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語文教育發展的大趨勢

語文 國學 論語 孔子 大語文張國生 2017-06-15

(一)信息化的大背景

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們已經或正在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化辦公、信息化住宅、信息化小區,信息化城市、信息化政府、信息化軍隊、信息化戰爭……1998年1月31日,美國副總統戈爾在加利福尼亞科學中心發表了題為“數字

化地球:展望

21世紀我們這顆行星”的演講,率先提出了“數字化地球”這個驚世駭俗的觀念。此後“數字化地球”一詞迅速風靡全球。

“數字化地球”其實也就是“信息化地球”。以上“信息化城市”、“信息化軍隊”、“信息化戰爭”等概念,也被稱為“數字化城市”、“數字化軍隊”、“數字化戰爭”。因為“數字化”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狹義的“數字化”僅是指信息處理的一種技術手段——它把聲、光、電、磁等信號,即語音、文字、圖像等信息轉換成由“0”和“1”組成的一系列二進制代碼,用於信息的傳輸與處理。與非數字信號相比,它具有傳輸速度快、容量大、不失真,保密性好,抗干擾能力強,便於計算機操作和處理等優點。廣義的“數字化”,大致和“信息化”同義,就是指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百度知道”解釋:數字化,簡單的說就是用計算機技術或網絡技術來代替傳統手動的工作。

信息化的發展,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在這種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學校也開始信息化——早在1990年,美國克萊蒙特大學教授凱尼斯·格林就提出“信息化校園”(也稱作“數字化校園”)的設想。到如今,我國的許多大中小學宣稱建成了“信息化校園”;更多的學校正在斥資籌建“信息化校園”。

信息化的到來,不僅改變著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思維方法,也改變著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給傳統教育帶來挑戰,而且這種挑戰現在就已經很明顯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例如,信息化以極強的誘惑力吸引著我們的學生,使無數的青少年沉醉在電腦遊戲和網絡聊天之中。這些東西對學生來說新奇、刺激、內容豐富(即使最博學的教師也無法跟電腦和網絡資源相比),還能自由選擇,所以很容易上癮。經常有一批學生徹夜泡在網吧之中,而上課時則昏昏欲睡,家長和教師到網吧“捉”學生回校上課恐怕早已不是個別現象。儘管這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青少年意志薄弱和貪圖玩樂的心理特點,但我們必須承認:信息化使傳統教育的課程、教材、課堂模式、教學手段、學習方法已經相對落後,必須及時改革和更新。否則,很快就會被學生拋棄,甚至,只掌握傳統方法的教師也會被時代淘汰。

正是認識到這種大趨勢,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課程的變革和發展。”(前言) “教材的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評價建議)

(二)語文教學的信息化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語文教學的信息化也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教育發展的大趨勢。

筆者理解,語文教學的信息化,是以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為硬件依託,使語文教學的內容、方法以及語文教學資源的收集、處理、應用得到充分優化的一種電腦軟件系統。這個軟件系統應包括下列4個子系統:

1.信息化語文教材

信息化語文教材必不可少的當然是文本。這很容易,把現在的課本變為電子版即可。這樣既擴大容量又節約成本。一張普通光盤也有650M的容量,可容納3億多個漢字,相當於1000部30萬字的書。現在中小學12年各科所有課本的文本合在一起,也用不了一張光盤的十分之一。

但信息化教材不能只有文本,它應當具有“超文本性”。“超文本性”,首先表現為多媒體。這無外乎配上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等多媒體內容。以《〈論語〉十則》為例,可以有:①圖片:孔子像,孔廟、孔府和孔子墓照片,中外幾種版本的《論語》及其研究著作的圖片,說明孔子的地位和影響的其他圖片,如日本的孔廟、韓國的孔廟、新加坡的孔子塑像等。②視頻:介紹孔子的資料片。③音頻:課文朗讀錄音,或配樂朗讀錄音。④還可以有相關動畫已引起興趣。以“子在川上曰”為例,可以是:

背景畫面:湯湯的流水。

背景音樂:古琴曲《流水》。

孔子乘車而來,弟子們步行跟隨。孔子下車觀賞流水。一隻帆船順流而下,漸漸消失。孔子手指流水對弟子們感嘆:“逝者如斯夫!”

字幕(自下而上切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譯文: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一去不復返啊!

子罕上前,施禮:“弟子謹記先生教誨,珍惜時光。”

這樣,課文內容會變得多麼直觀形象且生動有趣!

