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切換時,胃腸疾病為何高發'

"

夏秋相交,不少人出現腹脹、食慾不振等消化不良現象,有的甚至表現出嘔吐、腹瀉、發熱等消化道炎症。這一時節,腸胃疾病易高發,“鬧肚子”頻率明顯增加,呵護腸胃成為健康養生的關鍵環節。

天熱為何腸道脆弱

天氣炎熱是“暗黑料理”出沒的好時機。各色燒烤攤,如雨後春筍般遍佈大街小巷,不少人喜歡就著冰啤酒吃燒烤海鮮、動物內臟,可大快朵頤之後,一些人直接奔往醫院就診。夏秋之際,飲食原則宜五字:溫、軟、淡、鮮、少,但暗黑料理恰好與之相反,吃完“鬧肚子”在所難免。


"

夏秋相交,不少人出現腹脹、食慾不振等消化不良現象,有的甚至表現出嘔吐、腹瀉、發熱等消化道炎症。這一時節,腸胃疾病易高發,“鬧肚子”頻率明顯增加,呵護腸胃成為健康養生的關鍵環節。

天熱為何腸道脆弱

天氣炎熱是“暗黑料理”出沒的好時機。各色燒烤攤,如雨後春筍般遍佈大街小巷,不少人喜歡就著冰啤酒吃燒烤海鮮、動物內臟,可大快朵頤之後,一些人直接奔往醫院就診。夏秋之際,飲食原則宜五字:溫、軟、淡、鮮、少,但暗黑料理恰好與之相反,吃完“鬧肚子”在所難免。


夏秋切換時,胃腸疾病為何高發


腸道為何一到天熱就脆弱?原因有三

1、氣溫偏高,剩飯剩菜、熟食加工不當,儲存時易被細菌感染,食後繼而影響腸道;此外,蟑螂、蒼蠅此季較為活躍,有了蟲媒“助紂為虐”,病原體更易傳播。

2、時鮮水果大量上市,市民生食蔬果的機會大大增加,生食較熟食更易誘發疾病。

3、冷飲的刺激不可避免。寒冷會導致腸道壁上平滑肌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過多食用冷飲,低溫刺激下平滑肌收縮明顯加強,甚至發生痙攣,造成疼痛。寒冷還會導致腸運動增快,正在進行消化的食物在腸內通過速度加快,繼而影響營養吸收,造成排便次數增加,大便稀溏,出現腹瀉。與此同時,許多人貪涼、空調溫度開得較低,人們進入寒冷空間後血液易分佈到肌表來禦寒,導致腸胃血供相對減少,黏膜修復受到影響。

護“腸”降暑不忘祛溼

中醫將外感邪氣歸納為“六淫”——風邪、寒邪、暑邪、溼邪、燥邪、火邪。

中醫將外感邪氣歸納中醫將外感邪氣歸納中醫將外感邪氣歸納中醫將外感邪氣歸納

夏秋之際,“暑”“溼”二邪主導。暑邪致病有明顯的節令性,其特點有三:①暑為陽邪,其性炎熱。②暑性升散,傷津耗氣。③暑多夾溼。

這三個特點,基本囊括了夏季高發病的特點。夏季人們之所以易患腸胃疾病,是因為“暑多夾溼”。江南地區常說“疰夏”,恰是因為夏天氣溫高、雨水多、溼度大,暑邪易夾溼邪侵略人體,致病多為暑溼夾雜證,表現為發燒、煩渴、四肢睏乏、胸悶嘔惡、大便溏薄而不爽、苔黃膩等。

其實,“溼邪”還細分為“內溼”“外溼”,兩者皆與腸胃有密切關係。“暑多夾溼”,說的便是暑邪喜歡夾雜著“外溼”侵犯人體,而溼邪又比較喜歡困脾,導致脾胃虛弱,而脾胃虛弱又容易生溼邪,即“內溼”,新產生的溼邪進一步困脾,導致脾氣更虛……如此一來,形成惡性循環。從中醫角度來看,夏季應設法避免“暑”“溼”二邪侵擾。中醫食療上建議食用鯽魚、黑魚、淮山藥、蓮子、扁豆、薏苡仁、綠豆等。

暗黑料理中,海鮮被認為是陰寒之物,容易損傷脾胃陽氣;辛辣、酒精以及燒烤被認為溼熱太過。綜合來看,燒烤飲食方式加重暑溼、損傷脾陽,與“清暑”“化溼”“健脾”理念完全背道而馳,由此建議不要過多食用。

