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為人父母,是一場終身的修行。每一位父母都在努力傾盡所有的為孩子的成長去添磚加瓦,報名各種興趣班,學習班。希望孩子們可以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信的好孩子,然而呵護他們前行的路上總有各種問題出現。

最近我的朋友雨桐就遇上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她的女兒蕊蕊前一段時間在學習鋼琴,可是還什麼都沒有學會,就不想去學了,問她為什麼,她說老師總是批評她的手勢不對,她沒信心學下去了。

並且學校老師也反饋說,蕊蕊在學校遇到點困難就會退縮。雨桐很是惆悵:“這孩子一點抗挫折能力都沒有,這麼懦弱,長大可這麼辦呢?”

這也許是很多家長的心聲,有些時候家長根本就沒有搞清楚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就習慣性的給孩子貼上了“懦弱”、“不自信”、“抗挫折能力差”等標籤。當然家長的焦慮心情可以理解,如果孩子的性格是總是這樣懦弱、膽怯、不自信,以後的成長和發展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為人父母,是一場終身的修行。每一位父母都在努力傾盡所有的為孩子的成長去添磚加瓦,報名各種興趣班,學習班。希望孩子們可以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信的好孩子,然而呵護他們前行的路上總有各種問題出現。

最近我的朋友雨桐就遇上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她的女兒蕊蕊前一段時間在學習鋼琴,可是還什麼都沒有學會,就不想去學了,問她為什麼,她說老師總是批評她的手勢不對,她沒信心學下去了。

並且學校老師也反饋說,蕊蕊在學校遇到點困難就會退縮。雨桐很是惆悵:“這孩子一點抗挫折能力都沒有,這麼懦弱,長大可這麼辦呢?”

這也許是很多家長的心聲,有些時候家長根本就沒有搞清楚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就習慣性的給孩子貼上了“懦弱”、“不自信”、“抗挫折能力差”等標籤。當然家長的焦慮心情可以理解,如果孩子的性格是總是這樣懦弱、膽怯、不自信,以後的成長和發展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其實,孩子的這些看似“懦弱”行為,父母可以理解為是孩子內在動機不足的一種表現。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提出了一種動機理論:自我決定論。也許可以幫家長了解孩子行為問題出現的原因。

德西和瑞安在自我決定論中,指出人生當中有三種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即:“CAR”心理需要模型)分別是:勝任感(competence)、自主感(autonomy)和歸屬感(relatedness)。

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如果這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孩子會表現出各種行為問題。所以,家長想要滿足孩子的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才能進一步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

滿足“CAR”心理需要模型需求,日常教育中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為人父母,是一場終身的修行。每一位父母都在努力傾盡所有的為孩子的成長去添磚加瓦,報名各種興趣班,學習班。希望孩子們可以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信的好孩子,然而呵護他們前行的路上總有各種問題出現。

最近我的朋友雨桐就遇上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她的女兒蕊蕊前一段時間在學習鋼琴,可是還什麼都沒有學會,就不想去學了,問她為什麼,她說老師總是批評她的手勢不對,她沒信心學下去了。

並且學校老師也反饋說,蕊蕊在學校遇到點困難就會退縮。雨桐很是惆悵:“這孩子一點抗挫折能力都沒有,這麼懦弱,長大可這麼辦呢?”

這也許是很多家長的心聲,有些時候家長根本就沒有搞清楚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就習慣性的給孩子貼上了“懦弱”、“不自信”、“抗挫折能力差”等標籤。當然家長的焦慮心情可以理解,如果孩子的性格是總是這樣懦弱、膽怯、不自信,以後的成長和發展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其實,孩子的這些看似“懦弱”行為,父母可以理解為是孩子內在動機不足的一種表現。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提出了一種動機理論:自我決定論。也許可以幫家長了解孩子行為問題出現的原因。

德西和瑞安在自我決定論中,指出人生當中有三種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即:“CAR”心理需要模型)分別是:勝任感(competence)、自主感(autonomy)和歸屬感(relatedness)。

