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

“媽媽!我要媽媽!”

“我不想上幼兒園,我要回家!”

每到開學季,幼兒園裡就會上演這樣一幕。孩子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來上幼兒園,都哭得稀里嘩啦的!這邊孩子在哭,那邊家長在抹眼淚,讓人看得心都碎了!

再過不久,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孩子們將開始過集體生活了。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年輕的父母都免不了會焦慮:我的孩子哭哭鬧鬧怎麼辦?老師會不會哄我的孩子呀?我該怎麼辦?其實,這些擔心都是很正常的。

"

“媽媽!我要媽媽!”

“我不想上幼兒園,我要回家!”

每到開學季,幼兒園裡就會上演這樣一幕。孩子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來上幼兒園,都哭得稀里嘩啦的!這邊孩子在哭,那邊家長在抹眼淚,讓人看得心都碎了!

再過不久,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孩子們將開始過集體生活了。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年輕的父母都免不了會焦慮:我的孩子哭哭鬧鬧怎麼辦?老師會不會哄我的孩子呀?我該怎麼辦?其實,這些擔心都是很正常的。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孩子上幼兒園在哭鬧。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

幼兒園分離焦慮是指孩子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一般來說,孩子一直都在父母身邊,沒有離開過父母,他們與父母有著強烈的依戀感。一旦沒有看到父母,他們心理就會缺乏安全感,就是產生分離焦慮。有分離焦慮症的兒童,往往對分離十分敏感。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當孩子離開父母的時間太長時,這種焦慮感便會讓孩子尋找父母。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的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分離焦慮是兒童十分常見的一種情緒。它並非壞事。與之相比,沒有表現出分離性焦慮則是一件更糟糕的事情,那樣說明他們生活在一個缺乏關愛的環境中,所以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什麼依戀。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得冷漠、孤僻。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對自己沒有什麼依戀感,就需要多注意。

"

“媽媽!我要媽媽!”

“我不想上幼兒園,我要回家!”

每到開學季,幼兒園裡就會上演這樣一幕。孩子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來上幼兒園,都哭得稀里嘩啦的!這邊孩子在哭,那邊家長在抹眼淚,讓人看得心都碎了!

再過不久,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孩子們將開始過集體生活了。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年輕的父母都免不了會焦慮:我的孩子哭哭鬧鬧怎麼辦?老師會不會哄我的孩子呀?我該怎麼辦?其實,這些擔心都是很正常的。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孩子上幼兒園在哭鬧。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

幼兒園分離焦慮是指孩子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一般來說,孩子一直都在父母身邊,沒有離開過父母,他們與父母有著強烈的依戀感。一旦沒有看到父母,他們心理就會缺乏安全感,就是產生分離焦慮。有分離焦慮症的兒童,往往對分離十分敏感。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當孩子離開父母的時間太長時,這種焦慮感便會讓孩子尋找父母。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的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分離焦慮是兒童十分常見的一種情緒。它並非壞事。與之相比,沒有表現出分離性焦慮則是一件更糟糕的事情,那樣說明他們生活在一個缺乏關愛的環境中,所以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什麼依戀。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得冷漠、孤僻。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對自己沒有什麼依戀感,就需要多注意。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幼兒出現分離焦慮。

二、分離焦慮的三個階段。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1】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2】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3】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分離焦慮會在幾個月內逐步消失。孩子會慢慢適應這個過程。他們會知道父母要上班,自己也要上幼兒園,逐步接受分離帶來的焦慮。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在一週內就會停止哭鬧。適應能力差一點的孩子有時會達到2個月。當過了這段時間以後,孩子們會很開心的在幼兒園裡玩。

三、如何減少孩子的焦慮情緒。

1、父母要提前給孩子做一些準備。

分離準備】

父母要提前告訴孩子,開學了,寶貝要上幼兒園了。我們以後幾點鐘要起床,媽媽會把你送到幼兒園去。到了下午,等媽媽下班後,媽媽就會去接你回家的。要把上幼兒園詳細事情告訴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很突然。

媽媽還可以與孩子進行短暫的分離練習。媽媽在出門前告訴孩子,要外出買點東西,1個小時後會回來。讓孩子和奶奶玩一會。與孩子分離的時間可以逐步延長。

【物品準備】

父母要給孩子準備好上幼兒園所需的物品。除了生活用品外,還可以讓孩子帶一個他喜歡的依戀物去幼兒園。比如:小娃娃、媽媽的小毛巾等等。

以前,有一個小女孩在上幼兒園時,媽媽給孩子帶了一個娃娃來。這個孩子整天就抱著娃娃,老師並不會制止她。老師都知道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會哭鬧,他們很需要有一個依戀物,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焦慮感。孩子有了依戀物後哭聲都小了很多。而且中午在睡覺時,也能很快入睡。

"

“媽媽!我要媽媽!”

“我不想上幼兒園,我要回家!”

每到開學季,幼兒園裡就會上演這樣一幕。孩子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來上幼兒園,都哭得稀里嘩啦的!這邊孩子在哭,那邊家長在抹眼淚,讓人看得心都碎了!

再過不久,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孩子們將開始過集體生活了。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年輕的父母都免不了會焦慮:我的孩子哭哭鬧鬧怎麼辦?老師會不會哄我的孩子呀?我該怎麼辦?其實,這些擔心都是很正常的。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孩子上幼兒園在哭鬧。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

幼兒園分離焦慮是指孩子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一般來說,孩子一直都在父母身邊,沒有離開過父母,他們與父母有著強烈的依戀感。一旦沒有看到父母,他們心理就會缺乏安全感,就是產生分離焦慮。有分離焦慮症的兒童,往往對分離十分敏感。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當孩子離開父母的時間太長時,這種焦慮感便會讓孩子尋找父母。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的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分離焦慮是兒童十分常見的一種情緒。它並非壞事。與之相比,沒有表現出分離性焦慮則是一件更糟糕的事情,那樣說明他們生活在一個缺乏關愛的環境中,所以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什麼依戀。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得冷漠、孤僻。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對自己沒有什麼依戀感,就需要多注意。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幼兒出現分離焦慮。

二、分離焦慮的三個階段。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1】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2】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3】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分離焦慮會在幾個月內逐步消失。孩子會慢慢適應這個過程。他們會知道父母要上班,自己也要上幼兒園,逐步接受分離帶來的焦慮。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在一週內就會停止哭鬧。適應能力差一點的孩子有時會達到2個月。當過了這段時間以後,孩子們會很開心的在幼兒園裡玩。

三、如何減少孩子的焦慮情緒。

1、父母要提前給孩子做一些準備。

分離準備】

父母要提前告訴孩子,開學了,寶貝要上幼兒園了。我們以後幾點鐘要起床,媽媽會把你送到幼兒園去。到了下午,等媽媽下班後,媽媽就會去接你回家的。要把上幼兒園詳細事情告訴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很突然。

媽媽還可以與孩子進行短暫的分離練習。媽媽在出門前告訴孩子,要外出買點東西,1個小時後會回來。讓孩子和奶奶玩一會。與孩子分離的時間可以逐步延長。

【物品準備】

父母要給孩子準備好上幼兒園所需的物品。除了生活用品外,還可以讓孩子帶一個他喜歡的依戀物去幼兒園。比如:小娃娃、媽媽的小毛巾等等。

以前,有一個小女孩在上幼兒園時,媽媽給孩子帶了一個娃娃來。這個孩子整天就抱著娃娃,老師並不會制止她。老師都知道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會哭鬧,他們很需要有一個依戀物,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焦慮感。孩子有了依戀物後哭聲都小了很多。而且中午在睡覺時,也能很快入睡。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小女孩抱著依戀物娃娃。

2、父母自己不要太焦慮了。

人的情緒是會傳染的。首先父母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因為,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焦慮,從而會更加焦慮。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父母:在父母送孩子來幼兒園以後,會一直把孩子抱在手上,不願離開。有位爸爸對老師說:“老師,孩子哭得這麼厲害,怎麼辦呀?”孩子一聽爸爸這樣說,更焦慮了,他心裡會想,爸爸都很擔心我,看樣子上幼兒園這件事確實不太好玩。

有一次,老師在哄一個孩子,哄了好久,孩子才停下了哭聲。但是,孩子一轉頭突然看到了窗外的爸爸,馬上又大哭起來,邊哭邊往外跑。老師趕緊追出去,真擔心孩子會摔著。

當孩子看到爸爸在偷偷地看他時,孩子能從爸爸的表情中覺察到爸爸的焦慮。他能感覺到爸爸是不放心他在幼兒園的。爸爸把這種焦慮感傳遞給了孩子。如果爸爸能輕鬆的對待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情的話,孩子就不會表現得過於焦慮了。父母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爸爸現在要去上班了,等下午爸爸下班後,我就會來接你的。”

“爸爸很愛你,老師也很愛你。”

然後,抱抱孩子,就可以離開了。不要一直抱著孩子不放。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賀涵的扮演者靳東,既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演員,又是一位好老公、好爸爸。靳東兒子初上幼兒園哭著找媽媽,李佳咬牙忍住難受。靳東和老婆李佳曾發文分享送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故事。

"

“媽媽!我要媽媽!”

