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績不能決定一切,成績不好的初中生上了普高還有機會

中考 不完美媽媽 大學 高考 杭州 發現佩奇 會講故事的餘漫 2019-06-09
中考成績不能決定一切,成績不好的初中生上了普高還有機會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餘漫。

國家強制規定初中生中考分流,普高:中職比例=1:1,也就是說只有50%的人能夠成功考上普高。並不是每一個人考上普高就一定能夠考上重點大學,那麼如果是那種成績中不溜丟的孩子,或者超常發揮,剛好踩著錄取分數線升入普高的孩子,他們有辦法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在高中奮戰三年之後,在高考中一衝飛天嗎?

一、成績不好的初中生,考上普高應該去讀嗎?

一個初中生成績好不好,我們一向會有三種標準:(1)跟自己班的同學比,成績如何;(2)跟本學校同年齡的人相比,成績如何;(3)學校跟學校相比,學校歷年中考平均分如何。

如果是當地最好的學校,孩子所在的班級又是重點班級,排名即使偏中後,他的成績不好只是相對於本班同學而言,出去就不一樣了。而那種學校歷年中考平均分不理想,所在的班級平均分也不是很高,即使自己在班級裡算成績不錯的初中生,一旦走出學校範圍,就變得不那麼優秀了。

一個特別簡單的例子:小琴初中的時候成績前3,非常受老師重視,中考也發揮不錯,還考上了當地重點普高。她一直以為自己成績很好,但當她真正進入這所“高手遍地”的重點高中,結果發現同班同學都是來自其他學校的尖子生,自己一下子變得不那麼起眼了,心裡的落差十分之大。

不要說這種在本班級算不錯,卻了一個更優秀的地方才發現自己也就一般的“好學生”,就是那種不上不下,踩到了普高分數的初中生,他們在中考之後應該怎麼選擇呢?是去讀普高,還是去讀中職類院校?普高不用說,高手雲集,自己去也是墊後的;去讀中職類院校的,成績就可能不那麼好了,自己似乎還有一些機會。因為各種原因,每個人所做的選擇都不一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使是初中成績不太理想,到了高中以後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把自己的成績提上來。

當年我讀書的時候,因為我們學校不僅有初中,也有普高,因此很多同學會選擇讀自己學校的普高。大部分人都是同班同學,我們會很明顯的發現,初中年級普遍女孩子成績優於男生,但等到了高中以後,男孩子的成績明顯好了很多。尤其是有幾個,以前特別調皮的,到了高中之後突然變得愛學習了,成績提升得特別快,直接搶到了前幾名。

中考成績不能決定一切,成績不好的初中生上了普高還有機會

二、成績不好的初中生,考不上重點普高,繼續讀一般的普高有意思嗎?

每個城市有些不太一樣,像杭州這樣的大城市,不是重點普高,就是中職院校,那種中不溜丟的普高很少。所以很多到了初三的孩子,家長會根據孩子的情況打聽學習,我的孩子成績如何,他大概能進哪些學校,是重點普高,還是隻能進非普高院校。

那種成績不太理想的初中生根本沒有太多的選擇機會,成績好,不用說,讀重點普高;而成績不太理想的,連普高的大門都進不去,只能去技校、中職等。杭州中考滿分570分,500多分考進一些比較好的中職學校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而有的地方,除了重點普高外,還有一些中不溜丟的普高,就是成績不太理想的孩子,他可以選擇去讀這種一般的普高,或者去讀技校、中職。只有重點普高才能夠考上比較好的大學,如果讀的是普通的那種,別說重點大學了,很可能連一般的大學都考不上。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選擇呢?

我長大的地方屬於南方小城鎮,市裡面只有唯一一所重點普高,稱之為“一中”,其他的就是二、三、四這樣排下來。跟大城市不同,大部分讀普高的孩子都考不上特別好的大學,他們的目標也不是考上最好的大學,而是無論什麼大學,先考上再說。即使考不上大學,考三年制大專也行,但如果連大專也考不上,那就有可能輟學回家,或者出去打工。

只有那種感覺自己就算讀了高考,也考不上什麼學校,或者家裡有門路的人,才會想去讀技校、中職等。女孩子選擇比較多的如衛校、師範;男孩子選擇的是師範、職校。

其實會出現這麼大的差距,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受地域限制,每一座城市的情況完全不一樣。我們不能一而概之,不管是繼續讀普高,而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選擇了技校、中職,繼續讀,能夠繼續往上考才是重要的。據我國教育部數據統計,到2018年,全國大學生有2000多萬,應屆大學生近800萬,全國大學文憑的1.9593億,僅佔全國人口的4.23%,專科3.93%,高中18.92%,中學61.3%,小學105.66%。學歷雖然不能決定一切,但若是能夠考上大學本科(統招),你就站在金字塔頂端的4%了。

中考成績不能決定一切,成績不好的初中生上了普高還有機會

三、成績不好的初中生,努力學習,三年後有機會考上重點大學嗎?

