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楚雄彝族自治州】

唐屬南詔弄棟、拓東兩節度,宋屬大理國威楚、弄棟等府,元屬威楚、武定、姚安等路,明隸楚雄、武定、姚安軍民府與雲南府。清屬楚雄府、武定州及雲南府。1958年建自治州。

【楚雄市】元置威楚縣,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楚雄縣。清宣統《楚雄縣誌》:“楚雄之名始自戰國莊蹻開滇略地,至此曰楚……雄鎮迤西八府。明以楚雄名之,殆取楚地雄威遠播之義歟!”1983年設市。

【雙柏縣】西漢置雙柏縣。據傳建縣時以縣衙前有兩株古柏得名。南朝梁廢,元初置摩芻千戶所,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南安州。1913年改縣,1914年因與福建南安縣同名改摩芻縣。1929年復改雙柏縣。

【牟定縣】元置牟州,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定遠州,後降為定遠縣。1914年因與安徽定遠縣同名改牟定縣。取牟州、定遠兩名首字得名。

【南華縣】元至元中置鎮南州,1913年改鎮南縣,1954年改南華縣。

【姚安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以其民多姚姓而得名。元改姚安路,明升姚安軍民府,清為姚州。1913年改姚安縣。

【大姚縣】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大姚縣。以金沙江支流大姚河得名。

【永仁縣】1929年析大姚縣置永仁縣。取“永施仁義”而得名。

【元謀縣】元至元中置元謀縣。以元馬山而得名。“元謀”系“元馬”音轉,傣語意“駿馬”。漢時居民以家馬牧于山下,元馬之神自河出與之交產駿駒,居民神之。遂立祠。此地常產好馬,故命地為馬。

【武定縣】元置南甸縣,為武定路治。明改府,清改武定州。1913年改縣。《雲南通志》:“'武’為'婺’之轉,'定’為'甸’之轉,'武定’意即'羅婺部所轄之壩子’。”或謂“武定”意“以武功定西南也”。

【祿豐縣】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祿豐縣。《郡縣釋名》:“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祿琫,譯謂祿為石,琫為甑,訛為今名。”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漢屬益州郡與牂牁郡,唐初隸戎州都督府,後屬南詔通海都督,宋隸大理國秀山郡,元屬臨安路、廣西路,明清屬臨安府、廣西府。1954年建哈尼族自治區,1957年與蒙自專區合併改自治州。

【蒙自市】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蒙自縣。據《讀史方輿紀要》:“本蠻地,以目則山而名,漢語訛為蒙自。”2010年改設蒙自市。

【箇舊市】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置箇舊廳,或謂“箇舊”系由彝語“個糾”演化,意為“礦石眾多”。1913年改個舊縣,1951年設箇舊市。

【開遠市】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阿迷州,1913年改阿迷縣,1931年改開遠縣,寓“高瞻遠矚”之義,與“阿迷”相對。1981年改市。

【彌勒市】元至元中置彌勒州,以唐、宋為彌勒部所居得名。清改彌勒縣,2013年改設彌勒市。

【建水縣】唐南詔築惠歷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建水州。《郡縣釋名》:“故建水城古稱步頭,亦云巴甸,元和間蒙氏始城之。每夏秋,溪水漲溢如海,夷謂海為惠歷,漢語曰建水。”清改建水縣。1913年改臨安縣,1914年因與浙江臨安縣同名復改建水縣。

【石屏縣】元置石坪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石屏州。《郡縣釋名》:“唐時其地有澤曰異龍湖,內有三島,烏麼蠻始居一島,築末束城。宋時阿僰蠻奪據之,闢地得石坪,聚為居邑,因名石坪邑。後訛為屏,明改石屏州。”1913年改石屏縣。以石屏山得名。

【瀘西縣】西漢置漏江縣,元置廣西路,明改府,清為廣西直隸州。1913年改廣西縣,1929年改瀘西縣。以治所在瀘水之西而得名。

【元陽縣】1950年由建水、箇舊、蒙自等縣析置新民縣,1951年改元陽縣。以在元江之陽得名。

【紅河縣】1950年析元江、石屏、建水三縣置紅河縣。以紅河得名。元江入紅河州境後洶湧而下,沖刷兩岸泥土入江,使水色泛紅,故名紅河。

綠春縣1958年由元陽、紅河、墨江三縣析置綠春縣。以縣城青山綠水四季如春而得名。

【屏邊苗族自治縣】1913年設靖邊行政委員會,1933年置屏邊縣。縣境有屏山,以屏山、靖邊各取一字名縣。1963年建自治縣。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932年設金河設治局,1936年與平河設治局合置金平縣。取金河、平河兩名首字得名。1985年改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西漢屬進桑縣,東漢隸進乘縣,清隸開化府。1950年設河口市,以紅、白兩河流會於此得名。1955年改河口縣,1963年改今縣。

"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楚雄彝族自治州】

唐屬南詔弄棟、拓東兩節度,宋屬大理國威楚、弄棟等府,元屬威楚、武定、姚安等路,明隸楚雄、武定、姚安軍民府與雲南府。清屬楚雄府、武定州及雲南府。1958年建自治州。

【楚雄市】元置威楚縣,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楚雄縣。清宣統《楚雄縣誌》:“楚雄之名始自戰國莊蹻開滇略地,至此曰楚……雄鎮迤西八府。明以楚雄名之,殆取楚地雄威遠播之義歟!”1983年設市。

【雙柏縣】西漢置雙柏縣。據傳建縣時以縣衙前有兩株古柏得名。南朝梁廢,元初置摩芻千戶所,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南安州。1913年改縣,1914年因與福建南安縣同名改摩芻縣。1929年復改雙柏縣。

【牟定縣】元置牟州,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定遠州,後降為定遠縣。1914年因與安徽定遠縣同名改牟定縣。取牟州、定遠兩名首字得名。

【南華縣】元至元中置鎮南州,1913年改鎮南縣,1954年改南華縣。

【姚安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以其民多姚姓而得名。元改姚安路,明升姚安軍民府,清為姚州。1913年改姚安縣。

【大姚縣】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大姚縣。以金沙江支流大姚河得名。

【永仁縣】1929年析大姚縣置永仁縣。取“永施仁義”而得名。

【元謀縣】元至元中置元謀縣。以元馬山而得名。“元謀”系“元馬”音轉,傣語意“駿馬”。漢時居民以家馬牧于山下,元馬之神自河出與之交產駿駒,居民神之。遂立祠。此地常產好馬,故命地為馬。

【武定縣】元置南甸縣,為武定路治。明改府,清改武定州。1913年改縣。《雲南通志》:“'武’為'婺’之轉,'定’為'甸’之轉,'武定’意即'羅婺部所轄之壩子’。”或謂“武定”意“以武功定西南也”。

【祿豐縣】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祿豐縣。《郡縣釋名》:“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祿琫,譯謂祿為石,琫為甑,訛為今名。”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漢屬益州郡與牂牁郡,唐初隸戎州都督府,後屬南詔通海都督,宋隸大理國秀山郡,元屬臨安路、廣西路,明清屬臨安府、廣西府。1954年建哈尼族自治區,1957年與蒙自專區合併改自治州。

【蒙自市】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蒙自縣。據《讀史方輿紀要》:“本蠻地,以目則山而名,漢語訛為蒙自。”2010年改設蒙自市。

【箇舊市】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置箇舊廳,或謂“箇舊”系由彝語“個糾”演化,意為“礦石眾多”。1913年改個舊縣,1951年設箇舊市。

【開遠市】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阿迷州,1913年改阿迷縣,1931年改開遠縣,寓“高瞻遠矚”之義,與“阿迷”相對。1981年改市。