“我不想上幼兒園,我要回家!”

每到開學季,幼兒園裡就會上演這樣一幕。孩子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來上幼兒園,都哭得稀里嘩啦的!這邊孩子在哭,那邊家長在抹眼淚,讓人看得心都碎了!

再過不久,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孩子們將開始過集體生活了。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年輕的父母都免不了會焦慮:我的孩子哭哭鬧鬧怎麼辦?老師會不會哄我的孩子呀?我該怎麼辦?其實,這些擔心都是很正常的。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孩子上幼兒園在哭鬧。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

幼兒園分離焦慮是指孩子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一般來說,孩子一直都在父母身邊,沒有離開過父母,他們與父母有著強烈的依戀感。一旦沒有看到父母,他們心理就會缺乏安全感,就是產生分離焦慮。有分離焦慮症的兒童,往往對分離十分敏感。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當孩子離開父母的時間太長時,這種焦慮感便會讓孩子尋找父母。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的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分離焦慮是兒童十分常見的一種情緒。它並非壞事。與之相比,沒有表現出分離性焦慮則是一件更糟糕的事情,那樣說明他們生活在一個缺乏關愛的環境中,所以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什麼依戀。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得冷漠、孤僻。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對自己沒有什麼依戀感,就需要多注意。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幼兒出現分離焦慮。

二、分離焦慮的三個階段。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1】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2】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3】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分離焦慮會在幾個月內逐步消失。孩子會慢慢適應這個過程。他們會知道父母要上班,自己也要上幼兒園,逐步接受分離帶來的焦慮。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在一週內就會停止哭鬧。適應能力差一點的孩子有時會達到2個月。當過了這段時間以後,孩子們會很開心的在幼兒園裡玩。

三、如何減少孩子的焦慮情緒。

1、父母要提前給孩子做一些準備。

分離準備】

父母要提前告訴孩子,開學了,寶貝要上幼兒園了。我們以後幾點鐘要起床,媽媽會把你送到幼兒園去。到了下午,等媽媽下班後,媽媽就會去接你回家的。要把上幼兒園詳細事情告訴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很突然。

媽媽還可以與孩子進行短暫的分離練習。媽媽在出門前告訴孩子,要外出買點東西,1個小時後會回來。讓孩子和奶奶玩一會。與孩子分離的時間可以逐步延長。

【物品準備】

父母要給孩子準備好上幼兒園所需的物品。除了生活用品外,還可以讓孩子帶一個他喜歡的依戀物去幼兒園。比如:小娃娃、媽媽的小毛巾等等。

以前,有一個小女孩在上幼兒園時,媽媽給孩子帶了一個娃娃來。這個孩子整天就抱著娃娃,老師並不會制止她。老師都知道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會哭鬧,他們很需要有一個依戀物,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焦慮感。孩子有了依戀物後哭聲都小了很多。而且中午在睡覺時,也能很快入睡。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小女孩抱著依戀物娃娃。

2、父母自己不要太焦慮了。

人的情緒是會傳染的。首先父母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因為,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焦慮,從而會更加焦慮。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父母:在父母送孩子來幼兒園以後,會一直把孩子抱在手上,不願離開。有位爸爸對老師說:“老師,孩子哭得這麼厲害,怎麼辦呀?”孩子一聽爸爸這樣說,更焦慮了,他心裡會想,爸爸都很擔心我,看樣子上幼兒園這件事確實不太好玩。

有一次,老師在哄一個孩子,哄了好久,孩子才停下了哭聲。但是,孩子一轉頭突然看到了窗外的爸爸,馬上又大哭起來,邊哭邊往外跑。老師趕緊追出去,真擔心孩子會摔著。

當孩子看到爸爸在偷偷地看他時,孩子能從爸爸的表情中覺察到爸爸的焦慮。他能感覺到爸爸是不放心他在幼兒園的。爸爸把這種焦慮感傳遞給了孩子。如果爸爸能輕鬆的對待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情的話,孩子就不會表現得過於焦慮了。父母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爸爸現在要去上班了,等下午爸爸下班後,我就會來接你的。”

“爸爸很愛你,老師也很愛你。”

然後,抱抱孩子,就可以離開了。不要一直抱著孩子不放。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賀涵的扮演者靳東,既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演員,又是一位好老公、好爸爸。靳東兒子初上幼兒園哭著找媽媽,李佳咬牙忍住難受。靳東和老婆李佳曾發文分享送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故事。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靳東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

李佳透露,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時哭個不停,還要找媽媽。自己看到之後心裡特別難受,太想衝出去抱住孩子,但是理智告訴她這才剛剛開始,一定要忍住,不能前功盡棄!她沒有在兒子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

"

“媽媽!我要媽媽!”

“我不想上幼兒園,我要回家!”

每到開學季,幼兒園裡就會上演這樣一幕。孩子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來上幼兒園,都哭得稀里嘩啦的!這邊孩子在哭,那邊家長在抹眼淚,讓人看得心都碎了!

再過不久,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孩子們將開始過集體生活了。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年輕的父母都免不了會焦慮:我的孩子哭哭鬧鬧怎麼辦?老師會不會哄我的孩子呀?我該怎麼辦?其實,這些擔心都是很正常的。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孩子上幼兒園在哭鬧。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

幼兒園分離焦慮是指孩子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一般來說,孩子一直都在父母身邊,沒有離開過父母,他們與父母有著強烈的依戀感。一旦沒有看到父母,他們心理就會缺乏安全感,就是產生分離焦慮。有分離焦慮症的兒童,往往對分離十分敏感。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當孩子離開父母的時間太長時,這種焦慮感便會讓孩子尋找父母。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的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分離焦慮是兒童十分常見的一種情緒。它並非壞事。與之相比,沒有表現出分離性焦慮則是一件更糟糕的事情,那樣說明他們生活在一個缺乏關愛的環境中,所以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什麼依戀。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得冷漠、孤僻。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對自己沒有什麼依戀感,就需要多注意。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幼兒出現分離焦慮。

二、分離焦慮的三個階段。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1】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2】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3】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分離焦慮會在幾個月內逐步消失。孩子會慢慢適應這個過程。他們會知道父母要上班,自己也要上幼兒園,逐步接受分離帶來的焦慮。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在一週內就會停止哭鬧。適應能力差一點的孩子有時會達到2個月。當過了這段時間以後,孩子們會很開心的在幼兒園裡玩。

三、如何減少孩子的焦慮情緒。

1、父母要提前給孩子做一些準備。

分離準備】

父母要提前告訴孩子,開學了,寶貝要上幼兒園了。我們以後幾點鐘要起床,媽媽會把你送到幼兒園去。到了下午,等媽媽下班後,媽媽就會去接你回家的。要把上幼兒園詳細事情告訴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很突然。

媽媽還可以與孩子進行短暫的分離練習。媽媽在出門前告訴孩子,要外出買點東西,1個小時後會回來。讓孩子和奶奶玩一會。與孩子分離的時間可以逐步延長。

【物品準備】

父母要給孩子準備好上幼兒園所需的物品。除了生活用品外,還可以讓孩子帶一個他喜歡的依戀物去幼兒園。比如:小娃娃、媽媽的小毛巾等等。

以前,有一個小女孩在上幼兒園時,媽媽給孩子帶了一個娃娃來。這個孩子整天就抱著娃娃,老師並不會制止她。老師都知道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會哭鬧,他們很需要有一個依戀物,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焦慮感。孩子有了依戀物後哭聲都小了很多。而且中午在睡覺時,也能很快入睡。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小女孩抱著依戀物娃娃。

2、父母自己不要太焦慮了。

人的情緒是會傳染的。首先父母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因為,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焦慮,從而會更加焦慮。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父母:在父母送孩子來幼兒園以後,會一直把孩子抱在手上,不願離開。有位爸爸對老師說:“老師,孩子哭得這麼厲害,怎麼辦呀?”孩子一聽爸爸這樣說,更焦慮了,他心裡會想,爸爸都很擔心我,看樣子上幼兒園這件事確實不太好玩。

有一次,老師在哄一個孩子,哄了好久,孩子才停下了哭聲。但是,孩子一轉頭突然看到了窗外的爸爸,馬上又大哭起來,邊哭邊往外跑。老師趕緊追出去,真擔心孩子會摔著。

當孩子看到爸爸在偷偷地看他時,孩子能從爸爸的表情中覺察到爸爸的焦慮。他能感覺到爸爸是不放心他在幼兒園的。爸爸把這種焦慮感傳遞給了孩子。如果爸爸能輕鬆的對待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情的話,孩子就不會表現得過於焦慮了。父母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爸爸現在要去上班了,等下午爸爸下班後,我就會來接你的。”

“爸爸很愛你,老師也很愛你。”

然後,抱抱孩子,就可以離開了。不要一直抱著孩子不放。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賀涵的扮演者靳東,既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演員,又是一位好老公、好爸爸。靳東兒子初上幼兒園哭著找媽媽,李佳咬牙忍住難受。靳東和老婆李佳曾發文分享送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故事。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靳東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

李佳透露,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時哭個不停,還要找媽媽。自己看到之後心裡特別難受,太想衝出去抱住孩子,但是理智告訴她這才剛剛開始,一定要忍住,不能前功盡棄!她沒有在兒子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靳東和他兒子。

3、對孩子進行情緒引導——感受孩子的感受。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效應叫避雷針效應。在雷雨天氣裡,一些幾百米高的建築由於避雷針的保護,能夠安然無恙。避雷針效應提醒父母:面對孩子的一些不良情緒,如果能夠有效的引導,就能避免讓孩子累積不良情緒。

情緒引導是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行為的一個重要工具。

當孩子在哭的時候,不要與孩子講大道理,而是先去傾聽孩子,哪怕是他們的哭聲。這樣會讓孩子感到,父母是很重視我的感受的。

"

“媽媽!我要媽媽!”

