自己的認識,重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並且逐步建立起自信

我們一定要利用好父母的權威身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有自信的孩子,才能有勇氣去直面困難,才能獨立與堅強。

沒有自信的孩子,他的明天也會缺乏陽光。

記住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那句話:教育孩子的全部祕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同時,也請你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我們的改變,從相信開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