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幸福時尚”,看過就知道大清該亡'

"
"
晚清四大“幸福時尚”,看過就知道大清該亡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晚清的不爭氣歷史,從國家積貧積弱到落後捱打,滿滿盡是窩心事。多少後人隨手翻幾頁,就常見讀得心裡憋屈。

那麼,作為晚清時代的“中堅力量”,即滿朝大大小小的官員們,對這個落後捱打的年頭,又是怎樣的感覺?恐怕比起後人的憋屈,這其中相當多的“大人”,卻是幸福感滿滿呢。

比如,下面這幾樁晚清年間官場上,持續風靡的“流行時尚”,每一樁都縮影了悽風苦雨的近代史上,大清官員的滋潤生活,外加一個不變的硬道理:如此大清,怎能不亡?

“時尚”1:打麻將

區區麻將,怎成流行時尚?放在晚清那些年裡,這事兒,特別是在京城的官場上,那真不是一般的火。以胡思敬《國朝備聞》形容說,打麻將的風氣簡直“京師遍地皆是”。比如庚子國難後從西安“西狩”回來的慈禧太后,就在宮裡帶頭打,還有慶親王派來侍女陪著打。慶親王的寶貝兒子載振,更是享譽京城的麻將高手。他們一帶頭,“打麻將”也在京城官場成風,甚至“司員衙散輒相聚開賭”。

可這裡面的套路,那可不止是牌桌上玩點小錢。比如慶親王每次派來的侍女,動輒就帶來數千兩白銀,然後挖空心思在牌桌上“輸”出去,外加賄賂太監的錢,打一趟就對上萬白銀,哄得慈禧老太后心情愉悅,換得自家官運亨通。

"
晚清四大“幸福時尚”,看過就知道大清該亡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晚清的不爭氣歷史,從國家積貧積弱到落後捱打,滿滿盡是窩心事。多少後人隨手翻幾頁,就常見讀得心裡憋屈。

那麼,作為晚清時代的“中堅力量”,即滿朝大大小小的官員們,對這個落後捱打的年頭,又是怎樣的感覺?恐怕比起後人的憋屈,這其中相當多的“大人”,卻是幸福感滿滿呢。

比如,下面這幾樁晚清年間官場上,持續風靡的“流行時尚”,每一樁都縮影了悽風苦雨的近代史上,大清官員的滋潤生活,外加一個不變的硬道理:如此大清,怎能不亡?

“時尚”1:打麻將

區區麻將,怎成流行時尚?放在晚清那些年裡,這事兒,特別是在京城的官場上,那真不是一般的火。以胡思敬《國朝備聞》形容說,打麻將的風氣簡直“京師遍地皆是”。比如庚子國難後從西安“西狩”回來的慈禧太后,就在宮裡帶頭打,還有慶親王派來侍女陪著打。慶親王的寶貝兒子載振,更是享譽京城的麻將高手。他們一帶頭,“打麻將”也在京城官場成風,甚至“司員衙散輒相聚開賭”。

可這裡面的套路,那可不止是牌桌上玩點小錢。比如慶親王每次派來的侍女,動輒就帶來數千兩白銀,然後挖空心思在牌桌上“輸”出去,外加賄賂太監的錢,打一趟就對上萬白銀,哄得慈禧老太后心情愉悅,換得自家官運亨通。

晚清四大“幸福時尚”,看過就知道大清該亡

慶親王如此心思,下面的官員們,何嘗不是如此?一桌官場麻將,重要的不是輸贏,最起碼也要聯絡感情。放在諸如奔走請託之類的“大事”上,那更是靠麻將開路,結黨營私的醜事,就這麼殺出了路,權貴們的大腿,也靠“打麻將”抱了個緊,多少見不得光的錢,也這樣不動聲色“輸”出去。一場場“麻將大戰”,賭的就是自家前程。