“我不想上幼兒園,我要回家!”

每到開學季,幼兒園裡就會上演這樣一幕。孩子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來上幼兒園,都哭得稀里嘩啦的!這邊孩子在哭,那邊家長在抹眼淚,讓人看得心都碎了!

再過不久,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孩子們將開始過集體生活了。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年輕的父母都免不了會焦慮:我的孩子哭哭鬧鬧怎麼辦?老師會不會哄我的孩子呀?我該怎麼辦?其實,這些擔心都是很正常的。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孩子上幼兒園在哭鬧。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

幼兒園分離焦慮是指孩子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一般來說,孩子一直都在父母身邊,沒有離開過父母,他們與父母有著強烈的依戀感。一旦沒有看到父母,他們心理就會缺乏安全感,就是產生分離焦慮。有分離焦慮症的兒童,往往對分離十分敏感。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當孩子離開父母的時間太長時,這種焦慮感便會讓孩子尋找父母。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的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分離焦慮是兒童十分常見的一種情緒。它並非壞事。與之相比,沒有表現出分離性焦慮則是一件更糟糕的事情,那樣說明他們生活在一個缺乏關愛的環境中,所以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什麼依戀。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得冷漠、孤僻。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對自己沒有什麼依戀感,就需要多注意。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幼兒出現分離焦慮。

二、分離焦慮的三個階段。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1】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2】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3】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分離焦慮會在幾個月內逐步消失。孩子會慢慢適應這個過程。他們會知道父母要上班,自己也要上幼兒園,逐步接受分離帶來的焦慮。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在一週內就會停止哭鬧。適應能力差一點的孩子有時會達到2個月。當過了這段時間以後,孩子們會很開心的在幼兒園裡玩。

三、如何減少孩子的焦慮情緒。

1、父母要提前給孩子做一些準備。

分離準備】

父母要提前告訴孩子,開學了,寶貝要上幼兒園了。我們以後幾點鐘要起床,媽媽會把你送到幼兒園去。到了下午,等媽媽下班後,媽媽就會去接你回家的。要把上幼兒園詳細事情告訴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很突然。

媽媽還可以與孩子進行短暫的分離練習。媽媽在出門前告訴孩子,要外出買點東西,1個小時後會回來。讓孩子和奶奶玩一會。與孩子分離的時間可以逐步延長。

【物品準備】

父母要給孩子準備好上幼兒園所需的物品。除了生活用品外,還可以讓孩子帶一個他喜歡的依戀物去幼兒園。比如:小娃娃、媽媽的小毛巾等等。

以前,有一個小女孩在上幼兒園時,媽媽給孩子帶了一個娃娃來。這個孩子整天就抱著娃娃,老師並不會制止她。老師都知道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會哭鬧,他們很需要有一個依戀物,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焦慮感。孩子有了依戀物後哭聲都小了很多。而且中午在睡覺時,也能很快入睡。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小女孩抱著依戀物娃娃。

2、父母自己不要太焦慮了。

人的情緒是會傳染的。首先父母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因為,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焦慮,從而會更加焦慮。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父母:在父母送孩子來幼兒園以後,會一直把孩子抱在手上,不願離開。有位爸爸對老師說:“老師,孩子哭得這麼厲害,怎麼辦呀?”孩子一聽爸爸這樣說,更焦慮了,他心裡會想,爸爸都很擔心我,看樣子上幼兒園這件事確實不太好玩。

有一次,老師在哄一個孩子,哄了好久,孩子才停下了哭聲。但是,孩子一轉頭突然看到了窗外的爸爸,馬上又大哭起來,邊哭邊往外跑。老師趕緊追出去,真擔心孩子會摔著。

當孩子看到爸爸在偷偷地看他時,孩子能從爸爸的表情中覺察到爸爸的焦慮。他能感覺到爸爸是不放心他在幼兒園的。爸爸把這種焦慮感傳遞給了孩子。如果爸爸能輕鬆的對待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情的話,孩子就不會表現得過於焦慮了。父母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爸爸現在要去上班了,等下午爸爸下班後,我就會來接你的。”

“爸爸很愛你,老師也很愛你。”

然後,抱抱孩子,就可以離開了。不要一直抱著孩子不放。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賀涵的扮演者靳東,既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演員,又是一位好老公、好爸爸。靳東兒子初上幼兒園哭著找媽媽,李佳咬牙忍住難受。靳東和老婆李佳曾發文分享送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故事。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靳東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

李佳透露,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時哭個不停,還要找媽媽。自己看到之後心裡特別難受,太想衝出去抱住孩子,但是理智告訴她這才剛剛開始,一定要忍住,不能前功盡棄!她沒有在兒子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靳東和他兒子。

3、對孩子進行情緒引導——感受孩子的感受。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效應叫避雷針效應。在雷雨天氣裡,一些幾百米高的建築由於避雷針的保護,能夠安然無恙。避雷針效應提醒父母:面對孩子的一些不良情緒,如果能夠有效的引導,就能避免讓孩子累積不良情緒。

情緒引導是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行為的一個重要工具。

當孩子在哭的時候,不要與孩子講大道理,而是先去傾聽孩子,哪怕是他們的哭聲。這樣會讓孩子感到,父母是很重視我的感受的。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感受孩子的感受。

【1】感受孩子強烈的情緒體驗。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受他們的感受。孩子看到的世界與成人看到的世界不同。因為他們會更少有前額葉神經衝動。孩子感到害怕的事情,成人卻一點也不害怕。當一個孩子一個人在一個房間時,他們會有恐懼感,而成人不會。因此,父母要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受他們焦慮的情緒。並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引導。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在成人的幫助下整理他們強烈的情緒。如果成人能感受孩子的不良情緒時,孩子在長大後,他也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別人的情緒。這樣的孩子更容易發展出他的同理心出來。

當孩子在看到成人是怎樣做的時,他們以後也就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的不良情緒。

比如,當孩子說不想上幼兒園時,媽媽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不要對孩子說:每個人都要上幼兒園的,幼兒園裡很好玩。這會讓孩子感到很不被理解。

在孩子哭的時候,媽媽可以對孩子說:

“媽媽感受到你不想離開媽媽,是嗎?”

“你現在不想上幼兒園。”

這樣一句話,會讓孩子感到,你理解了他的感受。

"

“媽媽!我要媽媽!”

“我不想上幼兒園,我要回家!”

每到開學季,幼兒園裡就會上演這樣一幕。孩子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來上幼兒園,都哭得稀里嘩啦的!這邊孩子在哭,那邊家長在抹眼淚,讓人看得心都碎了!

再過不久,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孩子們將開始過集體生活了。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年輕的父母都免不了會焦慮:我的孩子哭哭鬧鬧怎麼辦?老師會不會哄我的孩子呀?我該怎麼辦?其實,這些擔心都是很正常的。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孩子上幼兒園在哭鬧。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

幼兒園分離焦慮是指孩子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一般來說,孩子一直都在父母身邊,沒有離開過父母,他們與父母有著強烈的依戀感。一旦沒有看到父母,他們心理就會缺乏安全感,就是產生分離焦慮。有分離焦慮症的兒童,往往對分離十分敏感。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當孩子離開父母的時間太長時,這種焦慮感便會讓孩子尋找父母。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的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分離焦慮是兒童十分常見的一種情緒。它並非壞事。與之相比,沒有表現出分離性焦慮則是一件更糟糕的事情,那樣說明他們生活在一個缺乏關愛的環境中,所以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什麼依戀。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得冷漠、孤僻。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對自己沒有什麼依戀感,就需要多注意。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幼兒出現分離焦慮。

二、分離焦慮的三個階段。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1】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2】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3】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分離焦慮會在幾個月內逐步消失。孩子會慢慢適應這個過程。他們會知道父母要上班,自己也要上幼兒園,逐步接受分離帶來的焦慮。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在一週內就會停止哭鬧。適應能力差一點的孩子有時會達到2個月。當過了這段時間以後,孩子們會很開心的在幼兒園裡玩。