【彌勒市】元至元中置彌勒州,以唐、宋為彌勒部所居得名。清改彌勒縣,2013年改設彌勒市。

【建水縣】唐南詔築惠歷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建水州。《郡縣釋名》:“故建水城古稱步頭,亦云巴甸,元和間蒙氏始城之。每夏秋,溪水漲溢如海,夷謂海為惠歷,漢語曰建水。”清改建水縣。1913年改臨安縣,1914年因與浙江臨安縣同名復改建水縣。

【石屏縣】元置石坪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石屏州。《郡縣釋名》:“唐時其地有澤曰異龍湖,內有三島,烏麼蠻始居一島,築末束城。宋時阿僰蠻奪據之,闢地得石坪,聚為居邑,因名石坪邑。後訛為屏,明改石屏州。”1913年改石屏縣。以石屏山得名。

【瀘西縣】西漢置漏江縣,元置廣西路,明改府,清為廣西直隸州。1913年改廣西縣,1929年改瀘西縣。以治所在瀘水之西而得名。

【元陽縣】1950年由建水、箇舊、蒙自等縣析置新民縣,1951年改元陽縣。以在元江之陽得名。

【紅河縣】1950年析元江、石屏、建水三縣置紅河縣。以紅河得名。元江入紅河州境後洶湧而下,沖刷兩岸泥土入江,使水色泛紅,故名紅河。

綠春縣1958年由元陽、紅河、墨江三縣析置綠春縣。以縣城青山綠水四季如春而得名。

【屏邊苗族自治縣】1913年設靖邊行政委員會,1933年置屏邊縣。縣境有屏山,以屏山、靖邊各取一字名縣。1963年建自治縣。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932年設金河設治局,1936年與平河設治局合置金平縣。取金河、平河兩名首字得名。1985年改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西漢屬進桑縣,東漢隸進乘縣,清隸開化府。1950年設河口市,以紅、白兩河流會於此得名。1955年改河口縣,1963年改今縣。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楚雄彝族自治州】

唐屬南詔弄棟、拓東兩節度,宋屬大理國威楚、弄棟等府,元屬威楚、武定、姚安等路,明隸楚雄、武定、姚安軍民府與雲南府。清屬楚雄府、武定州及雲南府。1958年建自治州。

【楚雄市】元置威楚縣,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楚雄縣。清宣統《楚雄縣誌》:“楚雄之名始自戰國莊蹻開滇略地,至此曰楚……雄鎮迤西八府。明以楚雄名之,殆取楚地雄威遠播之義歟!”1983年設市。

【雙柏縣】西漢置雙柏縣。據傳建縣時以縣衙前有兩株古柏得名。南朝梁廢,元初置摩芻千戶所,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南安州。1913年改縣,1914年因與福建南安縣同名改摩芻縣。1929年復改雙柏縣。

【牟定縣】元置牟州,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定遠州,後降為定遠縣。1914年因與安徽定遠縣同名改牟定縣。取牟州、定遠兩名首字得名。

【南華縣】元至元中置鎮南州,1913年改鎮南縣,1954年改南華縣。

【姚安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以其民多姚姓而得名。元改姚安路,明升姚安軍民府,清為姚州。1913年改姚安縣。

【大姚縣】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大姚縣。以金沙江支流大姚河得名。

【永仁縣】1929年析大姚縣置永仁縣。取“永施仁義”而得名。

【元謀縣】元至元中置元謀縣。以元馬山而得名。“元謀”系“元馬”音轉,傣語意“駿馬”。漢時居民以家馬牧于山下,元馬之神自河出與之交產駿駒,居民神之。遂立祠。此地常產好馬,故命地為馬。

【武定縣】元置南甸縣,為武定路治。明改府,清改武定州。1913年改縣。《雲南通志》:“'武’為'婺’之轉,'定’為'甸’之轉,'武定’意即'羅婺部所轄之壩子’。”或謂“武定”意“以武功定西南也”。

【祿豐縣】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祿豐縣。《郡縣釋名》:“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祿琫,譯謂祿為石,琫為甑,訛為今名。”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漢屬益州郡與牂牁郡,唐初隸戎州都督府,後屬南詔通海都督,宋隸大理國秀山郡,元屬臨安路、廣西路,明清屬臨安府、廣西府。1954年建哈尼族自治區,1957年與蒙自專區合併改自治州。

【蒙自市】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蒙自縣。據《讀史方輿紀要》:“本蠻地,以目則山而名,漢語訛為蒙自。”2010年改設蒙自市。

【箇舊市】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置箇舊廳,或謂“箇舊”系由彝語“個糾”演化,意為“礦石眾多”。1913年改個舊縣,1951年設箇舊市。

【開遠市】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阿迷州,1913年改阿迷縣,1931年改開遠縣,寓“高瞻遠矚”之義,與“阿迷”相對。1981年改市。

【彌勒市】元至元中置彌勒州,以唐、宋為彌勒部所居得名。清改彌勒縣,2013年改設彌勒市。

【建水縣】唐南詔築惠歷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建水州。《郡縣釋名》:“故建水城古稱步頭,亦云巴甸,元和間蒙氏始城之。每夏秋,溪水漲溢如海,夷謂海為惠歷,漢語曰建水。”清改建水縣。1913年改臨安縣,1914年因與浙江臨安縣同名復改建水縣。

【石屏縣】元置石坪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石屏州。《郡縣釋名》:“唐時其地有澤曰異龍湖,內有三島,烏麼蠻始居一島,築末束城。宋時阿僰蠻奪據之,闢地得石坪,聚為居邑,因名石坪邑。後訛為屏,明改石屏州。”1913年改石屏縣。以石屏山得名。

【瀘西縣】西漢置漏江縣,元置廣西路,明改府,清為廣西直隸州。1913年改廣西縣,1929年改瀘西縣。以治所在瀘水之西而得名。

【元陽縣】1950年由建水、箇舊、蒙自等縣析置新民縣,1951年改元陽縣。以在元江之陽得名。

【紅河縣】1950年析元江、石屏、建水三縣置紅河縣。以紅河得名。元江入紅河州境後洶湧而下,沖刷兩岸泥土入江,使水色泛紅,故名紅河。

綠春縣1958年由元陽、紅河、墨江三縣析置綠春縣。以縣城青山綠水四季如春而得名。

【屏邊苗族自治縣】1913年設靖邊行政委員會,1933年置屏邊縣。縣境有屏山,以屏山、靖邊各取一字名縣。1963年建自治縣。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932年設金河設治局,1936年與平河設治局合置金平縣。取金河、平河兩名首字得名。1985年改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西漢屬進桑縣,東漢隸進乘縣,清隸開化府。1950年設河口市,以紅、白兩河流會於此得名。1955年改河口縣,1963年改今縣。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楚雄彝族自治州】

唐屬南詔弄棟、拓東兩節度,宋屬大理國威楚、弄棟等府,元屬威楚、武定、姚安等路,明隸楚雄、武定、姚安軍民府與雲南府。清屬楚雄府、武定州及雲南府。1958年建自治州。

【楚雄市】元置威楚縣,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楚雄縣。清宣統《楚雄縣誌》:“楚雄之名始自戰國莊蹻開滇略地,至此曰楚……雄鎮迤西八府。明以楚雄名之,殆取楚地雄威遠播之義歟!”1983年設市。

【雙柏縣】西漢置雙柏縣。據傳建縣時以縣衙前有兩株古柏得名。南朝梁廢,元初置摩芻千戶所,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南安州。1913年改縣,1914年因與福建南安縣同名改摩芻縣。1929年復改雙柏縣。