其次,“超文本性”表現為通過“超鏈接”方式——將課本鏈接到相關網頁、文檔等。仍以《〈論語〉十則》為例,可以鏈接到:①《論語》全文,最好是有其註釋、朗讀、檢索程序的網頁。②有關孔子的網站,例如“中國孔子”網站(http://www.chinakongzi.com。內容包括:孔子生平、孔子身世、孔子年譜、箴言名句、教育生涯、政治生涯、網上祭孔等)、“曲阜孔子博物院”網站(http://www.confucius-museum.com.cn。內容包括:孔子研究、文物收藏、名勝古蹟等)。在學習之餘,讓學生去這些地方“遊覽”一番,開闊視野,豐富積累,那將是多麼愉快啊!要是有一套這樣的“信息化”課本,哪個學生會不喜歡語文、不願學習語文呢?

為此,為教育服務的出版社需要對自己的業務作相應調整,出版物不應只是紙製品書籍,需要加強電子音像、網絡出版方面的出版項目和出版功能。

2.信息化語文授課系統

教學效果的好壞和教學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於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能力。而教學藝術、能力決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個教師基本素質、學識修養、管理能力、經驗積累以至人格魅力、工作態度等的綜合體現。常聽新教師感嘆自己不會教;也常聽老教師感嘆自己面對新課標、新課本,越來越不會教。於是筆者設想,組織一批在教學設計和電腦方面都有相當造詣的名師,搞一套“信息化語文授課系統”,即高水平的多媒體教學軟件,這些問題不就解決了嗎?果如此,一個不大會上課的教師只要略懂電腦,也可以憑藉這個授課系統上好語文課,至少是大大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大面積地這樣做,則可以大面積地提高一個學校、一個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語文教學水平。

這套授課系統應由以下四部分構成:①優秀課件——學生利用這些課件自學,即可理解課文的思想和藝術。②優秀教師上課視頻——讓各地的學生都能受到最優秀的教師的教誨。③各課作業練習——應是低負高效的最佳設計。④網上討論與輔導、答疑——利用電腦網絡的“BBS”系統開設一個“某年級某課討論區”,學生、教師發帖、討論,形成一個聯繫全國各地學生、教師的大課堂。

有了這麼一套信息化的授課系統,即是是邊遠落後地區的學生,也可以享受到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3.信息化語文備課系統

備課系統應有以下內容:①語文課本和《教師用書》的全部文本。②主要經典著作的電子版和查閱系統(其實這項內容網上早已實現)。③主要字詞典、語文工具書的電子版。④各課相關研究資料。⑤各課課件庫。課件可以是徵集來的優秀課件,也可以是各級比賽的獲獎作品。⑥積件庫。“積件”指的是課件中可以相對獨立的單元,亦稱微課件。例如課文中有多篇魯迅作品,那麼我們可以準備一個關於魯迅的積件,既可以用於《故鄉》,也可以用於《社戲》,還可以用於《孔乙己》。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等著名作者,《詩經》、《史記》、《紅樓夢》、《聊齋志異》等著名作品,以及田園詩派、邊塞詩派、豪放派、婉約派等許多資料性的內容都可以製作成積件。有了這樣一批半成品,老師們備課和製作課件就會方便許多。⑦各課素材庫。素材庫當然首先是文本素材庫,如教案庫、課例庫、試題庫、範文庫……此外還應有圖片、音樂、音效、視頻、動畫、網頁網站等多媒體素材庫。這種多媒體素材庫不同於現今市場上已有的各種素材庫。以圖片素材庫為例,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圖庫,動輒幾十張甚至上百光盤,猶如一個圖片的大海,但這樣大規模的圖庫對一般語文教師沒有多大必要。筆者就有一套《中國圖片大系》,100張光盤,從原始社會到現代各種文物名物上的圖案蒐羅殆盡。對專業美術人員它是寶典,但是語文教師做課件用不著其中的萬分之一,而你想用的它裡面可能還沒有。所以,“信息化備課系統”中的課件素材庫必須是經過精選的、能以一當十的“各課相關素材”,不相關的不要。例如一種圖庫可能有幾十萬幅植物花卉圖片,但《愛蓮說》一課只需幾十副荷花,再加幾幅菊花和牡丹。

