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面臨著這樣一種狀態,總有一種事與願違的感覺。當自己努力的為了一件事情拼搏奮鬥的時候,最後卻總是達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

有的時候認為是自己的努力不夠,但是殊不知,事物本身都存在的一個規律,正所謂說“富貴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有的時候個人主觀的努力,並不能改變客觀的本質,當面對著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只有順應自然,才是最好的狀態。

在《莊子》“大宗師”這一篇章之中,藉由莊子對道的一個闡述,說明了大道有為無形的一個道理,闡述的是道的一個本質,說明了事物本質客觀的一個存在。

通過這些故事人物的對話,以及心境的描寫,描述了莊子思想的內涵特徵。這一篇章的思想是莊子思想的一個核心,也說明了富貴皆是命的一個本質道理。

"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面臨著這樣一種狀態,總有一種事與願違的感覺。當自己努力的為了一件事情拼搏奮鬥的時候,最後卻總是達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

有的時候認為是自己的努力不夠,但是殊不知,事物本身都存在的一個規律,正所謂說“富貴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有的時候個人主觀的努力,並不能改變客觀的本質,當面對著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只有順應自然,才是最好的狀態。

在《莊子》“大宗師”這一篇章之中,藉由莊子對道的一個闡述,說明了大道有為無形的一個道理,闡述的是道的一個本質,說明了事物本質客觀的一個存在。

通過這些故事人物的對話,以及心境的描寫,描述了莊子思想的內涵特徵。這一篇章的思想是莊子思想的一個核心,也說明了富貴皆是命的一個本質道理。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生死問題,是人生最大的一個困惑,這是莊子思想中關注的一個核心。他認為只有一個人樂觀的看待人生的時候,把生死看做是自然現象,才能更好的應對人生。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句話: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的生死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命運活動就好像日夜交替一樣,只是一個自然規律,人是無法去幹預的。這是事物本身存在的一個變化,人們把天作為生命之父,終身的敬愛他,更何況是天地的大道呢。人們認為君主的勢力超乎過自己,所以願意效忠,更何況是主宰萬物的大道呢。

莊子通過一個人生死變化的規律,表達了事物存在大道的一個概念。他認為事物都存在著大道的規律。

"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面臨著這樣一種狀態,總有一種事與願違的感覺。當自己努力的為了一件事情拼搏奮鬥的時候,最後卻總是達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

有的時候認為是自己的努力不夠,但是殊不知,事物本身都存在的一個規律,正所謂說“富貴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有的時候個人主觀的努力,並不能改變客觀的本質,當面對著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只有順應自然,才是最好的狀態。

在《莊子》“大宗師”這一篇章之中,藉由莊子對道的一個闡述,說明了大道有為無形的一個道理,闡述的是道的一個本質,說明了事物本質客觀的一個存在。

通過這些故事人物的對話,以及心境的描寫,描述了莊子思想的內涵特徵。這一篇章的思想是莊子思想的一個核心,也說明了富貴皆是命的一個本質道理。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生死問題,是人生最大的一個困惑,這是莊子思想中關注的一個核心。他認為只有一個人樂觀的看待人生的時候,把生死看做是自然現象,才能更好的應對人生。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句話: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的生死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命運活動就好像日夜交替一樣,只是一個自然規律,人是無法去幹預的。這是事物本身存在的一個變化,人們把天作為生命之父,終身的敬愛他,更何況是天地的大道呢。人們認為君主的勢力超乎過自己,所以願意效忠,更何況是主宰萬物的大道呢。

莊子通過一個人生死變化的規律,表達了事物存在大道的一個概念。他認為事物都存在著大道的規律。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人們都喜歡生,但是都排斥死,所有人都懼怕死亡,但是我們應該從更高的一個角度看待生死。

對於個體來說,把生老病死要看成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無論生死,那都是其中一個環節,我們要順應命運的安排,命運安排不僅僅是安於生,也是安於死,這就是所謂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一個道理。

不以個人的意志,去改變事物本身存在的一個規律,《莊子》中所說大道的智慧,就是自然規律,我們要安於自然規律的安排。

就好像對於人生的榮辱得失也是一樣,無所謂得失,無所謂富貴榮辱,一切都是天命使然。困難的時候相濡以沫,比得意時相忘於江湖,更讓人感覺到愉快和欣然接受。

所以在《莊子》的這一篇文章中,就說出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樣一個富有哲理的句子。

當我們有一天遇到了人生一些苦難和變化的時候,我們不妨回頭想想,莊子所提出的一個人安於天命的一個道理。面對挫折的時候,想一下如何達觀的看待人生的生死得失,也能有助於走出我們人生的泥沼。