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如果這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孩子會表現出各種行為問題。所以,家長想要滿足孩子的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才能進一步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

滿足“CAR”心理需要模型需求,日常教育中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01

勝任感(competence):就是家長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建議家長做以下嘗試幫助孩子滿足勝任感。

▶增強信念,並及時反饋:

這是家長需要讓孩子相信他可以完成這個任務,例如家長要反覆鼓勵孩子“你能學會這首曲子。”“你能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慢慢的讓孩子有“我能學會這首曲子。”“我能寫好老師交代的作業。”的自我信念。

並且家長要學會利用失敗經驗,幫助孩子在挫折中提高勝任力。

比如孩子練琴注意力第一次只能集中注意力30分鐘,第二次可以集中注意力40分鐘,雖然孩子並沒有將曲子練下來,但是家長要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你看今天就比昨天更加認真!”並且這種反饋需要及時性,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感到自己的勝任力在不斷的提升。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為人父母,是一場終身的修行。每一位父母都在努力傾盡所有的為孩子的成長去添磚加瓦,報名各種興趣班,學習班。希望孩子們可以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信的好孩子,然而呵護他們前行的路上總有各種問題出現。

最近我的朋友雨桐就遇上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她的女兒蕊蕊前一段時間在學習鋼琴,可是還什麼都沒有學會,就不想去學了,問她為什麼,她說老師總是批評她的手勢不對,她沒信心學下去了。

並且學校老師也反饋說,蕊蕊在學校遇到點困難就會退縮。雨桐很是惆悵:“這孩子一點抗挫折能力都沒有,這麼懦弱,長大可這麼辦呢?”

這也許是很多家長的心聲,有些時候家長根本就沒有搞清楚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就習慣性的給孩子貼上了“懦弱”、“不自信”、“抗挫折能力差”等標籤。當然家長的焦慮心情可以理解,如果孩子的性格是總是這樣懦弱、膽怯、不自信,以後的成長和發展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其實,孩子的這些看似“懦弱”行為,父母可以理解為是孩子內在動機不足的一種表現。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提出了一種動機理論:自我決定論。也許可以幫家長了解孩子行為問題出現的原因。

德西和瑞安在自我決定論中,指出人生當中有三種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即:“CAR”心理需要模型)分別是:勝任感(competence)、自主感(autonomy)和歸屬感(relatedness)。

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如果這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孩子會表現出各種行為問題。所以,家長想要滿足孩子的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才能進一步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

滿足“CAR”心理需要模型需求,日常教育中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01

勝任感(competence):就是家長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建議家長做以下嘗試幫助孩子滿足勝任感。

▶增強信念,並及時反饋:

這是家長需要讓孩子相信他可以完成這個任務,例如家長要反覆鼓勵孩子“你能學會這首曲子。”“你能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慢慢的讓孩子有“我能學會這首曲子。”“我能寫好老師交代的作業。”的自我信念。

並且家長要學會利用失敗經驗,幫助孩子在挫折中提高勝任力。

比如孩子練琴注意力第一次只能集中注意力30分鐘,第二次可以集中注意力40分鐘,雖然孩子並沒有將曲子練下來,但是家長要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你看今天就比昨天更加認真!”並且這種反饋需要及時性,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感到自己的勝任力在不斷的提升。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任務分解,並及時反饋:

在日常的任務完成過程中,家長可以試著將任務做小型分解,讓孩子以階段性去完成任務,並且在每一個小階段性任務完成後,家長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反饋,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去克服畏難情緒。

▶為什麼及時反饋非常重要?

