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六)

13、黃姓

黃姓主要起源於嬴姓黃國,據史書記載,上古的時候伯益因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賜姓嬴氏。周朝初年,周武王追封前賢后人,伯益的後裔中有一支被封到“黃”這個地方,建立嬴姓黃國,即今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春秋末期,黃國國君因疏忽大意,被楚國攻滅。亡國後的黃國宗室公族,不忘故國,便以黃為氏,從此產生了黃姓。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六)

滄州一帶的黃姓人活動,最早出現在西漢時期。漢宣帝五鳳三年(公元前58年),御史大夫黃霸封建成侯。建成縣的辦公地在今泊頭市齊橋,黃姓自此進入了滄州。黃霸是一位非常善於治理地方的官員,他在建成期間,採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使老百姓得到了好處。他要求各個驛站和每一鄉的鄉政府,都要養雞養豬,用以贍養孤寡老人。同時制定條規、教令,推行教化;設置父老、師帥、伍長,健全鄉村組織;勸導百姓做善事,預防奸詐,努力耕田,種桑養蠶,勤儉節約,增加財富。黃霸的規定,好像數米粒一樣看起來十分繁瑣,然而他精力過人,能夠貫徹到底。黃霸外表待人寬厚,而內心明察,很得屬吏和百姓愛戴,建成的戶口數目也一年比一年增加,朝廷考核時,政績名列全國前茅。漢宣帝為此下詔表揚他:“能宣明皇帝的詔書和法令,百姓都受到禮教感化。鰥寡無助的人得到贍養,貧困窮苦的人得到幫助;監獄裡沒有重罪犯,官吏、百姓心向教化,多有義行,黃霸可以稱得上是賢人君子了。”黃霸去世以後,其侯爵先後由兒子黃賞、孫子黃輔、曾孫黃忠繼承,一直到王莽稱帝時才斷絕了封爵。黃霸共傳四代,63年。子孫中除繼承侯爵的以外做官做到太守、九卿這一級的有6人。黃霸後代在滄州一帶大量繁衍、發展,為黃姓在滄州形成望族奠定了基礎。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六)

漢宣帝五鳳三年(公元前58年)

御史大夫黃霸封建成侯

明初大移民時,一部分外省籍黃姓進入滄州。據肅寧東部垣城一帶《黃氏族譜》記載,他們的始祖系明朝初年由浙江省處州府遂昌縣遷來。據說:這支黃姓當時在處州一帶為名門望族,一家之中曾先後出過5名進士。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六)

洪武年間鑑於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朱元璋下旨遷民。首先將江、浙一帶大戶人家遷到河北來,史稱“徙大姓”。黃家的祖先就是這次“徙大姓”中遷到河北來的。他們開始落在了武垣,即今肅寧縣垣城一帶。後來陸續分支,一支遷到了獻縣商家林,一支遷到了任丘鄚州,一支遷到河間。鹽山《黃氏家乘》稱:其始祖於明朝永樂年間遷自山東省萊州府即墨縣,現已傳24世。黃驊《黃氏族譜》說,他們的祖先為山東高密人,明朝永樂年間,朝廷下令向河北遷民,老祖奶奶帶著兩兒子來黃驊落戶,開荒種田,現在已傳到26世。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六)

14、哈姓

以上講的主要是漢姓,下面講一個比較典型的回族哈姓。哈姓是回族大姓之一,主要起源於中亞布哈拉。大約在北宋時,進入我國中原地區。元代平安路同知、中奉大夫,廣東宣慰使、都元帥哈散,宣慰司副使哈辛,便都是北宋神宗年間進入中國的布哈拉王族的後裔。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六)

布哈拉烏茲別克斯坦第三大城市,有2500多年曆史,是中亞最古老城市之一

滄州一帶的哈氏,大多屬於河間哈氏。據河間哈氏始祖碑文和獻縣本齋村《哈氏族譜》記載,河間哈氏原系哈刺魯人,其先祖生活在天山西段北麓地區,公元1211年,自願降服了成吉思汗。此後派出哈刺魯軍參加了元對西夏,金以及南宋的戰爭。元朝滅亡後,哈刺魯軍歸附於蒙古瓦剌部。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隨瓦剌部首領也先騷擾明朝邊境,在河北懷來縣土木堡打敗明軍,並生俘了明英宗朱祁鎮,史稱“土木之變”。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六)

“土木之變”後,瓦剌軍沒有殺害明英宗,而是企圖通過英宗要條件,要挾明政府。陰謀破產後,也先黔驢技窮,無條件釋放了明英宗。公元1450年農曆八月,也先派哈剌魯軍將領哈喇卜丁率領500騎兵,護送明英宗回北京。之後不久,也先在爭奪汗位中被殺,同時天山西段北麓—哈剌魯人的故鄉,也被東進的哈薩克人佔領。此時護送英宗返京的哈喇卜丁等人既無家可歸,又無主可投,只好滯留於北京。景泰八年正月(公元1457年),大將石亨等人乘代宗朱祁珏患病之機,利用哈喇卜丁等500騎兵發動政變,擁立英宗復辟,重新登上皇帝寶座,史稱“奪門之變”。由於哈喇卜丁等人在護送英宗返京和“奪門之變”中立有功勞,英宗特賜哈喇卜丁定居中原河間,世世代代享受皇恩。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六)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六)

哈氏一族定居河間後,崇文尚武,歷代名人輩出。僅清朝一代,就出了20多名武將領、武進士、武榜眼,還有兩名武狀元。這兩名武狀元,分別是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丁巳榜一甲第一名武進士、狀元、授頭等侍衛哈攀龍,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壬申恩科殿試一甲第一名武進士、狀元哈廷樑。其他著名將領有,揚威將軍、貴州提督哈元生以及其子永順總兵哈俊德,古州鎮總兵哈尚德,江南衛千總哈廣德,武榜眼哈國龍,武進士哈國興,哈國興之弟雲南千總哈國泰,哈國興之子守備哈文彪,千總哈文虎。特別是武狀元哈攀龍、武進士哈國興父子二人,還做為主將先後參加了平息四川大小金川土司叛亂戰爭。平息大小金川叛亂,是清朝前期主要戰事之一。第一次叛亂髮生在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正在家守孝的哈攀龍戴孝出征。他奮不顧身,英勇殺敵,歷經一年多戰鬥,平定了大小金川。大小金川第二次復叛,發生在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此時哈攀龍已去世,其子哈國興奉旨討伐叛亂。他一馬當先,屢建奇功。先後破敵卡50多個,碉樓300多個,俘獲甚眾。於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又一次討平了大小金川。哈攀龍父子為朝廷“改土歸流”政策的實施,保衛邊疆安寧,維護國家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乾隆皇帝曾讚揚說:“哈其大族,每出將種。”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六)

姓氏的由來是一個比較複雜的課題,研究起來很不容易。特別是明初移民,據《河間府志》、《真定府志》、《順德府志》等方誌記載,我們這一帶人口有三分之一來自外省移民,除一部分官員、大姓外,很難說清其來自何方。這次我就有史書記載的古老姓氏附帶講一下,以後有機會再做專題來研究。(未完待續,敬請關注。作者為本會祕書長,文化部首席漢文化專家)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