"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面臨著這樣一種狀態,總有一種事與願違的感覺。當自己努力的為了一件事情拼搏奮鬥的時候,最後卻總是達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

有的時候認為是自己的努力不夠,但是殊不知,事物本身都存在的一個規律,正所謂說“富貴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有的時候個人主觀的努力,並不能改變客觀的本質,當面對著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只有順應自然,才是最好的狀態。

在《莊子》“大宗師”這一篇章之中,藉由莊子對道的一個闡述,說明了大道有為無形的一個道理,闡述的是道的一個本質,說明了事物本質客觀的一個存在。

通過這些故事人物的對話,以及心境的描寫,描述了莊子思想的內涵特徵。這一篇章的思想是莊子思想的一個核心,也說明了富貴皆是命的一個本質道理。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生死問題,是人生最大的一個困惑,這是莊子思想中關注的一個核心。他認為只有一個人樂觀的看待人生的時候,把生死看做是自然現象,才能更好的應對人生。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句話: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的生死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命運活動就好像日夜交替一樣,只是一個自然規律,人是無法去幹預的。這是事物本身存在的一個變化,人們把天作為生命之父,終身的敬愛他,更何況是天地的大道呢。人們認為君主的勢力超乎過自己,所以願意效忠,更何況是主宰萬物的大道呢。

莊子通過一個人生死變化的規律,表達了事物存在大道的一個概念。他認為事物都存在著大道的規律。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人們都喜歡生,但是都排斥死,所有人都懼怕死亡,但是我們應該從更高的一個角度看待生死。

對於個體來說,把生老病死要看成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無論生死,那都是其中一個環節,我們要順應命運的安排,命運安排不僅僅是安於生,也是安於死,這就是所謂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一個道理。

不以個人的意志,去改變事物本身存在的一個規律,《莊子》中所說大道的智慧,就是自然規律,我們要安於自然規律的安排。

就好像對於人生的榮辱得失也是一樣,無所謂得失,無所謂富貴榮辱,一切都是天命使然。困難的時候相濡以沫,比得意時相忘於江湖,更讓人感覺到愉快和欣然接受。

所以在《莊子》的這一篇文章中,就說出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樣一個富有哲理的句子。

當我們有一天遇到了人生一些苦難和變化的時候,我們不妨回頭想想,莊子所提出的一個人安於天命的一個道理。面對挫折的時候,想一下如何達觀的看待人生的生死得失,也能有助於走出我們人生的泥沼。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迴歸自然,就是適應了道的智慧

佛語中常說:回頭是岸。

對於道家中所說的道也是如此,我們的心中,如果對於人生想有一份釋懷,有一份坦然,放下心中的一份執念,迴歸自我,便是符合了道家中所說的迴歸自然規律的一個道理。

有一天意而子見許由,許由說:“堯教導了你什麼?”

意而子就說:“堯告訴我,要親自實行仁義,明辨是非。”

許由就說:“你為何還來這裡,堯既然用仁義給你施行了刑罰,你將來怎麼能夠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的遨遊於變幻的境界之中呢?”

意而子說:“雖然如此,我還是願意遊於大道的門牆。”

許由就說:“有眼無珠的盲人,不能給他觀察較好的眉目和容顏,我和你說個大概吧,調和萬物卻不以為是義,恩惠萬事卻不以為是仁,長於上古卻不以為是老,覆蓋天地卻不算是機巧,這就是逍遙的境界。”

"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面臨著這樣一種狀態,總有一種事與願違的感覺。當自己努力的為了一件事情拼搏奮鬥的時候,最後卻總是達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

有的時候認為是自己的努力不夠,但是殊不知,事物本身都存在的一個規律,正所謂說“富貴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有的時候個人主觀的努力,並不能改變客觀的本質,當面對著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只有順應自然,才是最好的狀態。

在《莊子》“大宗師”這一篇章之中,藉由莊子對道的一個闡述,說明了大道有為無形的一個道理,闡述的是道的一個本質,說明了事物本質客觀的一個存在。

通過這些故事人物的對話,以及心境的描寫,描述了莊子思想的內涵特徵。這一篇章的思想是莊子思想的一個核心,也說明了富貴皆是命的一個本質道理。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生死問題,是人生最大的一個困惑,這是莊子思想中關注的一個核心。他認為只有一個人樂觀的看待人生的時候,把生死看做是自然現象,才能更好的應對人生。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句話: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的生死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命運活動就好像日夜交替一樣,只是一個自然規律,人是無法去幹預的。這是事物本身存在的一個變化,人們把天作為生命之父,終身的敬愛他,更何況是天地的大道呢。人們認為君主的勢力超乎過自己,所以願意效忠,更何況是主宰萬物的大道呢。

