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

中東阿拉伯與非洲之間的貿易持續了幾個世紀,歷史學家們認為:“努比亞走廊始終是非洲最主要的經濟要道,同時也是下尼羅河谷和地中海之間的重要貿易樞紐”,當時貿易運輸主要依靠駱駝和大象進行,這條陸地貿易路線的重要性非比尋常,一直持續到現代文明開啟之前,即海上貿易通道被發現時才有所下降。

"

中東阿拉伯與非洲之間的貿易持續了幾個世紀,歷史學家們認為:“努比亞走廊始終是非洲最主要的經濟要道,同時也是下尼羅河谷和地中海之間的重要貿易樞紐”,當時貿易運輸主要依靠駱駝和大象進行,這條陸地貿易路線的重要性非比尋常,一直持續到現代文明開啟之前,即海上貿易通道被發現時才有所下降。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隨著貨物轉運貿易的急劇增加,尼羅河成為非常重要的貿易路線,圍繞著阿斯旺德的第一瀑布向南一直延伸到第三瀑布,形成了一條空前的交通要道。

埃及人為了方便船隻停靠,開闢了縱行第一瀑布的航海渠道,為了克服第二瀑布的湍急,甚至在塞姆那(Semna)建立了一座大壩。

在埃及的12王朝(前1937年一前1784年),法老為方便帝國與非洲努比亞王國的交通,更是建設了全面的基礎設施。古代努比亞和埃及王國之間的經濟繁榮和貿易昌盛是庫施文明得以發展的基礎,在此期間,努比亞王國版圖獲得極大擴展。努比亞王國的經濟穩定同樣使得周圍的其它王國、酋邦、帝國和部族受益良多,並且吸引了一些外部集團來尋求與努比亞建立聯盟。

"

中東阿拉伯與非洲之間的貿易持續了幾個世紀,歷史學家們認為:“努比亞走廊始終是非洲最主要的經濟要道,同時也是下尼羅河谷和地中海之間的重要貿易樞紐”,當時貿易運輸主要依靠駱駝和大象進行,這條陸地貿易路線的重要性非比尋常,一直持續到現代文明開啟之前,即海上貿易通道被發現時才有所下降。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隨著貨物轉運貿易的急劇增加,尼羅河成為非常重要的貿易路線,圍繞著阿斯旺德的第一瀑布向南一直延伸到第三瀑布,形成了一條空前的交通要道。

埃及人為了方便船隻停靠,開闢了縱行第一瀑布的航海渠道,為了克服第二瀑布的湍急,甚至在塞姆那(Semna)建立了一座大壩。

在埃及的12王朝(前1937年一前1784年),法老為方便帝國與非洲努比亞王國的交通,更是建設了全面的基礎設施。古代努比亞和埃及王國之間的經濟繁榮和貿易昌盛是庫施文明得以發展的基礎,在此期間,努比亞王國版圖獲得極大擴展。努比亞王國的經濟穩定同樣使得周圍的其它王國、酋邦、帝國和部族受益良多,並且吸引了一些外部集團來尋求與努比亞建立聯盟。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埃及法老王朝一直覬覦努比亞人的經濟優勢,庫施王國的對策則是將行政首都往南遷移到第六瀑布以北的麥羅埃(Meroe),新首都坐落於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在匯入北部阿特巴拉河之前的交界地帶,麥羅埃時期的庫施王國達到鼎盛。

庫施王國選擇遷都有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埃及一直致力於取代庫施的經濟統治地位

多年之後,埃及在公元前593年成功地入侵了納帕塔,但是卻沒有對努比亞其它地區進攻。埃及並不是努比亞人所面對的最後一個外族入侵者,公元前525年,亞洲地區的波斯帝國開始強大,妄圖通過埃及進入非洲地域從而掠取更多資源。儘管波斯軍隊從未有意在努比亞長期定居,但是他們的行為卻給王國帶來了一種心理反應,即應該採取措施來抵禦類似的進攻。因此,選擇遷都麥羅埃是防止入侵的必要選擇。

