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同光中興”是自娛自樂?

中國近代史 清朝 中國歷史 中國古代史 平民讀歷史 2017-06-20

晚清“同光中興”是自娛自樂?

“中興”一詞在中國歷史上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任何一個王朝,只要不是像秦朝那樣短命,至少要來一次“中興”,即使同樣短命的隋朝,還有過“開皇之治”。“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句話概括歷史的週期律是很準確的,儘管沒有一個王朝的帝王不想“江山永固”,子子孫孫都享受榮華富貴,但是總是逃不出一治一亂的怪圈,而所謂的治世、盛世及中興,真相不過是沒有了大的天災人禍,帝王將相們對國家和老百姓的折騰也不是那麼厲害了,所以歷來的“中興”都大同小異的。

晚清“同光中興”是自娛自樂?

清朝與元朝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外來政權,元朝入主中原後,玩的跟漢族玩的不大一樣,終於因為水土不服被趕走了,清朝入主中原後,跟漢人玩到一塊了,所以清朝的統治逐漸穩固了下來,不久像其他王朝一樣,製造了一個“康乾盛世”,其實這個所謂的盛世,說到底還是沒有大的天災人禍,綜合國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還是玩的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還是皇上奴才,千刀萬剮,還是小農生產,自然經濟。且不說“同光中興”是盛世還是迴光返照,但是這回所謂的中興,玩的跟歷史上其他時候的“中興”有了很大的不同。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皇上奴才,千刀萬剮,這一套是清國的寶貝,不管怎麼“中興”,老祖宗留下總不會是錯的,都不能丟的,所以這回“中興”還是大同小異,但是鑑於兩次鴉片戰爭及太平天國之亂的教訓,“師夷長技以制夷”還是可以有,而且要千方百計的發展,也就是我們熟悉的洋務運動,而“同治中興”或者“同光中興”說的就是洋務運動之後,在軍工業方面取的一系列成績的另外一種說法,所謂中興,不過是自我安慰,毫無新意,大清並沒有因為有了幾件洋玩意就真的有什麼新氣象,而是暮氣更沉重,所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晚清“同光中興”是自娛自樂?

同光指的是同治與光緒,但是這兩任皇帝不過幼年繼位,沖齡踐祚,長大以後還是兒皇帝,掌握實權的就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天字一號女強人慈禧太后。同治皇帝是她的親生兒子,在她的支配之下,當了十幾年的傀儡皇帝,不到二十歲就死掉了。慈禧太后執政的前期被稱為“同治中興”,她能掌握實權,並能很快的鞏固權力,度過一次次的危機,靠的不僅是心機,主要還是她非常懂的變通,不拘泥古人,滿漢之分也不是很看重。當然,不是說她如何開明,而是說她是個完全的實用主義者,不管漢的還是滿的,不管古的還是今的,不管是洋的還是土的,只要有利於掌握和鞏固權力,她都能接受。

晚清“同光中興”是自娛自樂?

滿蒙權貴蠢材多,除了聲色犬馬,摟錢泡妞,別的什麼也指望不上,所以他不拘一格,大量的啟用漢族官僚,他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平定了太平天國、捻軍、苗民、回民等大大小小的民變和鎮壓了數起抗暴運動。因為洋務對她的統治有百利無一害,所以他支持,這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的發展,但是要說什麼中興,其實也談不上,在國際上照樣讓人家看不起。

光緒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侄子(丈夫的侄子)兼外甥,繼位的時候年僅四歲,不過是牙牙學語的幼童,事情怎麼做,還不是需要太后來拿主意,等到慈安太后死去,恭親王奕訢被下課,清國真正的進入了慈禧時代,一切都是西太后說了算,皇帝不過提線木偶,甚至連皇帝大婚都要太后說了算,民義上是歸政光緒帝,但是皇帝說的話能管什麼用?

晚清“同光中興”是自娛自樂?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時候,清國洋務還是有所發展,在漢族官僚的努力下,清國的軍工業及現代化的建設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當然那一切都是肥皂泡,好看是好看,卻經不住小小的觸碰,甲午年卻敗給了彈丸之國的日本就最能說明問題了。而日本此時也是近代化起步不久的國家,論綜合國力,未必比的上清國,海軍的實力恐怕還有所不及,但是甲午戰爭,清國一敗塗地,如此不堪一擊,何來中興,所以“同光中興”不過是自我安慰,自娛自樂!

——《從甲午戰爭到戊戌政變》連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