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段家院位於東巷東頭,清道光年間興建,坐北朝南,院內格局裡五外三,以北為正,青磚砌牆,拱式門窗。一式兩院,相通相連,街門石條臺階,滾園門柱,雕花石墩,挑角飛簷,壯觀大氣。每院南北39.5米,東西l6米,佔地632平方米。兩院面積1244平方米,房屋39間,建築面積562平方米。段家院為清道光癸未科進士段樹人的宅院,今由其後裔居住。

⑤閻照文宅院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段家院位於東巷東頭,清道光年間興建,坐北朝南,院內格局裡五外三,以北為正,青磚砌牆,拱式門窗。一式兩院,相通相連,街門石條臺階,滾園門柱,雕花石墩,挑角飛簷,壯觀大氣。每院南北39.5米,東西l6米,佔地632平方米。兩院面積1244平方米,房屋39間,建築面積562平方米。段家院為清道光癸未科進士段樹人的宅院,今由其後裔居住。

⑤閻照文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閻照文宅院位於后街北端,坐西朝東。分裡院外院,外院街門有5級臺階。裡院街門是挑角門樓,旁有門墩石獅,7級臺階。5間悶房為正,一榻兩屋,夾扇分隔,後牆高8.5米,前簷有磚雕;東西房各4間;全院佔地324平方米,共有房屋13間,建築面積222平方米。建於晚清。

⑥廣昌噹噹鋪院

廣昌噹噹鋪院位於賈令老爺廟西街路北,南北39米,東西14.8米,有正院、偏院,兩堵夾牆、一段甬道,兩座二門將兩院相隔相通。

正院有正房、東房、西房各五間,外牆高均在8米以上,建築講究,匠心獨具。正院的街門開在寬不足8尺的當鋪圪道內。這不僅迎合典當者羞於見人的心理,更可以防止明火執杖的團伙施用遊動園木撞擊開門。街門上面建有打更譙樓,它同房頂走道相通,很便於巡夜守護。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段家院位於東巷東頭,清道光年間興建,坐北朝南,院內格局裡五外三,以北為正,青磚砌牆,拱式門窗。一式兩院,相通相連,街門石條臺階,滾園門柱,雕花石墩,挑角飛簷,壯觀大氣。每院南北39.5米,東西l6米,佔地632平方米。兩院面積1244平方米,房屋39間,建築面積562平方米。段家院為清道光癸未科進士段樹人的宅院,今由其後裔居住。

⑤閻照文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閻照文宅院位於后街北端,坐西朝東。分裡院外院,外院街門有5級臺階。裡院街門是挑角門樓,旁有門墩石獅,7級臺階。5間悶房為正,一榻兩屋,夾扇分隔,後牆高8.5米,前簷有磚雕;東西房各4間;全院佔地324平方米,共有房屋13間,建築面積222平方米。建於晚清。

⑥廣昌噹噹鋪院

廣昌噹噹鋪院位於賈令老爺廟西街路北,南北39米,東西14.8米,有正院、偏院,兩堵夾牆、一段甬道,兩座二門將兩院相隔相通。

正院有正房、東房、西房各五間,外牆高均在8米以上,建築講究,匠心獨具。正院的街門開在寬不足8尺的當鋪圪道內。這不僅迎合典當者羞於見人的心理,更可以防止明火執杖的團伙施用遊動園木撞擊開門。街門上面建有打更譙樓,它同房頂走道相通,很便於巡夜守護。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正院街門的門框、門扇全用鐵皮、鐵釘包嚴、釘緊,能防範盜賊澆油火燒。街門背面除安裝有一般的門墊墊,門插插,門關關、鐵撥子外,還橫有閂杆,豎有千斤。千斤下方是一整塊砌入地面的長方體石座,上面鑿有一對方孔。晚上,將五尺多長的粗壯方木插入方孔,在它同閂杆之間嵌上木楔,將整個街門橫向、豎向穩為一體,無法將街門從外邊撞開。

廣昌噹噹鋪的街門和靠當鋪圪道的西房已在“文革”中拆毀,不過從街門的設施及留存房屋高厚的牆體上,可以看出當年的廣昌噹噹鋪真是固若金湯。

綜上所述,賈令村現存歷史傳統建築的建築面積可達15000多平方米。

另外,在古建方面,賈令還有賈舍遺址、清朝御井、驛署舊址、驛道陽溝、酒坊舊址等多處遺存及百年古柳,佐證著賈令悠久的歷史。

五、歷代軍事重鎮、軍事要衝

賈令地處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節點上,歷史上曾長時期被官方視為軍事重鎮。期間發生的許多軍事活動,同賈令密切相連。

(1)兵營

賈令村西偏南有一排地,名叫營盤地,面積110.12畝,相鄰的一塊地叫城壕地,面積l3.5畝,因歷史上駐紮、訓練軍隊而得名。

賈令村南、村北的古官道上,曾有兩座報送軍事信息的烽火臺,其間直線相距五華里,壘建年代相當久遠,上世紀60年代搞農田建設被攤平。

(2)城堡

明嘉靖二十年(1541),為防禦北部邊境少數民族侵擾,大力修築禦敵古堡。祁縣境內規模最大、設置敵臺最多的是賈令堡。清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賈令堡,圍八百步,高二丈五尺,頂闊一丈。女牆高五尺,門三座,敵臺一十六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一丈,闊二丈。從賈令周邊的東陽羽、西陽羽、前營、後營、夏家堡、左墩、沙堡、吳家堡、李家堡這些村名可以看出,它們曾都是拱衛賈令重鎮的駐兵據點。

六、文化積澱豐厚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段家院位於東巷東頭,清道光年間興建,坐北朝南,院內格局裡五外三,以北為正,青磚砌牆,拱式門窗。一式兩院,相通相連,街門石條臺階,滾園門柱,雕花石墩,挑角飛簷,壯觀大氣。每院南北39.5米,東西l6米,佔地632平方米。兩院面積1244平方米,房屋39間,建築面積562平方米。段家院為清道光癸未科進士段樹人的宅院,今由其後裔居住。

⑤閻照文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閻照文宅院位於后街北端,坐西朝東。分裡院外院,外院街門有5級臺階。裡院街門是挑角門樓,旁有門墩石獅,7級臺階。5間悶房為正,一榻兩屋,夾扇分隔,後牆高8.5米,前簷有磚雕;東西房各4間;全院佔地324平方米,共有房屋13間,建築面積222平方米。建於晚清。

⑥廣昌噹噹鋪院

廣昌噹噹鋪院位於賈令老爺廟西街路北,南北39米,東西14.8米,有正院、偏院,兩堵夾牆、一段甬道,兩座二門將兩院相隔相通。

正院有正房、東房、西房各五間,外牆高均在8米以上,建築講究,匠心獨具。正院的街門開在寬不足8尺的當鋪圪道內。這不僅迎合典當者羞於見人的心理,更可以防止明火執杖的團伙施用遊動園木撞擊開門。街門上面建有打更譙樓,它同房頂走道相通,很便於巡夜守護。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正院街門的門框、門扇全用鐵皮、鐵釘包嚴、釘緊,能防範盜賊澆油火燒。街門背面除安裝有一般的門墊墊,門插插,門關關、鐵撥子外,還橫有閂杆,豎有千斤。千斤下方是一整塊砌入地面的長方體石座,上面鑿有一對方孔。晚上,將五尺多長的粗壯方木插入方孔,在它同閂杆之間嵌上木楔,將整個街門橫向、豎向穩為一體,無法將街門從外邊撞開。

廣昌噹噹鋪的街門和靠當鋪圪道的西房已在“文革”中拆毀,不過從街門的設施及留存房屋高厚的牆體上,可以看出當年的廣昌噹噹鋪真是固若金湯。

綜上所述,賈令村現存歷史傳統建築的建築面積可達15000多平方米。

另外,在古建方面,賈令還有賈舍遺址、清朝御井、驛署舊址、驛道陽溝、酒坊舊址等多處遺存及百年古柳,佐證著賈令悠久的歷史。

五、歷代軍事重鎮、軍事要衝

賈令地處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節點上,歷史上曾長時期被官方視為軍事重鎮。期間發生的許多軍事活動,同賈令密切相連。

(1)兵營

賈令村西偏南有一排地,名叫營盤地,面積110.12畝,相鄰的一塊地叫城壕地,面積l3.5畝,因歷史上駐紮、訓練軍隊而得名。

賈令村南、村北的古官道上,曾有兩座報送軍事信息的烽火臺,其間直線相距五華里,壘建年代相當久遠,上世紀60年代搞農田建設被攤平。

(2)城堡

明嘉靖二十年(1541),為防禦北部邊境少數民族侵擾,大力修築禦敵古堡。祁縣境內規模最大、設置敵臺最多的是賈令堡。清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賈令堡,圍八百步,高二丈五尺,頂闊一丈。女牆高五尺,門三座,敵臺一十六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一丈,闊二丈。從賈令周邊的東陽羽、西陽羽、前營、後營、夏家堡、左墩、沙堡、吳家堡、李家堡這些村名可以看出,它們曾都是拱衛賈令重鎮的駐兵據點。

六、文化積澱豐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是本縣開辦私塾、學堂、學校等各類教育機構最早的村鎮之一。1909年成立了祁縣最早的官辦小學堂,1915年成立“賈令國民初級小學校”,1919年成立“賈令第二高等小學”和“賈令女子兩級小學”。1958年成立的“賈令中學”曾經名揚山西,是晉中農村中學的典範。悠久的歷史和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形成了賈令深厚的文化積澱。戲曲、中醫、飲食、剪紙、武術、建築、民俗等文化項目,五彩紛呈,各有特色。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段家院位於東巷東頭,清道光年間興建,坐北朝南,院內格局裡五外三,以北為正,青磚砌牆,拱式門窗。一式兩院,相通相連,街門石條臺階,滾園門柱,雕花石墩,挑角飛簷,壯觀大氣。每院南北39.5米,東西l6米,佔地632平方米。兩院面積1244平方米,房屋39間,建築面積562平方米。段家院為清道光癸未科進士段樹人的宅院,今由其後裔居住。

⑤閻照文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閻照文宅院位於后街北端,坐西朝東。分裡院外院,外院街門有5級臺階。裡院街門是挑角門樓,旁有門墩石獅,7級臺階。5間悶房為正,一榻兩屋,夾扇分隔,後牆高8.5米,前簷有磚雕;東西房各4間;全院佔地324平方米,共有房屋13間,建築面積222平方米。建於晚清。

⑥廣昌噹噹鋪院

廣昌噹噹鋪院位於賈令老爺廟西街路北,南北39米,東西14.8米,有正院、偏院,兩堵夾牆、一段甬道,兩座二門將兩院相隔相通。

正院有正房、東房、西房各五間,外牆高均在8米以上,建築講究,匠心獨具。正院的街門開在寬不足8尺的當鋪圪道內。這不僅迎合典當者羞於見人的心理,更可以防止明火執杖的團伙施用遊動園木撞擊開門。街門上面建有打更譙樓,它同房頂走道相通,很便於巡夜守護。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正院街門的門框、門扇全用鐵皮、鐵釘包嚴、釘緊,能防範盜賊澆油火燒。街門背面除安裝有一般的門墊墊,門插插,門關關、鐵撥子外,還橫有閂杆,豎有千斤。千斤下方是一整塊砌入地面的長方體石座,上面鑿有一對方孔。晚上,將五尺多長的粗壯方木插入方孔,在它同閂杆之間嵌上木楔,將整個街門橫向、豎向穩為一體,無法將街門從外邊撞開。

廣昌噹噹鋪的街門和靠當鋪圪道的西房已在“文革”中拆毀,不過從街門的設施及留存房屋高厚的牆體上,可以看出當年的廣昌噹噹鋪真是固若金湯。

綜上所述,賈令村現存歷史傳統建築的建築面積可達15000多平方米。

另外,在古建方面,賈令還有賈舍遺址、清朝御井、驛署舊址、驛道陽溝、酒坊舊址等多處遺存及百年古柳,佐證著賈令悠久的歷史。

五、歷代軍事重鎮、軍事要衝

賈令地處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節點上,歷史上曾長時期被官方視為軍事重鎮。期間發生的許多軍事活動,同賈令密切相連。

(1)兵營

賈令村西偏南有一排地,名叫營盤地,面積110.12畝,相鄰的一塊地叫城壕地,面積l3.5畝,因歷史上駐紮、訓練軍隊而得名。

賈令村南、村北的古官道上,曾有兩座報送軍事信息的烽火臺,其間直線相距五華里,壘建年代相當久遠,上世紀60年代搞農田建設被攤平。

(2)城堡

明嘉靖二十年(1541),為防禦北部邊境少數民族侵擾,大力修築禦敵古堡。祁縣境內規模最大、設置敵臺最多的是賈令堡。清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賈令堡,圍八百步,高二丈五尺,頂闊一丈。女牆高五尺,門三座,敵臺一十六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一丈,闊二丈。從賈令周邊的東陽羽、西陽羽、前營、後營、夏家堡、左墩、沙堡、吳家堡、李家堡這些村名可以看出,它們曾都是拱衛賈令重鎮的駐兵據點。

六、文化積澱豐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是本縣開辦私塾、學堂、學校等各類教育機構最早的村鎮之一。1909年成立了祁縣最早的官辦小學堂,1915年成立“賈令國民初級小學校”,1919年成立“賈令第二高等小學”和“賈令女子兩級小學”。1958年成立的“賈令中學”曾經名揚山西,是晉中農村中學的典範。悠久的歷史和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形成了賈令深厚的文化積澱。戲曲、中醫、飲食、剪紙、武術、建築、民俗等文化項目,五彩紛呈,各有特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代初期。秧歌、山西梆子就已正式登上賈令舞臺。唱秧歌、鬧票兒成了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山西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丁果仙,曾長時間住在賈令酷愛晉劇的村長李鍾璠家練功、學藝。流傳賈令民間的節日社火、競技雜耍也有70多種。

