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財通證券

歡迎關注@乾貨研報,將研報變為投資最有力的工具。

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律,歐美早已成穩定格局

歐美汽車產業經過幾十甚至上百年的發展,尤其是全球化的影響,各國自主品牌生存環境惡劣,品牌從百花齊放到現在已所剩無幾。

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分別剩 3家、3家、7家、1家自主品牌,國內市佔率依次為 43.4%、55.9%、93.3%、65.4%。具體如:

美國有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獨立的車企品牌,還有新勢力——特斯拉;

"

作者|財通證券

歡迎關注@乾貨研報,將研報變為投資最有力的工具。

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律,歐美早已成穩定格局

歐美汽車產業經過幾十甚至上百年的發展,尤其是全球化的影響,各國自主品牌生存環境惡劣,品牌從百花齊放到現在已所剩無幾。

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分別剩 3家、3家、7家、1家自主品牌,國內市佔率依次為 43.4%、55.9%、93.3%、65.4%。具體如:

美國有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獨立的車企品牌,還有新勢力——特斯拉;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德國有大眾、奔馳、寶馬三大獨立品牌;

"

作者|財通證券

歡迎關注@乾貨研報,將研報變為投資最有力的工具。

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律,歐美早已成穩定格局

歐美汽車產業經過幾十甚至上百年的發展,尤其是全球化的影響,各國自主品牌生存環境惡劣,品牌從百花齊放到現在已所剩無幾。

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分別剩 3家、3家、7家、1家自主品牌,國內市佔率依次為 43.4%、55.9%、93.3%、65.4%。具體如:

美國有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獨立的車企品牌,還有新勢力——特斯拉;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德國有大眾、奔馳、寶馬三大獨立品牌;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日本有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斯巴魯、鈴木、三菱七大獨立品牌;

"

作者|財通證券

歡迎關注@乾貨研報,將研報變為投資最有力的工具。

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律,歐美早已成穩定格局

歐美汽車產業經過幾十甚至上百年的發展,尤其是全球化的影響,各國自主品牌生存環境惡劣,品牌從百花齊放到現在已所剩無幾。

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分別剩 3家、3家、7家、1家自主品牌,國內市佔率依次為 43.4%、55.9%、93.3%、65.4%。具體如:

美國有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獨立的車企品牌,還有新勢力——特斯拉;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德國有大眾、奔馳、寶馬三大獨立品牌;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日本有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斯巴魯、鈴木、三菱七大獨立品牌;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法國有 PSA、雷諾兩大獨立品牌;

"

作者|財通證券

歡迎關注@乾貨研報,將研報變為投資最有力的工具。

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律,歐美早已成穩定格局

歐美汽車產業經過幾十甚至上百年的發展,尤其是全球化的影響,各國自主品牌生存環境惡劣,品牌從百花齊放到現在已所剩無幾。

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分別剩 3家、3家、7家、1家自主品牌,國內市佔率依次為 43.4%、55.9%、93.3%、65.4%。具體如:

美國有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獨立的車企品牌,還有新勢力——特斯拉;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德國有大眾、奔馳、寶馬三大獨立品牌;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日本有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斯巴魯、鈴木、三菱七大獨立品牌;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法國有 PSA、雷諾兩大獨立品牌;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韓國有現代起亞(2000年合併)一家獨立品牌。

中國汽車行業正處於加速洗牌過程中,群雄逐鹿格局逐漸明朗,海外成熟市場的發展規律與格局演變將為我們判斷中國自主品牌的格局提供重要的借鑑。

當前中國自主品牌市佔率 42.1%,格局散亂,與美國市場相仿,但我國自主品牌數量達百家,產銷規模 10 萬輛以上的車企集團就有 14 家,而美國僅有三大品牌。

產銷規模 80-100萬輛是生命線,自主品牌初顯馬太效應

汽車行業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對規模經濟依賴極高,因此產銷規模是汽車品牌立足之根本。不同車企在品牌定位、成本控制、製造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達到盈虧平衡的最低產銷規模也不盡相同:

法拉利僅 9000 餘輛產銷即可實現 60 億元高額利潤;

馬自達、斯巴魯達到盈虧平衡的最低產銷規模為 130 萬輛/60 萬輛。

中國的自主品牌產品定位低於海外品牌,我們估算其生存極限為年產銷規模不低於 80-100 萬輛。

眾多達不到此規模的品牌將從市場消失,不然也就是依靠外部持續支持下“刷存在感”。合資品牌的下沉對自主品牌生存形成了較大沖擊,但國內巨大且仍具增長潛力的汽車市場以及廣闊的海外市場,都為中國品牌崛起留有機會。未來自主品牌的發展方向為:

1) 優勝劣汰,搶佔其它自主品牌市場份額;

2)向上擠佔弱勢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

3)進軍海外,向國際市場要份額。部分優秀中國品牌在解決生存問題後,有望繼續擴大規模,形成年產銷 300-500 萬輛的全球一線車企。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單一汽車市場

我們統計了2018年世界各國汽車銷量,以此看各國汽車市場空間。中國(2808.1萬輛)和美國(1782.5萬輛)是僅有的銷量在千萬輛級別的國家,可稱為汽車消費超級大國。

日本(526.4萬輛)、印度(440.0 萬輛)、德國(376.4萬輛)是銷量在300萬輛以上的國家,擁有較大規模的國內汽車消費市場。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車市仍處於成長階段,未來印度有可能進入到與中國、美國同列的第一陣營。

英國(273.3萬輛)、法國(267.9萬輛)、巴西(256.6 萬輛)、意大利(208.3萬輛)、加拿大(204.0萬輛)汽車銷量在200萬輛以上,擁有較為可觀的汽車消費市場。

放眼全球,中國品牌在國內市佔率較低

日系在“走出去”之前,已在本國市場做到極致,當前日本品牌的本國市場率為93.3%,韓國品牌在本國的市佔率達65.4%,而中國品牌的國內市佔率為42.1%,仍具備提升空間。

"

作者|財通證券

歡迎關注@乾貨研報,將研報變為投資最有力的工具。

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律,歐美早已成穩定格局

歐美汽車產業經過幾十甚至上百年的發展,尤其是全球化的影響,各國自主品牌生存環境惡劣,品牌從百花齊放到現在已所剩無幾。

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分別剩 3家、3家、7家、1家自主品牌,國內市佔率依次為 43.4%、55.9%、93.3%、65.4%。具體如:

美國有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獨立的車企品牌,還有新勢力——特斯拉;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德國有大眾、奔馳、寶馬三大獨立品牌;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日本有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斯巴魯、鈴木、三菱七大獨立品牌;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法國有 PSA、雷諾兩大獨立品牌;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韓國有現代起亞(2000年合併)一家獨立品牌。

中國汽車行業正處於加速洗牌過程中,群雄逐鹿格局逐漸明朗,海外成熟市場的發展規律與格局演變將為我們判斷中國自主品牌的格局提供重要的借鑑。

當前中國自主品牌市佔率 42.1%,格局散亂,與美國市場相仿,但我國自主品牌數量達百家,產銷規模 10 萬輛以上的車企集團就有 14 家,而美國僅有三大品牌。

產銷規模 80-100萬輛是生命線,自主品牌初顯馬太效應

汽車行業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對規模經濟依賴極高,因此產銷規模是汽車品牌立足之根本。不同車企在品牌定位、成本控制、製造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達到盈虧平衡的最低產銷規模也不盡相同:

法拉利僅 9000 餘輛產銷即可實現 60 億元高額利潤;

馬自達、斯巴魯達到盈虧平衡的最低產銷規模為 130 萬輛/60 萬輛。

中國的自主品牌產品定位低於海外品牌,我們估算其生存極限為年產銷規模不低於 80-100 萬輛。

眾多達不到此規模的品牌將從市場消失,不然也就是依靠外部持續支持下“刷存在感”。合資品牌的下沉對自主品牌生存形成了較大沖擊,但國內巨大且仍具增長潛力的汽車市場以及廣闊的海外市場,都為中國品牌崛起留有機會。未來自主品牌的發展方向為:

1) 優勝劣汰,搶佔其它自主品牌市場份額;

2)向上擠佔弱勢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

3)進軍海外,向國際市場要份額。部分優秀中國品牌在解決生存問題後,有望繼續擴大規模,形成年產銷 300-500 萬輛的全球一線車企。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單一汽車市場

我們統計了2018年世界各國汽車銷量,以此看各國汽車市場空間。中國(2808.1萬輛)和美國(1782.5萬輛)是僅有的銷量在千萬輛級別的國家,可稱為汽車消費超級大國。

日本(526.4萬輛)、印度(440.0 萬輛)、德國(376.4萬輛)是銷量在300萬輛以上的國家,擁有較大規模的國內汽車消費市場。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車市仍處於成長階段,未來印度有可能進入到與中國、美國同列的第一陣營。

英國(273.3萬輛)、法國(267.9萬輛)、巴西(256.6 萬輛)、意大利(208.3萬輛)、加拿大(204.0萬輛)汽車銷量在200萬輛以上,擁有較為可觀的汽車消費市場。

放眼全球,中國品牌在國內市佔率較低

日系在“走出去”之前,已在本國市場做到極致,當前日本品牌的本國市場率為93.3%,韓國品牌在本國的市佔率達65.4%,而中國品牌的國內市佔率為42.1%,仍具備提升空間。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中國品牌能夠成長壯大的最大優勢,就是本國巨大且仍在增長的市場。但別國品牌也在積極搶佔中國市場,大眾、豐田近年來都加大中國市場佈局,且價格下沉直接衝擊自主品牌生存領域。

中國品牌市佔率提升的方向可為: 率先替代韓系、法系,再逐步替代部分美系和日系的中低端車型。

“剩者”即為“勝者”,未來中國品牌或呈現

中國汽車市場進入低速增長期,難有新的風口給弱勢品牌帶來新機遇,部分中國車企已建立優勢,對未來市場更有話語權。

當前年產銷規模超過 50 萬輛的中國品牌有 10 家,未來能剩下的勝者或在其中產生。我們認為,未來中國品牌可能呈現“3+3+1”的市場格局,即

"

作者|財通證券

歡迎關注@乾貨研報,將研報變為投資最有力的工具。

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律,歐美早已成穩定格局

歐美汽車產業經過幾十甚至上百年的發展,尤其是全球化的影響,各國自主品牌生存環境惡劣,品牌從百花齊放到現在已所剩無幾。

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分別剩 3家、3家、7家、1家自主品牌,國內市佔率依次為 43.4%、55.9%、93.3%、65.4%。具體如:

美國有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獨立的車企品牌,還有新勢力——特斯拉;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德國有大眾、奔馳、寶馬三大獨立品牌;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日本有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斯巴魯、鈴木、三菱七大獨立品牌;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法國有 PSA、雷諾兩大獨立品牌;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韓國有現代起亞(2000年合併)一家獨立品牌。

中國汽車行業正處於加速洗牌過程中,群雄逐鹿格局逐漸明朗,海外成熟市場的發展規律與格局演變將為我們判斷中國自主品牌的格局提供重要的借鑑。

當前中國自主品牌市佔率 42.1%,格局散亂,與美國市場相仿,但我國自主品牌數量達百家,產銷規模 10 萬輛以上的車企集團就有 14 家,而美國僅有三大品牌。

產銷規模 80-100萬輛是生命線,自主品牌初顯馬太效應

汽車行業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對規模經濟依賴極高,因此產銷規模是汽車品牌立足之根本。不同車企在品牌定位、成本控制、製造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達到盈虧平衡的最低產銷規模也不盡相同:

法拉利僅 9000 餘輛產銷即可實現 60 億元高額利潤;

