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一附院利用混合現實技術為患者切除巨大腫瘤

一個年輕的小夥兒,一次偶爾的體檢發現,讓全家陷入莫大的困境。西安交通大學一附院普通外科王曙逢教授、李徐奇副教授團隊妙手施為,為他解決了棘手的病變。

4個月前,在外打工的小張在體檢時發現腹腔內長了一個大腫塊。思慮再三,小張決定回陝西老家治療。老家的縣醫院給小張做了CT和磁共振檢查,發現這個腫塊位於右側腹膜後區域,肝臟右葉和右腎之間。縣醫院醫生評估病情後也束手無策,遂想到了交大一附院普通外科王曙逢教授。王教授是陝西省腹膜後腫瘤領域的知名專家,在對付這種棘手腫瘤上有豐富的經驗。懷著疾病治癒的希望,忐忑的小張啟程往西安。

西安交大一附院利用混合現實技術為患者切除巨大腫瘤


王曙逢教授接診了小張,看到先前的CT片子也是吃了一驚。這個巨大的腫塊位於人體內最大的靜脈下腔靜脈和最大的動脈腹主動脈之間,下腔靜脈都擠到了一邊,其他多根人體重要血管受擠壓,走形變化。“手術相當困難”,這是王教授的第一個念頭。“但必須要做手術”,“病人還年輕,如果不做手術,巨大腫瘤將進一步生長,今後手術會越來越困難”。

於是王教授果斷安排小張住院,住院期間做常規的影像和化驗檢查。手術前邀請影像科王秋萍教授會診,共同仔細研判了CT:右上腹腹膜後的腫塊不僅推擠了下腔靜脈向右移位,在腫塊前方的十二指腸、胰腺也被推擠向前。腫瘤的右緣是下腔靜脈,左緣是腹主動脈,前上緣是門靜脈,下緣是左腎動、靜脈,後壁是右腎動脈的上支,後下緣是右腎動脈的下支。還有腫瘤的一部分鑲入了腹主動脈和腸繫膜上動脈根部的夾角。也就是說,這個腫瘤的上下左右前後都是地雷區,如何完整的切除腫瘤,又不損傷周圍血管,真是一大難題!

西安交大一附院利用混合現實技術為患者切除巨大腫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檢查中小王還發現了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卵圓孔未閉,心房左向右的異常分流。經過醫院結構性心臟病科會診,認為小張的這種發生圍手術期反常栓塞的風險很大,手術前後都需要每天注射兩倍於常規預防劑量的低分子肝素抗凝。藥用上了,可按下葫蘆浮起瓢,栓塞風險降低了,但是手術出血的風險卻大大增加!

王曙逢教授和團隊成員李徐奇副教授再次逐項核查各項檢查指標,討論手術方案及手術時間,進行了多方面的準備,全面的評估和風險的判斷。他們團隊打算運用一項新技術——腹膜後腫瘤三維可視化重建和混合現實MR技術。這項王曙逢教授率先在西北地區開展的新技術,可使手術醫生獲取腫瘤和血管的精確空間解剖關係,為手術關鍵步驟提供直觀的實時導航,實時引導重要血管的分離和腫瘤病灶的切除,實現完整切除病灶和避免重要解剖結構的副損傷,從而提高手術的質量,降低手術風險。

西安交大一附院利用混合現實技術為患者切除巨大腫瘤

然而又一個難題浮出水面。小張家境貧困,為了來西安看病已經借債籌錢,無力承擔額外幾千元的花銷。王曙逢教授考慮,小張的手術是一項很大風險的挑戰性工作,若手術規劃基於CT等傳統的平面影像資料,腫瘤毗鄰的複雜解剖結構直觀性不強,缺乏空間立體感,可能影響手術的安全性。“為了病人的安全,為了手術的成功,為了患者的預後,這筆必要的新技術成本花銷,我們團隊來承擔!”王教授對團隊成員們交代。

手術中,李徐奇副教授將病人的影像資料輸入電腦,並攜帶該技術配備的特殊眼鏡。通過眼鏡,王曙逢教授在術中神奇地將帶有病人腹部腫瘤的3D模型從電腦中提取出來,並融合到病人身上,與病灶重疊顯示在一起。在麻醉科程紅霞教授的保駕護航下,通過導航技術的輔助,經過9個小時的奮戰,手術成功了!在手術中,腫瘤周圍所有的血管都被精細解剖保護,除了滲血之外出血不多。整個腫塊被外膜未損的完整切除, 這意味著小張術後腫瘤復發的風險大大降低。

通過術後觀察,小張目前情況穩定,恢復良好,預計下週即可出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