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基本功:字詞句、觀察力、作文運思、章法結構

語文 文學 文章 教育 立品圖書 2017-03-27
作文基本功:字詞句、觀察力、作文運思、章法結構

社會各界習慣戴著放大鏡來看待“中小學生作文能力愈來愈低落”這一現象。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人提出很具體、很震撼、同時很有說服力的研究數據,來說明這塊基礎寫作的教育園地,其所凸顯的脆弱體質與可怕現狀。但是,卻很少有人認真去發現或者協助學生髮現:“其實每個人都有寫出感人文章的能力。”

比較悲哀的是,很久很久以來,我們的小朋友,多數從小就失去學習作文的自信心,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感到羞愧、感到乏善可陳、甚至於感到一無是處。作文,恐怕讓大部分人在成長歲月裡受到了深深的傷害。

我們用心想一想:是不是整個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幾乎沒有人完整地教我們一套寫作的基本功夫?可惜大部分成年人,並沒有發現這個關鍵事實,硬生生地就在語文基本表達能力的舞臺上認輸了!更難堪的是——第一線的語文教師們,我們也可以試著深思深思——“是不是在二、三十年的語文教學生涯中,好像我們也沒有紮紮實實地好好教人家一套寫作的基本功?”也許我們課都趕不完了,哪有時間教作文?或者您一直認為:寫作多少是跟天賦有關,牛牽到北京還是牛,沒什麼好教的。

我們做學生的時候沒人教,等到我們當老師的時候也沒教人家。大家都因為沒有寫作的基本功夫,而寫不好作文,到頭來變成不會寫作文,這就是今天基礎寫作的窘境。我們承認:想成為頂級的寫作高手,多少要有一定的天分,這不是人人都可以達到的。但是,能夠寫出一篇流利、完整、明白、穩當的文章,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是辦得到的。這種能力的成功關鍵,其實只是在於要具備作文基本功!

作文基本功:字詞句、觀察力、作文運思、章法結構

字詞句子基本功

學習我國語文,語法是最基本的知識之一。但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很少有系統學習的機會。有人怕學語法,有人怕教語法。其實如果我們把語法當成基礎知識來接觸,對文字的理解運用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教授語法,需要有系統有步驟地累積,讓學生在輕鬆而且沒有負擔的心情下,學好語法基本的知識。這樣,詞語句子的連綴才能有紮實的基礎。

我國文字中,很多單字已經能夠表現特定的意義,如“家”、“走”、“熱”等等,這些單字如果與其他語素組合起來,就會成為不同的詞。如“家”:家人、家風、家道、家鄉。“走”:走失、走廊、走味、走運。“熱”:熱心、熱血、熱鬧、熱愛。這樣有系統的從一個單字到詞語、成語再到完整的句子,像蹲馬步一般,厚實學生最基本的語文能力,一步一步建立學生的文字基地。

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再進一步開發雙聲字和疊韻字、同義詞與反義詞、主動句與被動句、順序句與倒裝句、否定句與雙重否定句、整齊句與參差句、以及散句與駢句的交錯運用、長句與短句的搭配應用等等。可以用照樣造詞、照樣造句等仿寫手法,或者詞語接龍、成語接龍、短文續寫、片段銜接等方法進行練習。引領學生有條不紊的打好基本句型的基礎,循序漸進地有效學習,具備正確甚至精準的措辭造語能力。長此以往,便可以看得到應有的學習成就。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因”該、成“積”、“由”其等等錯別字的誤用,或者“罄竹難書”、“音容宛在”等特定成語的錯用情況,都會因基本語文能力的有效提升而獲得改善。

以六年級學生造句為例,下列的造句就不應該再出現:

1.“還好……要不然……”——還好你沒生氣,要不然你就會被揍。

2.“不管……還是……都是……”——不管是菜,還是菜,都是菜。

測驗作文《體諒別人的辛勞》一題,就不再會出現下列令人噴飯的句子:

1.媽媽終於癌症死了,我終於感受到媽媽的辛勞了。

2.天黑了,爸爸終於陸陸續續回家了,爸爸真辛苦。

以初一年級短文寫作為例,也不至於寫出下列句句不相干的段落:

