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發起了法國戰役。沒過幾天,英法聯軍防線就在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被圍困在法國東北部沿海的狹窄地帶。

後來在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軍事撤退行動中,短短10天中從敦刻爾克港口僥倖將33萬6千名英國遠征軍和法軍士兵撤至英國本土。可是所有重型裝備都被丟棄在歐洲大陸,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德國佔領了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抵抗。在拉攏誘使英國妥協而提出的和平建議遭到拒絕後,希特勒親自擬定了名為“海獅”的行動計劃,企圖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強渡英吉利海峽,攻入英國本土。

"

01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發起了法國戰役。沒過幾天,英法聯軍防線就在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被圍困在法國東北部沿海的狹窄地帶。

後來在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軍事撤退行動中,短短10天中從敦刻爾克港口僥倖將33萬6千名英國遠征軍和法軍士兵撤至英國本土。可是所有重型裝備都被丟棄在歐洲大陸,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德國佔領了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抵抗。在拉攏誘使英國妥協而提出的和平建議遭到拒絕後,希特勒親自擬定了名為“海獅”的行動計劃,企圖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強渡英吉利海峽,攻入英國本土。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後來因為橫渡英吉利海峽存在許多後勤供應和氣候方面難以克服的困難,納粹德國改為單純以空襲來迫使英國投降,雙方的交戰變成一場前所未有的空襲與反空襲的大規模空戰。

在7月到10月底為期3個多月的戰役中,雙方共投入戰機6000餘架,在交戰中被擊落擊傷過半。損失數千名飛行員和其他空勤人員,更是造成十幾萬平民的傷亡。

這場“大不列顛戰役”以德國的失敗告終。德國空軍損失了大量戰機和飛行員,也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希特勒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把目標轉向東線,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

01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發起了法國戰役。沒過幾天,英法聯軍防線就在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被圍困在法國東北部沿海的狹窄地帶。

後來在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軍事撤退行動中,短短10天中從敦刻爾克港口僥倖將33萬6千名英國遠征軍和法軍士兵撤至英國本土。可是所有重型裝備都被丟棄在歐洲大陸,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德國佔領了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抵抗。在拉攏誘使英國妥協而提出的和平建議遭到拒絕後,希特勒親自擬定了名為“海獅”的行動計劃,企圖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強渡英吉利海峽,攻入英國本土。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後來因為橫渡英吉利海峽存在許多後勤供應和氣候方面難以克服的困難,納粹德國改為單純以空襲來迫使英國投降,雙方的交戰變成一場前所未有的空襲與反空襲的大規模空戰。

在7月到10月底為期3個多月的戰役中,雙方共投入戰機6000餘架,在交戰中被擊落擊傷過半。損失數千名飛行員和其他空勤人員,更是造成十幾萬平民的傷亡。

這場“大不列顛戰役”以德國的失敗告終。德國空軍損失了大量戰機和飛行員,也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希特勒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把目標轉向東線,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對於英國人來說,不列顛之戰無疑是一場關係到國家和民族存亡的偉大戰役。鮮為人知的是,就在第二年,英國人在萬里之外的中東與當地的伊拉克軍隊打過一仗,被稱為是“第二次不列顛戰役”,這是怎麼回事呢?

02

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部的伊拉克,歷史悠久,是兩河文明的發源地。公元前2000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王國正是建立在這片土地上。

這裡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有著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在歷史上先後遭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奧斯曼土耳其的入侵和統治。上世紀20年代伊拉克淪為英國託管地。

1927年,英國扶植哈希姆家族建立伊拉克王國後,為了控制這個英國本土與英屬印度之間的咽喉要道,保護自己的石油供給,英國在當地仍然留下大量的駐軍。

"

01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發起了法國戰役。沒過幾天,英法聯軍防線就在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被圍困在法國東北部沿海的狹窄地帶。

後來在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軍事撤退行動中,短短10天中從敦刻爾克港口僥倖將33萬6千名英國遠征軍和法軍士兵撤至英國本土。可是所有重型裝備都被丟棄在歐洲大陸,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德國佔領了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抵抗。在拉攏誘使英國妥協而提出的和平建議遭到拒絕後,希特勒親自擬定了名為“海獅”的行動計劃,企圖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強渡英吉利海峽,攻入英國本土。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後來因為橫渡英吉利海峽存在許多後勤供應和氣候方面難以克服的困難,納粹德國改為單純以空襲來迫使英國投降,雙方的交戰變成一場前所未有的空襲與反空襲的大規模空戰。

在7月到10月底為期3個多月的戰役中,雙方共投入戰機6000餘架,在交戰中被擊落擊傷過半。損失數千名飛行員和其他空勤人員,更是造成十幾萬平民的傷亡。

這場“大不列顛戰役”以德國的失敗告終。德國空軍損失了大量戰機和飛行員,也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希特勒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把目標轉向東線,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對於英國人來說,不列顛之戰無疑是一場關係到國家和民族存亡的偉大戰役。鮮為人知的是,就在第二年,英國人在萬里之外的中東與當地的伊拉克軍隊打過一仗,被稱為是“第二次不列顛戰役”,這是怎麼回事呢?

02

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部的伊拉克,歷史悠久,是兩河文明的發源地。公元前2000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王國正是建立在這片土地上。

這裡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有著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在歷史上先後遭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奧斯曼土耳其的入侵和統治。上世紀20年代伊拉克淪為英國託管地。

1927年,英國扶植哈希姆家族建立伊拉克王國後,為了控制這個英國本土與英屬印度之間的咽喉要道,保護自己的石油供給,英國在當地仍然留下大量的駐軍。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二戰爆發後,伊拉克政局發生了變化。仇視英國的伊拉克貴族蓋拉尼,在德國間諜策劃下發動政變,成立了國防政府,試圖將英國人趕出中東地區。他直接與德國政府聯繫,希望與納粹德國結盟,建議希特勒派德軍進入伊拉克幫助抵抗英國人。

當時英國駐中東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是韋維爾爵士,他對於伊拉克的形勢變化並沒有引起重視。韋維爾沒把伊拉克人放在眼裡,認為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才是真正的威脅。

可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卻認為伊拉克的形勢不容樂觀,一旦德國進入,就會切斷英國在伊拉克北部的石油供給,與印度之間的空中通道也將受阻。而且,伊拉克的蓋拉尼政權會給阿拉伯國家樹立一個壞榜樣,引起反對英國的連鎖反應將是致命的。

"

01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發起了法國戰役。沒過幾天,英法聯軍防線就在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被圍困在法國東北部沿海的狹窄地帶。

後來在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軍事撤退行動中,短短10天中從敦刻爾克港口僥倖將33萬6千名英國遠征軍和法軍士兵撤至英國本土。可是所有重型裝備都被丟棄在歐洲大陸,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德國佔領了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抵抗。在拉攏誘使英國妥協而提出的和平建議遭到拒絕後,希特勒親自擬定了名為“海獅”的行動計劃,企圖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強渡英吉利海峽,攻入英國本土。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後來因為橫渡英吉利海峽存在許多後勤供應和氣候方面難以克服的困難,納粹德國改為單純以空襲來迫使英國投降,雙方的交戰變成一場前所未有的空襲與反空襲的大規模空戰。

在7月到10月底為期3個多月的戰役中,雙方共投入戰機6000餘架,在交戰中被擊落擊傷過半。損失數千名飛行員和其他空勤人員,更是造成十幾萬平民的傷亡。

這場“大不列顛戰役”以德國的失敗告終。德國空軍損失了大量戰機和飛行員,也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希特勒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把目標轉向東線,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對於英國人來說,不列顛之戰無疑是一場關係到國家和民族存亡的偉大戰役。鮮為人知的是,就在第二年,英國人在萬里之外的中東與當地的伊拉克軍隊打過一仗,被稱為是“第二次不列顛戰役”,這是怎麼回事呢?

02

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部的伊拉克,歷史悠久,是兩河文明的發源地。公元前2000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王國正是建立在這片土地上。

這裡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有著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在歷史上先後遭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奧斯曼土耳其的入侵和統治。上世紀20年代伊拉克淪為英國託管地。

1927年,英國扶植哈希姆家族建立伊拉克王國後,為了控制這個英國本土與英屬印度之間的咽喉要道,保護自己的石油供給,英國在當地仍然留下大量的駐軍。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二戰爆發後,伊拉克政局發生了變化。仇視英國的伊拉克貴族蓋拉尼,在德國間諜策劃下發動政變,成立了國防政府,試圖將英國人趕出中東地區。他直接與德國政府聯繫,希望與納粹德國結盟,建議希特勒派德軍進入伊拉克幫助抵抗英國人。

當時英國駐中東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是韋維爾爵士,他對於伊拉克的形勢變化並沒有引起重視。韋維爾沒把伊拉克人放在眼裡,認為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才是真正的威脅。

可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卻認為伊拉克的形勢不容樂觀,一旦德國進入,就會切斷英國在伊拉克北部的石油供給,與印度之間的空中通道也將受阻。而且,伊拉克的蓋拉尼政權會給阿拉伯國家樹立一個壞榜樣,引起反對英國的連鎖反應將是致命的。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經過丘吉爾的一再督促,4月29日,韋維爾派出的第10印度師2旅在伊拉克港口巴士拉登陸。皇家海軍赫爾姆斯號航母和兩艘巡洋艦緊隨其後,第10印度師的其餘部隊也已經開拔。

