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乾坤灣”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乾坤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風光

蒲元生態園 位於縣城西18公里山中塬面,為綜合農業生態園區,總面積1066.67公頃。群山環繞,果木成林。園林有蘋果、梨、桃、李、核桃、棗、葡萄、山楂等各類果木1000餘畝;牡丹、芍藥、月季、蒲公英、雛菊、大黃等多種草木花卉千餘畝;放養山豬、火雞、土雞、鴨、孔雀等觀賞動物和禽類6000餘隻(頭)等,園內建有傳統民居院落。2007年,被山西省工農業旅遊發展指導與示範點評定委員會評為“山西省農業旅遊點”,被稱為蒲縣的後花園。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乾坤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風光

蒲元生態園 位於縣城西18公里山中塬面,為綜合農業生態園區,總面積1066.67公頃。群山環繞,果木成林。園林有蘋果、梨、桃、李、核桃、棗、葡萄、山楂等各類果木1000餘畝;牡丹、芍藥、月季、蒲公英、雛菊、大黃等多種草木花卉千餘畝;放養山豬、火雞、土雞、鴨、孔雀等觀賞動物和禽類6000餘隻(頭)等,園內建有傳統民居院落。2007年,被山西省工農業旅遊發展指導與示範點評定委員會評為“山西省農業旅遊點”,被稱為蒲縣的後花園。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元生態園

錦繡公園 位於縣城西部錦繡新區,佔地6.67公頃,投資3100萬元,綠地率60%,蓄水面積3300平方米,園林鋪裝面積13639平方米,建築面積420餘平方米。工程於2013年6月開工建設,2014年底竣工,錦繡公園與北山森林公園景觀相映成趣,成為錦繡新區的又一道靚麗風景線。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乾坤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風光

蒲元生態園 位於縣城西18公里山中塬面,為綜合農業生態園區,總面積1066.67公頃。群山環繞,果木成林。園林有蘋果、梨、桃、李、核桃、棗、葡萄、山楂等各類果木1000餘畝;牡丹、芍藥、月季、蒲公英、雛菊、大黃等多種草木花卉千餘畝;放養山豬、火雞、土雞、鴨、孔雀等觀賞動物和禽類6000餘隻(頭)等,園內建有傳統民居院落。2007年,被山西省工農業旅遊發展指導與示範點評定委員會評為“山西省農業旅遊點”,被稱為蒲縣的後花園。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元生態園

錦繡公園 位於縣城西部錦繡新區,佔地6.67公頃,投資3100萬元,綠地率60%,蓄水面積3300平方米,園林鋪裝面積13639平方米,建築面積420餘平方米。工程於2013年6月開工建設,2014年底竣工,錦繡公園與北山森林公園景觀相映成趣,成為錦繡新區的又一道靚麗風景線。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錦繡公園

底蘊深厚 非遺傳承

蒲縣山靈水秀,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民間藝術有鑼鼓、旱船、竹馬、龍燈、二鬼摔跤、高蹺、地燈等。其中“朝山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龍洞祭祀習俗”“麥草畫”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剪紙”“烙畫”“九曲迷宮”“曹村道腔”“白衣洞祭祀習俗”等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蒲縣朝山會 千百年來,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位於蒲縣柏山之巔的東嶽廟周圍便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熱鬧非凡。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各地特色小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畫卷,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物資貿易繁榮發展。蒲縣朝山會,又名“四醮朝山”,東、南、西、北四醮組織龐大的儀仗隊和文藝隊伍進行“朝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蒲縣東嶽朝醮,世代承襲,形成傳統規約。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乾坤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風光

蒲元生態園 位於縣城西18公里山中塬面,為綜合農業生態園區,總面積1066.67公頃。群山環繞,果木成林。園林有蘋果、梨、桃、李、核桃、棗、葡萄、山楂等各類果木1000餘畝;牡丹、芍藥、月季、蒲公英、雛菊、大黃等多種草木花卉千餘畝;放養山豬、火雞、土雞、鴨、孔雀等觀賞動物和禽類6000餘隻(頭)等,園內建有傳統民居院落。2007年,被山西省工農業旅遊發展指導與示範點評定委員會評為“山西省農業旅遊點”,被稱為蒲縣的後花園。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元生態園

錦繡公園 位於縣城西部錦繡新區,佔地6.67公頃,投資3100萬元,綠地率60%,蓄水面積3300平方米,園林鋪裝面積13639平方米,建築面積420餘平方米。工程於2013年6月開工建設,2014年底竣工,錦繡公園與北山森林公園景觀相映成趣,成為錦繡新區的又一道靚麗風景線。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錦繡公園

底蘊深厚 非遺傳承

蒲縣山靈水秀,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民間藝術有鑼鼓、旱船、竹馬、龍燈、二鬼摔跤、高蹺、地燈等。其中“朝山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龍洞祭祀習俗”“麥草畫”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剪紙”“烙畫”“九曲迷宮”“曹村道腔”“白衣洞祭祀習俗”等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蒲縣朝山會 千百年來,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位於蒲縣柏山之巔的東嶽廟周圍便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熱鬧非凡。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各地特色小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畫卷,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物資貿易繁榮發展。蒲縣朝山會,又名“四醮朝山”,東、南、西、北四醮組織龐大的儀仗隊和文藝隊伍進行“朝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蒲縣東嶽朝醮,世代承襲,形成傳統規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朝山會盛況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乾坤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風光

蒲元生態園 位於縣城西18公里山中塬面,為綜合農業生態園區,總面積1066.67公頃。群山環繞,果木成林。園林有蘋果、梨、桃、李、核桃、棗、葡萄、山楂等各類果木1000餘畝;牡丹、芍藥、月季、蒲公英、雛菊、大黃等多種草木花卉千餘畝;放養山豬、火雞、土雞、鴨、孔雀等觀賞動物和禽類6000餘隻(頭)等,園內建有傳統民居院落。2007年,被山西省工農業旅遊發展指導與示範點評定委員會評為“山西省農業旅遊點”,被稱為蒲縣的後花園。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元生態園

錦繡公園 位於縣城西部錦繡新區,佔地6.67公頃,投資3100萬元,綠地率60%,蓄水面積3300平方米,園林鋪裝面積13639平方米,建築面積420餘平方米。工程於2013年6月開工建設,2014年底竣工,錦繡公園與北山森林公園景觀相映成趣,成為錦繡新區的又一道靚麗風景線。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錦繡公園

底蘊深厚 非遺傳承

蒲縣山靈水秀,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民間藝術有鑼鼓、旱船、竹馬、龍燈、二鬼摔跤、高蹺、地燈等。其中“朝山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龍洞祭祀習俗”“麥草畫”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剪紙”“烙畫”“九曲迷宮”“曹村道腔”“白衣洞祭祀習俗”等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蒲縣朝山會 千百年來,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位於蒲縣柏山之巔的東嶽廟周圍便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熱鬧非凡。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各地特色小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畫卷,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物資貿易繁榮發展。蒲縣朝山會,又名“四醮朝山”,東、南、西、北四醮組織龐大的儀仗隊和文藝隊伍進行“朝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蒲縣東嶽朝醮,世代承襲,形成傳統規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朝山會盛況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四醮朝山”民俗表演