“愛迪生成名以後,他回到家裡遇到老婆,老婆叫老公,老公叫老婆,他們很高興的去開房間,上床睡覺。隔天他們開完房間以後,不知不覺他老婆就有孕了,老公很高興去工作。到了明天,他回家看到滿地的血,一進房就看到他老婆被桶了一刀,他老婆掛了,他很生氣,他說:“我要為我老婆報仇,可是他很樂觀,不會因為老婆死就不去工作。”

有了正確造字遣詞的基本能力,寫作時就不應出現下列口語化、俗語化、外來語、網絡流行用語化的文字:

“我跟你講”、“我給你說”、“我有告訴你”、“我氣到不行”、“偶氣到要死”、“醬紫”、“本來粉不錯滴”、“她是星座達人”、“今天的運氣有夠衰”、“3Q”、“Orz”、“同學們要做反省的動作”……。

作文基本功:字詞句、觀察力、作文運思、章法結構

觀察力基本功

培養“觀察力基本功”,就是引導學生好好運用五官七竅──眼、耳、口、鼻、手、身體——的感受,通過對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等的細緻描寫,達到好的寫作效果。對於學生來說,寫作的最基本能力之一就是敏銳的感染能力。然而養成這種能力,除了仔細運用感官的觀察與感受外,並沒有更好的途徑。

觀察力的首要訓練,就是對視覺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仔細體會身邊的事物,觀察它們的形狀、紋理、顏色,甚至進一步瞭解它們背後所隱藏的現象,以及它們的來龍去脈。有了注意觀察、仔細體會、專注追蹤的步驟,就能把事物的形貌與神態寫得清晰、明白、逼真、生動。

同樣的,聲音能帶給人們喜怒哀樂等不同感受。音樂家對不同聲音加以組合,可以完成不同的曲譜;寫作者自然也能藉著聲音的感受,寫出美麗曼妙的文字。大自然有太多美妙的聲音:潺潺的水聲、蕭蕭的風聲、唧唧的蟲聲、呢呢喃喃的鳥語、轟隆隆的雷鳴、喔喔喔的雞鳴……只要用心傾聽,這些自然天籟就能觸動我們的心絃。寫作時,如果能充分打開感官的“雷達站”,巧妙地捕捉各種聲音,在視覺的“色”上更加以聽覺的“聲”,文章就有聲有色了。進行這一觀察力教學時,要真切地帶領學生打開耳朵的世界,仔細聆聽天籟、人聲、物語……用心聽一聽一切的聲音。學生以前一直忽略的經驗,往往就是最好的寫作素材。

就像視覺、聽覺一般,嗅覺、味覺、觸覺同樣具有敏銳的感受能力。不妨有計劃地安排學生,讓他們分門別類談一談自己感受撲鼻香味或者逼人臭氣的經驗。學生也多有吃過山珍海味或粗陋茶飯的經歷,無論熟食生食、蒸煮炒炸、南北佳餚、各地小吃……設法讓學生把自身體會真實地表達出來。我們也可以刻意安排觸摸特殊事物的奇妙實驗,感受一下睜眼時與閉眼時的觸覺,有什麼不同……

學生上自然課或者生物課,都有解剖實驗的課程,需要精準地觀察,才能知其所以。為什麼我們的作文課不能安排動態的觀察訓練?如果你要學生寫一篇《荷花池畔》,為什麼不能在荷花盛開的季節,帶領學生實際走一趟,好好觀察一番?如果你的作文教學設計能夠讓學生在秋天、冬天、春天分別觀察荷花池,看秋天的蕭索枯黃、看冬天的寂寥凋零、看春天的初綠生機,然後再看荷團夏意,經過完整又長久的醞釀,這一次《荷花池畔》的寫作,學生的成功率是不是會提高很多?