初中階段的孩子成績不好,以後他的成績是不是一段會這樣,這個很難100%確定。僅僅是我自己身邊,不管是我自己的同學,還是身邊的人講,都會有一些感覺初中成績不怎麼樣,但到了普高成績變好,高考的時候還考了一所好學校的孩子。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他們往往有幾個特點:

1、聰明、腦袋靈活

這種孩子往往在小學、初中的時候比較調皮,成績一上一下,不太穩定。大家都知道他很聰明,腦子也靈活,但就是沒把心思花在學習上。如果你說他很差吧,其實他也沒有差到完全不能看,多少還是過得去。

2、玩歸玩,但上課專心,按照完成家庭作業

小孩子都愛玩,這很正常。雖然他會把精力用在“玩”上面,但老師上課講的例題他不僅都能夠聽懂,往往還舉一反三。作業雖然做得馬虎了一點,為了有更多的時間玩也會壓縮學習和做作業的時間,但該交的作業他還是交了。

3、有想法,自己主意比較正,也有行動力

女孩子一般都比較安靜,是老師心目中的“乖乖生”,男孩子調皮一些,比較好動。所以處於小學、初中階段的時候,他們還是小孩子心理,玩心重,但到了普高,不管是老師的唸叨,還是身邊人的影響,或者心理慢慢變得成熟,當他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之後,行動起來也非常快,往往不需要大人監督,就能夠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

4、喜歡玩小聰明,在學習中偷懶,但會完成學習任務

雖然有時候會在學習中偷懶,花比別人更少的時間學習,他的成績也不是特別優秀,但成績也過得去,中下游,或者中不溜丟,屬於那種稍微一努力就會上去一點,一不小心就會往下滑的人。雖然偷懶歸偷懶,但仔細觀察,會發現他有一套自己學習的方法和計劃,找到了一個適合於他的學習方式,只是“玩心”太重,懶得花更多時間去執行這個計劃。

5、家庭關係和睦,父母重視學習,卻也不會過度給他壓力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受父母影響,父母的表揚與讚美,對他努力的肯定,往往都會成為他前進的動力。若是家庭關係和睦,他不缺愛,也知道父母愛自己,那麼他會非常在意父母的想法與看法,就算是抱著不想讓父母失望的想法,也會嘗試著努力一下。當他小小的進步得到父母的肯定後,會非常開心,形成更大的動力,繼續努力。

每個孩子努力學習的理由和動力都不太一樣,但不管是什麼,當他有機會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有一股動力支持著他一直做下去,目標又是那麼清晰明瞭,感覺自己能夠做到,那就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中考成績不能決定一切,成績不好的初中生上了普高還有機會

四、初中成績不好,高中成績也不理想,考不上重點大學是不是就沒有出路了?

我最討厭別人說,初中成績不好,考不上重點普高,這個孩子就沒出息了,也就那樣了。也就那樣是哪樣?雖然學歷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切,但一所大學本科的畢業證書,再怎麼也比中學輟學的有用吧?能夠混到金字塔頂端的畢竟只是少數,就跟一個班的考試排名,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不是你就是別人,總有人佔那個位置。即使你只考了60分,其他人全部交白卷,你也是第一名。

所以我個人覺得,重要的不是你有沒有考上重點普高、重點大學,而是你有沒有繼續讀書,繼續深造呢?就算是一般的普高,考的還只是一所普通的大專院校,但只要你讀出來了,拼儘自己的全力去做了就行了。考沒考上重點大學,並不能決定一切,而是當一個機會擺在你面前時,你手中的學歷能不能成為敲門磚,敲開機會的大門,讓你一展所長?

如果你連大門也敲不開,那麼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但若這個學歷足夠你敲開這扇門了,到了裡面之後,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讓自己閃閃發光,那就要看各位自己的本事了。

中考成績不能決定一切,成績不好的初中生上了普高還有機會

五、成績不好的初中生,高中成績也不好,勉強上了一所普通大學,如何邁向成功?

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需要回答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是成功?是我年薪一百萬,卻忙得跟條狗似的,連坐下來喝杯下午茶,和家人談談心的時間都沒有;還是朝九晚五雖然辛苦了一點,但每天下班後能夠和家人在一起,週末的時候能夠帶他們出去玩一下?

每個人對成功的標準都不一樣,對幸福的體驗也不一樣。有人一輩子為了功名利祿而活,可是他享受那種光環罩身的感覺;有人碌碌無為一輩子,可他喜歡和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就是福的感覺。

其實說得簡單一點,成功沒有標準答案,只要你覺得自己活得不辛苦,沒有一點遺憾,活得很幸福,那你這輩子就沒有白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