及時的反饋會幫助孩子去鞏固正向行為和自信心。道理就和遊戲中的及時獎勵的道理一樣,及時性會讓孩子喜歡體驗這個行為帶來的好的情緒感受。並且家長反饋的手段可以儘量採用科學的誇獎孩子,儘量從細節處著手。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為人父母,是一場終身的修行。每一位父母都在努力傾盡所有的為孩子的成長去添磚加瓦,報名各種興趣班,學習班。希望孩子們可以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信的好孩子,然而呵護他們前行的路上總有各種問題出現。

最近我的朋友雨桐就遇上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她的女兒蕊蕊前一段時間在學習鋼琴,可是還什麼都沒有學會,就不想去學了,問她為什麼,她說老師總是批評她的手勢不對,她沒信心學下去了。

並且學校老師也反饋說,蕊蕊在學校遇到點困難就會退縮。雨桐很是惆悵:“這孩子一點抗挫折能力都沒有,這麼懦弱,長大可這麼辦呢?”

這也許是很多家長的心聲,有些時候家長根本就沒有搞清楚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就習慣性的給孩子貼上了“懦弱”、“不自信”、“抗挫折能力差”等標籤。當然家長的焦慮心情可以理解,如果孩子的性格是總是這樣懦弱、膽怯、不自信,以後的成長和發展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其實,孩子的這些看似“懦弱”行為,父母可以理解為是孩子內在動機不足的一種表現。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提出了一種動機理論:自我決定論。也許可以幫家長了解孩子行為問題出現的原因。

德西和瑞安在自我決定論中,指出人生當中有三種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即:“CAR”心理需要模型)分別是:勝任感(competence)、自主感(autonomy)和歸屬感(relatedness)。

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如果這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孩子會表現出各種行為問題。所以,家長想要滿足孩子的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才能進一步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

滿足“CAR”心理需要模型需求,日常教育中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01

勝任感(competence):就是家長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建議家長做以下嘗試幫助孩子滿足勝任感。

▶增強信念,並及時反饋:

這是家長需要讓孩子相信他可以完成這個任務,例如家長要反覆鼓勵孩子“你能學會這首曲子。”“你能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慢慢的讓孩子有“我能學會這首曲子。”“我能寫好老師交代的作業。”的自我信念。

並且家長要學會利用失敗經驗,幫助孩子在挫折中提高勝任力。

比如孩子練琴注意力第一次只能集中注意力30分鐘,第二次可以集中注意力40分鐘,雖然孩子並沒有將曲子練下來,但是家長要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你看今天就比昨天更加認真!”並且這種反饋需要及時性,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感到自己的勝任力在不斷的提升。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任務分解,並及時反饋:

在日常的任務完成過程中,家長可以試著將任務做小型分解,讓孩子以階段性去完成任務,並且在每一個小階段性任務完成後,家長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反饋,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去克服畏難情緒。

▶為什麼及時反饋非常重要?

及時的反饋會幫助孩子去鞏固正向行為和自信心。道理就和遊戲中的及時獎勵的道理一樣,及時性會讓孩子喜歡體驗這個行為帶來的好的情緒感受。並且家長反饋的手段可以儘量採用科學的誇獎孩子,儘量從細節處著手。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02

自主感(autonomy):讓孩子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讓孩子感到他的行為可以由自己決定。建議家長做以下嘗試幫助孩子滿足自主感。

■給予孩子更多的選擇,而非命令:

這裡指家長需要更多的保護孩子的自主感。比如讓孩子自己選要穿什麼衣服,而不是家長決定好的;讓孩子自己決定先寫作業還是先練琴,而不是讓他練琴,或讓他寫作業。很多家長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主動性,要知道這是從小被你剝奪了自主感的結果。所以,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而非命令。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為人父母,是一場終身的修行。每一位父母都在努力傾盡所有的為孩子的成長去添磚加瓦,報名各種興趣班,學習班。希望孩子們可以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信的好孩子,然而呵護他們前行的路上總有各種問題出現。

最近我的朋友雨桐就遇上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她的女兒蕊蕊前一段時間在學習鋼琴,可是還什麼都沒有學會,就不想去學了,問她為什麼,她說老師總是批評她的手勢不對,她沒信心學下去了。

並且學校老師也反饋說,蕊蕊在學校遇到點困難就會退縮。雨桐很是惆悵:“這孩子一點抗挫折能力都沒有,這麼懦弱,長大可這麼辦呢?”