培養一個成功的作家並不容易,可是養成寫作的基本能力也並不困難。第一線的語文教學工作者,有一個共同的傾向,就是會自然而然地特別關切有寫作潛力的學生。這原本也是很正常的事,但是老師們不要忘了,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教會教好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具備基本的語文表達能力、駕馭文字的能力、與人生社會息息相關的實用語文能力。這種寫作能力便可以從鍛鍊觀察力基本功開始:從真實體驗出發,累積真實的寫作材料,漸漸地自然也就能寫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到了這個層次,作品離感人肺腑就不遠了。

觀察力基本功,可以從感官分項練習開始。逐次鍛練過對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摹寫後,第二步再以兩種感官搭配練習,如視覺與聽覺、視覺與觸覺、聽覺與嗅覺、嗅覺與味覺、聽覺與觸覺……第三步要求學生對指定或任意的三種感官進行摹寫。最後,就可以讓學生自由馳騁,進行多面向的綜合摹寫。觀察力基本功訓練得徹底,學生就擁有了具體、鮮明、細膩、靈活、真切的描寫與記敘能力。

作文基本功:字詞句、觀察力、作文運思、章法結構

作文運思基本功

每一個老師都知道作文運思有幾個重要的步驟:即“審題”、“立意”、“構思”、“選材”、“佈局”。學生對這些專有名詞,也幾乎都可以朗朗上口。可是,為什麼各級中小學老師花了二、三十年拼命批閱作文,從小學到高中一站接一站地接力賣命,可是多數學生還是寫不好呢?說穿了你會嚇一跳──就是老師們沒讓多數學生真正學會這些很基本的功夫。

“審題”,就是審辨題目的意思。沒有人不懂它的意義,可是糟糕的是,卻也沒有幾個學生注意它的重要性。所以,在進行寫作的第一步時,往往走岔了還不自知呢!某一位權貴的子弟,曾經是某地語文五項競賽國中作文組第一名。不幸的是,面對緊接而來的高中聯考作文,他卻摔得鼻青臉腫,40%作文僅得了個十分。當年的作文題目是《一場及時雨》,寫砸了的原因,竟然是“審題”出了大問題。原來他把《一場及時雨》寫成了《及時雨》,題目沒審清楚,差之毫釐,自然就謬以千里了。大家想想,一個全區作文第一名的寫作高手,竟然犯了最基礎的寫作忌諱,這不就是審題沒學好嗎?誰敢說運思基本功不重要呢?還有一種最可怕的作文教學法就是,不管什麼題目來都是一樣的寫法。如《充實的一天》,如果讓學生輕鬆寫,以記敘兼抒情行文,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經歷,材料多種多樣,豐富可觀,最終一定琳琅滿目。但是,很多老師教學生應試作文的祕訣,竟然是:一招半式闖江湖。什麼題目來都是泛泛說明,硬是寫成《如何充實這一天》,想想《如何充實這一生》都不怎麼好寫了,況乎《如何充實這一天》!可怕的是,成績愈好的老師訓練得愈徹底,學生寫作全部如出一轍。果真如此,我們當老師的會害死一缸人,作文教學實在不能掉以輕心!

建議這樣實施“作文運思基本功”教學:

第一階段:先就審題、立意、構思、選材、佈局等各個步驟,分項實施演練。

第二階段:等落實運思基本功之後,以兩個月為一期,選定一個文體,諸如:記敘、抒情、說明、議論等依次實施。每一個題目依審題、立意、構思、選材、佈局等步驟,有順序的實施細部操作,踏踏實實地走一遍,最後,再擬定大綱,進行寫作。同時要求學生,爾後作文練習,都必須按此要領進行運思。學生有了這樣縝密的訓練程序,從審辨題目的意思(審題)到確立文章的主旨(立意),從構想思考文章的醞釀(構思)到尋找與選取作文的材料(選材),最後進行有條理的組織和層次分明的安排(佈局)。如此,對一篇文章的運思,就成竹在胸,不會亂成一團了。

就中小學生寫作而言,運思基本功的各個環節,是學生最脆弱的部分,從審題、立意、構思、選材、佈局,莫不如此。君不見批閱作文時,學生不是多多少少都有這方面的問題嗎?學生有這些很基本的困難,我們為什麼不一次解決?現在是任你怎麼認真千遍萬遍地批改,學生依然故我。關鍵在於老師們沒有教他們基本功,所以,他們不曉得哪裡不對,也不曉得怎樣才是對的,最後是既折磨自己也折磨學生。更麻煩的是,作文就這樣漸漸變成大家心口的痛了。