莊子通過一個人生死變化的規律,表達了事物存在大道的一個概念。他認為事物都存在著大道的規律。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人們都喜歡生,但是都排斥死,所有人都懼怕死亡,但是我們應該從更高的一個角度看待生死。

對於個體來說,把生老病死要看成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無論生死,那都是其中一個環節,我們要順應命運的安排,命運安排不僅僅是安於生,也是安於死,這就是所謂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一個道理。

不以個人的意志,去改變事物本身存在的一個規律,《莊子》中所說大道的智慧,就是自然規律,我們要安於自然規律的安排。

就好像對於人生的榮辱得失也是一樣,無所謂得失,無所謂富貴榮辱,一切都是天命使然。困難的時候相濡以沫,比得意時相忘於江湖,更讓人感覺到愉快和欣然接受。

所以在《莊子》的這一篇文章中,就說出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樣一個富有哲理的句子。

當我們有一天遇到了人生一些苦難和變化的時候,我們不妨回頭想想,莊子所提出的一個人安於天命的一個道理。面對挫折的時候,想一下如何達觀的看待人生的生死得失,也能有助於走出我們人生的泥沼。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迴歸自然,就是適應了道的智慧

佛語中常說:回頭是岸。

對於道家中所說的道也是如此,我們的心中,如果對於人生想有一份釋懷,有一份坦然,放下心中的一份執念,迴歸自我,便是符合了道家中所說的迴歸自然規律的一個道理。

有一天意而子見許由,許由說:“堯教導了你什麼?”

意而子就說:“堯告訴我,要親自實行仁義,明辨是非。”

許由就說:“你為何還來這裡,堯既然用仁義給你施行了刑罰,你將來怎麼能夠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的遨遊於變幻的境界之中呢?”

意而子說:“雖然如此,我還是願意遊於大道的門牆。”

許由就說:“有眼無珠的盲人,不能給他觀察較好的眉目和容顏,我和你說個大概吧,調和萬物卻不以為是義,恩惠萬事卻不以為是仁,長於上古卻不以為是老,覆蓋天地卻不算是機巧,這就是逍遙的境界。”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在這一篇章的故事之中,莊子是藉由這個寓言故事,說明了個人不必拘泥於形式,應該遊走於形式之外,才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一個道理。

許由所說的話,表達的正是道家的思想:恩惠萬物卻不自以為是,養育萬物,卻沒有自以為傲的這樣一個道理。

正如同《道德經》中所說: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萬物依靠它生存,而沒有去管理,大道生成萬物也沒有據為己有,養育萬物沒有自以為是主宰,沒有私慾可以稱它為小,萬物歸順它而不主宰,也可以稱他為大。

《道德經》認為這就是聖人最偉大的一個道理和智慧,這也是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而治的一個核心,無為無不為,乃是大為。

"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面臨著這樣一種狀態,總有一種事與願違的感覺。當自己努力的為了一件事情拼搏奮鬥的時候,最後卻總是達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

有的時候認為是自己的努力不夠,但是殊不知,事物本身都存在的一個規律,正所謂說“富貴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有的時候個人主觀的努力,並不能改變客觀的本質,當面對著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只有順應自然,才是最好的狀態。

在《莊子》“大宗師”這一篇章之中,藉由莊子對道的一個闡述,說明了大道有為無形的一個道理,闡述的是道的一個本質,說明了事物本質客觀的一個存在。

通過這些故事人物的對話,以及心境的描寫,描述了莊子思想的內涵特徵。這一篇章的思想是莊子思想的一個核心,也說明了富貴皆是命的一個本質道理。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生死問題,是人生最大的一個困惑,這是莊子思想中關注的一個核心。他認為只有一個人樂觀的看待人生的時候,把生死看做是自然現象,才能更好的應對人生。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句話: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的生死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命運活動就好像日夜交替一樣,只是一個自然規律,人是無法去幹預的。這是事物本身存在的一個變化,人們把天作為生命之父,終身的敬愛他,更何況是天地的大道呢。人們認為君主的勢力超乎過自己,所以願意效忠,更何況是主宰萬物的大道呢。

莊子通過一個人生死變化的規律,表達了事物存在大道的一個概念。他認為事物都存在著大道的規律。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人們都喜歡生,但是都排斥死,所有人都懼怕死亡,但是我們應該從更高的一個角度看待生死。

對於個體來說,把生老病死要看成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無論生死,那都是其中一個環節,我們要順應命運的安排,命運安排不僅僅是安於生,也是安於死,這就是所謂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一個道理。