可別管多深的套路,這些砸在牌桌上的錢,也絕沒有一分是“王爺大人”們自己買單。歡聲笑語的牌桌上,一把牌九推出去,就是多少百姓的民脂民膏。

“時尚”2:開三炮

晚清腐敗成風,可官員們崗位不同,“吃相”也就各異。放在一些天高皇帝遠的偏遠省份,一個簡單粗暴的法子也常風行:開三炮。

何為“開三炮”?《道鹹宦海見聞錄》裡有詳細解釋:地方官到任一地,手裡差錢的話,就先假裝說折價收稅,把老百姓的賦稅打折收一通,這叫“倒炮”。在任期間又差錢了?那就再放出風來,給老百姓說減價收稅,又大模大樣的斂一筆,這叫“天平炮”,待到離任要走時,再如法炮製一頓操作,這叫“放炮”。如此三頓猛撈,是為“開三炮”。

這些撈來的錢,打著“減價收稅”的名義,其實一分錢都進不了國庫。全被地方官以及各級相關官吏敲金分肥。官員們每次“開炮”,都能分到五千至一萬兩白銀。多麼老少邊窮地區的地方官,靠著這簡單粗暴套路,都能做成肥差。

"
晚清四大“幸福時尚”,看過就知道大清該亡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晚清的不爭氣歷史,從國家積貧積弱到落後捱打,滿滿盡是窩心事。多少後人隨手翻幾頁,就常見讀得心裡憋屈。

那麼,作為晚清時代的“中堅力量”,即滿朝大大小小的官員們,對這個落後捱打的年頭,又是怎樣的感覺?恐怕比起後人的憋屈,這其中相當多的“大人”,卻是幸福感滿滿呢。

比如,下面這幾樁晚清年間官場上,持續風靡的“流行時尚”,每一樁都縮影了悽風苦雨的近代史上,大清官員的滋潤生活,外加一個不變的硬道理:如此大清,怎能不亡?

“時尚”1:打麻將

區區麻將,怎成流行時尚?放在晚清那些年裡,這事兒,特別是在京城的官場上,那真不是一般的火。以胡思敬《國朝備聞》形容說,打麻將的風氣簡直“京師遍地皆是”。比如庚子國難後從西安“西狩”回來的慈禧太后,就在宮裡帶頭打,還有慶親王派來侍女陪著打。慶親王的寶貝兒子載振,更是享譽京城的麻將高手。他們一帶頭,“打麻將”也在京城官場成風,甚至“司員衙散輒相聚開賭”。

可這裡面的套路,那可不止是牌桌上玩點小錢。比如慶親王每次派來的侍女,動輒就帶來數千兩白銀,然後挖空心思在牌桌上“輸”出去,外加賄賂太監的錢,打一趟就對上萬白銀,哄得慈禧老太后心情愉悅,換得自家官運亨通。

晚清四大“幸福時尚”,看過就知道大清該亡

慶親王如此心思,下面的官員們,何嘗不是如此?一桌官場麻將,重要的不是輸贏,最起碼也要聯絡感情。放在諸如奔走請託之類的“大事”上,那更是靠麻將開路,結黨營私的醜事,就這麼殺出了路,權貴們的大腿,也靠“打麻將”抱了個緊,多少見不得光的錢,也這樣不動聲色“輸”出去。一場場“麻將大戰”,賭的就是自家前程。

可別管多深的套路,這些砸在牌桌上的錢,也絕沒有一分是“王爺大人”們自己買單。歡聲笑語的牌桌上,一把牌九推出去,就是多少百姓的民脂民膏。

“時尚”2:開三炮

晚清腐敗成風,可官員們崗位不同,“吃相”也就各異。放在一些天高皇帝遠的偏遠省份,一個簡單粗暴的法子也常風行:開三炮。

何為“開三炮”?《道鹹宦海見聞錄》裡有詳細解釋:地方官到任一地,手裡差錢的話,就先假裝說折價收稅,把老百姓的賦稅打折收一通,這叫“倒炮”。在任期間又差錢了?那就再放出風來,給老百姓說減價收稅,又大模大樣的斂一筆,這叫“天平炮”,待到離任要走時,再如法炮製一頓操作,這叫“放炮”。如此三頓猛撈,是為“開三炮”。