五龍洞祭祀文化 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是五龍洞祭祀文化祭祀日,傳說為五龍聖母誕辰。由主持朝醮社抬著龍王“神樓”,敲鑼打鼓到五龍聖母祠進行朝拜,行三拜九叩大禮,然後進行各種娛神表演。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乾坤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風光

蒲元生態園 位於縣城西18公里山中塬面,為綜合農業生態園區,總面積1066.67公頃。群山環繞,果木成林。園林有蘋果、梨、桃、李、核桃、棗、葡萄、山楂等各類果木1000餘畝;牡丹、芍藥、月季、蒲公英、雛菊、大黃等多種草木花卉千餘畝;放養山豬、火雞、土雞、鴨、孔雀等觀賞動物和禽類6000餘隻(頭)等,園內建有傳統民居院落。2007年,被山西省工農業旅遊發展指導與示範點評定委員會評為“山西省農業旅遊點”,被稱為蒲縣的後花園。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元生態園

錦繡公園 位於縣城西部錦繡新區,佔地6.67公頃,投資3100萬元,綠地率60%,蓄水面積3300平方米,園林鋪裝面積13639平方米,建築面積420餘平方米。工程於2013年6月開工建設,2014年底竣工,錦繡公園與北山森林公園景觀相映成趣,成為錦繡新區的又一道靚麗風景線。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錦繡公園

底蘊深厚 非遺傳承

蒲縣山靈水秀,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民間藝術有鑼鼓、旱船、竹馬、龍燈、二鬼摔跤、高蹺、地燈等。其中“朝山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龍洞祭祀習俗”“麥草畫”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剪紙”“烙畫”“九曲迷宮”“曹村道腔”“白衣洞祭祀習俗”等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蒲縣朝山會 千百年來,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位於蒲縣柏山之巔的東嶽廟周圍便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熱鬧非凡。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各地特色小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畫卷,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物資貿易繁榮發展。蒲縣朝山會,又名“四醮朝山”,東、南、西、北四醮組織龐大的儀仗隊和文藝隊伍進行“朝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蒲縣東嶽朝醮,世代承襲,形成傳統規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朝山會盛況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四醮朝山”民俗表演

五龍洞祭祀文化 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是五龍洞祭祀文化祭祀日,傳說為五龍聖母誕辰。由主持朝醮社抬著龍王“神樓”,敲鑼打鼓到五龍聖母祠進行朝拜,行三拜九叩大禮,然後進行各種娛神表演。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洞祭祀文化

麥草畫 採用純天然麥秸稈為原料,運用純手工製作方法,經過薰、蒸、燙、漂、裁、粘、裝等20多道工序製作而成。蒲縣麥草畫代表性傳承人亢秀奎,將民間工藝技法和表現手法融入麥草畫中,作品以山水、人物、花鳥、動物見長。其作品多次在臨汾、太原、天津、鄭州等地參展。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乾坤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風光

蒲元生態園 位於縣城西18公里山中塬面,為綜合農業生態園區,總面積1066.67公頃。群山環繞,果木成林。園林有蘋果、梨、桃、李、核桃、棗、葡萄、山楂等各類果木1000餘畝;牡丹、芍藥、月季、蒲公英、雛菊、大黃等多種草木花卉千餘畝;放養山豬、火雞、土雞、鴨、孔雀等觀賞動物和禽類6000餘隻(頭)等,園內建有傳統民居院落。2007年,被山西省工農業旅遊發展指導與示範點評定委員會評為“山西省農業旅遊點”,被稱為蒲縣的後花園。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元生態園

錦繡公園 位於縣城西部錦繡新區,佔地6.67公頃,投資3100萬元,綠地率60%,蓄水面積3300平方米,園林鋪裝面積13639平方米,建築面積420餘平方米。工程於2013年6月開工建設,2014年底竣工,錦繡公園與北山森林公園景觀相映成趣,成為錦繡新區的又一道靚麗風景線。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錦繡公園

底蘊深厚 非遺傳承

蒲縣山靈水秀,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民間藝術有鑼鼓、旱船、竹馬、龍燈、二鬼摔跤、高蹺、地燈等。其中“朝山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龍洞祭祀習俗”“麥草畫”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剪紙”“烙畫”“九曲迷宮”“曹村道腔”“白衣洞祭祀習俗”等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蒲縣朝山會 千百年來,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位於蒲縣柏山之巔的東嶽廟周圍便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熱鬧非凡。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各地特色小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畫卷,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物資貿易繁榮發展。蒲縣朝山會,又名“四醮朝山”,東、南、西、北四醮組織龐大的儀仗隊和文藝隊伍進行“朝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蒲縣東嶽朝醮,世代承襲,形成傳統規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朝山會盛況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四醮朝山”民俗表演

五龍洞祭祀文化 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是五龍洞祭祀文化祭祀日,傳說為五龍聖母誕辰。由主持朝醮社抬著龍王“神樓”,敲鑼打鼓到五龍聖母祠進行朝拜,行三拜九叩大禮,然後進行各種娛神表演。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洞祭祀文化

麥草畫 採用純天然麥秸稈為原料,運用純手工製作方法,經過薰、蒸、燙、漂、裁、粘、裝等20多道工序製作而成。蒲縣麥草畫代表性傳承人亢秀奎,將民間工藝技法和表現手法融入麥草畫中,作品以山水、人物、花鳥、動物見長。其作品多次在臨汾、太原、天津、鄭州等地參展。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亢秀奎麥草畫

城鄉建設 日新月異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乾坤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風光

蒲元生態園 位於縣城西18公里山中塬面,為綜合農業生態園區,總面積1066.67公頃。群山環繞,果木成林。園林有蘋果、梨、桃、李、核桃、棗、葡萄、山楂等各類果木1000餘畝;牡丹、芍藥、月季、蒲公英、雛菊、大黃等多種草木花卉千餘畝;放養山豬、火雞、土雞、鴨、孔雀等觀賞動物和禽類6000餘隻(頭)等,園內建有傳統民居院落。2007年,被山西省工農業旅遊發展指導與示範點評定委員會評為“山西省農業旅遊點”,被稱為蒲縣的後花園。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元生態園

錦繡公園 位於縣城西部錦繡新區,佔地6.67公頃,投資3100萬元,綠地率60%,蓄水面積3300平方米,園林鋪裝面積13639平方米,建築面積420餘平方米。工程於2013年6月開工建設,2014年底竣工,錦繡公園與北山森林公園景觀相映成趣,成為錦繡新區的又一道靚麗風景線。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錦繡公園

底蘊深厚 非遺傳承

蒲縣山靈水秀,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民間藝術有鑼鼓、旱船、竹馬、龍燈、二鬼摔跤、高蹺、地燈等。其中“朝山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龍洞祭祀習俗”“麥草畫”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剪紙”“烙畫”“九曲迷宮”“曹村道腔”“白衣洞祭祀習俗”等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蒲縣朝山會 千百年來,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位於蒲縣柏山之巔的東嶽廟周圍便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熱鬧非凡。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各地特色小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畫卷,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物資貿易繁榮發展。蒲縣朝山會,又名“四醮朝山”,東、南、西、北四醮組織龐大的儀仗隊和文藝隊伍進行“朝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蒲縣東嶽朝醮,世代承襲,形成傳統規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朝山會盛況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四醮朝山”民俗表演

