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基礎知識—(二)

中醫 健康 美食分享快樂成長 2017-07-30

1、小腸經

【小腸經】在小指尺側邊緣,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

【操作】用推法自指尖向指根直推為補,稱補小腸;反之為清,稱清小腸。

【次數】 100~500次。

【作用】 滋陰補虛、清熱利尿、泌別清濁。

【主治】小便發黃、水瀉、口舌生瘡等。

清小腸的臨床應用:小腸經多用清法,能清熱利尿、泌別清濁,主治小便短赤不利、尿閉、洩瀉、口舌生瘡等。若心經有熱,移熱於小腸,可配清天河水,以加強清熱利尿的作用。

小兒推拿基礎知識—(二)

圖1

2、小兒肝經

小兒肝經一般只清不補:肝為將軍之官,容易升發太過,所以小兒肝經一般只清不補,叫清肝(經)或平肝(經)。如需要補肝,則通過補腎水來替代(水生木)。但是肝虛欲脫時可以之間補肝,一般常見病是用不到的。

小兒推拿基礎知識—(二)

圖2

【摩法】以手掌面或食、中、無名指指面附著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環形移動摩擦,稱摩法。可分為指摩法和掌摩法。

小兒推拿基礎知識—(二)

圖3

小兒推拿一般只推左手

關於給寶寶推拿時推哪隻手,古代有多種觀點,但是近代醫家在做小兒推拿時,一般不分男女,習慣上只推左手。當然也可以選取雙側穴位,效果會更好一些。其他部位的穴位一般可取雙側。

小兒按摩要有順序

中醫認為,按摩要有順序,不可無順序按摩。一般來說,完整的區域性連續按摩,通常是從頭部開始,進而為小兒的左手,胳膊,做完以後再給孩子按摩胸腹部,下肢部,然後再是背部。當然,也可以根據具體病症、個人習慣、因人而異。

推拿次數看手法輕重

推拿手法次數的多少也和輕重有關係。一般推法、揉法、抹法、摩法、運法等稍稍輕柔的手法推拿次數一般要多,往往是從100次開始,多了到500以上。如果是刺激性較重的手法,如掐法、拿法等,一般只需要3~5次即可。每分鐘手法是一定數量的。比如說清脾經5分鐘,也就是每天做按摩500次。因為每分鐘清脾經一般就是100次。

手法次數多少分補瀉

運用手法在穴位上操作次數的多少,它是衡量手法補瀉的治療量。一般而言,次數多,時間長,輕柔的手法治療為補法;次數少,時間短,較重的手法治療為瀉法。應根據患兒年齡的大小、病症的虛實,靈活掌握補瀉。

補瀉手法看整體效果

手法的補瀉要看手法作用的整體效果。看整體就是看手法本身的強弱。手法力度小,刺激比較弱,時間長,一般屬於補法。手法力度大,刺激強,時間短,一般屬於瀉法。比如,雖然順時針摩腹是瀉法,但是如果力度非常輕,那麼也要算補法。也就是手法的整體是屬於補法。

按摩加介質,免傷皮膚

小兒肌膚嬌嫩,操作時一般要藉助一些介質,而且手法特別強調要輕快柔和,平穩著實,以防損傷患兒肌膚。小兒推拿的穴位,大多數穴位為小兒所特有,多分佈在肘膝關節以下,操作起來比較方便。

小兒推拿基礎知識—(二)

圖4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