這也許是很多家長的心聲,有些時候家長根本就沒有搞清楚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就習慣性的給孩子貼上了“懦弱”、“不自信”、“抗挫折能力差”等標籤。當然家長的焦慮心情可以理解,如果孩子的性格是總是這樣懦弱、膽怯、不自信,以後的成長和發展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其實,孩子的這些看似“懦弱”行為,父母可以理解為是孩子內在動機不足的一種表現。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提出了一種動機理論:自我決定論。也許可以幫家長了解孩子行為問題出現的原因。

德西和瑞安在自我決定論中,指出人生當中有三種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即:“CAR”心理需要模型)分別是:勝任感(competence)、自主感(autonomy)和歸屬感(relatedness)。

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如果這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孩子會表現出各種行為問題。所以,家長想要滿足孩子的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才能進一步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

滿足“CAR”心理需要模型需求,日常教育中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01

勝任感(competence):就是家長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建議家長做以下嘗試幫助孩子滿足勝任感。

▶增強信念,並及時反饋:

這是家長需要讓孩子相信他可以完成這個任務,例如家長要反覆鼓勵孩子“你能學會這首曲子。”“你能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慢慢的讓孩子有“我能學會這首曲子。”“我能寫好老師交代的作業。”的自我信念。

並且家長要學會利用失敗經驗,幫助孩子在挫折中提高勝任力。

比如孩子練琴注意力第一次只能集中注意力30分鐘,第二次可以集中注意力40分鐘,雖然孩子並沒有將曲子練下來,但是家長要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你看今天就比昨天更加認真!”並且這種反饋需要及時性,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感到自己的勝任力在不斷的提升。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任務分解,並及時反饋:

在日常的任務完成過程中,家長可以試著將任務做小型分解,讓孩子以階段性去完成任務,並且在每一個小階段性任務完成後,家長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反饋,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去克服畏難情緒。

▶為什麼及時反饋非常重要?

及時的反饋會幫助孩子去鞏固正向行為和自信心。道理就和遊戲中的及時獎勵的道理一樣,及時性會讓孩子喜歡體驗這個行為帶來的好的情緒感受。並且家長反饋的手段可以儘量採用科學的誇獎孩子,儘量從細節處著手。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02

自主感(autonomy):讓孩子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讓孩子感到他的行為可以由自己決定。建議家長做以下嘗試幫助孩子滿足自主感。

■給予孩子更多的選擇,而非命令:

這裡指家長需要更多的保護孩子的自主感。比如讓孩子自己選要穿什麼衣服,而不是家長決定好的;讓孩子自己決定先寫作業還是先練琴,而不是讓他練琴,或讓他寫作業。很多家長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主動性,要知道這是從小被你剝奪了自主感的結果。所以,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而非命令。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給孩子更多自由,而非監視和比較:

需要家長們瞭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自己的特殊性,他們會擁有自己燦爛豐富的人生,而這絕不是建立在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之上的。既然要予以孩子自主意識的保護,就要給孩子真正的選擇和自由,而不是當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家長想一個監工一樣在看著孩子,並且在孩子做不好,或者不盡如人意的時候說“你看看人家XXX”這樣的比較的話,和“如果..那麼..”之類有威脅性質的話。我們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為人父母,是一場終身的修行。每一位父母都在努力傾盡所有的為孩子的成長去添磚加瓦,報名各種興趣班,學習班。希望孩子們可以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信的好孩子,然而呵護他們前行的路上總有各種問題出現。

最近我的朋友雨桐就遇上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她的女兒蕊蕊前一段時間在學習鋼琴,可是還什麼都沒有學會,就不想去學了,問她為什麼,她說老師總是批評她的手勢不對,她沒信心學下去了。

並且學校老師也反饋說,蕊蕊在學校遇到點困難就會退縮。雨桐很是惆悵:“這孩子一點抗挫折能力都沒有,這麼懦弱,長大可這麼辦呢?”