【牟定縣】元置牟州,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定遠州,後降為定遠縣。1914年因與安徽定遠縣同名改牟定縣。取牟州、定遠兩名首字得名。

【南華縣】元至元中置鎮南州,1913年改鎮南縣,1954年改南華縣。

【姚安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以其民多姚姓而得名。元改姚安路,明升姚安軍民府,清為姚州。1913年改姚安縣。

【大姚縣】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大姚縣。以金沙江支流大姚河得名。

【永仁縣】1929年析大姚縣置永仁縣。取“永施仁義”而得名。

【元謀縣】元至元中置元謀縣。以元馬山而得名。“元謀”系“元馬”音轉,傣語意“駿馬”。漢時居民以家馬牧于山下,元馬之神自河出與之交產駿駒,居民神之。遂立祠。此地常產好馬,故命地為馬。

【武定縣】元置南甸縣,為武定路治。明改府,清改武定州。1913年改縣。《雲南通志》:“'武’為'婺’之轉,'定’為'甸’之轉,'武定’意即'羅婺部所轄之壩子’。”或謂“武定”意“以武功定西南也”。

【祿豐縣】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祿豐縣。《郡縣釋名》:“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祿琫,譯謂祿為石,琫為甑,訛為今名。”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漢屬益州郡與牂牁郡,唐初隸戎州都督府,後屬南詔通海都督,宋隸大理國秀山郡,元屬臨安路、廣西路,明清屬臨安府、廣西府。1954年建哈尼族自治區,1957年與蒙自專區合併改自治州。

【蒙自市】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蒙自縣。據《讀史方輿紀要》:“本蠻地,以目則山而名,漢語訛為蒙自。”2010年改設蒙自市。

【箇舊市】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置箇舊廳,或謂“箇舊”系由彝語“個糾”演化,意為“礦石眾多”。1913年改個舊縣,1951年設箇舊市。

【開遠市】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阿迷州,1913年改阿迷縣,1931年改開遠縣,寓“高瞻遠矚”之義,與“阿迷”相對。1981年改市。

【彌勒市】元至元中置彌勒州,以唐、宋為彌勒部所居得名。清改彌勒縣,2013年改設彌勒市。

【建水縣】唐南詔築惠歷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建水州。《郡縣釋名》:“故建水城古稱步頭,亦云巴甸,元和間蒙氏始城之。每夏秋,溪水漲溢如海,夷謂海為惠歷,漢語曰建水。”清改建水縣。1913年改臨安縣,1914年因與浙江臨安縣同名復改建水縣。

【石屏縣】元置石坪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石屏州。《郡縣釋名》:“唐時其地有澤曰異龍湖,內有三島,烏麼蠻始居一島,築末束城。宋時阿僰蠻奪據之,闢地得石坪,聚為居邑,因名石坪邑。後訛為屏,明改石屏州。”1913年改石屏縣。以石屏山得名。

【瀘西縣】西漢置漏江縣,元置廣西路,明改府,清為廣西直隸州。1913年改廣西縣,1929年改瀘西縣。以治所在瀘水之西而得名。

【元陽縣】1950年由建水、箇舊、蒙自等縣析置新民縣,1951年改元陽縣。以在元江之陽得名。

【紅河縣】1950年析元江、石屏、建水三縣置紅河縣。以紅河得名。元江入紅河州境後洶湧而下,沖刷兩岸泥土入江,使水色泛紅,故名紅河。

綠春縣1958年由元陽、紅河、墨江三縣析置綠春縣。以縣城青山綠水四季如春而得名。

【屏邊苗族自治縣】1913年設靖邊行政委員會,1933年置屏邊縣。縣境有屏山,以屏山、靖邊各取一字名縣。1963年建自治縣。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932年設金河設治局,1936年與平河設治局合置金平縣。取金河、平河兩名首字得名。1985年改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西漢屬進桑縣,東漢隸進乘縣,清隸開化府。1950年設河口市,以紅、白兩河流會於此得名。1955年改河口縣,1963年改今縣。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楚雄彝族自治州】

唐屬南詔弄棟、拓東兩節度,宋屬大理國威楚、弄棟等府,元屬威楚、武定、姚安等路,明隸楚雄、武定、姚安軍民府與雲南府。清屬楚雄府、武定州及雲南府。1958年建自治州。

【楚雄市】元置威楚縣,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楚雄縣。清宣統《楚雄縣誌》:“楚雄之名始自戰國莊蹻開滇略地,至此曰楚……雄鎮迤西八府。明以楚雄名之,殆取楚地雄威遠播之義歟!”1983年設市。

【雙柏縣】西漢置雙柏縣。據傳建縣時以縣衙前有兩株古柏得名。南朝梁廢,元初置摩芻千戶所,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南安州。1913年改縣,1914年因與福建南安縣同名改摩芻縣。1929年復改雙柏縣。

【牟定縣】元置牟州,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定遠州,後降為定遠縣。1914年因與安徽定遠縣同名改牟定縣。取牟州、定遠兩名首字得名。

【南華縣】元至元中置鎮南州,1913年改鎮南縣,1954年改南華縣。

【姚安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以其民多姚姓而得名。元改姚安路,明升姚安軍民府,清為姚州。1913年改姚安縣。

【大姚縣】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大姚縣。以金沙江支流大姚河得名。

【永仁縣】1929年析大姚縣置永仁縣。取“永施仁義”而得名。

【元謀縣】元至元中置元謀縣。以元馬山而得名。“元謀”系“元馬”音轉,傣語意“駿馬”。漢時居民以家馬牧于山下,元馬之神自河出與之交產駿駒,居民神之。遂立祠。此地常產好馬,故命地為馬。

【武定縣】元置南甸縣,為武定路治。明改府,清改武定州。1913年改縣。《雲南通志》:“'武’為'婺’之轉,'定’為'甸’之轉,'武定’意即'羅婺部所轄之壩子’。”或謂“武定”意“以武功定西南也”。

【祿豐縣】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祿豐縣。《郡縣釋名》:“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祿琫,譯謂祿為石,琫為甑,訛為今名。”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漢屬益州郡與牂牁郡,唐初隸戎州都督府,後屬南詔通海都督,宋隸大理國秀山郡,元屬臨安路、廣西路,明清屬臨安府、廣西府。1954年建哈尼族自治區,1957年與蒙自專區合併改自治州。

【蒙自市】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蒙自縣。據《讀史方輿紀要》:“本蠻地,以目則山而名,漢語訛為蒙自。”2010年改設蒙自市。

【箇舊市】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置箇舊廳,或謂“箇舊”系由彝語“個糾”演化,意為“礦石眾多”。1913年改個舊縣,1951年設箇舊市。

【開遠市】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阿迷州,1913年改阿迷縣,1931年改開遠縣,寓“高瞻遠矚”之義,與“阿迷”相對。1981年改市。

【彌勒市】元至元中置彌勒州,以唐、宋為彌勒部所居得名。清改彌勒縣,2013年改設彌勒市。

【建水縣】唐南詔築惠歷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建水州。《郡縣釋名》:“故建水城古稱步頭,亦云巴甸,元和間蒙氏始城之。每夏秋,溪水漲溢如海,夷謂海為惠歷,漢語曰建水。”清改建水縣。1913年改臨安縣,1914年因與浙江臨安縣同名復改建水縣。

【石屏縣】元置石坪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石屏州。《郡縣釋名》:“唐時其地有澤曰異龍湖,內有三島,烏麼蠻始居一島,築末束城。宋時阿僰蠻奪據之,闢地得石坪,聚為居邑,因名石坪邑。後訛為屏,明改石屏州。”1913年改石屏縣。以石屏山得名。