賈令曾有創辦100多年的中藥鋪萬和堂、天元堂,並有喬在中堂特聘醫生李鍾璵、李鍾玠等晚清以來在祁縣以至周邊縣鄉頗有知名度的一批中醫師,賈令被人們稱之為“中醫之鄉”。

根祖文化,源遠流長。賈令村現有4000餘人,由於賈令是商貿重鎮,外來經商和外來的藝匠多在賈令落戶,賈令僅姓氏就佔有100多個,是一個全國也少有的百家姓之村。其中200人以上的姓氏有袁、段、閆、張、李、王、康等七個,這些大戶都有家譜、神祗留傳,這些家譜大都從明、清時期即開始記載留傳,可見賈令根祖文化之深遠。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段家院位於東巷東頭,清道光年間興建,坐北朝南,院內格局裡五外三,以北為正,青磚砌牆,拱式門窗。一式兩院,相通相連,街門石條臺階,滾園門柱,雕花石墩,挑角飛簷,壯觀大氣。每院南北39.5米,東西l6米,佔地632平方米。兩院面積1244平方米,房屋39間,建築面積562平方米。段家院為清道光癸未科進士段樹人的宅院,今由其後裔居住。

⑤閻照文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閻照文宅院位於后街北端,坐西朝東。分裡院外院,外院街門有5級臺階。裡院街門是挑角門樓,旁有門墩石獅,7級臺階。5間悶房為正,一榻兩屋,夾扇分隔,後牆高8.5米,前簷有磚雕;東西房各4間;全院佔地324平方米,共有房屋13間,建築面積222平方米。建於晚清。

⑥廣昌噹噹鋪院

廣昌噹噹鋪院位於賈令老爺廟西街路北,南北39米,東西14.8米,有正院、偏院,兩堵夾牆、一段甬道,兩座二門將兩院相隔相通。

正院有正房、東房、西房各五間,外牆高均在8米以上,建築講究,匠心獨具。正院的街門開在寬不足8尺的當鋪圪道內。這不僅迎合典當者羞於見人的心理,更可以防止明火執杖的團伙施用遊動園木撞擊開門。街門上面建有打更譙樓,它同房頂走道相通,很便於巡夜守護。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正院街門的門框、門扇全用鐵皮、鐵釘包嚴、釘緊,能防範盜賊澆油火燒。街門背面除安裝有一般的門墊墊,門插插,門關關、鐵撥子外,還橫有閂杆,豎有千斤。千斤下方是一整塊砌入地面的長方體石座,上面鑿有一對方孔。晚上,將五尺多長的粗壯方木插入方孔,在它同閂杆之間嵌上木楔,將整個街門橫向、豎向穩為一體,無法將街門從外邊撞開。

廣昌噹噹鋪的街門和靠當鋪圪道的西房已在“文革”中拆毀,不過從街門的設施及留存房屋高厚的牆體上,可以看出當年的廣昌噹噹鋪真是固若金湯。

綜上所述,賈令村現存歷史傳統建築的建築面積可達15000多平方米。

另外,在古建方面,賈令還有賈舍遺址、清朝御井、驛署舊址、驛道陽溝、酒坊舊址等多處遺存及百年古柳,佐證著賈令悠久的歷史。

五、歷代軍事重鎮、軍事要衝

賈令地處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節點上,歷史上曾長時期被官方視為軍事重鎮。期間發生的許多軍事活動,同賈令密切相連。

(1)兵營

賈令村西偏南有一排地,名叫營盤地,面積110.12畝,相鄰的一塊地叫城壕地,面積l3.5畝,因歷史上駐紮、訓練軍隊而得名。

賈令村南、村北的古官道上,曾有兩座報送軍事信息的烽火臺,其間直線相距五華里,壘建年代相當久遠,上世紀60年代搞農田建設被攤平。

(2)城堡

明嘉靖二十年(1541),為防禦北部邊境少數民族侵擾,大力修築禦敵古堡。祁縣境內規模最大、設置敵臺最多的是賈令堡。清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賈令堡,圍八百步,高二丈五尺,頂闊一丈。女牆高五尺,門三座,敵臺一十六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一丈,闊二丈。從賈令周邊的東陽羽、西陽羽、前營、後營、夏家堡、左墩、沙堡、吳家堡、李家堡這些村名可以看出,它們曾都是拱衛賈令重鎮的駐兵據點。

六、文化積澱豐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是本縣開辦私塾、學堂、學校等各類教育機構最早的村鎮之一。1909年成立了祁縣最早的官辦小學堂,1915年成立“賈令國民初級小學校”,1919年成立“賈令第二高等小學”和“賈令女子兩級小學”。1958年成立的“賈令中學”曾經名揚山西,是晉中農村中學的典範。悠久的歷史和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形成了賈令深厚的文化積澱。戲曲、中醫、飲食、剪紙、武術、建築、民俗等文化項目,五彩紛呈,各有特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代初期。秧歌、山西梆子就已正式登上賈令舞臺。唱秧歌、鬧票兒成了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山西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丁果仙,曾長時間住在賈令酷愛晉劇的村長李鍾璠家練功、學藝。流傳賈令民間的節日社火、競技雜耍也有70多種。

賈令曾有創辦100多年的中藥鋪萬和堂、天元堂,並有喬在中堂特聘醫生李鍾璵、李鍾玠等晚清以來在祁縣以至周邊縣鄉頗有知名度的一批中醫師,賈令被人們稱之為“中醫之鄉”。

根祖文化,源遠流長。賈令村現有4000餘人,由於賈令是商貿重鎮,外來經商和外來的藝匠多在賈令落戶,賈令僅姓氏就佔有100多個,是一個全國也少有的百家姓之村。其中200人以上的姓氏有袁、段、閆、張、李、王、康等七個,這些大戶都有家譜、神祗留傳,這些家譜大都從明、清時期即開始記載留傳,可見賈令根祖文化之深遠。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段家院位於東巷東頭,清道光年間興建,坐北朝南,院內格局裡五外三,以北為正,青磚砌牆,拱式門窗。一式兩院,相通相連,街門石條臺階,滾園門柱,雕花石墩,挑角飛簷,壯觀大氣。每院南北39.5米,東西l6米,佔地632平方米。兩院面積1244平方米,房屋39間,建築面積562平方米。段家院為清道光癸未科進士段樹人的宅院,今由其後裔居住。

⑤閻照文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閻照文宅院位於后街北端,坐西朝東。分裡院外院,外院街門有5級臺階。裡院街門是挑角門樓,旁有門墩石獅,7級臺階。5間悶房為正,一榻兩屋,夾扇分隔,後牆高8.5米,前簷有磚雕;東西房各4間;全院佔地324平方米,共有房屋13間,建築面積222平方米。建於晚清。

⑥廣昌噹噹鋪院

廣昌噹噹鋪院位於賈令老爺廟西街路北,南北39米,東西14.8米,有正院、偏院,兩堵夾牆、一段甬道,兩座二門將兩院相隔相通。

正院有正房、東房、西房各五間,外牆高均在8米以上,建築講究,匠心獨具。正院的街門開在寬不足8尺的當鋪圪道內。這不僅迎合典當者羞於見人的心理,更可以防止明火執杖的團伙施用遊動園木撞擊開門。街門上面建有打更譙樓,它同房頂走道相通,很便於巡夜守護。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正院街門的門框、門扇全用鐵皮、鐵釘包嚴、釘緊,能防範盜賊澆油火燒。街門背面除安裝有一般的門墊墊,門插插,門關關、鐵撥子外,還橫有閂杆,豎有千斤。千斤下方是一整塊砌入地面的長方體石座,上面鑿有一對方孔。晚上,將五尺多長的粗壯方木插入方孔,在它同閂杆之間嵌上木楔,將整個街門橫向、豎向穩為一體,無法將街門從外邊撞開。

廣昌噹噹鋪的街門和靠當鋪圪道的西房已在“文革”中拆毀,不過從街門的設施及留存房屋高厚的牆體上,可以看出當年的廣昌噹噹鋪真是固若金湯。

綜上所述,賈令村現存歷史傳統建築的建築面積可達15000多平方米。

另外,在古建方面,賈令還有賈舍遺址、清朝御井、驛署舊址、驛道陽溝、酒坊舊址等多處遺存及百年古柳,佐證著賈令悠久的歷史。

五、歷代軍事重鎮、軍事要衝

賈令地處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節點上,歷史上曾長時期被官方視為軍事重鎮。期間發生的許多軍事活動,同賈令密切相連。

(1)兵營

賈令村西偏南有一排地,名叫營盤地,面積110.12畝,相鄰的一塊地叫城壕地,面積l3.5畝,因歷史上駐紮、訓練軍隊而得名。

賈令村南、村北的古官道上,曾有兩座報送軍事信息的烽火臺,其間直線相距五華里,壘建年代相當久遠,上世紀60年代搞農田建設被攤平。

(2)城堡

明嘉靖二十年(1541),為防禦北部邊境少數民族侵擾,大力修築禦敵古堡。祁縣境內規模最大、設置敵臺最多的是賈令堡。清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賈令堡,圍八百步,高二丈五尺,頂闊一丈。女牆高五尺,門三座,敵臺一十六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一丈,闊二丈。從賈令周邊的東陽羽、西陽羽、前營、後營、夏家堡、左墩、沙堡、吳家堡、李家堡這些村名可以看出,它們曾都是拱衛賈令重鎮的駐兵據點。

六、文化積澱豐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是本縣開辦私塾、學堂、學校等各類教育機構最早的村鎮之一。1909年成立了祁縣最早的官辦小學堂,1915年成立“賈令國民初級小學校”,1919年成立“賈令第二高等小學”和“賈令女子兩級小學”。1958年成立的“賈令中學”曾經名揚山西,是晉中農村中學的典範。悠久的歷史和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形成了賈令深厚的文化積澱。戲曲、中醫、飲食、剪紙、武術、建築、民俗等文化項目,五彩紛呈,各有特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代初期。秧歌、山西梆子就已正式登上賈令舞臺。唱秧歌、鬧票兒成了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山西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丁果仙,曾長時間住在賈令酷愛晉劇的村長李鍾璠家練功、學藝。流傳賈令民間的節日社火、競技雜耍也有70多種。

賈令曾有創辦100多年的中藥鋪萬和堂、天元堂,並有喬在中堂特聘醫生李鍾璵、李鍾玠等晚清以來在祁縣以至周邊縣鄉頗有知名度的一批中醫師,賈令被人們稱之為“中醫之鄉”。

根祖文化,源遠流長。賈令村現有4000餘人,由於賈令是商貿重鎮,外來經商和外來的藝匠多在賈令落戶,賈令僅姓氏就佔有100多個,是一個全國也少有的百家姓之村。其中200人以上的姓氏有袁、段、閆、張、李、王、康等七個,這些大戶都有家譜、神祗留傳,這些家譜大都從明、清時期即開始記載留傳,可見賈令根祖文化之深遠。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眾多老字號所形成的既有共性又各具特點的管理制度和經商之道,折射出了濃郁的晉商風情,他們出資修建深宅大院和樓臺廟宇,構成了賈令晉商文化的重要內容。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段家院位於東巷東頭,清道光年間興建,坐北朝南,院內格局裡五外三,以北為正,青磚砌牆,拱式門窗。一式兩院,相通相連,街門石條臺階,滾園門柱,雕花石墩,挑角飛簷,壯觀大氣。每院南北39.5米,東西l6米,佔地632平方米。兩院面積1244平方米,房屋39間,建築面積562平方米。段家院為清道光癸未科進士段樹人的宅院,今由其後裔居住。

⑤閻照文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閻照文宅院位於后街北端,坐西朝東。分裡院外院,外院街門有5級臺階。裡院街門是挑角門樓,旁有門墩石獅,7級臺階。5間悶房為正,一榻兩屋,夾扇分隔,後牆高8.5米,前簷有磚雕;東西房各4間;全院佔地324平方米,共有房屋13間,建築面積222平方米。建於晚清。

⑥廣昌噹噹鋪院

廣昌噹噹鋪院位於賈令老爺廟西街路北,南北39米,東西14.8米,有正院、偏院,兩堵夾牆、一段甬道,兩座二門將兩院相隔相通。

正院有正房、東房、西房各五間,外牆高均在8米以上,建築講究,匠心獨具。正院的街門開在寬不足8尺的當鋪圪道內。這不僅迎合典當者羞於見人的心理,更可以防止明火執杖的團伙施用遊動園木撞擊開門。街門上面建有打更譙樓,它同房頂走道相通,很便於巡夜守護。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正院街門的門框、門扇全用鐵皮、鐵釘包嚴、釘緊,能防範盜賊澆油火燒。街門背面除安裝有一般的門墊墊,門插插,門關關、鐵撥子外,還橫有閂杆,豎有千斤。千斤下方是一整塊砌入地面的長方體石座,上面鑿有一對方孔。晚上,將五尺多長的粗壯方木插入方孔,在它同閂杆之間嵌上木楔,將整個街門橫向、豎向穩為一體,無法將街門從外邊撞開。

廣昌噹噹鋪的街門和靠當鋪圪道的西房已在“文革”中拆毀,不過從街門的設施及留存房屋高厚的牆體上,可以看出當年的廣昌噹噹鋪真是固若金湯。

綜上所述,賈令村現存歷史傳統建築的建築面積可達15000多平方米。

另外,在古建方面,賈令還有賈舍遺址、清朝御井、驛署舊址、驛道陽溝、酒坊舊址等多處遺存及百年古柳,佐證著賈令悠久的歷史。

五、歷代軍事重鎮、軍事要衝

賈令地處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節點上,歷史上曾長時期被官方視為軍事重鎮。期間發生的許多軍事活動,同賈令密切相連。

