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陽泉市概況

北魏 春秋戰國 李淵 後漢 趙匡胤 旭東讀史 2018-12-01

陽泉市,是山西省地級市,位於山西省東部,是一座新興工業城市。2012年建成區面積達到105平方公里,三區融合後城市人口數量為78萬。

陽泉市是山西省第三大城市。市區桃河橫貫,境內山川疊翠,礦藏資源豐富,是中國著名的無煙煤產地。

陽泉是中國重要的礦產集中區,境內礦藏資源豐富,開發歷史悠久,素有“煤鐵之鄉”之譽。

歷史沿革

山西陽泉市概況

陽泉市

據20世紀50年代從平定西北棗煙、大梁丁等地出土文物考證,早在舊石器時代中期,便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

唐虞夏商時,今陽泉市境相傳為古冀州之地。春秋時,今盂縣地有仇猶國。周貞定王十二年(前457年),晉卿智伯滅仇猶;十六年(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市境屬趙。

早在春秋末期,趙簡子為適應軍事爭雄的需要,在今市區修築“平坦城”,屯集糧草,駐兵把守,為重要的軍事要塞。

公元623年,唐高祖李淵曾在此設州,管轄壽陽、盂縣、石艾、樂平等縣,是古陽泉歷史上第一次升為州級建制。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在此設置平定軍,發兵太原。

秦屬太原郡。西漢初,於市境置上艾縣,縣治在今平定縣新城村,屬幷州太原郡。東漢,上艾縣屬冀州常山國。三國時,南北分屬魏幷州樂平郡、新興郡。

西晉沿用曹魏舊制。東晉十六國時,歷屬前趙、後趙、冉魏、前燕、前秦、後燕、北魏等國。北魏時南北分屬幷州樂平郡石艾縣和肆州新興郡定襄縣。後全境屬東魏和北齊。隋時於今娘子關置葦澤縣,屬井州,後廢;於今盂縣境置原仇縣(後改稱盂縣),與石艾縣同屬遼州。

唐初,市境屬受州,後受州廢,石艾、盂縣先後屬幷州、太原府;天寶元年(742年),石艾更名廣陽,徙縣治於廣陽村。五代歷屬後唐、後晉、後漢、北漢。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改廣陽縣為平定縣,縣治遷回平定上城,隸平定軍;盂縣屬幷州;之後,平定縣、盂縣同屬河東路。

金昇平定州、盂州,屬河東路、河東北路。元屬冀寧路。明,盂州降為縣,與 平定州同屬山西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為直隸州,增領盂縣、壽陽縣,屬山西省。民國初為平定縣和盂縣,屬山西冀寧道,後直轄山西省。

1905年,正太鐵路在陽泉設站。隨著交通運輸的發展,一批採掘、冶煉企業相繼成立,使陽泉站為山西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隨後,以陽泉站為中心,聚集行商坐賈,逐步成為山西東部地區和連結晉冀兩省的商品集散地。1947年5月2日,陽泉解放,正式建制為陽泉市。

山西陽泉市概況

陽泉市

1947年5月4日,以原平定縣的一部分設陽泉市,以後一度改稱陽泉工礦區。陽泉市(工礦區)先後歸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華北人民政府、山西省管轄。

1949年設陽泉工礦區,屬榆次專區。

1951年陽泉工礦區改設陽泉市,由省直轄。1958年陽泉市劃歸晉中專署領導。1961年陽泉市改由省直轄。1970年陽泉市劃歸晉中地區領導。1972年陽泉市改由省直轄。

1969年1月,正式設立城區、郊區。1970年1月設立礦區。

1983年7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平定縣、盂縣劃歸陽泉市。

1989年9月,實行市管縣體制,平定縣、盂縣劃歸陽泉市,陽泉市成為由山西省直轄的下轄兩縣(平定、盂縣)三區(城、礦、郊)的城市。

地理環境

摺疊

位置境域

陽泉市地處陽泉地理座標為東經112°5′-114°4′,北緯37°40′-38°31′,位於太行山中部西側,北接定襄、五臺兩縣,東臨河北平山、井陘,南連昔陽,西俟壽陽、陽曲縣,人稱“三晉妥增”,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古稱“晉東雄繞”。[2]

摺疊

氣候特徵

山西陽泉市概況

陽泉市

陽泉市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及複雜地形影響,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較大。總的特點是: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日照比較充足,晝夜溫差較大;春季少雨多風,乾旱時有發生;夏季炎熱多雨,降水量年際變化大;秋天雲高氣爽,降溫快;冬季乾冷,時有風沙天氣。境內光能資源比較豐富。太陽輻射總量多年平均值為134千卡/平方釐米;全年實際日照時數為2700~2900小時。年均氣溫一般 8~12℃。大於或等於10℃積溫為2400~3000℃,無霜期平均為130~180天。年降水量450-550毫米。