不以個人的意志,去改變事物本身存在的一個規律,《莊子》中所說大道的智慧,就是自然規律,我們要安於自然規律的安排。

就好像對於人生的榮辱得失也是一樣,無所謂得失,無所謂富貴榮辱,一切都是天命使然。困難的時候相濡以沫,比得意時相忘於江湖,更讓人感覺到愉快和欣然接受。

所以在《莊子》的這一篇文章中,就說出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樣一個富有哲理的句子。

當我們有一天遇到了人生一些苦難和變化的時候,我們不妨回頭想想,莊子所提出的一個人安於天命的一個道理。面對挫折的時候,想一下如何達觀的看待人生的生死得失,也能有助於走出我們人生的泥沼。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迴歸自然,就是適應了道的智慧

佛語中常說:回頭是岸。

對於道家中所說的道也是如此,我們的心中,如果對於人生想有一份釋懷,有一份坦然,放下心中的一份執念,迴歸自我,便是符合了道家中所說的迴歸自然規律的一個道理。

有一天意而子見許由,許由說:“堯教導了你什麼?”

意而子就說:“堯告訴我,要親自實行仁義,明辨是非。”

許由就說:“你為何還來這裡,堯既然用仁義給你施行了刑罰,你將來怎麼能夠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的遨遊於變幻的境界之中呢?”

意而子說:“雖然如此,我還是願意遊於大道的門牆。”

許由就說:“有眼無珠的盲人,不能給他觀察較好的眉目和容顏,我和你說個大概吧,調和萬物卻不以為是義,恩惠萬事卻不以為是仁,長於上古卻不以為是老,覆蓋天地卻不算是機巧,這就是逍遙的境界。”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在這一篇章的故事之中,莊子是藉由這個寓言故事,說明了個人不必拘泥於形式,應該遊走於形式之外,才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一個道理。

許由所說的話,表達的正是道家的思想:恩惠萬物卻不自以為是,養育萬物,卻沒有自以為傲的這樣一個道理。

正如同《道德經》中所說: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萬物依靠它生存,而沒有去管理,大道生成萬物也沒有據為己有,養育萬物沒有自以為是主宰,沒有私慾可以稱它為小,萬物歸順它而不主宰,也可以稱他為大。

《道德經》認為這就是聖人最偉大的一個道理和智慧,這也是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而治的一個核心,無為無不為,乃是大為。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在命運面前順應自然

莊子中有這樣一段話:“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

子輿和子桑兩個人是朋友,有一次趕上梅雨季節,子輿就說:“子桑可能要餓壞了吧。”

於是,子輿就帶著飯去給他吃,到子桑家門口德時候,子輿就聽到子桑在家裡又彈琴又哭泣,還在念著詩,說什麼:“父親啊,母親啊,天啊,地啊。”

子輿聽到之後,就進門問他:“你又唱歌又彈琴,為什麼會這樣?”

子桑就說:“我在找尋一個能讓我極度貧困和窘迫的人,然而沒有找到。父母難道會讓我貧困嗎?蒼天會刻意的去讓我貧困嗎?大地也不會有偏私,天地難道單獨不會讓我一個人貧困嗎?我去尋找使我貧困的東西,可是我沒有找到,但已經達到如此匱乏的狀態,這是“命”呀。”

"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面臨著這樣一種狀態,總有一種事與願違的感覺。當自己努力的為了一件事情拼搏奮鬥的時候,最後卻總是達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

有的時候認為是自己的努力不夠,但是殊不知,事物本身都存在的一個規律,正所謂說“富貴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有的時候個人主觀的努力,並不能改變客觀的本質,當面對著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只有順應自然,才是最好的狀態。

在《莊子》“大宗師”這一篇章之中,藉由莊子對道的一個闡述,說明了大道有為無形的一個道理,闡述的是道的一個本質,說明了事物本質客觀的一個存在。

通過這些故事人物的對話,以及心境的描寫,描述了莊子思想的內涵特徵。這一篇章的思想是莊子思想的一個核心,也說明了富貴皆是命的一個本質道理。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生死問題,是人生最大的一個困惑,這是莊子思想中關注的一個核心。他認為只有一個人樂觀的看待人生的時候,把生死看做是自然現象,才能更好的應對人生。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句話: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的生死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命運活動就好像日夜交替一樣,只是一個自然規律,人是無法去幹預的。這是事物本身存在的一個變化,人們把天作為生命之父,終身的敬愛他,更何況是天地的大道呢。人們認為君主的勢力超乎過自己,所以願意效忠,更何況是主宰萬物的大道呢。

莊子通過一個人生死變化的規律,表達了事物存在大道的一個概念。他認為事物都存在著大道的規律。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人們都喜歡生,但是都排斥死,所有人都懼怕死亡,但是我們應該從更高的一個角度看待生死。