這些撈來的錢,打著“減價收稅”的名義,其實一分錢都進不了國庫。全被地方官以及各級相關官吏敲金分肥。官員們每次“開炮”,都能分到五千至一萬兩白銀。多麼老少邊窮地區的地方官,靠著這簡單粗暴套路,都能做成肥差。

晚清四大“幸福時尚”,看過就知道大清該亡

那就不怕朝廷追查?各級的官員都分了好處,自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朝廷?那就找藉口報個虧空嘛。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大清百姓稅不少交,大清國庫的虧空,卻是一年賽一年拉饑荒——都便宜這幫人了。

可這事兒最大的傷害,還不止是國庫裡的幾個錢。每次都打著“減價”的名義收稅,收來收去一分沒減,反而越收越多。“說話不算數”的大清官府,當然也在這一趟趟“放三炮”裡,徹底沒了公信。待到1911年,正是“放三炮”十分流行的四川,率先爆發了保路運動,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時尚”3:蓋章收費

自從“康乾盛世”起,清王朝一樁油水豐厚的“創收項目”,就是“捐納”,也就是賣官。大清朝為何要堅持賣?道光皇帝就曾一聲嘆息:“無奈經費無所出”。就是為了錢啊。

其實,晚清如果停止賣官,別說統治者不答應。京城的那些小官們,也是不答應。因為這火熱的賣官生意,還催生了另一個時尚買賣:印結銀,即蓋章收費。

這事兒怎麼收費?以大清的規矩,這些地方上買官的“買家”,想要進京引見,就得請同鄉京官蓋章,即“印結”。沒有印結,京城衙門進不去,買官的錢等於白花。想“印結”?那就拿錢買!一開始,這還是京官們小偷小摸,發展到晚清時,各省都在京城辦了“印結局”,專門負責牽線搭橋,並從中收取好處費。手裡有點小權的京官,都能被介紹到這筆生意裡。以至於京官們“俸入無多,專恃印結費”,就吃這筆好處。

"
晚清四大“幸福時尚”,看過就知道大清該亡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晚清的不爭氣歷史,從國家積貧積弱到落後捱打,滿滿盡是窩心事。多少後人隨手翻幾頁,就常見讀得心裡憋屈。

那麼,作為晚清時代的“中堅力量”,即滿朝大大小小的官員們,對這個落後捱打的年頭,又是怎樣的感覺?恐怕比起後人的憋屈,這其中相當多的“大人”,卻是幸福感滿滿呢。

比如,下面這幾樁晚清年間官場上,持續風靡的“流行時尚”,每一樁都縮影了悽風苦雨的近代史上,大清官員的滋潤生活,外加一個不變的硬道理:如此大清,怎能不亡?

“時尚”1:打麻將

區區麻將,怎成流行時尚?放在晚清那些年裡,這事兒,特別是在京城的官場上,那真不是一般的火。以胡思敬《國朝備聞》形容說,打麻將的風氣簡直“京師遍地皆是”。比如庚子國難後從西安“西狩”回來的慈禧太后,就在宮裡帶頭打,還有慶親王派來侍女陪著打。慶親王的寶貝兒子載振,更是享譽京城的麻將高手。他們一帶頭,“打麻將”也在京城官場成風,甚至“司員衙散輒相聚開賭”。

可這裡面的套路,那可不止是牌桌上玩點小錢。比如慶親王每次派來的侍女,動輒就帶來數千兩白銀,然後挖空心思在牌桌上“輸”出去,外加賄賂太監的錢,打一趟就對上萬白銀,哄得慈禧老太后心情愉悅,換得自家官運亨通。

晚清四大“幸福時尚”,看過就知道大清該亡

慶親王如此心思,下面的官員們,何嘗不是如此?一桌官場麻將,重要的不是輸贏,最起碼也要聯絡感情。放在諸如奔走請託之類的“大事”上,那更是靠麻將開路,結黨營私的醜事,就這麼殺出了路,權貴們的大腿,也靠“打麻將”抱了個緊,多少見不得光的錢,也這樣不動聲色“輸”出去。一場場“麻將大戰”,賭的就是自家前程。