自然資源

摺疊

水資源

山西陽泉市概況

陽泉市

陽泉市水資源總量為15.84億立方米/年。其中河川徑流量13.82億立方米/年(包括本 河川徑流量4.90億立方米/年和外區入境河川徑流量8.92億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量5.43億立方米/年(包括本 地地下水資源量4.35億立方米/年及外區入境地下水資源量1.08億立方米/年),河川徑流與地下水重複量3.41億立方米/年。陽泉市人均本 地水資源佔有量僅為562立方米/年,略高於山西省人均水資源佔有量546立方米/年,不足全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2400立方米/年的1/4,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的1/8。[4]

摺疊

植物資源

陽泉市生境複雜,植物種類繁多。按恩格勒—吉爾格分類系統,境內常見植物達93科、437種;其中菌類植物5科、5種,蕨類植物4科、6種;裸子植物4科、11種,被子植物80科、415種(包括雙子葉植物72科、360種和單子葉植物8科、55種)。各科植物中,種數最多的是菊科、豆科、薔薇科及禾本科,這4個科共有154種;其次是百合科、傘本科、脣形科、藜科、毛莨科、茄科等。在植物品種資源中,有可供藥用的植物160種以上,更有多種糧食作物、油料作物和蔬菜作物。陽泉市境內有森林94.1萬畝,佔陽泉市總面積的13.74%,另有四旁樹2205萬株;木材蓄積量共為55萬立方米。在有林地中,經濟林為4.8萬畝。境內有牧坡草地182.1萬畝,其中可利用的牧坡草地佔90%以上,青草總產量在1億公斤以上。[4]

摺疊

動物資源

陽泉市的野生動物資源,由於森林少,環境汙染嚴重,現有種類很少,而且越來越少。如《平定州志》記載清朝時有虎、獐、鹿,虎已絕跡,獐很少見到,鹿僅堞藥嶺寺林場等處有少量人工飼養。據調查,本分主要動物資源除昆蟲外有4綱17目28科49種。其中哺乳綱5目8科14種,鳥綱8目14科27種,爬行綱3了4科5種,兩棲綱1目2科3種。但陽泉市昆蟲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其中已知森林害蟲831種;也有一些益蟲,在控制害蟲和平衡生態方面起重要作用。除野生動物外,陽泉市還飼養了大量豬、牛、羊、馬、驢、騾,還有雞、兔等。[4]

摺疊

礦產資源

物產資源豐富,黑(煤)、白(鋁礬土)、黃(硫鐵礦)被譽為陽泉“三寶”。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現已查明的礦產資源有煤、鐵、鋁礬土、耐火粘土、硫鐵礦、石灰石、大理石、白雲石等共52種,其中開採價值較大的有32種,尤其是陽泉的煤、鋁礬土、硫鐵礦以其儲藏量大,品位高,埋藏淺,易開採而馳名國內外。陽泉煤田面積約1800平方公里,儲量127億噸。煤炭質地優良,灰粉小,炭化程度高,每公斤發熱量達7000大卡左右。鋁礬土和耐火粘土儲量達數十億噸,礦石品位高,雜質少,結構嚴密,耐火度高達1750度,在國內外市場久負盛名。硫鐵礦分佈面積49平方公里,儲量25億噸,具有含硫品位高,加工省燃料(含炭質),易碎不粘爐等特點。建材資源更是遍及陽泉市,業已同“黑、白、黃”一起,成為陽泉的四大優勢資源。

人口民族

2015年,根據抽樣調查推算,全市人口出生率為9.2‰,比上年下降了0.94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5.18‰,比上年下降了0.18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02‰,比上年下降了0.76個千分點。據此推算,全市2015年底常住人口為1398283人,比上年增加了5609人。

經濟概況

摺疊

綜述

山西陽泉市概況

陽泉市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1.8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5億元,增長4.2%,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7%;第二產業增加值352.9億元,增長8.2%,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7.7%;第三產業增加值248.4億元,增長5.0%,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0.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4251元,按2013年平均匯率計算為7147美元。[6]

摺疊

第一產業

2013年陽泉市農作物種植面積5. 9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02萬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56857公頃,增加189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66公頃,減少14公頃。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47466公頃,減少372公頃;小麥種植面積118公頃,增加2公頃。

2013年糧食產量29.1萬噸,比上年增加1.1萬噸,增產3.7%。其中,夏糧0.2萬噸,增產8.5%;秋糧28.9萬噸,增產3.7%。

2013年木材產量2401立方米。

2013年陽泉市肉類總產量18865.6噸,增長17.7%。其中,豬肉產量15237.5噸,增長13.7%;禽肉產量2680.2噸,增長49.4%。生豬存欄142087頭,生豬出欄196522頭。牛奶產量6563.3噸,增長1.7%。禽蛋產量25751.2噸,增長3.3%。水產品產量0.08萬噸,增長11.0%。

2013年末陽泉市農業機械總動力133.6萬千瓦,增長2.5%。機械耕地面積4.4萬公頃,增長2.3%;機械播種面積4.1萬公頃,機械收穫面積0.6萬公頃,分別增長2.5%和20.0%。陽泉市農機化經營總收入7.4億元,增長7.2%。

2013年末,陽泉市有78家涉農企業、30個產品獲得農產品質量認證。其中,綠色食品生產企業1家,綠色食品3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企業13家,無公害農產品30個。