"

中東阿拉伯與非洲之間的貿易持續了幾個世紀,歷史學家們認為:“努比亞走廊始終是非洲最主要的經濟要道,同時也是下尼羅河谷和地中海之間的重要貿易樞紐”,當時貿易運輸主要依靠駱駝和大象進行,這條陸地貿易路線的重要性非比尋常,一直持續到現代文明開啟之前,即海上貿易通道被發現時才有所下降。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隨著貨物轉運貿易的急劇增加,尼羅河成為非常重要的貿易路線,圍繞著阿斯旺德的第一瀑布向南一直延伸到第三瀑布,形成了一條空前的交通要道。

埃及人為了方便船隻停靠,開闢了縱行第一瀑布的航海渠道,為了克服第二瀑布的湍急,甚至在塞姆那(Semna)建立了一座大壩。

在埃及的12王朝(前1937年一前1784年),法老為方便帝國與非洲努比亞王國的交通,更是建設了全面的基礎設施。古代努比亞和埃及王國之間的經濟繁榮和貿易昌盛是庫施文明得以發展的基礎,在此期間,努比亞王國版圖獲得極大擴展。努比亞王國的經濟穩定同樣使得周圍的其它王國、酋邦、帝國和部族受益良多,並且吸引了一些外部集團來尋求與努比亞建立聯盟。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埃及法老王朝一直覬覦努比亞人的經濟優勢,庫施王國的對策則是將行政首都往南遷移到第六瀑布以北的麥羅埃(Meroe),新首都坐落於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在匯入北部阿特巴拉河之前的交界地帶,麥羅埃時期的庫施王國達到鼎盛。

庫施王國選擇遷都有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埃及一直致力於取代庫施的經濟統治地位

多年之後,埃及在公元前593年成功地入侵了納帕塔,但是卻沒有對努比亞其它地區進攻。埃及並不是努比亞人所面對的最後一個外族入侵者,公元前525年,亞洲地區的波斯帝國開始強大,妄圖通過埃及進入非洲地域從而掠取更多資源。儘管波斯軍隊從未有意在努比亞長期定居,但是他們的行為卻給王國帶來了一種心理反應,即應該採取措施來抵禦類似的進攻。因此,選擇遷都麥羅埃是防止入侵的必要選擇。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第二,多數努比亞人為了更好地生存而去往麥羅埃

努比亞王國物資豐饒,能夠生產國民需求的大量食物和日用品。麥羅埃地區自然環境優良,天然瀑布和灌溉設施都能夠促進收成的提高,所盛產的食品充斥於當地和外部市場。

由於莊稼的豐收,牛群的數量也大有增加。充足的雨水孕育出優良牧場,可以餵養更多的牛、羊、駱駝和其它牲畜,從而產出更加豐盛的牛奶和皮毛,而且也為肥沃的土地準備了充足的糞肥。

第三,隨著埃及與庫施王國之間關係的惡化,商人為了逃避埃及的徵收重稅,成為向南遷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納帕塔北部四座瀑布的周圍商貿地域都被埃及施以重稅徵收,麥羅埃的建立則意味著新經濟中心的形成,它避免了商人陸地上的長途跋涉。

紅海是蘇丹與亞洲的天然通道,它連接地中海、遠東和印度,非洲王國可以通過紅海直接銷售鐵器、獅皮、鴕鳥羽毛、烏木和金子等當地商品。亞洲商人則可以從紅海向南航行,在抵達埃塞俄比亞後返回。由此,他們則可以逃脫埃及在納帕塔地帶施加的陸地商貿稅收。除了稅收,交通便宜也是重要原因,海上船隻可運載更多貨物駛向亞洲和埃及北方。

"