可別管多深的套路,這些砸在牌桌上的錢,也絕沒有一分是“王爺大人”們自己買單。歡聲笑語的牌桌上,一把牌九推出去,就是多少百姓的民脂民膏。

“時尚”2:開三炮

晚清腐敗成風,可官員們崗位不同,“吃相”也就各異。放在一些天高皇帝遠的偏遠省份,一個簡單粗暴的法子也常風行:開三炮。

何為“開三炮”?《道鹹宦海見聞錄》裡有詳細解釋:地方官到任一地,手裡差錢的話,就先假裝說折價收稅,把老百姓的賦稅打折收一通,這叫“倒炮”。在任期間又差錢了?那就再放出風來,給老百姓說減價收稅,又大模大樣的斂一筆,這叫“天平炮”,待到離任要走時,再如法炮製一頓操作,這叫“放炮”。如此三頓猛撈,是為“開三炮”。

這些撈來的錢,打著“減價收稅”的名義,其實一分錢都進不了國庫。全被地方官以及各級相關官吏敲金分肥。官員們每次“開炮”,都能分到五千至一萬兩白銀。多麼老少邊窮地區的地方官,靠著這簡單粗暴套路,都能做成肥差。

晚清四大“幸福時尚”,看過就知道大清該亡

那就不怕朝廷追查?各級的官員都分了好處,自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朝廷?那就找藉口報個虧空嘛。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大清百姓稅不少交,大清國庫的虧空,卻是一年賽一年拉饑荒——都便宜這幫人了。

可這事兒最大的傷害,還不止是國庫裡的幾個錢。每次都打著“減價”的名義收稅,收來收去一分沒減,反而越收越多。“說話不算數”的大清官府,當然也在這一趟趟“放三炮”裡,徹底沒了公信。待到1911年,正是“放三炮”十分流行的四川,率先爆發了保路運動,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時尚”3:蓋章收費

自從“康乾盛世”起,清王朝一樁油水豐厚的“創收項目”,就是“捐納”,也就是賣官。大清朝為何要堅持賣?道光皇帝就曾一聲嘆息:“無奈經費無所出”。就是為了錢啊。

其實,晚清如果停止賣官,別說統治者不答應。京城的那些小官們,也是不答應。因為這火熱的賣官生意,還催生了另一個時尚買賣:印結銀,即蓋章收費。

這事兒怎麼收費?以大清的規矩,這些地方上買官的“買家”,想要進京引見,就得請同鄉京官蓋章,即“印結”。沒有印結,京城衙門進不去,買官的錢等於白花。想“印結”?那就拿錢買!一開始,這還是京官們小偷小摸,發展到晚清時,各省都在京城辦了“印結局”,專門負責牽線搭橋,並從中收取好處費。手裡有點小權的京官,都能被介紹到這筆生意裡。以至於京官們“俸入無多,專恃印結費”,就吃這筆好處。

晚清四大“幸福時尚”,看過就知道大清該亡

到了光緒年間時,由於大清朝賣的官太多,以至於好多官職都價格暴跌。但由於腐敗加重,做官的油水暴增,想拿到實打實的官職?“印結”也就越發重要。“蓋章”的收費標準也一路飆升,甚至比捐官的錢多出數倍。那些好不容易花鉅款拿到“印結”的“買家”們,到了任上,當然更像惡狼進了羊圈,只知道瘋狂撈錢。

一次次“蓋章收費”,就好比一次次重錘,把清王朝的吏治,捶到墮落無極限。

“時尚”4:買“條子”

在晚清做個安貧樂道的清官,真的很難嗎?至少,如果是個安貧樂道的京官,窮到沒錢“買條子”,那就真叫難。

何為“買條子”?光緒年間考核官員,政績表現都是浮雲,就看“條子”,即各級高官們給被考核者寫的“好評”。一個官員該升該降?職務如何安排?“專以條子之多寡者為去取”。可這“條子”哪裡來?那得“由賄賂而得”,花錢買!