三、如何減少孩子的焦慮情緒。

1、父母要提前給孩子做一些準備。

分離準備】

父母要提前告訴孩子,開學了,寶貝要上幼兒園了。我們以後幾點鐘要起床,媽媽會把你送到幼兒園去。到了下午,等媽媽下班後,媽媽就會去接你回家的。要把上幼兒園詳細事情告訴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很突然。

媽媽還可以與孩子進行短暫的分離練習。媽媽在出門前告訴孩子,要外出買點東西,1個小時後會回來。讓孩子和奶奶玩一會。與孩子分離的時間可以逐步延長。

【物品準備】

父母要給孩子準備好上幼兒園所需的物品。除了生活用品外,還可以讓孩子帶一個他喜歡的依戀物去幼兒園。比如:小娃娃、媽媽的小毛巾等等。

以前,有一個小女孩在上幼兒園時,媽媽給孩子帶了一個娃娃來。這個孩子整天就抱著娃娃,老師並不會制止她。老師都知道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會哭鬧,他們很需要有一個依戀物,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焦慮感。孩子有了依戀物後哭聲都小了很多。而且中午在睡覺時,也能很快入睡。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小女孩抱著依戀物娃娃。

2、父母自己不要太焦慮了。

人的情緒是會傳染的。首先父母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因為,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焦慮,從而會更加焦慮。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父母:在父母送孩子來幼兒園以後,會一直把孩子抱在手上,不願離開。有位爸爸對老師說:“老師,孩子哭得這麼厲害,怎麼辦呀?”孩子一聽爸爸這樣說,更焦慮了,他心裡會想,爸爸都很擔心我,看樣子上幼兒園這件事確實不太好玩。

有一次,老師在哄一個孩子,哄了好久,孩子才停下了哭聲。但是,孩子一轉頭突然看到了窗外的爸爸,馬上又大哭起來,邊哭邊往外跑。老師趕緊追出去,真擔心孩子會摔著。

當孩子看到爸爸在偷偷地看他時,孩子能從爸爸的表情中覺察到爸爸的焦慮。他能感覺到爸爸是不放心他在幼兒園的。爸爸把這種焦慮感傳遞給了孩子。如果爸爸能輕鬆的對待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情的話,孩子就不會表現得過於焦慮了。父母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爸爸現在要去上班了,等下午爸爸下班後,我就會來接你的。”

“爸爸很愛你,老師也很愛你。”

然後,抱抱孩子,就可以離開了。不要一直抱著孩子不放。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賀涵的扮演者靳東,既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演員,又是一位好老公、好爸爸。靳東兒子初上幼兒園哭著找媽媽,李佳咬牙忍住難受。靳東和老婆李佳曾發文分享送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故事。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靳東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

李佳透露,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時哭個不停,還要找媽媽。自己看到之後心裡特別難受,太想衝出去抱住孩子,但是理智告訴她這才剛剛開始,一定要忍住,不能前功盡棄!她沒有在兒子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靳東和他兒子。

3、對孩子進行情緒引導——感受孩子的感受。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效應叫避雷針效應。在雷雨天氣裡,一些幾百米高的建築由於避雷針的保護,能夠安然無恙。避雷針效應提醒父母:面對孩子的一些不良情緒,如果能夠有效的引導,就能避免讓孩子累積不良情緒。

情緒引導是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行為的一個重要工具。

當孩子在哭的時候,不要與孩子講大道理,而是先去傾聽孩子,哪怕是他們的哭聲。這樣會讓孩子感到,父母是很重視我的感受的。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感受孩子的感受。

【1】感受孩子強烈的情緒體驗。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受他們的感受。孩子看到的世界與成人看到的世界不同。因為他們會更少有前額葉神經衝動。孩子感到害怕的事情,成人卻一點也不害怕。當一個孩子一個人在一個房間時,他們會有恐懼感,而成人不會。因此,父母要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受他們焦慮的情緒。並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引導。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在成人的幫助下整理他們強烈的情緒。如果成人能感受孩子的不良情緒時,孩子在長大後,他也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別人的情緒。這樣的孩子更容易發展出他的同理心出來。

當孩子在看到成人是怎樣做的時,他們以後也就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的不良情緒。

比如,當孩子說不想上幼兒園時,媽媽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不要對孩子說:每個人都要上幼兒園的,幼兒園裡很好玩。這會讓孩子感到很不被理解。

在孩子哭的時候,媽媽可以對孩子說:

“媽媽感受到你不想離開媽媽,是嗎?”

“你現在不想上幼兒園。”

這樣一句話,會讓孩子感到,你理解了他的感受。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父母要感受孩子強烈的情緒體驗。

【2】幫助孩子學會自我安慰。

當父母不在孩子身邊時,如果孩子能學會自我安慰的話,他自己就可以減少很多焦慮感了。

在孩子出現分離焦慮而一直纏著媽媽大哭時,媽媽可以這樣幫助孩子學會自我安慰: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

“嗯!我看出來了,你不想上幼兒園。”

“這裡不好玩,我要回家。”

“幼兒園沒有家裡好玩,你很想回家。”

“媽媽,我不要你走。”

“我知道,寶貝,你很愛媽媽。媽媽也很愛你!”

當孩子在表達出他的感受時,媽媽要用反射式傾聽去傾聽孩子。 反射式傾聽就是從大人的視角去感知孩子可能會有的感受。傾聽他們的感受並不意味著我們都要同意他們的觀點,只是承認他們當下的真實的情緒體驗。當孩子說不想上幼兒園時,父母並沒有答應孩子不上幼兒園,而是認同了他的感受。

慢慢的,孩子會通過這種方式去理解自己的感受,當媽媽在聆聽他時,他得到的回饋會變成一種強大的力量。

精神病學家丹尼爾.西格爾說過:這種”感受到自己被‘感受’的感受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特別是在我們感到驚恐或煩擾的時候。這就是情緒引導的精髓。它給孩子提供了一種整理強烈情緒的方法。

"

“媽媽!我要媽媽!”

“我不想上幼兒園,我要回家!”

每到開學季,幼兒園裡就會上演這樣一幕。孩子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來上幼兒園,都哭得稀里嘩啦的!這邊孩子在哭,那邊家長在抹眼淚,讓人看得心都碎了!

再過不久,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孩子們將開始過集體生活了。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年輕的父母都免不了會焦慮:我的孩子哭哭鬧鬧怎麼辦?老師會不會哄我的孩子呀?我該怎麼辦?其實,這些擔心都是很正常的。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孩子上幼兒園在哭鬧。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

幼兒園分離焦慮是指孩子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一般來說,孩子一直都在父母身邊,沒有離開過父母,他們與父母有著強烈的依戀感。一旦沒有看到父母,他們心理就會缺乏安全感,就是產生分離焦慮。有分離焦慮症的兒童,往往對分離十分敏感。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當孩子離開父母的時間太長時,這種焦慮感便會讓孩子尋找父母。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的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分離焦慮是兒童十分常見的一種情緒。它並非壞事。與之相比,沒有表現出分離性焦慮則是一件更糟糕的事情,那樣說明他們生活在一個缺乏關愛的環境中,所以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什麼依戀。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得冷漠、孤僻。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對自己沒有什麼依戀感,就需要多注意。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幼兒出現分離焦慮。

二、分離焦慮的三個階段。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1】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2】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3】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分離焦慮會在幾個月內逐步消失。孩子會慢慢適應這個過程。他們會知道父母要上班,自己也要上幼兒園,逐步接受分離帶來的焦慮。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在一週內就會停止哭鬧。適應能力差一點的孩子有時會達到2個月。當過了這段時間以後,孩子們會很開心的在幼兒園裡玩。

三、如何減少孩子的焦慮情緒。

1、父母要提前給孩子做一些準備。

分離準備】

父母要提前告訴孩子,開學了,寶貝要上幼兒園了。我們以後幾點鐘要起床,媽媽會把你送到幼兒園去。到了下午,等媽媽下班後,媽媽就會去接你回家的。要把上幼兒園詳細事情告訴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很突然。

媽媽還可以與孩子進行短暫的分離練習。媽媽在出門前告訴孩子,要外出買點東西,1個小時後會回來。讓孩子和奶奶玩一會。與孩子分離的時間可以逐步延長。

【物品準備】

父母要給孩子準備好上幼兒園所需的物品。除了生活用品外,還可以讓孩子帶一個他喜歡的依戀物去幼兒園。比如:小娃娃、媽媽的小毛巾等等。

以前,有一個小女孩在上幼兒園時,媽媽給孩子帶了一個娃娃來。這個孩子整天就抱著娃娃,老師並不會制止她。老師都知道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會哭鬧,他們很需要有一個依戀物,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焦慮感。孩子有了依戀物後哭聲都小了很多。而且中午在睡覺時,也能很快入睡。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小女孩抱著依戀物娃娃。