(1)兵營

賈令村西偏南有一排地,名叫營盤地,面積110.12畝,相鄰的一塊地叫城壕地,面積l3.5畝,因歷史上駐紮、訓練軍隊而得名。

賈令村南、村北的古官道上,曾有兩座報送軍事信息的烽火臺,其間直線相距五華里,壘建年代相當久遠,上世紀60年代搞農田建設被攤平。

(2)城堡

明嘉靖二十年(1541),為防禦北部邊境少數民族侵擾,大力修築禦敵古堡。祁縣境內規模最大、設置敵臺最多的是賈令堡。清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賈令堡,圍八百步,高二丈五尺,頂闊一丈。女牆高五尺,門三座,敵臺一十六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一丈,闊二丈。從賈令周邊的東陽羽、西陽羽、前營、後營、夏家堡、左墩、沙堡、吳家堡、李家堡這些村名可以看出,它們曾都是拱衛賈令重鎮的駐兵據點。

六、文化積澱豐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是本縣開辦私塾、學堂、學校等各類教育機構最早的村鎮之一。1909年成立了祁縣最早的官辦小學堂,1915年成立“賈令國民初級小學校”,1919年成立“賈令第二高等小學”和“賈令女子兩級小學”。1958年成立的“賈令中學”曾經名揚山西,是晉中農村中學的典範。悠久的歷史和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形成了賈令深厚的文化積澱。戲曲、中醫、飲食、剪紙、武術、建築、民俗等文化項目,五彩紛呈,各有特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代初期。秧歌、山西梆子就已正式登上賈令舞臺。唱秧歌、鬧票兒成了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山西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丁果仙,曾長時間住在賈令酷愛晉劇的村長李鍾璠家練功、學藝。流傳賈令民間的節日社火、競技雜耍也有70多種。

賈令曾有創辦100多年的中藥鋪萬和堂、天元堂,並有喬在中堂特聘醫生李鍾璵、李鍾玠等晚清以來在祁縣以至周邊縣鄉頗有知名度的一批中醫師,賈令被人們稱之為“中醫之鄉”。

根祖文化,源遠流長。賈令村現有4000餘人,由於賈令是商貿重鎮,外來經商和外來的藝匠多在賈令落戶,賈令僅姓氏就佔有100多個,是一個全國也少有的百家姓之村。其中200人以上的姓氏有袁、段、閆、張、李、王、康等七個,這些大戶都有家譜、神祗留傳,這些家譜大都從明、清時期即開始記載留傳,可見賈令根祖文化之深遠。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眾多老字號所形成的既有共性又各具特點的管理制度和經商之道,折射出了濃郁的晉商風情,他們出資修建深宅大院和樓臺廟宇,構成了賈令晉商文化的重要內容。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流傳賈令民間的蒸、煮、燒、烤各類麵食有106種以上。

堪稱品牌的晉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賈令燻肉”及八碗八碟呈現著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段家院位於東巷東頭,清道光年間興建,坐北朝南,院內格局裡五外三,以北為正,青磚砌牆,拱式門窗。一式兩院,相通相連,街門石條臺階,滾園門柱,雕花石墩,挑角飛簷,壯觀大氣。每院南北39.5米,東西l6米,佔地632平方米。兩院面積1244平方米,房屋39間,建築面積562平方米。段家院為清道光癸未科進士段樹人的宅院,今由其後裔居住。

⑤閻照文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閻照文宅院位於后街北端,坐西朝東。分裡院外院,外院街門有5級臺階。裡院街門是挑角門樓,旁有門墩石獅,7級臺階。5間悶房為正,一榻兩屋,夾扇分隔,後牆高8.5米,前簷有磚雕;東西房各4間;全院佔地324平方米,共有房屋13間,建築面積222平方米。建於晚清。

⑥廣昌噹噹鋪院

廣昌噹噹鋪院位於賈令老爺廟西街路北,南北39米,東西14.8米,有正院、偏院,兩堵夾牆、一段甬道,兩座二門將兩院相隔相通。

正院有正房、東房、西房各五間,外牆高均在8米以上,建築講究,匠心獨具。正院的街門開在寬不足8尺的當鋪圪道內。這不僅迎合典當者羞於見人的心理,更可以防止明火執杖的團伙施用遊動園木撞擊開門。街門上面建有打更譙樓,它同房頂走道相通,很便於巡夜守護。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正院街門的門框、門扇全用鐵皮、鐵釘包嚴、釘緊,能防範盜賊澆油火燒。街門背面除安裝有一般的門墊墊,門插插,門關關、鐵撥子外,還橫有閂杆,豎有千斤。千斤下方是一整塊砌入地面的長方體石座,上面鑿有一對方孔。晚上,將五尺多長的粗壯方木插入方孔,在它同閂杆之間嵌上木楔,將整個街門橫向、豎向穩為一體,無法將街門從外邊撞開。

廣昌噹噹鋪的街門和靠當鋪圪道的西房已在“文革”中拆毀,不過從街門的設施及留存房屋高厚的牆體上,可以看出當年的廣昌噹噹鋪真是固若金湯。

綜上所述,賈令村現存歷史傳統建築的建築面積可達15000多平方米。

另外,在古建方面,賈令還有賈舍遺址、清朝御井、驛署舊址、驛道陽溝、酒坊舊址等多處遺存及百年古柳,佐證著賈令悠久的歷史。

五、歷代軍事重鎮、軍事要衝

賈令地處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節點上,歷史上曾長時期被官方視為軍事重鎮。期間發生的許多軍事活動,同賈令密切相連。

(1)兵營

賈令村西偏南有一排地,名叫營盤地,面積110.12畝,相鄰的一塊地叫城壕地,面積l3.5畝,因歷史上駐紮、訓練軍隊而得名。

賈令村南、村北的古官道上,曾有兩座報送軍事信息的烽火臺,其間直線相距五華里,壘建年代相當久遠,上世紀60年代搞農田建設被攤平。

(2)城堡

明嘉靖二十年(1541),為防禦北部邊境少數民族侵擾,大力修築禦敵古堡。祁縣境內規模最大、設置敵臺最多的是賈令堡。清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賈令堡,圍八百步,高二丈五尺,頂闊一丈。女牆高五尺,門三座,敵臺一十六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一丈,闊二丈。從賈令周邊的東陽羽、西陽羽、前營、後營、夏家堡、左墩、沙堡、吳家堡、李家堡這些村名可以看出,它們曾都是拱衛賈令重鎮的駐兵據點。

六、文化積澱豐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是本縣開辦私塾、學堂、學校等各類教育機構最早的村鎮之一。1909年成立了祁縣最早的官辦小學堂,1915年成立“賈令國民初級小學校”,1919年成立“賈令第二高等小學”和“賈令女子兩級小學”。1958年成立的“賈令中學”曾經名揚山西,是晉中農村中學的典範。悠久的歷史和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形成了賈令深厚的文化積澱。戲曲、中醫、飲食、剪紙、武術、建築、民俗等文化項目,五彩紛呈,各有特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代初期。秧歌、山西梆子就已正式登上賈令舞臺。唱秧歌、鬧票兒成了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山西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丁果仙,曾長時間住在賈令酷愛晉劇的村長李鍾璠家練功、學藝。流傳賈令民間的節日社火、競技雜耍也有70多種。

賈令曾有創辦100多年的中藥鋪萬和堂、天元堂,並有喬在中堂特聘醫生李鍾璵、李鍾玠等晚清以來在祁縣以至周邊縣鄉頗有知名度的一批中醫師,賈令被人們稱之為“中醫之鄉”。

根祖文化,源遠流長。賈令村現有4000餘人,由於賈令是商貿重鎮,外來經商和外來的藝匠多在賈令落戶,賈令僅姓氏就佔有100多個,是一個全國也少有的百家姓之村。其中200人以上的姓氏有袁、段、閆、張、李、王、康等七個,這些大戶都有家譜、神祗留傳,這些家譜大都從明、清時期即開始記載留傳,可見賈令根祖文化之深遠。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眾多老字號所形成的既有共性又各具特點的管理制度和經商之道,折射出了濃郁的晉商風情,他們出資修建深宅大院和樓臺廟宇,構成了賈令晉商文化的重要內容。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流傳賈令民間的蒸、煮、燒、烤各類麵食有106種以上。

堪稱品牌的晉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賈令燻肉”及八碗八碟呈現著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有110多塊耕地,其地名有:官道地、營盤地、鋪前頭、堡牆底、魁星樓地、界牌地、袁老圩、李家圩、漚麻圪垛等,它顯示著地塊的原始來歷。有著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段家院位於東巷東頭,清道光年間興建,坐北朝南,院內格局裡五外三,以北為正,青磚砌牆,拱式門窗。一式兩院,相通相連,街門石條臺階,滾園門柱,雕花石墩,挑角飛簷,壯觀大氣。每院南北39.5米,東西l6米,佔地632平方米。兩院面積1244平方米,房屋39間,建築面積562平方米。段家院為清道光癸未科進士段樹人的宅院,今由其後裔居住。

⑤閻照文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閻照文宅院位於后街北端,坐西朝東。分裡院外院,外院街門有5級臺階。裡院街門是挑角門樓,旁有門墩石獅,7級臺階。5間悶房為正,一榻兩屋,夾扇分隔,後牆高8.5米,前簷有磚雕;東西房各4間;全院佔地324平方米,共有房屋13間,建築面積222平方米。建於晚清。

⑥廣昌噹噹鋪院

廣昌噹噹鋪院位於賈令老爺廟西街路北,南北39米,東西14.8米,有正院、偏院,兩堵夾牆、一段甬道,兩座二門將兩院相隔相通。

正院有正房、東房、西房各五間,外牆高均在8米以上,建築講究,匠心獨具。正院的街門開在寬不足8尺的當鋪圪道內。這不僅迎合典當者羞於見人的心理,更可以防止明火執杖的團伙施用遊動園木撞擊開門。街門上面建有打更譙樓,它同房頂走道相通,很便於巡夜守護。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正院街門的門框、門扇全用鐵皮、鐵釘包嚴、釘緊,能防範盜賊澆油火燒。街門背面除安裝有一般的門墊墊,門插插,門關關、鐵撥子外,還橫有閂杆,豎有千斤。千斤下方是一整塊砌入地面的長方體石座,上面鑿有一對方孔。晚上,將五尺多長的粗壯方木插入方孔,在它同閂杆之間嵌上木楔,將整個街門橫向、豎向穩為一體,無法將街門從外邊撞開。

廣昌噹噹鋪的街門和靠當鋪圪道的西房已在“文革”中拆毀,不過從街門的設施及留存房屋高厚的牆體上,可以看出當年的廣昌噹噹鋪真是固若金湯。

綜上所述,賈令村現存歷史傳統建築的建築面積可達15000多平方米。

另外,在古建方面,賈令還有賈舍遺址、清朝御井、驛署舊址、驛道陽溝、酒坊舊址等多處遺存及百年古柳,佐證著賈令悠久的歷史。

五、歷代軍事重鎮、軍事要衝

賈令地處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節點上,歷史上曾長時期被官方視為軍事重鎮。期間發生的許多軍事活動,同賈令密切相連。

(1)兵營

賈令村西偏南有一排地,名叫營盤地,面積110.12畝,相鄰的一塊地叫城壕地,面積l3.5畝,因歷史上駐紮、訓練軍隊而得名。

賈令村南、村北的古官道上,曾有兩座報送軍事信息的烽火臺,其間直線相距五華里,壘建年代相當久遠,上世紀60年代搞農田建設被攤平。

(2)城堡

明嘉靖二十年(1541),為防禦北部邊境少數民族侵擾,大力修築禦敵古堡。祁縣境內規模最大、設置敵臺最多的是賈令堡。清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賈令堡,圍八百步,高二丈五尺,頂闊一丈。女牆高五尺,門三座,敵臺一十六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一丈,闊二丈。從賈令周邊的東陽羽、西陽羽、前營、後營、夏家堡、左墩、沙堡、吳家堡、李家堡這些村名可以看出,它們曾都是拱衛賈令重鎮的駐兵據點。

六、文化積澱豐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是本縣開辦私塾、學堂、學校等各類教育機構最早的村鎮之一。1909年成立了祁縣最早的官辦小學堂,1915年成立“賈令國民初級小學校”,1919年成立“賈令第二高等小學”和“賈令女子兩級小學”。1958年成立的“賈令中學”曾經名揚山西,是晉中農村中學的典範。悠久的歷史和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形成了賈令深厚的文化積澱。戲曲、中醫、飲食、剪紙、武術、建築、民俗等文化項目,五彩紛呈,各有特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代初期。秧歌、山西梆子就已正式登上賈令舞臺。唱秧歌、鬧票兒成了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山西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丁果仙,曾長時間住在賈令酷愛晉劇的村長李鍾璠家練功、學藝。流傳賈令民間的節日社火、競技雜耍也有70多種。

賈令曾有創辦100多年的中藥鋪萬和堂、天元堂,並有喬在中堂特聘醫生李鍾璵、李鍾玠等晚清以來在祁縣以至周邊縣鄉頗有知名度的一批中醫師,賈令被人們稱之為“中醫之鄉”。

根祖文化,源遠流長。賈令村現有4000餘人,由於賈令是商貿重鎮,外來經商和外來的藝匠多在賈令落戶,賈令僅姓氏就佔有100多個,是一個全國也少有的百家姓之村。其中200人以上的姓氏有袁、段、閆、張、李、王、康等七個,這些大戶都有家譜、神祗留傳,這些家譜大都從明、清時期即開始記載留傳,可見賈令根祖文化之深遠。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眾多老字號所形成的既有共性又各具特點的管理制度和經商之道,折射出了濃郁的晉商風情,他們出資修建深宅大院和樓臺廟宇,構成了賈令晉商文化的重要內容。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流傳賈令民間的蒸、煮、燒、烤各類麵食有106種以上。