中東阿拉伯與非洲之間的貿易持續了幾個世紀,歷史學家們認為:“努比亞走廊始終是非洲最主要的經濟要道,同時也是下尼羅河谷和地中海之間的重要貿易樞紐”,當時貿易運輸主要依靠駱駝和大象進行,這條陸地貿易路線的重要性非比尋常,一直持續到現代文明開啟之前,即海上貿易通道被發現時才有所下降。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隨著貨物轉運貿易的急劇增加,尼羅河成為非常重要的貿易路線,圍繞著阿斯旺德的第一瀑布向南一直延伸到第三瀑布,形成了一條空前的交通要道。

埃及人為了方便船隻停靠,開闢了縱行第一瀑布的航海渠道,為了克服第二瀑布的湍急,甚至在塞姆那(Semna)建立了一座大壩。

在埃及的12王朝(前1937年一前1784年),法老為方便帝國與非洲努比亞王國的交通,更是建設了全面的基礎設施。古代努比亞和埃及王國之間的經濟繁榮和貿易昌盛是庫施文明得以發展的基礎,在此期間,努比亞王國版圖獲得極大擴展。努比亞王國的經濟穩定同樣使得周圍的其它王國、酋邦、帝國和部族受益良多,並且吸引了一些外部集團來尋求與努比亞建立聯盟。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埃及法老王朝一直覬覦努比亞人的經濟優勢,庫施王國的對策則是將行政首都往南遷移到第六瀑布以北的麥羅埃(Meroe),新首都坐落於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在匯入北部阿特巴拉河之前的交界地帶,麥羅埃時期的庫施王國達到鼎盛。

庫施王國選擇遷都有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埃及一直致力於取代庫施的經濟統治地位

多年之後,埃及在公元前593年成功地入侵了納帕塔,但是卻沒有對努比亞其它地區進攻。埃及並不是努比亞人所面對的最後一個外族入侵者,公元前525年,亞洲地區的波斯帝國開始強大,妄圖通過埃及進入非洲地域從而掠取更多資源。儘管波斯軍隊從未有意在努比亞長期定居,但是他們的行為卻給王國帶來了一種心理反應,即應該採取措施來抵禦類似的進攻。因此,選擇遷都麥羅埃是防止入侵的必要選擇。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第二,多數努比亞人為了更好地生存而去往麥羅埃

努比亞王國物資豐饒,能夠生產國民需求的大量食物和日用品。麥羅埃地區自然環境優良,天然瀑布和灌溉設施都能夠促進收成的提高,所盛產的食品充斥於當地和外部市場。

由於莊稼的豐收,牛群的數量也大有增加。充足的雨水孕育出優良牧場,可以餵養更多的牛、羊、駱駝和其它牲畜,從而產出更加豐盛的牛奶和皮毛,而且也為肥沃的土地準備了充足的糞肥。

第三,隨著埃及與庫施王國之間關係的惡化,商人為了逃避埃及的徵收重稅,成為向南遷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納帕塔北部四座瀑布的周圍商貿地域都被埃及施以重稅徵收,麥羅埃的建立則意味著新經濟中心的形成,它避免了商人陸地上的長途跋涉。

紅海是蘇丹與亞洲的天然通道,它連接地中海、遠東和印度,非洲王國可以通過紅海直接銷售鐵器、獅皮、鴕鳥羽毛、烏木和金子等當地商品。亞洲商人則可以從紅海向南航行,在抵達埃塞俄比亞後返回。由此,他們則可以逃脫埃及在納帕塔地帶施加的陸地商貿稅收。除了稅收,交通便宜也是重要原因,海上船隻可運載更多貨物駛向亞洲和埃及北方。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麥羅埃的優勢