蓋拉尼意識到,要想延緩英軍從陸上對巴格達的進攻,必須阻止英軍取得制空權,這樣地面英軍就不敢貿然前進。

03

在距離巴格達不到100公里的地方,有個哈巴尼亞小鎮。英軍在那裡建了個皇家空軍基地,蓋拉尼決定對它下手。

1941年4月30日凌晨2點,英國駐巴格達大使被使館外面汽車發出的噪聲吵醒了,他走到窗口看到令他吃驚的場面:一輛輛伊拉克軍車正從拉希德軍營開出,向著沙漠方向的哈巴尼亞開去。

大使立刻警覺地想到伊拉克人的目標一定是那裡的皇家空軍基地。他立刻用無線電臺聯繫上哈巴尼亞基地司令斯瑪特。

"

01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發起了法國戰役。沒過幾天,英法聯軍防線就在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被圍困在法國東北部沿海的狹窄地帶。

後來在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軍事撤退行動中,短短10天中從敦刻爾克港口僥倖將33萬6千名英國遠征軍和法軍士兵撤至英國本土。可是所有重型裝備都被丟棄在歐洲大陸,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德國佔領了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抵抗。在拉攏誘使英國妥協而提出的和平建議遭到拒絕後,希特勒親自擬定了名為“海獅”的行動計劃,企圖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強渡英吉利海峽,攻入英國本土。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後來因為橫渡英吉利海峽存在許多後勤供應和氣候方面難以克服的困難,納粹德國改為單純以空襲來迫使英國投降,雙方的交戰變成一場前所未有的空襲與反空襲的大規模空戰。

在7月到10月底為期3個多月的戰役中,雙方共投入戰機6000餘架,在交戰中被擊落擊傷過半。損失數千名飛行員和其他空勤人員,更是造成十幾萬平民的傷亡。

這場“大不列顛戰役”以德國的失敗告終。德國空軍損失了大量戰機和飛行員,也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希特勒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把目標轉向東線,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對於英國人來說,不列顛之戰無疑是一場關係到國家和民族存亡的偉大戰役。鮮為人知的是,就在第二年,英國人在萬里之外的中東與當地的伊拉克軍隊打過一仗,被稱為是“第二次不列顛戰役”,這是怎麼回事呢?

02

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部的伊拉克,歷史悠久,是兩河文明的發源地。公元前2000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王國正是建立在這片土地上。

這裡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有著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在歷史上先後遭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奧斯曼土耳其的入侵和統治。上世紀20年代伊拉克淪為英國託管地。

1927年,英國扶植哈希姆家族建立伊拉克王國後,為了控制這個英國本土與英屬印度之間的咽喉要道,保護自己的石油供給,英國在當地仍然留下大量的駐軍。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二戰爆發後,伊拉克政局發生了變化。仇視英國的伊拉克貴族蓋拉尼,在德國間諜策劃下發動政變,成立了國防政府,試圖將英國人趕出中東地區。他直接與德國政府聯繫,希望與納粹德國結盟,建議希特勒派德軍進入伊拉克幫助抵抗英國人。

當時英國駐中東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是韋維爾爵士,他對於伊拉克的形勢變化並沒有引起重視。韋維爾沒把伊拉克人放在眼裡,認為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才是真正的威脅。

可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卻認為伊拉克的形勢不容樂觀,一旦德國進入,就會切斷英國在伊拉克北部的石油供給,與印度之間的空中通道也將受阻。而且,伊拉克的蓋拉尼政權會給阿拉伯國家樹立一個壞榜樣,引起反對英國的連鎖反應將是致命的。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經過丘吉爾的一再督促,4月29日,韋維爾派出的第10印度師2旅在伊拉克港口巴士拉登陸。皇家海軍赫爾姆斯號航母和兩艘巡洋艦緊隨其後,第10印度師的其餘部隊也已經開拔。

蓋拉尼意識到,要想延緩英軍從陸上對巴格達的進攻,必須阻止英軍取得制空權,這樣地面英軍就不敢貿然前進。

03

在距離巴格達不到100公里的地方,有個哈巴尼亞小鎮。英軍在那裡建了個皇家空軍基地,蓋拉尼決定對它下手。

1941年4月30日凌晨2點,英國駐巴格達大使被使館外面汽車發出的噪聲吵醒了,他走到窗口看到令他吃驚的場面:一輛輛伊拉克軍車正從拉希德軍營開出,向著沙漠方向的哈巴尼亞開去。

大使立刻警覺地想到伊拉克人的目標一定是那裡的皇家空軍基地。他立刻用無線電臺聯繫上哈巴尼亞基地司令斯瑪特。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這個空軍基地其實也就是一個飛行訓練學校。基地有1000多名空軍人員,但真正掌握足夠飛行經驗的只有35名教官,而且只有3人有過實戰經驗。

基地的防禦部隊包括350人的國王近衛團第1營,以及1200名伊拉克警察部隊。好在這些警察都是當地的亞述基督教徒,他們在伊拉克被視為異類,所以反而對英國人親近。

哈巴尼亞基地的軍事裝備,有18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的勞斯萊斯裝甲車,還是轎車底盤改裝的,鋼板只能擋擋子彈,可算是老掉牙的武器。據說僅生產了100來輛,放到現在或許是價值連城的收藏品,當時卻沒啥用。

"

01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發起了法國戰役。沒過幾天,英法聯軍防線就在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被圍困在法國東北部沿海的狹窄地帶。

後來在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軍事撤退行動中,短短10天中從敦刻爾克港口僥倖將33萬6千名英國遠征軍和法軍士兵撤至英國本土。可是所有重型裝備都被丟棄在歐洲大陸,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德國佔領了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抵抗。在拉攏誘使英國妥協而提出的和平建議遭到拒絕後,希特勒親自擬定了名為“海獅”的行動計劃,企圖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強渡英吉利海峽,攻入英國本土。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後來因為橫渡英吉利海峽存在許多後勤供應和氣候方面難以克服的困難,納粹德國改為單純以空襲來迫使英國投降,雙方的交戰變成一場前所未有的空襲與反空襲的大規模空戰。

在7月到10月底為期3個多月的戰役中,雙方共投入戰機6000餘架,在交戰中被擊落擊傷過半。損失數千名飛行員和其他空勤人員,更是造成十幾萬平民的傷亡。

這場“大不列顛戰役”以德國的失敗告終。德國空軍損失了大量戰機和飛行員,也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希特勒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把目標轉向東線,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對於英國人來說,不列顛之戰無疑是一場關係到國家和民族存亡的偉大戰役。鮮為人知的是,就在第二年,英國人在萬里之外的中東與當地的伊拉克軍隊打過一仗,被稱為是“第二次不列顛戰役”,這是怎麼回事呢?

02

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部的伊拉克,歷史悠久,是兩河文明的發源地。公元前2000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王國正是建立在這片土地上。

這裡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有著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在歷史上先後遭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奧斯曼土耳其的入侵和統治。上世紀20年代伊拉克淪為英國託管地。

1927年,英國扶植哈希姆家族建立伊拉克王國後,為了控制這個英國本土與英屬印度之間的咽喉要道,保護自己的石油供給,英國在當地仍然留下大量的駐軍。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二戰爆發後,伊拉克政局發生了變化。仇視英國的伊拉克貴族蓋拉尼,在德國間諜策劃下發動政變,成立了國防政府,試圖將英國人趕出中東地區。他直接與德國政府聯繫,希望與納粹德國結盟,建議希特勒派德軍進入伊拉克幫助抵抗英國人。

當時英國駐中東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是韋維爾爵士,他對於伊拉克的形勢變化並沒有引起重視。韋維爾沒把伊拉克人放在眼裡,認為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才是真正的威脅。

可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卻認為伊拉克的形勢不容樂觀,一旦德國進入,就會切斷英國在伊拉克北部的石油供給,與印度之間的空中通道也將受阻。而且,伊拉克的蓋拉尼政權會給阿拉伯國家樹立一個壞榜樣,引起反對英國的連鎖反應將是致命的。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經過丘吉爾的一再督促,4月29日,韋維爾派出的第10印度師2旅在伊拉克港口巴士拉登陸。皇家海軍赫爾姆斯號航母和兩艘巡洋艦緊隨其後,第10印度師的其餘部隊也已經開拔。

蓋拉尼意識到,要想延緩英軍從陸上對巴格達的進攻,必須阻止英軍取得制空權,這樣地面英軍就不敢貿然前進。

03

在距離巴格達不到100公里的地方,有個哈巴尼亞小鎮。英軍在那裡建了個皇家空軍基地,蓋拉尼決定對它下手。

1941年4月30日凌晨2點,英國駐巴格達大使被使館外面汽車發出的噪聲吵醒了,他走到窗口看到令他吃驚的場面:一輛輛伊拉克軍車正從拉希德軍營開出,向著沙漠方向的哈巴尼亞開去。

大使立刻警覺地想到伊拉克人的目標一定是那裡的皇家空軍基地。他立刻用無線電臺聯繫上哈巴尼亞基地司令斯瑪特。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這個空軍基地其實也就是一個飛行訓練學校。基地有1000多名空軍人員,但真正掌握足夠飛行經驗的只有35名教官,而且只有3人有過實戰經驗。