有了這樣一套信息化備課系統,教語文就再不會是苦差事。

4.信息化語文學習系統

學習系統供學生自學之用,可以和“信息化課本”合在一起,又可以和“授課系統”內容大致相同:都有課件、上課視頻、作業練習、討論與輔導、答疑等。但也有不同。“學習系統”的主要部分應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程序和空間,這表現在:①同學間的相互討論;②作業練習與反饋;③測試(包括師測、自測)與反饋;④學生質疑與教師輔導答疑。這些內容,筆者認為最好利用互連網或局域網的BBS論壇,形成一個聯繫各地各類學校各個學生的大課堂。例如教學《愚公移山》,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討論“愚公究竟愚不愚”,常規的方法是在本班內討論,但筆者在人教社網站“人教論壇”發帖“愚公究竟愚不愚”,並將課件鏈接到這個帖子,不但讓本班學生,而且引全國各地的學生、老師都來參加討論,使這個帖子成為那裡的熱帖。這樣做顯然境界要大許多,效果也要好許多。

(三)語文教學信息化的巨大價值

語文教學信息化有其巨大的價值。

從學生方面說,其價值在於:

1.可以解決無數家長、教師和學生本人都憂慮的不愛學語文的問題。傳統語文傳授給學生的信息多是單一的語言文字,相比之下,它是枯燥無味的。學生一天到晚面對白紙黑字,往往提不起興趣。按照心理學規律,越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越有利於知識的獲取和保持,也越能引起學習者的注意力與學習興趣。反之則易於產生疲勞、睏倦、厭煩情緒。現在,信息化的語文教學系統中的多媒體、多感官內容,使知識信息變得直觀、新奇、生動、形象,具有身臨其境、視聽結合、圖文並茂、聲像並茂的效果,當然大大提高學習趣味性,利於產生快樂情緒,也易於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據說連奶牛聽音樂都多產奶,何況有更高智力、更豐富感情的人。

2.大大提高學習的容量和節奏。信息化使語文學習中的知識、思想呈現出博大、密集與豐厚的境界,只有學習的同時學生的積累也變得豐厚。例如《〈論語〉十則》一課,筆者製作的課件提供了40多幅有關孔子的圖片,3段視頻,10段音頻,還有40多個問題及答案,大量的參讀資料,課件結尾還鏈接了幾個關於孔子和《論語》的網站……若是傳統教學,無論如何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3.大大拓展語文學習的領域和境界。傳統的語文學習,只能是坐在教室裡從書本上學,跟老師學,而由於受到各種條件限制,上那所學校,讓哪個老師教,一般是不好選擇的,效果當然也會大受限制,大打折扣。尤其是,貧困邊遠地區無法享受發達地區優越的教育資源。但信息化之後,教與學都實現遠程化、網絡化,學生可以選擇最好的網校、可以接受最優秀教師的授課,可以和全國各地的同學在網上展開研討……這樣的境界怎能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可比?

4.信息化語文教學能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這是毫無疑問的,但還有不能用分數衡量的思想素質、智力素質、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學習方式、電腦能力(其實是獲取、處理、處理信息的能力)、實際才幹……。這是一種巨大的潛在價值!其中最根本的是能培養學生適應現代化社會需要的觀念、能力和素質,使他們經得起現代社會的挑選。在現代社會,在網絡經濟的背景下,如果缺乏現代人的觀念,如果不懂電腦,不會利用網絡,則是“現代文盲”,根本無法參與競爭。據國家勞動人事部的一份研究資料,“入世”之初的數年到數十年,大量的外資企業和世界各地的高中級人才湧入我國,我國大量企業將面臨倒閉,約1.7億人將要失業,質次價高的本國產品將嚴重過剩。這又增加了就業的壓力並降低簡單勞動的勞動力價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的學生不懂電腦,不會利用網絡,缺乏“信息化”的意識和素質,也將是失業大軍中的一員,前程暗淡!所以我們構建信息化語文教學,就是不僅讓我們的學生能考高分,交給他們一張畢業證,更是要交給他們一張“數字時代通行證”。

從教師方面說,信息化語文能實現“逸而功倍”。 《學記》指出:“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同樣道理,善教者,學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學勞而功半。善教者,師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師勞而功半。“逸而功倍”——信息化語文教學就有助於達到這種境界。它使教學資料的蒐集、檢索和處理變得輕而易舉,備課也變得容易。把信息化語文教學系統的光盤放進電腦,或進入OEM版信息化語文教學系統,鼠標點幾下,資料就出來了。更為“逸而功倍”的是可以實現“無備課上課”(當然我們不提倡),因為上課所需的一切內容和程序,這個系統已經為他準備好了,只管按鼠標即可;作業練習包括答案都是現成的,直接打印即可。

信息化還可以使教師的個人才能、人生價值得以最大發揮。這是筆者的切身體會。筆者集半生心血開發了一套《大語文課件》,這套系列軟件被北大附中網校、北師大遠程教育網校、諾亞舟學習機,以及筆者與語文報社合辦的“中華語文網校”等多家遠程教育機構所用,保守地估計,使用這套軟件的學校數以千計,教師數以萬計,受益學生數以百萬計(而且這幾個數字還在迅速擴大)。如果不是信息化,怎會有這樣的效益!