麥羅埃不像納帕塔處於千旱的沙漠地帶,遷都給當地民眾帶來了繁榮與和諧,許多人選擇長久定居,主要定居人群依舊是蘇丹北部的努比亞人。

隨著農業發展,當地的灌溉系統也得到了改良。最初的灌溉方法“沙杜夫(shadoof)”需要人力支配,後來出現了新型的用大象和公牛等畜力工作的“撒凱亞(sakiya)”灌溉法。當地人利用尼羅河水和新型灌溉法極大地提高了糧食產量。因家畜需要的乾草以及水源的充沛補給,牧民放棄了逐水草遷居的生活方式,開始選擇在麥羅埃城周圍定居,沿著貿易走廊向國際市場提供畜牧商品,從而交換生活品和其它服務。肥沃的土地和充沛的水源給努比亞人帶來一些新的農作物一棉花,第一次大面積種植於尼羅河山谷,成為自公元前4世紀以來努比亞王國最為普遍的農作物。

"

中東阿拉伯與非洲之間的貿易持續了幾個世紀,歷史學家們認為:“努比亞走廊始終是非洲最主要的經濟要道,同時也是下尼羅河谷和地中海之間的重要貿易樞紐”,當時貿易運輸主要依靠駱駝和大象進行,這條陸地貿易路線的重要性非比尋常,一直持續到現代文明開啟之前,即海上貿易通道被發現時才有所下降。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隨著貨物轉運貿易的急劇增加,尼羅河成為非常重要的貿易路線,圍繞著阿斯旺德的第一瀑布向南一直延伸到第三瀑布,形成了一條空前的交通要道。

埃及人為了方便船隻停靠,開闢了縱行第一瀑布的航海渠道,為了克服第二瀑布的湍急,甚至在塞姆那(Semna)建立了一座大壩。

在埃及的12王朝(前1937年一前1784年),法老為方便帝國與非洲努比亞王國的交通,更是建設了全面的基礎設施。古代努比亞和埃及王國之間的經濟繁榮和貿易昌盛是庫施文明得以發展的基礎,在此期間,努比亞王國版圖獲得極大擴展。努比亞王國的經濟穩定同樣使得周圍的其它王國、酋邦、帝國和部族受益良多,並且吸引了一些外部集團來尋求與努比亞建立聯盟。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埃及法老王朝一直覬覦努比亞人的經濟優勢,庫施王國的對策則是將行政首都往南遷移到第六瀑布以北的麥羅埃(Meroe),新首都坐落於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在匯入北部阿特巴拉河之前的交界地帶,麥羅埃時期的庫施王國達到鼎盛。

庫施王國選擇遷都有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埃及一直致力於取代庫施的經濟統治地位

多年之後,埃及在公元前593年成功地入侵了納帕塔,但是卻沒有對努比亞其它地區進攻。埃及並不是努比亞人所面對的最後一個外族入侵者,公元前525年,亞洲地區的波斯帝國開始強大,妄圖通過埃及進入非洲地域從而掠取更多資源。儘管波斯軍隊從未有意在努比亞長期定居,但是他們的行為卻給王國帶來了一種心理反應,即應該採取措施來抵禦類似的進攻。因此,選擇遷都麥羅埃是防止入侵的必要選擇。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第二,多數努比亞人為了更好地生存而去往麥羅埃

努比亞王國物資豐饒,能夠生產國民需求的大量食物和日用品。麥羅埃地區自然環境優良,天然瀑布和灌溉設施都能夠促進收成的提高,所盛產的食品充斥於當地和外部市場。

由於莊稼的豐收,牛群的數量也大有增加。充足的雨水孕育出優良牧場,可以餵養更多的牛、羊、駱駝和其它牲畜,從而產出更加豐盛的牛奶和皮毛,而且也為肥沃的土地準備了充足的糞肥。

第三,隨著埃及與庫施王國之間關係的惡化,商人為了逃避埃及的徵收重稅,成為向南遷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納帕塔北部四座瀑布的周圍商貿地域都被埃及施以重稅徵收,麥羅埃的建立則意味著新經濟中心的形成,它避免了商人陸地上的長途跋涉。