馬自達、斯巴魯達到盈虧平衡的最低產銷規模為 130 萬輛/60 萬輛。

中國的自主品牌產品定位低於海外品牌,我們估算其生存極限為年產銷規模不低於 80-100 萬輛。

眾多達不到此規模的品牌將從市場消失,不然也就是依靠外部持續支持下“刷存在感”。合資品牌的下沉對自主品牌生存形成了較大沖擊,但國內巨大且仍具增長潛力的汽車市場以及廣闊的海外市場,都為中國品牌崛起留有機會。未來自主品牌的發展方向為:

1) 優勝劣汰,搶佔其它自主品牌市場份額;

2)向上擠佔弱勢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

3)進軍海外,向國際市場要份額。部分優秀中國品牌在解決生存問題後,有望繼續擴大規模,形成年產銷 300-500 萬輛的全球一線車企。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單一汽車市場

我們統計了2018年世界各國汽車銷量,以此看各國汽車市場空間。中國(2808.1萬輛)和美國(1782.5萬輛)是僅有的銷量在千萬輛級別的國家,可稱為汽車消費超級大國。

日本(526.4萬輛)、印度(440.0 萬輛)、德國(376.4萬輛)是銷量在300萬輛以上的國家,擁有較大規模的國內汽車消費市場。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車市仍處於成長階段,未來印度有可能進入到與中國、美國同列的第一陣營。

英國(273.3萬輛)、法國(267.9萬輛)、巴西(256.6 萬輛)、意大利(208.3萬輛)、加拿大(204.0萬輛)汽車銷量在200萬輛以上,擁有較為可觀的汽車消費市場。

放眼全球,中國品牌在國內市佔率較低

日系在“走出去”之前,已在本國市場做到極致,當前日本品牌的本國市場率為93.3%,韓國品牌在本國的市佔率達65.4%,而中國品牌的國內市佔率為42.1%,仍具備提升空間。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中國品牌能夠成長壯大的最大優勢,就是本國巨大且仍在增長的市場。但別國品牌也在積極搶佔中國市場,大眾、豐田近年來都加大中國市場佈局,且價格下沉直接衝擊自主品牌生存領域。

中國品牌市佔率提升的方向可為: 率先替代韓系、法系,再逐步替代部分美系和日系的中低端車型。

“剩者”即為“勝者”,未來中國品牌或呈現

中國汽車市場進入低速增長期,難有新的風口給弱勢品牌帶來新機遇,部分中國車企已建立優勢,對未來市場更有話語權。

當前年產銷規模超過 50 萬輛的中國品牌有 10 家,未來能剩下的勝者或在其中產生。我們認為,未來中國品牌可能呈現“3+3+1”的市場格局,即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3 家國企:上汽、廣汽、長安;

3 家民企:吉利、長城、比亞迪;

1 家合資自主:上汽通用五菱。

我們希望這種可能成為現實,也希望這種可能存在更加美好的偏差。

未來中國品牌的主流玩家或不會超出這七家範圍。

"

作者|財通證券

歡迎關注@乾貨研報,將研報變為投資最有力的工具。

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律,歐美早已成穩定格局

歐美汽車產業經過幾十甚至上百年的發展,尤其是全球化的影響,各國自主品牌生存環境惡劣,品牌從百花齊放到現在已所剩無幾。

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分別剩 3家、3家、7家、1家自主品牌,國內市佔率依次為 43.4%、55.9%、93.3%、65.4%。具體如:

美國有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獨立的車企品牌,還有新勢力——特斯拉;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德國有大眾、奔馳、寶馬三大獨立品牌;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日本有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斯巴魯、鈴木、三菱七大獨立品牌;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法國有 PSA、雷諾兩大獨立品牌;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韓國有現代起亞(2000年合併)一家獨立品牌。

中國汽車行業正處於加速洗牌過程中,群雄逐鹿格局逐漸明朗,海外成熟市場的發展規律與格局演變將為我們判斷中國自主品牌的格局提供重要的借鑑。

當前中國自主品牌市佔率 42.1%,格局散亂,與美國市場相仿,但我國自主品牌數量達百家,產銷規模 10 萬輛以上的車企集團就有 14 家,而美國僅有三大品牌。

產銷規模 80-100萬輛是生命線,自主品牌初顯馬太效應

汽車行業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對規模經濟依賴極高,因此產銷規模是汽車品牌立足之根本。不同車企在品牌定位、成本控制、製造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達到盈虧平衡的最低產銷規模也不盡相同:

法拉利僅 9000 餘輛產銷即可實現 60 億元高額利潤;

馬自達、斯巴魯達到盈虧平衡的最低產銷規模為 130 萬輛/60 萬輛。

中國的自主品牌產品定位低於海外品牌,我們估算其生存極限為年產銷規模不低於 80-100 萬輛。

眾多達不到此規模的品牌將從市場消失,不然也就是依靠外部持續支持下“刷存在感”。合資品牌的下沉對自主品牌生存形成了較大沖擊,但國內巨大且仍具增長潛力的汽車市場以及廣闊的海外市場,都為中國品牌崛起留有機會。未來自主品牌的發展方向為:

1) 優勝劣汰,搶佔其它自主品牌市場份額;

2)向上擠佔弱勢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

3)進軍海外,向國際市場要份額。部分優秀中國品牌在解決生存問題後,有望繼續擴大規模,形成年產銷 300-500 萬輛的全球一線車企。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單一汽車市場

我們統計了2018年世界各國汽車銷量,以此看各國汽車市場空間。中國(2808.1萬輛)和美國(1782.5萬輛)是僅有的銷量在千萬輛級別的國家,可稱為汽車消費超級大國。

日本(526.4萬輛)、印度(440.0 萬輛)、德國(376.4萬輛)是銷量在300萬輛以上的國家,擁有較大規模的國內汽車消費市場。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車市仍處於成長階段,未來印度有可能進入到與中國、美國同列的第一陣營。

英國(273.3萬輛)、法國(267.9萬輛)、巴西(256.6 萬輛)、意大利(208.3萬輛)、加拿大(204.0萬輛)汽車銷量在200萬輛以上,擁有較為可觀的汽車消費市場。

放眼全球,中國品牌在國內市佔率較低

日系在“走出去”之前,已在本國市場做到極致,當前日本品牌的本國市場率為93.3%,韓國品牌在本國的市佔率達65.4%,而中國品牌的國內市佔率為42.1%,仍具備提升空間。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中國品牌能夠成長壯大的最大優勢,就是本國巨大且仍在增長的市場。但別國品牌也在積極搶佔中國市場,大眾、豐田近年來都加大中國市場佈局,且價格下沉直接衝擊自主品牌生存領域。

中國品牌市佔率提升的方向可為: 率先替代韓系、法系,再逐步替代部分美系和日系的中低端車型。

“剩者”即為“勝者”,未來中國品牌或呈現

中國汽車市場進入低速增長期,難有新的風口給弱勢品牌帶來新機遇,部分中國車企已建立優勢,對未來市場更有話語權。

當前年產銷規模超過 50 萬輛的中國品牌有 10 家,未來能剩下的勝者或在其中產生。我們認為,未來中國品牌可能呈現“3+3+1”的市場格局,即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3 家國企:上汽、廣汽、長安;

3 家民企:吉利、長城、比亞迪;

1 家合資自主:上汽通用五菱。

我們希望這種可能成為現實,也希望這種可能存在更加美好的偏差。

未來中國品牌的主流玩家或不會超出這七家範圍。

汽車自主品牌還會剩幾家?未來呈現“3+3+1”格局

風險提示:國內宏觀經濟運行不及預期;汽車行業景氣度不及預期; 合資品牌對自主品牌衝擊超預期;車企自身戰略決策嚴重失誤。

長期堅持只買優質股票,是你的賬號收益穩步上升的基礎所在。

在當下的市場,研究基本面,相信研究團隊,相信專業人士的投資理念和觀點,是未來個人投資的大趨勢。

乾貨研報團隊推出:性價比最高的投顧服務,先滿意,後付費。如果感興趣,聯繫小祕書: carry8270

最新研報專欄包含:兩個研報牛股、AI+5G機器人、大消費等行業都有更明確的投資策略,歡迎點擊查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