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情況?上邊口苦口臭、胸口滿悶,下邊卻在腹瀉!看中醫如何解決

小 編 導 讀

寒熱錯雜難理解,臨床見之不曾識。到底怎樣的病證算寒熱錯雜呢?許多人都曾折在了這一問題上。如果你依然沒有答案,就讓今天的文章為你送上思路,替你解惑。


提起寒熱錯雜,許多中醫大夫心裡恐怕都有些茫然,究竟什麼是寒熱錯雜,臨床上又該如何去辨析寒熱錯雜?還記得以前學習半夏瀉心湯時,書本上說這個方的主治是寒熱錯雜之痞證,等到自己臨證之時卻是一直把握不好怎樣才叫寒熱錯雜,後研究經方,開始慢慢從方證、藥證的分析中理解了寒熱錯雜,下面我通過3個經方為大家解讀寒熱錯雜。

這是什麼情況?上邊口苦口臭、胸口滿悶,下邊卻在腹瀉!看中醫如何解決

1、半夏瀉心湯

藥物組成:半夏、黃連、黃芩、乾薑、甘草、大棗、人蔘。主治寒熱錯雜之痞證,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鳴下利,舌苔膩而微黃。其中黃芩、黃連清上熱,乾薑、甘草溫中寒,人蔘、大棗治胃虛,半夏、乾薑祛胃飲。上熱則口苦口臭,下寒則便溏,胃虛則上腹部脹滿(即胃痞),胃虛還易招飲邪,而胃有飲則會出現嘔吐,於是醫生把半夏瀉心湯的方證要點歸納為3個字“嘔、利、痞”。為方便大家臨床辨識半夏瀉心湯方證,我把其所謂的“寒熱錯雜”重新定義為“上熱、中寒、胃虛有飲”8個字。

2、柴胡桂枝幹薑湯

藥物組成:柴胡、黃芩、桂枝、乾薑、天花粉、牡蠣、炙甘草。用於往來寒熱,胸脅滿微結,但頭汗出,小便不利,渴而不嘔,心煩,或大便溏洩等症。其中柴胡、黃芩清少陽熱,桂枝、甘草降太陽上衝之氣,乾薑、甘草溫太陰脾寒於中,天花粉、牡蠣養陰生津止渴。病在少陽,則胸脅滿、心煩、口苦;病在太陽,氣水上衝則頭痛、怕風、頭汗出;病在太陰,則腹冷、便溏,津液不足則口渴。所以,為方便大家臨床辨識柴胡桂枝幹薑湯方證,我把其所謂的“寒熱錯雜”重新定義為“上熱、中寒、表虛、津不足”9個字。關於本方證中便祕或便溏問題一直是中醫界爭論的焦點,我現在把自己應用本方的經驗告訴大家:臨床上若患者便祕,則方中使用天花粉和生牡蠣;若患者便溏,則可以用葛根替換天花粉,桂枝改肉桂,並把生牡蠣改為煅牡蠣以收澀之。

3、烏梅丸

藥物組成:烏梅、黃連、黃柏、附子、桂枝、細辛、當歸、人蔘、蜀椒、乾薑。用於治療蛔厥、久痢、厥陰頭痛,症見腹痛下痢、顛頂頭痛、時發時止、躁煩嘔吐、手足厥冷。其中黃連、黃柏清上熱,附子、細辛溫真陽於下,桂枝降太陽上衝之氣,烏梅斂上浮之熱又生津止渴,人蔘、蜀椒、乾薑溫太陰脾寒於中,當歸、細辛、桂枝取當歸四逆湯之意以治四肢逆冷。上熱則口乾、口苦、心煩,太陽氣衝則頭痛,中焦虛寒則腹痛下利,下焦真陽不足則手足逆冷。為方便大家臨床辨識烏梅丸方證,我把其所謂的“寒熱錯雜”重新定義為“上熱、中虛、下寒”6個字。

這是什麼情況?上邊口苦口臭、胸口滿悶,下邊卻在腹瀉!看中醫如何解決

《經方溫化發微》一書系統闡釋了經方溫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內容翔實,驗案精準,對經方臨床具有較高的研究和參考價值。不少讀者已讀過此書,相信都從中得到了一定的啟發。今天為大家分享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會主席王英超的一篇讀後感。

讀《經方溫化發微》有感

首先非常榮幸能夠在付梓之前閱讀到本書,並得師兄趙亮主任厚愛,讓我能有機會與讀者分享閱讀本書後的感想!

