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五場:鄉村振興的渭南實踐'

""陝西省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五場:鄉村振興的渭南實踐

記者 杜麗芳 8月20日,陝西“奮力追趕超越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發佈會·渭南篇舉行,中共渭南市委書記魏建鋒,渭南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楊武民介紹“鄉村振興的渭南實踐”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70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渭南與時代同步、與祖國同行,在渭水河畔、華山腳下,書寫了一幅幅從落後走向繁榮、從貧窮走向富足的動人畫卷。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767.7億元,是1949年的1186倍,人均GDP是1949年的434倍,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6.8:42:41.2。今日之渭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民生福祉顯著改善,社會大局安定祥和,全市幹部群眾正昂首闊步邁上新徵程、奮鬥新時代。

"陝西省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五場:鄉村振興的渭南實踐

記者 杜麗芳 8月20日,陝西“奮力追趕超越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發佈會·渭南篇舉行,中共渭南市委書記魏建鋒,渭南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楊武民介紹“鄉村振興的渭南實踐”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70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渭南與時代同步、與祖國同行,在渭水河畔、華山腳下,書寫了一幅幅從落後走向繁榮、從貧窮走向富足的動人畫卷。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767.7億元,是1949年的1186倍,人均GDP是1949年的434倍,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6.8:42:41.2。今日之渭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民生福祉顯著改善,社會大局安定祥和,全市幹部群眾正昂首闊步邁上新徵程、奮鬥新時代。

陝西省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五場:鄉村振興的渭南實踐

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指引下,渭南農業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526.6億元,是1949年的525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655元,是1978年的97倍;農村貧困人口發生率,由2015年的14.1%降到現在的1.8%。昔日一窮二白、靠天吃飯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農民生活實現從溫飽不足到基本小康、正在邁入全面小康的新跨越。

加快提質增效,推動產業振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渭南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推動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讓305萬渭南農民,在關中沃野上收穫喜悅,在鄉村振興中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業由注重數量向提升質量轉變。糧食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770萬畝,產量實現“十四連豐”,每年總產穩定在220萬噸左右,佔到全省糧食總產的五分之一。水果面積達到390萬畝,總產量達到460萬噸,產值達到160億元。設施蔬菜面積已超過百萬畝,達到124萬畝,佔到全省總面積的41%。華州山藥、赤水大蔥等享譽國內外。在主產區,農民收入的80%來自於蔬菜產業。省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87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達到9家;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建成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區3個,入駐企業100多家,年產值超過百億元;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水平,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成國家級休閒農業示範點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6000多個,家庭農場發展到2000多家。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開展“三變”改革“千村試點”,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構築廣闊舞臺,推動人才振興

堅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突出位置,激勵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培育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317名村支部書記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培養致富帶頭人4316名,1153名致富帶頭人走上村黨支部書記崗位,村兩委致富帶頭人佔比超過50%。優化鄉鎮人才結構,配備407名有現代農業、村鎮規劃等專業特長的鄉鎮幹部。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建立省級實訓基地22個,培育認定職業農民7314人,其中高級職業農民180人。把課堂設在產業基地,把科學知識送到田間地頭,累計培訓農村技能人才3萬多名,著力激活本土人才“一池春水”。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實施振興計劃,用“鄉情”“鄉愁”感召人,用機會和平臺吸引人。三年累計招聘基層人才3400多名。從去年開始,渭南實施基層千名醫生招聘工程,首批196人已經上崗。今年以來,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2.8萬人,創辦企業或經濟實體2.7萬個。

孕育鄉土新風,推動文化振興

渭南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繼承創新優秀鄉土文化,塑形鑄魂、移風易俗,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從2016年開始,一年一個主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活動。開展的“萬條家訓進萬家”,從司馬遷、楊震、王鼎等渭南先賢的家訓故事中傳承文化根脈;從革命先輩、英雄人物的家訓中傳承紅色基因,走出一條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切入、大文章”的新路子。

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開展“身邊好人”“十大孝子”等道德模範評選活動,24人榮登“中國好人榜”。紅白理事會實現全覆蓋,引導群眾婚事新辦、喪事簡辦。

建設美麗鄉村,推動生態振興

渭南編制出臺了《鄉村空間佈局建設規劃》,推動鄉村空間佈局更加合理、更可持續。創建省級美麗宜居村197個;20個村入選全國首批“綠色村莊”,數量位居全省第一;清潔村總數佔比達到79%,93.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41%的行政村生活汙水得到有效治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47.9%,農民群眾享受到更有質量、更有獲得感的公共服務。發展休閒農業經營主體617個,帶動農民就業1.42萬人。

堅持黨建引領,推動組織振興

渭南堅持黨建引領,推動組織振興,讓軟弱渙散的村黨組織實現動態“清零”。推廣“支部+”模式,建立“聯村大黨委”24個、產業鏈黨支部267個,輻射帶動貧困人口1.3萬人。截至去年,全市累計脫貧18.72萬人,474個貧困村出列,4個縣摘帽。

