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西安市

西安,在西周的時候成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義,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隋時,隨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郡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在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西安市

西安,在西周的時候成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義,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隋時,隨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郡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在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寶雞市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發源地,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唐天寶14年(755年)因“石雞啼鳴”之祥瑞改稱寶雞。

"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西安市

西安,在西周的時候成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義,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隋時,隨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郡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在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寶雞市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發源地,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唐天寶14年(755年)因“石雞啼鳴”之祥瑞改稱寶雞。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咸陽市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國將首都從櫟陽(今臨潼縣北)遷到今渭城區窯店鎮一帶。因其地處於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陽,故秦孝公將新都冠名“咸陽”。也有人根據《史記》和秦都咸陽出上的陶文,以為商秧在此置 “咸亨”、“陽裡”,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即為咸陽。

"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西安市

西安,在西周的時候成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義,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隋時,隨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郡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在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寶雞市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發源地,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唐天寶14年(755年)因“石雞啼鳴”之祥瑞改稱寶雞。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咸陽市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國將首都從櫟陽(今臨潼縣北)遷到今渭城區窯店鎮一帶。因其地處於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陽,故秦孝公將新都冠名“咸陽”。也有人根據《史記》和秦都咸陽出上的陶文,以為商秧在此置 “咸亨”、“陽裡”,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即為咸陽。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銅川市

前秦符堅永興元年(公元357年)設銅官護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6年)設銅官縣,因境內有銅官川而得名。北周改為同官縣。後因軍事上“同官”與“潼關”混淆,1946年,民國政府改同官為銅川。

"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西安市

西安,在西周的時候成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義,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隋時,隨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郡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在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寶雞市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發源地,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唐天寶14年(755年)因“石雞啼鳴”之祥瑞改稱寶雞。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咸陽市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國將首都從櫟陽(今臨潼縣北)遷到今渭城區窯店鎮一帶。因其地處於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陽,故秦孝公將新都冠名“咸陽”。也有人根據《史記》和秦都咸陽出上的陶文,以為商秧在此置 “咸亨”、“陽裡”,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即為咸陽。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銅川市

前秦符堅永興元年(公元357年)設銅官護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6年)設銅官縣,因境內有銅官川而得名。北周改為同官縣。後因軍事上“同官”與“潼關”混淆,1946年,民國政府改同官為銅川。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渭南市

渭城之名始於前秦苻堅甘露二年(公元360年),以縣城在渭河南岸得名,唐時沿用此名。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一詩寫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渭河在渭南穿城而過,不但留下“渭城”之名,而且還留下了古渡美景。

"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西安市

西安,在西周的時候成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義,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隋時,隨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郡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在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寶雞市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發源地,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唐天寶14年(755年)因“石雞啼鳴”之祥瑞改稱寶雞。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咸陽市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國將首都從櫟陽(今臨潼縣北)遷到今渭城區窯店鎮一帶。因其地處於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陽,故秦孝公將新都冠名“咸陽”。也有人根據《史記》和秦都咸陽出上的陶文,以為商秧在此置 “咸亨”、“陽裡”,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即為咸陽。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銅川市

前秦符堅永興元年(公元357年)設銅官護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6年)設銅官縣,因境內有銅官川而得名。北周改為同官縣。後因軍事上“同官”與“潼關”混淆,1946年,民國政府改同官為銅川。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渭南市

渭城之名始於前秦苻堅甘露二年(公元360年),以縣城在渭河南岸得名,唐時沿用此名。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一詩寫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渭河在渭南穿城而過,不但留下“渭城”之名,而且還留下了古渡美景。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延安市

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延州“以界內延水為名”。隋開皇三年(583年)設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見於史。

"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西安市

西安,在西周的時候成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義,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隋時,隨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郡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在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寶雞市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發源地,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唐天寶14年(755年)因“石雞啼鳴”之祥瑞改稱寶雞。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咸陽市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國將首都從櫟陽(今臨潼縣北)遷到今渭城區窯店鎮一帶。因其地處於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陽,故秦孝公將新都冠名“咸陽”。也有人根據《史記》和秦都咸陽出上的陶文,以為商秧在此置 “咸亨”、“陽裡”,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即為咸陽。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銅川市

前秦符堅永興元年(公元357年)設銅官護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6年)設銅官縣,因境內有銅官川而得名。北周改為同官縣。後因軍事上“同官”與“潼關”混淆,1946年,民國政府改同官為銅川。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渭南市

渭城之名始於前秦苻堅甘露二年(公元360年),以縣城在渭河南岸得名,唐時沿用此名。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一詩寫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渭河在渭南穿城而過,不但留下“渭城”之名,而且還留下了古渡美景。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延安市

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延州“以界內延水為名”。隋開皇三年(583年)設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見於史。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榆林市

明永樂六年(1408年),在今紅山(雄石峽)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見於史。因當地土壤適合種榆樹和柳樹,故名。榆林地處沙漠地帶,城置其中,又似一匹行進中的駱駝,故又名“駱城”。

"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西安市

西安,在西周的時候成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義,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隋時,隨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郡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在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寶雞市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發源地,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唐天寶14年(755年)因“石雞啼鳴”之祥瑞改稱寶雞。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咸陽市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國將首都從櫟陽(今臨潼縣北)遷到今渭城區窯店鎮一帶。因其地處於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陽,故秦孝公將新都冠名“咸陽”。也有人根據《史記》和秦都咸陽出上的陶文,以為商秧在此置 “咸亨”、“陽裡”,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即為咸陽。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銅川市

