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子長縣,原名安定,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陝西省子長縣,原名安定,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子長縣隸屬於陝西省延安市,總面積2405平方千米,總人口26萬。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民族英雄謝子長的故鄉,中央紅軍萬里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東征的出發地,土地革命後期為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先後有10名子長籍軍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素有“紅都”和“將軍縣”之美譽。

一、歷史沿革

1、蒙古憲宗二年(1252年)在今縣西置安定縣,治今安定鎮。至元元年(1264年)在今縣東析置丹頭縣,四年並丹頭入安定縣。明、清、民國仍為安定縣。

2、1914年屬榆林道,1928年直屬陝西省。1935年在西部設赤源縣,在東部設秀延縣;同年3月設立瓦窯堡市。1935—1936年,瓦窯堡市曾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臨時政府和陝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1936—1937年先後撤銷赤源縣、瓦窯堡市和秀延縣,轄地統屬安定縣。1942年5月,改名子長縣,縣治遷駐瓦窯堡。1950年屬綏德專區,1956年屬延安專區。1958年撤銷安塞縣時,部分轄地劃入子長縣;1961年復置安塞縣,原地劃出成今境。1968年屬延安地區,1996年屬延安市。

二、地名來歷

1942年,為紀念謝子長烈士,而命名。

三、風景名勝

陝西省子長縣,原名安定,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1、鐘山石窟。又名“普濟院”、“普濟寺”、“石宮寺”、“萬佛巖”。始建於西晉太和年間,其歷史比中國的四大石窟還早,是中國最早、世界罕見的石窟群,其藝術價值可與西方美神維納斯相媲美,被國內外專家譽為“第二敦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陝西省子長縣,原名安定,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安定古城。位於安定鎮區,為延安保存較好的宋城之一,牆體夯築,外砌石條。北宋慶曆五年(1045)設安定堡於此,元至元元年(1264)改為安定縣,明、清因之。城內有陝北唯一完整保存的清朝縣衙遺址—安定縣衙。

陝西省子長縣,原名安定,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3、瓦窯堡會議舊址。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瓦窯堡舉行,這就是著名的“瓦窯堡會議”。瓦窯堡會議是在中國抗日民族革命運動面臨新高潮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為實現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的偉大戰略轉折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陝西省子長縣,原名安定,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4、子長烈士紀念館。位於子長縣瓦窯堡,系全國烈士重點建築物保護單位,是1946年中共中央和陝甘寧邊區政府為紀念謝子長將軍所建。紀念堂碧瓦紅柱,古色古香,內立4塊碑石,上面鐫刻著毛澤東給謝子長烈士的題詞:“民族英雄”、“雖死猶生”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