2、父母自己不要太焦慮了。

人的情緒是會傳染的。首先父母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因為,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焦慮,從而會更加焦慮。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父母:在父母送孩子來幼兒園以後,會一直把孩子抱在手上,不願離開。有位爸爸對老師說:“老師,孩子哭得這麼厲害,怎麼辦呀?”孩子一聽爸爸這樣說,更焦慮了,他心裡會想,爸爸都很擔心我,看樣子上幼兒園這件事確實不太好玩。

有一次,老師在哄一個孩子,哄了好久,孩子才停下了哭聲。但是,孩子一轉頭突然看到了窗外的爸爸,馬上又大哭起來,邊哭邊往外跑。老師趕緊追出去,真擔心孩子會摔著。

當孩子看到爸爸在偷偷地看他時,孩子能從爸爸的表情中覺察到爸爸的焦慮。他能感覺到爸爸是不放心他在幼兒園的。爸爸把這種焦慮感傳遞給了孩子。如果爸爸能輕鬆的對待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情的話,孩子就不會表現得過於焦慮了。父母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爸爸現在要去上班了,等下午爸爸下班後,我就會來接你的。”

“爸爸很愛你,老師也很愛你。”

然後,抱抱孩子,就可以離開了。不要一直抱著孩子不放。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賀涵的扮演者靳東,既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演員,又是一位好老公、好爸爸。靳東兒子初上幼兒園哭著找媽媽,李佳咬牙忍住難受。靳東和老婆李佳曾發文分享送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故事。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靳東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

李佳透露,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時哭個不停,還要找媽媽。自己看到之後心裡特別難受,太想衝出去抱住孩子,但是理智告訴她這才剛剛開始,一定要忍住,不能前功盡棄!她沒有在兒子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靳東和他兒子。

3、對孩子進行情緒引導——感受孩子的感受。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效應叫避雷針效應。在雷雨天氣裡,一些幾百米高的建築由於避雷針的保護,能夠安然無恙。避雷針效應提醒父母:面對孩子的一些不良情緒,如果能夠有效的引導,就能避免讓孩子累積不良情緒。

情緒引導是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行為的一個重要工具。

當孩子在哭的時候,不要與孩子講大道理,而是先去傾聽孩子,哪怕是他們的哭聲。這樣會讓孩子感到,父母是很重視我的感受的。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感受孩子的感受。

【1】感受孩子強烈的情緒體驗。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受他們的感受。孩子看到的世界與成人看到的世界不同。因為他們會更少有前額葉神經衝動。孩子感到害怕的事情,成人卻一點也不害怕。當一個孩子一個人在一個房間時,他們會有恐懼感,而成人不會。因此,父母要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受他們焦慮的情緒。並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引導。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在成人的幫助下整理他們強烈的情緒。如果成人能感受孩子的不良情緒時,孩子在長大後,他也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別人的情緒。這樣的孩子更容易發展出他的同理心出來。

當孩子在看到成人是怎樣做的時,他們以後也就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的不良情緒。

比如,當孩子說不想上幼兒園時,媽媽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不要對孩子說:每個人都要上幼兒園的,幼兒園裡很好玩。這會讓孩子感到很不被理解。

在孩子哭的時候,媽媽可以對孩子說:

“媽媽感受到你不想離開媽媽,是嗎?”

“你現在不想上幼兒園。”

這樣一句話,會讓孩子感到,你理解了他的感受。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父母要感受孩子強烈的情緒體驗。

【2】幫助孩子學會自我安慰。

當父母不在孩子身邊時,如果孩子能學會自我安慰的話,他自己就可以減少很多焦慮感了。

在孩子出現分離焦慮而一直纏著媽媽大哭時,媽媽可以這樣幫助孩子學會自我安慰: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

“嗯!我看出來了,你不想上幼兒園。”

“這裡不好玩,我要回家。”

“幼兒園沒有家裡好玩,你很想回家。”

“媽媽,我不要你走。”

“我知道,寶貝,你很愛媽媽。媽媽也很愛你!”

當孩子在表達出他的感受時,媽媽要用反射式傾聽去傾聽孩子。 反射式傾聽就是從大人的視角去感知孩子可能會有的感受。傾聽他們的感受並不意味著我們都要同意他們的觀點,只是承認他們當下的真實的情緒體驗。當孩子說不想上幼兒園時,父母並沒有答應孩子不上幼兒園,而是認同了他的感受。

慢慢的,孩子會通過這種方式去理解自己的感受,當媽媽在聆聽他時,他得到的回饋會變成一種強大的力量。

精神病學家丹尼爾.西格爾說過:這種”感受到自己被‘感受’的感受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特別是在我們感到驚恐或煩擾的時候。這就是情緒引導的精髓。它給孩子提供了一種整理強烈情緒的方法。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幫助孩子學會自我安慰。

【3】幫助孩子情緒平靜下來。

要幫助孩子讓他的情緒平靜下來,就要改變孩子自己的態度,不再去跟他講道理。儘量融入孩子當前的狀態。

在孩子哭的時候,如果父母一直跟他講道理說:幼兒園裡有很多玩具,有很多小朋友,老師很喜歡你這樣的話,孩子是不願聽的。因為在自己的感受沒有被理解前,他是不願去相信這些的。

要幫助孩子冷靜下來,父母要做的就是關注他的情緒和感受。方法有:

  • 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
  • 擁抱孩子。
  • 摸摸孩子的頭。
  • 撫摸孩子的後背。

肢體的接觸能較快的讓孩子的情緒得到平穩。

"

“媽媽!我要媽媽!”

“我不想上幼兒園,我要回家!”

每到開學季,幼兒園裡就會上演這樣一幕。孩子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來上幼兒園,都哭得稀里嘩啦的!這邊孩子在哭,那邊家長在抹眼淚,讓人看得心都碎了!

再過不久,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孩子們將開始過集體生活了。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年輕的父母都免不了會焦慮:我的孩子哭哭鬧鬧怎麼辦?老師會不會哄我的孩子呀?我該怎麼辦?其實,這些擔心都是很正常的。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孩子上幼兒園在哭鬧。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

幼兒園分離焦慮是指孩子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一般來說,孩子一直都在父母身邊,沒有離開過父母,他們與父母有著強烈的依戀感。一旦沒有看到父母,他們心理就會缺乏安全感,就是產生分離焦慮。有分離焦慮症的兒童,往往對分離十分敏感。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當孩子離開父母的時間太長時,這種焦慮感便會讓孩子尋找父母。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的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分離焦慮是兒童十分常見的一種情緒。它並非壞事。與之相比,沒有表現出分離性焦慮則是一件更糟糕的事情,那樣說明他們生活在一個缺乏關愛的環境中,所以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什麼依戀。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得冷漠、孤僻。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對自己沒有什麼依戀感,就需要多注意。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幼兒出現分離焦慮。

二、分離焦慮的三個階段。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1】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2】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3】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分離焦慮會在幾個月內逐步消失。孩子會慢慢適應這個過程。他們會知道父母要上班,自己也要上幼兒園,逐步接受分離帶來的焦慮。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在一週內就會停止哭鬧。適應能力差一點的孩子有時會達到2個月。當過了這段時間以後,孩子們會很開心的在幼兒園裡玩。

三、如何減少孩子的焦慮情緒。

1、父母要提前給孩子做一些準備。

分離準備】

父母要提前告訴孩子,開學了,寶貝要上幼兒園了。我們以後幾點鐘要起床,媽媽會把你送到幼兒園去。到了下午,等媽媽下班後,媽媽就會去接你回家的。要把上幼兒園詳細事情告訴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很突然。

媽媽還可以與孩子進行短暫的分離練習。媽媽在出門前告訴孩子,要外出買點東西,1個小時後會回來。讓孩子和奶奶玩一會。與孩子分離的時間可以逐步延長。

【物品準備】

父母要給孩子準備好上幼兒園所需的物品。除了生活用品外,還可以讓孩子帶一個他喜歡的依戀物去幼兒園。比如:小娃娃、媽媽的小毛巾等等。

以前,有一個小女孩在上幼兒園時,媽媽給孩子帶了一個娃娃來。這個孩子整天就抱著娃娃,老師並不會制止她。老師都知道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會哭鬧,他們很需要有一個依戀物,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焦慮感。孩子有了依戀物後哭聲都小了很多。而且中午在睡覺時,也能很快入睡。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小女孩抱著依戀物娃娃。

2、父母自己不要太焦慮了。

人的情緒是會傳染的。首先父母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因為,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焦慮,從而會更加焦慮。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父母:在父母送孩子來幼兒園以後,會一直把孩子抱在手上,不願離開。有位爸爸對老師說:“老師,孩子哭得這麼厲害,怎麼辦呀?”孩子一聽爸爸這樣說,更焦慮了,他心裡會想,爸爸都很擔心我,看樣子上幼兒園這件事確實不太好玩。

有一次,老師在哄一個孩子,哄了好久,孩子才停下了哭聲。但是,孩子一轉頭突然看到了窗外的爸爸,馬上又大哭起來,邊哭邊往外跑。老師趕緊追出去,真擔心孩子會摔著。

當孩子看到爸爸在偷偷地看他時,孩子能從爸爸的表情中覺察到爸爸的焦慮。他能感覺到爸爸是不放心他在幼兒園的。爸爸把這種焦慮感傳遞給了孩子。如果爸爸能輕鬆的對待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情的話,孩子就不會表現得過於焦慮了。父母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爸爸現在要去上班了,等下午爸爸下班後,我就會來接你的。”

