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糖”色變,不如化敵為友——國醫大師呂仁和教授談糖尿病防治

中醫 糖尿病 養生 水果 蔬菜 中國醫藥養生 2018-11-25

點擊右上角關注,閱讀更多養生知識!

談“糖”色變,不如化敵為友——國醫大師呂仁和教授談糖尿病防治


糖尿病作為現代社會發病率節節攀升的慢性疾病的代表, 總是讓人們談“糖”色變, 唯恐避之不及。有些患者體檢時明明發現血糖超標了, 甚至已經明確地診斷為糖尿病, 仍拒絕就醫, 不願意吃藥。“掩耳盜鈴”的糖友們抱著僥倖心理得過且過, 直到最後因糖尿病引發了多種嚴重的併發症, 才選擇到醫院就診, 貽誤了寶貴的治療時機, 嚴重損害了自身的健康。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內分泌重點學科帶頭人、第三屆國醫大師呂仁和教授, 針對患者的這種不良心態, 特別提出了患者要與糖尿病化敵為友。如果出現了糖尿病的各種症狀的出現, 那提示著身體出現了問題, 就要注重對疾病的監測和防護, 如少吃肉, 多運動, 少著急, 少生氣, 而不是逃避, 故意視而不見。

少吃肉, 但食物要多樣化

“少吃肉”就是常說的“管住嘴”。糖尿病的中醫病名為“消渴”, 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有“……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內熱, 甘者令人中滿, 故其氣上溢, 轉為消渴……”的相關描述。糖尿病初期或者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 首先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很好地“管住了嘴”?有沒有“無肉不歡”?是不是紅燒、麻辣、燒烤……的擁躉?是不是嘴巴總是“寂寞”, 想吃點什麼, 零食不間斷呢?這就需要經常監測血糖, 血糖一旦超標, 就是在提示是時候管管自己的嘴了。

那該怎麼管住自己的嘴呢?一般人認為就是不吃甜食, 或者過得像苦行僧一樣, 這些都是過於片面的認識。糖尿病患者同樣需要講究生活品質, 食物的種類要保持多樣性, 主食、肉、蔬菜、水果都得攝入, 只是在數量上要結合個人具體情況調整。主食需少米麵、多雜糧, 如多吃玉米麵、小米、燕麥、糙米等。肉、油在血糖超標的時候能少則少, 炒菜時只需放幾滴植物油和少量的調料, 如果能白水煮蔬菜就更好了。水果來幾片, 作為加餐或者運動後的犒勞, 糖分高的水果不要吃。如果飲食上能夠諮詢糖尿病專科醫師以及營養師, 那就更保險了。

多運動, 但要循序漸進

“多運動”就是常說的“邁開腿”。中醫講“久坐傷肉”, 多坐、活動少是引起肥胖、過重的重要因素。過重和肥胖是我國成年人群患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會提升糖尿病發病風險。

有人會問, 那運動是要跑步、游泳還是打羽毛球?其實做哪種運動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堅持。

那是不是汗流的越多越好呢?也不是, 能有微微的汗出就行。

是不是運動的時間越長越好?不用的, 例如每天能夠堅持快走或慢跑30分鐘就足夠了。尤其是歲數較大的患者, 可以根據身體情況循序漸進, 逐漸增加運動量, 適可而止。

國醫大師呂仁和教授在傳統八段錦基礎上, 結合太極拳和健身體操, 針對糖尿病人設計出了十八段錦功法。十八段錦的初級六段, 能調氣血, 疏經絡, 調理三焦、肺、肝、脾;中級十二段, 能補益心肺腎, 調脾胃, 去心火, 養神;高級十八段, 能補元氣, 益宗氣, 固腎腰, 協調全身。一套下來半小時不到, 且運動量不大, 能夠整體、分級、分段練習, 鍛鍊時能按各人合適的規律、節奏進行, 很適合糖尿病患者、體質弱而不能做重體力活動的人, 或是沒有條件進行鍛鍊的腦力勞動者。具體功法在以後的專欄中, 會跟大家詳細介紹。


談“糖”色變,不如化敵為友——國醫大師呂仁和教授談糖尿病防治


少著急, 少生氣, 放寬心


談“糖”色變,不如化敵為友——國醫大師呂仁和教授談糖尿病防治


“少著急, 少生氣”就是放寬心、保持情緒安寧。有研究顯示, 離婚、失業等令人不愉快的因素會令血糖升高;焦慮、抑鬱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明顯比沒有焦慮、抑鬱的患者高。

中醫所講的情緒, 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 七情太過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原因。

《素問·舉痛論》雲:“百病生於氣也, 怒則氣上, 喜則氣緩, 悲則氣消, 恐則氣下, ……驚則氣亂, ……思則氣結……怒則氣逆, 甚則嘔血及飱洩……”, 說明情緒太過, 會干擾氣的升降出入, 使氣機紊亂, 最終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 如果最近血糖升高了, 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不太開心了或者是否是有點緊張焦慮?轉換視角, 調整心態, 改善情緒, 都對血糖具有積極的調控作用。

總之, 換個角度看糖尿病, 可以把它當成身邊的“諍友”。一旦發覺最近吃的太多、懈怠偷懶或者心情焦慮抑鬱, 它就直接用升高血糖的方式來提醒、敲打患者:

嘿, 血糖有點超標喔!水煮魚吃得太頻繁了吧?該控制控制啦!

喂, 一週都沒有運動, 工作忙可不是啥好藉口喔!又想偷懶了吧!

好啦好啦, 別生氣了, 生氣是懲罰自己, 咱可得想得開, 對自己好點!

……

糖尿病雖然有時看著挺煩人, 但是如果按照國醫大師呂仁和教授傳授的智慧方法, 轉換心態, 探索一個全新的與糖尿病的相處之道, 真正與糖尿病握手言和, 化敵為友, 就能在未來更多的爭取健康、長壽和幸福的糖友人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