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大叔30多年只做這個,就是想編出個花兒來
饒大叔30多年只做這個,就是想編出個花兒來
饒大叔30多年只做這個,就是想編出個花兒來
饒大叔30多年只做這個,就是想編出個花兒來
饒大叔30多年只做這個,就是想編出個花兒來
饒大叔30多年只做這個,就是想編出個花兒來
饒大叔30多年只做這個,就是想編出個花兒來
饒大叔30多年只做這個,就是想編出個花兒來
饒大叔30多年只做這個,就是想編出個花兒來
饒大叔30多年只做這個,就是想編出個花兒來
饒大叔30多年只做這個,就是想編出個花兒來
饒大叔30多年只做這個,就是想編出個花兒來
饒大叔30多年只做這個,就是想編出個花兒來
饒大叔30多年只做這個,就是想編出個花兒來
襄江水兒
1/13 朋友們,知道這是什麼嗎?竹子?艾蒿?......都不是,這是春天剛採回來的新柳條。在襄陽市程河鎮,幾乎家家戶戶院裡都有。
2/13 這些新柳條,經過剝皮、乾燥等處理後,就成為可供編織的幹柳條。
3/13 300多年前,程河鎮百姓在地裡“刨金”之餘,順手取下當地盛產的纖纖柳枝,用巧手編成生活中常用的各種器物。孰料,無心“編”柳,竟使程河成為全國聞名的柳編之鄉。
4/13 春暖花開,正是編織的好時節。一捆捆紮好的柳條立在道路兩旁,家家戶戶門前都是忙碌的身影,大人忙著編織,孩子幫忙給柳條剝皮。據介紹,熟練工每天收入約百元。作為副業的柳編,給柳編戶帶來的收入已經超過其家庭總收入的一半。在家裡留守的柳編工年齡都較大。一般早晨7點起來編一陣,下午太陽一落就不編了,一天能編七八個小筐。
5/13 別看一個小小的柳籃,沒有十幾個工序就做不成成品。據介紹,現在程河鎮的柳編產業採取“公司+商會+基地+農戶”模式,柳編工在自家生產,由公司進行原料供應、生產調度和銷售。
6/13 柳編大戶饒德義家裡小院,春光明媚,大家正在忙活著。一個小柳盒,一個熟練的編工沒有2小時拿不下來。
7/13 饒德義從事柳編30多年了,現在已經在網上經營柳編了,一年收入好幾十萬。程河當地流傳著一個順口溜:家種一畝柳,吃穿不用愁。會編小花籃,生活很舒坦。編工手兒快,包你發大財。與其出門去打工,不如在家當編工。
8/13 程河柳編已經打上了中國地理保護標誌。現在大部分地區的柳編採用的是平編法,只有襄陽柳編工會豎編法,”據瞭解,目前僅程河鎮就有近8000人在外闖蕩,遍佈全國各大城市。這些人中的絕大部分成為當地柳編企業的技術骨幹或技術顧問。在安徽、山東等地,聘請一位襄陽柳編工,日工資可達150元,遠高於當地工人的工資。支撐這一身價的,是襄陽柳編工的勞務品牌,還有300餘年積澱的、外地人學不會的“獨門絕技”。
9/13 寇定海一家四代從事柳編生產,僅他一家就發明創造了30多種柳編工具,包括篾劃、線錘、木夾、刮篾刀、刨子、尺子等。特別是篾劃,開始用棗木製作,後來改用牛角製作,堅硬、光滑、耐磨。目前,寇定海家裡的兩個“牛角三稜篾劃”已有100多年曆史。
10/13 柳編產業是程河鎮的傳統產業,程河柳編是全國柳編行業首家通過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認證的產品。最高峰時,全鎮柳條種植面積達3萬畝,從業人員達9800多人。
11/13 精美的柳編制品。
12/13 精美的柳編制品。
13/13 小小柳編帶富了一方人,鎮裡的小洋樓一個比一個漂亮。
2017-04-18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