前秦符堅永興元年(公元357年)設銅官護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6年)設銅官縣,因境內有銅官川而得名。北周改為同官縣。後因軍事上“同官”與“潼關”混淆,1946年,民國政府改同官為銅川。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渭南市

渭城之名始於前秦苻堅甘露二年(公元360年),以縣城在渭河南岸得名,唐時沿用此名。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一詩寫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渭河在渭南穿城而過,不但留下“渭城”之名,而且還留下了古渡美景。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延安市

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延州“以界內延水為名”。隋開皇三年(583年)設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見於史。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榆林市

明永樂六年(1408年),在今紅山(雄石峽)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見於史。因當地土壤適合種榆樹和柳樹,故名。榆林地處沙漠地帶,城置其中,又似一匹行進中的駱駝,故又名“駱城”。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漢中市

漢中,以漢水而得名。春秋時楚國置漢中郡,郡治在漢水中游(有今安康市、湖北丹江口2說)。周赧王三年(前312年),秦國攻佔楚漢中郡,重建漢中郡(治所約在今安康),以漢水上游(今漢中地)併入。至東漢初,郡治移今漢中地,沿稱至今。

"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西安市

西安,在西周的時候成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義,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隋時,隨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郡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在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寶雞市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發源地,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唐天寶14年(755年)因“石雞啼鳴”之祥瑞改稱寶雞。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咸陽市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國將首都從櫟陽(今臨潼縣北)遷到今渭城區窯店鎮一帶。因其地處於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陽,故秦孝公將新都冠名“咸陽”。也有人根據《史記》和秦都咸陽出上的陶文,以為商秧在此置 “咸亨”、“陽裡”,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即為咸陽。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銅川市

前秦符堅永興元年(公元357年)設銅官護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6年)設銅官縣,因境內有銅官川而得名。北周改為同官縣。後因軍事上“同官”與“潼關”混淆,1946年,民國政府改同官為銅川。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渭南市

渭城之名始於前秦苻堅甘露二年(公元360年),以縣城在渭河南岸得名,唐時沿用此名。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一詩寫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渭河在渭南穿城而過,不但留下“渭城”之名,而且還留下了古渡美景。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延安市

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延州“以界內延水為名”。隋開皇三年(583年)設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見於史。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榆林市

明永樂六年(1408年),在今紅山(雄石峽)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見於史。因當地土壤適合種榆樹和柳樹,故名。榆林地處沙漠地帶,城置其中,又似一匹行進中的駱駝,故又名“駱城”。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漢中市

漢中,以漢水而得名。春秋時楚國置漢中郡,郡治在漢水中游(有今安康市、湖北丹江口2說)。周赧王三年(前312年),秦國攻佔楚漢中郡,重建漢中郡(治所約在今安康),以漢水上游(今漢中地)併入。至東漢初,郡治移今漢中地,沿稱至今。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安康市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為安置巴山一帶流民,取“萬年豐樂,安寧康泰”之意,得名“安康”,改安陽縣為安康縣,“安康”之稱始於此。

"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西安市

西安,在西周的時候成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義,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隋時,隨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郡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在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寶雞市

寶雞古稱“陳倉”、“雍城”,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發源地,譽稱“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唐天寶14年(755年)因“石雞啼鳴”之祥瑞改稱寶雞。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咸陽市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國將首都從櫟陽(今臨潼縣北)遷到今渭城區窯店鎮一帶。因其地處於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陽,故秦孝公將新都冠名“咸陽”。也有人根據《史記》和秦都咸陽出上的陶文,以為商秧在此置 “咸亨”、“陽裡”,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即為咸陽。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銅川市

前秦符堅永興元年(公元357年)設銅官護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6年)設銅官縣,因境內有銅官川而得名。北周改為同官縣。後因軍事上“同官”與“潼關”混淆,1946年,民國政府改同官為銅川。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渭南市

渭城之名始於前秦苻堅甘露二年(公元360年),以縣城在渭河南岸得名,唐時沿用此名。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一詩寫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渭河在渭南穿城而過,不但留下“渭城”之名,而且還留下了古渡美景。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延安市

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延州“以界內延水為名”。隋開皇三年(583年)設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見於史。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榆林市

明永樂六年(1408年),在今紅山(雄石峽)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見於史。因當地土壤適合種榆樹和柳樹,故名。榆林地處沙漠地帶,城置其中,又似一匹行進中的駱駝,故又名“駱城”。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漢中市

漢中,以漢水而得名。春秋時楚國置漢中郡,郡治在漢水中游(有今安康市、湖北丹江口2說)。周赧王三年(前312年),秦國攻佔楚漢中郡,重建漢中郡(治所約在今安康),以漢水上游(今漢中地)併入。至東漢初,郡治移今漢中地,沿稱至今。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安康市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為安置巴山一帶流民,取“萬年豐樂,安寧康泰”之意,得名“安康”,改安陽縣為安康縣,“安康”之稱始於此。

中國各城市名字由來知多少(陝西篇)

商洛市

因境內商山、洛水而得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設商縣,因商山而得名。西漢初,境內設上洛縣,因漢朝忌水,後將上洛改為上雒。魏文帝曹丕將上雒的“雒”字改為“洛”字。明天啟元年(1621年)為避明興宗朱常洛名諱,又改“洛”為“雒”。1964年9月,全國改革生僻字、繁體字地名,改“雒”為“洛”,時稱商洛專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