基地的防禦部隊包括350人的國王近衛團第1營,以及1200名伊拉克警察部隊。好在這些警察都是當地的亞述基督教徒,他們在伊拉克被視為異類,所以反而對英國人親近。

哈巴尼亞基地的軍事裝備,有18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的勞斯萊斯裝甲車,還是轎車底盤改裝的,鋼板只能擋擋子彈,可算是老掉牙的武器。據說僅生產了100來輛,放到現在或許是價值連城的收藏品,當時卻沒啥用。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至於飛機也都是些老舊傢伙:9架角鬥士雙翼戰機算是其中戰鬥力最強的了。此外,還有1架伯林漢姆MK-I型轟炸機、26架奧克斯福德教練機、38架其它型號的教練機。

本來這就是個航校而已,這些飛機只是為了訓練準備的,當然不適合作戰的需要。航校所處的地形也不利於堅守,小鎮南邊有一個40多米的高地,可以俯視整個基地。更麻煩的是基地的供水設備還得仰仗鎮上電廠的供電。

04

30日凌晨,哈巴尼亞基地的航校學員們被凌厲的戰鬥警報驚醒,手足無措地投入基地保衛戰中。

伊拉克軍隊搶先在南邊的高地上架起了大炮。清晨時分,基地派出的偵察機傳回了消息:對方陣地上的伊軍超過1000人,裝備有重炮、裝甲車,甚至還有飛機。

大為吃驚的斯瑪特校長馬上下令開挖戰壕,在基地周圍部署機槍陣地。教官帶領學員們給飛機加油裝彈,儘量把它們隱藏起來。

"

01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發起了法國戰役。沒過幾天,英法聯軍防線就在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被圍困在法國東北部沿海的狹窄地帶。

後來在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軍事撤退行動中,短短10天中從敦刻爾克港口僥倖將33萬6千名英國遠征軍和法軍士兵撤至英國本土。可是所有重型裝備都被丟棄在歐洲大陸,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德國佔領了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抵抗。在拉攏誘使英國妥協而提出的和平建議遭到拒絕後,希特勒親自擬定了名為“海獅”的行動計劃,企圖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強渡英吉利海峽,攻入英國本土。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後來因為橫渡英吉利海峽存在許多後勤供應和氣候方面難以克服的困難,納粹德國改為單純以空襲來迫使英國投降,雙方的交戰變成一場前所未有的空襲與反空襲的大規模空戰。

在7月到10月底為期3個多月的戰役中,雙方共投入戰機6000餘架,在交戰中被擊落擊傷過半。損失數千名飛行員和其他空勤人員,更是造成十幾萬平民的傷亡。

這場“大不列顛戰役”以德國的失敗告終。德國空軍損失了大量戰機和飛行員,也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希特勒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把目標轉向東線,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對於英國人來說,不列顛之戰無疑是一場關係到國家和民族存亡的偉大戰役。鮮為人知的是,就在第二年,英國人在萬里之外的中東與當地的伊拉克軍隊打過一仗,被稱為是“第二次不列顛戰役”,這是怎麼回事呢?

02

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部的伊拉克,歷史悠久,是兩河文明的發源地。公元前2000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王國正是建立在這片土地上。

這裡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有著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在歷史上先後遭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奧斯曼土耳其的入侵和統治。上世紀20年代伊拉克淪為英國託管地。

1927年,英國扶植哈希姆家族建立伊拉克王國後,為了控制這個英國本土與英屬印度之間的咽喉要道,保護自己的石油供給,英國在當地仍然留下大量的駐軍。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二戰爆發後,伊拉克政局發生了變化。仇視英國的伊拉克貴族蓋拉尼,在德國間諜策劃下發動政變,成立了國防政府,試圖將英國人趕出中東地區。他直接與德國政府聯繫,希望與納粹德國結盟,建議希特勒派德軍進入伊拉克幫助抵抗英國人。

當時英國駐中東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是韋維爾爵士,他對於伊拉克的形勢變化並沒有引起重視。韋維爾沒把伊拉克人放在眼裡,認為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才是真正的威脅。

可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卻認為伊拉克的形勢不容樂觀,一旦德國進入,就會切斷英國在伊拉克北部的石油供給,與印度之間的空中通道也將受阻。而且,伊拉克的蓋拉尼政權會給阿拉伯國家樹立一個壞榜樣,引起反對英國的連鎖反應將是致命的。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經過丘吉爾的一再督促,4月29日,韋維爾派出的第10印度師2旅在伊拉克港口巴士拉登陸。皇家海軍赫爾姆斯號航母和兩艘巡洋艦緊隨其後,第10印度師的其餘部隊也已經開拔。

蓋拉尼意識到,要想延緩英軍從陸上對巴格達的進攻,必須阻止英軍取得制空權,這樣地面英軍就不敢貿然前進。

03

在距離巴格達不到100公里的地方,有個哈巴尼亞小鎮。英軍在那裡建了個皇家空軍基地,蓋拉尼決定對它下手。

1941年4月30日凌晨2點,英國駐巴格達大使被使館外面汽車發出的噪聲吵醒了,他走到窗口看到令他吃驚的場面:一輛輛伊拉克軍車正從拉希德軍營開出,向著沙漠方向的哈巴尼亞開去。

大使立刻警覺地想到伊拉克人的目標一定是那裡的皇家空軍基地。他立刻用無線電臺聯繫上哈巴尼亞基地司令斯瑪特。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這個空軍基地其實也就是一個飛行訓練學校。基地有1000多名空軍人員,但真正掌握足夠飛行經驗的只有35名教官,而且只有3人有過實戰經驗。

基地的防禦部隊包括350人的國王近衛團第1營,以及1200名伊拉克警察部隊。好在這些警察都是當地的亞述基督教徒,他們在伊拉克被視為異類,所以反而對英國人親近。

哈巴尼亞基地的軍事裝備,有18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的勞斯萊斯裝甲車,還是轎車底盤改裝的,鋼板只能擋擋子彈,可算是老掉牙的武器。據說僅生產了100來輛,放到現在或許是價值連城的收藏品,當時卻沒啥用。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至於飛機也都是些老舊傢伙:9架角鬥士雙翼戰機算是其中戰鬥力最強的了。此外,還有1架伯林漢姆MK-I型轟炸機、26架奧克斯福德教練機、38架其它型號的教練機。

本來這就是個航校而已,這些飛機只是為了訓練準備的,當然不適合作戰的需要。航校所處的地形也不利於堅守,小鎮南邊有一個40多米的高地,可以俯視整個基地。更麻煩的是基地的供水設備還得仰仗鎮上電廠的供電。

04

30日凌晨,哈巴尼亞基地的航校學員們被凌厲的戰鬥警報驚醒,手足無措地投入基地保衛戰中。

伊拉克軍隊搶先在南邊的高地上架起了大炮。清晨時分,基地派出的偵察機傳回了消息:對方陣地上的伊軍超過1000人,裝備有重炮、裝甲車,甚至還有飛機。

大為吃驚的斯瑪特校長馬上下令開挖戰壕,在基地周圍部署機槍陣地。教官帶領學員們給飛機加油裝彈,儘量把它們隱藏起來。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對面的伊拉克人在不斷增兵。第二天,伊軍兵力增至1個步兵旅、2個機械化營、1個機械化炮兵旅和1個野炮旅,共有大炮27門。還有12輛裝甲車,加上機槍連、信號連和防空/反坦克連,總計9000人的正規軍。

此外,還有大批部族武裝隨時等待趁火打劫,攻入英軍兵營撈油水。伊拉克空軍則裝備有63架戰機,比航校的飛機性能好,其中不乏哈巴尼亞航校培訓出的飛行員。

斯瑪特先後接到英國駐伊拉克大使﹑駐中東軍事長官韋維爾和英國外交部的電報,要求他立即採取軍事行動。直到5月2日凌晨,收到來自倫敦的一份電報,才讓斯瑪特下定決心。丘吉爾在這份電報中說:如果你不得不與他們交戰,就狠狠地揍他一頓。

清晨,第一批30架剛剛加裝了掛架的教練機帶著炸彈飛向伊軍陣地。駐巴士拉的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也飛來支援。可是因為天色昏暗,面對隱藏在掩體中的伊軍,飛機一時也無法確定轟炸目標,同樣,伊軍的地面高射炮也無法反擊。

"

01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發起了法國戰役。沒過幾天,英法聯軍防線就在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被圍困在法國東北部沿海的狹窄地帶。

後來在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軍事撤退行動中,短短10天中從敦刻爾克港口僥倖將33萬6千名英國遠征軍和法軍士兵撤至英國本土。可是所有重型裝備都被丟棄在歐洲大陸,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德國佔領了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抵抗。在拉攏誘使英國妥協而提出的和平建議遭到拒絕後,希特勒親自擬定了名為“海獅”的行動計劃,企圖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強渡英吉利海峽,攻入英國本土。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後來因為橫渡英吉利海峽存在許多後勤供應和氣候方面難以克服的困難,納粹德國改為單純以空襲來迫使英國投降,雙方的交戰變成一場前所未有的空襲與反空襲的大規模空戰。

在7月到10月底為期3個多月的戰役中,雙方共投入戰機6000餘架,在交戰中被擊落擊傷過半。損失數千名飛行員和其他空勤人員,更是造成十幾萬平民的傷亡。

這場“大不列顛戰役”以德國的失敗告終。德國空軍損失了大量戰機和飛行員,也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希特勒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把目標轉向東線,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對於英國人來說,不列顛之戰無疑是一場關係到國家和民族存亡的偉大戰役。鮮為人知的是,就在第二年,英國人在萬里之外的中東與當地的伊拉克軍隊打過一仗,被稱為是“第二次不列顛戰役”,這是怎麼回事呢?