五龍洞祭祀文化 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是五龍洞祭祀文化祭祀日,傳說為五龍聖母誕辰。由主持朝醮社抬著龍王“神樓”,敲鑼打鼓到五龍聖母祠進行朝拜,行三拜九叩大禮,然後進行各種娛神表演。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洞祭祀文化

麥草畫 採用純天然麥秸稈為原料,運用純手工製作方法,經過薰、蒸、燙、漂、裁、粘、裝等20多道工序製作而成。蒲縣麥草畫代表性傳承人亢秀奎,將民間工藝技法和表現手法融入麥草畫中,作品以山水、人物、花鳥、動物見長。其作品多次在臨汾、太原、天津、鄭州等地參展。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亢秀奎麥草畫

城鄉建設 日新月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晨曦中的蒲伊廣場

2018年,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7786萬元,同比增長6.5%。全縣工業增加值787918萬元,增長6.1%。全年財政總收入271701萬元,比上年增長3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863萬元,同比增長33.3%。全縣人均GDP為86519元,位居臨汾市第一。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乾坤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風光

蒲元生態園 位於縣城西18公里山中塬面,為綜合農業生態園區,總面積1066.67公頃。群山環繞,果木成林。園林有蘋果、梨、桃、李、核桃、棗、葡萄、山楂等各類果木1000餘畝;牡丹、芍藥、月季、蒲公英、雛菊、大黃等多種草木花卉千餘畝;放養山豬、火雞、土雞、鴨、孔雀等觀賞動物和禽類6000餘隻(頭)等,園內建有傳統民居院落。2007年,被山西省工農業旅遊發展指導與示範點評定委員會評為“山西省農業旅遊點”,被稱為蒲縣的後花園。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元生態園

錦繡公園 位於縣城西部錦繡新區,佔地6.67公頃,投資3100萬元,綠地率60%,蓄水面積3300平方米,園林鋪裝面積13639平方米,建築面積420餘平方米。工程於2013年6月開工建設,2014年底竣工,錦繡公園與北山森林公園景觀相映成趣,成為錦繡新區的又一道靚麗風景線。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錦繡公園

底蘊深厚 非遺傳承

蒲縣山靈水秀,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民間藝術有鑼鼓、旱船、竹馬、龍燈、二鬼摔跤、高蹺、地燈等。其中“朝山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龍洞祭祀習俗”“麥草畫”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剪紙”“烙畫”“九曲迷宮”“曹村道腔”“白衣洞祭祀習俗”等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蒲縣朝山會 千百年來,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位於蒲縣柏山之巔的東嶽廟周圍便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熱鬧非凡。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各地特色小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畫卷,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物資貿易繁榮發展。蒲縣朝山會,又名“四醮朝山”,東、南、西、北四醮組織龐大的儀仗隊和文藝隊伍進行“朝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蒲縣東嶽朝醮,世代承襲,形成傳統規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朝山會盛況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四醮朝山”民俗表演

五龍洞祭祀文化 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是五龍洞祭祀文化祭祀日,傳說為五龍聖母誕辰。由主持朝醮社抬著龍王“神樓”,敲鑼打鼓到五龍聖母祠進行朝拜,行三拜九叩大禮,然後進行各種娛神表演。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洞祭祀文化

麥草畫 採用純天然麥秸稈為原料,運用純手工製作方法,經過薰、蒸、燙、漂、裁、粘、裝等20多道工序製作而成。蒲縣麥草畫代表性傳承人亢秀奎,將民間工藝技法和表現手法融入麥草畫中,作品以山水、人物、花鳥、動物見長。其作品多次在臨汾、太原、天津、鄭州等地參展。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亢秀奎麥草畫

城鄉建設 日新月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晨曦中的蒲伊廣場

2018年,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7786萬元,同比增長6.5%。全縣工業增加值787918萬元,增長6.1%。全年財政總收入271701萬元,比上年增長3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863萬元,同比增長33.3%。全縣人均GDP為86519元,位居臨汾市第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縣東工業園區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乾坤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風光

蒲元生態園 位於縣城西18公里山中塬面,為綜合農業生態園區,總面積1066.67公頃。群山環繞,果木成林。園林有蘋果、梨、桃、李、核桃、棗、葡萄、山楂等各類果木1000餘畝;牡丹、芍藥、月季、蒲公英、雛菊、大黃等多種草木花卉千餘畝;放養山豬、火雞、土雞、鴨、孔雀等觀賞動物和禽類6000餘隻(頭)等,園內建有傳統民居院落。2007年,被山西省工農業旅遊發展指導與示範點評定委員會評為“山西省農業旅遊點”,被稱為蒲縣的後花園。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元生態園

錦繡公園 位於縣城西部錦繡新區,佔地6.67公頃,投資3100萬元,綠地率60%,蓄水面積3300平方米,園林鋪裝面積13639平方米,建築面積420餘平方米。工程於2013年6月開工建設,2014年底竣工,錦繡公園與北山森林公園景觀相映成趣,成為錦繡新區的又一道靚麗風景線。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錦繡公園

底蘊深厚 非遺傳承

蒲縣山靈水秀,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民間藝術有鑼鼓、旱船、竹馬、龍燈、二鬼摔跤、高蹺、地燈等。其中“朝山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龍洞祭祀習俗”“麥草畫”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剪紙”“烙畫”“九曲迷宮”“曹村道腔”“白衣洞祭祀習俗”等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蒲縣朝山會 千百年來,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位於蒲縣柏山之巔的東嶽廟周圍便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熱鬧非凡。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各地特色小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畫卷,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物資貿易繁榮發展。蒲縣朝山會,又名“四醮朝山”,東、南、西、北四醮組織龐大的儀仗隊和文藝隊伍進行“朝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蒲縣東嶽朝醮,世代承襲,形成傳統規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朝山會盛況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四醮朝山”民俗表演

五龍洞祭祀文化 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是五龍洞祭祀文化祭祀日,傳說為五龍聖母誕辰。由主持朝醮社抬著龍王“神樓”,敲鑼打鼓到五龍聖母祠進行朝拜,行三拜九叩大禮,然後進行各種娛神表演。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洞祭祀文化

麥草畫 採用純天然麥秸稈為原料,運用純手工製作方法,經過薰、蒸、燙、漂、裁、粘、裝等20多道工序製作而成。蒲縣麥草畫代表性傳承人亢秀奎,將民間工藝技法和表現手法融入麥草畫中,作品以山水、人物、花鳥、動物見長。其作品多次在臨汾、太原、天津、鄭州等地參展。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亢秀奎麥草畫

城鄉建設 日新月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晨曦中的蒲伊廣場

2018年,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7786萬元,同比增長6.5%。全縣工業增加值787918萬元,增長6.1%。全年財政總收入271701萬元,比上年增長3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863萬元,同比增長33.3%。全縣人均GDP為86519元,位居臨汾市第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縣東工業園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奧林匹克中心

近年來,蒲縣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2018年退出7個貧困村,貧困人口從18933人減至43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53%,貧困縣退出14項指標全部達標,2019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蒲縣退出貧困縣。優先落實民生工程,厚植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蒲縣“道德銀行”成為全省扶貧扶智典型模式,探索走出一條“黨建引領,全民參與”,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其典型做法被列入山西省《關於深化扶貧扶志促進精準脫貧的實施意見》。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乾坤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風光