2013年末,陽泉市建成標準化畜禽養殖場33家;蔬菜標準園10家,面積0.17千公頃。陽泉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820家。陽泉市(達省級) “一村一品”專業村總數達到145個。[6]

摺疊

第二產業

2013年末陽泉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1家,比上年增加25家。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全社會原煤產量6456.9萬噸,下降5.5%;發電量114.0億千瓦時,下降5.8%;焦炭產量42.5萬噸,下降9.1%。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30.1億元,增長2.3%。其中,煤炭、焦炭、冶金和電力工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63.3億元、9.8億元、64.9億元和48.6億元,煤炭工業增長3.8%,焦炭、冶金、電力工業分別下降2.1%、9.4%、0.2%;化學、建材工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7億元、37.0億元,分別下降24.0%、13.2%;裝備製造、食品工業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0.0億元,分別增長14.3%、8.8%。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51.42億元,下降28.9%;實現利潤5.82億元,下降68.5%。

摺疊

第三產業

2013年陽泉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6.7億元,增長13.4%。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29.3億元,增長13.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7.4億元,增長14.1%。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207.9億元,增長15.8%;住宿、餐飲收入額38.8億元,增長1.7%。

2013年末陽泉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151.0億元,比年初增加52.6億元,比年初增長4.8%。各項貸款餘額618.6億元,比年初增加88.4億元,增長16.7%。

2013年陽泉市保費收入22.2億元,增長12.7%。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4.5億元,增長14.5%;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2656.4萬元,增長86.6%;意外險業務保費收入2387.2萬元,增長4.8%;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7.2億元,增長10.3%。2013年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8.4億元,增長20.0%。

風景名勝

摺疊

公園

南山公園、桃河公園、北山公園、陽泉植物園、城市中心公園等。

摺疊

古蹟

陽泉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自然風光秀麗宜人,古蹟名勝聞名遐邇。至今尚存有春秋末期趙簡子古城遺址,漢淮陰侯韓信駐軍遺址,唐代平陽公主率軍駐守娘子關的遺址等。在平定境內南部的東浮山,相傳女媧在此築灶煉石補天,使整個東浮山的石頭呈褐紅色,投入水中後浮而不沉,至今遺灶尚存,還有明代陸深《浮山遺灶記》的碑文。

市北60公里的藏山,相傳春秋時代晉國趙氏孤兒曾藏匿於此,有藏孤洞的傳說,藏山之名即演繹於此。除此,陽泉還保存有北魏石窟,南北朝摩崖石刻,宋代重建的有唐代遺風的林裡關帝廟正殿,金元以來的古建築群體等不少古文化遺址。

摺疊

紀念地

1931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平定武裝起義的遺址,以及1940年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主戰場——獅腦山遺址。(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百團大戰”紀念碑(主碑)碑高40米,形如一把鋒利的刺刀。正面鐫刻著彭真題詞:“戰績輝煌,永垂史冊”;兩側分別為徐向前題詞:“參加百團大戰的烈士們永垂不朽”,薄一波題詞:“百團大戰,抗日戰爭中最光輝的一頁,必將載諸史冊,永放光芒”。

摺疊

文物古蹟

此外還有許多古剎廟宇、刻碑碣、古塔古墓等文物足跡。 具有醫療價值的樑家寨溫泉、藥林寺以及娘子關瀑布,北方罕見的大型鐘乳岩溶洞奇觀——蓮花洞、五華洞等,令人流連忘返。

藥林寺位於陽泉市平定縣城南二十公里,是平定縣境內的一處省級森林公園。藥林寺山勢陡峭,溝壑深邃,山路迤麗,蒼松翠柏,滿山遍野鮮花簇擁,氣候涼爽宜人。

陽泉文化悠久,古有“三晉文化數二定”(平定、定襄)之說,歷史上曾有“文獻名邦”之美稱。泉歷代重教興學崇尚文化。據文獻記載,早在北宋末年即建冠山精舍,元代惟呂公冠山書院在山西及華北名聲顯赫。明清兩代相繼建立名賢書院、高岑書院、懷音書院、崇尚書院。明代的喬宇,清代的竇璸、張穆,近代史上的石評梅都是陽泉文化的傑出代表。

歷史文化

摺疊

陽泉評說

山西陽泉市概況

陽泉市

民間曲藝形式中朗誦類的一種,有近百年曆史。起源於平定縣,發展在陽泉地區,是山西省主要的曲藝曲種。起初由民間藝人郗富根吸收當地迓鼓、秧歌中的道白和其它韻誦曲種的可取部分,將當地的趣聞編串成“哈哈笑”在街頭說唱,後命名為“陽泉評說”,搬上了舞臺。陽泉評說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其基本特點是方言韻白,長短句式,具有幽默風趣、琅琅上口、親切感人的藝術風格。表演上有單人、雙人和多人等形式,近年來還出現了化裝評說、評說小品、評說劇等不同形式,進一步豐富了陽泉評說的藝術表現力。

摺疊

土特產品

核桃花椒黃瓜幹煤雕陽泉工人畫平定砂鍋醋醋核桃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