而且到了甲午戰爭前後,“買條子”可不止是京官們的“時尚”,還形成了“數字化市場”。不同的“條子”,價格也是分門別類。軍機大臣寫的“條子”,那叫“大條子”,在每次“京察”時價碼都不同,但一次比一次貴。九卿的“條子”叫“小條子”,價格是便宜一些,卻也是分量十足。而且只要買了“條子”,哪怕平時胡吃海塞,錢也絕不白花:“京察必列優等,派差必得極優之差”。

"
晚清四大“幸福時尚”,看過就知道大清該亡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晚清的不爭氣歷史,從國家積貧積弱到落後捱打,滿滿盡是窩心事。多少後人隨手翻幾頁,就常見讀得心裡憋屈。

那麼,作為晚清時代的“中堅力量”,即滿朝大大小小的官員們,對這個落後捱打的年頭,又是怎樣的感覺?恐怕比起後人的憋屈,這其中相當多的“大人”,卻是幸福感滿滿呢。

比如,下面這幾樁晚清年間官場上,持續風靡的“流行時尚”,每一樁都縮影了悽風苦雨的近代史上,大清官員的滋潤生活,外加一個不變的硬道理:如此大清,怎能不亡?

“時尚”1:打麻將

區區麻將,怎成流行時尚?放在晚清那些年裡,這事兒,特別是在京城的官場上,那真不是一般的火。以胡思敬《國朝備聞》形容說,打麻將的風氣簡直“京師遍地皆是”。比如庚子國難後從西安“西狩”回來的慈禧太后,就在宮裡帶頭打,還有慶親王派來侍女陪著打。慶親王的寶貝兒子載振,更是享譽京城的麻將高手。他們一帶頭,“打麻將”也在京城官場成風,甚至“司員衙散輒相聚開賭”。

可這裡面的套路,那可不止是牌桌上玩點小錢。比如慶親王每次派來的侍女,動輒就帶來數千兩白銀,然後挖空心思在牌桌上“輸”出去,外加賄賂太監的錢,打一趟就對上萬白銀,哄得慈禧老太后心情愉悅,換得自家官運亨通。

晚清四大“幸福時尚”,看過就知道大清該亡

慶親王如此心思,下面的官員們,何嘗不是如此?一桌官場麻將,重要的不是輸贏,最起碼也要聯絡感情。放在諸如奔走請託之類的“大事”上,那更是靠麻將開路,結黨營私的醜事,就這麼殺出了路,權貴們的大腿,也靠“打麻將”抱了個緊,多少見不得光的錢,也這樣不動聲色“輸”出去。一場場“麻將大戰”,賭的就是自家前程。

可別管多深的套路,這些砸在牌桌上的錢,也絕沒有一分是“王爺大人”們自己買單。歡聲笑語的牌桌上,一把牌九推出去,就是多少百姓的民脂民膏。

“時尚”2:開三炮

晚清腐敗成風,可官員們崗位不同,“吃相”也就各異。放在一些天高皇帝遠的偏遠省份,一個簡單粗暴的法子也常風行:開三炮。

何為“開三炮”?《道鹹宦海見聞錄》裡有詳細解釋:地方官到任一地,手裡差錢的話,就先假裝說折價收稅,把老百姓的賦稅打折收一通,這叫“倒炮”。在任期間又差錢了?那就再放出風來,給老百姓說減價收稅,又大模大樣的斂一筆,這叫“天平炮”,待到離任要走時,再如法炮製一頓操作,這叫“放炮”。如此三頓猛撈,是為“開三炮”。

這些撈來的錢,打著“減價收稅”的名義,其實一分錢都進不了國庫。全被地方官以及各級相關官吏敲金分肥。官員們每次“開炮”,都能分到五千至一萬兩白銀。多麼老少邊窮地區的地方官,靠著這簡單粗暴套路,都能做成肥差。

晚清四大“幸福時尚”,看過就知道大清該亡

那就不怕朝廷追查?各級的官員都分了好處,自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朝廷?那就找藉口報個虧空嘛。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大清百姓稅不少交,大清國庫的虧空,卻是一年賽一年拉饑荒——都便宜這幫人了。