02

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部的伊拉克,歷史悠久,是兩河文明的發源地。公元前2000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王國正是建立在這片土地上。

這裡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有著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在歷史上先後遭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奧斯曼土耳其的入侵和統治。上世紀20年代伊拉克淪為英國託管地。

1927年,英國扶植哈希姆家族建立伊拉克王國後,為了控制這個英國本土與英屬印度之間的咽喉要道,保護自己的石油供給,英國在當地仍然留下大量的駐軍。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二戰爆發後,伊拉克政局發生了變化。仇視英國的伊拉克貴族蓋拉尼,在德國間諜策劃下發動政變,成立了國防政府,試圖將英國人趕出中東地區。他直接與德國政府聯繫,希望與納粹德國結盟,建議希特勒派德軍進入伊拉克幫助抵抗英國人。

當時英國駐中東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是韋維爾爵士,他對於伊拉克的形勢變化並沒有引起重視。韋維爾沒把伊拉克人放在眼裡,認為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才是真正的威脅。

可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卻認為伊拉克的形勢不容樂觀,一旦德國進入,就會切斷英國在伊拉克北部的石油供給,與印度之間的空中通道也將受阻。而且,伊拉克的蓋拉尼政權會給阿拉伯國家樹立一個壞榜樣,引起反對英國的連鎖反應將是致命的。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經過丘吉爾的一再督促,4月29日,韋維爾派出的第10印度師2旅在伊拉克港口巴士拉登陸。皇家海軍赫爾姆斯號航母和兩艘巡洋艦緊隨其後,第10印度師的其餘部隊也已經開拔。

蓋拉尼意識到,要想延緩英軍從陸上對巴格達的進攻,必須阻止英軍取得制空權,這樣地面英軍就不敢貿然前進。

03

在距離巴格達不到100公里的地方,有個哈巴尼亞小鎮。英軍在那裡建了個皇家空軍基地,蓋拉尼決定對它下手。

1941年4月30日凌晨2點,英國駐巴格達大使被使館外面汽車發出的噪聲吵醒了,他走到窗口看到令他吃驚的場面:一輛輛伊拉克軍車正從拉希德軍營開出,向著沙漠方向的哈巴尼亞開去。

大使立刻警覺地想到伊拉克人的目標一定是那裡的皇家空軍基地。他立刻用無線電臺聯繫上哈巴尼亞基地司令斯瑪特。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這個空軍基地其實也就是一個飛行訓練學校。基地有1000多名空軍人員,但真正掌握足夠飛行經驗的只有35名教官,而且只有3人有過實戰經驗。

基地的防禦部隊包括350人的國王近衛團第1營,以及1200名伊拉克警察部隊。好在這些警察都是當地的亞述基督教徒,他們在伊拉克被視為異類,所以反而對英國人親近。

哈巴尼亞基地的軍事裝備,有18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的勞斯萊斯裝甲車,還是轎車底盤改裝的,鋼板只能擋擋子彈,可算是老掉牙的武器。據說僅生產了100來輛,放到現在或許是價值連城的收藏品,當時卻沒啥用。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至於飛機也都是些老舊傢伙:9架角鬥士雙翼戰機算是其中戰鬥力最強的了。此外,還有1架伯林漢姆MK-I型轟炸機、26架奧克斯福德教練機、38架其它型號的教練機。

本來這就是個航校而已,這些飛機只是為了訓練準備的,當然不適合作戰的需要。航校所處的地形也不利於堅守,小鎮南邊有一個40多米的高地,可以俯視整個基地。更麻煩的是基地的供水設備還得仰仗鎮上電廠的供電。

04

30日凌晨,哈巴尼亞基地的航校學員們被凌厲的戰鬥警報驚醒,手足無措地投入基地保衛戰中。

伊拉克軍隊搶先在南邊的高地上架起了大炮。清晨時分,基地派出的偵察機傳回了消息:對方陣地上的伊軍超過1000人,裝備有重炮、裝甲車,甚至還有飛機。

大為吃驚的斯瑪特校長馬上下令開挖戰壕,在基地周圍部署機槍陣地。教官帶領學員們給飛機加油裝彈,儘量把它們隱藏起來。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對面的伊拉克人在不斷增兵。第二天,伊軍兵力增至1個步兵旅、2個機械化營、1個機械化炮兵旅和1個野炮旅,共有大炮27門。還有12輛裝甲車,加上機槍連、信號連和防空/反坦克連,總計9000人的正規軍。

此外,還有大批部族武裝隨時等待趁火打劫,攻入英軍兵營撈油水。伊拉克空軍則裝備有63架戰機,比航校的飛機性能好,其中不乏哈巴尼亞航校培訓出的飛行員。

斯瑪特先後接到英國駐伊拉克大使﹑駐中東軍事長官韋維爾和英國外交部的電報,要求他立即採取軍事行動。直到5月2日凌晨,收到來自倫敦的一份電報,才讓斯瑪特下定決心。丘吉爾在這份電報中說:如果你不得不與他們交戰,就狠狠地揍他一頓。

清晨,第一批30架剛剛加裝了掛架的教練機帶著炸彈飛向伊軍陣地。駐巴士拉的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也飛來支援。可是因為天色昏暗,面對隱藏在掩體中的伊軍,飛機一時也無法確定轟炸目標,同樣,伊軍的地面高射炮也無法反擊。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這時,經驗不足的伊軍指揮官犯了致命的錯誤,他命令炮擊哈巴尼亞基地作為報復。這一來暴露了伊軍火炮陣地,英軍飛機趁機反覆投彈和掃射。受到打擊的伊軍慌忙打開探照燈,企圖鎖定英軍飛機進行回擊,沒想到再次暴露了自己的目標。

英軍飛行員大膽地將飛機降低到300米,精準地轟炸了伊軍的防空炮兵陣地。年輕的飛行員們駕駛著老舊的戰機,投彈完畢,立刻飛回基地,加油,裝彈,再次起飛執行新的一輪轟炸。這讓毫無還手之力的伊拉克軍受到了重創。

不過,伊軍並沒有像斯瑪特估計的那樣,在3小時之內撤退。直到中午,伊軍仍然在頑強地炮擊哈巴尼亞基地。伊拉克空軍也投入了戰鬥,炸燬了3架停在基地的英軍戰機。

"

01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發起了法國戰役。沒過幾天,英法聯軍防線就在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被圍困在法國東北部沿海的狹窄地帶。

後來在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軍事撤退行動中,短短10天中從敦刻爾克港口僥倖將33萬6千名英國遠征軍和法軍士兵撤至英國本土。可是所有重型裝備都被丟棄在歐洲大陸,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德國佔領了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抵抗。在拉攏誘使英國妥協而提出的和平建議遭到拒絕後,希特勒親自擬定了名為“海獅”的行動計劃,企圖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強渡英吉利海峽,攻入英國本土。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後來因為橫渡英吉利海峽存在許多後勤供應和氣候方面難以克服的困難,納粹德國改為單純以空襲來迫使英國投降,雙方的交戰變成一場前所未有的空襲與反空襲的大規模空戰。

在7月到10月底為期3個多月的戰役中,雙方共投入戰機6000餘架,在交戰中被擊落擊傷過半。損失數千名飛行員和其他空勤人員,更是造成十幾萬平民的傷亡。

這場“大不列顛戰役”以德國的失敗告終。德國空軍損失了大量戰機和飛行員,也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希特勒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把目標轉向東線,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對於英國人來說,不列顛之戰無疑是一場關係到國家和民族存亡的偉大戰役。鮮為人知的是,就在第二年,英國人在萬里之外的中東與當地的伊拉克軍隊打過一仗,被稱為是“第二次不列顛戰役”,這是怎麼回事呢?