蒲元生態園 位於縣城西18公里山中塬面,為綜合農業生態園區,總面積1066.67公頃。群山環繞,果木成林。園林有蘋果、梨、桃、李、核桃、棗、葡萄、山楂等各類果木1000餘畝;牡丹、芍藥、月季、蒲公英、雛菊、大黃等多種草木花卉千餘畝;放養山豬、火雞、土雞、鴨、孔雀等觀賞動物和禽類6000餘隻(頭)等,園內建有傳統民居院落。2007年,被山西省工農業旅遊發展指導與示範點評定委員會評為“山西省農業旅遊點”,被稱為蒲縣的後花園。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元生態園

錦繡公園 位於縣城西部錦繡新區,佔地6.67公頃,投資3100萬元,綠地率60%,蓄水面積3300平方米,園林鋪裝面積13639平方米,建築面積420餘平方米。工程於2013年6月開工建設,2014年底竣工,錦繡公園與北山森林公園景觀相映成趣,成為錦繡新區的又一道靚麗風景線。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錦繡公園

底蘊深厚 非遺傳承

蒲縣山靈水秀,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民間藝術有鑼鼓、旱船、竹馬、龍燈、二鬼摔跤、高蹺、地燈等。其中“朝山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龍洞祭祀習俗”“麥草畫”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剪紙”“烙畫”“九曲迷宮”“曹村道腔”“白衣洞祭祀習俗”等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蒲縣朝山會 千百年來,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位於蒲縣柏山之巔的東嶽廟周圍便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熱鬧非凡。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各地特色小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畫卷,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物資貿易繁榮發展。蒲縣朝山會,又名“四醮朝山”,東、南、西、北四醮組織龐大的儀仗隊和文藝隊伍進行“朝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蒲縣東嶽朝醮,世代承襲,形成傳統規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朝山會盛況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四醮朝山”民俗表演

五龍洞祭祀文化 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是五龍洞祭祀文化祭祀日,傳說為五龍聖母誕辰。由主持朝醮社抬著龍王“神樓”,敲鑼打鼓到五龍聖母祠進行朝拜,行三拜九叩大禮,然後進行各種娛神表演。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洞祭祀文化

麥草畫 採用純天然麥秸稈為原料,運用純手工製作方法,經過薰、蒸、燙、漂、裁、粘、裝等20多道工序製作而成。蒲縣麥草畫代表性傳承人亢秀奎,將民間工藝技法和表現手法融入麥草畫中,作品以山水、人物、花鳥、動物見長。其作品多次在臨汾、太原、天津、鄭州等地參展。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亢秀奎麥草畫

城鄉建設 日新月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晨曦中的蒲伊廣場

2018年,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7786萬元,同比增長6.5%。全縣工業增加值787918萬元,增長6.1%。全年財政總收入271701萬元,比上年增長3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863萬元,同比增長33.3%。全縣人均GDP為86519元,位居臨汾市第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縣東工業園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奧林匹克中心

近年來,蒲縣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2018年退出7個貧困村,貧困人口從18933人減至43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53%,貧困縣退出14項指標全部達標,2019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蒲縣退出貧困縣。優先落實民生工程,厚植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蒲縣“道德銀行”成為全省扶貧扶智典型模式,探索走出一條“黨建引領,全民參與”,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其典型做法被列入山西省《關於深化扶貧扶志促進精準脫貧的實施意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美麗蒲縣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乾坤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風光

蒲元生態園 位於縣城西18公里山中塬面,為綜合農業生態園區,總面積1066.67公頃。群山環繞,果木成林。園林有蘋果、梨、桃、李、核桃、棗、葡萄、山楂等各類果木1000餘畝;牡丹、芍藥、月季、蒲公英、雛菊、大黃等多種草木花卉千餘畝;放養山豬、火雞、土雞、鴨、孔雀等觀賞動物和禽類6000餘隻(頭)等,園內建有傳統民居院落。2007年,被山西省工農業旅遊發展指導與示範點評定委員會評為“山西省農業旅遊點”,被稱為蒲縣的後花園。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元生態園

錦繡公園 位於縣城西部錦繡新區,佔地6.67公頃,投資3100萬元,綠地率60%,蓄水面積3300平方米,園林鋪裝面積13639平方米,建築面積420餘平方米。工程於2013年6月開工建設,2014年底竣工,錦繡公園與北山森林公園景觀相映成趣,成為錦繡新區的又一道靚麗風景線。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錦繡公園

底蘊深厚 非遺傳承

蒲縣山靈水秀,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民間藝術有鑼鼓、旱船、竹馬、龍燈、二鬼摔跤、高蹺、地燈等。其中“朝山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龍洞祭祀習俗”“麥草畫”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剪紙”“烙畫”“九曲迷宮”“曹村道腔”“白衣洞祭祀習俗”等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蒲縣朝山會 千百年來,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位於蒲縣柏山之巔的東嶽廟周圍便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熱鬧非凡。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各地特色小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畫卷,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物資貿易繁榮發展。蒲縣朝山會,又名“四醮朝山”,東、南、西、北四醮組織龐大的儀仗隊和文藝隊伍進行“朝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蒲縣東嶽朝醮,世代承襲,形成傳統規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朝山會盛況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四醮朝山”民俗表演

五龍洞祭祀文化 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是五龍洞祭祀文化祭祀日,傳說為五龍聖母誕辰。由主持朝醮社抬著龍王“神樓”,敲鑼打鼓到五龍聖母祠進行朝拜,行三拜九叩大禮,然後進行各種娛神表演。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洞祭祀文化

麥草畫 採用純天然麥秸稈為原料,運用純手工製作方法,經過薰、蒸、燙、漂、裁、粘、裝等20多道工序製作而成。蒲縣麥草畫代表性傳承人亢秀奎,將民間工藝技法和表現手法融入麥草畫中,作品以山水、人物、花鳥、動物見長。其作品多次在臨汾、太原、天津、鄭州等地參展。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亢秀奎麥草畫

城鄉建設 日新月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晨曦中的蒲伊廣場

2018年,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7786萬元,同比增長6.5%。全縣工業增加值787918萬元,增長6.1%。全年財政總收入271701萬元,比上年增長3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863萬元,同比增長33.3%。全縣人均GDP為86519元,位居臨汾市第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縣東工業園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奧林匹克中心

近年來,蒲縣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2018年退出7個貧困村,貧困人口從18933人減至43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53%,貧困縣退出14項指標全部達標,2019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蒲縣退出貧困縣。優先落實民生工程,厚植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蒲縣“道德銀行”成為全省扶貧扶智典型模式,探索走出一條“黨建引領,全民參與”,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其典型做法被列入山西省《關於深化扶貧扶志促進精準脫貧的實施意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美麗蒲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夜景

蒲縣一域風潮湧動,在這片雄渾的黃土地上,蒲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凝心聚力,奮發進取,推進轉型跨越,加快縣域發展。為建設宜居、魅力、幸福新蒲縣努力奮鬥,勤勞智慧、富於創造的蒲子兒女將用時代精神演繹精彩華章! (曹立華)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乾坤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風光