去年,渭南市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問題1305起,摧毀農村惡勢力犯罪集團4個、惡勢力團伙7個,破獲案件17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83人,給農村百姓一個公道清明的鄉村。

制訂出臺了《鄉村治理工作導引》,學習借鑑“楓橋經驗”,開展“村務公開周”“鄉村說事日”活動,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風氣進一步彰顯。

圖片來源:西部網

"陝西省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五場:鄉村振興的渭南實踐

記者 杜麗芳 8月20日,陝西“奮力追趕超越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發佈會·渭南篇舉行,中共渭南市委書記魏建鋒,渭南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楊武民介紹“鄉村振興的渭南實踐”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70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渭南與時代同步、與祖國同行,在渭水河畔、華山腳下,書寫了一幅幅從落後走向繁榮、從貧窮走向富足的動人畫卷。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767.7億元,是1949年的1186倍,人均GDP是1949年的434倍,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6.8:42:41.2。今日之渭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民生福祉顯著改善,社會大局安定祥和,全市幹部群眾正昂首闊步邁上新徵程、奮鬥新時代。

陝西省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五場:鄉村振興的渭南實踐

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指引下,渭南農業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526.6億元,是1949年的525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655元,是1978年的97倍;農村貧困人口發生率,由2015年的14.1%降到現在的1.8%。昔日一窮二白、靠天吃飯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農民生活實現從溫飽不足到基本小康、正在邁入全面小康的新跨越。

加快提質增效,推動產業振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渭南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推動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讓305萬渭南農民,在關中沃野上收穫喜悅,在鄉村振興中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業由注重數量向提升質量轉變。糧食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770萬畝,產量實現“十四連豐”,每年總產穩定在220萬噸左右,佔到全省糧食總產的五分之一。水果面積達到390萬畝,總產量達到460萬噸,產值達到160億元。設施蔬菜面積已超過百萬畝,達到124萬畝,佔到全省總面積的41%。華州山藥、赤水大蔥等享譽國內外。在主產區,農民收入的80%來自於蔬菜產業。省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87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達到9家;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建成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區3個,入駐企業100多家,年產值超過百億元;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水平,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成國家級休閒農業示範點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6000多個,家庭農場發展到2000多家。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開展“三變”改革“千村試點”,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構築廣闊舞臺,推動人才振興

堅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突出位置,激勵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培育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317名村支部書記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社,培養致富帶頭人4316名,1153名致富帶頭人走上村黨支部書記崗位,村兩委致富帶頭人佔比超過50%。優化鄉鎮人才結構,配備407名有現代農業、村鎮規劃等專業特長的鄉鎮幹部。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建立省級實訓基地22個,培育認定職業農民7314人,其中高級職業農民180人。把課堂設在產業基地,把科學知識送到田間地頭,累計培訓農村技能人才3萬多名,著力激活本土人才“一池春水”。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實施振興計劃,用“鄉情”“鄉愁”感召人,用機會和平臺吸引人。三年累計招聘基層人才3400多名。從去年開始,渭南實施基層千名醫生招聘工程,首批196人已經上崗。今年以來,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2.8萬人,創辦企業或經濟實體2.7萬個。

孕育鄉土新風,推動文化振興

渭南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繼承創新優秀鄉土文化,塑形鑄魂、移風易俗,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從2016年開始,一年一個主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活動。開展的“萬條家訓進萬家”,從司馬遷、楊震、王鼎等渭南先賢的家訓故事中傳承文化根脈;從革命先輩、英雄人物的家訓中傳承紅色基因,走出一條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切入、大文章”的新路子。

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開展“身邊好人”“十大孝子”等道德模範評選活動,24人榮登“中國好人榜”。紅白理事會實現全覆蓋,引導群眾婚事新辦、喪事簡辦。

建設美麗鄉村,推動生態振興

渭南編制出臺了《鄉村空間佈局建設規劃》,推動鄉村空間佈局更加合理、更可持續。創建省級美麗宜居村197個;20個村入選全國首批“綠色村莊”,數量位居全省第一;清潔村總數佔比達到79%,93.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41%的行政村生活汙水得到有效治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47.9%,農民群眾享受到更有質量、更有獲得感的公共服務。發展休閒農業經營主體617個,帶動農民就業1.42萬人。

堅持黨建引領,推動組織振興

渭南堅持黨建引領,推動組織振興,讓軟弱渙散的村黨組織實現動態“清零”。推廣“支部+”模式,建立“聯村大黨委”24個、產業鏈黨支部267個,輻射帶動貧困人口1.3萬人。截至去年,全市累計脫貧18.72萬人,474個貧困村出列,4個縣摘帽。

去年,渭南市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問題1305起,摧毀農村惡勢力犯罪集團4個、惡勢力團伙7個,破獲案件17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83人,給農村百姓一個公道清明的鄉村。

制訂出臺了《鄉村治理工作導引》,學習借鑑“楓橋經驗”,開展“村務公開周”“鄉村說事日”活動,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風氣進一步彰顯。

圖片來源:西部網

陝西省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五場:鄉村振興的渭南實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