02

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部的伊拉克,歷史悠久,是兩河文明的發源地。公元前2000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王國正是建立在這片土地上。

這裡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有著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在歷史上先後遭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奧斯曼土耳其的入侵和統治。上世紀20年代伊拉克淪為英國託管地。

1927年,英國扶植哈希姆家族建立伊拉克王國後,為了控制這個英國本土與英屬印度之間的咽喉要道,保護自己的石油供給,英國在當地仍然留下大量的駐軍。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二戰爆發後,伊拉克政局發生了變化。仇視英國的伊拉克貴族蓋拉尼,在德國間諜策劃下發動政變,成立了國防政府,試圖將英國人趕出中東地區。他直接與德國政府聯繫,希望與納粹德國結盟,建議希特勒派德軍進入伊拉克幫助抵抗英國人。

當時英國駐中東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是韋維爾爵士,他對於伊拉克的形勢變化並沒有引起重視。韋維爾沒把伊拉克人放在眼裡,認為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才是真正的威脅。

可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卻認為伊拉克的形勢不容樂觀,一旦德國進入,就會切斷英國在伊拉克北部的石油供給,與印度之間的空中通道也將受阻。而且,伊拉克的蓋拉尼政權會給阿拉伯國家樹立一個壞榜樣,引起反對英國的連鎖反應將是致命的。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經過丘吉爾的一再督促,4月29日,韋維爾派出的第10印度師2旅在伊拉克港口巴士拉登陸。皇家海軍赫爾姆斯號航母和兩艘巡洋艦緊隨其後,第10印度師的其餘部隊也已經開拔。

蓋拉尼意識到,要想延緩英軍從陸上對巴格達的進攻,必須阻止英軍取得制空權,這樣地面英軍就不敢貿然前進。

03

在距離巴格達不到100公里的地方,有個哈巴尼亞小鎮。英軍在那裡建了個皇家空軍基地,蓋拉尼決定對它下手。

1941年4月30日凌晨2點,英國駐巴格達大使被使館外面汽車發出的噪聲吵醒了,他走到窗口看到令他吃驚的場面:一輛輛伊拉克軍車正從拉希德軍營開出,向著沙漠方向的哈巴尼亞開去。

大使立刻警覺地想到伊拉克人的目標一定是那裡的皇家空軍基地。他立刻用無線電臺聯繫上哈巴尼亞基地司令斯瑪特。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這個空軍基地其實也就是一個飛行訓練學校。基地有1000多名空軍人員,但真正掌握足夠飛行經驗的只有35名教官,而且只有3人有過實戰經驗。

基地的防禦部隊包括350人的國王近衛團第1營,以及1200名伊拉克警察部隊。好在這些警察都是當地的亞述基督教徒,他們在伊拉克被視為異類,所以反而對英國人親近。

哈巴尼亞基地的軍事裝備,有18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的勞斯萊斯裝甲車,還是轎車底盤改裝的,鋼板只能擋擋子彈,可算是老掉牙的武器。據說僅生產了100來輛,放到現在或許是價值連城的收藏品,當時卻沒啥用。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至於飛機也都是些老舊傢伙:9架角鬥士雙翼戰機算是其中戰鬥力最強的了。此外,還有1架伯林漢姆MK-I型轟炸機、26架奧克斯福德教練機、38架其它型號的教練機。

本來這就是個航校而已,這些飛機只是為了訓練準備的,當然不適合作戰的需要。航校所處的地形也不利於堅守,小鎮南邊有一個40多米的高地,可以俯視整個基地。更麻煩的是基地的供水設備還得仰仗鎮上電廠的供電。

04

30日凌晨,哈巴尼亞基地的航校學員們被凌厲的戰鬥警報驚醒,手足無措地投入基地保衛戰中。

伊拉克軍隊搶先在南邊的高地上架起了大炮。清晨時分,基地派出的偵察機傳回了消息:對方陣地上的伊軍超過1000人,裝備有重炮、裝甲車,甚至還有飛機。

大為吃驚的斯瑪特校長馬上下令開挖戰壕,在基地周圍部署機槍陣地。教官帶領學員們給飛機加油裝彈,儘量把它們隱藏起來。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對面的伊拉克人在不斷增兵。第二天,伊軍兵力增至1個步兵旅、2個機械化營、1個機械化炮兵旅和1個野炮旅,共有大炮27門。還有12輛裝甲車,加上機槍連、信號連和防空/反坦克連,總計9000人的正規軍。

此外,還有大批部族武裝隨時等待趁火打劫,攻入英軍兵營撈油水。伊拉克空軍則裝備有63架戰機,比航校的飛機性能好,其中不乏哈巴尼亞航校培訓出的飛行員。

斯瑪特先後接到英國駐伊拉克大使﹑駐中東軍事長官韋維爾和英國外交部的電報,要求他立即採取軍事行動。直到5月2日凌晨,收到來自倫敦的一份電報,才讓斯瑪特下定決心。丘吉爾在這份電報中說:如果你不得不與他們交戰,就狠狠地揍他一頓。

清晨,第一批30架剛剛加裝了掛架的教練機帶著炸彈飛向伊軍陣地。駐巴士拉的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也飛來支援。可是因為天色昏暗,面對隱藏在掩體中的伊軍,飛機一時也無法確定轟炸目標,同樣,伊軍的地面高射炮也無法反擊。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這時,經驗不足的伊軍指揮官犯了致命的錯誤,他命令炮擊哈巴尼亞基地作為報復。這一來暴露了伊軍火炮陣地,英軍飛機趁機反覆投彈和掃射。受到打擊的伊軍慌忙打開探照燈,企圖鎖定英軍飛機進行回擊,沒想到再次暴露了自己的目標。

英軍飛行員大膽地將飛機降低到300米,精準地轟炸了伊軍的防空炮兵陣地。年輕的飛行員們駕駛著老舊的戰機,投彈完畢,立刻飛回基地,加油,裝彈,再次起飛執行新的一輪轟炸。這讓毫無還手之力的伊拉克軍受到了重創。

不過,伊軍並沒有像斯瑪特估計的那樣,在3小時之內撤退。直到中午,伊軍仍然在頑強地炮擊哈巴尼亞基地。伊拉克空軍也投入了戰鬥,炸燬了3架停在基地的英軍戰機。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戰鬥進行到夜幕降臨,英軍的64架戰機中,損失了22架。傷亡10名飛行員。伊軍的損失當然更加慘重。可是愚蠢的伊軍指揮官一直拒絕,在擊潰英軍空中打擊能力前發動地面進攻。他們只敢躲在掩體中不斷炮擊哈巴尼亞基地。

前線失利,氣得蓋拉尼下令佔領了巴格達英國使館。

戰局呈現膠著狀態,丘吉爾責令韋維爾調集一切力量增援哈巴尼亞。蓋拉尼則想到讓德國人儘快出手。

05

5月3日清晨,再度開打,雙方都開始將重點放在對方的機場。英軍飛機首先對拉什迪和巴格達的伊拉克空軍基地發起攻擊。

英軍飛行員大衛·埃文思創新一種驚險的新戰術,他將炸彈改裝成離開飛機7秒後就會爆炸。飛機從900米高度到達伊軍陣地上方,找到目標後俯衝下去,貼近目標投彈,然後迅速拉到安全高度。

這樣,炸彈直接在伊軍頭頂爆炸,造成極大的震懾和殺傷。受到驚嚇的伊軍炮兵,後來看到英軍飛機俯衝就四散逃命。

"

01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發起了法國戰役。沒過幾天,英法聯軍防線就在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被圍困在法國東北部沿海的狹窄地帶。

後來在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軍事撤退行動中,短短10天中從敦刻爾克港口僥倖將33萬6千名英國遠征軍和法軍士兵撤至英國本土。可是所有重型裝備都被丟棄在歐洲大陸,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德國佔領了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抵抗。在拉攏誘使英國妥協而提出的和平建議遭到拒絕後,希特勒親自擬定了名為“海獅”的行動計劃,企圖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強渡英吉利海峽,攻入英國本土。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後來因為橫渡英吉利海峽存在許多後勤供應和氣候方面難以克服的困難,納粹德國改為單純以空襲來迫使英國投降,雙方的交戰變成一場前所未有的空襲與反空襲的大規模空戰。

在7月到10月底為期3個多月的戰役中,雙方共投入戰機6000餘架,在交戰中被擊落擊傷過半。損失數千名飛行員和其他空勤人員,更是造成十幾萬平民的傷亡。

這場“大不列顛戰役”以德國的失敗告終。德國空軍損失了大量戰機和飛行員,也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希特勒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把目標轉向東線,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對於英國人來說,不列顛之戰無疑是一場關係到國家和民族存亡的偉大戰役。鮮為人知的是,就在第二年,英國人在萬里之外的中東與當地的伊拉克軍隊打過一仗,被稱為是“第二次不列顛戰役”,這是怎麼回事呢?

02

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部的伊拉克,歷史悠久,是兩河文明的發源地。公元前2000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王國正是建立在這片土地上。

這裡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有著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在歷史上先後遭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奧斯曼土耳其的入侵和統治。上世紀20年代伊拉克淪為英國託管地。

1927年,英國扶植哈希姆家族建立伊拉克王國後,為了控制這個英國本土與英屬印度之間的咽喉要道,保護自己的石油供給,英國在當地仍然留下大量的駐軍。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二戰爆發後,伊拉克政局發生了變化。仇視英國的伊拉克貴族蓋拉尼,在德國間諜策劃下發動政變,成立了國防政府,試圖將英國人趕出中東地區。他直接與德國政府聯繫,希望與納粹德國結盟,建議希特勒派德軍進入伊拉克幫助抵抗英國人。

當時英國駐中東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是韋維爾爵士,他對於伊拉克的形勢變化並沒有引起重視。韋維爾沒把伊拉克人放在眼裡,認為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才是真正的威脅。

可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卻認為伊拉克的形勢不容樂觀,一旦德國進入,就會切斷英國在伊拉克北部的石油供給,與印度之間的空中通道也將受阻。而且,伊拉克的蓋拉尼政權會給阿拉伯國家樹立一個壞榜樣,引起反對英國的連鎖反應將是致命的。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經過丘吉爾的一再督促,4月29日,韋維爾派出的第10印度師2旅在伊拉克港口巴士拉登陸。皇家海軍赫爾姆斯號航母和兩艘巡洋艦緊隨其後,第10印度師的其餘部隊也已經開拔。

