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回清末民初的北京城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回清末民初的北京城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回清末民初的北京城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回清末民初的北京城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回清末民初的北京城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回清末民初的北京城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回清末民初的北京城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回清末民初的北京城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回清末民初的北京城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回清末民初的北京城
一組老照片帶你穿越回清末民初的北京城
歷史浮沉
1/10 1901 極罕見的大清門近景照。大清門,北京皇城的正南門,明朝時稱大明門,清朝時改稱大清門,民國時改稱中華門,1976年在原址修建了毛主席紀念堂。
2/10 天安門,位於故宮的南端,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為“承天門”,寓意“承天啟運,受命於天”,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長66米、寬37米,總高34.7米。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3/10 1942 永定門。永定門,明清北京外城南面的正門,位於北京中軸線的最南端,寓意“永遠安定”。1950年和1957年,永定門甕城和城樓、箭樓陸續遭到拆毀,2004年北京永定門城樓復建。
4/10 20世紀初 明陵神道。明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自永樂皇帝始作長陵,到大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葬入思陵,先後230多年,共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
5/10 清末戰爭中被毀的頤和園佛香閣。佛香閣是一座宏偉的塔式宗教建築,為全頤和園建築佈局的中心,建築在萬壽山前高20米的方形臺基上,南對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為中心的各建築群嚴整而對稱地向兩翼展開,形成眾星捧月之勢,氣派相當宏偉。佛香閣高41米,8面3層4重簷,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相當複雜,為古典建築精品。
6/10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距離北京市區125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佈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清東陵於1661年(順治十八年)開始修建,歷時247年,陵區南北長125公里、寬20公里,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東陵就位於清東陵。
7/10 清末飽受戰爭摧殘的正陽門城樓。正陽門,原名麗正門,因位於故宮的正前方,俗稱前門,是明清北京內城的正南門。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師九門”之一,它集正陽門城樓、箭樓與甕城為一體,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禦性建築體系,現僅存城樓和箭樓,是北京城內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城門。
8/10 那個年代的頤和園“全景圖”。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與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9/10 北京鐘樓,位於北京中軸線的最北端。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與鼓樓一起重建,成為鐘樓,但不久後就再次被毀。清乾隆十年(1745年)奉旨重建,兩年後竣工,這次為了防止火災,建築全部採用了磚石結構。鐘樓的正中立有八角形的鐘架,懸掛“大明永樂吉日”鑄的大銅鐘一口。鍾高7.02米,直徑3.4米,重63噸,是中國現存體量最大、分量最重的古代銅鐘,有“鐘王”之稱。
10/10 1924 頤和園玉帶橋。玉帶橋在頤和園昆明湖西堤。是西堤六橋中唯一拱券結構的石橋。清乾隆時(1736-1795)建,光緒時(1875-1908)重修。滿清王朝覆滅後的頤和園蕭條之象可見一斑。
2017-04-06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