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肝生於左,肺藏於右,怎麼理解?

中醫 黃帝內經 國學 易經 神黃中醫智庫 2017-04-04

中醫說:肝生於左,肺藏於右,怎麼理解?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範鐵兵,右上角點“關注”,帶你走進中醫的神聖殿堂。

《素問·刺禁論》雲:“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之為使......從之有福,逆之有咎。”但是隨著中醫解剖的發展,歷代醫家漸漸明白,肺居膈上,肝居膈下,肺在上而肝居右肺下。誠如《十四經發揮》雲:“肝之為髒......其髒在右脅右腎之前,並貫脊之第九椎。”《醫學入門》雲:“肝著右脅下,膽附於肝。”因此後世醫家曾對“肝生於左,肺藏於右”之說提出質疑,時至今日否定之聲仍不絕於耳。筆者認為,“肝生於左,肺藏於右”的說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中醫說:肝生於左,肺藏於右,怎麼理解?

從解剖部位角度理解

“肝生於左,肺藏於右”之“左右”是上下的代名詞。《經籍纂詁》雲:“右,上也”,“右,尤高也”;“左,尤下也”,“左,物下物也”。據此“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可以理解為“肝生於膈下,肺藏於膈上”。因此可以看出,此解剖部位從上下而言,而非方位名詞之“左右”而言,因此有“肝生於左,肺藏於右”之說。

從臟腑功能角度理解

肝的主要功能是主疏洩,調暢全身的氣機,而氣機的條達有賴於機體內環境的陰平陽祕。《素問·六微旨大論》雲:“升降之氣,無器不有”,“無不升降,無不出入。”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與肝肺脾胃關係密切。肺為相傅之官,居於上焦,主肅降;肝為將軍之官,居於下焦,主升發;脾胃為倉稟之官,居於中焦,為升降之樞,全身氣機在肝肺脾胃的共同作用下,升降相因,相反相成,以達到動態的平衡。

中醫說:肝生於左,肺藏於右,怎麼理解?

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整體,太陽東昇西落,人體氣機亦有升降之通道,於是結合自然界的現象,取類比象。肝屬木,性主升發、喜條達,位居東方,而古代地理上常以東為左,如《柳毅傳》“疾逸道左”;《揚州慢》“淮左名都”;《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左天都”等,故肝居“左”;肺屬金,具有肅殺、收斂之性,位居西方,故肺居“右”。故王冰《黃帝內經素問》說:“肝象木,主於春,春陽發生,故生於左也;肺象金,主於秋,秋陰收殺,故藏於右也。”

一般來說,外向的、上升的、明亮的、溫熱的屬陽,內守的、下降的、晦暗的、寒冷的屬陰。肝主升為陽,肺主降為陰,誠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故肝從左升為陽道,肺從右降為陰道,因此肝的升發使下降之氣覆上,肺的肅降使上升之氣復降,一升一降、升降有序則氣機條達。

從五行定位角度理解

據學者考證,《黃帝內經》成書於秦漢時代,其成書時代晚於《易經》,因而其受到《易經》的影響,如陰陽學說、運氣學說等。據說周文王根據先天伏羲八卦演變為後天文王八卦,根據洛書製成九宮,並將八卦加臨於九宮之上,成為九宮八卦圖。人體的五臟則位於四正宮和中宮之上,即肝在震三宮,心在離九宮,肺居兌七宮,腎處坎一宮,脾住中五宮。《醫旨緒餘》說:“午位居上,火旺於午,人以心應之,故心居上;子位居下,水旺於下,人以腎應之,故腎居下;卯位居左,木旺於卯,人以肝應之,故肝居左;酉位居右,金旺於酉,人以肺應之,故肺居右;中者土位,土居未,人以脾胃應之,故脾胃居中。此五行之定位也。”

中醫說:肝生於左,肺藏於右,怎麼理解?

綜上所述,“肝生於左,肺藏於右”之說有著深厚的理論根基,只有從多角度充分分析,才能理解其深刻內涵,指導臨床實踐。

中醫說:肝生於左,肺藏於右,怎麼理解?

友情提示:文章或作者來源於中醫古籍APP,希望獲得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進入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古籍”下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