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ESMO:這些關於肺癌的研究報道,值得關注!

癌症 肺癌 腫瘤 阿斯利康 網羅全球好藥 網羅全球好藥 2017-09-20

2017ESMO:這些關於肺癌的研究報道,值得關注!

每年都會有各種腫瘤大會,在國內外召開,大會的名稱分不清不要緊,會議上參與研究報道的臨床試驗名稱記不住不要緊,但是報道的內容,對於肺癌的患者們可能會有很大的影響,這個是一定要學習的。

多學點,總沒錯!

ESMO(歐洲腫瘤內科學會)

是全球第二大的臨床腫瘤學術組織,ESMO在9月8日-12日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2017年年會,有近2萬名腫瘤專業人士出席會議,分享2017年最重要的腫瘤內科學研究進展。以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為代表的癌症治療,將成為2017年ESMO大會的最大看點。

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一年一度的歐洲內科腫瘤學會(ESMO)上關於肺癌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領域,在今年都有哪些重磅研究“閃亮登場”呢?

1、PACIFIC試驗

報告時間:9月9日16:30-18:00

報告環節:主席專場1(Presidential Symposium I)

領域:肺癌-輔助免疫治療

該研究對III期非小細胞肺癌根治性放化療後應用PD-L1抑制劑durvalumab(Imfinzi, 阿斯利康生產)的療效進行了檢測。

III期非小細胞肺癌行放化療的治癒率通常是低於30%,該研究旨在通過durvalumab鞏固治療提高患者治癒率或是長期療效。

據試驗贊助方阿斯利康稱,該試驗結果達到了終點——增加了無進展生存期(PFS)。

試驗數據的新聞發言人也盛讚該試驗數據“絕對鼓舞人心”。

2、ALEX研究

報告時間:9月11日09:15-10:45

報告環節:口頭報告專場(Proffered Paper session)

所屬領域:肺癌-靶向治療

肺癌領域備受期待的一大熱點就是,來自ALEX研究中的中樞神經系統療效的最新數據。

在ALEX研究中,研究人員將艾樂替尼(Alecensa,基因泰克生產)相較克唑替尼(Xalkori,輝瑞生產)用於ALK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初治患者中的療效作了對比。

正如在ASCO 2017(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大會上展示的研究數據,顯示艾樂替尼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是克唑替尼的2倍多。

“對於轉移性NSCLC一線標準治療而言,啟用最新一代的藥物相較老一代的藥物能夠獲得更好的疾病控制。因此,在ALK領域重要結論是,首先要啟用最佳靶向治療。”Peters教授指出。

3、FLAURA試驗

報告環節:主席專場1(Presidential Symposium I)

所屬領域:肺癌-靶向治療

EGFR突變是非小細胞肺癌最常見的突變類型。對於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究竟是應該像乳腺癌一樣循序漸進地治療策略還是先直接應用最好的藥物,目前仍不清楚。

在去年的ESMO年會上,FLAURA試驗研究人員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於是他們對第三代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奧希替尼(Tagrisso,阿斯利康生產)與第二代EGFR TKI作了對比。在今年的ESMO大會上,將展示該試驗最新研究結果。

據Peters教授介紹,阿斯利康已表示該試驗結果為陽性,這又意味著從無進展生存期PFS而言,先給予最好的藥物相較順序治療策略更具優勢。

但是針對這一研究,周彩存教授作出了以下評論:

“奧希替尼現在應該進入一線治療了嗎?所有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靶向藥物應該退出一線市場嗎?我想現在回答這個問題還為時過早。我們有理由把最好的藥物、安全性好的藥物用到一線去,但還需要考量的是後續治療策略。如果奧希替尼用於一線治療失敗後有沒有更好的治療策略,這是我們目前不清楚的。我們知道易瑞沙、特羅凱治療失敗的患者可能會出現T790M基因突變、c-MET擴增;但奧希替尼一線治療後將來的耐藥機制又會如何,我們也不清楚。腫瘤的惡性程度是否會更高?腫瘤是否長的更快?這些問題同樣需要回答。另外,從現有數據來看,兩組患者的OS數據都未成熟,奧希替尼組比易瑞沙組稍好,但現在談OS的改善還為時過早,希望FLAURA後續臨床研究數據能為我們解答。只有回答了這些問題將來才能有理由將奧希替尼用於一線治療,這是我的一些觀點。”

4、 IFCT-0302法國試驗

報告環節:主席專場1(Presidential Symposium I)

所屬領域:肺癌-隨訪

肺癌患者隨訪的內容包括:定期就診,拍胸部X線片、胸部CT和實施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以便檢測出更小的潛在可治癒的復發或第二癌症。

該研究質疑CT掃描等以上隨訪內容在非小細胞肺癌術後隨訪中的作用,然而,由於這種水平的隨訪已納入ASCO推薦中,研究人員認為有必要開展大規模的隨機研究以確定這一隨訪策略對生存的影響。

IFCT-0302試驗的研究者Virginie Westeel教授指出:“保守的觀點是每年做一次CT掃描,這可能對長期生存有利,但是術後前2年每6個月一次CT複查可能並無價值。”

這一建議與目前標準的臨床實踐不一致,因為大多數醫學協會和臨床實踐指南建議術後2年內每3~6個月複查一次胸部CT。

ESMO發言人Floriana Morgillo博士點評了這項研究:“雖然IFCT-0302研究顯示CT隨訪沒有帶來生存獲益,但是CT組顯示出了更好的生存獲益趨勢,更長的隨訪可能會揭示這種隨訪手段的益處。CT隨訪監測有助於發現第二原發癌。有相當比例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術後2~4年出現第二癌症,CT隨訪監測早期發現第二癌症可及時給予治療。”Morgillo博士還補充道:“患者還必須被告知CT的輻射暴露風險。”

原來在每位腫瘤患者的背後,都有無數個強大的醫學團隊,在為患者們爭奪哪怕多一分多一秒的生存期和更好治療的機會。並且我們也能直觀地看到,不斷更新的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法,也確實讓絕大部分的腫瘤患者延長了生命週期甚至是得到了治癒。

希望你不要覺得自己是孤軍奮戰,因為小到體內的每個免疫細胞、大到全球的醫療團隊,都在為了更好的你,而不停地奮戰著......

本文由印塔國際月兒,編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