蓋拉尼意識到,要想延緩英軍從陸上對巴格達的進攻,必須阻止英軍取得制空權,這樣地面英軍就不敢貿然前進。

03

在距離巴格達不到100公里的地方,有個哈巴尼亞小鎮。英軍在那裡建了個皇家空軍基地,蓋拉尼決定對它下手。

1941年4月30日凌晨2點,英國駐巴格達大使被使館外面汽車發出的噪聲吵醒了,他走到窗口看到令他吃驚的場面:一輛輛伊拉克軍車正從拉希德軍營開出,向著沙漠方向的哈巴尼亞開去。

大使立刻警覺地想到伊拉克人的目標一定是那裡的皇家空軍基地。他立刻用無線電臺聯繫上哈巴尼亞基地司令斯瑪特。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這個空軍基地其實也就是一個飛行訓練學校。基地有1000多名空軍人員,但真正掌握足夠飛行經驗的只有35名教官,而且只有3人有過實戰經驗。

基地的防禦部隊包括350人的國王近衛團第1營,以及1200名伊拉克警察部隊。好在這些警察都是當地的亞述基督教徒,他們在伊拉克被視為異類,所以反而對英國人親近。

哈巴尼亞基地的軍事裝備,有18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的勞斯萊斯裝甲車,還是轎車底盤改裝的,鋼板只能擋擋子彈,可算是老掉牙的武器。據說僅生產了100來輛,放到現在或許是價值連城的收藏品,當時卻沒啥用。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至於飛機也都是些老舊傢伙:9架角鬥士雙翼戰機算是其中戰鬥力最強的了。此外,還有1架伯林漢姆MK-I型轟炸機、26架奧克斯福德教練機、38架其它型號的教練機。

本來這就是個航校而已,這些飛機只是為了訓練準備的,當然不適合作戰的需要。航校所處的地形也不利於堅守,小鎮南邊有一個40多米的高地,可以俯視整個基地。更麻煩的是基地的供水設備還得仰仗鎮上電廠的供電。

04

30日凌晨,哈巴尼亞基地的航校學員們被凌厲的戰鬥警報驚醒,手足無措地投入基地保衛戰中。

伊拉克軍隊搶先在南邊的高地上架起了大炮。清晨時分,基地派出的偵察機傳回了消息:對方陣地上的伊軍超過1000人,裝備有重炮、裝甲車,甚至還有飛機。

大為吃驚的斯瑪特校長馬上下令開挖戰壕,在基地周圍部署機槍陣地。教官帶領學員們給飛機加油裝彈,儘量把它們隱藏起來。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對面的伊拉克人在不斷增兵。第二天,伊軍兵力增至1個步兵旅、2個機械化營、1個機械化炮兵旅和1個野炮旅,共有大炮27門。還有12輛裝甲車,加上機槍連、信號連和防空/反坦克連,總計9000人的正規軍。

此外,還有大批部族武裝隨時等待趁火打劫,攻入英軍兵營撈油水。伊拉克空軍則裝備有63架戰機,比航校的飛機性能好,其中不乏哈巴尼亞航校培訓出的飛行員。

斯瑪特先後接到英國駐伊拉克大使﹑駐中東軍事長官韋維爾和英國外交部的電報,要求他立即採取軍事行動。直到5月2日凌晨,收到來自倫敦的一份電報,才讓斯瑪特下定決心。丘吉爾在這份電報中說:如果你不得不與他們交戰,就狠狠地揍他一頓。

清晨,第一批30架剛剛加裝了掛架的教練機帶著炸彈飛向伊軍陣地。駐巴士拉的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也飛來支援。可是因為天色昏暗,面對隱藏在掩體中的伊軍,飛機一時也無法確定轟炸目標,同樣,伊軍的地面高射炮也無法反擊。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這時,經驗不足的伊軍指揮官犯了致命的錯誤,他命令炮擊哈巴尼亞基地作為報復。這一來暴露了伊軍火炮陣地,英軍飛機趁機反覆投彈和掃射。受到打擊的伊軍慌忙打開探照燈,企圖鎖定英軍飛機進行回擊,沒想到再次暴露了自己的目標。

英軍飛行員大膽地將飛機降低到300米,精準地轟炸了伊軍的防空炮兵陣地。年輕的飛行員們駕駛著老舊的戰機,投彈完畢,立刻飛回基地,加油,裝彈,再次起飛執行新的一輪轟炸。這讓毫無還手之力的伊拉克軍受到了重創。

不過,伊軍並沒有像斯瑪特估計的那樣,在3小時之內撤退。直到中午,伊軍仍然在頑強地炮擊哈巴尼亞基地。伊拉克空軍也投入了戰鬥,炸燬了3架停在基地的英軍戰機。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戰鬥進行到夜幕降臨,英軍的64架戰機中,損失了22架。傷亡10名飛行員。伊軍的損失當然更加慘重。可是愚蠢的伊軍指揮官一直拒絕,在擊潰英軍空中打擊能力前發動地面進攻。他們只敢躲在掩體中不斷炮擊哈巴尼亞基地。

前線失利,氣得蓋拉尼下令佔領了巴格達英國使館。

戰局呈現膠著狀態,丘吉爾責令韋維爾調集一切力量增援哈巴尼亞。蓋拉尼則想到讓德國人儘快出手。

05

5月3日清晨,再度開打,雙方都開始將重點放在對方的機場。英軍飛機首先對拉什迪和巴格達的伊拉克空軍基地發起攻擊。

英軍飛行員大衛·埃文思創新一種驚險的新戰術,他將炸彈改裝成離開飛機7秒後就會爆炸。飛機從900米高度到達伊軍陣地上方,找到目標後俯衝下去,貼近目標投彈,然後迅速拉到安全高度。

這樣,炸彈直接在伊軍頭頂爆炸,造成極大的震懾和殺傷。受到驚嚇的伊軍炮兵,後來看到英軍飛機俯衝就四散逃命。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隨著皇家空軍的12架運輸機帶著援軍和物資在哈巴尼亞基地降落,伊軍的鬥志喪失殆盡。

一架運輸機還專門給基地運來一批一戰時期的老式炮彈。原來一直受到伊軍炮擊,苦於沒有重火力對抗的軍官們發現食堂門前有幾門老式大炮,覺得可以一試。誰知這些大炮裝上老式炮彈居然還能發射。伊軍以為英軍獲得了大炮增援,愈發失去信心。

其實打到這時候,哈巴尼亞基地也已經是山窮水盡。5月5日,基地的飛機損失慘重,能夠出動的只剩下4架教練機。飛行學員損失近半,同樣是士氣低迷,有的甚至精神失常。

勝利往往在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5月6日早晨,英國人幸運的得知,高地上的伊軍正在撤退。基地的地面指揮官﹑營長羅伯特決定冒險出擊。

"

01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發起了法國戰役。沒過幾天,英法聯軍防線就在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被圍困在法國東北部沿海的狹窄地帶。

後來在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軍事撤退行動中,短短10天中從敦刻爾克港口僥倖將33萬6千名英國遠征軍和法軍士兵撤至英國本土。可是所有重型裝備都被丟棄在歐洲大陸,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德國佔領了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抵抗。在拉攏誘使英國妥協而提出的和平建議遭到拒絕後,希特勒親自擬定了名為“海獅”的行動計劃,企圖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強渡英吉利海峽,攻入英國本土。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後來因為橫渡英吉利海峽存在許多後勤供應和氣候方面難以克服的困難,納粹德國改為單純以空襲來迫使英國投降,雙方的交戰變成一場前所未有的空襲與反空襲的大規模空戰。

在7月到10月底為期3個多月的戰役中,雙方共投入戰機6000餘架,在交戰中被擊落擊傷過半。損失數千名飛行員和其他空勤人員,更是造成十幾萬平民的傷亡。

這場“大不列顛戰役”以德國的失敗告終。德國空軍損失了大量戰機和飛行員,也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希特勒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把目標轉向東線,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對於英國人來說,不列顛之戰無疑是一場關係到國家和民族存亡的偉大戰役。鮮為人知的是,就在第二年,英國人在萬里之外的中東與當地的伊拉克軍隊打過一仗,被稱為是“第二次不列顛戰役”,這是怎麼回事呢?

02

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部的伊拉克,歷史悠久,是兩河文明的發源地。公元前2000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王國正是建立在這片土地上。

這裡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有著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在歷史上先後遭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奧斯曼土耳其的入侵和統治。上世紀20年代伊拉克淪為英國託管地。

1927年,英國扶植哈希姆家族建立伊拉克王國後,為了控制這個英國本土與英屬印度之間的咽喉要道,保護自己的石油供給,英國在當地仍然留下大量的駐軍。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二戰爆發後,伊拉克政局發生了變化。仇視英國的伊拉克貴族蓋拉尼,在德國間諜策劃下發動政變,成立了國防政府,試圖將英國人趕出中東地區。他直接與德國政府聯繫,希望與納粹德國結盟,建議希特勒派德軍進入伊拉克幫助抵抗英國人。

當時英國駐中東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是韋維爾爵士,他對於伊拉克的形勢變化並沒有引起重視。韋維爾沒把伊拉克人放在眼裡,認為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才是真正的威脅。

可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卻認為伊拉克的形勢不容樂觀,一旦德國進入,就會切斷英國在伊拉克北部的石油供給,與印度之間的空中通道也將受阻。而且,伊拉克的蓋拉尼政權會給阿拉伯國家樹立一個壞榜樣,引起反對英國的連鎖反應將是致命的。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經過丘吉爾的一再督促,4月29日,韋維爾派出的第10印度師2旅在伊拉克港口巴士拉登陸。皇家海軍赫爾姆斯號航母和兩艘巡洋艦緊隨其後,第10印度師的其餘部隊也已經開拔。