【瀘西縣】西漢置漏江縣,元置廣西路,明改府,清為廣西直隸州。1913年改廣西縣,1929年改瀘西縣。以治所在瀘水之西而得名。

【元陽縣】1950年由建水、箇舊、蒙自等縣析置新民縣,1951年改元陽縣。以在元江之陽得名。

【紅河縣】1950年析元江、石屏、建水三縣置紅河縣。以紅河得名。元江入紅河州境後洶湧而下,沖刷兩岸泥土入江,使水色泛紅,故名紅河。

綠春縣1958年由元陽、紅河、墨江三縣析置綠春縣。以縣城青山綠水四季如春而得名。

【屏邊苗族自治縣】1913年設靖邊行政委員會,1933年置屏邊縣。縣境有屏山,以屏山、靖邊各取一字名縣。1963年建自治縣。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932年設金河設治局,1936年與平河設治局合置金平縣。取金河、平河兩名首字得名。1985年改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西漢屬進桑縣,東漢隸進乘縣,清隸開化府。1950年設河口市,以紅、白兩河流會於此得名。1955年改河口縣,1963年改今縣。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楚雄彝族自治州】

唐屬南詔弄棟、拓東兩節度,宋屬大理國威楚、弄棟等府,元屬威楚、武定、姚安等路,明隸楚雄、武定、姚安軍民府與雲南府。清屬楚雄府、武定州及雲南府。1958年建自治州。

【楚雄市】元置威楚縣,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楚雄縣。清宣統《楚雄縣誌》:“楚雄之名始自戰國莊蹻開滇略地,至此曰楚……雄鎮迤西八府。明以楚雄名之,殆取楚地雄威遠播之義歟!”1983年設市。

【雙柏縣】西漢置雙柏縣。據傳建縣時以縣衙前有兩株古柏得名。南朝梁廢,元初置摩芻千戶所,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南安州。1913年改縣,1914年因與福建南安縣同名改摩芻縣。1929年復改雙柏縣。

【牟定縣】元置牟州,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定遠州,後降為定遠縣。1914年因與安徽定遠縣同名改牟定縣。取牟州、定遠兩名首字得名。

【南華縣】元至元中置鎮南州,1913年改鎮南縣,1954年改南華縣。

【姚安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以其民多姚姓而得名。元改姚安路,明升姚安軍民府,清為姚州。1913年改姚安縣。

【大姚縣】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大姚縣。以金沙江支流大姚河得名。

【永仁縣】1929年析大姚縣置永仁縣。取“永施仁義”而得名。

【元謀縣】元至元中置元謀縣。以元馬山而得名。“元謀”系“元馬”音轉,傣語意“駿馬”。漢時居民以家馬牧于山下,元馬之神自河出與之交產駿駒,居民神之。遂立祠。此地常產好馬,故命地為馬。

【武定縣】元置南甸縣,為武定路治。明改府,清改武定州。1913年改縣。《雲南通志》:“'武’為'婺’之轉,'定’為'甸’之轉,'武定’意即'羅婺部所轄之壩子’。”或謂“武定”意“以武功定西南也”。

【祿豐縣】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祿豐縣。《郡縣釋名》:“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祿琫,譯謂祿為石,琫為甑,訛為今名。”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漢屬益州郡與牂牁郡,唐初隸戎州都督府,後屬南詔通海都督,宋隸大理國秀山郡,元屬臨安路、廣西路,明清屬臨安府、廣西府。1954年建哈尼族自治區,1957年與蒙自專區合併改自治州。

【蒙自市】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蒙自縣。據《讀史方輿紀要》:“本蠻地,以目則山而名,漢語訛為蒙自。”2010年改設蒙自市。

【箇舊市】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置箇舊廳,或謂“箇舊”系由彝語“個糾”演化,意為“礦石眾多”。1913年改個舊縣,1951年設箇舊市。

【開遠市】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阿迷州,1913年改阿迷縣,1931年改開遠縣,寓“高瞻遠矚”之義,與“阿迷”相對。1981年改市。

【彌勒市】元至元中置彌勒州,以唐、宋為彌勒部所居得名。清改彌勒縣,2013年改設彌勒市。

【建水縣】唐南詔築惠歷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建水州。《郡縣釋名》:“故建水城古稱步頭,亦云巴甸,元和間蒙氏始城之。每夏秋,溪水漲溢如海,夷謂海為惠歷,漢語曰建水。”清改建水縣。1913年改臨安縣,1914年因與浙江臨安縣同名復改建水縣。

【石屏縣】元置石坪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石屏州。《郡縣釋名》:“唐時其地有澤曰異龍湖,內有三島,烏麼蠻始居一島,築末束城。宋時阿僰蠻奪據之,闢地得石坪,聚為居邑,因名石坪邑。後訛為屏,明改石屏州。”1913年改石屏縣。以石屏山得名。

【瀘西縣】西漢置漏江縣,元置廣西路,明改府,清為廣西直隸州。1913年改廣西縣,1929年改瀘西縣。以治所在瀘水之西而得名。

【元陽縣】1950年由建水、箇舊、蒙自等縣析置新民縣,1951年改元陽縣。以在元江之陽得名。

【紅河縣】1950年析元江、石屏、建水三縣置紅河縣。以紅河得名。元江入紅河州境後洶湧而下,沖刷兩岸泥土入江,使水色泛紅,故名紅河。

綠春縣1958年由元陽、紅河、墨江三縣析置綠春縣。以縣城青山綠水四季如春而得名。

【屏邊苗族自治縣】1913年設靖邊行政委員會,1933年置屏邊縣。縣境有屏山,以屏山、靖邊各取一字名縣。1963年建自治縣。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932年設金河設治局,1936年與平河設治局合置金平縣。取金河、平河兩名首字得名。1985年改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西漢屬進桑縣,東漢隸進乘縣,清隸開化府。1950年設河口市,以紅、白兩河流會於此得名。1955年改河口縣,1963年改今縣。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楚雄彝族自治州】

唐屬南詔弄棟、拓東兩節度,宋屬大理國威楚、弄棟等府,元屬威楚、武定、姚安等路,明隸楚雄、武定、姚安軍民府與雲南府。清屬楚雄府、武定州及雲南府。1958年建自治州。

【楚雄市】元置威楚縣,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楚雄縣。清宣統《楚雄縣誌》:“楚雄之名始自戰國莊蹻開滇略地,至此曰楚……雄鎮迤西八府。明以楚雄名之,殆取楚地雄威遠播之義歟!”1983年設市。

【雙柏縣】西漢置雙柏縣。據傳建縣時以縣衙前有兩株古柏得名。南朝梁廢,元初置摩芻千戶所,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南安州。1913年改縣,1914年因與福建南安縣同名改摩芻縣。1929年復改雙柏縣。

【牟定縣】元置牟州,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定遠州,後降為定遠縣。1914年因與安徽定遠縣同名改牟定縣。取牟州、定遠兩名首字得名。

【南華縣】元至元中置鎮南州,1913年改鎮南縣,1954年改南華縣。

【姚安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以其民多姚姓而得名。元改姚安路,明升姚安軍民府,清為姚州。1913年改姚安縣。

【大姚縣】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大姚縣。以金沙江支流大姚河得名。

【永仁縣】1929年析大姚縣置永仁縣。取“永施仁義”而得名。

【元謀縣】元至元中置元謀縣。以元馬山而得名。“元謀”系“元馬”音轉,傣語意“駿馬”。漢時居民以家馬牧于山下,元馬之神自河出與之交產駿駒,居民神之。遂立祠。此地常產好馬,故命地為馬。

