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湯的臨床應用~276期

中醫 醫承有道學堂 醫承有道學堂 2017-08-03

小建中湯的臨床應用~276期

今日練習

楊某,女,27歲。

患者因流產刮宮而失血較多,但並沒有重視。

十餘日之後,白帶如注,量多清稀,腥臭,少腹㽲痛,腹中氣逆,噁心欲吐。

喜溫惡寒,手指觸冷即抽掣疼痛,常以厚被裹身,裹則發熱汗出,或稍事活動亦汗出津津,腰脊痠痛,體倦神疲。

舌脈:舌紅潤少苔,脈細緩無力。腹診:當臍悸痛,少腹攣急拒壓。

處方:__湯。三劑

服藥後帶下大減,腹痛、衝逆等症均較前為輕,仍時發熱,汗出,口乾思飲,以原方加味,服四劑而愈。

答案下期公佈

上期答案:小建中湯

注: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一期:芍藥甘草湯臨床應用【275期】

上期原醫案

張某,男,42歲,1966年6月10日就診。

胃脘隱痛反覆發作已5年,經檢查診斷為“胃粘膜脫垂。”

近常餓時胃脘痛,惡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飲,大便微溏,日二次行,下肢瘓軟。

先與附子理中湯治之不效,後細問症,據有汗出惡風,脈緩,知為表虛中寒之證。

故予小建中湯: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薑10克,大棗4枚,炙甘草6克,飴糖45克(分衝)。

服6劑胃脘痛已,但餓時仍不適,大便溏好轉,但仍日二行,再服上方。

7月1日複診,除大便微溏外,餘無不適。

按語

中焦虛寒,胃絡失煦而疼痛。治宜溫中寒,緩裡急。附子理中湯雖能溫中,但無緩急之功,故用之乏效。惟小建中湯辛甘化陽而溫裡,酸甘化陰而緩急,正中病機,故投之痛已。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100條: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論》第102條: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

各家論述

劉渡舟:小建中湯是在桂枝湯調和脾胃,調和氣血陰陽的基礎上,倍芍藥酸甘益陰以柔肝,加用飴糖甘溫補中以緩急。

所以,本方在補益脾胃之中兼能平肝膽之氣,又能緩解筋脈之拘急,用小建中湯在臨床上不但能夠治療由於脾胃虛弱,氣血不和,陰陽失調所致的心中悸而煩,腹中急痛等證,還可以治療由於肝膽氣機不利所致的脅痛。

《內經》說:“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小建中湯屬於甘溫補益之劑,能建脾氣以化氣血,肝膽得陰血濡養則氣柔而條達,所謂培土即可以制木的道理就在於此。

根據臨床經驗,治療因肝膽疾患導致脾氣虛弱而見有肝脾證候者,可以先服小建中湯,然後再用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芍藥則療效更佳。

《脾胃論》:以芍藥之酸於土中瀉木為君;飴糖、炙甘草甘溫補脾養胃為臣;水挾木勢亦來侮土,故脈弦至腹痛,肉桂大辛熱,佐芍藥以退寒水;姜、棗甘辛溫、發散陽氣,行於經脈皮毛為使。建中之名於此見焉。

——END——

推薦閱讀

如何治療中醫學中的苔膩不渴、上熱中虛?【244期】

陰虛溼熱、小便不利如何調理【246期】

溢飲的臨床治療【247期】

驚恐失語、飲食不進、精神呆滯一副就解決【245期】

消渴病的症狀與治療方法祕籍【243期】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