蓋拉尼意識到,要想延緩英軍從陸上對巴格達的進攻,必須阻止英軍取得制空權,這樣地面英軍就不敢貿然前進。

03

在距離巴格達不到100公里的地方,有個哈巴尼亞小鎮。英軍在那裡建了個皇家空軍基地,蓋拉尼決定對它下手。

1941年4月30日凌晨2點,英國駐巴格達大使被使館外面汽車發出的噪聲吵醒了,他走到窗口看到令他吃驚的場面:一輛輛伊拉克軍車正從拉希德軍營開出,向著沙漠方向的哈巴尼亞開去。

大使立刻警覺地想到伊拉克人的目標一定是那裡的皇家空軍基地。他立刻用無線電臺聯繫上哈巴尼亞基地司令斯瑪特。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這個空軍基地其實也就是一個飛行訓練學校。基地有1000多名空軍人員,但真正掌握足夠飛行經驗的只有35名教官,而且只有3人有過實戰經驗。

基地的防禦部隊包括350人的國王近衛團第1營,以及1200名伊拉克警察部隊。好在這些警察都是當地的亞述基督教徒,他們在伊拉克被視為異類,所以反而對英國人親近。

哈巴尼亞基地的軍事裝備,有18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的勞斯萊斯裝甲車,還是轎車底盤改裝的,鋼板只能擋擋子彈,可算是老掉牙的武器。據說僅生產了100來輛,放到現在或許是價值連城的收藏品,當時卻沒啥用。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至於飛機也都是些老舊傢伙:9架角鬥士雙翼戰機算是其中戰鬥力最強的了。此外,還有1架伯林漢姆MK-I型轟炸機、26架奧克斯福德教練機、38架其它型號的教練機。

本來這就是個航校而已,這些飛機只是為了訓練準備的,當然不適合作戰的需要。航校所處的地形也不利於堅守,小鎮南邊有一個40多米的高地,可以俯視整個基地。更麻煩的是基地的供水設備還得仰仗鎮上電廠的供電。

04

30日凌晨,哈巴尼亞基地的航校學員們被凌厲的戰鬥警報驚醒,手足無措地投入基地保衛戰中。

伊拉克軍隊搶先在南邊的高地上架起了大炮。清晨時分,基地派出的偵察機傳回了消息:對方陣地上的伊軍超過1000人,裝備有重炮、裝甲車,甚至還有飛機。

大為吃驚的斯瑪特校長馬上下令開挖戰壕,在基地周圍部署機槍陣地。教官帶領學員們給飛機加油裝彈,儘量把它們隱藏起來。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對面的伊拉克人在不斷增兵。第二天,伊軍兵力增至1個步兵旅、2個機械化營、1個機械化炮兵旅和1個野炮旅,共有大炮27門。還有12輛裝甲車,加上機槍連、信號連和防空/反坦克連,總計9000人的正規軍。

此外,還有大批部族武裝隨時等待趁火打劫,攻入英軍兵營撈油水。伊拉克空軍則裝備有63架戰機,比航校的飛機性能好,其中不乏哈巴尼亞航校培訓出的飛行員。

斯瑪特先後接到英國駐伊拉克大使﹑駐中東軍事長官韋維爾和英國外交部的電報,要求他立即採取軍事行動。直到5月2日凌晨,收到來自倫敦的一份電報,才讓斯瑪特下定決心。丘吉爾在這份電報中說:如果你不得不與他們交戰,就狠狠地揍他一頓。

清晨,第一批30架剛剛加裝了掛架的教練機帶著炸彈飛向伊軍陣地。駐巴士拉的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也飛來支援。可是因為天色昏暗,面對隱藏在掩體中的伊軍,飛機一時也無法確定轟炸目標,同樣,伊軍的地面高射炮也無法反擊。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這時,經驗不足的伊軍指揮官犯了致命的錯誤,他命令炮擊哈巴尼亞基地作為報復。這一來暴露了伊軍火炮陣地,英軍飛機趁機反覆投彈和掃射。受到打擊的伊軍慌忙打開探照燈,企圖鎖定英軍飛機進行回擊,沒想到再次暴露了自己的目標。

英軍飛行員大膽地將飛機降低到300米,精準地轟炸了伊軍的防空炮兵陣地。年輕的飛行員們駕駛著老舊的戰機,投彈完畢,立刻飛回基地,加油,裝彈,再次起飛執行新的一輪轟炸。這讓毫無還手之力的伊拉克軍受到了重創。

不過,伊軍並沒有像斯瑪特估計的那樣,在3小時之內撤退。直到中午,伊軍仍然在頑強地炮擊哈巴尼亞基地。伊拉克空軍也投入了戰鬥,炸燬了3架停在基地的英軍戰機。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戰鬥進行到夜幕降臨,英軍的64架戰機中,損失了22架。傷亡10名飛行員。伊軍的損失當然更加慘重。可是愚蠢的伊軍指揮官一直拒絕,在擊潰英軍空中打擊能力前發動地面進攻。他們只敢躲在掩體中不斷炮擊哈巴尼亞基地。

前線失利,氣得蓋拉尼下令佔領了巴格達英國使館。

戰局呈現膠著狀態,丘吉爾責令韋維爾調集一切力量增援哈巴尼亞。蓋拉尼則想到讓德國人儘快出手。

05

5月3日清晨,再度開打,雙方都開始將重點放在對方的機場。英軍飛機首先對拉什迪和巴格達的伊拉克空軍基地發起攻擊。

英軍飛行員大衛·埃文思創新一種驚險的新戰術,他將炸彈改裝成離開飛機7秒後就會爆炸。飛機從900米高度到達伊軍陣地上方,找到目標後俯衝下去,貼近目標投彈,然後迅速拉到安全高度。

這樣,炸彈直接在伊軍頭頂爆炸,造成極大的震懾和殺傷。受到驚嚇的伊軍炮兵,後來看到英軍飛機俯衝就四散逃命。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隨著皇家空軍的12架運輸機帶著援軍和物資在哈巴尼亞基地降落,伊軍的鬥志喪失殆盡。

一架運輸機還專門給基地運來一批一戰時期的老式炮彈。原來一直受到伊軍炮擊,苦於沒有重火力對抗的軍官們發現食堂門前有幾門老式大炮,覺得可以一試。誰知這些大炮裝上老式炮彈居然還能發射。伊軍以為英軍獲得了大炮增援,愈發失去信心。

其實打到這時候,哈巴尼亞基地也已經是山窮水盡。5月5日,基地的飛機損失慘重,能夠出動的只剩下4架教練機。飛行學員損失近半,同樣是士氣低迷,有的甚至精神失常。

勝利往往在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5月6日早晨,英國人幸運的得知,高地上的伊軍正在撤退。基地的地面指揮官﹑營長羅伯特決定冒險出擊。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潰逃的伊軍與從費盧傑趕來增援的伊軍在公路上相遇,卻亂作一團,無法前進。英國空軍趁機集中火力進行空襲,兩個小時的戰鬥全殲伊軍主力。英軍以損失一架教練機,傷亡17人的代價擊斃和俘虜伊軍1000多人。

哈巴尼亞的戰火平息下來,丘吉爾發來了慰問電稱:由於你們英勇頑強的戰鬥,大英帝國延續了在伊拉克的存在。

當納粹德國和意大利開始派遣空軍插手伊拉克的時候,為時已晚。英軍地面部隊迅速控制了伊拉克局勢,地面增援部隊向巴格達推進。

5月30日,面對1200名英軍的圍攻,巴格達守城伊軍拒絕作戰。蓋拉尼見大勢已去,捲款逃往德國。英國人隨即在伊拉克重新組建了親英政府。

"

01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發起了法國戰役。沒過幾天,英法聯軍防線就在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被圍困在法國東北部沿海的狹窄地帶。

後來在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軍事撤退行動中,短短10天中從敦刻爾克港口僥倖將33萬6千名英國遠征軍和法軍士兵撤至英國本土。可是所有重型裝備都被丟棄在歐洲大陸,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德國佔領了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國還在抵抗。在拉攏誘使英國妥協而提出的和平建議遭到拒絕後,希特勒親自擬定了名為“海獅”的行動計劃,企圖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強渡英吉利海峽,攻入英國本土。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後來因為橫渡英吉利海峽存在許多後勤供應和氣候方面難以克服的困難,納粹德國改為單純以空襲來迫使英國投降,雙方的交戰變成一場前所未有的空襲與反空襲的大規模空戰。

在7月到10月底為期3個多月的戰役中,雙方共投入戰機6000餘架,在交戰中被擊落擊傷過半。損失數千名飛行員和其他空勤人員,更是造成十幾萬平民的傷亡。

這場“大不列顛戰役”以德國的失敗告終。德國空軍損失了大量戰機和飛行員,也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希特勒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把目標轉向東線,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對於英國人來說,不列顛之戰無疑是一場關係到國家和民族存亡的偉大戰役。鮮為人知的是,就在第二年,英國人在萬里之外的中東與當地的伊拉克軍隊打過一仗,被稱為是“第二次不列顛戰役”,這是怎麼回事呢?

