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都這個古村要聞名全國了,你還不去看看?

於都這個古村要聞名全國了,你還不去看看?

李氏宗祠問修堂門樓外景


於都這個古村要聞名全國了,你還不去看看?


接官廳的窗稜

□肖章榮 黃長生 特約記者方名榮 文/圖



於都這個古村要聞名全國了,你還不去看看?


中國傳統古村落於都縣石溪圳自然村

宋初的雲峰古寺,元初的映川公祠……12萬平方米的古村落還保留有古祠堂、接官廳、練舞場和傳統民居等明清古建築20餘處,佔村莊建築總面積的56%。近日,記者慕名來到於都縣嶺背鎮,探訪了千年古村、第四批中國傳統古村落——石溪圳自然村。

從嶺背圩鎮往北1.6公里便是石溪圳自然村。古村背後石山環抱,村前良田千畝,大禾溪、小禾溪兩條古河道在此交會,村口石潭清水漣漣、魚蝦成群。正如當地詩句雲:“四面青山環村莊,中間兩溪匯一江;房屋建在山水旁,廣闊沃野是糧倉。”

溯沿溪流,兩旁垂柳依依。溪上石橋,橋墩猶如生鏽的古船。村口小道落葉滿地,一派寧靜。

據傳,早在宋朝,一獵人路經嶺背鎮,被山上一色彩斑斕的大鳥吸引,追趕至石溪圳自然村的山腳下,獵狗卻停下來抱窩下崽。大鳥引路,獵狗下崽,獵人頓悟,遂在此開基定居。

又有傳說,元朝至正年間,古村李氏先祖一宏公為避戰亂舉家遷徙,隨帶的還有一群鴨子。一日路經庵下潭,鴨子吃飽喝足後,怎麼趕也不肯上岸。因天色已晚,一宏公只得在當地借宿,受到原住民的熱情款待。可第二天、第三天,鴨子仍不上岸。一宏公好生奇怪,細看地形,正是“魚住潭、人住灣”的極品風水格局。一宏公又感受到當地人的盛情相邀,亦在此繁衍生息。

聽古村老人介紹,古村李氏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唐高宗李治的後代。李氏一族遷居古村後,深受原住民的擁戴,建宗祠於古村中心區域,取名問修堂,意在“修身齊家,和睦四鄰”,同時開挖淡水石井,傳授祖宗技藝,崇德修善,廣播良俗。

問修堂主體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磚木結構,懸山頂,封火牆。堂內面闊三間,二井三廳,六根大圓木柱支撐著雕椽疊扣、三層八角藻井,柱下是雲雕花邊石鼓。夕陽透過烏青的瓦當和飄零的枯草,在天井灑下縷縷清冷的光線,野貓在佈滿青苔的天井裡伸了一個懶腰,古韻愈發悠揚了。

問修堂的前面是巨大的紅米石門樓。門樓建於清朝乾隆14年,外側門額陽刻“隴西世家”,內側門額陽刻“雲擁金馬”,周邊均飾以浮雕人物及卷草,古樸莊重。

問修堂四周是冰鑑公祠、樂野公祠、步雲堂等一批明清建築。一路走來,品宏公石井溫潤可口的井水,賞雕樑畫棟、精緻恢宏的接官廳……畫面的美感以及歷史的厚重感早已被思緒演繹成了一部唯美的劇作:古練舞場上跳龍燈舞,古榕樹下聽花鼓戲……

“咚咚隆咚嗆……”一陣鑼鼓喚回了記者的思緒。一排傳統民居前,數名老人重操舊業,現場製作花燈,或表演龍燈舞……

龍燈由彩紙和竹片製成龍頭、鯉魚、鯽魚、草魚和蝦米模樣,寓意全村各族的團結與力量。古村理事會會長李祖明介紹,每年春節後初一到十五,龍燈隊走街串巷驅鬼逐妖,挨家挨戶送吉利,甚是熱鬧。

千年古村,風韻猶存。為了再現石溪古村風貌,於都縣把該村納入了雩山景區整體提升項目,著力打造國家古色旅遊精品線路。“目前已經對古村的所有古建築和周邊風景進行設計整理,並邀請著名的古建築修繕設計團隊進行方案設計,預計明年初將逐步開始實施。”該村黨支部書記李永正說,“古村裡的鄉親們都過上了好日子啦。如果遊客來到雩山聽鳥語、聞花香、看青山瀑布,還可以在石溪小憩,我們一定端上香噴噴的擂茶,帶大家領略石溪古韻,為大家說歷史,講傳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