對於個體來說,把生老病死要看成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無論生死,那都是其中一個環節,我們要順應命運的安排,命運安排不僅僅是安於生,也是安於死,這就是所謂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一個道理。

不以個人的意志,去改變事物本身存在的一個規律,《莊子》中所說大道的智慧,就是自然規律,我們要安於自然規律的安排。

就好像對於人生的榮辱得失也是一樣,無所謂得失,無所謂富貴榮辱,一切都是天命使然。困難的時候相濡以沫,比得意時相忘於江湖,更讓人感覺到愉快和欣然接受。

所以在《莊子》的這一篇文章中,就說出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樣一個富有哲理的句子。

當我們有一天遇到了人生一些苦難和變化的時候,我們不妨回頭想想,莊子所提出的一個人安於天命的一個道理。面對挫折的時候,想一下如何達觀的看待人生的生死得失,也能有助於走出我們人生的泥沼。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迴歸自然,就是適應了道的智慧

佛語中常說:回頭是岸。

對於道家中所說的道也是如此,我們的心中,如果對於人生想有一份釋懷,有一份坦然,放下心中的一份執念,迴歸自我,便是符合了道家中所說的迴歸自然規律的一個道理。

有一天意而子見許由,許由說:“堯教導了你什麼?”

意而子就說:“堯告訴我,要親自實行仁義,明辨是非。”

許由就說:“你為何還來這裡,堯既然用仁義給你施行了刑罰,你將來怎麼能夠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的遨遊於變幻的境界之中呢?”

意而子說:“雖然如此,我還是願意遊於大道的門牆。”

許由就說:“有眼無珠的盲人,不能給他觀察較好的眉目和容顏,我和你說個大概吧,調和萬物卻不以為是義,恩惠萬事卻不以為是仁,長於上古卻不以為是老,覆蓋天地卻不算是機巧,這就是逍遙的境界。”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在這一篇章的故事之中,莊子是藉由這個寓言故事,說明了個人不必拘泥於形式,應該遊走於形式之外,才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一個道理。

許由所說的話,表達的正是道家的思想:恩惠萬物卻不自以為是,養育萬物,卻沒有自以為傲的這樣一個道理。

正如同《道德經》中所說: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萬物依靠它生存,而沒有去管理,大道生成萬物也沒有據為己有,養育萬物沒有自以為是主宰,沒有私慾可以稱它為小,萬物歸順它而不主宰,也可以稱他為大。

《道德經》認為這就是聖人最偉大的一個道理和智慧,這也是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而治的一個核心,無為無不為,乃是大為。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在命運面前順應自然

莊子中有這樣一段話:“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

子輿和子桑兩個人是朋友,有一次趕上梅雨季節,子輿就說:“子桑可能要餓壞了吧。”

於是,子輿就帶著飯去給他吃,到子桑家門口德時候,子輿就聽到子桑在家裡又彈琴又哭泣,還在念著詩,說什麼:“父親啊,母親啊,天啊,地啊。”

子輿聽到之後,就進門問他:“你又唱歌又彈琴,為什麼會這樣?”

子桑就說:“我在找尋一個能讓我極度貧困和窘迫的人,然而沒有找到。父母難道會讓我貧困嗎?蒼天會刻意的去讓我貧困嗎?大地也不會有偏私,天地難道單獨不會讓我一個人貧困嗎?我去尋找使我貧困的東西,可是我沒有找到,但已經達到如此匱乏的狀態,這是“命”呀。”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莊子藉由子桑和子輿兩個人的對話,來說明了“萬事皆由命”的一個道理,這也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一個核心。

子桑已經陷入極度匱乏的一個狀態,但是他卻說,天地並沒有刻意的讓他一個人去貧窮,因為天地覆蓋著那麼廣袤的地方,不可能對你個人有任何私心和偏激。

而父母也不可能去讓一個人貧困,那麼天地和父母都沒有刻意的讓我去貧困,那麼我貧困的原因是什麼呢,找到原因之後才明白,原來就是“命”。

莊子所闡述的智慧,就是“貧富皆是命,半年不由人”,這也是存在於人生百態之中的一個問題,這也是每個人所感嘆的一個現象,莊子把這一切歸於命運。

命運是什麼,命運其實就是一個人的規則和本質,我們或許是無法感知的。在命運面前,我們需要坦然的去接受,也是無法抗拒的。

"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面臨著這樣一種狀態,總有一種事與願違的感覺。當自己努力的為了一件事情拼搏奮鬥的時候,最後卻總是達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

有的時候認為是自己的努力不夠,但是殊不知,事物本身都存在的一個規律,正所謂說“富貴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有的時候個人主觀的努力,並不能改變客觀的本質,當面對著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只有順應自然,才是最好的狀態。