“爸爸很愛你,老師也很愛你。”

然後,抱抱孩子,就可以離開了。不要一直抱著孩子不放。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賀涵的扮演者靳東,既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演員,又是一位好老公、好爸爸。靳東兒子初上幼兒園哭著找媽媽,李佳咬牙忍住難受。靳東和老婆李佳曾發文分享送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故事。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靳東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

李佳透露,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時哭個不停,還要找媽媽。自己看到之後心裡特別難受,太想衝出去抱住孩子,但是理智告訴她這才剛剛開始,一定要忍住,不能前功盡棄!她沒有在兒子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靳東和他兒子。

3、對孩子進行情緒引導——感受孩子的感受。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效應叫避雷針效應。在雷雨天氣裡,一些幾百米高的建築由於避雷針的保護,能夠安然無恙。避雷針效應提醒父母:面對孩子的一些不良情緒,如果能夠有效的引導,就能避免讓孩子累積不良情緒。

情緒引導是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行為的一個重要工具。

當孩子在哭的時候,不要與孩子講大道理,而是先去傾聽孩子,哪怕是他們的哭聲。這樣會讓孩子感到,父母是很重視我的感受的。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感受孩子的感受。

【1】感受孩子強烈的情緒體驗。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受他們的感受。孩子看到的世界與成人看到的世界不同。因為他們會更少有前額葉神經衝動。孩子感到害怕的事情,成人卻一點也不害怕。當一個孩子一個人在一個房間時,他們會有恐懼感,而成人不會。因此,父母要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受他們焦慮的情緒。並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引導。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在成人的幫助下整理他們強烈的情緒。如果成人能感受孩子的不良情緒時,孩子在長大後,他也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別人的情緒。這樣的孩子更容易發展出他的同理心出來。

當孩子在看到成人是怎樣做的時,他們以後也就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的不良情緒。

比如,當孩子說不想上幼兒園時,媽媽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不要對孩子說:每個人都要上幼兒園的,幼兒園裡很好玩。這會讓孩子感到很不被理解。

在孩子哭的時候,媽媽可以對孩子說:

“媽媽感受到你不想離開媽媽,是嗎?”

“你現在不想上幼兒園。”

這樣一句話,會讓孩子感到,你理解了他的感受。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父母要感受孩子強烈的情緒體驗。

【2】幫助孩子學會自我安慰。

當父母不在孩子身邊時,如果孩子能學會自我安慰的話,他自己就可以減少很多焦慮感了。

在孩子出現分離焦慮而一直纏著媽媽大哭時,媽媽可以這樣幫助孩子學會自我安慰: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

“嗯!我看出來了,你不想上幼兒園。”

“這裡不好玩,我要回家。”

“幼兒園沒有家裡好玩,你很想回家。”

“媽媽,我不要你走。”

“我知道,寶貝,你很愛媽媽。媽媽也很愛你!”

當孩子在表達出他的感受時,媽媽要用反射式傾聽去傾聽孩子。 反射式傾聽就是從大人的視角去感知孩子可能會有的感受。傾聽他們的感受並不意味著我們都要同意他們的觀點,只是承認他們當下的真實的情緒體驗。當孩子說不想上幼兒園時,父母並沒有答應孩子不上幼兒園,而是認同了他的感受。

慢慢的,孩子會通過這種方式去理解自己的感受,當媽媽在聆聽他時,他得到的回饋會變成一種強大的力量。

精神病學家丹尼爾.西格爾說過:這種”感受到自己被‘感受’的感受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特別是在我們感到驚恐或煩擾的時候。這就是情緒引導的精髓。它給孩子提供了一種整理強烈情緒的方法。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幫助孩子學會自我安慰。

【3】幫助孩子情緒平靜下來。

要幫助孩子讓他的情緒平靜下來,就要改變孩子自己的態度,不再去跟他講道理。儘量融入孩子當前的狀態。

在孩子哭的時候,如果父母一直跟他講道理說:幼兒園裡有很多玩具,有很多小朋友,老師很喜歡你這樣的話,孩子是不願聽的。因為在自己的感受沒有被理解前,他是不願去相信這些的。

要幫助孩子冷靜下來,父母要做的就是關注他的情緒和感受。方法有:

  • 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
  • 擁抱孩子。
  • 摸摸孩子的頭。
  • 撫摸孩子的後背。

肢體的接觸能較快的讓孩子的情緒得到平穩。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媽媽擁抱著孩子。

4、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很多孩子有分離焦慮,還有一個原因是孩子的生活獨立性還不強,他們必須依賴父母。在家裡,很多事都是爸爸媽媽幫他們做。離開父母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後,自己不會做,又不敢說,因此,就會感到會焦慮。

如:有的孩子不會自己吃飯;有的孩子自己不會脫褲子上廁所。還有的孩子因為懼怕脫褲子而不上廁所,最後導致拉在身上。這樣的情況,在幼兒園裡是非常多見的。

如果父母能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多事他們自己就可以做了。有的孩子會自己吃飯,他們吃完後會大聲告訴老師:“老師,我吃完了,是我自己吃的。”孩子在說話的時候,滿臉的驕傲。這時,老師會鼓勵他,孩子會對自己充滿信心。這樣的孩子不會哭很久,他們能較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田亮的女兒,她的真名叫做田雨橙,不少的人都特別的喜歡這個小女孩。她在5歲的時候會洗菜,會幫爸爸洗襪子,這足以說明從小她的家庭教育就特別的好,父母經常教育她,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習慣,孩子非常有自信心,獨立能力特別強。這樣的孩子,適應能力會很好。

"

“媽媽!我要媽媽!”

“我不想上幼兒園,我要回家!”

每到開學季,幼兒園裡就會上演這樣一幕。孩子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來上幼兒園,都哭得稀里嘩啦的!這邊孩子在哭,那邊家長在抹眼淚,讓人看得心都碎了!

再過不久,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孩子們將開始過集體生活了。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年輕的父母都免不了會焦慮:我的孩子哭哭鬧鬧怎麼辦?老師會不會哄我的孩子呀?我該怎麼辦?其實,這些擔心都是很正常的。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孩子上幼兒園在哭鬧。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

幼兒園分離焦慮是指孩子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一般來說,孩子一直都在父母身邊,沒有離開過父母,他們與父母有著強烈的依戀感。一旦沒有看到父母,他們心理就會缺乏安全感,就是產生分離焦慮。有分離焦慮症的兒童,往往對分離十分敏感。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當孩子離開父母的時間太長時,這種焦慮感便會讓孩子尋找父母。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的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分離焦慮是兒童十分常見的一種情緒。它並非壞事。與之相比,沒有表現出分離性焦慮則是一件更糟糕的事情,那樣說明他們生活在一個缺乏關愛的環境中,所以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什麼依戀。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得冷漠、孤僻。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對自己沒有什麼依戀感,就需要多注意。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幼兒出現分離焦慮。

二、分離焦慮的三個階段。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1】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2】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3】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分離焦慮會在幾個月內逐步消失。孩子會慢慢適應這個過程。他們會知道父母要上班,自己也要上幼兒園,逐步接受分離帶來的焦慮。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在一週內就會停止哭鬧。適應能力差一點的孩子有時會達到2個月。當過了這段時間以後,孩子們會很開心的在幼兒園裡玩。

三、如何減少孩子的焦慮情緒。

1、父母要提前給孩子做一些準備。

分離準備】

父母要提前告訴孩子,開學了,寶貝要上幼兒園了。我們以後幾點鐘要起床,媽媽會把你送到幼兒園去。到了下午,等媽媽下班後,媽媽就會去接你回家的。要把上幼兒園詳細事情告訴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很突然。

媽媽還可以與孩子進行短暫的分離練習。媽媽在出門前告訴孩子,要外出買點東西,1個小時後會回來。讓孩子和奶奶玩一會。與孩子分離的時間可以逐步延長。

【物品準備】

父母要給孩子準備好上幼兒園所需的物品。除了生活用品外,還可以讓孩子帶一個他喜歡的依戀物去幼兒園。比如:小娃娃、媽媽的小毛巾等等。

以前,有一個小女孩在上幼兒園時,媽媽給孩子帶了一個娃娃來。這個孩子整天就抱著娃娃,老師並不會制止她。老師都知道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會哭鬧,他們很需要有一個依戀物,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焦慮感。孩子有了依戀物後哭聲都小了很多。而且中午在睡覺時,也能很快入睡。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小女孩抱著依戀物娃娃。

2、父母自己不要太焦慮了。

人的情緒是會傳染的。首先父母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因為,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焦慮,從而會更加焦慮。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父母:在父母送孩子來幼兒園以後,會一直把孩子抱在手上,不願離開。有位爸爸對老師說:“老師,孩子哭得這麼厲害,怎麼辦呀?”孩子一聽爸爸這樣說,更焦慮了,他心裡會想,爸爸都很擔心我,看樣子上幼兒園這件事確實不太好玩。