02

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北部的伊拉克,歷史悠久,是兩河文明的發源地。公元前2000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王國正是建立在這片土地上。

這裡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有著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在歷史上先後遭到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奧斯曼土耳其的入侵和統治。上世紀20年代伊拉克淪為英國託管地。

1927年,英國扶植哈希姆家族建立伊拉克王國後,為了控制這個英國本土與英屬印度之間的咽喉要道,保護自己的石油供給,英國在當地仍然留下大量的駐軍。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二戰爆發後,伊拉克政局發生了變化。仇視英國的伊拉克貴族蓋拉尼,在德國間諜策劃下發動政變,成立了國防政府,試圖將英國人趕出中東地區。他直接與德國政府聯繫,希望與納粹德國結盟,建議希特勒派德軍進入伊拉克幫助抵抗英國人。

當時英國駐中東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是韋維爾爵士,他對於伊拉克的形勢變化並沒有引起重視。韋維爾沒把伊拉克人放在眼裡,認為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才是真正的威脅。

可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卻認為伊拉克的形勢不容樂觀,一旦德國進入,就會切斷英國在伊拉克北部的石油供給,與印度之間的空中通道也將受阻。而且,伊拉克的蓋拉尼政權會給阿拉伯國家樹立一個壞榜樣,引起反對英國的連鎖反應將是致命的。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經過丘吉爾的一再督促,4月29日,韋維爾派出的第10印度師2旅在伊拉克港口巴士拉登陸。皇家海軍赫爾姆斯號航母和兩艘巡洋艦緊隨其後,第10印度師的其餘部隊也已經開拔。

蓋拉尼意識到,要想延緩英軍從陸上對巴格達的進攻,必須阻止英軍取得制空權,這樣地面英軍就不敢貿然前進。

03

在距離巴格達不到100公里的地方,有個哈巴尼亞小鎮。英軍在那裡建了個皇家空軍基地,蓋拉尼決定對它下手。

1941年4月30日凌晨2點,英國駐巴格達大使被使館外面汽車發出的噪聲吵醒了,他走到窗口看到令他吃驚的場面:一輛輛伊拉克軍車正從拉希德軍營開出,向著沙漠方向的哈巴尼亞開去。

大使立刻警覺地想到伊拉克人的目標一定是那裡的皇家空軍基地。他立刻用無線電臺聯繫上哈巴尼亞基地司令斯瑪特。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這個空軍基地其實也就是一個飛行訓練學校。基地有1000多名空軍人員,但真正掌握足夠飛行經驗的只有35名教官,而且只有3人有過實戰經驗。

基地的防禦部隊包括350人的國王近衛團第1營,以及1200名伊拉克警察部隊。好在這些警察都是當地的亞述基督教徒,他們在伊拉克被視為異類,所以反而對英國人親近。

哈巴尼亞基地的軍事裝備,有18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的勞斯萊斯裝甲車,還是轎車底盤改裝的,鋼板只能擋擋子彈,可算是老掉牙的武器。據說僅生產了100來輛,放到現在或許是價值連城的收藏品,當時卻沒啥用。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至於飛機也都是些老舊傢伙:9架角鬥士雙翼戰機算是其中戰鬥力最強的了。此外,還有1架伯林漢姆MK-I型轟炸機、26架奧克斯福德教練機、38架其它型號的教練機。

本來這就是個航校而已,這些飛機只是為了訓練準備的,當然不適合作戰的需要。航校所處的地形也不利於堅守,小鎮南邊有一個40多米的高地,可以俯視整個基地。更麻煩的是基地的供水設備還得仰仗鎮上電廠的供電。

04

30日凌晨,哈巴尼亞基地的航校學員們被凌厲的戰鬥警報驚醒,手足無措地投入基地保衛戰中。

伊拉克軍隊搶先在南邊的高地上架起了大炮。清晨時分,基地派出的偵察機傳回了消息:對方陣地上的伊軍超過1000人,裝備有重炮、裝甲車,甚至還有飛機。

大為吃驚的斯瑪特校長馬上下令開挖戰壕,在基地周圍部署機槍陣地。教官帶領學員們給飛機加油裝彈,儘量把它們隱藏起來。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對面的伊拉克人在不斷增兵。第二天,伊軍兵力增至1個步兵旅、2個機械化營、1個機械化炮兵旅和1個野炮旅,共有大炮27門。還有12輛裝甲車,加上機槍連、信號連和防空/反坦克連,總計9000人的正規軍。

此外,還有大批部族武裝隨時等待趁火打劫,攻入英軍兵營撈油水。伊拉克空軍則裝備有63架戰機,比航校的飛機性能好,其中不乏哈巴尼亞航校培訓出的飛行員。

斯瑪特先後接到英國駐伊拉克大使﹑駐中東軍事長官韋維爾和英國外交部的電報,要求他立即採取軍事行動。直到5月2日凌晨,收到來自倫敦的一份電報,才讓斯瑪特下定決心。丘吉爾在這份電報中說:如果你不得不與他們交戰,就狠狠地揍他一頓。

清晨,第一批30架剛剛加裝了掛架的教練機帶著炸彈飛向伊軍陣地。駐巴士拉的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也飛來支援。可是因為天色昏暗,面對隱藏在掩體中的伊軍,飛機一時也無法確定轟炸目標,同樣,伊軍的地面高射炮也無法反擊。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這時,經驗不足的伊軍指揮官犯了致命的錯誤,他命令炮擊哈巴尼亞基地作為報復。這一來暴露了伊軍火炮陣地,英軍飛機趁機反覆投彈和掃射。受到打擊的伊軍慌忙打開探照燈,企圖鎖定英軍飛機進行回擊,沒想到再次暴露了自己的目標。

英軍飛行員大膽地將飛機降低到300米,精準地轟炸了伊軍的防空炮兵陣地。年輕的飛行員們駕駛著老舊的戰機,投彈完畢,立刻飛回基地,加油,裝彈,再次起飛執行新的一輪轟炸。這讓毫無還手之力的伊拉克軍受到了重創。

不過,伊軍並沒有像斯瑪特估計的那樣,在3小時之內撤退。直到中午,伊軍仍然在頑強地炮擊哈巴尼亞基地。伊拉克空軍也投入了戰鬥,炸燬了3架停在基地的英軍戰機。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戰鬥進行到夜幕降臨,英軍的64架戰機中,損失了22架。傷亡10名飛行員。伊軍的損失當然更加慘重。可是愚蠢的伊軍指揮官一直拒絕,在擊潰英軍空中打擊能力前發動地面進攻。他們只敢躲在掩體中不斷炮擊哈巴尼亞基地。

前線失利,氣得蓋拉尼下令佔領了巴格達英國使館。

戰局呈現膠著狀態,丘吉爾責令韋維爾調集一切力量增援哈巴尼亞。蓋拉尼則想到讓德國人儘快出手。

05

5月3日清晨,再度開打,雙方都開始將重點放在對方的機場。英軍飛機首先對拉什迪和巴格達的伊拉克空軍基地發起攻擊。

英軍飛行員大衛·埃文思創新一種驚險的新戰術,他將炸彈改裝成離開飛機7秒後就會爆炸。飛機從900米高度到達伊軍陣地上方,找到目標後俯衝下去,貼近目標投彈,然後迅速拉到安全高度。

這樣,炸彈直接在伊軍頭頂爆炸,造成極大的震懾和殺傷。受到驚嚇的伊軍炮兵,後來看到英軍飛機俯衝就四散逃命。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隨著皇家空軍的12架運輸機帶著援軍和物資在哈巴尼亞基地降落,伊軍的鬥志喪失殆盡。

一架運輸機還專門給基地運來一批一戰時期的老式炮彈。原來一直受到伊軍炮擊,苦於沒有重火力對抗的軍官們發現食堂門前有幾門老式大炮,覺得可以一試。誰知這些大炮裝上老式炮彈居然還能發射。伊軍以為英軍獲得了大炮增援,愈發失去信心。

其實打到這時候,哈巴尼亞基地也已經是山窮水盡。5月5日,基地的飛機損失慘重,能夠出動的只剩下4架教練機。飛行學員損失近半,同樣是士氣低迷,有的甚至精神失常。

勝利往往在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5月6日早晨,英國人幸運的得知,高地上的伊軍正在撤退。基地的地面指揮官﹑營長羅伯特決定冒險出擊。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潰逃的伊軍與從費盧傑趕來增援的伊軍在公路上相遇,卻亂作一團,無法前進。英國空軍趁機集中火力進行空襲,兩個小時的戰鬥全殲伊軍主力。英軍以損失一架教練機,傷亡17人的代價擊斃和俘虜伊軍1000多人。

哈巴尼亞的戰火平息下來,丘吉爾發來了慰問電稱:由於你們英勇頑強的戰鬥,大英帝國延續了在伊拉克的存在。

當納粹德國和意大利開始派遣空軍插手伊拉克的時候,為時已晚。英軍地面部隊迅速控制了伊拉克局勢,地面增援部隊向巴格達推進。

5月30日,面對1200名英軍的圍攻,巴格達守城伊軍拒絕作戰。蓋拉尼見大勢已去,捲款逃往德國。英國人隨即在伊拉克重新組建了親英政府。

二戰時,英國為何要痛揍伊拉克?

​哈巴尼亞保衛戰雖然規模很小,可是卻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戰役的勝利不僅決定了英國的命運,也將法西斯勢力從中東趕了出去,改變了二戰的進程,功不可沒。

因此,史學界稱這場戰事為“第二次不列顛戰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