蒲元生態園 位於縣城西18公里山中塬面,為綜合農業生態園區,總面積1066.67公頃。群山環繞,果木成林。園林有蘋果、梨、桃、李、核桃、棗、葡萄、山楂等各類果木1000餘畝;牡丹、芍藥、月季、蒲公英、雛菊、大黃等多種草木花卉千餘畝;放養山豬、火雞、土雞、鴨、孔雀等觀賞動物和禽類6000餘隻(頭)等,園內建有傳統民居院落。2007年,被山西省工農業旅遊發展指導與示範點評定委員會評為“山西省農業旅遊點”,被稱為蒲縣的後花園。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元生態園

錦繡公園 位於縣城西部錦繡新區,佔地6.67公頃,投資3100萬元,綠地率60%,蓄水面積3300平方米,園林鋪裝面積13639平方米,建築面積420餘平方米。工程於2013年6月開工建設,2014年底竣工,錦繡公園與北山森林公園景觀相映成趣,成為錦繡新區的又一道靚麗風景線。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錦繡公園

底蘊深厚 非遺傳承

蒲縣山靈水秀,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民間藝術有鑼鼓、旱船、竹馬、龍燈、二鬼摔跤、高蹺、地燈等。其中“朝山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龍洞祭祀習俗”“麥草畫”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剪紙”“烙畫”“九曲迷宮”“曹村道腔”“白衣洞祭祀習俗”等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蒲縣朝山會 千百年來,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位於蒲縣柏山之巔的東嶽廟周圍便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熱鬧非凡。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各地特色小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畫卷,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物資貿易繁榮發展。蒲縣朝山會,又名“四醮朝山”,東、南、西、北四醮組織龐大的儀仗隊和文藝隊伍進行“朝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蒲縣東嶽朝醮,世代承襲,形成傳統規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朝山會盛況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四醮朝山”民俗表演

五龍洞祭祀文化 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是五龍洞祭祀文化祭祀日,傳說為五龍聖母誕辰。由主持朝醮社抬著龍王“神樓”,敲鑼打鼓到五龍聖母祠進行朝拜,行三拜九叩大禮,然後進行各種娛神表演。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洞祭祀文化

麥草畫 採用純天然麥秸稈為原料,運用純手工製作方法,經過薰、蒸、燙、漂、裁、粘、裝等20多道工序製作而成。蒲縣麥草畫代表性傳承人亢秀奎,將民間工藝技法和表現手法融入麥草畫中,作品以山水、人物、花鳥、動物見長。其作品多次在臨汾、太原、天津、鄭州等地參展。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亢秀奎麥草畫

城鄉建設 日新月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晨曦中的蒲伊廣場

2018年,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7786萬元,同比增長6.5%。全縣工業增加值787918萬元,增長6.1%。全年財政總收入271701萬元,比上年增長3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863萬元,同比增長33.3%。全縣人均GDP為86519元,位居臨汾市第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縣東工業園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奧林匹克中心

近年來,蒲縣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2018年退出7個貧困村,貧困人口從18933人減至43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53%,貧困縣退出14項指標全部達標,2019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蒲縣退出貧困縣。優先落實民生工程,厚植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蒲縣“道德銀行”成為全省扶貧扶智典型模式,探索走出一條“黨建引領,全民參與”,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其典型做法被列入山西省《關於深化扶貧扶志促進精準脫貧的實施意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美麗蒲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夜景

蒲縣一域風潮湧動,在這片雄渾的黃土地上,蒲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凝心聚力,奮發進取,推進轉型跨越,加快縣域發展。為建設宜居、魅力、幸福新蒲縣努力奮鬥,勤勞智慧、富於創造的蒲子兒女將用時代精神演繹精彩華章! (曹立華)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乾坤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風光

蒲元生態園 位於縣城西18公里山中塬面,為綜合農業生態園區,總面積1066.67公頃。群山環繞,果木成林。園林有蘋果、梨、桃、李、核桃、棗、葡萄、山楂等各類果木1000餘畝;牡丹、芍藥、月季、蒲公英、雛菊、大黃等多種草木花卉千餘畝;放養山豬、火雞、土雞、鴨、孔雀等觀賞動物和禽類6000餘隻(頭)等,園內建有傳統民居院落。2007年,被山西省工農業旅遊發展指導與示範點評定委員會評為“山西省農業旅遊點”,被稱為蒲縣的後花園。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元生態園

錦繡公園 位於縣城西部錦繡新區,佔地6.67公頃,投資3100萬元,綠地率60%,蓄水面積3300平方米,園林鋪裝面積13639平方米,建築面積420餘平方米。工程於2013年6月開工建設,2014年底竣工,錦繡公園與北山森林公園景觀相映成趣,成為錦繡新區的又一道靚麗風景線。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錦繡公園

底蘊深厚 非遺傳承

蒲縣山靈水秀,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民間藝術有鑼鼓、旱船、竹馬、龍燈、二鬼摔跤、高蹺、地燈等。其中“朝山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龍洞祭祀習俗”“麥草畫”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剪紙”“烙畫”“九曲迷宮”“曹村道腔”“白衣洞祭祀習俗”等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蒲縣朝山會 千百年來,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位於蒲縣柏山之巔的東嶽廟周圍便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熱鬧非凡。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各地特色小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畫卷,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物資貿易繁榮發展。蒲縣朝山會,又名“四醮朝山”,東、南、西、北四醮組織龐大的儀仗隊和文藝隊伍進行“朝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蒲縣東嶽朝醮,世代承襲,形成傳統規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朝山會盛況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四醮朝山”民俗表演

五龍洞祭祀文化 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是五龍洞祭祀文化祭祀日,傳說為五龍聖母誕辰。由主持朝醮社抬著龍王“神樓”,敲鑼打鼓到五龍聖母祠進行朝拜,行三拜九叩大禮,然後進行各種娛神表演。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洞祭祀文化

麥草畫 採用純天然麥秸稈為原料,運用純手工製作方法,經過薰、蒸、燙、漂、裁、粘、裝等20多道工序製作而成。蒲縣麥草畫代表性傳承人亢秀奎,將民間工藝技法和表現手法融入麥草畫中,作品以山水、人物、花鳥、動物見長。其作品多次在臨汾、太原、天津、鄭州等地參展。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亢秀奎麥草畫

城鄉建設 日新月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晨曦中的蒲伊廣場

2018年,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7786萬元,同比增長6.5%。全縣工業增加值787918萬元,增長6.1%。全年財政總收入271701萬元,比上年增長3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863萬元,同比增長33.3%。全縣人均GDP為86519元,位居臨汾市第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縣東工業園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奧林匹克中心

近年來,蒲縣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2018年退出7個貧困村,貧困人口從18933人減至43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53%,貧困縣退出14項指標全部達標,2019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蒲縣退出貧困縣。優先落實民生工程,厚植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蒲縣“道德銀行”成為全省扶貧扶智典型模式,探索走出一條“黨建引領,全民參與”,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其典型做法被列入山西省《關於深化扶貧扶志促進精準脫貧的實施意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美麗蒲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夜景

蒲縣一域風潮湧動,在這片雄渾的黃土地上,蒲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凝心聚力,奮發進取,推進轉型跨越,加快縣域發展。為建設宜居、魅力、幸福新蒲縣努力奮鬥,勤勞智慧、富於創造的蒲子兒女將用時代精神演繹精彩華章! (曹立華)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乾坤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風光