這也許是很多家長的心聲,有些時候家長根本就沒有搞清楚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就習慣性的給孩子貼上了“懦弱”、“不自信”、“抗挫折能力差”等標籤。當然家長的焦慮心情可以理解,如果孩子的性格是總是這樣懦弱、膽怯、不自信,以後的成長和發展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其實,孩子的這些看似“懦弱”行為,父母可以理解為是孩子內在動機不足的一種表現。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提出了一種動機理論:自我決定論。也許可以幫家長了解孩子行為問題出現的原因。

德西和瑞安在自我決定論中,指出人生當中有三種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即:“CAR”心理需要模型)分別是:勝任感(competence)、自主感(autonomy)和歸屬感(relatedness)。

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如果這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孩子會表現出各種行為問題。所以,家長想要滿足孩子的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才能進一步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

滿足“CAR”心理需要模型需求,日常教育中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01

勝任感(competence):就是家長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建議家長做以下嘗試幫助孩子滿足勝任感。

▶增強信念,並及時反饋:

這是家長需要讓孩子相信他可以完成這個任務,例如家長要反覆鼓勵孩子“你能學會這首曲子。”“你能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慢慢的讓孩子有“我能學會這首曲子。”“我能寫好老師交代的作業。”的自我信念。

並且家長要學會利用失敗經驗,幫助孩子在挫折中提高勝任力。

比如孩子練琴注意力第一次只能集中注意力30分鐘,第二次可以集中注意力40分鐘,雖然孩子並沒有將曲子練下來,但是家長要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你看今天就比昨天更加認真!”並且這種反饋需要及時性,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感到自己的勝任力在不斷的提升。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任務分解,並及時反饋:

在日常的任務完成過程中,家長可以試著將任務做小型分解,讓孩子以階段性去完成任務,並且在每一個小階段性任務完成後,家長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反饋,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去克服畏難情緒。

▶為什麼及時反饋非常重要?

及時的反饋會幫助孩子去鞏固正向行為和自信心。道理就和遊戲中的及時獎勵的道理一樣,及時性會讓孩子喜歡體驗這個行為帶來的好的情緒感受。並且家長反饋的手段可以儘量採用科學的誇獎孩子,儘量從細節處著手。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02

自主感(autonomy):讓孩子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讓孩子感到他的行為可以由自己決定。建議家長做以下嘗試幫助孩子滿足自主感。

■給予孩子更多的選擇,而非命令:

這裡指家長需要更多的保護孩子的自主感。比如讓孩子自己選要穿什麼衣服,而不是家長決定好的;讓孩子自己決定先寫作業還是先練琴,而不是讓他練琴,或讓他寫作業。很多家長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主動性,要知道這是從小被你剝奪了自主感的結果。所以,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而非命令。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給孩子更多自由,而非監視和比較:

需要家長們瞭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自己的特殊性,他們會擁有自己燦爛豐富的人生,而這絕不是建立在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之上的。既然要予以孩子自主意識的保護,就要給孩子真正的選擇和自由,而不是當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家長想一個監工一樣在看著孩子,並且在孩子做不好,或者不盡如人意的時候說“你看看人家XXX”這樣的比較的話,和“如果..那麼..”之類有威脅性質的話。我們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03

歸屬感(relatedness):讓孩子時刻感受到愛、尊重和接納。建議家長做一下嘗試可以幫助孩子滿足歸屬感。

♦無條件的愛和接納:

很多父母認為花錢給孩子報名興趣班、學習班就是愛孩子的表現,其實有時候因為父母的不當言行反饋會讓孩子有“我只有在興趣班好好表現,媽媽才愛我。”“我只有數學考試考好,爸爸才會愛我。”這樣的認知。這樣的有條件養育教不好孩子。