在《莊子》“大宗師”這一篇章之中,藉由莊子對道的一個闡述,說明了大道有為無形的一個道理,闡述的是道的一個本質,說明了事物本質客觀的一個存在。

通過這些故事人物的對話,以及心境的描寫,描述了莊子思想的內涵特徵。這一篇章的思想是莊子思想的一個核心,也說明了富貴皆是命的一個本質道理。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生死問題,是人生最大的一個困惑,這是莊子思想中關注的一個核心。他認為只有一個人樂觀的看待人生的時候,把生死看做是自然現象,才能更好的應對人生。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句話: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的生死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命運活動就好像日夜交替一樣,只是一個自然規律,人是無法去幹預的。這是事物本身存在的一個變化,人們把天作為生命之父,終身的敬愛他,更何況是天地的大道呢。人們認為君主的勢力超乎過自己,所以願意效忠,更何況是主宰萬物的大道呢。

莊子通過一個人生死變化的規律,表達了事物存在大道的一個概念。他認為事物都存在著大道的規律。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人們都喜歡生,但是都排斥死,所有人都懼怕死亡,但是我們應該從更高的一個角度看待生死。

對於個體來說,把生老病死要看成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無論生死,那都是其中一個環節,我們要順應命運的安排,命運安排不僅僅是安於生,也是安於死,這就是所謂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一個道理。

不以個人的意志,去改變事物本身存在的一個規律,《莊子》中所說大道的智慧,就是自然規律,我們要安於自然規律的安排。

就好像對於人生的榮辱得失也是一樣,無所謂得失,無所謂富貴榮辱,一切都是天命使然。困難的時候相濡以沫,比得意時相忘於江湖,更讓人感覺到愉快和欣然接受。

所以在《莊子》的這一篇文章中,就說出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樣一個富有哲理的句子。

當我們有一天遇到了人生一些苦難和變化的時候,我們不妨回頭想想,莊子所提出的一個人安於天命的一個道理。面對挫折的時候,想一下如何達觀的看待人生的生死得失,也能有助於走出我們人生的泥沼。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迴歸自然,就是適應了道的智慧

佛語中常說:回頭是岸。

對於道家中所說的道也是如此,我們的心中,如果對於人生想有一份釋懷,有一份坦然,放下心中的一份執念,迴歸自我,便是符合了道家中所說的迴歸自然規律的一個道理。

有一天意而子見許由,許由說:“堯教導了你什麼?”

意而子就說:“堯告訴我,要親自實行仁義,明辨是非。”

許由就說:“你為何還來這裡,堯既然用仁義給你施行了刑罰,你將來怎麼能夠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的遨遊於變幻的境界之中呢?”

意而子說:“雖然如此,我還是願意遊於大道的門牆。”

許由就說:“有眼無珠的盲人,不能給他觀察較好的眉目和容顏,我和你說個大概吧,調和萬物卻不以為是義,恩惠萬事卻不以為是仁,長於上古卻不以為是老,覆蓋天地卻不算是機巧,這就是逍遙的境界。”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在這一篇章的故事之中,莊子是藉由這個寓言故事,說明了個人不必拘泥於形式,應該遊走於形式之外,才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一個道理。

許由所說的話,表達的正是道家的思想:恩惠萬物卻不自以為是,養育萬物,卻沒有自以為傲的這樣一個道理。

正如同《道德經》中所說: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萬物依靠它生存,而沒有去管理,大道生成萬物也沒有據為己有,養育萬物沒有自以為是主宰,沒有私慾可以稱它為小,萬物歸順它而不主宰,也可以稱他為大。

《道德經》認為這就是聖人最偉大的一個道理和智慧,這也是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而治的一個核心,無為無不為,乃是大為。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在命運面前順應自然

莊子中有這樣一段話:“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

子輿和子桑兩個人是朋友,有一次趕上梅雨季節,子輿就說:“子桑可能要餓壞了吧。”

於是,子輿就帶著飯去給他吃,到子桑家門口德時候,子輿就聽到子桑在家裡又彈琴又哭泣,還在念著詩,說什麼:“父親啊,母親啊,天啊,地啊。”

子輿聽到之後,就進門問他:“你又唱歌又彈琴,為什麼會這樣?”

