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臨證指南醫案》之八十 中風偏癱

對中風的認識和治療,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唐宋以前,多從“內虛邪中”立論,認為中風是外風所致,以疏散風邪論治;金元四大家時期,劉河間始提出“心火爆盛”,以清心火論治,李東垣提出“正氣自虛”,以補氣扶正論治,朱丹溪提出“溼痰生熱”,以清熱化痰論治;明代醫家則提出了真中風和類中風的區別,開啟了真中風以『桂枝湯』為首的論治,類中風以調理人體陰陽為主的論治;葉天士則進一步發展了先賢的理論,認為中風乃“水不涵木、肝陽上亢”所致。

肝為風髒,因精血暗耗,水不涵木,木少滋榮,故肝陽偏亢,內風時起。

葉天士同時注重氣、血、痰、火在中風病變中的作用,也有豐富的預防中風的經驗,創建了許多預防中風的方劑,在以後的解讀醫案中都會遇到。

清代中醫名家治療中風偏癱醫案解讀(二)

如醫案所言,患者連環被損,才導致最終的氣陰兩傷,神憒如寐的境地。血不養心則神潰,氣不升陽則如寐。補氣養血,使血行脈中,心神得養,復脈湯正中其治。

方中炙甘草、人蔘補氣養血,氣足則血榮,阿膠、生地、麥冬、胡麻仁、大棗滋陰養血,去姜、桂者,恐其辛熱之性,助熱陽更亢也。

二診大暑節氣,真氣洩越,急當益氣養陰,固護真陰為上。生地、天冬、麥冬大補陰液,人蔘益氣,為固護真陰而設,五味子酸收,以防暑熱大洩太過。

清代中醫名家治療中風偏癱醫案解讀(二)

陰血不能上承以養神,則神呆;陽氣不得下達以溫宮,則遺溺;陽入於陰則寐,今夜不得寐,陰陽不交已明。

龜甲育陰潛陽,使陰陽得交,熟地、天冬以滋陰,虎脛骨(可用狗骨替代)血肉有情,益精填髓,枸杞子、肉蓯蓉陰中之陽藥,從陰引陽,黃柏洩腎中虛火,牛膝引藥入腎,引陽入陰。

清代中醫名家治療中風偏癱醫案解讀(二)

春木司升,嗔怒陽升,雙陽相合,升騰無制,氣與血並,熱傷血絡,血熱妄行,溢出脈外,中風之急症也,西醫稱腦溢血,中醫稱腦卒中。以藥測證,患者應有高熱、頭痛、嘔吐,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昏迷不醒等等。急則治其標,清熱涼肝,涼血散淤為治。

羚羊角清熱涼血,平肝熄風,生地、玄蔘養陰清熱,丹皮既能涼血,也可散淤,桑葉、連翹疏風清熱,清散浮游之火。

二診急症已平,治當滋陰潛陽以善後。生地、石斛、阿膠滋陰養血,牡蠣平肝潛陽,知母既可清解餘熱,亦可滋補腎陰。

如果您也是中醫愛好者,請您關注我,幫我轉發,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中醫之集大成者葉天士,乃我平生所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