作文基本功:字詞句、觀察力、作文運思、章法結構

章法結構基本功

如果說“題目”是文章的靈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麼“章法結構”就是文章的骨骼了。傳統上大家都說“鳳首”、“豬肚”、“豹尾”是美好文章的三部曲。所謂“鳳首”,是指文章的開頭,要像鳳凰頭冠一樣的美麗動人,一下子就能抓住讀者的目光,對讀者產生高度的吸引力。文章開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別人願不願意把這篇文章看完。所以,好的開頭,是一篇文章引人入勝的先鋒部隊。在進行文章開頭訓練之前,必須要先建立兩個正確的觀念:第一、不可以為了學習開頭而開頭。第二、要仔細斟酌開頭有沒有發揮鳳首的作用。

文章開頭至少有三項任務:首先要吸引人閱讀;其次,為全篇文章定調,要有明確的方向;最後要釐清思路,有條不紊地展開文章的第一步。問題是我們在批改作文時,經常可以看到五花八門的瑕疵。以下是文章開頭常見的毛病,諸如:陳腔濫調,千篇一律;拐灣抹角,東拉西扯;本末倒置,喧賓奪主;文體不辨,解題不當;枯燥乏味,不痛不癢等等。以《一張舊照片》的六級分樣卷為例,這篇文章是這樣開頭的──

“人為什麼要拍照?這個問題,你有沒有好好思考過?這個問題在我的心中縈繞良久,直到最近,我才想出了答案:因為要回味。時光的流逝總是在指縫間悄悄離去,沒有一點聲響,所以照片最大的意義,是在於幫你留住那生命裡的點點滴滴。”

這樣開頭不能算錯,但不是好的開頭。如果題目是《照片》,這樣開頭就很合適,可是題目是《一張舊照片》,這個開頭就不很妥當了。我們分析不妥當的原因,第一、審題錯誤;第二、文章開頭不佳;第三、文體的判定模糊。很可能這位學生什麼題目都是這樣開頭的──開門見山法或解釋題意法,完完全全破壞了文章該有的魅力。可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除了開頭這一段外,其他段落都寫得好得很!這現象究竟是怎麼造成的?誰造成的?答案留給大家。

文章開頭除了開門見山法、解釋題意法之外,還有曲徑通幽法、設問安排法、背景介紹法、描寫景物法、刻畫人物法、抒發情感法、主觀評論法……等等。文章開頭方法的決定,來自於對整篇文章的通盤考量,也就是說,必須先對全篇有了成熟的思考之後,再來決定運用什麼樣的開頭手法,並不是永遠就那一兩招吃遍天下。下次教文章開頭時,不妨作全方位的思考,最適當的開頭,才有成為“鳳首”的可能。

安排好文章的開頭後,接著就要決定怎麼開展,以來擴展文章的主題,進行詳細的描寫、記敘、抒情、議論、說明等等。文章發展的脈絡,要依據文章主旨來定。整篇文章的開展,目的就是要寫好這篇文章的主題。也就是說,如果主題是描寫景物,就要做到細膩的摹寫;如果是敘事,就要詳細鋪敘事件的前因後果;如果是記人,就要具體刻畫主人翁的言行舉止、心理變化;如果是議論,就要提出自己獨到的主張;如果是說明,就要完整的闡釋道理。這樣才是文章開展的正確方向。

學習文章開展,可以從簡單到繁複,一步一步地訓練。如:記敘文可以從時間、空間的切換,或者人物、事件的動態變化,分成幾個段落、層次來作鋪敘練習;一個段落一個層次,就是一篇主題鮮明、內容充實的文章了。

在文章開展的過程中,要注意必須結合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讓文章的發展有跡可尋,各個階段或各個層次,一方面要緊緊相連,一方面也要自成系統、條理分明,這樣才算是好的文章開展。文章開展的方法很多,以記敘文來說,至少可以運用時間開展法、空間開展法、故事情節開展法、人物活動變化法……等等。

文章過渡,要使整篇文章各個段落之間,彼此都能巧妙銜接、轉換得體,從頭到尾都能保持文章的連貫性。一篇文章除了要求內容豐富充實、言之有物外,形式上的銜接恰到好處也非常重要。文章過渡直接關係到文章的思路是否清晰、詞句是否通順、以及全篇文章是否連貫。很多學生不知道文章過渡的重要性,所以文章就經常有割裂、破碎的毛病。