【武定縣】元置南甸縣,為武定路治。明改府,清改武定州。1913年改縣。《雲南通志》:“'武’為'婺’之轉,'定’為'甸’之轉,'武定’意即'羅婺部所轄之壩子’。”或謂“武定”意“以武功定西南也”。

【祿豐縣】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祿豐縣。《郡縣釋名》:“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祿琫,譯謂祿為石,琫為甑,訛為今名。”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漢屬益州郡與牂牁郡,唐初隸戎州都督府,後屬南詔通海都督,宋隸大理國秀山郡,元屬臨安路、廣西路,明清屬臨安府、廣西府。1954年建哈尼族自治區,1957年與蒙自專區合併改自治州。

【蒙自市】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蒙自縣。據《讀史方輿紀要》:“本蠻地,以目則山而名,漢語訛為蒙自。”2010年改設蒙自市。

【箇舊市】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置箇舊廳,或謂“箇舊”系由彝語“個糾”演化,意為“礦石眾多”。1913年改個舊縣,1951年設箇舊市。

【開遠市】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阿迷州,1913年改阿迷縣,1931年改開遠縣,寓“高瞻遠矚”之義,與“阿迷”相對。1981年改市。

【彌勒市】元至元中置彌勒州,以唐、宋為彌勒部所居得名。清改彌勒縣,2013年改設彌勒市。

【建水縣】唐南詔築惠歷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建水州。《郡縣釋名》:“故建水城古稱步頭,亦云巴甸,元和間蒙氏始城之。每夏秋,溪水漲溢如海,夷謂海為惠歷,漢語曰建水。”清改建水縣。1913年改臨安縣,1914年因與浙江臨安縣同名復改建水縣。

【石屏縣】元置石坪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石屏州。《郡縣釋名》:“唐時其地有澤曰異龍湖,內有三島,烏麼蠻始居一島,築末束城。宋時阿僰蠻奪據之,闢地得石坪,聚為居邑,因名石坪邑。後訛為屏,明改石屏州。”1913年改石屏縣。以石屏山得名。

【瀘西縣】西漢置漏江縣,元置廣西路,明改府,清為廣西直隸州。1913年改廣西縣,1929年改瀘西縣。以治所在瀘水之西而得名。

【元陽縣】1950年由建水、箇舊、蒙自等縣析置新民縣,1951年改元陽縣。以在元江之陽得名。

【紅河縣】1950年析元江、石屏、建水三縣置紅河縣。以紅河得名。元江入紅河州境後洶湧而下,沖刷兩岸泥土入江,使水色泛紅,故名紅河。

綠春縣1958年由元陽、紅河、墨江三縣析置綠春縣。以縣城青山綠水四季如春而得名。

【屏邊苗族自治縣】1913年設靖邊行政委員會,1933年置屏邊縣。縣境有屏山,以屏山、靖邊各取一字名縣。1963年建自治縣。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932年設金河設治局,1936年與平河設治局合置金平縣。取金河、平河兩名首字得名。1985年改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西漢屬進桑縣,東漢隸進乘縣,清隸開化府。1950年設河口市,以紅、白兩河流會於此得名。1955年改河口縣,1963年改今縣。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楚雄彝族自治州】

唐屬南詔弄棟、拓東兩節度,宋屬大理國威楚、弄棟等府,元屬威楚、武定、姚安等路,明隸楚雄、武定、姚安軍民府與雲南府。清屬楚雄府、武定州及雲南府。1958年建自治州。

【楚雄市】元置威楚縣,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楚雄縣。清宣統《楚雄縣誌》:“楚雄之名始自戰國莊蹻開滇略地,至此曰楚……雄鎮迤西八府。明以楚雄名之,殆取楚地雄威遠播之義歟!”1983年設市。

【雙柏縣】西漢置雙柏縣。據傳建縣時以縣衙前有兩株古柏得名。南朝梁廢,元初置摩芻千戶所,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南安州。1913年改縣,1914年因與福建南安縣同名改摩芻縣。1929年復改雙柏縣。

【牟定縣】元置牟州,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定遠州,後降為定遠縣。1914年因與安徽定遠縣同名改牟定縣。取牟州、定遠兩名首字得名。

【南華縣】元至元中置鎮南州,1913年改鎮南縣,1954年改南華縣。

【姚安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以其民多姚姓而得名。元改姚安路,明升姚安軍民府,清為姚州。1913年改姚安縣。

【大姚縣】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大姚縣。以金沙江支流大姚河得名。

【永仁縣】1929年析大姚縣置永仁縣。取“永施仁義”而得名。

【元謀縣】元至元中置元謀縣。以元馬山而得名。“元謀”系“元馬”音轉,傣語意“駿馬”。漢時居民以家馬牧于山下,元馬之神自河出與之交產駿駒,居民神之。遂立祠。此地常產好馬,故命地為馬。

【武定縣】元置南甸縣,為武定路治。明改府,清改武定州。1913年改縣。《雲南通志》:“'武’為'婺’之轉,'定’為'甸’之轉,'武定’意即'羅婺部所轄之壩子’。”或謂“武定”意“以武功定西南也”。

【祿豐縣】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祿豐縣。《郡縣釋名》:“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祿琫,譯謂祿為石,琫為甑,訛為今名。”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漢屬益州郡與牂牁郡,唐初隸戎州都督府,後屬南詔通海都督,宋隸大理國秀山郡,元屬臨安路、廣西路,明清屬臨安府、廣西府。1954年建哈尼族自治區,1957年與蒙自專區合併改自治州。

【蒙自市】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蒙自縣。據《讀史方輿紀要》:“本蠻地,以目則山而名,漢語訛為蒙自。”2010年改設蒙自市。

【箇舊市】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置箇舊廳,或謂“箇舊”系由彝語“個糾”演化,意為“礦石眾多”。1913年改個舊縣,1951年設箇舊市。

【開遠市】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阿迷州,1913年改阿迷縣,1931年改開遠縣,寓“高瞻遠矚”之義,與“阿迷”相對。1981年改市。

【彌勒市】元至元中置彌勒州,以唐、宋為彌勒部所居得名。清改彌勒縣,2013年改設彌勒市。

【建水縣】唐南詔築惠歷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建水州。《郡縣釋名》:“故建水城古稱步頭,亦云巴甸,元和間蒙氏始城之。每夏秋,溪水漲溢如海,夷謂海為惠歷,漢語曰建水。”清改建水縣。1913年改臨安縣,1914年因與浙江臨安縣同名復改建水縣。

【石屏縣】元置石坪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石屏州。《郡縣釋名》:“唐時其地有澤曰異龍湖,內有三島,烏麼蠻始居一島,築末束城。宋時阿僰蠻奪據之,闢地得石坪,聚為居邑,因名石坪邑。後訛為屏,明改石屏州。”1913年改石屏縣。以石屏山得名。

【瀘西縣】西漢置漏江縣,元置廣西路,明改府,清為廣西直隸州。1913年改廣西縣,1929年改瀘西縣。以治所在瀘水之西而得名。

【元陽縣】1950年由建水、箇舊、蒙自等縣析置新民縣,1951年改元陽縣。以在元江之陽得名。

【紅河縣】1950年析元江、石屏、建水三縣置紅河縣。以紅河得名。元江入紅河州境後洶湧而下,沖刷兩岸泥土入江,使水色泛紅,故名紅河。

綠春縣1958年由元陽、紅河、墨江三縣析置綠春縣。以縣城青山綠水四季如春而得名。

【屏邊苗族自治縣】1913年設靖邊行政委員會,1933年置屏邊縣。縣境有屏山,以屏山、靖邊各取一字名縣。1963年建自治縣。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932年設金河設治局,1936年與平河設治局合置金平縣。取金河、平河兩名首字得名。1985年改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西漢屬進桑縣,東漢隸進乘縣,清隸開化府。1950年設河口市,以紅、白兩河流會於此得名。1955年改河口縣,1963年改今縣。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楚雄彝族自治州】