堪稱品牌的晉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賈令燻肉”及八碗八碟呈現著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有110多塊耕地,其地名有:官道地、營盤地、鋪前頭、堡牆底、魁星樓地、界牌地、袁老圩、李家圩、漚麻圪垛等,它顯示著地塊的原始來歷。有著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段家院位於東巷東頭,清道光年間興建,坐北朝南,院內格局裡五外三,以北為正,青磚砌牆,拱式門窗。一式兩院,相通相連,街門石條臺階,滾園門柱,雕花石墩,挑角飛簷,壯觀大氣。每院南北39.5米,東西l6米,佔地632平方米。兩院面積1244平方米,房屋39間,建築面積562平方米。段家院為清道光癸未科進士段樹人的宅院,今由其後裔居住。

⑤閻照文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閻照文宅院位於后街北端,坐西朝東。分裡院外院,外院街門有5級臺階。裡院街門是挑角門樓,旁有門墩石獅,7級臺階。5間悶房為正,一榻兩屋,夾扇分隔,後牆高8.5米,前簷有磚雕;東西房各4間;全院佔地324平方米,共有房屋13間,建築面積222平方米。建於晚清。

⑥廣昌噹噹鋪院

廣昌噹噹鋪院位於賈令老爺廟西街路北,南北39米,東西14.8米,有正院、偏院,兩堵夾牆、一段甬道,兩座二門將兩院相隔相通。

正院有正房、東房、西房各五間,外牆高均在8米以上,建築講究,匠心獨具。正院的街門開在寬不足8尺的當鋪圪道內。這不僅迎合典當者羞於見人的心理,更可以防止明火執杖的團伙施用遊動園木撞擊開門。街門上面建有打更譙樓,它同房頂走道相通,很便於巡夜守護。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正院街門的門框、門扇全用鐵皮、鐵釘包嚴、釘緊,能防範盜賊澆油火燒。街門背面除安裝有一般的門墊墊,門插插,門關關、鐵撥子外,還橫有閂杆,豎有千斤。千斤下方是一整塊砌入地面的長方體石座,上面鑿有一對方孔。晚上,將五尺多長的粗壯方木插入方孔,在它同閂杆之間嵌上木楔,將整個街門橫向、豎向穩為一體,無法將街門從外邊撞開。

廣昌噹噹鋪的街門和靠當鋪圪道的西房已在“文革”中拆毀,不過從街門的設施及留存房屋高厚的牆體上,可以看出當年的廣昌噹噹鋪真是固若金湯。

綜上所述,賈令村現存歷史傳統建築的建築面積可達15000多平方米。

另外,在古建方面,賈令還有賈舍遺址、清朝御井、驛署舊址、驛道陽溝、酒坊舊址等多處遺存及百年古柳,佐證著賈令悠久的歷史。

五、歷代軍事重鎮、軍事要衝

賈令地處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節點上,歷史上曾長時期被官方視為軍事重鎮。期間發生的許多軍事活動,同賈令密切相連。

(1)兵營

賈令村西偏南有一排地,名叫營盤地,面積110.12畝,相鄰的一塊地叫城壕地,面積l3.5畝,因歷史上駐紮、訓練軍隊而得名。

賈令村南、村北的古官道上,曾有兩座報送軍事信息的烽火臺,其間直線相距五華里,壘建年代相當久遠,上世紀60年代搞農田建設被攤平。

(2)城堡

明嘉靖二十年(1541),為防禦北部邊境少數民族侵擾,大力修築禦敵古堡。祁縣境內規模最大、設置敵臺最多的是賈令堡。清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賈令堡,圍八百步,高二丈五尺,頂闊一丈。女牆高五尺,門三座,敵臺一十六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一丈,闊二丈。從賈令周邊的東陽羽、西陽羽、前營、後營、夏家堡、左墩、沙堡、吳家堡、李家堡這些村名可以看出,它們曾都是拱衛賈令重鎮的駐兵據點。

六、文化積澱豐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是本縣開辦私塾、學堂、學校等各類教育機構最早的村鎮之一。1909年成立了祁縣最早的官辦小學堂,1915年成立“賈令國民初級小學校”,1919年成立“賈令第二高等小學”和“賈令女子兩級小學”。1958年成立的“賈令中學”曾經名揚山西,是晉中農村中學的典範。悠久的歷史和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形成了賈令深厚的文化積澱。戲曲、中醫、飲食、剪紙、武術、建築、民俗等文化項目,五彩紛呈,各有特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代初期。秧歌、山西梆子就已正式登上賈令舞臺。唱秧歌、鬧票兒成了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山西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丁果仙,曾長時間住在賈令酷愛晉劇的村長李鍾璠家練功、學藝。流傳賈令民間的節日社火、競技雜耍也有70多種。

賈令曾有創辦100多年的中藥鋪萬和堂、天元堂,並有喬在中堂特聘醫生李鍾璵、李鍾玠等晚清以來在祁縣以至周邊縣鄉頗有知名度的一批中醫師,賈令被人們稱之為“中醫之鄉”。

根祖文化,源遠流長。賈令村現有4000餘人,由於賈令是商貿重鎮,外來經商和外來的藝匠多在賈令落戶,賈令僅姓氏就佔有100多個,是一個全國也少有的百家姓之村。其中200人以上的姓氏有袁、段、閆、張、李、王、康等七個,這些大戶都有家譜、神祗留傳,這些家譜大都從明、清時期即開始記載留傳,可見賈令根祖文化之深遠。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眾多老字號所形成的既有共性又各具特點的管理制度和經商之道,折射出了濃郁的晉商風情,他們出資修建深宅大院和樓臺廟宇,構成了賈令晉商文化的重要內容。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流傳賈令民間的蒸、煮、燒、烤各類麵食有106種以上。

堪稱品牌的晉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賈令燻肉”及八碗八碟呈現著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有110多塊耕地,其地名有:官道地、營盤地、鋪前頭、堡牆底、魁星樓地、界牌地、袁老圩、李家圩、漚麻圪垛等,它顯示著地塊的原始來歷。有著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承載賈令建築文化的是規模宏大的亭臺樓閣、寺觀廟堂、豪門宅院,其間架結構之科學合理、各類雕刻之精美生動。讓許多建築師歎為觀止,鎮河樓、玄天閣、孔聖廟、狐神廟、興福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一大批古樓、古廟、古民居加上賈令那些豐富多彩的節日紅火、生活習俗、雜耍遊戲,以及流傳了一代又一代的趣聞軼事,它們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讓後人品評不盡,受益無窮。

七、古今歷代人才輩出

發達的交通、繁榮的經濟為賈令人才的成長提供了豐厚土壤,一代代賈令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辛勤勞作,與古道、古驛、集鎮同步發展。賈令人勤勞樸實、勤奮好學,創造財富、建設家鄉,報效國家、代有人出,可以說,人才濟濟,人物綿綿。

春秋時期的祁縣縣令賈辛,是史書記載居住賈令最早的先民。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周大夫賈辛]魯昭公二十八年,晉滅祁氏,魏獻子為政,以辛為祁大夫。將適邑,獻子進諭,謂其有功於王室也,治祁多善政,得民。”

史料記載,明代的閻邦瀛、袁尚清著力倡修鎮河樓,遠見卓識,名垂青史。

在以科舉取仕的明清兩代,賈令前後共有40多人封為舉人、進士、修職郎、文林郎。賈令文官有舉人、進士段家兩父子段濤、段樹人;武將有武舉人、武進士袁氏三兄弟袁永泰、袁永清、袁永年,還有袁大萬,曾任明中期陝西華陰縣縣丞;閆能,明中期進士,任山東陽谷縣正堂;嶽風池,清乾隆癸卯科舉人,任代州學正;張暉,清順治丁亥年進士,任山東青州樂安縣知縣;

李芬之父李岐鳳敕授修職郎,其夫人劉、杜、程、張四氏敕贈儒人。李芬敕授修職郎,曾任浮山縣教諭加三級。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段家院位於東巷東頭,清道光年間興建,坐北朝南,院內格局裡五外三,以北為正,青磚砌牆,拱式門窗。一式兩院,相通相連,街門石條臺階,滾園門柱,雕花石墩,挑角飛簷,壯觀大氣。每院南北39.5米,東西l6米,佔地632平方米。兩院面積1244平方米,房屋39間,建築面積562平方米。段家院為清道光癸未科進士段樹人的宅院,今由其後裔居住。

⑤閻照文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閻照文宅院位於后街北端,坐西朝東。分裡院外院,外院街門有5級臺階。裡院街門是挑角門樓,旁有門墩石獅,7級臺階。5間悶房為正,一榻兩屋,夾扇分隔,後牆高8.5米,前簷有磚雕;東西房各4間;全院佔地324平方米,共有房屋13間,建築面積222平方米。建於晚清。

⑥廣昌噹噹鋪院

廣昌噹噹鋪院位於賈令老爺廟西街路北,南北39米,東西14.8米,有正院、偏院,兩堵夾牆、一段甬道,兩座二門將兩院相隔相通。

正院有正房、東房、西房各五間,外牆高均在8米以上,建築講究,匠心獨具。正院的街門開在寬不足8尺的當鋪圪道內。這不僅迎合典當者羞於見人的心理,更可以防止明火執杖的團伙施用遊動園木撞擊開門。街門上面建有打更譙樓,它同房頂走道相通,很便於巡夜守護。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正院街門的門框、門扇全用鐵皮、鐵釘包嚴、釘緊,能防範盜賊澆油火燒。街門背面除安裝有一般的門墊墊,門插插,門關關、鐵撥子外,還橫有閂杆,豎有千斤。千斤下方是一整塊砌入地面的長方體石座,上面鑿有一對方孔。晚上,將五尺多長的粗壯方木插入方孔,在它同閂杆之間嵌上木楔,將整個街門橫向、豎向穩為一體,無法將街門從外邊撞開。

廣昌噹噹鋪的街門和靠當鋪圪道的西房已在“文革”中拆毀,不過從街門的設施及留存房屋高厚的牆體上,可以看出當年的廣昌噹噹鋪真是固若金湯。

綜上所述,賈令村現存歷史傳統建築的建築面積可達15000多平方米。

另外,在古建方面,賈令還有賈舍遺址、清朝御井、驛署舊址、驛道陽溝、酒坊舊址等多處遺存及百年古柳,佐證著賈令悠久的歷史。

五、歷代軍事重鎮、軍事要衝

賈令地處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節點上,歷史上曾長時期被官方視為軍事重鎮。期間發生的許多軍事活動,同賈令密切相連。

(1)兵營

賈令村西偏南有一排地,名叫營盤地,面積110.12畝,相鄰的一塊地叫城壕地,面積l3.5畝,因歷史上駐紮、訓練軍隊而得名。

賈令村南、村北的古官道上,曾有兩座報送軍事信息的烽火臺,其間直線相距五華里,壘建年代相當久遠,上世紀60年代搞農田建設被攤平。

(2)城堡

明嘉靖二十年(1541),為防禦北部邊境少數民族侵擾,大力修築禦敵古堡。祁縣境內規模最大、設置敵臺最多的是賈令堡。清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賈令堡,圍八百步,高二丈五尺,頂闊一丈。女牆高五尺,門三座,敵臺一十六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一丈,闊二丈。從賈令周邊的東陽羽、西陽羽、前營、後營、夏家堡、左墩、沙堡、吳家堡、李家堡這些村名可以看出,它們曾都是拱衛賈令重鎮的駐兵據點。

六、文化積澱豐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是本縣開辦私塾、學堂、學校等各類教育機構最早的村鎮之一。1909年成立了祁縣最早的官辦小學堂,1915年成立“賈令國民初級小學校”,1919年成立“賈令第二高等小學”和“賈令女子兩級小學”。1958年成立的“賈令中學”曾經名揚山西,是晉中農村中學的典範。悠久的歷史和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形成了賈令深厚的文化積澱。戲曲、中醫、飲食、剪紙、武術、建築、民俗等文化項目,五彩紛呈,各有特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代初期。秧歌、山西梆子就已正式登上賈令舞臺。唱秧歌、鬧票兒成了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山西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丁果仙,曾長時間住在賈令酷愛晉劇的村長李鍾璠家練功、學藝。流傳賈令民間的節日社火、競技雜耍也有70多種。

賈令曾有創辦100多年的中藥鋪萬和堂、天元堂,並有喬在中堂特聘醫生李鍾璵、李鍾玠等晚清以來在祁縣以至周邊縣鄉頗有知名度的一批中醫師,賈令被人們稱之為“中醫之鄉”。

根祖文化,源遠流長。賈令村現有4000餘人,由於賈令是商貿重鎮,外來經商和外來的藝匠多在賈令落戶,賈令僅姓氏就佔有100多個,是一個全國也少有的百家姓之村。其中200人以上的姓氏有袁、段、閆、張、李、王、康等七個,這些大戶都有家譜、神祗留傳,這些家譜大都從明、清時期即開始記載留傳,可見賈令根祖文化之深遠。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眾多老字號所形成的既有共性又各具特點的管理制度和經商之道,折射出了濃郁的晉商風情,他們出資修建深宅大院和樓臺廟宇,構成了賈令晉商文化的重要內容。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流傳賈令民間的蒸、煮、燒、烤各類麵食有106種以上。

堪稱品牌的晉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賈令燻肉”及八碗八碟呈現著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有110多塊耕地,其地名有:官道地、營盤地、鋪前頭、堡牆底、魁星樓地、界牌地、袁老圩、李家圩、漚麻圪垛等,它顯示著地塊的原始來歷。有著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承載賈令建築文化的是規模宏大的亭臺樓閣、寺觀廟堂、豪門宅院,其間架結構之科學合理、各類雕刻之精美生動。讓許多建築師歎為觀止,鎮河樓、玄天閣、孔聖廟、狐神廟、興福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一大批古樓、古廟、古民居加上賈令那些豐富多彩的節日紅火、生活習俗、雜耍遊戲,以及流傳了一代又一代的趣聞軼事,它們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讓後人品評不盡,受益無窮。