所以在日常言行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並且和孩子有更多的身體接觸(如擁抱等),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給予他的愛是無條件的,父母接納任何姿態的孩子。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為人父母,是一場終身的修行。每一位父母都在努力傾盡所有的為孩子的成長去添磚加瓦,報名各種興趣班,學習班。希望孩子們可以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信的好孩子,然而呵護他們前行的路上總有各種問題出現。

最近我的朋友雨桐就遇上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她的女兒蕊蕊前一段時間在學習鋼琴,可是還什麼都沒有學會,就不想去學了,問她為什麼,她說老師總是批評她的手勢不對,她沒信心學下去了。

並且學校老師也反饋說,蕊蕊在學校遇到點困難就會退縮。雨桐很是惆悵:“這孩子一點抗挫折能力都沒有,這麼懦弱,長大可這麼辦呢?”

這也許是很多家長的心聲,有些時候家長根本就沒有搞清楚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就習慣性的給孩子貼上了“懦弱”、“不自信”、“抗挫折能力差”等標籤。當然家長的焦慮心情可以理解,如果孩子的性格是總是這樣懦弱、膽怯、不自信,以後的成長和發展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其實,孩子的這些看似“懦弱”行為,父母可以理解為是孩子內在動機不足的一種表現。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提出了一種動機理論:自我決定論。也許可以幫家長了解孩子行為問題出現的原因。

德西和瑞安在自我決定論中,指出人生當中有三種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即:“CAR”心理需要模型)分別是:勝任感(competence)、自主感(autonomy)和歸屬感(relatedness)。

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如果這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孩子會表現出各種行為問題。所以,家長想要滿足孩子的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才能進一步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

滿足“CAR”心理需要模型需求,日常教育中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01

勝任感(competence):就是家長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建議家長做以下嘗試幫助孩子滿足勝任感。

▶增強信念,並及時反饋:

這是家長需要讓孩子相信他可以完成這個任務,例如家長要反覆鼓勵孩子“你能學會這首曲子。”“你能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慢慢的讓孩子有“我能學會這首曲子。”“我能寫好老師交代的作業。”的自我信念。

並且家長要學會利用失敗經驗,幫助孩子在挫折中提高勝任力。

比如孩子練琴注意力第一次只能集中注意力30分鐘,第二次可以集中注意力40分鐘,雖然孩子並沒有將曲子練下來,但是家長要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你看今天就比昨天更加認真!”並且這種反饋需要及時性,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感到自己的勝任力在不斷的提升。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任務分解,並及時反饋:

在日常的任務完成過程中,家長可以試著將任務做小型分解,讓孩子以階段性去完成任務,並且在每一個小階段性任務完成後,家長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反饋,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去克服畏難情緒。

▶為什麼及時反饋非常重要?

及時的反饋會幫助孩子去鞏固正向行為和自信心。道理就和遊戲中的及時獎勵的道理一樣,及時性會讓孩子喜歡體驗這個行為帶來的好的情緒感受。並且家長反饋的手段可以儘量採用科學的誇獎孩子,儘量從細節處著手。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02

自主感(autonomy):讓孩子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讓孩子感到他的行為可以由自己決定。建議家長做以下嘗試幫助孩子滿足自主感。

■給予孩子更多的選擇,而非命令:

這裡指家長需要更多的保護孩子的自主感。比如讓孩子自己選要穿什麼衣服,而不是家長決定好的;讓孩子自己決定先寫作業還是先練琴,而不是讓他練琴,或讓他寫作業。很多家長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主動性,要知道這是從小被你剝奪了自主感的結果。所以,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而非命令。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給孩子更多自由,而非監視和比較:

需要家長們瞭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自己的特殊性,他們會擁有自己燦爛豐富的人生,而這絕不是建立在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之上的。既然要予以孩子自主意識的保護,就要給孩子真正的選擇和自由,而不是當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家長想一個監工一樣在看著孩子,並且在孩子做不好,或者不盡如人意的時候說“你看看人家XXX”這樣的比較的話,和“如果..那麼..”之類有威脅性質的話。我們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03

歸屬感(relatedness):讓孩子時刻感受到愛、尊重和接納。建議家長做一下嘗試可以幫助孩子滿足歸屬感。

♦無條件的愛和接納:

很多父母認為花錢給孩子報名興趣班、學習班就是愛孩子的表現,其實有時候因為父母的不當言行反饋會讓孩子有“我只有在興趣班好好表現,媽媽才愛我。”“我只有數學考試考好,爸爸才會愛我。”這樣的認知。這樣的有條件養育教不好孩子。

所以在日常言行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並且和孩子有更多的身體接觸(如擁抱等),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給予他的愛是無條件的,父母接納任何姿態的孩子。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尊重孩子的一切,積極共情:

在我們中國的家庭教育裡,是不鼓勵孩子去表達負面情緒的。

比如說很多家長認為男孩子就應該要勇敢,如果男孩子怕黑什麼的,是不可以接受的。家長就會說:“男子漢,怕什麼,這有什麼可怕的!”可是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覺得:“哎,你們大人什麼都不懂,我怕,我說了你也不懂,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很多時候我們作為大人沒有真正去同理孩子的感受。出於同理孩子的角度家長可以說:“黑真的很可怕呢,媽媽小時候也很怕黑呢。”

其實,共情能力差的家長的不會恰當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就會認為孩子的哭鬧只是在無理取鬧,而沒有理解孩子哭鬧背後表達的情緒和情感需要。

在孩子出現一些問題行為時,家長可以思考一下孩子的“CAR”心理是否得到滿足,要知道良好的親子聯結是好的教養的開端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為人父母,是一場終身的修行。每一位父母都在努力傾盡所有的為孩子的成長去添磚加瓦,報名各種興趣班,學習班。希望孩子們可以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信的好孩子,然而呵護他們前行的路上總有各種問題出現。

最近我的朋友雨桐就遇上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她的女兒蕊蕊前一段時間在學習鋼琴,可是還什麼都沒有學會,就不想去學了,問她為什麼,她說老師總是批評她的手勢不對,她沒信心學下去了。

並且學校老師也反饋說,蕊蕊在學校遇到點困難就會退縮。雨桐很是惆悵:“這孩子一點抗挫折能力都沒有,這麼懦弱,長大可這麼辦呢?”

這也許是很多家長的心聲,有些時候家長根本就沒有搞清楚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就習慣性的給孩子貼上了“懦弱”、“不自信”、“抗挫折能力差”等標籤。當然家長的焦慮心情可以理解,如果孩子的性格是總是這樣懦弱、膽怯、不自信,以後的成長和發展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其實,孩子的這些看似“懦弱”行為,父母可以理解為是孩子內在動機不足的一種表現。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提出了一種動機理論:自我決定論。也許可以幫家長了解孩子行為問題出現的原因。

德西和瑞安在自我決定論中,指出人生當中有三種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即:“CAR”心理需要模型)分別是:勝任感(competence)、自主感(autonomy)和歸屬感(relatedness)。

他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如果這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孩子會表現出各種行為問題。所以,家長想要滿足孩子的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才能進一步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

滿足“CAR”心理需要模型需求,日常教育中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01

勝任感(competence):就是家長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建議家長做以下嘗試幫助孩子滿足勝任感。

▶增強信念,並及時反饋:

這是家長需要讓孩子相信他可以完成這個任務,例如家長要反覆鼓勵孩子“你能學會這首曲子。”“你能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慢慢的讓孩子有“我能學會這首曲子。”“我能寫好老師交代的作業。”的自我信念。

並且家長要學會利用失敗經驗,幫助孩子在挫折中提高勝任力。

比如孩子練琴注意力第一次只能集中注意力30分鐘,第二次可以集中注意力40分鐘,雖然孩子並沒有將曲子練下來,但是家長要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你看今天就比昨天更加認真!”並且這種反饋需要及時性,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感到自己的勝任力在不斷的提升。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任務分解,並及時反饋:

在日常的任務完成過程中,家長可以試著將任務做小型分解,讓孩子以階段性去完成任務,並且在每一個小階段性任務完成後,家長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反饋,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去克服畏難情緒。

▶為什麼及時反饋非常重要?