子桑就說:“我在找尋一個能讓我極度貧困和窘迫的人,然而沒有找到。父母難道會讓我貧困嗎?蒼天會刻意的去讓我貧困嗎?大地也不會有偏私,天地難道單獨不會讓我一個人貧困嗎?我去尋找使我貧困的東西,可是我沒有找到,但已經達到如此匱乏的狀態,這是“命”呀。”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莊子藉由子桑和子輿兩個人的對話,來說明了“萬事皆由命”的一個道理,這也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一個核心。

子桑已經陷入極度匱乏的一個狀態,但是他卻說,天地並沒有刻意的讓他一個人去貧窮,因為天地覆蓋著那麼廣袤的地方,不可能對你個人有任何私心和偏激。

而父母也不可能去讓一個人貧困,那麼天地和父母都沒有刻意的讓我去貧困,那麼我貧困的原因是什麼呢,找到原因之後才明白,原來就是“命”。

莊子所闡述的智慧,就是“貧富皆是命,半年不由人”,這也是存在於人生百態之中的一個問題,這也是每個人所感嘆的一個現象,莊子把這一切歸於命運。

命運是什麼,命運其實就是一個人的規則和本質,我們或許是無法感知的。在命運面前,我們需要坦然的去接受,也是無法抗拒的。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智慧悟語:

有一句話叫做“安之若命”,那就是安然的對待自己的生命,當擁有這樣一種心態的時候,對自己的人生便會有一個不一樣的感悟。

一個人對於“安之若命”這四個字的感悟不同,境遇也會不同。

如果一個人無法正確認知“天命”

如果說一個人遇見了不好的事情,整天就是愁眉苦臉,朋友最初見了會安慰他,如果時間久了他仍然不知道醒悟,還是愁眉苦臉,自己內心不會調節和平衡,仍然不明白安之若命的一個道理,那麼所有的人都會避開他。

而這個人也會在惆悵與困苦的情緒之中,不知進取,生活不會改變,命運也不會改變,則會在這樣一個命運不堪的過程中,越來越悲慘和被動。

對於“安之若命”有正確的認知

而一個人,如果能夠坦然的面對生命的變化,和本質規律時,即便是面對了一些挫折和痛苦,也能微笑著面對。

這樣的人的生活是有意義的,他的生活是快樂的,而他的人生也會因為這樣一個快樂的情緒變得越來越好。這就是我們這一篇章的智慧,對人生最好的一個指導意義。

"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面臨著這樣一種狀態,總有一種事與願違的感覺。當自己努力的為了一件事情拼搏奮鬥的時候,最後卻總是達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

有的時候認為是自己的努力不夠,但是殊不知,事物本身都存在的一個規律,正所謂說“富貴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有的時候個人主觀的努力,並不能改變客觀的本質,當面對著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只有順應自然,才是最好的狀態。

在《莊子》“大宗師”這一篇章之中,藉由莊子對道的一個闡述,說明了大道有為無形的一個道理,闡述的是道的一個本質,說明了事物本質客觀的一個存在。

通過這些故事人物的對話,以及心境的描寫,描述了莊子思想的內涵特徵。這一篇章的思想是莊子思想的一個核心,也說明了富貴皆是命的一個本質道理。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生死問題,是人生最大的一個困惑,這是莊子思想中關注的一個核心。他認為只有一個人樂觀的看待人生的時候,把生死看做是自然現象,才能更好的應對人生。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句話: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的生死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命運活動就好像日夜交替一樣,只是一個自然規律,人是無法去幹預的。這是事物本身存在的一個變化,人們把天作為生命之父,終身的敬愛他,更何況是天地的大道呢。人們認為君主的勢力超乎過自己,所以願意效忠,更何況是主宰萬物的大道呢。

莊子通過一個人生死變化的規律,表達了事物存在大道的一個概念。他認為事物都存在著大道的規律。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人們都喜歡生,但是都排斥死,所有人都懼怕死亡,但是我們應該從更高的一個角度看待生死。

對於個體來說,把生老病死要看成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無論生死,那都是其中一個環節,我們要順應命運的安排,命運安排不僅僅是安於生,也是安於死,這就是所謂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一個道理。

不以個人的意志,去改變事物本身存在的一個規律,《莊子》中所說大道的智慧,就是自然規律,我們要安於自然規律的安排。

就好像對於人生的榮辱得失也是一樣,無所謂得失,無所謂富貴榮辱,一切都是天命使然。困難的時候相濡以沫,比得意時相忘於江湖,更讓人感覺到愉快和欣然接受。

所以在《莊子》的這一篇文章中,就說出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樣一個富有哲理的句子。

當我們有一天遇到了人生一些苦難和變化的時候,我們不妨回頭想想,莊子所提出的一個人安於天命的一個道理。面對挫折的時候,想一下如何達觀的看待人生的生死得失,也能有助於走出我們人生的泥沼。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迴歸自然,就是適應了道的智慧

佛語中常說:回頭是岸。

對於道家中所說的道也是如此,我們的心中,如果對於人生想有一份釋懷,有一份坦然,放下心中的一份執念,迴歸自我,便是符合了道家中所說的迴歸自然規律的一個道理。

有一天意而子見許由,許由說:“堯教導了你什麼?”