七、古今歷代人才輩出

發達的交通、繁榮的經濟為賈令人才的成長提供了豐厚土壤,一代代賈令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辛勤勞作,與古道、古驛、集鎮同步發展。賈令人勤勞樸實、勤奮好學,創造財富、建設家鄉,報效國家、代有人出,可以說,人才濟濟,人物綿綿。

春秋時期的祁縣縣令賈辛,是史書記載居住賈令最早的先民。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周大夫賈辛]魯昭公二十八年,晉滅祁氏,魏獻子為政,以辛為祁大夫。將適邑,獻子進諭,謂其有功於王室也,治祁多善政,得民。”

史料記載,明代的閻邦瀛、袁尚清著力倡修鎮河樓,遠見卓識,名垂青史。

在以科舉取仕的明清兩代,賈令前後共有40多人封為舉人、進士、修職郎、文林郎。賈令文官有舉人、進士段家兩父子段濤、段樹人;武將有武舉人、武進士袁氏三兄弟袁永泰、袁永清、袁永年,還有袁大萬,曾任明中期陝西華陰縣縣丞;閆能,明中期進士,任山東陽谷縣正堂;嶽風池,清乾隆癸卯科舉人,任代州學正;張暉,清順治丁亥年進士,任山東青州樂安縣知縣;

李芬之父李岐鳳敕授修職郎,其夫人劉、杜、程、張四氏敕贈儒人。李芬敕授修職郎,曾任浮山縣教諭加三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芬長子李鍾璧,是作者的曾祖父,敕授文林郎,曾授教於山西名人孟步雲,曾任陝西省朝邑縣知縣。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段家院位於東巷東頭,清道光年間興建,坐北朝南,院內格局裡五外三,以北為正,青磚砌牆,拱式門窗。一式兩院,相通相連,街門石條臺階,滾園門柱,雕花石墩,挑角飛簷,壯觀大氣。每院南北39.5米,東西l6米,佔地632平方米。兩院面積1244平方米,房屋39間,建築面積562平方米。段家院為清道光癸未科進士段樹人的宅院,今由其後裔居住。

⑤閻照文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閻照文宅院位於后街北端,坐西朝東。分裡院外院,外院街門有5級臺階。裡院街門是挑角門樓,旁有門墩石獅,7級臺階。5間悶房為正,一榻兩屋,夾扇分隔,後牆高8.5米,前簷有磚雕;東西房各4間;全院佔地324平方米,共有房屋13間,建築面積222平方米。建於晚清。

⑥廣昌噹噹鋪院

廣昌噹噹鋪院位於賈令老爺廟西街路北,南北39米,東西14.8米,有正院、偏院,兩堵夾牆、一段甬道,兩座二門將兩院相隔相通。

正院有正房、東房、西房各五間,外牆高均在8米以上,建築講究,匠心獨具。正院的街門開在寬不足8尺的當鋪圪道內。這不僅迎合典當者羞於見人的心理,更可以防止明火執杖的團伙施用遊動園木撞擊開門。街門上面建有打更譙樓,它同房頂走道相通,很便於巡夜守護。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正院街門的門框、門扇全用鐵皮、鐵釘包嚴、釘緊,能防範盜賊澆油火燒。街門背面除安裝有一般的門墊墊,門插插,門關關、鐵撥子外,還橫有閂杆,豎有千斤。千斤下方是一整塊砌入地面的長方體石座,上面鑿有一對方孔。晚上,將五尺多長的粗壯方木插入方孔,在它同閂杆之間嵌上木楔,將整個街門橫向、豎向穩為一體,無法將街門從外邊撞開。

廣昌噹噹鋪的街門和靠當鋪圪道的西房已在“文革”中拆毀,不過從街門的設施及留存房屋高厚的牆體上,可以看出當年的廣昌噹噹鋪真是固若金湯。

綜上所述,賈令村現存歷史傳統建築的建築面積可達15000多平方米。

另外,在古建方面,賈令還有賈舍遺址、清朝御井、驛署舊址、驛道陽溝、酒坊舊址等多處遺存及百年古柳,佐證著賈令悠久的歷史。

五、歷代軍事重鎮、軍事要衝

賈令地處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節點上,歷史上曾長時期被官方視為軍事重鎮。期間發生的許多軍事活動,同賈令密切相連。

(1)兵營

賈令村西偏南有一排地,名叫營盤地,面積110.12畝,相鄰的一塊地叫城壕地,面積l3.5畝,因歷史上駐紮、訓練軍隊而得名。

賈令村南、村北的古官道上,曾有兩座報送軍事信息的烽火臺,其間直線相距五華里,壘建年代相當久遠,上世紀60年代搞農田建設被攤平。

(2)城堡

明嘉靖二十年(1541),為防禦北部邊境少數民族侵擾,大力修築禦敵古堡。祁縣境內規模最大、設置敵臺最多的是賈令堡。清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賈令堡,圍八百步,高二丈五尺,頂闊一丈。女牆高五尺,門三座,敵臺一十六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一丈,闊二丈。從賈令周邊的東陽羽、西陽羽、前營、後營、夏家堡、左墩、沙堡、吳家堡、李家堡這些村名可以看出,它們曾都是拱衛賈令重鎮的駐兵據點。

六、文化積澱豐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是本縣開辦私塾、學堂、學校等各類教育機構最早的村鎮之一。1909年成立了祁縣最早的官辦小學堂,1915年成立“賈令國民初級小學校”,1919年成立“賈令第二高等小學”和“賈令女子兩級小學”。1958年成立的“賈令中學”曾經名揚山西,是晉中農村中學的典範。悠久的歷史和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形成了賈令深厚的文化積澱。戲曲、中醫、飲食、剪紙、武術、建築、民俗等文化項目,五彩紛呈,各有特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代初期。秧歌、山西梆子就已正式登上賈令舞臺。唱秧歌、鬧票兒成了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山西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丁果仙,曾長時間住在賈令酷愛晉劇的村長李鍾璠家練功、學藝。流傳賈令民間的節日社火、競技雜耍也有70多種。

賈令曾有創辦100多年的中藥鋪萬和堂、天元堂,並有喬在中堂特聘醫生李鍾璵、李鍾玠等晚清以來在祁縣以至周邊縣鄉頗有知名度的一批中醫師,賈令被人們稱之為“中醫之鄉”。

根祖文化,源遠流長。賈令村現有4000餘人,由於賈令是商貿重鎮,外來經商和外來的藝匠多在賈令落戶,賈令僅姓氏就佔有100多個,是一個全國也少有的百家姓之村。其中200人以上的姓氏有袁、段、閆、張、李、王、康等七個,這些大戶都有家譜、神祗留傳,這些家譜大都從明、清時期即開始記載留傳,可見賈令根祖文化之深遠。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眾多老字號所形成的既有共性又各具特點的管理制度和經商之道,折射出了濃郁的晉商風情,他們出資修建深宅大院和樓臺廟宇,構成了賈令晉商文化的重要內容。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流傳賈令民間的蒸、煮、燒、烤各類麵食有106種以上。

堪稱品牌的晉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賈令燻肉”及八碗八碟呈現著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有110多塊耕地,其地名有:官道地、營盤地、鋪前頭、堡牆底、魁星樓地、界牌地、袁老圩、李家圩、漚麻圪垛等,它顯示著地塊的原始來歷。有著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承載賈令建築文化的是規模宏大的亭臺樓閣、寺觀廟堂、豪門宅院,其間架結構之科學合理、各類雕刻之精美生動。讓許多建築師歎為觀止,鎮河樓、玄天閣、孔聖廟、狐神廟、興福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一大批古樓、古廟、古民居加上賈令那些豐富多彩的節日紅火、生活習俗、雜耍遊戲,以及流傳了一代又一代的趣聞軼事,它們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讓後人品評不盡,受益無窮。

七、古今歷代人才輩出

發達的交通、繁榮的經濟為賈令人才的成長提供了豐厚土壤,一代代賈令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辛勤勞作,與古道、古驛、集鎮同步發展。賈令人勤勞樸實、勤奮好學,創造財富、建設家鄉,報效國家、代有人出,可以說,人才濟濟,人物綿綿。

春秋時期的祁縣縣令賈辛,是史書記載居住賈令最早的先民。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周大夫賈辛]魯昭公二十八年,晉滅祁氏,魏獻子為政,以辛為祁大夫。將適邑,獻子進諭,謂其有功於王室也,治祁多善政,得民。”

史料記載,明代的閻邦瀛、袁尚清著力倡修鎮河樓,遠見卓識,名垂青史。

在以科舉取仕的明清兩代,賈令前後共有40多人封為舉人、進士、修職郎、文林郎。賈令文官有舉人、進士段家兩父子段濤、段樹人;武將有武舉人、武進士袁氏三兄弟袁永泰、袁永清、袁永年,還有袁大萬,曾任明中期陝西華陰縣縣丞;閆能,明中期進士,任山東陽谷縣正堂;嶽風池,清乾隆癸卯科舉人,任代州學正;張暉,清順治丁亥年進士,任山東青州樂安縣知縣;

李芬之父李岐鳳敕授修職郎,其夫人劉、杜、程、張四氏敕贈儒人。李芬敕授修職郎,曾任浮山縣教諭加三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芬長子李鍾璧,是作者的曾祖父,敕授文林郎,曾授教於山西名人孟步雲,曾任陝西省朝邑縣知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段家院位於東巷東頭,清道光年間興建,坐北朝南,院內格局裡五外三,以北為正,青磚砌牆,拱式門窗。一式兩院,相通相連,街門石條臺階,滾園門柱,雕花石墩,挑角飛簷,壯觀大氣。每院南北39.5米,東西l6米,佔地632平方米。兩院面積1244平方米,房屋39間,建築面積562平方米。段家院為清道光癸未科進士段樹人的宅院,今由其後裔居住。

⑤閻照文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閻照文宅院位於后街北端,坐西朝東。分裡院外院,外院街門有5級臺階。裡院街門是挑角門樓,旁有門墩石獅,7級臺階。5間悶房為正,一榻兩屋,夾扇分隔,後牆高8.5米,前簷有磚雕;東西房各4間;全院佔地324平方米,共有房屋13間,建築面積222平方米。建於晚清。

⑥廣昌噹噹鋪院

廣昌噹噹鋪院位於賈令老爺廟西街路北,南北39米,東西14.8米,有正院、偏院,兩堵夾牆、一段甬道,兩座二門將兩院相隔相通。

正院有正房、東房、西房各五間,外牆高均在8米以上,建築講究,匠心獨具。正院的街門開在寬不足8尺的當鋪圪道內。這不僅迎合典當者羞於見人的心理,更可以防止明火執杖的團伙施用遊動園木撞擊開門。街門上面建有打更譙樓,它同房頂走道相通,很便於巡夜守護。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正院街門的門框、門扇全用鐵皮、鐵釘包嚴、釘緊,能防範盜賊澆油火燒。街門背面除安裝有一般的門墊墊,門插插,門關關、鐵撥子外,還橫有閂杆,豎有千斤。千斤下方是一整塊砌入地面的長方體石座,上面鑿有一對方孔。晚上,將五尺多長的粗壯方木插入方孔,在它同閂杆之間嵌上木楔,將整個街門橫向、豎向穩為一體,無法將街門從外邊撞開。

廣昌噹噹鋪的街門和靠當鋪圪道的西房已在“文革”中拆毀,不過從街門的設施及留存房屋高厚的牆體上,可以看出當年的廣昌噹噹鋪真是固若金湯。

綜上所述,賈令村現存歷史傳統建築的建築面積可達15000多平方米。

另外,在古建方面,賈令還有賈舍遺址、清朝御井、驛署舊址、驛道陽溝、酒坊舊址等多處遺存及百年古柳,佐證著賈令悠久的歷史。

五、歷代軍事重鎮、軍事要衝

賈令地處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節點上,歷史上曾長時期被官方視為軍事重鎮。期間發生的許多軍事活動,同賈令密切相連。

(1)兵營

賈令村西偏南有一排地,名叫營盤地,面積110.12畝,相鄰的一塊地叫城壕地,面積l3.5畝,因歷史上駐紮、訓練軍隊而得名。

賈令村南、村北的古官道上,曾有兩座報送軍事信息的烽火臺,其間直線相距五華里,壘建年代相當久遠,上世紀60年代搞農田建設被攤平。

(2)城堡

明嘉靖二十年(1541),為防禦北部邊境少數民族侵擾,大力修築禦敵古堡。祁縣境內規模最大、設置敵臺最多的是賈令堡。清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賈令堡,圍八百步,高二丈五尺,頂闊一丈。女牆高五尺,門三座,敵臺一十六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一丈,闊二丈。從賈令周邊的東陽羽、西陽羽、前營、後營、夏家堡、左墩、沙堡、吳家堡、李家堡這些村名可以看出,它們曾都是拱衛賈令重鎮的駐兵據點。

六、文化積澱豐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是本縣開辦私塾、學堂、學校等各類教育機構最早的村鎮之一。1909年成立了祁縣最早的官辦小學堂,1915年成立“賈令國民初級小學校”,1919年成立“賈令第二高等小學”和“賈令女子兩級小學”。1958年成立的“賈令中學”曾經名揚山西,是晉中農村中學的典範。悠久的歷史和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形成了賈令深厚的文化積澱。戲曲、中醫、飲食、剪紙、武術、建築、民俗等文化項目,五彩紛呈,各有特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代初期。秧歌、山西梆子就已正式登上賈令舞臺。唱秧歌、鬧票兒成了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山西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丁果仙,曾長時間住在賈令酷愛晉劇的村長李鍾璠家練功、學藝。流傳賈令民間的節日社火、競技雜耍也有70多種。

