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氣不足百病生 ”要想百病去,中醫教你怎麼調理

中醫 黃帝內經 睡眠 養生 體育 中醫舌診 2019-05-07

咱們中醫認為,人生病,一定先是“陽”出了問題,最後累積到“陰”出了問題。很多疾病是陰陽錯綜交雜,而不是單純的陰虛或者陽虛,如果分不清的話,會導致身體出現很多問題。

“ 陽氣不足百病生 ”要想百病去,中醫教你怎麼調理

皇帝內經講陽氣

《黃帝內經》中《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提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就是說,人體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若天上沒了太陽,地上就沒有生命;人若沒有陽氣,生命就會停止。人的壽夭就要落實在陽氣上面。長壽的人往往是陽氣足的,相反,若陽失其所,則有折壽短命之虞。我們的身體壯不壯實,能不能抵禦外邪的侵襲,就要看這個陽的衛外作用。

陽氣三大作用

1、生化作用

人體靠陽氣生化氣血、精血津液

2、宣化作用

人體的氣血、津液主要精微要靠陽氣輸送、散佈

3、衛外作用

“ 陽氣不足百病生 ”要想百病去,中醫教你怎麼調理

陽氣有防禦和衛外作用,即抵禦疾病

那麼陽氣不足會對身體有哪些危害

1、手腳冰涼、腰背發冷

如果您經常感到手腳冰涼、腰背發冷,這是由於腎陽不足所引起的。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門,如果腎陽虛衰,溫煦人體的功能下降,就會出現以上症狀。

2、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渙散、頭痛、眩暈

一個人假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不好,往往會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渙散、頭痛、眩暈、肌肉痠痛,甚感疲勞。一個人如果長期缺乏睡眠,處於過度勞倦的狀態中,機體就會產生耗氣傷血的病理變化,損及五臟。心勞則血損、肝勞則神損、脾勞則食損、肺勞則氣損、腎勞則精損,進而為許多疾病埋下禍根。

黃帝內經中講,人養生要睡子午覺,從子午流注來看,子時和午時是膽經和心經運行活躍的時間,也是培補正氣,陽氣的最佳時間。子時就是23點到1點,午時就是11點到1點。

3、身體睏倦

一位因為生物鐘紊亂導致陽氣不足的患者,她是一位實習護士,23歲,主要症狀是“不管睡多長時間,每天醒來人總是很睏倦”。經醫生細問之後,找到了女護士的病因:三天兩頭上夜班,每天總要忙到凌晨兩三時才睡。作息時間與陽氣升降出入規律相違背,體內陽氣就消耗得快,而陽氣不足,人就沒精神,所以女護士即使每天睡到快中午才起床,還是會感到疲倦睏乏。

“ 陽氣不足百病生 ”要想百病去,中醫教你怎麼調理

心陽不足人體血

腎陽不足,泌尿系統多疾患 主要症狀:患者為60多歲的男性,因骨頭痛來就診。經過詳細問診,瞭解到患者年輕時有冬泳習慣,這正是他的病因所在,因為冬天時陽氣閉藏,此時過度運動或劇烈運動,會使陽氣往外宣洩

心陽不足人體血運則差

主要症狀:血液的運行主要是靠心陽的推動,一旦心陽不足,人體血液循環就會變差,心血容易淤堵,人就會出現後背寒冷、胸悶、心痛、胸痛等症狀。

那麼陽氣不足怎麼調理呢?

中醫講“冬病夏治”,中午是一天裡陽氣最盛的時候,夏天則是一年四季之中陽氣最盛的時候。有的人一到夏天就要躲避太陽,說晒太陽要流汗,很不舒服。豈不知,流汗是寶啊。尤其對身體積寒很深的人來說,夏天簡直是我們的黃金季節。

夏天屬火,對應五臟屬心。夏天每個人心火都盛,這個時候不用運動也會流汗,而這個汗都是心火逼出來的,排毒的作用最大(這裡的毒泛指一切外邪,包括寒)。對於體寒的人來說,夏天也會非常難受,因為體內心火復甦,開始推動寒氣向外走。

“ 陽氣不足百病生 ”要想百病去,中醫教你怎麼調理

小結一下

中醫在認為,陽氣不足百病生,中醫治大病,重在扶正,次在祛邪,因為扶正才能救命,祛邪才能治病。正氣就是生命,正氣也是一團陽氣。要保命,就要保住這一團陽氣,因此不可濫用寒涼而澆滅陽氣,亦不可濫施攻伐以釜底抽薪。只有養得陽氣,才足以保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