蒲元生態園 位於縣城西18公里山中塬面,為綜合農業生態園區,總面積1066.67公頃。群山環繞,果木成林。園林有蘋果、梨、桃、李、核桃、棗、葡萄、山楂等各類果木1000餘畝;牡丹、芍藥、月季、蒲公英、雛菊、大黃等多種草木花卉千餘畝;放養山豬、火雞、土雞、鴨、孔雀等觀賞動物和禽類6000餘隻(頭)等,園內建有傳統民居院落。2007年,被山西省工農業旅遊發展指導與示範點評定委員會評為“山西省農業旅遊點”,被稱為蒲縣的後花園。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元生態園

錦繡公園 位於縣城西部錦繡新區,佔地6.67公頃,投資3100萬元,綠地率60%,蓄水面積3300平方米,園林鋪裝面積13639平方米,建築面積420餘平方米。工程於2013年6月開工建設,2014年底竣工,錦繡公園與北山森林公園景觀相映成趣,成為錦繡新區的又一道靚麗風景線。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錦繡公園

底蘊深厚 非遺傳承

蒲縣山靈水秀,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民間藝術有鑼鼓、旱船、竹馬、龍燈、二鬼摔跤、高蹺、地燈等。其中“朝山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龍洞祭祀習俗”“麥草畫”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剪紙”“烙畫”“九曲迷宮”“曹村道腔”“白衣洞祭祀習俗”等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蒲縣朝山會 千百年來,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位於蒲縣柏山之巔的東嶽廟周圍便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熱鬧非凡。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各地特色小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畫卷,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物資貿易繁榮發展。蒲縣朝山會,又名“四醮朝山”,東、南、西、北四醮組織龐大的儀仗隊和文藝隊伍進行“朝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蒲縣東嶽朝醮,世代承襲,形成傳統規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朝山會盛況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四醮朝山”民俗表演

五龍洞祭祀文化 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是五龍洞祭祀文化祭祀日,傳說為五龍聖母誕辰。由主持朝醮社抬著龍王“神樓”,敲鑼打鼓到五龍聖母祠進行朝拜,行三拜九叩大禮,然後進行各種娛神表演。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洞祭祀文化

麥草畫 採用純天然麥秸稈為原料,運用純手工製作方法,經過薰、蒸、燙、漂、裁、粘、裝等20多道工序製作而成。蒲縣麥草畫代表性傳承人亢秀奎,將民間工藝技法和表現手法融入麥草畫中,作品以山水、人物、花鳥、動物見長。其作品多次在臨汾、太原、天津、鄭州等地參展。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亢秀奎麥草畫

城鄉建設 日新月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晨曦中的蒲伊廣場

2018年,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7786萬元,同比增長6.5%。全縣工業增加值787918萬元,增長6.1%。全年財政總收入271701萬元,比上年增長3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863萬元,同比增長33.3%。全縣人均GDP為86519元,位居臨汾市第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縣東工業園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奧林匹克中心

近年來,蒲縣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2018年退出7個貧困村,貧困人口從18933人減至43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53%,貧困縣退出14項指標全部達標,2019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蒲縣退出貧困縣。優先落實民生工程,厚植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蒲縣“道德銀行”成為全省扶貧扶智典型模式,探索走出一條“黨建引領,全民參與”,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其典型做法被列入山西省《關於深化扶貧扶志促進精準脫貧的實施意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美麗蒲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夜景

蒲縣一域風潮湧動,在這片雄渾的黃土地上,蒲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凝心聚力,奮發進取,推進轉型跨越,加快縣域發展。為建設宜居、魅力、幸福新蒲縣努力奮鬥,勤勞智慧、富於創造的蒲子兒女將用時代精神演繹精彩華章! (曹立華)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全景

蒲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西麓,隸屬於臨汾市。相傳堯王老師蒲伊子曾隱居於此,故稱蒲縣。地理座標:北緯36°11′32″—36°38′13″,東經110°51′09″—111°23′36″。東與洪洞縣接壤,南與吉縣、堯都區相連,西與大寧縣毗鄰,北與隰縣、汾西縣交界。南北憑百里之險,東西闢一線之天,是臨汾通往隰縣、大寧、永和乃至石樓等縣的交通樞紐,有“誠河東之咽喉,亦西秦之門戶”之說。縣治蒲城鎮,東距洪洞縣公路里程70公里,東南距堯都區公路里程73公里,西距大寧縣公路里程49公里,西南距臨吉高速36公里,北距霍永高速27公里。中南鐵路(山西興縣瓦塘鎮至山東日照港)貫穿蒲縣全境,是連接中國東西部的重要煤炭資源運輸通道。

蒲縣南北縱距49.4公里,東西橫距48.5公里。總周界長172.71公里。全縣總面積1510.61平方公里。2018年設4鎮5鄉,93個行政村,526個自然村,總人口111858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行政區劃圖

蒲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環繞,西部與中部為黃土溝壑區,東南部為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最高為克城鎮西南部五鹿山,海拔1946.3米;最低為薛關鎮皮條溝以西1公里昕水河出境處,海拔790米,相對高差1156.3米。

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據薛關龍王廟細石器遺址發掘證實,早在1.2萬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有蒲國、蒲陽、蒲子之稱。

秦至西晉稱蒲子縣,屬河東郡,東晉屬大昌郡。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蒲子縣廢,同時設置石城縣(縣治黑龍關)、平昌縣(縣治古縣村)兩個縣。北周大象元年(579)石城縣複名蒲子縣,與平昌縣並存。隋開皇元年(581)平昌縣改稱蒲川縣,隋大業二年(606)蒲子縣和蒲川縣合併改稱蒲縣,屬隰州。

唐武德元年(618),蒲縣遷至今蒲城鎮城關。武德二年(619)蒲縣改稱昌州,領仵城(今隰縣午城鎮)、常安(今蒲縣山中垣)和昌原(今蒲縣西)三縣。唐貞觀元年(627)廢昌州,復置蒲縣,屬河東道隰州。北宋改屬平陽府隰州。

金興定五年(1221),蒲縣升為蒲州,轄仵城、大寧兩縣,元太宗五年(1233)廢州復置蒲縣。元至元三年(1266)併入隰川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復置蒲縣,屬平陽路隰州。明、清皆屬平陽府隰州(雍正初曾屬吉州)。民國35年(1946)隸屬晉綏邊區呂梁分區第九專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晉南專區。1971年屬臨汾地區行署,2000年屬臨汾市。

鍾靈毓秀 人文薈萃

蒲縣文人名士輩出,薪火相傳。明羌州知州馮主敬,為政清廉,愛民如子;山東巡撫賀楩,剛正不阿,有“鐵御史”之稱。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翰林院編修王居正,書文兼工,名揚京師,譽滿三晉。國家計委原副主任、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情繫桑梓,翰墨留香。中國作協山西分會原主席、“山藥蛋”派代表人物西戎筆耕不輟,享譽文壇。作家李銳、張行健佳作頻出,聲名遠揚。剪紙藝術家賈四貴剪紙作品蜚聲中外。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