唐屬南詔弄棟、拓東兩節度,宋屬大理國威楚、弄棟等府,元屬威楚、武定、姚安等路,明隸楚雄、武定、姚安軍民府與雲南府。清屬楚雄府、武定州及雲南府。1958年建自治州。

【楚雄市】元置威楚縣,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楚雄縣。清宣統《楚雄縣誌》:“楚雄之名始自戰國莊蹻開滇略地,至此曰楚……雄鎮迤西八府。明以楚雄名之,殆取楚地雄威遠播之義歟!”1983年設市。

【雙柏縣】西漢置雙柏縣。據傳建縣時以縣衙前有兩株古柏得名。南朝梁廢,元初置摩芻千戶所,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南安州。1913年改縣,1914年因與福建南安縣同名改摩芻縣。1929年復改雙柏縣。

【牟定縣】元置牟州,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定遠州,後降為定遠縣。1914年因與安徽定遠縣同名改牟定縣。取牟州、定遠兩名首字得名。

【南華縣】元至元中置鎮南州,1913年改鎮南縣,1954年改南華縣。

【姚安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以其民多姚姓而得名。元改姚安路,明升姚安軍民府,清為姚州。1913年改姚安縣。

【大姚縣】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大姚縣。以金沙江支流大姚河得名。

【永仁縣】1929年析大姚縣置永仁縣。取“永施仁義”而得名。

【元謀縣】元至元中置元謀縣。以元馬山而得名。“元謀”系“元馬”音轉,傣語意“駿馬”。漢時居民以家馬牧于山下,元馬之神自河出與之交產駿駒,居民神之。遂立祠。此地常產好馬,故命地為馬。

【武定縣】元置南甸縣,為武定路治。明改府,清改武定州。1913年改縣。《雲南通志》:“'武’為'婺’之轉,'定’為'甸’之轉,'武定’意即'羅婺部所轄之壩子’。”或謂“武定”意“以武功定西南也”。

【祿豐縣】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祿豐縣。《郡縣釋名》:“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祿琫,譯謂祿為石,琫為甑,訛為今名。”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漢屬益州郡與牂牁郡,唐初隸戎州都督府,後屬南詔通海都督,宋隸大理國秀山郡,元屬臨安路、廣西路,明清屬臨安府、廣西府。1954年建哈尼族自治區,1957年與蒙自專區合併改自治州。

【蒙自市】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蒙自縣。據《讀史方輿紀要》:“本蠻地,以目則山而名,漢語訛為蒙自。”2010年改設蒙自市。

【箇舊市】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置箇舊廳,或謂“箇舊”系由彝語“個糾”演化,意為“礦石眾多”。1913年改個舊縣,1951年設箇舊市。

【開遠市】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阿迷州,1913年改阿迷縣,1931年改開遠縣,寓“高瞻遠矚”之義,與“阿迷”相對。1981年改市。

【彌勒市】元至元中置彌勒州,以唐、宋為彌勒部所居得名。清改彌勒縣,2013年改設彌勒市。

【建水縣】唐南詔築惠歷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建水州。《郡縣釋名》:“故建水城古稱步頭,亦云巴甸,元和間蒙氏始城之。每夏秋,溪水漲溢如海,夷謂海為惠歷,漢語曰建水。”清改建水縣。1913年改臨安縣,1914年因與浙江臨安縣同名復改建水縣。

【石屏縣】元置石坪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石屏州。《郡縣釋名》:“唐時其地有澤曰異龍湖,內有三島,烏麼蠻始居一島,築末束城。宋時阿僰蠻奪據之,闢地得石坪,聚為居邑,因名石坪邑。後訛為屏,明改石屏州。”1913年改石屏縣。以石屏山得名。

【瀘西縣】西漢置漏江縣,元置廣西路,明改府,清為廣西直隸州。1913年改廣西縣,1929年改瀘西縣。以治所在瀘水之西而得名。

【元陽縣】1950年由建水、箇舊、蒙自等縣析置新民縣,1951年改元陽縣。以在元江之陽得名。

【紅河縣】1950年析元江、石屏、建水三縣置紅河縣。以紅河得名。元江入紅河州境後洶湧而下,沖刷兩岸泥土入江,使水色泛紅,故名紅河。

綠春縣1958年由元陽、紅河、墨江三縣析置綠春縣。以縣城青山綠水四季如春而得名。

【屏邊苗族自治縣】1913年設靖邊行政委員會,1933年置屏邊縣。縣境有屏山,以屏山、靖邊各取一字名縣。1963年建自治縣。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932年設金河設治局,1936年與平河設治局合置金平縣。取金河、平河兩名首字得名。1985年改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西漢屬進桑縣,東漢隸進乘縣,清隸開化府。1950年設河口市,以紅、白兩河流會於此得名。1955年改河口縣,1963年改今縣。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楚雄彝族自治州】

唐屬南詔弄棟、拓東兩節度,宋屬大理國威楚、弄棟等府,元屬威楚、武定、姚安等路,明隸楚雄、武定、姚安軍民府與雲南府。清屬楚雄府、武定州及雲南府。1958年建自治州。

【楚雄市】元置威楚縣,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楚雄縣。清宣統《楚雄縣誌》:“楚雄之名始自戰國莊蹻開滇略地,至此曰楚……雄鎮迤西八府。明以楚雄名之,殆取楚地雄威遠播之義歟!”1983年設市。

【雙柏縣】西漢置雙柏縣。據傳建縣時以縣衙前有兩株古柏得名。南朝梁廢,元初置摩芻千戶所,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南安州。1913年改縣,1914年因與福建南安縣同名改摩芻縣。1929年復改雙柏縣。

【牟定縣】元置牟州,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定遠州,後降為定遠縣。1914年因與安徽定遠縣同名改牟定縣。取牟州、定遠兩名首字得名。

【南華縣】元至元中置鎮南州,1913年改鎮南縣,1954年改南華縣。

【姚安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以其民多姚姓而得名。元改姚安路,明升姚安軍民府,清為姚州。1913年改姚安縣。

【大姚縣】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大姚縣。以金沙江支流大姚河得名。

【永仁縣】1929年析大姚縣置永仁縣。取“永施仁義”而得名。

【元謀縣】元至元中置元謀縣。以元馬山而得名。“元謀”系“元馬”音轉,傣語意“駿馬”。漢時居民以家馬牧于山下,元馬之神自河出與之交產駿駒,居民神之。遂立祠。此地常產好馬,故命地為馬。

【武定縣】元置南甸縣,為武定路治。明改府,清改武定州。1913年改縣。《雲南通志》:“'武’為'婺’之轉,'定’為'甸’之轉,'武定’意即'羅婺部所轄之壩子’。”或謂“武定”意“以武功定西南也”。

【祿豐縣】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祿豐縣。《郡縣釋名》:“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祿琫,譯謂祿為石,琫為甑,訛為今名。”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漢屬益州郡與牂牁郡,唐初隸戎州都督府,後屬南詔通海都督,宋隸大理國秀山郡,元屬臨安路、廣西路,明清屬臨安府、廣西府。1954年建哈尼族自治區,1957年與蒙自專區合併改自治州。

【蒙自市】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蒙自縣。據《讀史方輿紀要》:“本蠻地,以目則山而名,漢語訛為蒙自。”2010年改設蒙自市。