趙亮主任是我志同道合的良師益友,也是我的同門師兄,我們同出於北京中醫藥大學特聘臨床專家徐書主任門下。我們第一次見面是在2018年初夏,當時在南方一箇中醫會議學習期間,趙主任被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確定為“經方溫化”學術團隊帶頭人,並獲評“全國經方之星”,當天晚上約9點散會後,我們在會場旁邊路燈下一直聊到深夜12點多。他向我講述他在讀書求學期間的刻苦學習,在湛江市第一中醫醫院的辛勤工作,在全國各地會診的所見所聞,向我傳授他學習中醫的體悟,思考經方的心得,治病救人的經驗,所談話題毫無保留,講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細節問題。本人熱愛中醫,鑽研醫術也有七年多,獨立接診也有兩年時間了,所以也有一些自己的體會,又同樣對中醫充滿熱情,所以我們聊得很開心,尤其是我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嘆!

趙主任在本書中提出了很多具有臨床實戰價值的觀點,如“寒溼為諸病之源”“舌診辨寒熱,脈診定虛實”“無水不作眩”“藥證是方證的尖端”,這些思想早已滲透在他的日常工作之中,也必將在中醫藥的歷史長河中留下光彩的一筆!趙主任對祖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中醫經方的思考很深,所以他常說“大道至簡”,通過本書我們可以發現他的醫案一般用藥精簡,卻也經常包含了幾個經方,藥物劑量也層次分明,尤其是關於陳皮、白芍的量效關係總結,確實給人一種“用藥如用兵”的感覺!本書從理論到實踐,再到心得總結,處處是作者獨立思考的結晶,向讀者展示了很多正確的養生理念和疑難雜病的診療技巧。趙主任在經方大師胡希恕和劉紹武先生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思考,寫下了很多具有實戰性的經驗,並通過很多典型醫案具體展示了臨床診療的過程,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讓我們青年中醫學子更加堅定了對中醫的信念!

趙主任平常臨床工作繁忙,又經常受邀外出會診、講學,但他一心想為中醫藥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所以時刻不忘中醫,同時他思維活躍又善於總結,常常在出差的車上也筆耕不輟,所以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心血之作。趙主任年紀雖長我們不多卻建樹頗多,除了努力之外,還得益於他的很多好習慣,比如當靈感閃現時,他會拿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寫上幾句,他曾經向我展示過這個精彩的筆記本,裡面記載著他的讀書心得和思維火花,令人佩服不已!

一個好中醫往往是中醫臨床工作中的“特種兵”!因為他要博覽群書,閱歷豐富,通曉“天地人”之理,這樣才能在治病之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辨證處方才能信手拈來,面對疑難雜病才能遊刃有餘!

趙主任曾經贈我兩句話,在此一併贈與讀者:第一句是“越努力越幸運,你的堅持終將美好!”,第二句是“唯有心靜,方能順風順水”,這兩句話充滿哲理,值得細品,所以一直勉勵我在中醫的道路上不斷摸索,希望廣大讀者能夠有所收穫!

再次感謝我們的師父徐書主任讓我們有緣相識!感謝師兄趙主任對我的厚愛!

——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會主席 王英超

經方解讀寒熱錯雜,解疑惑,展思路,益臨床。

病多寒溼,法當溫化。合理運用經方,可以通過溫化之法治療多種疾病。具體如何應用?請看本書見解。

這是什麼情況?上邊口苦口臭、胸口滿悶,下邊卻在腹瀉!看中醫如何解決

《 經方溫化發微 》

《經方溫化發微》創新性提出“藥證是方證的尖端”的學術觀點,系統闡釋溫化寒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通過經方臨證實錄進行驗證。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論述經方溫化理論,包括溫化溯源、溫化立法、寒溫之辨、溫化治法;中篇為經方溫化臨床,分上焦、中焦、下焦進行論述,涉及32種病證,並附有精彩醫案;下篇為醫話,主要為作者臨床經驗的總結,其中不乏一些獨到見解。本書內容翔實,語言清晰明瞭,對經方臨床具有較高的研究和參考價值。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經方溫化發微》(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趙亮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