賈令曾有創辦100多年的中藥鋪萬和堂、天元堂,並有喬在中堂特聘醫生李鍾璵、李鍾玠等晚清以來在祁縣以至周邊縣鄉頗有知名度的一批中醫師,賈令被人們稱之為“中醫之鄉”。

根祖文化,源遠流長。賈令村現有4000餘人,由於賈令是商貿重鎮,外來經商和外來的藝匠多在賈令落戶,賈令僅姓氏就佔有100多個,是一個全國也少有的百家姓之村。其中200人以上的姓氏有袁、段、閆、張、李、王、康等七個,這些大戶都有家譜、神祗留傳,這些家譜大都從明、清時期即開始記載留傳,可見賈令根祖文化之深遠。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眾多老字號所形成的既有共性又各具特點的管理制度和經商之道,折射出了濃郁的晉商風情,他們出資修建深宅大院和樓臺廟宇,構成了賈令晉商文化的重要內容。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流傳賈令民間的蒸、煮、燒、烤各類麵食有106種以上。

堪稱品牌的晉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賈令燻肉”及八碗八碟呈現著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有110多塊耕地,其地名有:官道地、營盤地、鋪前頭、堡牆底、魁星樓地、界牌地、袁老圩、李家圩、漚麻圪垛等,它顯示著地塊的原始來歷。有著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承載賈令建築文化的是規模宏大的亭臺樓閣、寺觀廟堂、豪門宅院,其間架結構之科學合理、各類雕刻之精美生動。讓許多建築師歎為觀止,鎮河樓、玄天閣、孔聖廟、狐神廟、興福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一大批古樓、古廟、古民居加上賈令那些豐富多彩的節日紅火、生活習俗、雜耍遊戲,以及流傳了一代又一代的趣聞軼事,它們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讓後人品評不盡,受益無窮。

七、古今歷代人才輩出

發達的交通、繁榮的經濟為賈令人才的成長提供了豐厚土壤,一代代賈令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辛勤勞作,與古道、古驛、集鎮同步發展。賈令人勤勞樸實、勤奮好學,創造財富、建設家鄉,報效國家、代有人出,可以說,人才濟濟,人物綿綿。

春秋時期的祁縣縣令賈辛,是史書記載居住賈令最早的先民。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周大夫賈辛]魯昭公二十八年,晉滅祁氏,魏獻子為政,以辛為祁大夫。將適邑,獻子進諭,謂其有功於王室也,治祁多善政,得民。”

史料記載,明代的閻邦瀛、袁尚清著力倡修鎮河樓,遠見卓識,名垂青史。

在以科舉取仕的明清兩代,賈令前後共有40多人封為舉人、進士、修職郎、文林郎。賈令文官有舉人、進士段家兩父子段濤、段樹人;武將有武舉人、武進士袁氏三兄弟袁永泰、袁永清、袁永年,還有袁大萬,曾任明中期陝西華陰縣縣丞;閆能,明中期進士,任山東陽谷縣正堂;嶽風池,清乾隆癸卯科舉人,任代州學正;張暉,清順治丁亥年進士,任山東青州樂安縣知縣;

李芬之父李岐鳳敕授修職郎,其夫人劉、杜、程、張四氏敕贈儒人。李芬敕授修職郎,曾任浮山縣教諭加三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芬長子李鍾璧,是作者的曾祖父,敕授文林郎,曾授教於山西名人孟步雲,曾任陝西省朝邑縣知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段家院位於東巷東頭,清道光年間興建,坐北朝南,院內格局裡五外三,以北為正,青磚砌牆,拱式門窗。一式兩院,相通相連,街門石條臺階,滾園門柱,雕花石墩,挑角飛簷,壯觀大氣。每院南北39.5米,東西l6米,佔地632平方米。兩院面積1244平方米,房屋39間,建築面積562平方米。段家院為清道光癸未科進士段樹人的宅院,今由其後裔居住。

⑤閻照文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閻照文宅院位於后街北端,坐西朝東。分裡院外院,外院街門有5級臺階。裡院街門是挑角門樓,旁有門墩石獅,7級臺階。5間悶房為正,一榻兩屋,夾扇分隔,後牆高8.5米,前簷有磚雕;東西房各4間;全院佔地324平方米,共有房屋13間,建築面積222平方米。建於晚清。

⑥廣昌噹噹鋪院

廣昌噹噹鋪院位於賈令老爺廟西街路北,南北39米,東西14.8米,有正院、偏院,兩堵夾牆、一段甬道,兩座二門將兩院相隔相通。

正院有正房、東房、西房各五間,外牆高均在8米以上,建築講究,匠心獨具。正院的街門開在寬不足8尺的當鋪圪道內。這不僅迎合典當者羞於見人的心理,更可以防止明火執杖的團伙施用遊動園木撞擊開門。街門上面建有打更譙樓,它同房頂走道相通,很便於巡夜守護。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正院街門的門框、門扇全用鐵皮、鐵釘包嚴、釘緊,能防範盜賊澆油火燒。街門背面除安裝有一般的門墊墊,門插插,門關關、鐵撥子外,還橫有閂杆,豎有千斤。千斤下方是一整塊砌入地面的長方體石座,上面鑿有一對方孔。晚上,將五尺多長的粗壯方木插入方孔,在它同閂杆之間嵌上木楔,將整個街門橫向、豎向穩為一體,無法將街門從外邊撞開。

廣昌噹噹鋪的街門和靠當鋪圪道的西房已在“文革”中拆毀,不過從街門的設施及留存房屋高厚的牆體上,可以看出當年的廣昌噹噹鋪真是固若金湯。

綜上所述,賈令村現存歷史傳統建築的建築面積可達15000多平方米。

另外,在古建方面,賈令還有賈舍遺址、清朝御井、驛署舊址、驛道陽溝、酒坊舊址等多處遺存及百年古柳,佐證著賈令悠久的歷史。

五、歷代軍事重鎮、軍事要衝

賈令地處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節點上,歷史上曾長時期被官方視為軍事重鎮。期間發生的許多軍事活動,同賈令密切相連。

(1)兵營

賈令村西偏南有一排地,名叫營盤地,面積110.12畝,相鄰的一塊地叫城壕地,面積l3.5畝,因歷史上駐紮、訓練軍隊而得名。

賈令村南、村北的古官道上,曾有兩座報送軍事信息的烽火臺,其間直線相距五華里,壘建年代相當久遠,上世紀60年代搞農田建設被攤平。

(2)城堡

明嘉靖二十年(1541),為防禦北部邊境少數民族侵擾,大力修築禦敵古堡。祁縣境內規模最大、設置敵臺最多的是賈令堡。清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賈令堡,圍八百步,高二丈五尺,頂闊一丈。女牆高五尺,門三座,敵臺一十六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一丈,闊二丈。從賈令周邊的東陽羽、西陽羽、前營、後營、夏家堡、左墩、沙堡、吳家堡、李家堡這些村名可以看出,它們曾都是拱衛賈令重鎮的駐兵據點。

六、文化積澱豐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是本縣開辦私塾、學堂、學校等各類教育機構最早的村鎮之一。1909年成立了祁縣最早的官辦小學堂,1915年成立“賈令國民初級小學校”,1919年成立“賈令第二高等小學”和“賈令女子兩級小學”。1958年成立的“賈令中學”曾經名揚山西,是晉中農村中學的典範。悠久的歷史和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形成了賈令深厚的文化積澱。戲曲、中醫、飲食、剪紙、武術、建築、民俗等文化項目,五彩紛呈,各有特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代初期。秧歌、山西梆子就已正式登上賈令舞臺。唱秧歌、鬧票兒成了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山西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丁果仙,曾長時間住在賈令酷愛晉劇的村長李鍾璠家練功、學藝。流傳賈令民間的節日社火、競技雜耍也有70多種。

賈令曾有創辦100多年的中藥鋪萬和堂、天元堂,並有喬在中堂特聘醫生李鍾璵、李鍾玠等晚清以來在祁縣以至周邊縣鄉頗有知名度的一批中醫師,賈令被人們稱之為“中醫之鄉”。

根祖文化,源遠流長。賈令村現有4000餘人,由於賈令是商貿重鎮,外來經商和外來的藝匠多在賈令落戶,賈令僅姓氏就佔有100多個,是一個全國也少有的百家姓之村。其中200人以上的姓氏有袁、段、閆、張、李、王、康等七個,這些大戶都有家譜、神祗留傳,這些家譜大都從明、清時期即開始記載留傳,可見賈令根祖文化之深遠。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眾多老字號所形成的既有共性又各具特點的管理制度和經商之道,折射出了濃郁的晉商風情,他們出資修建深宅大院和樓臺廟宇,構成了賈令晉商文化的重要內容。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流傳賈令民間的蒸、煮、燒、烤各類麵食有106種以上。

堪稱品牌的晉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賈令燻肉”及八碗八碟呈現著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有110多塊耕地,其地名有:官道地、營盤地、鋪前頭、堡牆底、魁星樓地、界牌地、袁老圩、李家圩、漚麻圪垛等,它顯示著地塊的原始來歷。有著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承載賈令建築文化的是規模宏大的亭臺樓閣、寺觀廟堂、豪門宅院,其間架結構之科學合理、各類雕刻之精美生動。讓許多建築師歎為觀止,鎮河樓、玄天閣、孔聖廟、狐神廟、興福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一大批古樓、古廟、古民居加上賈令那些豐富多彩的節日紅火、生活習俗、雜耍遊戲,以及流傳了一代又一代的趣聞軼事,它們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讓後人品評不盡,受益無窮。

七、古今歷代人才輩出

發達的交通、繁榮的經濟為賈令人才的成長提供了豐厚土壤,一代代賈令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辛勤勞作,與古道、古驛、集鎮同步發展。賈令人勤勞樸實、勤奮好學,創造財富、建設家鄉,報效國家、代有人出,可以說,人才濟濟,人物綿綿。

春秋時期的祁縣縣令賈辛,是史書記載居住賈令最早的先民。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周大夫賈辛]魯昭公二十八年,晉滅祁氏,魏獻子為政,以辛為祁大夫。將適邑,獻子進諭,謂其有功於王室也,治祁多善政,得民。”

史料記載,明代的閻邦瀛、袁尚清著力倡修鎮河樓,遠見卓識,名垂青史。

在以科舉取仕的明清兩代,賈令前後共有40多人封為舉人、進士、修職郎、文林郎。賈令文官有舉人、進士段家兩父子段濤、段樹人;武將有武舉人、武進士袁氏三兄弟袁永泰、袁永清、袁永年,還有袁大萬,曾任明中期陝西華陰縣縣丞;閆能,明中期進士,任山東陽谷縣正堂;嶽風池,清乾隆癸卯科舉人,任代州學正;張暉,清順治丁亥年進士,任山東青州樂安縣知縣;

李芬之父李岐鳳敕授修職郎,其夫人劉、杜、程、張四氏敕贈儒人。李芬敕授修職郎,曾任浮山縣教諭加三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芬長子李鍾璧,是作者的曾祖父,敕授文林郎,曾授教於山西名人孟步雲,曾任陝西省朝邑縣知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光緒己卯,應祁縣縣丞劉發岏三邀,清朝大員徐繼畲的得意門生、山西浮山縣教諭加三級、賈令人李芬攜其長子李鍾璧和賈令人嶽培棟等,纂修完成光緒八年版《祁縣誌》。李芬親筆為志提“序”。李芬所作的《揚清詩草》,收集古體詩420首,為祁縣、也為社會留下一部珍貴的文化遺產。

晉商隊伍中,賈令人閻樞、袁緘、張庠曾分別是祁縣喬家、渠家、何家鼎盛時期各把一口的“掌櫃級”人物。

賈令李氏家族的二先生李鍾璵、七先生李鍾玠、新先生李珍如、趙雪巖和賈令人範寅、袁貴棟、薛光文、山西名中醫李毓秀相繼行醫一百多年,深受百姓敬佩。

上世紀30年代初期,畢業於山西大學的高材生袁友三,以擔任省立祁縣中學校長並治校有方而受到學界稱讚。


"

有2500年悠久歷史的賈令鎮,地域寬闊,從春秋時期開始,就逐漸成為祁縣西北部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歷代聖賢人物層出不窮,歷史的積澱,形成並留下一批古樓宇、古寺廟、古戲臺、古民居、古字號、古廟會、古祠堂、古民俗等許多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2500年曆史的古村落的演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名的來歷,可以上溯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縣令賈辛在今昌源河和烏馬河的沖積平原上,即今賈令一帶建起家園,發佈政令,興修水利,造福人民。後人懷念他,將他的居住地取名為“賈令”。賈辛宅院遺址“賈舍地”至今尚存。

春秋戰國時期,賈令隨祁地屬晉,後歸趙。秦代、漢代、晉代、北魏時,屬太原郡。

隋代,屬幷州。唐代,先後屬太州、幷州、太原府。五代、北宋,仍屬太原府。北宋時期,把縣以下常有廟會、商賈活躍的大村設之為“鎮”,賈令鎮從此形成。元代,屬太原路。元代實行都甲制,屬祁縣賈令都。從元代到明洪武年間,賈令、沙堡村、吳家堡村,統稱賈令都。隸屬祁縣西關廂。

明永樂年間,縣城四面分為4鄉(廂),賈令都與大賈都合稱二賈都,隸屬清平鄉。

清康熙二年(1663),賈令都和大賈都仍統稱二賈都,賈令都附沙堡、吳家堡兩個村。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全縣分為東南西北四路。賈令從二賈都分離出來,獨稱賈令鎮,隸屬祁縣北路。

民國八年(1919),全縣分為4個區。賈令鎮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中共領導的祁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縣劃分5個區,賈令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1月,賈令隸屬祁(縣)北縣佐公署。