【箇舊市】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置箇舊廳,或謂“箇舊”系由彝語“個糾”演化,意為“礦石眾多”。1913年改個舊縣,1951年設箇舊市。

【開遠市】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阿迷州,1913年改阿迷縣,1931年改開遠縣,寓“高瞻遠矚”之義,與“阿迷”相對。1981年改市。

【彌勒市】元至元中置彌勒州,以唐、宋為彌勒部所居得名。清改彌勒縣,2013年改設彌勒市。

【建水縣】唐南詔築惠歷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建水州。《郡縣釋名》:“故建水城古稱步頭,亦云巴甸,元和間蒙氏始城之。每夏秋,溪水漲溢如海,夷謂海為惠歷,漢語曰建水。”清改建水縣。1913年改臨安縣,1914年因與浙江臨安縣同名復改建水縣。

【石屏縣】元置石坪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石屏州。《郡縣釋名》:“唐時其地有澤曰異龍湖,內有三島,烏麼蠻始居一島,築末束城。宋時阿僰蠻奪據之,闢地得石坪,聚為居邑,因名石坪邑。後訛為屏,明改石屏州。”1913年改石屏縣。以石屏山得名。

【瀘西縣】西漢置漏江縣,元置廣西路,明改府,清為廣西直隸州。1913年改廣西縣,1929年改瀘西縣。以治所在瀘水之西而得名。

【元陽縣】1950年由建水、箇舊、蒙自等縣析置新民縣,1951年改元陽縣。以在元江之陽得名。

【紅河縣】1950年析元江、石屏、建水三縣置紅河縣。以紅河得名。元江入紅河州境後洶湧而下,沖刷兩岸泥土入江,使水色泛紅,故名紅河。

綠春縣1958年由元陽、紅河、墨江三縣析置綠春縣。以縣城青山綠水四季如春而得名。

【屏邊苗族自治縣】1913年設靖邊行政委員會,1933年置屏邊縣。縣境有屏山,以屏山、靖邊各取一字名縣。1963年建自治縣。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932年設金河設治局,1936年與平河設治局合置金平縣。取金河、平河兩名首字得名。1985年改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西漢屬進桑縣,東漢隸進乘縣,清隸開化府。1950年設河口市,以紅、白兩河流會於此得名。1955年改河口縣,1963年改今縣。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楚雄彝族自治州】

唐屬南詔弄棟、拓東兩節度,宋屬大理國威楚、弄棟等府,元屬威楚、武定、姚安等路,明隸楚雄、武定、姚安軍民府與雲南府。清屬楚雄府、武定州及雲南府。1958年建自治州。

【楚雄市】元置威楚縣,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楚雄縣。清宣統《楚雄縣誌》:“楚雄之名始自戰國莊蹻開滇略地,至此曰楚……雄鎮迤西八府。明以楚雄名之,殆取楚地雄威遠播之義歟!”1983年設市。

【雙柏縣】西漢置雙柏縣。據傳建縣時以縣衙前有兩株古柏得名。南朝梁廢,元初置摩芻千戶所,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南安州。1913年改縣,1914年因與福建南安縣同名改摩芻縣。1929年復改雙柏縣。

【牟定縣】元置牟州,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定遠州,後降為定遠縣。1914年因與安徽定遠縣同名改牟定縣。取牟州、定遠兩名首字得名。

【南華縣】元至元中置鎮南州,1913年改鎮南縣,1954年改南華縣。

【姚安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以其民多姚姓而得名。元改姚安路,明升姚安軍民府,清為姚州。1913年改姚安縣。

【大姚縣】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大姚縣。以金沙江支流大姚河得名。

【永仁縣】1929年析大姚縣置永仁縣。取“永施仁義”而得名。

【元謀縣】元至元中置元謀縣。以元馬山而得名。“元謀”系“元馬”音轉,傣語意“駿馬”。漢時居民以家馬牧于山下,元馬之神自河出與之交產駿駒,居民神之。遂立祠。此地常產好馬,故命地為馬。

【武定縣】元置南甸縣,為武定路治。明改府,清改武定州。1913年改縣。《雲南通志》:“'武’為'婺’之轉,'定’為'甸’之轉,'武定’意即'羅婺部所轄之壩子’。”或謂“武定”意“以武功定西南也”。

【祿豐縣】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祿豐縣。《郡縣釋名》:“江中有石如甑,俗名祿琫,譯謂祿為石,琫為甑,訛為今名。”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漢屬益州郡與牂牁郡,唐初隸戎州都督府,後屬南詔通海都督,宋隸大理國秀山郡,元屬臨安路、廣西路,明清屬臨安府、廣西府。1954年建哈尼族自治區,1957年與蒙自專區合併改自治州。

【蒙自市】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蒙自縣。據《讀史方輿紀要》:“本蠻地,以目則山而名,漢語訛為蒙自。”2010年改設蒙自市。

【箇舊市】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置箇舊廳,或謂“箇舊”系由彝語“個糾”演化,意為“礦石眾多”。1913年改個舊縣,1951年設箇舊市。

【開遠市】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阿迷州,1913年改阿迷縣,1931年改開遠縣,寓“高瞻遠矚”之義,與“阿迷”相對。1981年改市。

【彌勒市】元至元中置彌勒州,以唐、宋為彌勒部所居得名。清改彌勒縣,2013年改設彌勒市。

【建水縣】唐南詔築惠歷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建水州。《郡縣釋名》:“故建水城古稱步頭,亦云巴甸,元和間蒙氏始城之。每夏秋,溪水漲溢如海,夷謂海為惠歷,漢語曰建水。”清改建水縣。1913年改臨安縣,1914年因與浙江臨安縣同名復改建水縣。

【石屏縣】元置石坪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石屏州。《郡縣釋名》:“唐時其地有澤曰異龍湖,內有三島,烏麼蠻始居一島,築末束城。宋時阿僰蠻奪據之,闢地得石坪,聚為居邑,因名石坪邑。後訛為屏,明改石屏州。”1913年改石屏縣。以石屏山得名。

【瀘西縣】西漢置漏江縣,元置廣西路,明改府,清為廣西直隸州。1913年改廣西縣,1929年改瀘西縣。以治所在瀘水之西而得名。

【元陽縣】1950年由建水、箇舊、蒙自等縣析置新民縣,1951年改元陽縣。以在元江之陽得名。

【紅河縣】1950年析元江、石屏、建水三縣置紅河縣。以紅河得名。元江入紅河州境後洶湧而下,沖刷兩岸泥土入江,使水色泛紅,故名紅河。

綠春縣1958年由元陽、紅河、墨江三縣析置綠春縣。以縣城青山綠水四季如春而得名。

【屏邊苗族自治縣】1913年設靖邊行政委員會,1933年置屏邊縣。縣境有屏山,以屏山、靖邊各取一字名縣。1963年建自治縣。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932年設金河設治局,1936年與平河設治局合置金平縣。取金河、平河兩名首字得名。1985年改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西漢屬進桑縣,東漢隸進乘縣,清隸開化府。1950年設河口市,以紅、白兩河流會於此得名。1955年改河口縣,1963年改今縣。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雲南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2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漢屬益州郡及戕牁郡,唐屬南詔通海都督及嶺南道邕州,宋隸大理國秀山郡及特磨道,元為廣南西路宣撫司及強現三部,明為廣南府及教化三部長官司地,清改教化三部為開化府。1958年建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1965年改今名。以駐地文山縣得名。

【文山市】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縣,以東文山得名。1913年廢開化府改開化縣,1914年因與浙江開化縣同名復改文山縣。2010年改設文山市。