謹記飲食五字原則

夏秋之際想要“腸”健康,飲食必須把好關。正所謂“溫、軟、淡、鮮、少”五字原則。

溫,是少吃冷食,溫暖的食物易被消化。

軟,是食物要柔軟,燒烤、煎炸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清蒸或水煮的食物反之。

淡,第一層含義即“味道淡”,不僅包括不要進食過於辛辣食物,還要注意過甜、過鹹食物,後兩者易增加胃酸,對有胃部基礎疾病如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來說尤當注意。淡的另一層含義是“清淡”,即減少高脂食品的攝入,如動物內臟、五花肉等,新鮮蔬菜、瘦肉、魚、雞蛋等則比較可取。

鮮,是指飲食要新鮮,剩飯剩菜容易被細菌汙染,少碰為妙。

少,少量多餐之意。控制好進食量,不宜過飽等,不要讓胃腸超負荷工作,這樣使每次工作都能及時優質完成。

夏季出汗量多、鉀離子隨之流失,導致食慾減退、進食量少。因此,飲食上應注意吃些含鉀的食物。西瓜是較好的解熱利尿、含鉀量高的水果,建議食用。夏季飲食還要切忌飲酒,酒精能直接破壞胃黏膜。最後,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等。

“情緒器官”需呵護

除卻飲食原則,一些生活細節同樣可以避免腸道紊亂、染病。

①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充足睡眠很重要。勞累會破壞機體免疫平衡,休息不足使腸胃修復時間欠缺、屏障機制受損,易引發炎症。如遇到睡眠不足的情況,不妨吃完中飯打個盹,補充一點睡眠。

②適當運動並排汗。許多人視夏季運動為畏途,認為高溫下出汗多,心肺功能會受影響,難以持續、易受傷。其實大家可以選擇在溫度合適的環境內運動,比如,清晨或傍晚運動,或者在恆溫的健身房內運動等。其中,游泳不僅可提高心肺功能,還有利於塑形,在運動中不損傷膝蓋,同時可以消暑,是夏季運動的首選。


"

夏秋相交,不少人出現腹脹、食慾不振等消化不良現象,有的甚至表現出嘔吐、腹瀉、發熱等消化道炎症。這一時節,腸胃疾病易高發,“鬧肚子”頻率明顯增加,呵護腸胃成為健康養生的關鍵環節。

天熱為何腸道脆弱

天氣炎熱是“暗黑料理”出沒的好時機。各色燒烤攤,如雨後春筍般遍佈大街小巷,不少人喜歡就著冰啤酒吃燒烤海鮮、動物內臟,可大快朵頤之後,一些人直接奔往醫院就診。夏秋之際,飲食原則宜五字:溫、軟、淡、鮮、少,但暗黑料理恰好與之相反,吃完“鬧肚子”在所難免。


夏秋切換時,胃腸疾病為何高發


腸道為何一到天熱就脆弱?原因有三

1、氣溫偏高,剩飯剩菜、熟食加工不當,儲存時易被細菌感染,食後繼而影響腸道;此外,蟑螂、蒼蠅此季較為活躍,有了蟲媒“助紂為虐”,病原體更易傳播。

2、時鮮水果大量上市,市民生食蔬果的機會大大增加,生食較熟食更易誘發疾病。

3、冷飲的刺激不可避免。寒冷會導致腸道壁上平滑肌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過多食用冷飲,低溫刺激下平滑肌收縮明顯加強,甚至發生痙攣,造成疼痛。寒冷還會導致腸運動增快,正在進行消化的食物在腸內通過速度加快,繼而影響營養吸收,造成排便次數增加,大便稀溏,出現腹瀉。與此同時,許多人貪涼、空調溫度開得較低,人們進入寒冷空間後血液易分佈到肌表來禦寒,導致腸胃血供相對減少,黏膜修復受到影響。

護“腸”降暑不忘祛溼

中醫將外感邪氣歸納為“六淫”——風邪、寒邪、暑邪、溼邪、燥邪、火邪。

中醫將外感邪氣歸納中醫將外感邪氣歸納中醫將外感邪氣歸納中醫將外感邪氣歸納

夏秋之際,“暑”“溼”二邪主導。暑邪致病有明顯的節令性,其特點有三:①暑為陽邪,其性炎熱。②暑性升散,傷津耗氣。③暑多夾溼。

這三個特點,基本囊括了夏季高發病的特點。夏季人們之所以易患腸胃疾病,是因為“暑多夾溼”。江南地區常說“疰夏”,恰是因為夏天氣溫高、雨水多、溼度大,暑邪易夾溼邪侵略人體,致病多為暑溼夾雜證,表現為發燒、煩渴、四肢睏乏、胸悶嘔惡、大便溏薄而不爽、苔黃膩等。