可這事兒最大的傷害,還不止是國庫裡的幾個錢。每次都打著“減價”的名義收稅,收來收去一分沒減,反而越收越多。“說話不算數”的大清官府,當然也在這一趟趟“放三炮”裡,徹底沒了公信。待到1911年,正是“放三炮”十分流行的四川,率先爆發了保路運動,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時尚”3:蓋章收費

自從“康乾盛世”起,清王朝一樁油水豐厚的“創收項目”,就是“捐納”,也就是賣官。大清朝為何要堅持賣?道光皇帝就曾一聲嘆息:“無奈經費無所出”。就是為了錢啊。

其實,晚清如果停止賣官,別說統治者不答應。京城的那些小官們,也是不答應。因為這火熱的賣官生意,還催生了另一個時尚買賣:印結銀,即蓋章收費。

這事兒怎麼收費?以大清的規矩,這些地方上買官的“買家”,想要進京引見,就得請同鄉京官蓋章,即“印結”。沒有印結,京城衙門進不去,買官的錢等於白花。想“印結”?那就拿錢買!一開始,這還是京官們小偷小摸,發展到晚清時,各省都在京城辦了“印結局”,專門負責牽線搭橋,並從中收取好處費。手裡有點小權的京官,都能被介紹到這筆生意裡。以至於京官們“俸入無多,專恃印結費”,就吃這筆好處。

晚清四大“幸福時尚”,看過就知道大清該亡

到了光緒年間時,由於大清朝賣的官太多,以至於好多官職都價格暴跌。但由於腐敗加重,做官的油水暴增,想拿到實打實的官職?“印結”也就越發重要。“蓋章”的收費標準也一路飆升,甚至比捐官的錢多出數倍。那些好不容易花鉅款拿到“印結”的“買家”們,到了任上,當然更像惡狼進了羊圈,只知道瘋狂撈錢。

一次次“蓋章收費”,就好比一次次重錘,把清王朝的吏治,捶到墮落無極限。

“時尚”4:買“條子”

在晚清做個安貧樂道的清官,真的很難嗎?至少,如果是個安貧樂道的京官,窮到沒錢“買條子”,那就真叫難。

何為“買條子”?光緒年間考核官員,政績表現都是浮雲,就看“條子”,即各級高官們給被考核者寫的“好評”。一個官員該升該降?職務如何安排?“專以條子之多寡者為去取”。可這“條子”哪裡來?那得“由賄賂而得”,花錢買!

而且到了甲午戰爭前後,“買條子”可不止是京官們的“時尚”,還形成了“數字化市場”。不同的“條子”,價格也是分門別類。軍機大臣寫的“條子”,那叫“大條子”,在每次“京察”時價碼都不同,但一次比一次貴。九卿的“條子”叫“小條子”,價格是便宜一些,卻也是分量十足。而且只要買了“條子”,哪怕平時胡吃海塞,錢也絕不白花:“京察必列優等,派差必得極優之差”。

晚清四大“幸福時尚”,看過就知道大清該亡

大清朝的日常政務,基本,就看這“條子買賣”了。多少廉潔奉公的好官,就被這一張張“條子”無情淘汰,留下的都是什麼玩意?看看“條子買賣”就理解——“條子”,好比火上加油,大清的官場逆淘汰,愈演愈烈。

到了戊戌變法前,貴州舉人胡東昌就憤然上書,把“買條子”的弊政揭批得淋漓盡致。怒斥清朝官場“人心幾無廉恥之存”“一切賄賂需由條子”。可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買條子”的風氣,也是換湯不換藥,晚清最後幾年的送禮請託風日甚一日,直到辛亥革命一聲炮響,“賣條子”的各路高官們,集體稀里嘩啦——堂堂大清,可以說是被“條子”埋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戊戌變法檔案史料彙編》、《道鹹宦海見聞錄》、《國朝備聞》李佔倫《政由賄成》、 任恆俊《晚清官場規則研究》 、馬平安《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吳策力《晚清的人事》

《雍正王朝》裡漏掉的衙門,僅存在三年卻給清朝續命百年

乾隆皇帝的三句“豪言”,句句坑慘大清江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