紅海是蘇丹與亞洲的天然通道,它連接地中海、遠東和印度,非洲王國可以通過紅海直接銷售鐵器、獅皮、鴕鳥羽毛、烏木和金子等當地商品。亞洲商人則可以從紅海向南航行,在抵達埃塞俄比亞後返回。由此,他們則可以逃脫埃及在納帕塔地帶施加的陸地商貿稅收。除了稅收,交通便宜也是重要原因,海上船隻可運載更多貨物駛向亞洲和埃及北方。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麥羅埃的優勢

麥羅埃不像納帕塔處於千旱的沙漠地帶,遷都給當地民眾帶來了繁榮與和諧,許多人選擇長久定居,主要定居人群依舊是蘇丹北部的努比亞人。

隨著農業發展,當地的灌溉系統也得到了改良。最初的灌溉方法“沙杜夫(shadoof)”需要人力支配,後來出現了新型的用大象和公牛等畜力工作的“撒凱亞(sakiya)”灌溉法。當地人利用尼羅河水和新型灌溉法極大地提高了糧食產量。因家畜需要的乾草以及水源的充沛補給,牧民放棄了逐水草遷居的生活方式,開始選擇在麥羅埃城周圍定居,沿著貿易走廊向國際市場提供畜牧商品,從而交換生活品和其它服務。肥沃的土地和充沛的水源給努比亞人帶來一些新的農作物一棉花,第一次大面積種植於尼羅河山谷,成為自公元前4世紀以來努比亞王國最為普遍的農作物。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棉花大量出口到阿拉伯地區,隨後努比亞人引進了用棉花製作衣服的方法,棉花成品自此一直暢銷於首都麥羅埃。

隨著埃及經濟的恢復,阿拉伯人開始在非洲建立長久基地。兩個王國之間的經濟關係大概始於公元前7500年,持續了幾千年。埃及和中東的商人們都看到了去往努比亞經商的重大機遇,一度使努比亞地區的經濟繁榮達到鼎盛,更多商品銷往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人更是帶著優質產品深入非洲來換取當地產品,由此他們得到牛、羊、駱駝、驢、猴子、馬、鐵器、黃金、烏木等自然產品,農業產品則有玉米、大麥、小麥、扁豆、大米、小米、棗、木薯、黃瓜、甜瓜、葫蘆和高粱等大量銷往埃及和中東。

努比亞王國幾乎可以提供給埃及任何需求的物品,這一古代的貿易體系標誌著非洲和阿拉伯這兩個不同地域之間建立長久關係的開始。4000年之前尼羅河及其周邊陸地作為重要商業渠道一直持續到當代,船隻成為重要運輸工具,同時陸地運輸也沒有消失。為了換取中東的商品,努比亞王國出口了大量鐵具包括鍋、刀、長矛等武器。

"

中東阿拉伯與非洲之間的貿易持續了幾個世紀,歷史學家們認為:“努比亞走廊始終是非洲最主要的經濟要道,同時也是下尼羅河谷和地中海之間的重要貿易樞紐”,當時貿易運輸主要依靠駱駝和大象進行,這條陸地貿易路線的重要性非比尋常,一直持續到現代文明開啟之前,即海上貿易通道被發現時才有所下降。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隨著貨物轉運貿易的急劇增加,尼羅河成為非常重要的貿易路線,圍繞著阿斯旺德的第一瀑布向南一直延伸到第三瀑布,形成了一條空前的交通要道。

埃及人為了方便船隻停靠,開闢了縱行第一瀑布的航海渠道,為了克服第二瀑布的湍急,甚至在塞姆那(Semna)建立了一座大壩。

在埃及的12王朝(前1937年一前1784年),法老為方便帝國與非洲努比亞王國的交通,更是建設了全面的基礎設施。古代努比亞和埃及王國之間的經濟繁榮和貿易昌盛是庫施文明得以發展的基礎,在此期間,努比亞王國版圖獲得極大擴展。努比亞王國的經濟穩定同樣使得周圍的其它王國、酋邦、帝國和部族受益良多,並且吸引了一些外部集團來尋求與努比亞建立聯盟。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埃及法老王朝一直覬覦努比亞人的經濟優勢,庫施王國的對策則是將行政首都往南遷移到第六瀑布以北的麥羅埃(Meroe),新首都坐落於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在匯入北部阿特巴拉河之前的交界地帶,麥羅埃時期的庫施王國達到鼎盛。