1948年7月7日,祁縣解放。全縣分8個區,賈令屬第六區,為區所在地。

1953年7月,全縣分5個區、39個鄉、2個鎮。賈令、沙堡、李家堡、東陽羽等四村同屬第四區賈令鄉,賈令為區、鄉所在地。

1958年9月,實行公社化時,成立賈令衛星人民公社,賈令鎮為賈令衛星人民公社所在地,賈令改稱賈令生產大隊,作為行政村,賈令鎮的名稱從此中斷。

1958年1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祁縣、太谷二縣合併為太谷縣,賈令大隊亦隨歸屬太谷縣。

1961年5月,祁太兩縣分置。賈令大隊仍屬祁縣賈令公社,仍為公社所在地。

1984年3月,全縣實行鄉建制,賈令公社改為賈令鄉。賈令村屬賈令鄉,為鄉所在地。

同年8月,全縣實行鄉、鎮建制,賈令鄉改為賈令鎮,賈令村屬賈令鎮,為鎮所在地,一直至今。

二、賈令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地貌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村位於祁縣城北7.5公里處,東經112。21'北緯37。25',海拔765米。東與沙堡村、吳家堡村相鄰,西同西陽羽村、前營村接壤,北與現在同屬賈令鎮的東陽羽村連為一體,南同豐澤村隔河相望。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境內有龍城高速和祁清(徐)、祁曉(義)公路通過,同大運高速、大運公路相接。村南有昌源河,村北有烏馬河,兩河在本地衝積成肥沃的平原。全村地域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l萬餘畝,位居全縣首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土地資源,使賈令成為歷史上京城、省城通達陝西、四川大官道上的重要驛站,成為經濟發達、市面繁華、特色獨具的大集鎮。古驛道從賈令古鎮的南門、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北門,貫穿而過,鎮內鎮外相連接,在賈令域內近15華里。從北宋設置“賈令鎮”以來,以鎮為銜至今已逾千年歷史。

三、賈令是明清以來的商貿重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上世紀三十年代,同蒲鐵路修通之前,賈令村一直是往來京、晉、川、陝的必經之地,特別是明清兩代至民國初期賈令驛站存續的600年間,賈令驛始終是京陝交通線上的重要站口。交通樞紐加上驛站效應,促進了賈令村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驛站內眾多馬匹的餵養、車輛的維修、官員、役夫、往來公差以及川流不息的客商行人的衣食住行,這許多消費需求,直接刺激了本地的農業、手工業生產,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賈令古鎮大街上店鋪林立,商販雲集,布匹百貨、糧油鹽醋、醫藥典當,門類齊全,買賣興隆,通達四海,賈令鎮成了聞名返邇的大集鎮。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因交通興起,因商業繁榮。在與東陽羽村連為一體的五里長街上,門市鱗次櫛比,加上許多推車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可謂客商往來雲集,車馬川流不息。清道光二十五(1845),北大街董家巷舊井清淤、整修後,刻石錄記,碑上留名的賈令商號就有天元堂藥店、永長皮房、興盛染坊等45家之多。清末民初至“七七”事變前,賈令集鎮的商鋪(包括手工業作坊)達120多家家,佔到祁縣村鎮商鋪總數的63.5%。

其中,糧油店7家,餅面鋪9家,飯館9家,磨坊2家、榆皮面店2家。酒坊2家,醋坊3家,粞坊3家;腐乾鋪3家,菜鋪6家,屠宰坊5家,薰肉鋪3家,元宵鋪l家,糕店鋪1家,豆芽鋪1家,梨店8家,藥鋪8家,雜貨鋪2家,南京鋪7家,綢緞莊2家,銀匠鋪3家,裁縫鋪2家,鞋鋪3家,袼別鋪1家,釘鞋鋪1家,掛掌鋪3家,鐵匠鋪2家,石匠鋪2家,畫匠鋪1家,自行車鋪2家,打換鋪l家,張籮鋪2家,櫃家鋪3家,木匠鋪5家,賃鋪3家,當鋪3家,鞭炮鋪l家,車馬店5家,駱駝店2家,磚窯2家,鹽坊3家,理髮鋪2家,書店1家。這些老字號、鹽坊、磚窯,人們至今記憶猶新。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不僅商鋪多,集市、廟會也多。據清康熙版《祁縣誌》,賈令古鎮同縣城的集市並重,每年臘月,縣城每逢單日趕集,賈令則逢雙日趕集。古廟會一年五次:農曆三月初五(龍王廟)、四月十八(奶奶廟)、六月二十四(關帝廟)、七月二十九(觀音堂和鎮河樓)、十月十九(興福寺)。是全省乃至全國一個村落內廟會最多的村。如此眾多頻繁的市場活動,使賈令成為歷史上祁縣境內以及文水縣東、太谷縣西、清徐縣南這方圓數十公里間最大的農副產品、手工業品及工業品等物資的交易中心,成為聞名於世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

四、文物古蹟富積多姿

歷經二千多年的賈令古鎮,留下了許多亭臺樓閣、寺觀廟宇;豪門宅院及古驛遺址等珍貴的古建古蹟,雖經時代風雨,許多古建古蹟已經消失或殘缺不全,但人們從志書、碑文的記載和歷史遺存本身,足可想見這裡曾有過的壯觀、氣派和繁華,可以看出過去一代代建築大師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

(一)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河樓

筆者有詩:

鎮河樓情懷

雄峙昌源數百秋,

揚名驛道客商遊。

登樓賦律胸心闊,

把酒吟詩意念悠。

守護家園經雪雨,

痴情故土鎮河流。

茫茫歲月功存世,

句句鄉音朗韻謳。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鎮河樓俗稱四樓門,位於賈令中大街南端。是一座獨立式建築,始建於元代,後經明洪武十三年、明宣德年間(1426-1435)、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清乾隆

三十六年(1771)多次重修重建,形成現在的規模。鎮河樓上下四層,琉璃復瓦。通高15米,面闊16.11米,進深13.61米,底層建築面積217.35平方米,四層總面積600多平方米。底層中央為拱式磚砌門洞,貫通南北古驛道。門洞內東西兩側有磚砌神臺,上面彩塑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像。東側有木製臺階可登二樓。二層、三層樓上原有多尊木雕佛像。樓體木工及泥塑木刻均為當時盛行工藝,可惜毀於“文化大革命”初期。樓洞南側掛“川陝通衢”、北面懸掛、“昭餘勝境”橫匾。南面四層上懸掛“永鎮昌源”、北面四層上懸掛“恩庇兆姓”立式牌匾。鎮河樓南右側曾有一棵高大楸樹,樹梢高出鎮河樓第三層,古樓古樹,相映成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此碑文為1988年重修時作者所撰寫)

鎮河樓曾於1988年、2002年、2018年重修。1990年3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鎮河樓相繼被定為祁縣、晉中市和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鎮河樓又得復修。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狐神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修復前舊貌)

狐神廟位於賈令村西。坐北朝南。今存廟堂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距今已640餘年。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狐神廟是後人為了紀念狐突、狐毛、狐偃父子而修建的。狐神廟建築面積565平方米,二進院格局,北為正殿,南為戲臺。北有正殿、配殿,東西箱房,上五下三。這樣的建築鋪排,使兼作劇場的整個廟宇庭院顯得特別大氣、寬敞。

狐神廟戲臺和正殿南北相對,戲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演戲舞臺,磚木結構,飛簷挑角向外伸展。木板隔扇將戲臺分為前臺、後臺。前臺演出,後臺化妝。後臺外牆上,有兩個對稱向陽的滿月形窗戶,古色古香,通風、透光。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前的戲臺)

戲臺下層是狐神廟正門的過道及兩間耳房。這門洞過道,猶如現代混音池,既有擴音功能,也能使舞臺上發出的音響特別清晰、逼真,悅耳、動聽。戲臺東面是狐神廟的鐘樓,西面是鼓樓。廟門飛簷挑角,明柱石墩頂立,石獅一對固守。廟門前十餘米處,是磚雕掩壁,九龍騰雲,栩栩如生。廟門門臉和照壁今失存。

清末,狐神廟改建為賈令學堂。後一直由賈令中學佔用。其主要建築雖保存完整,但損毀嚴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修復後的狐神廟)

欣時際承平,四海龍騰,風華盛世,歲收豐稔,賈令村民復修心切。緣此,賈令村袁英飛、袁英剛等村幹部奔走呼籲,聯繫部門領導。終獲邑人李明、縣專管領導李永忠諸君的大力支持,2017年,狐神廟復修工程立項。工程由祁縣旅遊開發服務中心委託山西騰翼古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山西宏博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修復建設。古建公司張全玉,古建工程技術負責人張永慶則鳩眾命工,共襄盛舉。對狐神廟內八座文物建築:戲臺、正殿、東西配殿、東西配房及東西耳殿進行修繕修整;院面及圍牆重新砌築鋪裝;地面方磚及條磚鋪墁;門窗製作安裝及油漆。工程2017年暑月經始。開工之際,筆者曾作七律一首:

古驛狐神廟修復開工感賦

古廟頹容眾不寧,

眠難臥枕夢中驚。

樓臺早少婀娜影,

大殿先無拜祭銘。

重建廊堂賢士秉,

復興香火俊傑功。

今朝祝賀修工始,

日後豐碑刻永弘。

復修工程歷時一年,2018年仲秋完竣。狐神廟之重修,得以結構完密,基址鞏固,且殿宇峻起而整飾,樂臺華採而軒翥,真乃廟興民福之盛也。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戲臺修復後)

(三)賈令舊有玄天閣一座,明朝嘉靖間建,該閣與鎮河樓南北呼應,是賈令著名勝景,可惜於1974年被拆毀。為此,筆者

曾作七絕一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憶賈令玄天閣

雄峙一門驛北關,

而今蹤跡已無還。

可憎政客違民意,

拆毀珍稀復舊難。

(四)據清康熙四年版和清光緒八年版《祁縣誌》記載,賈令村北曾建召憩亭,後損毀,今無存。

(五)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旗杆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旗杆院,位於賈令村南大街路西,興建於清道光年間。旗杆院建築佈局講究,一進統轄兩院,臨街大門兩旁有一對石座旗杆和兩個上馬石。大門上方懸掛“進士第”匾額,上有二層閣樓,既豪華氣派,又方便眺望、巡夜。進大門後,有40多米長的夾道。夾道盡頭,是神龕小屋。夾道右側,是兩所高牆大院。第二個院飛簷挑角,街門上方有巡夜譙樓,街門門框上方木刻的“鋤經種德”匾額現在仍存,街門道的土地祠有鹿鶴桐鬆的精美磚雕。正院南北長38米,東西寬15米,佔地面積570平方米。建築面積492平方米。院中的磚雕、木結構屏門,將院落分為裡院、外院。裡院正房為一座古典封閉式小二樓,拱型門窗,青磚到頂。

2001年,旗杆院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大街29號民居槐樹院

這座宅院位於槐樹院東起第一家。坐北朝南。院內悶房5間,悶房東西15米,南北5米,後牆高8米,壁厚1米,悶房上面有磚雕。前有臺階三級;東、西房各為五間。全院佔地555平方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27平方米。清代中後期建築,保存完好。2010年6月25日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七)賈令古鎮龍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佈局,猶如巨龍騰飛,寺廟樓閣,井然有序。從南至北,依次有奶奶廟、火神廟、鎮河樓、觀音堂、菩薩廟、玄天閣(北樓門)、關帝廟、姑姑庵、龍王廟,它們構成了龍體驅杆,而作為龍爪,村東兩街口有孔聖廟、魁星樓,村西兩街口有狐神廟、興福寺,這樣的龍型格局,合成了賈令完美的古建築群。讓人痛心的是,由於社會的變遷,風雨侵蝕,其中的許多廟堂和店鋪門面已被損毀,但今天賈令一帶60多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賈令龍街的雄姿依舊津津樂道,記憶猶新。

(八)明清宅院多處

賈令古鎮,經濟發達。許多大戶人家有的做官為宦,有的經商發財,攢錢之後,大興土木,許多可以代表著晉中一帶明清民居建築風格豪門宅院,保存至今。除上面所述的縣保單位外,再行記述幾處民居宅院及商鋪:

(1)武術世家----武魁院

武魁院位於賈令鎮河樓南路西,這裡居住過明清時代的武術世家。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乾隆到光緒年間是武魁院的鼎盛時期,先後有袁永清、袁永泰、袁永年、袁錫爵等多名武舉人、武進士封官。

武魁院內套宅院(悶房院)9個。臨街有東大門、北大門。東大門懸掛“武魁”巨幅牌匾,進東門有80米長的東西通道。甬道兩側6個宅院,其中北側的第一宅院門上曾懸掛有“大夫第”牌匾。甬道西頭是操場,操場左面是南大廳,供室內武術活動,操場右面是北大廳,為家族祠堂。操場西面是袁氏衛守府的兩所門樓院和一所大門院。

武魁院佔地近一萬平方米,房屋200多間。

抗戰時,院內居民被日軍強制遷出,這裡成了日本憲兵隊、偽軍警備隊和偽區公所駐地。

抗戰勝利後,閻錫山軍隊把武魁院當作營房,曾駐紮民衛軍、保警隊一個連。

解放後,村民迴歸居住。武魁院拆建、改建現象嚴重,已非原貌。

(2)相連相通----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於老爺廟西街,大約從明隆慶年間陸續興建。分路南、路北兩部分。路北的6所宅院一字排開,有腰門相連相通,宅院中間均有磚雕二街門,將宅院分成裡五外三間的裡院、外院。裡院一般主人住宿,外院便於馬拉轎車停息。路南是一所古式磚雕的門樓院,頗有氣派。李家宅院房屋200餘間,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清末民初分屬李芬的七個兒子。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家宅院集中連片,佈局整齊,古樸典雅的建築群,透射出賈令這一名門望族曾經有過的輝煌。

