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閉症有哪些症狀?家長如何在早期識別兒童自閉症'

自閉症 不完美媽媽 精神病 幼兒園 人民網科普 2019-07-18
"

原標題:【杏林花普】 如何發現不一樣的你?——指導家長早期識別兒童自閉症

目前,中國有超過1000萬的自閉症人群,200多萬的自閉症兒童,並且以每年以近20萬的速度增長。自閉症患者的醫治及生活照料,因兒童期患病後其病症往往伴隨終生,致使很多家庭陷入諸多生活困境及生存質量下降的災難,家庭發展和家庭身心健康面臨著極其嚴峻的挑戰。自閉症已成為精神殘疾的第一殺手。2007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2008年起,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孤獨症關注日”。早期發現及早期干預有助於兒童的康復。

每當醫生給孩子作出“孤獨症譜系障礙”的診斷,家長開始難以接受,會有各種“控訴”。“我的寶寶只是說話少,不怎麼和小朋友玩,但每天很活潑好動,現在獨生家庭的小孩不都是這樣的嗎?”;“我的小孩不看人,我以為是膽小的緣故”;“我的小孩1歲前都好好的,還會叫爸爸媽媽,但1歲後突然變了個人似的,我以為上了幼兒園就會好 ”。殊不知各種家長“以為”正常的情況,卻是兒童自閉症特有的表現,以致耽誤了早期的診斷和干預。很多家長都是在寶寶上幼兒園後老師投訴太多,才意識到寶寶確實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如何能在早期發現不一樣的兒童呢?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現統稱為“孤獨症譜系障礙”,一組以社會交往障礙、言語和非言語溝通障礙、狹隘興趣及重複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發育性疾病。因此,它不屬於心理疾病。自2006年起,我國將孤獨症歸類為精神殘疾。

兒童自閉症的早期識別

1-2歲的自閉症兒童已經表現出社會交流和交往水平的減少(如存在交流障礙,如不說話、缺乏共同注意、肢體語言運用少;社會交往障礙,如出門後不和小朋友一起玩,缺少互動),以及對物體的重複行為的增多(如反覆排列物品等)[1]。如家長在這個階段能發現寶寶的問題,請儘快帶寶寶來醫院就診。

我國2017年發表的“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早期識別篩查和早期干預專家共識” [2]中提出五“不”行為,如有發現寶寶存在以下以為,需注意兒童自閉症。

1.不(少)看:缺乏目光對視,“目中無人”或目光注視短暫。

2.不(少)應:叫名不應,對父母的呼喚聲充耳不聞;缺少共同注意,即缺少與他人共同關注某一物件或事件。

3.不(少)指:缺乏恰當的肢體動作。不會有目的的指物或手勢比劃,多數會把大人的手作為工具來獲得需要的物件,比如寶寶要開門,往往會拉大人的手放在門把上。

4.不(少)語:不說話或說話遲,這也是很多家長最多關注的問題。

5.不當:對物品的不恰當使用,包括旋轉物品、排列物品以及對物品的持續視覺探索。比如將小汽車排成一排,旋轉車輪並持續注視車輪等;言語的不當,表現為重複語言、無意義的語言,如反覆背動畫片中的臺詞,雖然患兒有語言,但語言無交流意義。

此外,部分自閉症兒童會出現發育倒退的現象,可以突然發生,或逐漸發生。如有發育倒退的情況,也請家長及時帶寶寶就診。

如何識別兒童多動還是自閉症?

有很多家庭的寶寶表現為多動,總是停不下來,對於這種多動的寶寶也需要注意兒童自閉症,以往我們稱阿斯伯格綜合徵。寶寶與經典的自閉症有所不同,他們會主動和小朋友交往,語言發育可以正常,因此很少會與自閉症聯繫起來,但寶寶往往會有行為問題,家庭會覺得難以管理,上學後老師投訴過多,往往被同齡小朋友當成“怪人”。這種寶寶與多動症兒童有何不同呢?

1 多動:表現為異常多動,無所畏懼的多動,不分場合的多動,注意力分散,有時表現為注意力的過度集中。而多動症的寶寶的多動是有所忌憚的。

2 社會交往困難:與經典的自閉症不同,寶寶願意與人交往,喜歡與同伴玩耍,但是缺乏交往技巧,採用的交往方式生硬,不能建立與其年齡相稱的適當的夥伴關係,常常被孤立。而多動症寶寶多是因為搞破壞或干擾別人等因素被孤立。

3 語言交流困難:與經典的自閉症及多動症不同,寶寶的語言發育正常,但是語言溝通能力差。他們往往不能很好的察言觀色,不顧別人的感受,往往會滔滔不絕地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4 異常地固執:對於日常行為模式,他們有自己固定的程序。一旦程序改變,患者會表現出不安,甚至情緒崩潰。例如寶寶出門要走固定的路線,更換路線往往不接受。

對家長“控訴”的回答

1 寶寶的自閉症與獨生子女家庭有關嗎?

在二胎或雙胎以上的家庭,家長通過對孩子們的比較能發現寶寶的異常,而獨生子女家庭的寶寶,往往在行為上有自我中心的表現,且父母雙方以及大人對孩子關心不夠,平時陪伴減少,寶寶跟同齡的孩子交流比較少,會出現類似自閉症的表現,如語言少,互動少,自己一個人玩。但如果發現寶寶的問題,及時帶寶寶和小朋友互動,在家多和寶寶交流,寶寶的語言行為短期內會大大改善,基本可以排除自閉症的診斷。

2 寶寶不看人是自閉症嗎?

膽小的寶寶會表現出不敢有目光注視,但適應環境後其目光注視及交流會改善。因此,我們要在多個環境中觀察寶寶的行為,不能因為不看人就考慮自閉症的診斷。但如果出現持續性的不看人,且與家長缺少共同注意,需注意自閉症可能。

3 寶寶的性情改變考慮自閉症嗎?

很多家長會說我的寶寶1歲前會叫爸爸媽媽,會和小朋友分享,會指物,但1歲後突然發現寶寶變了個人,突然不說話,不和小朋友玩了。除了各種因素引起的心理問題外,需注意自閉症的可能。自閉症的兒童有30%左右會出現發育倒退,包括語言功能、社交功能等,家長往往認為是性情改變,如遇到上述情況,請及時帶寶寶就診。

4 自閉症有藥可治嗎?預後怎樣?

自閉症的治療以教育與訓練為主,藥物治療作為輔助治療措施,主要針對一些心理行為問題。早期識別,早期干預,科學干預是自閉症兒童康復的關鍵。以社交互動為核心的干預是自閉症訓練的核心內容,要選擇正確的干預方法和手段。研究表明,經過早期科學的干預,重度自閉症的孩子能自理,減輕社會照顧;中度的自閉症孩子能自立,有一技之長;而輕度自閉症的孩子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責編:吳曉琴、李慧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