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肥|控水減肥有高招,水肥一體化技術來幫忙!

種植業 減肥 畜牧業 三農 中國農資傳媒 2017-07-16

水溶肥的發展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密切相關,也和農業整體形勢密切相關。農業是最基礎的產業,這是由我國的特點所決定的。我國人多、地少、水缺,耕地不到世界的10%,淡水只佔世界6%。這種形勢下,農業始終是中國基礎產業。

化肥施用率低亟需減肥增效

肥料是作物的糧食,糧食產量和肥料用量相關性非常高。肥料的作用是不能少的,但也不能把其妖魔化,化肥的貢獻需要肯定,但在使用上的一些問題也要面對。當前化肥的使用,總量雖在增加,但增加的速度卻在減緩,到2020年要化肥使用零增長,就需要減肥。

我國當前施肥方面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畝均施用量偏高;二是施肥不均衡現象突出,區域方面,東部用得多,西部用得少;三是有機肥利用率比較低;四是施肥結構不平衡。

2013年數據顯示,我國肥料平均利用率在33%左右。2015年農業部發布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為35.2%,比2013年提高2.2%。

水肥一體化是控水減肥的關鍵

我國水資源和耕地,包括資源投入,存在一些硬約束,所以八部委聯合下發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充分體現對資源環境和農業科技持續發展的重視。農業部提出了“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一控”就是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兩減”是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三基本”是畜禽糞便、作物秸稈、農田殘膜要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要實現這個目標,要控水、減肥,主要依靠科技進步。

水肥一體化的優勢有:直供根區,減少浪費。水肥調控好,土壤力就能提高;少量多次,均勻持續,才能保證作物生長和健康;後期供應,利於高產。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可以在後期進行合理調控,讓養分和水分都處在最佳狀態,產量和品質都是最好的;肥隨水走,高效吸收。其實現了四個轉變:即澆地變成澆莊稼,土壤施肥變成作物施肥,渠道輸水變成管道輸水,水肥分開變成水肥一體。

水溶肥具有很大發展前景,如東北的玉米、馬鈴薯還至少有2000萬畝以上前景。西北地區棉花、玉米、馬鈴薯、蔬菜等幾乎全部可以採用水肥一體化技術。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的項目實施將來要擴大,從京津冀擴大到山東、河南,提供小麥、玉米、蔬菜等水肥一體化,面積會實現快速增長。西南地區,主要是區域性缺水和季節性缺水,採取集雨補灌的水肥一體化的方式,尤其設施農業和果園,更離不開水肥一體化。

水肥一體化問題及下一步工作重點

我國水肥一體化還存在一些問題:技術和產品不夠配套,灌溉的設施和水溶肥料、種植規模、施肥技術缺乏;技術服務不到位,特別是很多灌溉企業管道安裝以後就不管了,後期服務和技術指導需要加強;工作推進不夠平衡,如國家項目資金投入不能夠完全覆蓋,也不能面面俱到;國家政策支持不夠全面,很多仍放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技術推廣,特別是水溶肥應用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

推進水肥一體化下一步工作重點主要有:

一是配套產品的研發。首先是微灌施肥設備,管道、過濾器等系統要更加簡單實用,特別是耐堵性要加強;其次是水分監測現在農業要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再次是水溶肥料要進一步發展,養分的配方要更加科學合理,水溶性要更好,價格能在合理範圍內。

二是技術模式要進一步完善。我國作物種類多,種植模式多樣,水源條件也都不同,生產需求模式不同。不同作物需要不同的配置,要針對性不同作物制定不同配置、設備、肥料、灌溉制度、施肥技術,形成一整套模式。

三是強化示範培訓。水肥一體化項目要求比較高,用不對就會出現問題,如一些地方用滴管,但灌水量比大水漫灌還高,所以要加強培訓展示、技術培訓、技術指導,讓農民掌握技術,真正讓農民用好。

四是優化推廣機制。企業將來在科技創新、技術推廣方面是主力軍,在農業生產、新技術應用方面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此我希望媒體、科研單位、生產企業、經銷商、種植大戶等都投身到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行列中來,讓這項技術推得更廣,用得更好,為中國農業,為土壤保護,為環境保護,做出更大的貢獻。(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處處長 杜森)

水溶肥|控水減肥有高招,水肥一體化技術來幫忙!

責編:牛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