有一次,老師在哄一個孩子,哄了好久,孩子才停下了哭聲。但是,孩子一轉頭突然看到了窗外的爸爸,馬上又大哭起來,邊哭邊往外跑。老師趕緊追出去,真擔心孩子會摔著。

當孩子看到爸爸在偷偷地看他時,孩子能從爸爸的表情中覺察到爸爸的焦慮。他能感覺到爸爸是不放心他在幼兒園的。爸爸把這種焦慮感傳遞給了孩子。如果爸爸能輕鬆的對待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情的話,孩子就不會表現得過於焦慮了。父母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爸爸現在要去上班了,等下午爸爸下班後,我就會來接你的。”

“爸爸很愛你,老師也很愛你。”

然後,抱抱孩子,就可以離開了。不要一直抱著孩子不放。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賀涵的扮演者靳東,既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演員,又是一位好老公、好爸爸。靳東兒子初上幼兒園哭著找媽媽,李佳咬牙忍住難受。靳東和老婆李佳曾發文分享送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故事。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靳東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

李佳透露,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時哭個不停,還要找媽媽。自己看到之後心裡特別難受,太想衝出去抱住孩子,但是理智告訴她這才剛剛開始,一定要忍住,不能前功盡棄!她沒有在兒子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靳東和他兒子。

3、對孩子進行情緒引導——感受孩子的感受。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效應叫避雷針效應。在雷雨天氣裡,一些幾百米高的建築由於避雷針的保護,能夠安然無恙。避雷針效應提醒父母:面對孩子的一些不良情緒,如果能夠有效的引導,就能避免讓孩子累積不良情緒。

情緒引導是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行為的一個重要工具。

當孩子在哭的時候,不要與孩子講大道理,而是先去傾聽孩子,哪怕是他們的哭聲。這樣會讓孩子感到,父母是很重視我的感受的。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感受孩子的感受。

【1】感受孩子強烈的情緒體驗。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受他們的感受。孩子看到的世界與成人看到的世界不同。因為他們會更少有前額葉神經衝動。孩子感到害怕的事情,成人卻一點也不害怕。當一個孩子一個人在一個房間時,他們會有恐懼感,而成人不會。因此,父母要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受他們焦慮的情緒。並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引導。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在成人的幫助下整理他們強烈的情緒。如果成人能感受孩子的不良情緒時,孩子在長大後,他也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別人的情緒。這樣的孩子更容易發展出他的同理心出來。

當孩子在看到成人是怎樣做的時,他們以後也就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的不良情緒。

比如,當孩子說不想上幼兒園時,媽媽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不要對孩子說:每個人都要上幼兒園的,幼兒園裡很好玩。這會讓孩子感到很不被理解。

在孩子哭的時候,媽媽可以對孩子說:

“媽媽感受到你不想離開媽媽,是嗎?”

“你現在不想上幼兒園。”

這樣一句話,會讓孩子感到,你理解了他的感受。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父母要感受孩子強烈的情緒體驗。

【2】幫助孩子學會自我安慰。

當父母不在孩子身邊時,如果孩子能學會自我安慰的話,他自己就可以減少很多焦慮感了。

在孩子出現分離焦慮而一直纏著媽媽大哭時,媽媽可以這樣幫助孩子學會自我安慰: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

“嗯!我看出來了,你不想上幼兒園。”

“這裡不好玩,我要回家。”

“幼兒園沒有家裡好玩,你很想回家。”

“媽媽,我不要你走。”

“我知道,寶貝,你很愛媽媽。媽媽也很愛你!”

當孩子在表達出他的感受時,媽媽要用反射式傾聽去傾聽孩子。 反射式傾聽就是從大人的視角去感知孩子可能會有的感受。傾聽他們的感受並不意味著我們都要同意他們的觀點,只是承認他們當下的真實的情緒體驗。當孩子說不想上幼兒園時,父母並沒有答應孩子不上幼兒園,而是認同了他的感受。

慢慢的,孩子會通過這種方式去理解自己的感受,當媽媽在聆聽他時,他得到的回饋會變成一種強大的力量。

精神病學家丹尼爾.西格爾說過:這種”感受到自己被‘感受’的感受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特別是在我們感到驚恐或煩擾的時候。這就是情緒引導的精髓。它給孩子提供了一種整理強烈情緒的方法。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幫助孩子學會自我安慰。

【3】幫助孩子情緒平靜下來。

要幫助孩子讓他的情緒平靜下來,就要改變孩子自己的態度,不再去跟他講道理。儘量融入孩子當前的狀態。

在孩子哭的時候,如果父母一直跟他講道理說:幼兒園裡有很多玩具,有很多小朋友,老師很喜歡你這樣的話,孩子是不願聽的。因為在自己的感受沒有被理解前,他是不願去相信這些的。

要幫助孩子冷靜下來,父母要做的就是關注他的情緒和感受。方法有:

  • 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
  • 擁抱孩子。
  • 摸摸孩子的頭。
  • 撫摸孩子的後背。

肢體的接觸能較快的讓孩子的情緒得到平穩。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媽媽擁抱著孩子。

4、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很多孩子有分離焦慮,還有一個原因是孩子的生活獨立性還不強,他們必須依賴父母。在家裡,很多事都是爸爸媽媽幫他們做。離開父母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後,自己不會做,又不敢說,因此,就會感到會焦慮。

如:有的孩子不會自己吃飯;有的孩子自己不會脫褲子上廁所。還有的孩子因為懼怕脫褲子而不上廁所,最後導致拉在身上。這樣的情況,在幼兒園裡是非常多見的。

如果父母能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多事他們自己就可以做了。有的孩子會自己吃飯,他們吃完後會大聲告訴老師:“老師,我吃完了,是我自己吃的。”孩子在說話的時候,滿臉的驕傲。這時,老師會鼓勵他,孩子會對自己充滿信心。這樣的孩子不會哭很久,他們能較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田亮的女兒,她的真名叫做田雨橙,不少的人都特別的喜歡這個小女孩。她在5歲的時候會洗菜,會幫爸爸洗襪子,這足以說明從小她的家庭教育就特別的好,父母經常教育她,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習慣,孩子非常有自信心,獨立能力特別強。這樣的孩子,適應能力會很好。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孩子們在吃飯。


心理學家德雷克斯常說: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原因就在於,如果我們替孩子做得太多,就會剝奪他們通過自己的體驗來發展出對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機會。他們反而會認為自己需要別人的照顧。他們會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孩子上幼兒園出現分離焦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此,父母不用太緊張。面對孩子的哭鬧,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情緒引導。耐心傾聽他們的話,用你的愛去減少孩子焦慮的情緒。但是不能為了過度保護孩子,而不讓孩子去上幼兒園。

德雷克斯還在他的著作《孩子:挑戰》一書中寫道:我們做不到一輩子保護孩子,我們也不想這樣做。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訓練和培養孩子自己有勇氣、有力量面對生活的起起伏伏。家長能夠給予的最好的幫助和鼓勵,就是承認並相信孩子有能力應付。

"

“媽媽!我要媽媽!”

“我不想上幼兒園,我要回家!”

每到開學季,幼兒園裡就會上演這樣一幕。孩子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來上幼兒園,都哭得稀里嘩啦的!這邊孩子在哭,那邊家長在抹眼淚,讓人看得心都碎了!

再過不久,幼兒園就要開學了,孩子們將開始過集體生活了。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年輕的父母都免不了會焦慮:我的孩子哭哭鬧鬧怎麼辦?老師會不會哄我的孩子呀?我該怎麼辦?其實,這些擔心都是很正常的。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孩子上幼兒園在哭鬧。

一、什麼是分離焦慮

幼兒園分離焦慮是指孩子因為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一般來說,孩子一直都在父母身邊,沒有離開過父母,他們與父母有著強烈的依戀感。一旦沒有看到父母,他們心理就會缺乏安全感,就是產生分離焦慮。有分離焦慮症的兒童,往往對分離十分敏感。這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當孩子離開父母的時間太長時,這種焦慮感便會讓孩子尋找父母。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潘的研究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的看護人。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和媽媽分離達到一定時間和空間的邊界後,就需要重新回到媽媽身邊,汲取安全感。

分離焦慮是兒童十分常見的一種情緒。它並非壞事。與之相比,沒有表現出分離性焦慮則是一件更糟糕的事情,那樣說明他們生活在一個缺乏關愛的環境中,所以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什麼依戀。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得冷漠、孤僻。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對自己沒有什麼依戀感,就需要多注意。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幼兒出現分離焦慮。

二、分離焦慮的三個階段。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1】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2】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3】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分離焦慮會在幾個月內逐步消失。孩子會慢慢適應這個過程。他們會知道父母要上班,自己也要上幼兒園,逐步接受分離帶來的焦慮。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在一週內就會停止哭鬧。適應能力差一點的孩子有時會達到2個月。當過了這段時間以後,孩子們會很開心的在幼兒園裡玩。