及時的反饋會幫助孩子去鞏固正向行為和自信心。道理就和遊戲中的及時獎勵的道理一樣,及時性會讓孩子喜歡體驗這個行為帶來的好的情緒感受。並且家長反饋的手段可以儘量採用科學的誇獎孩子,儘量從細節處著手。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02

自主感(autonomy):讓孩子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讓孩子感到他的行為可以由自己決定。建議家長做以下嘗試幫助孩子滿足自主感。

■給予孩子更多的選擇,而非命令:

這裡指家長需要更多的保護孩子的自主感。比如讓孩子自己選要穿什麼衣服,而不是家長決定好的;讓孩子自己決定先寫作業還是先練琴,而不是讓他練琴,或讓他寫作業。很多家長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主動性,要知道這是從小被你剝奪了自主感的結果。所以,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而非命令。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給孩子更多自由,而非監視和比較:

需要家長們瞭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自己的特殊性,他們會擁有自己燦爛豐富的人生,而這絕不是建立在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之上的。既然要予以孩子自主意識的保護,就要給孩子真正的選擇和自由,而不是當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家長想一個監工一樣在看著孩子,並且在孩子做不好,或者不盡如人意的時候說“你看看人家XXX”這樣的比較的話,和“如果..那麼..”之類有威脅性質的話。我們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03

歸屬感(relatedness):讓孩子時刻感受到愛、尊重和接納。建議家長做一下嘗試可以幫助孩子滿足歸屬感。

♦無條件的愛和接納:

很多父母認為花錢給孩子報名興趣班、學習班就是愛孩子的表現,其實有時候因為父母的不當言行反饋會讓孩子有“我只有在興趣班好好表現,媽媽才愛我。”“我只有數學考試考好,爸爸才會愛我。”這樣的認知。這樣的有條件養育教不好孩子。

所以在日常言行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並且和孩子有更多的身體接觸(如擁抱等),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給予他的愛是無條件的,父母接納任何姿態的孩子。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尊重孩子的一切,積極共情:

在我們中國的家庭教育裡,是不鼓勵孩子去表達負面情緒的。

比如說很多家長認為男孩子就應該要勇敢,如果男孩子怕黑什麼的,是不可以接受的。家長就會說:“男子漢,怕什麼,這有什麼可怕的!”可是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覺得:“哎,你們大人什麼都不懂,我怕,我說了你也不懂,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很多時候我們作為大人沒有真正去同理孩子的感受。出於同理孩子的角度家長可以說:“黑真的很可怕呢,媽媽小時候也很怕黑呢。”

其實,共情能力差的家長的不會恰當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就會認為孩子的哭鬧只是在無理取鬧,而沒有理解孩子哭鬧背後表達的情緒和情感需要。

在孩子出現一些問題行為時,家長可以思考一下孩子的“CAR”心理是否得到滿足,要知道良好的親子聯結是好的教養的開端

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也許是這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讓孩子去做一件由他自己選擇的,他有興趣的事,在過程中家長積極的鼓勵和支持,孩子一定是樂在其中的。那麼你還會覺得你的孩子“懦弱、膽怯、不自信”嗎?

今日互動:

孩子們還有哪些問題行為,是由於這三個基本心理需求沒有被滿足而出現的呢?期待你的分享和討論。

————————————

教您最有效的育兒方法,讓您不再因兒童成長問題而煩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