段雲(1912—1997),原名段連榮,蒲縣蒲城鎮北關人。青少年時期,創建“蒲光學社”,組織群眾同貪官劣紳鬥爭。民國22年(1933)山西省立法學院畢業後,赴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深造。留日期間,積極從事反蔣救亡鬥爭。民國26年(1937)4月回國後,參加蒲縣犧盟會。民國27年(1938)2月,到晉西北第二戰區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0年(1941)9月,調中共晉西區黨委任政研室組長、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期從事財貿經濟工作。1951年,任西南財政部副部長。1953年調北京,先後任政務院財委第二、三、四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財辦副主任。1975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81年改任國家計委顧問。

段雲書法造詣很深。書法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筆力雄健,柔中帶剛。主要著作有:《段雲書法作品選》《旅蹤詠拾》《段雲選集》等。他的作品多被省、地、縣博物館(文物館)珍藏;曾在日本東京、千葉舉辦個人書法展,在日本及東南亞地區頗有聲譽。1991年,段雲將凝聚著一生精力與心血、價值不菲的書法繪畫900餘幅及藏書2000餘冊捐贈給了家鄉人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

西戎(1922—2001),原名席誠正,蒲縣黑龍關鎮西坡村人。民國24年(1935)高小畢業後,因家中變故輟學放羊。抗戰全面爆發後,參加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民國27年(1938)4月參加縣犧盟會工作團,後轉入新軍決死二縱隊所屬呂梁劇社。民國29年(1940)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隨劇社赴延安,在魯藝附設的部隊藝術幹部訓練班學習。民國31年(1942)秋,回到晉綏邊區從事文藝宣傳工作。民國33年(1944)參加晉綏邊區紀念抗日7週年“七七”文藝獎徵集活動,與人合寫的秧歌劇《王德鎖減租》獲甲等獎。同年8月調《晉綏大眾報》任編輯。民國34年(1945)6月與馬烽合著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在《晉綏大眾報》連載,並印刷出版向國內外發行,影響深遠。1949年底隨軍南下,在四川成都參與創建《川西日報》,隨後調川西農民報社任社長兼總編輯。1952年調北京中央文學研究所創作輔導組任副組長,從事專業創作。1955年調回山西任省文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作協山西分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運城西膏腴大隊勞動。1975年恢復工作,任《汾水》雜誌主編。“文化大革命”後歷任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山西作協名譽主席、省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山西作協主席、省文聯副主席等職務。1992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稱號。

物華天寶 資源豐富

蒲縣森林面積6.74萬公頃,覆蓋率達到45%,是全國綠化模範示範縣。創“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記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希望的田野

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分屬10綱、40餘類,138種,其中鳥類59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二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原麝;三類保護動物有青羊等。除農作物外,植物有255種,分屬90科,其中喬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綠海森林

在植物分佈上,土石山區喬木以遼東櫟、蒙古櫟、栓皮櫟、油松、白皮松、華北落葉松、獐子鬆、白樺、楊、柳、刺槐、榆、國槐、桃、杏、核桃、杜仲、杜梨等較常見;灌木以沙棘、杜荊、紫丁香、黃刺梅、連翹、櫻桃、山葡萄等較常見;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豐富,能源工業發展潛力大,現已探明有原煤、鐵礦石、鋁礬土、油母頁岩、石膏、白雲岩、石英、天然氣、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以煤為最,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

文化景觀 珍貴遺存

蒲縣有文物點113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古遺址127處、古墓葬29處、古建築74處、石窟寺及石刻35處。

東嶽廟 位於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周匝數十里,蒼松翠柏環繞,峰巒聳翠,碧波幻影,廟宇閣樓,蔚為壯觀。千年廟宇,氣勢恢宏,建築佈局融匯佛、道兩教文化,在中國古代廟宇建築中尚屬殊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岱晴嵐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神奇東嶽

東嶽廟由長虹磴道、山門、禪林院、雲峰寺、天王殿、地獄、華池廟、太尉廟等組成。行宮大殿為東嶽廟主殿,大殿前有獻亭、看亭,後有寢宮、昌衍宮,構成南北中軸線。樂樓、凌霄殿、天王樓,襯侍於前,清虛宮、地藏祠、十王府,輔佐於後;七十二司繞殿環峙,四隅角樓臨風高聳,層樓疊閣,跌宕多姿,層次分明。其環形院落、二層迴廊、窯樓建築、品字戲臺被譽為“廟中四絕”;千年古楸、八仙慶壽、金代石雕、木蘭花慢(元代石刻)、樂樓題記、晴雨碑、八音鐘被稱為“廟中七珍”;東嶽廟地獄為全國第二個地獄建築群,有明清時期泥塑140餘尊,是彩塑集錦之地。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廟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東嶽大帝塑像

南屏山真武祠 位於蒲城鎮南屏山北坡山腰。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現存主體建築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依山勢而建,佔地面積588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真武殿、東西耳殿。真武殿面闊進深各15米,單簷歇山頂式。殿內頂部為磚砌八卦攢尖頂。簷下及殿內頂部設有磚雕斗拱,前簷正中設拱券門。殿內神壇安放明代銅鑄真武帝君坐像一尊。兩側耳殿為單孔磚券窯洞,歇山頂。有明代碑1通、清代碑2通。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別有特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祠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真武帝君銅像

五龍聖母祠 五鹿山建有五龍聖母祠,俗稱五龍洞,位於縣城北20公里、紅道鄉辛莊村北普雲山南麓幽谷之中。四合院式,有正殿、配殿、獻亭、東西樓、戲臺等建築40餘間, 佔地面積2976平方米,為明代建築。正殿為石灰岩溶洞,深20米,高、寬各3米,內有五龍聖母等石雕像5尊。西側有一洞,深不可測,民間傳言此洞可通陝西。洞內溼潤滑膩,最高處的鐘乳石上滴落著涓涓水珠。為歷代祈雨之地。據說水珠多少可以預測天氣陰晴,每年農曆五月十八為祭祀日,屆時搭臺唱戲,四方來客絡繹不絕,此處“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聖母洞

段雲書藝館 始建於1993年4月,1995年4月正式開放,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39平方米。館內主體建築展覽樓為重簷歇山式,四周附以曲道走廊、亭臺榭閣,走廊牆壁上鑲嵌有李先念、趙樸初、董壽平、啟功等名家書撰的碑刻。後院有樹木、花卉、魚池、假山、小橋、茶閣。整個建築四周木柱環繞,紅牆黃瓦相間,高低錯落有致,是一座莊重古樸、宏麗典雅的仿古園林建築。館內主要收藏、研究、展示了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段雲及我國當代藝術家的書畫作品1500餘幅、藏書3000餘冊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館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黨史教育基地和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性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段雲書藝館

西戎故居 位於黑龍關鎮西坡村。故居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312平方米。一進院佈局,現存磚窯3孔、石接土窯洞1孔。2009年重新修葺而成,該故居是西戎波瀾壯闊一生的人生起點,故居內收藏的展品是反映西戎革命和生活的歷史見證,是後輩瞻仰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幹部開展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動教材。為市級黨員教育基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西戎故居