三、如何減少孩子的焦慮情緒。

1、父母要提前給孩子做一些準備。

分離準備】

父母要提前告訴孩子,開學了,寶貝要上幼兒園了。我們以後幾點鐘要起床,媽媽會把你送到幼兒園去。到了下午,等媽媽下班後,媽媽就會去接你回家的。要把上幼兒園詳細事情告訴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很突然。

媽媽還可以與孩子進行短暫的分離練習。媽媽在出門前告訴孩子,要外出買點東西,1個小時後會回來。讓孩子和奶奶玩一會。與孩子分離的時間可以逐步延長。

【物品準備】

父母要給孩子準備好上幼兒園所需的物品。除了生活用品外,還可以讓孩子帶一個他喜歡的依戀物去幼兒園。比如:小娃娃、媽媽的小毛巾等等。

以前,有一個小女孩在上幼兒園時,媽媽給孩子帶了一個娃娃來。這個孩子整天就抱著娃娃,老師並不會制止她。老師都知道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會哭鬧,他們很需要有一個依戀物,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焦慮感。孩子有了依戀物後哭聲都小了很多。而且中午在睡覺時,也能很快入睡。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小女孩抱著依戀物娃娃。

2、父母自己不要太焦慮了。

人的情緒是會傳染的。首先父母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因為,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焦慮,從而會更加焦慮。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父母:在父母送孩子來幼兒園以後,會一直把孩子抱在手上,不願離開。有位爸爸對老師說:“老師,孩子哭得這麼厲害,怎麼辦呀?”孩子一聽爸爸這樣說,更焦慮了,他心裡會想,爸爸都很擔心我,看樣子上幼兒園這件事確實不太好玩。

有一次,老師在哄一個孩子,哄了好久,孩子才停下了哭聲。但是,孩子一轉頭突然看到了窗外的爸爸,馬上又大哭起來,邊哭邊往外跑。老師趕緊追出去,真擔心孩子會摔著。

當孩子看到爸爸在偷偷地看他時,孩子能從爸爸的表情中覺察到爸爸的焦慮。他能感覺到爸爸是不放心他在幼兒園的。爸爸把這種焦慮感傳遞給了孩子。如果爸爸能輕鬆的對待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情的話,孩子就不會表現得過於焦慮了。父母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爸爸現在要去上班了,等下午爸爸下班後,我就會來接你的。”

“爸爸很愛你,老師也很愛你。”

然後,抱抱孩子,就可以離開了。不要一直抱著孩子不放。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賀涵的扮演者靳東,既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演員,又是一位好老公、好爸爸。靳東兒子初上幼兒園哭著找媽媽,李佳咬牙忍住難受。靳東和老婆李佳曾發文分享送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的故事。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靳東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

李佳透露,兒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時哭個不停,還要找媽媽。自己看到之後心裡特別難受,太想衝出去抱住孩子,但是理智告訴她這才剛剛開始,一定要忍住,不能前功盡棄!她沒有在兒子面前表現出焦慮的情緒。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靳東和他兒子。

3、對孩子進行情緒引導——感受孩子的感受。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效應叫避雷針效應。在雷雨天氣裡,一些幾百米高的建築由於避雷針的保護,能夠安然無恙。避雷針效應提醒父母:面對孩子的一些不良情緒,如果能夠有效的引導,就能避免讓孩子累積不良情緒。

情緒引導是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行為的一個重要工具。

當孩子在哭的時候,不要與孩子講大道理,而是先去傾聽孩子,哪怕是他們的哭聲。這樣會讓孩子感到,父母是很重視我的感受的。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感受孩子的感受。

【1】感受孩子強烈的情緒體驗。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受他們的感受。孩子看到的世界與成人看到的世界不同。因為他們會更少有前額葉神經衝動。孩子感到害怕的事情,成人卻一點也不害怕。當一個孩子一個人在一個房間時,他們會有恐懼感,而成人不會。因此,父母要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上去感受他們焦慮的情緒。並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引導。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在成人的幫助下整理他們強烈的情緒。如果成人能感受孩子的不良情緒時,孩子在長大後,他也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別人的情緒。這樣的孩子更容易發展出他的同理心出來。

當孩子在看到成人是怎樣做的時,他們以後也就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的不良情緒。

比如,當孩子說不想上幼兒園時,媽媽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不要對孩子說:每個人都要上幼兒園的,幼兒園裡很好玩。這會讓孩子感到很不被理解。

在孩子哭的時候,媽媽可以對孩子說:

“媽媽感受到你不想離開媽媽,是嗎?”

“你現在不想上幼兒園。”

這樣一句話,會讓孩子感到,你理解了他的感受。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父母要感受孩子強烈的情緒體驗。

【2】幫助孩子學會自我安慰。

當父母不在孩子身邊時,如果孩子能學會自我安慰的話,他自己就可以減少很多焦慮感了。

在孩子出現分離焦慮而一直纏著媽媽大哭時,媽媽可以這樣幫助孩子學會自我安慰: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

“嗯!我看出來了,你不想上幼兒園。”

“這裡不好玩,我要回家。”

“幼兒園沒有家裡好玩,你很想回家。”

“媽媽,我不要你走。”

“我知道,寶貝,你很愛媽媽。媽媽也很愛你!”

當孩子在表達出他的感受時,媽媽要用反射式傾聽去傾聽孩子。 反射式傾聽就是從大人的視角去感知孩子可能會有的感受。傾聽他們的感受並不意味著我們都要同意他們的觀點,只是承認他們當下的真實的情緒體驗。當孩子說不想上幼兒園時,父母並沒有答應孩子不上幼兒園,而是認同了他的感受。

慢慢的,孩子會通過這種方式去理解自己的感受,當媽媽在聆聽他時,他得到的回饋會變成一種強大的力量。

精神病學家丹尼爾.西格爾說過:這種”感受到自己被‘感受’的感受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特別是在我們感到驚恐或煩擾的時候。這就是情緒引導的精髓。它給孩子提供了一種整理強烈情緒的方法。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幫助孩子學會自我安慰。

【3】幫助孩子情緒平靜下來。

要幫助孩子讓他的情緒平靜下來,就要改變孩子自己的態度,不再去跟他講道理。儘量融入孩子當前的狀態。

在孩子哭的時候,如果父母一直跟他講道理說:幼兒園裡有很多玩具,有很多小朋友,老師很喜歡你這樣的話,孩子是不願聽的。因為在自己的感受沒有被理解前,他是不願去相信這些的。

要幫助孩子冷靜下來,父母要做的就是關注他的情緒和感受。方法有:

  • 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
  • 擁抱孩子。
  • 摸摸孩子的頭。
  • 撫摸孩子的後背。

肢體的接觸能較快的讓孩子的情緒得到平穩。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媽媽擁抱著孩子。

4、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很多孩子有分離焦慮,還有一個原因是孩子的生活獨立性還不強,他們必須依賴父母。在家裡,很多事都是爸爸媽媽幫他們做。離開父母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後,自己不會做,又不敢說,因此,就會感到會焦慮。

如:有的孩子不會自己吃飯;有的孩子自己不會脫褲子上廁所。還有的孩子因為懼怕脫褲子而不上廁所,最後導致拉在身上。這樣的情況,在幼兒園裡是非常多見的。

如果父母能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多事他們自己就可以做了。有的孩子會自己吃飯,他們吃完後會大聲告訴老師:“老師,我吃完了,是我自己吃的。”孩子在說話的時候,滿臉的驕傲。這時,老師會鼓勵他,孩子會對自己充滿信心。這樣的孩子不會哭很久,他們能較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田亮的女兒,她的真名叫做田雨橙,不少的人都特別的喜歡這個小女孩。她在5歲的時候會洗菜,會幫爸爸洗襪子,這足以說明從小她的家庭教育就特別的好,父母經常教育她,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習慣,孩子非常有自信心,獨立能力特別強。這樣的孩子,適應能力會很好。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孩子們在吃飯。


心理學家德雷克斯常說: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原因就在於,如果我們替孩子做得太多,就會剝奪他們通過自己的體驗來發展出對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機會。他們反而會認為自己需要別人的照顧。他們會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孩子上幼兒園出現分離焦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此,父母不用太緊張。面對孩子的哭鬧,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情緒引導。耐心傾聽他們的話,用你的愛去減少孩子焦慮的情緒。但是不能為了過度保護孩子,而不讓孩子去上幼兒園。

德雷克斯還在他的著作《孩子:挑戰》一書中寫道:我們做不到一輩子保護孩子,我們也不想這樣做。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訓練和培養孩子自己有勇氣、有力量面對生活的起起伏伏。家長能夠給予的最好的幫助和鼓勵,就是承認並相信孩子有能力應付。

”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出現入園焦慮怎麼辦?這幾招,你要收好

孩子們在快樂的上幼兒園。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和國家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專注於正面管教和家庭教育,非常感謝您的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