庫施王國選擇遷都有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埃及一直致力於取代庫施的經濟統治地位

多年之後,埃及在公元前593年成功地入侵了納帕塔,但是卻沒有對努比亞其它地區進攻。埃及並不是努比亞人所面對的最後一個外族入侵者,公元前525年,亞洲地區的波斯帝國開始強大,妄圖通過埃及進入非洲地域從而掠取更多資源。儘管波斯軍隊從未有意在努比亞長期定居,但是他們的行為卻給王國帶來了一種心理反應,即應該採取措施來抵禦類似的進攻。因此,選擇遷都麥羅埃是防止入侵的必要選擇。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第二,多數努比亞人為了更好地生存而去往麥羅埃

努比亞王國物資豐饒,能夠生產國民需求的大量食物和日用品。麥羅埃地區自然環境優良,天然瀑布和灌溉設施都能夠促進收成的提高,所盛產的食品充斥於當地和外部市場。

由於莊稼的豐收,牛群的數量也大有增加。充足的雨水孕育出優良牧場,可以餵養更多的牛、羊、駱駝和其它牲畜,從而產出更加豐盛的牛奶和皮毛,而且也為肥沃的土地準備了充足的糞肥。

第三,隨著埃及與庫施王國之間關係的惡化,商人為了逃避埃及的徵收重稅,成為向南遷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納帕塔北部四座瀑布的周圍商貿地域都被埃及施以重稅徵收,麥羅埃的建立則意味著新經濟中心的形成,它避免了商人陸地上的長途跋涉。

紅海是蘇丹與亞洲的天然通道,它連接地中海、遠東和印度,非洲王國可以通過紅海直接銷售鐵器、獅皮、鴕鳥羽毛、烏木和金子等當地商品。亞洲商人則可以從紅海向南航行,在抵達埃塞俄比亞後返回。由此,他們則可以逃脫埃及在納帕塔地帶施加的陸地商貿稅收。除了稅收,交通便宜也是重要原因,海上船隻可運載更多貨物駛向亞洲和埃及北方。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麥羅埃的優勢

麥羅埃不像納帕塔處於千旱的沙漠地帶,遷都給當地民眾帶來了繁榮與和諧,許多人選擇長久定居,主要定居人群依舊是蘇丹北部的努比亞人。

隨著農業發展,當地的灌溉系統也得到了改良。最初的灌溉方法“沙杜夫(shadoof)”需要人力支配,後來出現了新型的用大象和公牛等畜力工作的“撒凱亞(sakiya)”灌溉法。當地人利用尼羅河水和新型灌溉法極大地提高了糧食產量。因家畜需要的乾草以及水源的充沛補給,牧民放棄了逐水草遷居的生活方式,開始選擇在麥羅埃城周圍定居,沿著貿易走廊向國際市場提供畜牧商品,從而交換生活品和其它服務。肥沃的土地和充沛的水源給努比亞人帶來一些新的農作物一棉花,第一次大面積種植於尼羅河山谷,成為自公元前4世紀以來努比亞王國最為普遍的農作物。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棉花大量出口到阿拉伯地區,隨後努比亞人引進了用棉花製作衣服的方法,棉花成品自此一直暢銷於首都麥羅埃。