蒲子文化宮和蒲伊廣場 總佔地面積6.53公頃,其中文化宮2.67公頃,廣場3.86公頃。蒲子文化宮是蒲縣標誌性建築,主體結構為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外觀為鋼筋混凝土“樹木”造型,頂部為“樹葉”造型,整個建築彷彿環抱在一片森林之中,展現著綠色蒲縣、生態蒲縣。屋頂中央鋼結構造型為“水滴”和“帆船”形狀,寓意著蒲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一帆風順、蒸蒸日上。蒲子文化宮是一座以先進聲光設備的現代劇院和4000餘座位的多功能報告廳為主,兼老幹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電子信息廳、特色產品展廳、文化藝術展廳、健身活動廳等的綜合性場館。蒲伊廣場由4個區和7個長廊組成,即綠化區、集會區、商業區、停車區,健身長廊、閱讀長廊、縣域歷史浮雕長廊、蒲人書法長廊、雕塑長廊、古詩長廊、名人手跡長廊。是集文化活動、積澱素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子文化宮

風景秀美 旅遊勝地

蒲縣自然風光壯麗奇特,柏山風景區、五鹿山風景區、翠屏山風景區、梅洞山風景區、峽村峽谷、太山、明山,層巒疊嶂、峭壁陡立、千峰競秀、濃廕庇日,旅遊資源豐富。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霧鎖蒲子

柏山旅遊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區,面積1.3萬平方米。景區環山十數裡,皆為松柏叢林,林木綿延,層巒疊嶂,上有蒼松、翠柏萬木崢嶸;下有昕水河、南川河瀠洄。成林面積56.67公頃。山林中主要為明清時期松柏樹,松樹為白皮松、落葉松兩種;柏樹有檜柏、側柏兩種,各具其勢,亭臺樓閣,鳥語柏香,峰巒聳翠,景色宜人。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柏山紅遍 層林盡染

五鹿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又稱五龍山,位於縣城北20公里,面積143.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為呂梁山南段最高峰。原始森林氣勢獨特,植被豐富、草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68%,主要有白皮松、遼東櫟、側柏、檜柏、樺樹、楊柳等樹種。全區森林景觀和自然生態面貌保存完好,被譽為黃土丘陵上的綠洲。保護區內盛產木耳、猴頭菇、蕨菜等;有褐馬雞、金錢豹、青羊、原麝等珍禽異獸。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綿長,林木茂密,原始清幽。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競秀;濃廕庇日的叢林風光,構成別緻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環境。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保護區。五鹿山頂建有五鹿廟,相傳是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南坡山中“龍母靈崖”為蒲縣古八景之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秋色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鹿山霧海

梅洞山自然風景區 梅洞山亦稱石頭山,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主峰海拔1740米,面積139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蒲城鎮、山中鄉境內,南與吉縣為界。方圓百里內,天然、人工林相間,針葉、闊葉樹混交,喬木、灌木、草類、藻類疊生,多種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被譽為“高山生物園”。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風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國務院所立吉縣、大寧、蒲縣三縣分界石碑,界碑處一步跨三縣,意趣盎然。主峰處有真武廟遺址。梅洞山陽春山花爛漫,猶如自然花園;夏日蜂蝶飛舞,涼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絕佳之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秋到梅洞山

峽村峽谷自然風景區 位於縣城東15公里,北側為太山,海拔1732米;南側為明山,海拔1615米。峽谷相對高差約300米,長約3500米,寬約200米。喬家灣河自谷中蜿蜒而過。谷底九曲十八彎,山環水繞,兩旁懸崖峭壁嶙峋,嶺上危巖鬼斧神工。峽長谷幽,山青水碧,曲徑通幽。峽村峽谷的幽靜清爽,讓人駐足陶醉。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乾坤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峽村峽谷風光

蒲元生態園 位於縣城西18公里山中塬面,為綜合農業生態園區,總面積1066.67公頃。群山環繞,果木成林。園林有蘋果、梨、桃、李、核桃、棗、葡萄、山楂等各類果木1000餘畝;牡丹、芍藥、月季、蒲公英、雛菊、大黃等多種草木花卉千餘畝;放養山豬、火雞、土雞、鴨、孔雀等觀賞動物和禽類6000餘隻(頭)等,園內建有傳統民居院落。2007年,被山西省工農業旅遊發展指導與示範點評定委員會評為“山西省農業旅遊點”,被稱為蒲縣的後花園。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元生態園

錦繡公園 位於縣城西部錦繡新區,佔地6.67公頃,投資3100萬元,綠地率60%,蓄水面積3300平方米,園林鋪裝面積13639平方米,建築面積420餘平方米。工程於2013年6月開工建設,2014年底竣工,錦繡公園與北山森林公園景觀相映成趣,成為錦繡新區的又一道靚麗風景線。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錦繡公園

底蘊深厚 非遺傳承

蒲縣山靈水秀,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民間藝術有鑼鼓、旱船、竹馬、龍燈、二鬼摔跤、高蹺、地燈等。其中“朝山會”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龍洞祭祀習俗”“麥草畫”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雕”“剪紙”“烙畫”“九曲迷宮”“曹村道腔”“白衣洞祭祀習俗”等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蒲縣朝山會 千百年來,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位於蒲縣柏山之巔的東嶽廟周圍便商賈雲集、遊人如織,熱鬧非凡。還有琳琅滿目的商品、各地特色小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形成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畫卷,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物資貿易繁榮發展。蒲縣朝山會,又名“四醮朝山”,東、南、西、北四醮組織龐大的儀仗隊和文藝隊伍進行“朝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蒲縣東嶽朝醮,世代承襲,形成傳統規約。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朝山會盛況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四醮朝山”民俗表演

五龍洞祭祀文化 每年農曆五月十八是五龍洞祭祀文化祭祀日,傳說為五龍聖母誕辰。由主持朝醮社抬著龍王“神樓”,敲鑼打鼓到五龍聖母祠進行朝拜,行三拜九叩大禮,然後進行各種娛神表演。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五龍洞祭祀文化

麥草畫 採用純天然麥秸稈為原料,運用純手工製作方法,經過薰、蒸、燙、漂、裁、粘、裝等20多道工序製作而成。蒲縣麥草畫代表性傳承人亢秀奎,將民間工藝技法和表現手法融入麥草畫中,作品以山水、人物、花鳥、動物見長。其作品多次在臨汾、太原、天津、鄭州等地參展。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亢秀奎麥草畫

城鄉建設 日新月異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晨曦中的蒲伊廣場

2018年,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7786萬元,同比增長6.5%。全縣工業增加值787918萬元,增長6.1%。全年財政總收入271701萬元,比上年增長31.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863萬元,同比增長33.3%。全縣人均GDP為86519元,位居臨汾市第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縣東工業園區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奧林匹克中心

近年來,蒲縣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2018年退出7個貧困村,貧困人口從18933人減至43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53%,貧困縣退出14項指標全部達標,2019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蒲縣退出貧困縣。優先落實民生工程,厚植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蒲縣“道德銀行”成為全省扶貧扶智典型模式,探索走出一條“黨建引領,全民參與”,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其典型做法被列入山西省《關於深化扶貧扶志促進精準脫貧的實施意見》。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美麗蒲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蒲縣夜景

蒲縣一域風潮湧動,在這片雄渾的黃土地上,蒲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凝心聚力,奮發進取,推進轉型跨越,加快縣域發展。為建設宜居、魅力、幸福新蒲縣努力奮鬥,勤勞智慧、富於創造的蒲子兒女將用時代精神演繹精彩華章! (曹立華)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山西」堯師故里 厚德蒲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