【硯山縣】1933年析文山、廣南兩縣地置硯山設治局,1935年改為硯山縣。以維摩山而得名,山頂有方形水池,水色如墨,形如端硯,故又名硯山。

【西疇縣】1920年析馬關縣置西疇縣,分西灑、疇陽二區,取二區首字得名。

【麻栗坡縣】1950年設麻栗坡市。以地產麻慄樹且街市適建於山坡而得名。1955年改麻栗坡縣,1960年併入西疇縣,1962年復設縣。

【馬關縣】清雍正六年(1728年)設馬白關,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置安平廳。1913年改安平縣,1914年因同名改馬關縣。以馬白關得名。

【丘北縣】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置丘北縣。以縣治在暮治峰之北而得名。

【廣南縣】元置廣南西道宣撫司,明改廣南府,清乾隆元年(1736年)置寶寧縣,為廣南府治。1913年改廣南縣。以處廣西直隸州之南得名。

【富寧縣】元至元中置富州。清改富州廳。1913年改富縣,以物產豐富而得名。1927年改富寧縣,取“富州安寧”之義。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唐、宋屬南詔、大理國轄地,元設車裡軍民總管府。明隆慶四年(1570年)分車裡宣慰使司轄區為十二 “版納”(徵收賦役的單位),傣語稱為“西雙版納”。1953年建自治區,1955年改自治州。

【景洪市】明置車裡宣慰使司,清置車裡司。1927年改車裡縣,1954年設四個版納,1957年合為縣級版納景洪,1960年改景洪縣。“景洪”,傣語意為“黎明之城”。1993年改設景洪市。

【勐海縣】明清屬車裡宣慰使司,1927年設佛海縣,1954年改版納勐海,1960年改勐海縣。“勐海”,傣語意為“強者居住的平壩”。

【勐臘縣】1929年設鎮越縣,1954年改設勐臘、勐捧、易武三個版納,1960年合為勐臘縣。“勐臘”,傣語意為“產茶的平壩”。

【大理白族自治州】

西漢屬益州,東漢隸永昌郡,唐、宋為南詔、大理國(938-1254)中心區域,元屬大理、鶴慶及威楚等路,明屬大理、蒙化、楚雄等府,清屬大理、永昌、麗江等府及蒙化廳,1956年建自治州。

【大理市】西漢置葉榆縣,南朝梁廢。唐南詔、五代至宋為大理國都城,元置太和縣,為大理路治。明、清為大理府治。1913年改大理縣,1951年析置下關市,1983年合大理縣為大理市。大理,大治也。

【祥雲縣】西漢元豐初置雲南縣。《讀史方輿紀要》:“漢武時彩雲見於白崖,縣在其南,故曰云南。”南詔及大理時改雲南州,元降為雲南縣,1929年改祥雲縣。

【賓川縣】明置賓川州,1913年改賓川縣。據《雲南賓川縣地誌資料》:“查賓川縣治之南有賓居蕩,商賈雲集,為賓客往來之地。明弘治七年(1494年)置州,即名賓川。”

【彌渡縣】明設彌渡市巡檢司,清設彌渡州,1913年改彌渡縣。縣治古名桃花渡,因行者容易迷津,故名迷渡,後訛為彌渡,縣名源於此。

【永平縣】東漢永平中置博南縣,晉改永平縣。唐入南詔。元復置永平縣。

【雲龍縣】西漢置比蘇縣,南朝梁廢。唐南詔為雲龍甸,元置雲龍甸軍民府,明初改雲龍州,1913年改雲龍縣。因雲嶺及瀾滄江縱貫而得名。

【洱源縣】唐永昌初置浪穹州,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為縣,1913年改洱源縣,以處洱海之源得名。洱海因其形似人耳風浪大如海得名。

【劍川縣】南詔置劍川節度,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劍川縣。以劍川得名。《讀史方輿紀要》:“(劍川)即劍湖之尾,曲流三折,形如川字。”明升州,1913年復改劍川縣。

【鶴慶縣】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置鶴慶府,後改路,以鶴川得名。明洪武中復為府,旋改軍民府,清改鶴慶州,1913年改鶴慶縣。

【漾濞彝族自治縣】明清置漾備巡檢司、漾備驛。1912年設漾濞縣。以漾濞江得名,漾水、濞水在縣西合流為漾濞江。1985年改自治縣。

【南澗彝族自治縣】1965年設自治縣。縣以水名。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唐屬蒙舍詔,元為蒙化州,明正統時升府,清改為廳。1913年置蒙化縣,1954年改巍山縣。以巍寶山得名。1956年改設巍山彝族自治縣與永建回族自治縣,1960年合併改今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東漢至晉屬永昌郡,唐南詔隸永昌節度,宋大理國屬永昌府。1953年建自治區,1956年改自治州。“德宏”,傣語意為“怒江之西”。

【芒 市】唐為茫施蠻部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芒施路軍民總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芒施府,正統八年(1443年)置芒市長官司,清為芒市安撫司。1935年設潞西設治局,1950年改潞西縣,以在潞江之西得名。據《讀史方輿紀要》:“(潞江)本名怒江,以波濤洶湧而名也。又東經永昌府南百里,復東南流經孟定、芒市界達木邦、緬甸入於南海。”1996年改設潞西市,2010年改芒市。

【瑞麗市】1935年置瑞麗設治局,1952年改縣。以瑞麗江流經縣境而得名。1992年改設市,1999年畹町市併入。

【梁河縣】元置南甸路,明改南甸宣撫司。1935年析騰衝縣置梁河設治局,1952年改聯合自治區,1953年改梁河縣。以境內小梁河得名。

【盈江縣】1935年置盈江設治局,1952年改盈江縣。以大盈江流經得名。《讀史方輿紀要》:“金沙江即大盈江也,亦名大車江。源出騰越州西徼吐蕃界,流入州境。南流經南甸及幹崖宣撫之西境,有檳榔江亦出吐蕃界,東南流合焉。朱思本曰:'大車江、檳榔江二水合流始名大盈江也。’大盈江又東南流,繞芒市西南界,隴川西北界,又南而麓川江西南流合焉。並流經孟養宣撫司東境,謂之金沙江。江合眾流,水勢益盛,浩瀚洶湧,南流入緬甸界。”

【隴川縣】明置隴川宣慰使司。1935年置隴川設治局,1952年改置隴川縣。以縣東龍川江(即隴川江)得名。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1954年建自治區,1956年改自治州。以怒江縱貫得名。怒江以水流洶湧不平而得名

【瀘水市】1935年置瀘水設治局,1952年改瀘水縣。以瀘水(即怒江)得名。2016年改設瀘水市。

【福貢縣】1935年置福貢設治局,1954年改福貢縣。以縣西高黎貢山得名。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1933年設貢山設治局,1950年改貢山縣,1956年改自治縣。以高黎貢山得名。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蘭州,清裁入麗江縣,1913年析置蘭坪縣。取蘭州與駐地白地坪各一字得名。1988年建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

元屬麗江路宣撫司,明屬麗江軍民府,清隸麗江府。1957年建自治州。“迪慶”,藏語意為“極樂太平”。

【香格里拉市】元為麗江路地,明稱忠甸,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置中甸廳。1913年改中甸縣。2001年改香格裡拉縣。“香格里拉”,迪慶藏語為“心中的日月”。 2014年改市。

【德欽】縣1935年設德欽設治局,1952年改藏族自治區,1956年改德欽縣。以德欽寺得名。“德欽”,藏語意為“極樂太平”。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清置維西廳。以在故維州之西得名,取維護西北邊陲安寧之義。1913年改維西縣。1985年改自治縣。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下一篇:西藏自治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