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娃為什麼沒朋友?孩子六歲前,幫娃建立“高質量社交”很必要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王先生成為兒子班級上的紅人,名副其實的“孩子王”。說起爆紅的原因,王先生至今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這都源於兒子同學濛濛的一個電話。

濛濛:叔叔,樂樂在家嗎?

王先生:樂樂不在家,他這個週末都在姥姥家,你找他有什麼事嗎?

濛濛:……(沉默了幾秒鐘)叔叔你會玩王者榮耀嗎?

王先生:我會玩啊!

濛濛:那你玩得怎麼樣啊?技術如何?

王先生:我,我玩得很不錯呢。

濛濛:叔叔你和我們一起玩吧,好嗎,我媽媽同意的……

自家娃為什麼沒朋友?孩子六歲前,幫娃建立“高質量社交”很必要

於是,王先生第一次擔起兒子班級打王者榮耀的重任,帶領孩子們衝鋒陷陣。過了一個月,“戰友”又約戰,王先生有些擔心,主動通過電話和微信聯繫了孩子們的家長,沒想到家長都非常支持。他們反應說,在王先生的帶領下,孩子們玩遊戲都比較有節制,也通過王先生的講解,孩子們對其中的英雄以及背後的歷史有了更深的認識。

家長們還建議,不如以此為契機,每個月家長輪流主持聚會,讓孩子們在課餘有個溝通交流和玩耍的機會。因為王先生在遊戲中的出色表現,他被兒子的同學視為“英雄父親”,偶爾有同學犯了錯誤,家長還會請求王先生來幫忙教育,“因為他說的話孩子都聽,也願意聽”。王先生的無心之舉,卻幫孩子們搭建了友好的社交平臺,可謂功不可沒。

自家娃為什麼沒朋友?孩子六歲前,幫娃建立“高質量社交”很必要

小娃娃為何也需要社交?

統計數據表明,人的成功只有15%靠的是技術,剩下的就是人際交往能力,可見社交能力的培養多麼重要。良好的社交能力,能給孩子帶來足夠強大的自信心,並能在交往中取長補短,獲得技能上的長足進展。更深層次的,是擺脫孤單和寂寞的內心需求。這對於安全感相對缺乏的兒童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相反,缺乏社交能力,或者低質量的社交,則會讓孩子顯得格格不入,他們拒絕別人參與到自己的世界裡,不願意分享,喜歡獨處,拒絕他人的身體接觸,更談不上主動邀請朋友玩耍了。不少父母認為,現在的孩子都很“獨”,不需要理會等長大自然就好了。

自家娃為什麼沒朋友?孩子六歲前,幫娃建立“高質量社交”很必要

或者認為小孩的需求都是低層次的,吃好、喝好、玩好就行,還沒達到和更多人互動的階段。這都是父母的誤區,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從孩童時代就應該刻意培養了。對於認知有限的孩子來說,家長主導建立起孩子的“社交圈”尤為重要。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所以,孩子在滿足了生理和安全需求後,就有社交需求的內在動力,並不會像家長想的那樣停滯不前。

學齡前的兒童若能很好地掌握好社交技巧,那麼在他今後系統性的學習當中將大有裨益。人緣好的同學更易獲得他人的幫助,從而解決自身學習上的難題,自己也會心情愉悅,遠離憂鬱。社交能力也是情商的一種表現,情商好的同學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能獲利良多。所以,孩子6歲前,試試讓娃的社交能力再上一個臺階吧!

自家娃為什麼沒朋友?孩子六歲前,幫娃建立“高質量社交”很必要

如何幫娃建立“高質量社交”?

如何能幫孩子建立起“高質量的社交”,父母還真需要多花些心思和時間呢。

1、 父母高質量陪伴

想讓孩子擁有高質量的社交,父母首先就要做到高質量陪伴。放下手機,多和孩子玩一些有趣的遊戲,和孩子共讀繪本,多參加戶外活動等。不要覺得小孩子的遊戲幼稚,如果寶寶不能邁出融入遊戲的第一步,家長不妨自己先參與進他的小圈子,然後積極調動氛圍,引導孩子放下害羞或害怕的心理,加入到遊戲當中去。

以親子良好的互動為開端,給孩子更多自信心,不打擊孩子的好奇心和對未知事物的探索,鼓勵他們交往、互動,父母率先給孩子打造一個友好的社交體驗,先和寶貝成為親密無間的朋友,才能引導他和同伴一起玩。

自家娃為什麼沒朋友?孩子六歲前,幫娃建立“高質量社交”很必要

2、 幫助孩子搭建社交“朋友圈”

一位媽媽埋怨,自家孩子就像含羞草,別人問不得,碰不得,多說幾句話就嚇得直哭。仔細問問這位家長,平時都是怎麼帶孩子的。她的回答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孩子整日接觸到的就是父母,爸爸還因加班而常常見不到,每個月打預防針的時候才能見到同齡的小朋友,難怪孩子會孤僻呢!

文章開頭王先生的做法,就是主動幫助孩子搭建社交圈子的典範。父母平時溜娃時,要多留心觀察,看看自家寶貝喜歡和誰分享玩具,看誰的眼光更多一些,和哪個小朋友在一起比較開心,那基本就可以斷定,這些小朋友是適合他的玩伴。

找到“志同道合”的小夥伴還不行,家長還需要想辦法穩固這種關係。比如召開家庭聯誼會,相約一起去進行採摘、旅遊等活動。給孩子多創造些互動和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們積極社交。有朋友圈的小朋友,快樂也是雙倍的,家長帶娃也更省心。

自家娃為什麼沒朋友?孩子六歲前,幫娃建立“高質量社交”很必要

3、 教授孩子一些社交技能

另一位姥姥反映,小區裡2歲的朵朵一直都是保姆在帶。為了安全和省事,這個保姆一直將孩子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玩耍,比如夏天的某處樹蔭下。朵朵只能自己跟自己玩,除了冰冷的玩具,保姆也不愛和她多說話。有時候其他家長喊朵朵一起玩,保姆都以各種理由婉拒了。以致朵朵2歲了,除了爸爸媽媽其他什麼都不會說,更別提與小朋友互動了,真是可惜。

想要寶寶擁有高質量的社交,這些小技巧家長要提前預習和教授呢。

a. 禮貌用語:謝謝、對不起、你好、再見……懂禮貌的孩子更易被同伴所接受。

b. 學會分享:可以引導孩子通過交換的方式來分享玩具,在分享中學會建立對等互惠的社交關係,並且從分享中感到快樂。

c. 規則意識:建立起社交的規則意識,是孩子社交圈的高起點要求。比如做錯事了學會道歉,別人做錯了也應該向自己道歉,不隨便打斷他人的對話,未經允許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自己的玩具要整理好等等。

d. 安全常識:學會自我保護,不侵犯他人,不傷害他人,能區分危險源。

e. 基本常識:區分男女廁所,具備基本的性別意識等。

孩子社交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長從小有意識地培養,以上,你做到了幾點呢?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