意而子就說:“堯告訴我,要親自實行仁義,明辨是非。”

許由就說:“你為何還來這裡,堯既然用仁義給你施行了刑罰,你將來怎麼能夠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的遨遊於變幻的境界之中呢?”

意而子說:“雖然如此,我還是願意遊於大道的門牆。”

許由就說:“有眼無珠的盲人,不能給他觀察較好的眉目和容顏,我和你說個大概吧,調和萬物卻不以為是義,恩惠萬事卻不以為是仁,長於上古卻不以為是老,覆蓋天地卻不算是機巧,這就是逍遙的境界。”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在這一篇章的故事之中,莊子是藉由這個寓言故事,說明了個人不必拘泥於形式,應該遊走於形式之外,才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一個道理。

許由所說的話,表達的正是道家的思想:恩惠萬物卻不自以為是,養育萬物,卻沒有自以為傲的這樣一個道理。

正如同《道德經》中所說: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萬物依靠它生存,而沒有去管理,大道生成萬物也沒有據為己有,養育萬物沒有自以為是主宰,沒有私慾可以稱它為小,萬物歸順它而不主宰,也可以稱他為大。

《道德經》認為這就是聖人最偉大的一個道理和智慧,這也是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而治的一個核心,無為無不為,乃是大為。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在命運面前順應自然

莊子中有這樣一段話:“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

子輿和子桑兩個人是朋友,有一次趕上梅雨季節,子輿就說:“子桑可能要餓壞了吧。”

於是,子輿就帶著飯去給他吃,到子桑家門口德時候,子輿就聽到子桑在家裡又彈琴又哭泣,還在念著詩,說什麼:“父親啊,母親啊,天啊,地啊。”

子輿聽到之後,就進門問他:“你又唱歌又彈琴,為什麼會這樣?”

子桑就說:“我在找尋一個能讓我極度貧困和窘迫的人,然而沒有找到。父母難道會讓我貧困嗎?蒼天會刻意的去讓我貧困嗎?大地也不會有偏私,天地難道單獨不會讓我一個人貧困嗎?我去尋找使我貧困的東西,可是我沒有找到,但已經達到如此匱乏的狀態,這是“命”呀。”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莊子藉由子桑和子輿兩個人的對話,來說明了“萬事皆由命”的一個道理,這也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一個核心。

子桑已經陷入極度匱乏的一個狀態,但是他卻說,天地並沒有刻意的讓他一個人去貧窮,因為天地覆蓋著那麼廣袤的地方,不可能對你個人有任何私心和偏激。

而父母也不可能去讓一個人貧困,那麼天地和父母都沒有刻意的讓我去貧困,那麼我貧困的原因是什麼呢,找到原因之後才明白,原來就是“命”。

莊子所闡述的智慧,就是“貧富皆是命,半年不由人”,這也是存在於人生百態之中的一個問題,這也是每個人所感嘆的一個現象,莊子把這一切歸於命運。

命運是什麼,命運其實就是一個人的規則和本質,我們或許是無法感知的。在命運面前,我們需要坦然的去接受,也是無法抗拒的。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智慧悟語:

有一句話叫做“安之若命”,那就是安然的對待自己的生命,當擁有這樣一種心態的時候,對自己的人生便會有一個不一樣的感悟。

一個人對於“安之若命”這四個字的感悟不同,境遇也會不同。

如果一個人無法正確認知“天命”

如果說一個人遇見了不好的事情,整天就是愁眉苦臉,朋友最初見了會安慰他,如果時間久了他仍然不知道醒悟,還是愁眉苦臉,自己內心不會調節和平衡,仍然不明白安之若命的一個道理,那麼所有的人都會避開他。

而這個人也會在惆悵與困苦的情緒之中,不知進取,生活不會改變,命運也不會改變,則會在這樣一個命運不堪的過程中,越來越悲慘和被動。

對於“安之若命”有正確的認知

而一個人,如果能夠坦然的面對生命的變化,和本質規律時,即便是面對了一些挫折和痛苦,也能微笑著面對。

這樣的人的生活是有意義的,他的生活是快樂的,而他的人生也會因為這樣一個快樂的情緒變得越來越好。這就是我們這一篇章的智慧,對人生最好的一個指導意義。

莊子:明白道的本質,懂得順應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達

在《莊子》的這三篇智慧之中,從對於“道”的一個本質感悟,在到順應自然,需要明白“萬般皆是命”的一個智慧。

在生活中,不要以自我的意念去驅使和妄為,以一種無為之念去作為核心的時候,一切才能坦然。

以這樣一個心態為基礎的時候,當我們面對人生的得失,或者人生的不同境遇,我們便能更好的對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