隨著埃及經濟的恢復,阿拉伯人開始在非洲建立長久基地。兩個王國之間的經濟關係大概始於公元前7500年,持續了幾千年。埃及和中東的商人們都看到了去往努比亞經商的重大機遇,一度使努比亞地區的經濟繁榮達到鼎盛,更多商品銷往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人更是帶著優質產品深入非洲來換取當地產品,由此他們得到牛、羊、駱駝、驢、猴子、馬、鐵器、黃金、烏木等自然產品,農業產品則有玉米、大麥、小麥、扁豆、大米、小米、棗、木薯、黃瓜、甜瓜、葫蘆和高粱等大量銷往埃及和中東。

努比亞王國幾乎可以提供給埃及任何需求的物品,這一古代的貿易體系標誌著非洲和阿拉伯這兩個不同地域之間建立長久關係的開始。4000年之前尼羅河及其周邊陸地作為重要商業渠道一直持續到當代,船隻成為重要運輸工具,同時陸地運輸也沒有消失。為了換取中東的商品,努比亞王國出口了大量鐵具包括鍋、刀、長矛等武器。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努比亞王國不僅農業物資豐富,而且還富含礦產資源,“自古以來,庫施是以出口黃金、寶石等聞名於世,採礦業是它的一項重要活動,在北緯18度以北的地區可以找到許多古代開採黃金的痕跡”,研究者用現代技術發現庫施王國大概出產了160萬公斤純金。在乾旱的沙漠地帶,庫施人還挖掘名貴的石料,王國東部地區還出產鑽石,使得庫施王國富甲一方。

"

中東阿拉伯與非洲之間的貿易持續了幾個世紀,歷史學家們認為:“努比亞走廊始終是非洲最主要的經濟要道,同時也是下尼羅河谷和地中海之間的重要貿易樞紐”,當時貿易運輸主要依靠駱駝和大象進行,這條陸地貿易路線的重要性非比尋常,一直持續到現代文明開啟之前,即海上貿易通道被發現時才有所下降。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隨著貨物轉運貿易的急劇增加,尼羅河成為非常重要的貿易路線,圍繞著阿斯旺德的第一瀑布向南一直延伸到第三瀑布,形成了一條空前的交通要道。

埃及人為了方便船隻停靠,開闢了縱行第一瀑布的航海渠道,為了克服第二瀑布的湍急,甚至在塞姆那(Semna)建立了一座大壩。

在埃及的12王朝(前1937年一前1784年),法老為方便帝國與非洲努比亞王國的交通,更是建設了全面的基礎設施。古代努比亞和埃及王國之間的經濟繁榮和貿易昌盛是庫施文明得以發展的基礎,在此期間,努比亞王國版圖獲得極大擴展。努比亞王國的經濟穩定同樣使得周圍的其它王國、酋邦、帝國和部族受益良多,並且吸引了一些外部集團來尋求與努比亞建立聯盟。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埃及法老王朝一直覬覦努比亞人的經濟優勢,庫施王國的對策則是將行政首都往南遷移到第六瀑布以北的麥羅埃(Meroe),新首都坐落於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在匯入北部阿特巴拉河之前的交界地帶,麥羅埃時期的庫施王國達到鼎盛。

庫施王國選擇遷都有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埃及一直致力於取代庫施的經濟統治地位

多年之後,埃及在公元前593年成功地入侵了納帕塔,但是卻沒有對努比亞其它地區進攻。埃及並不是努比亞人所面對的最後一個外族入侵者,公元前525年,亞洲地區的波斯帝國開始強大,妄圖通過埃及進入非洲地域從而掠取更多資源。儘管波斯軍隊從未有意在努比亞長期定居,但是他們的行為卻給王國帶來了一種心理反應,即應該採取措施來抵禦類似的進攻。因此,選擇遷都麥羅埃是防止入侵的必要選擇。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第二,多數努比亞人為了更好地生存而去往麥羅埃

努比亞王國物資豐饒,能夠生產國民需求的大量食物和日用品。麥羅埃地區自然環境優良,天然瀑布和灌溉設施都能夠促進收成的提高,所盛產的食品充斥於當地和外部市場。

由於莊稼的豐收,牛群的數量也大有增加。充足的雨水孕育出優良牧場,可以餵養更多的牛、羊、駱駝和其它牲畜,從而產出更加豐盛的牛奶和皮毛,而且也為肥沃的土地準備了充足的糞肥。