(3)象徵財富的宅院----悶房院

上世紀50年代,賈令悶房院有l9所。2013年普查時,除前面所述宅院外,保存較為完整的還有9所。

①家路西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岳家路西院是一所保存完好、雕工精湛的悶房院。位於南大街西側,坐北朝南,挑角門樓,約建於清乾隆年代。全院南北27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378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283平方米。正房門上也是挑角飛簷,拱型門窗,磚雕屋簷。本院街門風道左牆壁上開一小門,通往西院。小門上方有雨罩,其上木雕花卉,極其精細、別緻,保存基本完好。這所宅院石雕也異常精美,通向院外的出水口是白色花崗岩石雕龍頭,院內有水時從這龍口中自然流出,鮮活靈動。

②袁蘭宅院

袁蘭宅院位於南大街路東、武術巷西口,坐北朝南,建於清代中期。宅院南北32米,東西l7米,佔地535平米,房屋20間,建築面積386平方米,正房高大,後牆高8米以上。袁蘭宅院的街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門古式磚雕突出,上有打更譙樓,方便守夜護院。

③袁緘老闆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袁緘老闆宅院位於后街中段,坐西朝東,興建於清代末年,南北34米,東西15米,佔地面積480平方米。街門石臺階5級,宅院裡三外三,中間花欄分隔,正房高大,拱型門窗,牆壁厚實,後牆高達8米以上。全院房屋22間,建築面積354平方米。學大寨時期曾用作賈令大隊的糧棉庫房多年,今由袁緘嫡孫居住,保存完好。

④段家兩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段家院位於東巷東頭,清道光年間興建,坐北朝南,院內格局裡五外三,以北為正,青磚砌牆,拱式門窗。一式兩院,相通相連,街門石條臺階,滾園門柱,雕花石墩,挑角飛簷,壯觀大氣。每院南北39.5米,東西l6米,佔地632平方米。兩院面積1244平方米,房屋39間,建築面積562平方米。段家院為清道光癸未科進士段樹人的宅院,今由其後裔居住。

⑤閻照文宅院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閻照文宅院位於后街北端,坐西朝東。分裡院外院,外院街門有5級臺階。裡院街門是挑角門樓,旁有門墩石獅,7級臺階。5間悶房為正,一榻兩屋,夾扇分隔,後牆高8.5米,前簷有磚雕;東西房各4間;全院佔地324平方米,共有房屋13間,建築面積222平方米。建於晚清。

⑥廣昌噹噹鋪院

廣昌噹噹鋪院位於賈令老爺廟西街路北,南北39米,東西14.8米,有正院、偏院,兩堵夾牆、一段甬道,兩座二門將兩院相隔相通。

正院有正房、東房、西房各五間,外牆高均在8米以上,建築講究,匠心獨具。正院的街門開在寬不足8尺的當鋪圪道內。這不僅迎合典當者羞於見人的心理,更可以防止明火執杖的團伙施用遊動園木撞擊開門。街門上面建有打更譙樓,它同房頂走道相通,很便於巡夜守護。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正院街門的門框、門扇全用鐵皮、鐵釘包嚴、釘緊,能防範盜賊澆油火燒。街門背面除安裝有一般的門墊墊,門插插,門關關、鐵撥子外,還橫有閂杆,豎有千斤。千斤下方是一整塊砌入地面的長方體石座,上面鑿有一對方孔。晚上,將五尺多長的粗壯方木插入方孔,在它同閂杆之間嵌上木楔,將整個街門橫向、豎向穩為一體,無法將街門從外邊撞開。

廣昌噹噹鋪的街門和靠當鋪圪道的西房已在“文革”中拆毀,不過從街門的設施及留存房屋高厚的牆體上,可以看出當年的廣昌噹噹鋪真是固若金湯。

綜上所述,賈令村現存歷史傳統建築的建築面積可達15000多平方米。

另外,在古建方面,賈令還有賈舍遺址、清朝御井、驛署舊址、驛道陽溝、酒坊舊址等多處遺存及百年古柳,佐證著賈令悠久的歷史。

五、歷代軍事重鎮、軍事要衝

賈令地處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節點上,歷史上曾長時期被官方視為軍事重鎮。期間發生的許多軍事活動,同賈令密切相連。

(1)兵營

賈令村西偏南有一排地,名叫營盤地,面積110.12畝,相鄰的一塊地叫城壕地,面積l3.5畝,因歷史上駐紮、訓練軍隊而得名。

賈令村南、村北的古官道上,曾有兩座報送軍事信息的烽火臺,其間直線相距五華里,壘建年代相當久遠,上世紀60年代搞農田建設被攤平。

(2)城堡

明嘉靖二十年(1541),為防禦北部邊境少數民族侵擾,大力修築禦敵古堡。祁縣境內規模最大、設置敵臺最多的是賈令堡。清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賈令堡,圍八百步,高二丈五尺,頂闊一丈。女牆高五尺,門三座,敵臺一十六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一丈,闊二丈。從賈令周邊的東陽羽、西陽羽、前營、後營、夏家堡、左墩、沙堡、吳家堡、李家堡這些村名可以看出,它們曾都是拱衛賈令重鎮的駐兵據點。

六、文化積澱豐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是本縣開辦私塾、學堂、學校等各類教育機構最早的村鎮之一。1909年成立了祁縣最早的官辦小學堂,1915年成立“賈令國民初級小學校”,1919年成立“賈令第二高等小學”和“賈令女子兩級小學”。1958年成立的“賈令中學”曾經名揚山西,是晉中農村中學的典範。悠久的歷史和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形成了賈令深厚的文化積澱。戲曲、中醫、飲食、剪紙、武術、建築、民俗等文化項目,五彩紛呈,各有特色。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代初期。秧歌、山西梆子就已正式登上賈令舞臺。唱秧歌、鬧票兒成了百姓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山西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丁果仙,曾長時間住在賈令酷愛晉劇的村長李鍾璠家練功、學藝。流傳賈令民間的節日社火、競技雜耍也有70多種。

賈令曾有創辦100多年的中藥鋪萬和堂、天元堂,並有喬在中堂特聘醫生李鍾璵、李鍾玠等晚清以來在祁縣以至周邊縣鄉頗有知名度的一批中醫師,賈令被人們稱之為“中醫之鄉”。

根祖文化,源遠流長。賈令村現有4000餘人,由於賈令是商貿重鎮,外來經商和外來的藝匠多在賈令落戶,賈令僅姓氏就佔有100多個,是一個全國也少有的百家姓之村。其中200人以上的姓氏有袁、段、閆、張、李、王、康等七個,這些大戶都有家譜、神祗留傳,這些家譜大都從明、清時期即開始記載留傳,可見賈令根祖文化之深遠。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古鎮眾多老字號所形成的既有共性又各具特點的管理制度和經商之道,折射出了濃郁的晉商風情,他們出資修建深宅大院和樓臺廟宇,構成了賈令晉商文化的重要內容。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流傳賈令民間的蒸、煮、燒、烤各類麵食有106種以上。

堪稱品牌的晉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賈令燻肉”及八碗八碟呈現著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賈令有110多塊耕地,其地名有:官道地、營盤地、鋪前頭、堡牆底、魁星樓地、界牌地、袁老圩、李家圩、漚麻圪垛等,它顯示著地塊的原始來歷。有著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承載賈令建築文化的是規模宏大的亭臺樓閣、寺觀廟堂、豪門宅院,其間架結構之科學合理、各類雕刻之精美生動。讓許多建築師歎為觀止,鎮河樓、玄天閣、孔聖廟、狐神廟、興福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一大批古樓、古廟、古民居加上賈令那些豐富多彩的節日紅火、生活習俗、雜耍遊戲,以及流傳了一代又一代的趣聞軼事,它們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讓後人品評不盡,受益無窮。

七、古今歷代人才輩出

發達的交通、繁榮的經濟為賈令人才的成長提供了豐厚土壤,一代代賈令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辛勤勞作,與古道、古驛、集鎮同步發展。賈令人勤勞樸實、勤奮好學,創造財富、建設家鄉,報效國家、代有人出,可以說,人才濟濟,人物綿綿。

春秋時期的祁縣縣令賈辛,是史書記載居住賈令最早的先民。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祁縣從“昭餘祁”,單獨分設,賈辛大夫做了祁縣歷史上第一任縣令。康熙四年(1665)版《祁縣誌》記載:“[周大夫賈辛]魯昭公二十八年,晉滅祁氏,魏獻子為政,以辛為祁大夫。將適邑,獻子進諭,謂其有功於王室也,治祁多善政,得民。”

史料記載,明代的閻邦瀛、袁尚清著力倡修鎮河樓,遠見卓識,名垂青史。

在以科舉取仕的明清兩代,賈令前後共有40多人封為舉人、進士、修職郎、文林郎。賈令文官有舉人、進士段家兩父子段濤、段樹人;武將有武舉人、武進士袁氏三兄弟袁永泰、袁永清、袁永年,還有袁大萬,曾任明中期陝西華陰縣縣丞;閆能,明中期進士,任山東陽谷縣正堂;嶽風池,清乾隆癸卯科舉人,任代州學正;張暉,清順治丁亥年進士,任山東青州樂安縣知縣;

李芬之父李岐鳳敕授修職郎,其夫人劉、杜、程、張四氏敕贈儒人。李芬敕授修職郎,曾任浮山縣教諭加三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芬長子李鍾璧,是作者的曾祖父,敕授文林郎,曾授教於山西名人孟步雲,曾任陝西省朝邑縣知縣。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清光緒己卯,應祁縣縣丞劉發岏三邀,清朝大員徐繼畲的得意門生、山西浮山縣教諭加三級、賈令人李芬攜其長子李鍾璧和賈令人嶽培棟等,纂修完成光緒八年版《祁縣誌》。李芬親筆為志提“序”。李芬所作的《揚清詩草》,收集古體詩420首,為祁縣、也為社會留下一部珍貴的文化遺產。

晉商隊伍中,賈令人閻樞、袁緘、張庠曾分別是祁縣喬家、渠家、何家鼎盛時期各把一口的“掌櫃級”人物。

賈令李氏家族的二先生李鍾璵、七先生李鍾玠、新先生李珍如、趙雪巖和賈令人範寅、袁貴棟、薛光文、山西名中醫李毓秀相繼行醫一百多年,深受百姓敬佩。

上世紀30年代初期,畢業於山西大學的高材生袁友三,以擔任省立祁縣中學校長並治校有方而受到學界稱讚。


李晉聖 | 2500年曆史古鎮賈令的演進和人文地理特色概況


貴銀師傅和兒子嶽建祖、

小女兒嶽慧琴

賈令有正宗戴氏心意拳的傳人----嶽蘊忠(人稱貴銀師傅)和他的50多位弟子及岳家拳術圖譜、器械、套路。武術文化很為當地人們所喜愛。

長期以來,賈令以特有的好客和包容,吸納著來自外地不同行業有所專長的人士,一批批能工巧匠,融入本地社會,創業、發展、定居。他們以一技之長,活躍在百姓的生產、生活領域,成為賈令人才寶庫中不可忽缺的一部分。

解放後,有更多的賈令人在本地或外地工作中鍛鍊成長。據不完全統計,解放後成為縣直大型公司主要負責人、本縣內副科級以上、縣外副處級以上的領導幹部、副高以上職稱的科技骨幹和省級先進模範的賈令人就達200多名。其中還有一批屬省部級幹部、國家級科技專家、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出類拔萃的人才。正省級幹部閻定礎;國家頂尖會計專家閻達五;北京市原人大副主任《北京志》主編段柄仁;原山西省人民銀行行長張紹瑞;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昆蟲學研究專家李法聖;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農業管理專家李季聖;山西省著名中西醫專家李希聖;副軍級部隊幹部段毅等人士。還有先後任祁縣副縣長、人大副主任等職務的袁鍾福、李明、盧傳傑、閆錫忠等;有晉中市委、市政府聯繫的特約高級專家、晉中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山西省青年崗位技術能手”、“山西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的小一輩李明珺等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以段友仁、康金榮、袁鍾剛為代表的一批新型企業家,在全省以至全國的不同行業上,角逐爭雄,成為賈令人在企業界的後起之秀。

幾千年來,賈令人傑地靈,創出了不少祁縣之最:

歷史最悠久;

土地面積最大;

姓氏最多;

是全縣唯一既有武廟又有文廟的村;

廟宇寺觀古建最多;

廟會最多;

商號商鋪最多;

街道最長街巷最多;

歷代朝廷封授的官職人員和修職郎、文林郎、儒人最多;

工匠手藝人最多;

水渠水井最長最多;

綿綿不斷的優秀人才,同勤勞、善良的賈令人民一道、為賈令的歷史,為賈令的文化傳承,繼續譜寫著新的華章。真為我的故鄉感到自豪!特將兩首七律拙作附上,只為表達對故鄉的一片衷情。

七律(仄起入韻)

故鄉情

歷代文人墨客遊,

吟詩讚譽鎮河樓。

昌源春水清如許,

盛世秋容滿眼收。

驛路通衢川陝遠,

兩河擁抱萬田優。

糧豐果茂民純樸,

千載家園似綠州。

注:故鄉賈令南依昌源河,北靠烏馬河。有明代古建“鎮河樓”,高掛“川陝通衢”之牌匾。賈令曾設驛署,“昌源春水”為祁縣古八景之一。七律(平起七尤韻)

故鄉情懷

柔情滿溢幾多秋,

暮色雲霞映古樓。

昌水潺潺穿邑岸,

狐神赫赫惹鄉愁。

而今仍有思親夢,

到老還存故土憂。

莫道白頭桑梓淡,

吟詩點贊笑聲悠。

(最美祁縣公眾平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