從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說,信息化語文更有其巨大價值,這不僅是大幅度提高一個學校、一個地區的語文教學質量,也不僅是解決已經建成信息化校園的學校存在的“有高速公路沒有汽車、有汽車沒有司機、有司機沒有貨源”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各地都存在的缺教師的問題——發達地區、名校缺高素質教師,缺名師,貧困地區連中低素質的都缺。但是,如果他們擁有一套信息化語文教學系統(或實現遠程教育)的話,就等於請到一批名師,實現“名師教語文”的夢想。

從教育出版部門來說,信息化給他們提供了新的商機——電子音像方面的出版和網絡出版將給他們帶來滾滾的財源,甚至造就一批新的富豪。

(四)信息化是把雙刃劍

信息化也是一把雙刃劍,也肯定會有缺點和不足,會有副作用。正如電腦,既是一種理想的現代化工具,也是一種理想的現代化玩具;既可以靠它學習知識,增進能力,編寫軟件,創造財富,乃至成為比爾蓋茨式的“知本家”,也可以因它而沉溺網絡遊戲不能自拔,或涉黃、涉賭、涉毒、從事網絡詐騙而成為罪犯。校園實現了信息化,老師們都配備了電腦,既為教學提供了方便,也為上班時間看電影、玩遊戲提供了方便。

將語文教學信息化,可能會帶來比其他學科更多的問題,也因此而有更多的爭議,特別是值此信息化的初級階段。北大附中副校長、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程翔就“原則上”反對在課堂教學上,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上使用多媒體。他說,雖然北大附中的60個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但他上語文課卻從來不用多媒體。他的理由是:①有礙於教師對教材的鑽研;②有礙於語文教學本質的體現;③會簡化對文學語言的玩味;④會影響教師對難點的講解。雖然程翔老師的見解也有可商榷處,但他的看法和擔心也確有其道理,特別是將“信息化”簡單理解為多媒體的情況下,特別是在使用多媒體而不當的情況下。筆者所見的教學中,確實有不少用多媒體內容衝擊、弱化、影響、甚至取代文本的感知與閱讀的情況。筆者所見的課件中,確實有許多半瓶子醋的製作者用大量相干不相干的圖片、動畫、音頻、視頻充斥語文課堂,使語文課弱化了甚至沒有了對文本的解讀與感悟,成了多媒體展示課,成了圖片課、音樂課、電影課、電視課、動畫課……或者不知是什麼課。如果語文教學的信息化這樣搞的話,那是一條邪路。

誠然,課件應該是多媒體的。但多媒體的定位,應是文本的輔助和陪襯,對文本閱讀起強化作用——是配角而不是主角。多媒體之用,貴在與文本閱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反,喧賓奪主,華而不實,是運用多媒體之大忌。搞語文教學信息化的人應先打好一個基礎:知道“語文”是什麼,語文課該幹什麼,先在不用多媒體的情況下把語文課上得紮實和有趣。然後在此基礎上再運用多媒體手段,使之更加精彩。打個比方說,語文教學是一隻虎,而“信息化”則是為虎添翼。虎與翼相比,重要的不是翼,而是虎。成為虎,添翼之後才厲害;如果是一隻鼠,添翼又何如?——傳說中不倫不類、非禽非獸的蝙蝠而已。

然而,雖然目前語文教學信息化的工作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不足,但我們不必因此而對信息化採取消極甚至抵制態度。像一切新生事物一樣,信息化雖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不足,但其生命力肯定是強大的,我們大可不必因一棵幼苗的柔弱而斷定它長不成參天大樹,不必因一個小孩學走路時跌跌撞撞東倒西歪而斷定他學不會走,更學不會跑,不必因四大名著改編成電視劇有違原著就拒不觀看,也不必因電腦也可以涉黃涉賭可以作為犯罪工具而把它砸爛,更不必花幾十萬上百萬使校園通上信息化的高速公路卻讓汽車空跑設備閒置。

結語:信息化是當今世界之大勢所趨,包括語文教學的信息化。在這個大趨勢面前,順應的,抓住了機遇,進入新境界;觀望的,失去了機遇,意味著落伍;抵制的,不但會落伍,還會被淘汰。試想,連地球都信息化了,你不信息化,行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