第三,隨著埃及與庫施王國之間關係的惡化,商人為了逃避埃及的徵收重稅,成為向南遷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納帕塔北部四座瀑布的周圍商貿地域都被埃及施以重稅徵收,麥羅埃的建立則意味著新經濟中心的形成,它避免了商人陸地上的長途跋涉。

紅海是蘇丹與亞洲的天然通道,它連接地中海、遠東和印度,非洲王國可以通過紅海直接銷售鐵器、獅皮、鴕鳥羽毛、烏木和金子等當地商品。亞洲商人則可以從紅海向南航行,在抵達埃塞俄比亞後返回。由此,他們則可以逃脫埃及在納帕塔地帶施加的陸地商貿稅收。除了稅收,交通便宜也是重要原因,海上船隻可運載更多貨物駛向亞洲和埃及北方。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麥羅埃的優勢

麥羅埃不像納帕塔處於千旱的沙漠地帶,遷都給當地民眾帶來了繁榮與和諧,許多人選擇長久定居,主要定居人群依舊是蘇丹北部的努比亞人。

隨著農業發展,當地的灌溉系統也得到了改良。最初的灌溉方法“沙杜夫(shadoof)”需要人力支配,後來出現了新型的用大象和公牛等畜力工作的“撒凱亞(sakiya)”灌溉法。當地人利用尼羅河水和新型灌溉法極大地提高了糧食產量。因家畜需要的乾草以及水源的充沛補給,牧民放棄了逐水草遷居的生活方式,開始選擇在麥羅埃城周圍定居,沿著貿易走廊向國際市場提供畜牧商品,從而交換生活品和其它服務。肥沃的土地和充沛的水源給努比亞人帶來一些新的農作物一棉花,第一次大面積種植於尼羅河山谷,成為自公元前4世紀以來努比亞王國最為普遍的農作物。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棉花大量出口到阿拉伯地區,隨後努比亞人引進了用棉花製作衣服的方法,棉花成品自此一直暢銷於首都麥羅埃。

隨著埃及經濟的恢復,阿拉伯人開始在非洲建立長久基地。兩個王國之間的經濟關係大概始於公元前7500年,持續了幾千年。埃及和中東的商人們都看到了去往努比亞經商的重大機遇,一度使努比亞地區的經濟繁榮達到鼎盛,更多商品銷往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人更是帶著優質產品深入非洲來換取當地產品,由此他們得到牛、羊、駱駝、驢、猴子、馬、鐵器、黃金、烏木等自然產品,農業產品則有玉米、大麥、小麥、扁豆、大米、小米、棗、木薯、黃瓜、甜瓜、葫蘆和高粱等大量銷往埃及和中東。

努比亞王國幾乎可以提供給埃及任何需求的物品,這一古代的貿易體系標誌著非洲和阿拉伯這兩個不同地域之間建立長久關係的開始。4000年之前尼羅河及其周邊陸地作為重要商業渠道一直持續到當代,船隻成為重要運輸工具,同時陸地運輸也沒有消失。為了換取中東的商品,努比亞王國出口了大量鐵具包括鍋、刀、長矛等武器。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努比亞王國不僅農業物資豐富,而且還富含礦產資源,“自古以來,庫施是以出口黃金、寶石等聞名於世,採礦業是它的一項重要活動,在北緯18度以北的地區可以找到許多古代開採黃金的痕跡”,研究者用現代技術發現庫施王國大概出產了160萬公斤純金。在乾旱的沙漠地帶,庫施人還挖掘名貴的石料,王國東部地區還出產鑽石,使得庫施王國富甲一方。

在庫施王國達到鼎盛的時期,他們為何要將首都南遷到麥羅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