其實,“溼邪”還細分為“內溼”“外溼”,兩者皆與腸胃有密切關係。“暑多夾溼”,說的便是暑邪喜歡夾雜著“外溼”侵犯人體,而溼邪又比較喜歡困脾,導致脾胃虛弱,而脾胃虛弱又容易生溼邪,即“內溼”,新產生的溼邪進一步困脾,導致脾氣更虛……如此一來,形成惡性循環。從中醫角度來看,夏季應設法避免“暑”“溼”二邪侵擾。中醫食療上建議食用鯽魚、黑魚、淮山藥、蓮子、扁豆、薏苡仁、綠豆等。

暗黑料理中,海鮮被認為是陰寒之物,容易損傷脾胃陽氣;辛辣、酒精以及燒烤被認為溼熱太過。綜合來看,燒烤飲食方式加重暑溼、損傷脾陽,與“清暑”“化溼”“健脾”理念完全背道而馳,由此建議不要過多食用。

謹記飲食五字原則

夏秋之際想要“腸”健康,飲食必須把好關。正所謂“溫、軟、淡、鮮、少”五字原則。

溫,是少吃冷食,溫暖的食物易被消化。

軟,是食物要柔軟,燒烤、煎炸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清蒸或水煮的食物反之。

淡,第一層含義即“味道淡”,不僅包括不要進食過於辛辣食物,還要注意過甜、過鹹食物,後兩者易增加胃酸,對有胃部基礎疾病如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來說尤當注意。淡的另一層含義是“清淡”,即減少高脂食品的攝入,如動物內臟、五花肉等,新鮮蔬菜、瘦肉、魚、雞蛋等則比較可取。

鮮,是指飲食要新鮮,剩飯剩菜容易被細菌汙染,少碰為妙。

少,少量多餐之意。控制好進食量,不宜過飽等,不要讓胃腸超負荷工作,這樣使每次工作都能及時優質完成。

夏季出汗量多、鉀離子隨之流失,導致食慾減退、進食量少。因此,飲食上應注意吃些含鉀的食物。西瓜是較好的解熱利尿、含鉀量高的水果,建議食用。夏季飲食還要切忌飲酒,酒精能直接破壞胃黏膜。最後,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等。

“情緒器官”需呵護

除卻飲食原則,一些生活細節同樣可以避免腸道紊亂、染病。

①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充足睡眠很重要。勞累會破壞機體免疫平衡,休息不足使腸胃修復時間欠缺、屏障機制受損,易引發炎症。如遇到睡眠不足的情況,不妨吃完中飯打個盹,補充一點睡眠。

②適當運動並排汗。許多人視夏季運動為畏途,認為高溫下出汗多,心肺功能會受影響,難以持續、易受傷。其實大家可以選擇在溫度合適的環境內運動,比如,清晨或傍晚運動,或者在恆溫的健身房內運動等。其中,游泳不僅可提高心肺功能,還有利於塑形,在運動中不損傷膝蓋,同時可以消暑,是夏季運動的首選。


夏秋切換時,胃腸疾病為何高發


③心態平和。心理問題被認為是許多疾病的誘因,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都會引起健康問題。夏秋之際,炎熱依舊,工作生活節奏本來就快的都市生活加上炎熱帶來煩躁、汗流浹背,使得負面情緒滋生。典型的表現是腸易激綜合徵(簡稱“IBS”),該病會在焦慮緊張的狀態下誘發,表現為腹痛、腹脹、腹瀉或者便祕等,良好心境有利於緩解這類疾病。

④戒菸。許多人不能理解吸菸與胃腸疾病的關係,他們以為,尼古丁只是吸到肺裡,不會對胃腸造成傷害,這是認知誤區。尼古丁進入血液後,會引起幽門關閉不全、胃酸返流現象,還會加重酒精、非甾體抗炎藥(如感冒藥片、止痛片等)對胃黏膜的損傷,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因此,呵護腸胃不妨從放下香菸開始。

溫馨提示:有關腫瘤問題可以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或私信免費諮詢,平時身體有其他不適的話,都可以諮詢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