一篇文章,從這一層意思轉到另一層意思時,不僅要講究作品內容的聯繫,同時也要講究作品外在形式的轉換,讓人能夠一氣呵成的閱讀。文章過渡就是將情境不同的兩個段落、層次,做巧妙的銜接,不致造成上下文之間脫節的現象。合理、成功的過渡技巧,能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嚴謹,文氣更加順暢。

文章有開頭、有結尾,文章又是靠著語詞、句子、段落等組成。那麼為了避免文章雜亂、鬆散,在語詞與語詞、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之間,都應該注意文章過渡的技巧。

文章中的過渡,好比連接兩岸的渡船。過渡對於一篇文章來說,是連接上下文的命脈。帶有時間成分的常用過渡語,例如:“一轉眼頭髮都白了”、“歲月不饒人,一晃就是十年”、“一眨眼的功夫,考試就在眼前”,在關鍵時刻少了這些過渡語,文句就會割裂不順,甚至讓人滿頭霧水。

文章過渡有兩個要點:第一、要自然、貼切、嚴密。第二、要謹慎選擇,斟酌運用。至於文章過渡的技巧,至少有:自然過渡法、轉折過渡法、總述分應過渡法、倒敘過渡法……等等。

接著是文章照應,所謂“照應”,就是指寫文章時前後的對照、呼應。善於運用文章照應,文章就能首尾一致,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起別人閱讀的興趣。一篇文章是不是“嚴謹”,有沒有做到“周密”,直接關係到寫作會不會成功。所以,寫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到文章的照應。

文章的照應,包括“交代”與“呼應”兩個部分。對於文章後面會出現的故事情節,在文章前面要做簡單的交代;對於文章前面提到的人、事、物或是文章前面提到的問題、原因,在文章的後面也要做必要的呼應。

以記敘文來說,文章前面記敘的事件,文章後面一定要有合理的結果;文章前面預做的伏筆,最後必須“真相大白”;文章後面會發生的事件,在文章的前面要讓人“有跡可尋”。文章寫作如果忽略了照應的考慮,就會造成條理不清的結果。一般而言,文章照應的成功關鍵,其實就在於思維要周密。

文章照應的入門要訣:第一、閱讀別人作品時,要仔細推敲、思考。第二、自己在進行寫作時,要嚴格要求,斟酌佈局。比較實用的文章照應手法有:首尾照應法、題目照應法、伏筆照應法、因果照應法、對比照應法……等等。

最後是文章結尾,所謂“結尾”,就是文章的結束。文章結尾的好壞,關鍵不在文章的長短,也不在究竟要採用記敘或是抒情等文體,而在於是不是恰當表達了文章的主要意思,是不是美麗的結束,是不是能帶給讀者深刻的印象。文章結尾要像“豹尾”,意思是說結尾要精彩亮麗、充實有力,和開頭、正文前後呼應,才是好的結尾。

一個竹簍子編得再細密、結實,要是收口不夠精巧,不但影響外觀,同時也容易損壞。寫文章也是一樣,如果結尾安排得不夠美好、收束得不夠縝密,就會功虧一簣。一場晚會往往把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節目排在最後壓軸。古人說:“一篇之妙,在於落句(結尾的句子)。”所以,文章結尾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篇文章的評價。

文章結尾有三個基本要求:

第一、結尾要順應文章內容、事件的發展。文體有記敘、描寫、抒情等等的不同,還有寫景、記人、敘事等等千變萬化的形式,所以,文章結尾不能以同一種方法應萬變,必須順應文章的內容做合理的發展,不可以為了結尾而結尾。

第二、結尾要發揮總括、統一以及幫助理解全文的作用。文章的結尾和題目、開頭、正文息息相關,要使讀者看完文章後,有整體的感覺。如果結尾令人覺得多餘,或是前後不相呼應、上下不能統一、結構不和諧,這樣就不是理想的結尾了。

第三、結尾要有精練緊湊、充實有力的效果。古代作家要求文章結尾要像“豹尾”,就是強調文章結尾要充實有力。不論採用什麼方法做結尾,最後一段,篇幅不宜太長,文字要精練雅潔,情感也要和前文相呼應。

至於文章結尾有哪些方法,最少要讓學生學會自然結尾法、呼應結尾法、總結結尾法、畫龍點睛結尾法……等等,這些都值得嘗試。

作文基本功:字詞句、觀察力、作文運思、章法結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